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子行业标准(SJ)】 软件构件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3:08:27
  • SJ/T11374-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J/T 11374-2007

  • 标准名称:

    软件构件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11-09
  • 实施日期:

    2008-01-20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527.33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080软件开发和系统文件
  • 中标分类号: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7软件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0
  • 标准价格:

    10.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规定了软件构件产品质量的两种模型: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使用质量模型。适用于各类软件构件。 SJ/T 11374-2007 软件构件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SJ/T11374-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5.080
备案号:2220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113742007
软件构件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Softwarecomponent-ProductqualityPartl:Qualitymodel
2007-11-09发布
2008-01-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言
在《软件构件产品质量》总标题下分为如下二部分:第1部分:质量模型:
第2部分:质量度量。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J/T11374—2007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茂忠、高仲仪、刘超、杨春河、李晓丽、刘冬懿、柳永坡I
SJ/T11374-2007
构件(component)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因此质量好的构件是被成功复用的关键。
软件构件是一种软件,它具有软件所具有的--般特性。本标准是构件产品在满足GB/T16260.1-2006的基本质量特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构件的可复用性特性和可信度的描述。为了与GB/T16260.1-2006有对应关系,本标准的章条编排与GB/T16260.1-2006基本一致。H
1范围
软件构件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本标准参照GB/T16260.1-2006给出了软件构件产品质量的两种模型:a)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
b)使用质量模型。
SJ/T113742007
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规定了七个特性,它们可进一步细分为子特性。当软件构件作为应用环境的一部分时,这些子特性作为软件构件内部属性的结果,从外部显现出来。本标准并没有在低于子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阐述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使用质量模型规定了五个使用质量特性,但没有在低于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阐述使用质量模型。使用质量是面向用户的内部和外部质量模型的质量特性的组合效用。质量模型定义的特性适用于每一类软件构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260.1-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idtIS0/IEC9126-1:2001)3符合性
遵照本质量模型的任何软件构件产品的质量需求、规格说明或评价应使用第6、7章中的特性和子特性,其中,对于没有使用的特性和子特性应给出理由。否则,应描述软件产品质量属性的独特的分类,并给出相应于第6、7章特性和子特性的映射。4术语和定义
GB/T16260.1-2006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的所有部分。4.1
构件component
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可以明确辨识、接口由契约指定、和语境有明显依赖关系、可独立部署、且多由第三方提供的可组装软件实体。5质量模型框架
本章描述了一个说明不同质量途径间关系的质量模型框架。这一质量模型的具体体现在第6章和第7章中给出。
5.1质量途径
质量途径的说明见GB/T16260.1-2006中的5.1。5.2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
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的说明见GB/T16260.1-2006中的5.2。1
SJ/T113742007
5.3需评价的项
需评价的项的说明见GB/T16260.1-2006中的5.3。5.4质量模型的使用
软件构件本身也是软件,所以本标准规定的软件构件产品的质量模型分为两类特性。一类为一般软件的质量特性,即GB/T16260.1-2006中给出的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另一类为软件构件特定的质量特性,即针对软件构件产品的特点而规定的特性。应指出的是,对各类软件构件产品的每一部分测量所有的内部和外部子特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类似地,为所有可能的用户一任务方案,测量使用质量通常也是不切实际的。具体软件构件质量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哪些问题参见附录A。6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
6.1质量特性
本章定义了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它将软件构件质量属性划分为七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特性(图1)。这些子特性可用内部或者外部度量来测量。在软件构件的七个质量特性中,由于前六个也是一般软件所应具有的,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软件构件的一般质量特性范畴,可复用性即是软件构件区别于一般软件的特殊的质量特性。
外部和内部质量
功能性
适合性
准确性
互操作性
保密安全性
功能性的依
可靠性
成熟性
容错性
易恢复性
可靠性的依
易用性
易理解性
易学性
易操作性
吸引性
易用性的依
时间特性
资源利用性
效率的依从
般质量特性
维护性
易分析性
易改变性
稳定性
易键试性
维护性的依
图1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
可移植性
适应性
易安装性
共存性
易替换性
可移植性的
依从性
可复用性
接口成熟性
独立性
通用性
易组装性
演化兼容性
可复用性的
依从性
特定质量特性
SJ/T11374-2007
软件构件的每个质量特性和影响质量特性的子特性都给予定义。对于每个特性和子特性,软件构件的能力由可测量的一组内部属性所决定。这些特性和子特性可通过包含该软件构件的应用环境所提供的能力程度从外部测量。
软件构件质量特性分为一般质量特性和特定质量特性。构件的一般特性的描述见GB/T16260.1-2006中的第6章和第7章。
6.2特定的质量特性说明
相对于一般特性来说,本章给出了新增加的构件产品所特定的质量特性,即软件构件的可复用性。并给出了影响可复用性的六个子特性。6.2.1可复用性
软件构件产品可在多种应用中加以利用的程度。6.2.1.1接口成熟性
软件构件产品提供某种服务且完成逻辑行为的能力。软件构件接口的成熟性主要体现以下儿方面a)接口正确性
软件构件产品接口与接口规格说明的相符程度。b)接口易理解性
软件构件产品接口及接口规格说明被用户理解并正确使用的难易程度。6.2.1.2独立性
软件构件产品在功能、结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独立程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功能独立性
软件构件产品自身功能在设计和实现上的独立性。b)
结构独立性
软件构件模块的外部依赖性及内部模块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的程度。c)硬件独立性
软件构件产品不依赖于某个特定设备(例如特定的处理器,特定的计算机等)而能工作的程度。d)软件独立性
软件构件产品不依赖于操作系统或运行库等环境约束,仅靠自身即能实现其功能的程度。6.2.1.3易组装性
软件构件产品在一定的环境下与其他软件构件产品结合的能力。注:接口的成熟性中的易理解性也会影响到构件的易组装性,但是考虑到易理解性对接口成熟性影响更大,而且兼顾到标准子特性建立原则,即每个质量特性下的子特性不可重复,所以接口的易理解性没被分类为易组装性,易组装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a)接口简单性
软件构件产品的接口在设计与实现上的简易程度。b)
组装友好性
软件构件产品与其他构件产品相组装的友好程度。c
构件耦合性
软件构件产品不依赖于其他构件而能独立工作的程度。6.2.1.4通用性
软件构件所应用领域或应用平台覆盖面的广度。6.2.1.5演化兼容性
新版本软件构件替换旧版本软件构件时,前者对后者提供的兼容性。按照构件运行形式的不同,演化兼容性通常分为以下两种:
a)在线演化兼容性
SJ/T113742007
新版本软件构件替换在应用环境中处于运行状态的旧版本软件构件时,前者对后者提供的兼性。
非在线演化兼容性
新版本软件构件替换非运行状态的旧版本软件构件时,前者对后者提供的兼容性。6.2.1.6可复用性的依从性
软件构件产品遵循同可复用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7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7.1质量模型
构件的使用质量系指软件构件产品使指定用户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获得与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和可信度相关的规定目标的能力。其质量模型如图2所示:使用质量
有效性
生产率
安全性
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满邀度
可信度
使用质量是用户观点的质量。使用质量的获得依赖于取得必需的外部质量,而外部质量则依赖于取得必需的内部质量。
7.2特性说明
使用质量的属性分类的五个特性: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的定义与GB/T16260.1-2006相同,本部分仅增加了可信度特性。可信度系指用户对软件构件产品的信任程度。A.1标准的适用对象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SJ/T11374—2007
软件构件质量标准拟用于对软件构件产品质量进行需求定义和质量度量,构件产品包含有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而对非构件软件不具有针对性。A.2软件构件质量模型建立原则
考虑到软件构件具有软件的基本属性,也具有可复用性这一特定属性,因此本标准在GB/T16260.1-2006的基础上,给出了软件构件的质量模型,并且给出如下的软件构件质量特性的选择原则a)为了清晰和便于使用,要建立不超过8个特性的一组特性:b)为了清晰和便于使用,增加新的子特性后,每个质量特性的子特性不超过8个,即选取对该质量特性影响最大的子特性,以保证与GB/T16260.1-2006的协调、一致:c)
增加新的质量特性、子特性与GB/T16260.1-2006定义的特性、子特性尽可能不重送:增加新的质量特性、子特性不能与GB/T16260.1-2006定义的软件质量特性、子特性发生混淆d)
实际应用中与GB/T16260.1-2006定义的软件质量特性共同使用:e)www.bzxz.net
要尽可能地靠近既定术语;
g)要确定供进一步细化的软件产品的属性域。A.3本标准与GB/T16260.1-2006的关系软件构件是一种软件,无疑地,它具有软件所具有的一般特性。因此用于描述一般软件的质量模型也适用于软件构件。
在本标准的软件构件质量模型中,我们重点补充了专门针对软件构件的部分,即补充了GB/T16260.1-2006第6章——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和第7章—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其余条款包括附录在内均与GB/T16260.1-2006相同,所以在编写时作了简化。其中第6章中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质量特性;一类是基于构件的特定的质量特性。基本质量特性的描述与GB/T16260.1-2006中的一致,共包含六个般质量特性。在一般质量特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软件构件所特定的质量特性,即可复用性。第7章中使用质量模型在GB/T16260.1-2006中提出的软件的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基础上增加了可信度这一使用质量特性。本标准中重点补充了针对软件构件的可复用性这一特定质量特性及其相应子特性的说明,对于基本质量特性及子特性的描述请见GB/T16260.1-2006。A.4剪裁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某一软件构件产品的质量是由是否满足需求来决定的,而并不是要求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质量特性都要满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标准中定义的质量特性是可裁剪和增加的。但对新增加的质量特性和子特性要满足第A.2章中定义的质量模型建立原则。5
SJ/T113742007
[1]GB/T11457-2006
软件工程术语
[2]GB/T16260.2-2006
9126-2:2003)
[3]GB/T16260.3-2006
9126-3:2003)
[4]GB/T16260.4-2006
9126-4:200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参考文献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
第2部分:外部度量(idtISO/IECTR第3部分:内部度量(idtISO/IECTR第4部分:使用质量度量(idtISO/IECTR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