-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4789.34-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的鉴定

【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的鉴定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5:08:14
- GB4789.34-2012
- 现行
标准号:
GB 4789.34-2012
标准名称: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的鉴定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2012-05-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7-17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4789.34-2008
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本标准与GB/T4789.34-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一删除了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F6PPK)测定和双歧杆菌的计数方法GB4789.342012
1范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双歧杆菌的鉴定。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a)恒温培养箱:36℃±1℃:
b)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
c)冰箱:2℃~5℃;
d)天平:感量0.1g:
无菌试管:18mm×180mm、15mm×100mm:e)
GB4789.34-2012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200μL~1000μL)f)
及配套吸头;
g)无菌锥形瓶:500mL、250mL。3
培养基和试剂
3.1双歧杆菌培养基:见附录A中的A.1。3.2PYG液体培养基:见附录A中的A.2。3.3甲醇:分析纯。
3.4三氯甲烷:分析纯。
3.5硫酸:分析纯(体积比)。
3.6冰乙酸:分析纯(体积比)。3.7乳酸:分析纯。
3.8乙酸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冰乙酸5.7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标定,标定方法见附录B,此溶液浓度约为1mol/L。
3.9乙酸标准使用液:将经标定的乙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0.01mol/L。3.10乳酸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乳酸8.4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标定,标定方法见附录B,此溶液浓度约为1mol/L。
3.11乳酸标准使用液:将经标定的乳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0.01mol/L。1
4鉴定程序
双歧杆菌鉴定程序见图1。
样品25g(mL)+225mL灭菌生理盐水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适当稀释度,各取0.1mL分别加入到双歧杆菌琼脂平板进行涂布厌氧,48h
36℃±1℃
挑取菌落接种于双歧杆菌琼脂平板厌氧,48h
36℃±1℃
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试验
接种PYG液体培养基
厌氧,48h
36℃±1℃
测定乙酸、乳酸
生化反应
图1双歧杆菌鉴定程序
5操作步骤
5.1样品制备
5.1.1样品的全部制备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GB4789.342012
5.1.2以无菌操作称取25g(mL)样品,置于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灭菌锥形瓶内,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2稀释及涂布培养步骤
GB4789.34-2012
5.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0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5.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5.2.1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5.2.3根据待鉴定菌种的活菌数,选择三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0.1mL稀释液,用L棒在双歧杆菌琼脂平板进行表面涂布,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置36℃±1℃温箱内培养48h+2h,培养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
5.3纯培养
挑取3个或以上的菌落接种于双歧杆菌琼脂平板,厌氧,36℃±1℃培养48h。5.4镜检及生化鉴定
5.4.1涂片镜检
双歧杆菌菌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抗酸、无芽孢,无动力,菌体形态多样,呈短杆状、纤细杆状或球形,可形成各种分支或分叉形态。5.4.2生化鉴定
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选取纯培养平板上的三个单个菌落,分别进行生化反应检测,不同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见附录B。
5.5有机酸代谢产物测定
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见附录C。6报告
根据镜检及生化鉴定的结果(5.4)、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乙酸与乳酸微摩尔之比大于1(5.5),报告双歧杆菌属的种名。
A.1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
A.1.1成分
蛋白陈
酵母浸膏
葡萄糖
可溶性淀粉
氯化钠
西红柿浸出液
吐温80
琼脂粉
加蒸馏水至
A.1.2制法
A.1.2.1半胱氨酸盐溶液
附录A
培养基
15.0g~20.0g
GB4789.342012
称取半胱氨酸0.5g,加入1.0mL盐酸,使半胱氨酸全部溶解,配制成半胱氨酸盐溶液。A.1.2.2西红柿浸出液
将新鲜的西红柿洗净后称重切碎,加等量的蒸馏水在100℃水浴中加热,搅拌9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校正pH7.0,将浸出液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A.1.2.3培养基
将A.1.1所有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半胱氨酸盐溶液,校正pH6.8±0.2。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临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冷至50℃时使用。A.2PYG液体培养基
A.2.1成分
蛋白陈
葡萄糖
酵母粉
半胱氨酸-HC1
盐溶液
维生素K,溶液
氯化血红素溶液5mg/mL
加蒸馏水至
A.2.2制法
A.2.2.1盐溶液
称取无水氯化钙0.2g,硫酸镁0.2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1.0g,碳酸氢钠10.0g,氯化钠2.0g,加蒸馏水至1000mL。
A.2.2.2氯化血红素溶液(5mg/mL)称取氯化血红素0.5g溶于1mol/L氢氧化钠1.0mL中,加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
A.2.2.3维生素K溶液
称取维生素Kl1.0g,加无水乙醇99mL,过滤除菌,冷藏保存。A.2.2.4 培养基
GB4789.342012
除氯化血红素溶液和维生素K,溶液外,A.2.1其余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校正pH6.0,加入中性红溶液。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临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加入氯化血红素溶液和维生素K,溶液,冷至50℃使用。5
附录B
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
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见表B.1。表B.1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项目
赤癣醇
D-阿拉伯糖
L-阿拉伯糖
P-核糖
D-木糖
L-木糖
阿东醇
B-甲基-D-木糖武
10D-半乳糖
D-葡萄糖
D-果糖
P-甘露糖
L-山梨糖
L-鼠李糖
卫矛醇
甘露醇
山梨醇
a-甲基-D-甘露糖武
α-甲基-D-葡萄糖武
N-乙酰-葡萄糖胺
苦杏仁武(扁桃武)
熊果试
七叶灵
水杨武(柳醇)
D-纤维二糖
28P-麦芽糖
P-乳糖
D-蜜二糖
D-燕糖
D-海藻糖(覃糖)
菊糖(菊根粉)
34D-松三糖
35D-棉籽糖
两歧双歧杆菌
(B.bifidum)
婴儿双歧杆菌
(B.infantis)
长双歧杆菌www.bzxz.net
(B.longum)
青春双歧杆菌
(B.adolescentis)
GB4789.342012
动物双歧杆菌
(B.animalis)
短双歧杆菌
(B.breve)
肝糖(糖原)
木糖醇
龙胆二糖
D-松二糖
D-来苏糖
D-塔格糖
-岩糖
L-岩糖
D-阿糖醇
L-阿糖醇
葡萄糖酸钠
2-酮基-葡萄糖酸钠
5-酮基-葡萄糖酸钠
表B.1(续)
两歧双歧杆菌
(B.bifidum)
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
婴儿双歧杆菌
(B.infantis)
长双歧杆菌
(B.longum)
青春双歧杆菌
(B.adolescentis)
GB4789.342012
动物双歧杆菌
(B.animalis)
+表示90%以上菌株阳性;-表示90%以上菌株阴性;d表示11%~89%以上菌株阳性。注:
短双歧杆菌
(B.breve)
C.1双歧杆菌培养液制备
附录C
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GB4789.342012
挑取双歧杆菌琼脂平板上纯培养的双歧杆菌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同时用未接种菌的PYG液体培养基做空白对照,厌氧,36℃±1℃培养48h。C.2标准液的配制
C.2.1乙酸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乙酸5.70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进行标定,配成约1.0mol/L的乙酸标准溶液。标定方法为:准确称取乙酸3g,加水15mL,酚指示液2滴,用1mo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1mL1mol/m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60.05mg的乙酸。C.2.2乙酸使用液
将经标定的乙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20.0mmol/L。C.2.3乳酸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含量为85%~90%的乳酸0.84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配成1.0mol/L的乳酸标准溶液。标定方法为:准确称取乳酸1g,加水50mL,加入1mol/mL氢氧化钠滴定液25mL,煮沸5min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同时用0.5mol/mL用1mol/mL硫酸滴定液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1mL1mol/m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90.08mg的乳酸。C.2.4乳酸使用液
将乳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20.0mmol/L。c.3方法
C.3.1乙酸的处理
取双歧杆菌培养液2.0mL~3.0mL放入10mL离心管中,加入0.2mL50%(体积比)硫酸溶液,混匀,加入2.0mL丙酮,混匀后加过量氯化钠,剧烈振摇1min,再加入2.0mL乙醚,振摇1min后,于3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入另一试管中,下层溶液用2.0mL丙酮和2.0mL乙醚重复提取2次,合并有机相,手40℃水浴中用氮气吹至少量溶液存在,用内酮定容至1.0mL,混匀后备用。同样操作步骤处理乙酸标准和空白培养液。C.3.2乳酸的处理
取双歧杆菌培养液2.0mL~3.0mL放入10mL比色管中,100℃水浴10min,加入0.2mL50%(体积比)硫酸溶液,混匀,加入1.0mL甲醇,于58℃水浴30min后加水1.0mL,加三氯甲烷1.0mL,振摇3min,3000r/min离心5min,取三氯甲烷层分析。同样操作步骤处理乳酸标准和空白培养液。C.3.3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长2m,内径4mm的玻璃柱,填装涂有20%DNP+7%吐温60(Tween60)的chromosorbwHP(80~100目);柱温:110℃;汽化室:150℃:检测器:150℃:载气:(Nz)50ml/min;进样量1.0ul:外标法峰面积定量。乳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见图C.1,乙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见图C.28
图C.1乳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
C.4结果计算
图C.2乙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
样品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含量按式(C.1)计算:X
式中:
A¥-A室
A标xC
X样品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含量,单位为微摩尔每毫升(umol/mL);A样—样品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峰面积;A
空白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峰面积;A标—乙酸标准或乳酸标准的峰面积;C
乙酸标准或乳酸标准的浓度,单位为微摩尔每毫升(umol/mL)。C.5允许差
相对相差≤15%
C.6结果判定
GB4789.342012
如果乙酸(umol/mL)与乳酸(umol/mL)比值大于1,可判定为是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2012-05-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7-17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4789.34-2008
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本标准与GB/T4789.34-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一删除了果糖-6-磷酸盐磷酸酮酶(F6PPK)测定和双歧杆菌的计数方法GB4789.342012
1范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双歧杆菌的鉴定。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a)恒温培养箱:36℃±1℃:
b)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
c)冰箱:2℃~5℃;
d)天平:感量0.1g:
无菌试管:18mm×180mm、15mm×100mm:e)
GB4789.34-2012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200μL~1000μL)f)
及配套吸头;
g)无菌锥形瓶:500mL、250mL。3
培养基和试剂
3.1双歧杆菌培养基:见附录A中的A.1。3.2PYG液体培养基:见附录A中的A.2。3.3甲醇:分析纯。
3.4三氯甲烷:分析纯。
3.5硫酸:分析纯(体积比)。
3.6冰乙酸:分析纯(体积比)。3.7乳酸:分析纯。
3.8乙酸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冰乙酸5.7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标定,标定方法见附录B,此溶液浓度约为1mol/L。
3.9乙酸标准使用液:将经标定的乙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0.01mol/L。3.10乳酸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乳酸8.4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标定,标定方法见附录B,此溶液浓度约为1mol/L。
3.11乳酸标准使用液:将经标定的乳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0.01mol/L。1
4鉴定程序
双歧杆菌鉴定程序见图1。
样品25g(mL)+225mL灭菌生理盐水10倍系列稀释
选择2个~3个适当稀释度,各取0.1mL分别加入到双歧杆菌琼脂平板进行涂布厌氧,48h
36℃±1℃
挑取菌落接种于双歧杆菌琼脂平板厌氧,48h
36℃±1℃
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试验
接种PYG液体培养基
厌氧,48h
36℃±1℃
测定乙酸、乳酸
生化反应
图1双歧杆菌鉴定程序
5操作步骤
5.1样品制备
5.1.1样品的全部制备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GB4789.342012
5.1.2以无菌操作称取25g(mL)样品,置于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灭菌锥形瓶内,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2稀释及涂布培养步骤
GB4789.34-2012
5.2.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0mL,沿管壁缓慢注于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5.2.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5.2.1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5.2.3根据待鉴定菌种的活菌数,选择三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0.1mL稀释液,用L棒在双歧杆菌琼脂平板进行表面涂布,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置36℃±1℃温箱内培养48h+2h,培养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
5.3纯培养
挑取3个或以上的菌落接种于双歧杆菌琼脂平板,厌氧,36℃±1℃培养48h。5.4镜检及生化鉴定
5.4.1涂片镜检
双歧杆菌菌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抗酸、无芽孢,无动力,菌体形态多样,呈短杆状、纤细杆状或球形,可形成各种分支或分叉形态。5.4.2生化鉴定
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阴性。选取纯培养平板上的三个单个菌落,分别进行生化反应检测,不同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见附录B。
5.5有机酸代谢产物测定
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见附录C。6报告
根据镜检及生化鉴定的结果(5.4)、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乙酸与乳酸微摩尔之比大于1(5.5),报告双歧杆菌属的种名。
A.1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
A.1.1成分
蛋白陈
酵母浸膏
葡萄糖
可溶性淀粉
氯化钠
西红柿浸出液
吐温80
琼脂粉
加蒸馏水至
A.1.2制法
A.1.2.1半胱氨酸盐溶液
附录A
培养基
15.0g~20.0g
GB4789.342012
称取半胱氨酸0.5g,加入1.0mL盐酸,使半胱氨酸全部溶解,配制成半胱氨酸盐溶液。A.1.2.2西红柿浸出液
将新鲜的西红柿洗净后称重切碎,加等量的蒸馏水在100℃水浴中加热,搅拌9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校正pH7.0,将浸出液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A.1.2.3培养基
将A.1.1所有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半胱氨酸盐溶液,校正pH6.8±0.2。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临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冷至50℃时使用。A.2PYG液体培养基
A.2.1成分
蛋白陈
葡萄糖
酵母粉
半胱氨酸-HC1
盐溶液
维生素K,溶液
氯化血红素溶液5mg/mL
加蒸馏水至
A.2.2制法
A.2.2.1盐溶液
称取无水氯化钙0.2g,硫酸镁0.2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1.0g,碳酸氢钠10.0g,氯化钠2.0g,加蒸馏水至1000mL。
A.2.2.2氯化血红素溶液(5mg/mL)称取氯化血红素0.5g溶于1mol/L氢氧化钠1.0mL中,加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
A.2.2.3维生素K溶液
称取维生素Kl1.0g,加无水乙醇99mL,过滤除菌,冷藏保存。A.2.2.4 培养基
GB4789.342012
除氯化血红素溶液和维生素K,溶液外,A.2.1其余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校正pH6.0,加入中性红溶液。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20min。临用时加热熔化琼脂,加入氯化血红素溶液和维生素K,溶液,冷至50℃使用。5
附录B
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
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见表B.1。表B.1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项目
赤癣醇
D-阿拉伯糖
L-阿拉伯糖
P-核糖
D-木糖
L-木糖
阿东醇
B-甲基-D-木糖武
10D-半乳糖
D-葡萄糖
D-果糖
P-甘露糖
L-山梨糖
L-鼠李糖
卫矛醇
甘露醇
山梨醇
a-甲基-D-甘露糖武
α-甲基-D-葡萄糖武
N-乙酰-葡萄糖胺
苦杏仁武(扁桃武)
熊果试
七叶灵
水杨武(柳醇)
D-纤维二糖
28P-麦芽糖
P-乳糖
D-蜜二糖
D-燕糖
D-海藻糖(覃糖)
菊糖(菊根粉)
34D-松三糖
35D-棉籽糖
两歧双歧杆菌
(B.bifidum)
婴儿双歧杆菌
(B.infantis)
长双歧杆菌www.bzxz.net
(B.longum)
青春双歧杆菌
(B.adolescentis)
GB4789.342012
动物双歧杆菌
(B.animalis)
短双歧杆菌
(B.breve)
肝糖(糖原)
木糖醇
龙胆二糖
D-松二糖
D-来苏糖
D-塔格糖
-岩糖
L-岩糖
D-阿糖醇
L-阿糖醇
葡萄糖酸钠
2-酮基-葡萄糖酸钠
5-酮基-葡萄糖酸钠
表B.1(续)
两歧双歧杆菌
(B.bifidum)
双歧杆菌菌种主要生化反应
婴儿双歧杆菌
(B.infantis)
长双歧杆菌
(B.longum)
青春双歧杆菌
(B.adolescentis)
GB4789.342012
动物双歧杆菌
(B.animalis)
+表示90%以上菌株阳性;-表示90%以上菌株阴性;d表示11%~89%以上菌株阳性。注:
短双歧杆菌
(B.breve)
C.1双歧杆菌培养液制备
附录C
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GB4789.342012
挑取双歧杆菌琼脂平板上纯培养的双歧杆菌接种于PYG液体培养基,同时用未接种菌的PYG液体培养基做空白对照,厌氧,36℃±1℃培养48h。C.2标准液的配制
C.2.1乙酸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乙酸5.70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进行标定,配成约1.0mol/L的乙酸标准溶液。标定方法为:准确称取乙酸3g,加水15mL,酚指示液2滴,用1mo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1mL1mol/m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60.05mg的乙酸。C.2.2乙酸使用液
将经标定的乙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20.0mmol/L。C.2.3乳酸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含量为85%~90%的乳酸0.84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配成1.0mol/L的乳酸标准溶液。标定方法为:准确称取乳酸1g,加水50mL,加入1mol/mL氢氧化钠滴定液25mL,煮沸5min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同时用0.5mol/mL用1mol/mL硫酸滴定液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1mL1mol/m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90.08mg的乳酸。C.2.4乳酸使用液
将乳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20.0mmol/L。c.3方法
C.3.1乙酸的处理
取双歧杆菌培养液2.0mL~3.0mL放入10mL离心管中,加入0.2mL50%(体积比)硫酸溶液,混匀,加入2.0mL丙酮,混匀后加过量氯化钠,剧烈振摇1min,再加入2.0mL乙醚,振摇1min后,于3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入另一试管中,下层溶液用2.0mL丙酮和2.0mL乙醚重复提取2次,合并有机相,手40℃水浴中用氮气吹至少量溶液存在,用内酮定容至1.0mL,混匀后备用。同样操作步骤处理乙酸标准和空白培养液。C.3.2乳酸的处理
取双歧杆菌培养液2.0mL~3.0mL放入10mL比色管中,100℃水浴10min,加入0.2mL50%(体积比)硫酸溶液,混匀,加入1.0mL甲醇,于58℃水浴30min后加水1.0mL,加三氯甲烷1.0mL,振摇3min,3000r/min离心5min,取三氯甲烷层分析。同样操作步骤处理乳酸标准和空白培养液。C.3.3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长2m,内径4mm的玻璃柱,填装涂有20%DNP+7%吐温60(Tween60)的chromosorbwHP(80~100目);柱温:110℃;汽化室:150℃:检测器:150℃:载气:(Nz)50ml/min;进样量1.0ul:外标法峰面积定量。乳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见图C.1,乙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见图C.28
图C.1乳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
C.4结果计算
图C.2乙酸标准溶液的气相色谱
样品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含量按式(C.1)计算:X
式中:
A¥-A室
A标xC
X样品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含量,单位为微摩尔每毫升(umol/mL);A样—样品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峰面积;A
空白培养液中乙酸或乳酸的峰面积;A标—乙酸标准或乳酸标准的峰面积;C
乙酸标准或乳酸标准的浓度,单位为微摩尔每毫升(umol/mL)。C.5允许差
相对相差≤15%
C.6结果判定
GB4789.342012
如果乙酸(umol/mL)与乳酸(umol/mL)比值大于1,可判定为是双歧杆菌的有机酸代谢产物。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