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5 18:42:46
  • GB/T8806-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8806-2008

  • 标准名称:

    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8-19
  • 实施日期:

    2009-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7.15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83.140.30塑料管、配件和阀门
  • 中标分类号:

    化工>>合成材料>>G33塑料型材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24页
  • 标准价格:

    20.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5-01
  • 计划单号:

    20031609-T-607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8-02-13
  • 起草人:

    凌伟、王志伟、代启勇
  • 起草单位: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
  • 提出单位: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相关标签:

    塑料管道 系统 塑料 部件 尺寸 测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代替GB/T 8806-1988《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塑料管材和管件尺寸的测量或测定方法以及测量的准确度。为检测产品几何尺寸的符合性,本标准规定了壁厚、直径、长度、角度和垂直度等的测量步骤。本标准与GB/T 8806-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范围中增加了管件以及角度、长度、垂直度等几何量的测定;——引入了测量准确度的有关内容;——增加了非接触式仪器;——规定了角度、长度、垂直度等几何量的测定步骤。 GB/T 8806-2008 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8806-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83.1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806--2008/IS03126:2005
代替GB/T8806--1988
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
Plastics piping systems-
尺寸的测定
Plastics components-Determination of dimensions(ISO3126:2005,IDT)
2008-08-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符号
测量量具
尺寸的测定
与管件有关的其他几何尺寸的测定法兰、活套法兰和法兰盘
其他尺寸的测定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测量量具和仪器的推荐精度
GB/T8806—2008/ISO3126:2005
GB/T8806—2008/ISO3126:2005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3126:2005《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
尺寸的测定》,技术内容上
完全相同,仅作如下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原国际标准的小数点符号“,”;b)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增加我国标准的前言;c)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6315《游标万能角度尺》、GB/T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d)
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6379.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4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正确度的基本方法》、GB/T6379.5《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5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可替代方法》和附录A《测量量具和仪器的推荐精度》;e)
一L更正为:Le.o
将公式Les=L,+
更正为:Le.s\
f)将公式Lesp=L+
2L2+0.5d,
sing+sing
g)将图6和图7b)中的d2更正为d、图7a)中的d.更正为D。本标准代替GB/T8806·1988《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本标准与GB/T8806--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范围中增加了管件以及角度、长度、垂直度等几何量的测定;引入了测量准确度的有关内容;增加了非接触式仪器;
规定了角度、长度、垂直度等几何量的测定步骤。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伟、王志伟、代启勇。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8806-1988。
1范围
GB/T8806-—2008/ISO03126:2005塑料管道系统
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管材和管件尺寸的测量或测定方法以及测量的准确度。为检测产品几何尺寸的符合性,本标准规定了壁厚、直径、长度、角度和垂直度等的测量步骤。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16外径千分尺(GB/T1216—2004,DIN863-1:1999,MOD)GB/T1219指示表bzxz.net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1999,eqvISO6507-1:1997)
GB/T6315游标、带表和数显万能角度尺GB/T6379.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1—2004,ISO5725-1:1994,IDT)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6379.2—2004,ISO5725-2:1994,IDT)GB/T6379.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4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正确度的基本方法(GB/T6379.4—2006,ISO5725-4:1994,IDT)GB/T6379.5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金第5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可替代方法(GB/T6379.5.·2006,ISO5725-5:1998,IDT)GB/个21389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3术语和定义、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标准。3.1术语和定义
准确度
accuracy
测量结果与接受参考值间的一致程度。注:术语“准确度”,当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由随机误差分量和系统误差即偏倚分量组成(GB/T3358.1)。3.1.2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而建立的一组操作。3.1.3
参考标准referencestandard
国际(国家)认可的给定单位测量规定。1
GB/T8806—2008/IS03126:2005
3.2符号
bl:法兰螺栓孔边到法兰孔边之间的距离b2:法兰螺栓孔边到法兰外径边之间的距离b:法兰螺栓孔中心到法兰孔边之间的距离b4:法兰螺栓孔中心到法兰外径边之间的距离C1:法兰两个相邻的螺栓孔边之间的距离C2:法兰两个相邻的螺栓孔中心之间的距离d。:部件(某部分)的外径
dm:三通(四通或多通)主管的平均内径di:承口端的外径
dz:插口端的外径
ds:法兰孔的直径
d:法兰螺栓孔的直径
D:法兰的外径
e:部件的壁厚
k:法兰螺栓孔分布圆的直径
Le.b:三通(四通或多通)支管的有效长度Le.m:三通(四通或多通)主管的有效长度Le.r:异径管件的有效长度
Le.so:管件承口端的有效长度
Le.sp:管件插口端的有效长度
Lstr:管件的承口或插口圆柱平直段的长度L.:异径管件锥形部分的长度
L1:理论上的最大不垂直距离
L2:部件、直尺与基准平面形成的角度顶点在基准平面方向上的测量距离L3:部件、基准平面与直尺形成的角度顶点在直尺方向上的测量距离L:从基准平面到试样上端面最近点之间的垂直距离Ls:承口的插入深度
Ls:三通(四通或多通)的总长L:三通(四通或多通)的插口或承口的中心线方向上端面到主管底边之间的距离L:异径管件的总长
Lg:法兰的两个选定的螺栓孔边之间的距离L10:法兰轴向的总高
T:不垂直度的计算角度
R:弯曲半径
0:弯头或三通(四通或多通)的角度4测量量具
4.1一般要求
4.1.1测量量具的准确度
测量量具的选用应与测量步骤相结合,以达到尺寸测量所要求的准确度。注:测量量具和仪器的推荐精度参见附录A。4.1.2校准
应根据本标准使用者的质量计划定期对量具进行校准,其校准应能溯源到接受的参考标准。2
4.2仪器
4.2.1接触式仪器
GB/T8806—2008/IS03126:2005
4.2.1.1在仪器的使用中,不应有可引起试样表面产生局部变形的作用力。4.2.1.2与试样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相接触的测量量具,如:管材千分尺,应符合下列要求:与部件内表面相接触的仪器的接触面,其半径应小于试样表面的半径。a)
b)与部件外表面相接触的仪器的接触面应为平面或半圆形。按照GB/T4340.1要求,与试样接触的仪器的接触表面的硬度不应低于500HV。c)
3千分尺应符合GB/T1216,游标卡尺应符合GB/T21389,角度尺应符合GB/T6315,4.2.1.3
4.2.1.4指示表式测量仪应符合GB/T1219。4.2.1.5卷尺(元尺)应根据试样的直径确定分度,以mm表示。当在卷尺(元尺)的两端沿长度方向施加2.5N的作用力时,其伸长不应超过0.05mm/m。4.2.1.6测量仪器可与已经校准过的厚度或长度标样相结合进行测量,也就是标样在和试样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时,标样作为测量基准器具使用。注:建议用于测量大直径或厚壁的试样。4.2.1.7对特定限值符合性的检测可使用通规或止规。4.2.1.8也可以使用除上述4.2.1.3、4.2.1.4、4.2.1.5和4.2.1.7规定之外的其他接触式仪器。超声波测量仪应作为非接触式仪器(见4.2.2)。4.2.2非接触式仪器
非接触式量具或仪器,如光学或超声波测量仪,其测量的准确度应符合第5章中的相关要求,或者其使用被限定在寻找到相关的测量位置而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测量,如最大或最小尺寸位置。5尺寸的测定
5.1总则
5.1.1测量人员应经过对相关量具和测量步骤的培训。5.1.2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应保证下列任一条:测量量具、试样的温度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均在(23土2)℃;a)
b)结果可通过计算和经验与相应的23℃的值关联。5.1.3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影响尺寸测量的现象,如标志、合模线、气泡或杂质。如果存在,在测量时记录这些现象和影响。
5.1.4选择测量的截面时,应满足以下一条或多条的要求:a)
按相关标准的要求:
距试样的边缘不小于25mm或按照制造商的规定;当某一尺寸的测量与另外的尺寸有关,如通过计算而得到下一步的尺寸,其截面的选取应适合c)
于进行计算。
按5.2.3、5.3.3和5.3.4中规定的测量结果为修约值,测定平均值时应在计算出算术平均值后5.1.53
再对其进行修约。
5.1.6测量方法与结果准确度的确定应符合GB/T6379.2的要求。5.2壁厚
5.2.1总则
选择量具或仪器以及测量的相关步骤,使结果的准确度在表1要求的范围内,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
GB/T8806—2008/S031262005
>10~≤30
5.2.2最大和最小壁厚
壁厚的测量
单个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单位为毫米
算术平均值修约至
在选定的被测截面上移动测量量具直至找出最大和最小壁厚,并记录测量值。5.2.3平均壁厚
在每个选定的被测截面上,沿环向均匀间隔至少6点进行壁厚测量。由测量值计算算术平均值,按表1的规定修约并记录结果作为平均壁厚,em。5.3直径
5.3.1总则
5.3.1.1选择量具或仪器以及相关的步骤测量试样在选定截面处的直径(外径或内径),使结果的准确度在表2要求的范围内,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表2直径的测量
公称直径
>600~≤1600
单个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5.3.1.2按5.1.4的规定选择被测截面,测量部件的直径。5.3.2最大和最小直径的测量
单位为毫米
算术平均值修约至
在选定的每个被测截面上移动测量量具,直至找出直径的极值并记录测量值。5.3.3平均外径
平均外径dm可用以下任一-方法测定:a)用元尺直接测量;
按表3的要求对每个选定截面上沿环向均匀间隔测量的一系列单个值计算算术平均值,按表2的规定修约并记录结果作为平均外径dem。表3给定公称尺寸的单个直径测量的数量管材或管件的公称尺寸/mm
>40~≤600
>600~≤1600
>1 600
5.3.4平均内径
使用符合5.3.1.1的量具,用以下任一方法测定:给定截面要求单个直径测量的数量/个6
a)按表3的规定间隔测量一系列的单个值,对单个测量值计算算术平均值,按表2的规定修约并记录结果作为平均内径di.m;
b)用内径元尺直接测量。
5.3.5中部直径
按5.2或5.3测定的未经修约的值,用式(1)、式(2)、式(3)任一公式计算中部直径dm:d..de.mem
(1)
式中:
被测截面的平均外径;
被测截面的平均壁厚;
d..—被测截面的平均内径。
按表2的规定修约后记录结果。
dm=d.m+em
dm=0.5(de.m+di.m)
注:该方法不适用于热塑性结构壁管材和管件。5.4不圆度
GB/T88062008/IS03126:2005
(2)
(3)
根据5.3.2测定选定截面中直径的极值,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计算不圆度。
表4不圆度测量的准确度
公称直径D
>315~600
5.5管材长度
单个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单位为毫米
5.5.1选择测量的量具或仪器和相应的步骤,使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符合表5的要求,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
表5长度的测量
长度/mm
>1 000
单个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算术平均值修约至
5.5.2用符合5.5.1规定的量具测量单根管材的总长或有效长度。测定管材的总长时,应在内表面或外表面平行于管材的轴线处进行测量,且至少测量三处,均匀分布在管材的圆周上。当由测量值计算算术平均值时,按表5的规定修约并记录结果作为管材的总长。用机械切割并能保证垂直切割的管材可以在一处测量。
如存在承口,用管材的总长减去承口部分的深度(s),记录得到的结果作为管材的有效长度。5.6管材和管件的端面垂直度
5.6.1总则
选择测量管材和管件端面垂直度的量具或仪器以及相关的步骤,使测量评估的准确度在公称直径≤200mm时为0.5mm、公称直径>200mm时为1mm,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5.6.2原理
以下步骤假设管材或管件的外表面平行于轴线,还假设用钢直角尺或铅锤作为垂直基准线通过任一装置与部件的轴线形成垂直。钢直角尺法适合于中、小尺寸的部件,而铅锤法适合于大、中尺寸的部件。
按图1,将钢直角尺或铅锤贴近部件放置。不垂直度由测量得到的外径和距离L(见图1)经计算得出。
GB/T8806—2008/IS03126:2005
A(4:1)
-90°钢直角尺;
一接触点;
一铅锤;
平面。
5.6.3步骤
5.6.3.1使用钢直角尺
图1端面垂直度的测定示意图
按5.3.3的规定测定部件的外径。b)
将部件放在一个水平的平板上,在部件和平板之间加挚必要的挚块以解决如承口或其他凸起部位等引起的部件轴线与平板表面不平行的问题。按图1a)所示放置直角尺,使其位于部件的直径处并与部件接触。旋转部件至直角尺与管材端面的间隙为最大时的位置。如果直角尺与端面为一点接触,则测定并记录与该端面相对的另一点到直角尺间的最大距离L,[见图1a)]。除其他标准另有规定外,应按式(4)计算不垂直度:Yarctan
式中:
一不垂直度,单位为度(\);
L——部件上和下点与垂直基准线间的最大距离,单位为毫米(mm);dem—部件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5.6.3.2使用铅锤
按5.3.3的规定测定部件的外径。(4)
将部件放在一个水平的平板上,在部件和平板之间加垫必要的垫块以解决如承口或其他凸起部位等引起的部件轴线与平板表面不平行的问题。按图1b)所示将铅锤上悬于部件的顶部,下降调节铅锤的长度至铅锤与平板之间的距离同部件的壁厚相当。
旋转部件至铅锤与管材端面的间隙为最大时的位置。如果铅锤没有与部件接触则继续下降至接触到平板,测定并记录该点到与其相对的部件端面间的最大距离L,[见图1b)]。
除其他标准另有规定外,应按式(5)计算不垂直度:=arctan
(5)
式中:
不垂直度,单位为度();
GB/T8806—2008/IS03126:2005
L,--部件上和下点与垂直基准线间的最大距离,单位为毫米(mm);de.m—一部件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6与管件有关的其他几何尺寸的测定6.1总则
6.2~6.4给出了准确度的要求和测定下列类型的部件的至少一个步骤或方法:-6.2弯头;
-6.3三通(四通或多通);
-6.4异径管件;
可以使用符合6.2.1、6.3.1、6.4.1和7.1中测量准确度要求的量具和步骤。6.2弯头
6.2.1总则
选择量具或仪器以及相关的步骤测量弯头的尺寸,使单个结果的准确度符合表6的要求,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
在测量前,应按5.6的步骤检查管件端面的垂直度,如果端面与其轴线不垂直,在计算中予以考虑。表6其他测量
线性尺寸
>10~200
>200~≤1000
>1000~4000
6.2.2角度变化和有效长度
单个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用下列步骤测定弯头的角度变化和有效长度:按5.3.3的规定,测量并记录部件端部的外径d和d2;a)
单位为亲米
算术平均值修约至
如有应用,按相关标准的规定,用游标卡尺或千分深度尺类量具测量承口的深度Ls;如图2所示,将弯头的一端放在平面或基准平面上;如图2所示,放置-端接触基准面、另一端可达到并跨越部件上端面直径的足够长的直尺;用钢直角尺或其他量具测量并记录长度L,[见图2a)或图2b)];测量并记录长度L2和L.[见图2a)或图2b)];用角度尺测量或式(6)计算角度9,其结果的准确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9=arcsin
如果对部件端或两端面的不垂直进行校正,可用式(7)、式(8)任一个计算有效长度L。(见图2)。如果向下的一端为承口(见图2a):Le.so
如果向下的一端为插口(见图2b):Lesp
·(7)
GB/T8806-—2008/ISO31262005
式中:
承口端的平均外径;
插口端的平均外径;
沿平面或基准平面方向从直尺端到部件之间的测量长度(见图2);沿直尺方向从直尺端到部件之间的测量长度(见图2);-从平面或基准平面到试样上端面最近点间的垂直距离(见图2);测量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承口的深度;管件的角度。
按表6修约后记录得到Leso或Les值。注:如果所有的承口或插口对应dz或di,在公式中将d,或d2调换。02
一基准平面。
a)承口向下的弯头
基准平面。
b)插口向下的弯头
图2弯头的测量示意图
6.2.3弯曲半径
注:只有制造商提供管件端部的垂直长度,才能测定弯曲半径。用式(9)、式(10)任一公式计算弯曲半径。对管件的插口端:
对管件的承口端: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