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07 18:08:35
  • GB/T15568-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5568-2008

  • 标准名称:

    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6-30
  • 实施日期:

    2009-04-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50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6页
  • 标准价格:

    16.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4-01
  • 计划单号:

    20063378-T-609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5-05-25
  • 起草人:

    陈强、张荣琪、高红梅、李文仿、汪照军、付金存、郑学森、李军、丁新静
  • 起草单位: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
  • 归口单位: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主管部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相关标签:

    通用型 片状 塑料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对应于BS5734:Part5:1990《用于电器和其他用途的聚酯模塑料 第5部分:机械型SMC片材标准》,与BS5734:Part5:1990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T 15568-1995《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本标准规定了通用型片状模塑料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通用型片状模塑料。本标准与GB/T 1556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修改了产品分类,增加了性能分类中的按收缩性能分类和按燃烧性能分类(GB/T 15568-1995中的第3章,本标准的第4章);———将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从±4%修改为±3%(GB/T 15568-1995中的4.2,本标准的5.2);———将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从±12%修改为±7%(GB/T 15568-1995中的4.3.1,本标准的5.3);———删除了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允许偏差(GB/T 15568-1995中的4.3.2);———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见5.4.3);———修改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抽样方案及判定准则(GB/T 15568-1995中的6.2.6.3,本标准的7.1.2、7.2.3);———包装方式中增加了箱式包装(GB/T 15568-1995中的7.2.1,本标准的8.2.1);———对储存条件的储存温度和储存期进行了修改(GB/T 15568-1995中的7.4,本标准的8.4);———对纤维含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GB/T 15568-1995中的附录A,本标准的附录A);———对单位面积质量偏差表示方式进行了修改,去掉了质量分布偏差的计算公式(GB/T 15568-1995中的附录B,本标准的附录B);———对模塑收缩率试验的试样尺寸进行了修改(GB/T 15568-1995中的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C)。 GB/T 15568-2008 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GB/T15568-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83.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568—2008
代替GB/T15568—1995
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Sheet molding compound (SMC) for general purposes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04-01实施
GB/T15568—2008
本标准对应于BS5734:Part5:1990《用于电器和其他用途的聚酯模塑料第5部分:机械型SMC片材标准》,与BS5734:Part5:1990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T15568—1995《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本标准与GB/T1556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修改了产品分类,增加了性能分类中的按收缩性能分类和按燃烧性能分类(GB/T15568-1995中的第3章,本标准的第4章);将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从士4%修改为士3%(GB/T15568一1995中的4.2,本标准的5.2);-将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从士12%修改为士7%(GB/T15568--1995中的4.3.1,本标准的5.3);-删除了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允许偏差(GB/T155681995中的4.3.2);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见5.4.3);修改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抽样方案及判定准则(GB/T15568-1995中的6.2、6.3,本标准的7.1.2、7.2.3);
包装方式中增加了箱式包装(GB/T15568—1995中的7.2.1,本标准的8.2.1);对储存条件的储存温度和储存期进行了修改(GB/T15568--1995中的7.4,本标准的8.4);一对纤维含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GB/T15568一1995中的附录A,本标准的附录A);-对单位面积质量偏差表示方式进行了修改,去掉了质量分布偏差的计算公式(GB/T15568-1995中的附录B,本标准的附录B);-对模塑收缩率试验的试样尺寸进行了修改(GB/T15568一1995中的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常州华日新材有限公司、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陈强、张荣琪、高红梅、李文仿、汪照军、付金存、郑学森、李军、丁新静。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568—1995。
1范围
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GB/T15568—2008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型片状模塑料(以下简称SMC)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通用型片状模塑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9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
GB/T1451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GB/T4609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GB/T8924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片状模塑料sheetmoldingcompound(SMC)一种由可增稠的树脂、短切(和/或连续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填料、助剂等材料组成,上下两面覆盖承载薄膜的片状复合物。
通用片状模塑料Sheetmoldingcompound(SMC)forgeneralpurposes一种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材料的SMC。4分类及标记
4.1分类
按力学性能将SMC分为3类:M型、M2型、M型。按收缩性能将SMC分为4类:S,型、S2型、Ss型、S4型。按燃烧性能将SMC分为4类:F型、F2型、F:型、F,型。4.2标记
产品按力学性能、收缩性能、燃烧性能、SMC代号和本标准号进行标记。MrSrFr
GB/T15568—2008
一燃烧性能分类
-收缩性能分类
力学性能分类
GB/T15568—2008
示例:力学性能为M,型,收缩性能为Sz型,燃烧性能为F;型,按照GB/T15568-2008生产的SMC标记为:M,S,F;SGB/T15568—2008。
外观质量Www.bzxZ.net
外观应平整、颜色均匀、纤维浸渍良好、无杂质,覆盖薄膜无破损。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
SMC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士3%。5.3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
SMC的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为士7%。5.4性能分类
5.4.1力学性能
SMC的模塑试样,其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力学性能
收缩性能
弯曲强度/MPa
≥>170
≥135
SMC的模塑试样,其收缩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项
弯曲模量/GPa
表2收缩性能
S 型(零收缩)
S.型(低轮廊)
S型(低收缩)
S型(普通)
燃烧性能
SMC的模塑试样,其燃烧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燃烧性能
试验方法
取样方式
燃烧等级
冲击韧性/(kJ/m)
收缩率/%
>0.05~0.1
氧指数/%
≥>20
除5.1外,测试取样时,在片材的宽度方向距边缘40mm以上、长度方向距端头40mm以上切取。2
6.2外观检验
目测。
3玻璃纤维含量
按附录A测试。
6.4单位面积质量
按附录B测试。
6.5力学性能
GB/T15568—2008
6.5.1试样制备按SMC生产厂家提供的模塑成型工艺条件和GB/T1446的规定进行。6.5.2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按GB/T1449测试。6.5.3冲击韧性按GB/T1451测试。6.6模塑收缩率
按附录C测试。
6.7燃烧性能
6.7.1燃烧等级按GB/T4609测试。6.7.2氧指数按GB/T8924测试。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7.1.2抽样方案
以相同配方,相同生产工艺,单班连续生产的10tSMC料为一批,小于10t以一批计,每批随机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检验。
7.1.3判定准则
若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为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则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检验。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
7.2型式检验
7.2.1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a)
每生产满一年时;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f)
客户提出要求时。
检验项目
第5章的全部内容。
7.2.3抽样方案
以相同配方,相同生产工艺,单班连续生产的10tSMC料为一批,小于10t以一批计,每批随机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检验。
7.2.4判定准则
若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为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则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检验。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
GB/T15568-—2008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
产品的包装上必须附有合格证,合格证上应含有以下内容:a)产品标记;
生产厂家和商标;
种类和颜色;
批号;
生产日期;
玻璃纤维含量;
单位面积质量;
毛重、净重;
贮存期。
8.2包装
8.2.1产品可采用卷式包装,每卷都应卷在结实的空心管上,亦可采用箱式包装。包装应用不渗透苯乙烯的薄膜包裹,用薄膜包裹襄后密封以防透气。薄膜材料可以是玻璃纸、镀8.2.2
铝膜等。
8.2.3当采用卷式包装时,可用木箱、纸箱或其他包装物进行外包装,外包装上需有防潮、防晒标志。每批产品内要附有产品合格证及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包括下述内容:8.2.4
种类;
性能指标;
c)成型工艺条件;
贮存条件,储存条件要根据包装不同,规定码放层数。8.3运输
运输中应采取遮篷或密闭等手段避免日晒、受热、受潮和污染,避免包装损坏。8.4贮存
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和污染,保持包装的完好。SMC的贮存条件及贮存期,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而定。4
A.1仪器和试剂
A.1.1仪器
分析天平,感量0.1mg。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SMC纤维含量试验方法
A.1.1.2箱式电阻炉,额定温度800℃,控温精度士20℃。A.1.1.3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额定温度200℃,控温精度士2℃。A.1.1.4滤网,180目。
抽尘装置(含抽尘罩与抽风机)。A.1.1.6玻璃烧杯,大于200mL。A.1.1.7
瓷埚,30mL或40mL。
A.1.1.8干燥器。
A.1.2试剂
A.1.2.110%盐酸(HCI)溶液,化学纯。A.1.2.2丙酮,化学纯。
A.2取样
GB/T15568—2008
取增稠好的SMC片材,沿SMC片材宽度方向(离边缘40mm),等距离切取50mm×50mm试样五个。
A.3试验步骤
A.3.1将锅置于(600士5)℃的箱式电阻炉中灼烧,恒定其质量,使锅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精确至0.1mg,记为ml。A.3.2揭去试样两面薄膜,依次放入灼烧恒重的瓷内,迅速称量试样质量,精确至0.1mg,记为m2。
A.3.3将盛有试样的瓷放入(600士5)℃的箱式电阻炉内灼烧3h。A.3.4取出放有试样的瓷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A.3.5往烧杯中加入10%的HCl溶液100mL,洗涤试样,用180目金属过滤网过滤后,再用丙酮洗涤三次,将试样放入恒重的器血(ms)中,在室温下晾干。A.3.6将盛有试样的器血放入(110士2)℃的烘箱中烘1.5h。A.3.7取出盛有试样的,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质量,精确至0.1mg,记为m4。注1:试样在移送过程中,切勿用手触摸试样,谨防试样受损失。注2:在加热阶段,试样不得接触炉壁。A.4试验结果的计算
玻璃纤维含量(质量分数)按式(A.1)计算,数值以%表示:GF = ㎡二ma × 100
GB/T15568-—2008
式中:
GF-玻璃纤维含量,%;
-灼烧恒重的器皿与经灼烧、洗涤、干燥后的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恒重的器血的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恒重的锅与灼烧前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m2
m—灼烧恒重的锅质量,单位为克(g)。A.5
试验结果
按GB/T1446的规定进行。
6试验报告
按GB/T1446的规定进行。
B.1仪器和工器具
B.1.1分析天平,感量1g。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SMC单位面积质量试验方法
B.1.2样板长(300~400)mm,宽(250~300)mm(或相当尺寸),厚(3~5)mm。小刀或其他刀具。
B.2试验方法
GB/T15568--2008
B.2.1片材幅宽大于830mm时,以片材长度的平行方向为长边,以片材宽度的平行方向为短边,在一条与片材宽度方向的平行线上用样板切取试样3块,揭开薄膜后称量,精确到1g,记为m。B.2.2片材幅宽等于或小于830mm时,试样宽度取片材宽度的四分之一。以片材长度的平行方向为长边,以片材宽度的平行方向为短边,在一条与片材宽度方向的平行线上用样板切取试样3块,揭开薄膜称量,精确到1g,记为m。
B.3计算
SMC的单位面积质量按式(B.1)计算:×1000
式中:
M——单位面积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a-—试样长,单位为毫米(mm);b—试样宽,单位为毫米(mm)。B.4试验结果
按GB/T1446的规定进行。
B.5试验报告
按GB/T1446的规定进行。
(B.1)
GB/T15568—2008
C.1设备和工器具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SMC模塑收缩率试验方法
C.1.1测量工具:游标卡尺或其他测量工具,精度至0.02mm。C.1.2压机:能满足SMC成型工艺条件的压机。C.1.3模具:能满足试样尺寸要求和模压成型工艺要求的金属模具。C.2试样
C.2.1试样尺寸
试样尺寸如图C.1所示。
C.2.2试样制备方法
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成型工艺条件进行模压成型。672
图C.1试样尺寸
C.3试验步骤
C.3.1测量模腔的内径,在(23土2)℃下测量模腔内径,精确至0.02mm,记为L。。注1:如无恒温条件,可在室温下测量。注2:除直接测量外,还可用冷模铅试样,通过测量铅试样的尺寸来获得模腔的内径尺寸。C.3.2按成型工艺条件模压试样。8
单位为旁米
GB/T15568—2008
将脱模后的试样放在玻璃钢或石棉板上,待试样降至室温后,将试样放在干燥器中存放48h。C.3.4测量试样直径,精确至0.02mm,记为L。C.4计算
模塑收缩率按式(C.1)计算:
式中:
MS—模塑收缩率,%;
L=×100
L。—模具模腔的内径,单位为毫米(mm);L,—试样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C.5试验结果
按GB/T1446的规定进行。
C.6试验报告
按GB/T1446的规定进行。
............(C.I )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