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机车、动车前窗玻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14:54:47
  • TB/T1451-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1451-2007

  • 标准名称:

    机车、动车前窗玻璃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08-13
  • 实施日期:

    2007-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872.88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铁路工程>>铁路车辆>>45.060.10机车
  • 中标分类号:

    铁路>>机车>>S41电力机车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TB/T 1451-2001
  • 采标情况:

    非等效NF F 15-818-1996

出版信息

  • 页数:

    20
  • 标准价格:

    12.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TB/T 1451-2007 机车、动车前窗玻璃 TB/T1451-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45.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1451—2007
代替TB/T1451—-2001
机车、动车前窗玻璃
Foreside windscreen for locomotives and motor units2007-08-13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2光学要求
结构要求
加热系统
4.6抗老化性
尺寸和公差
可视性要求
5试验方法
光学要求的试验
结构要求试验
加热系统的试验
5.5抗老化试验
5.6可视性试验
6检验规则
6.1试验类型
例行试验-
型式试验
7标志、包装、运输及存蔽·
7.2包装标志
(规范性附录)抛射体
附录A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抗紫外线辐射测试方法次
TB/T1451—2007
TB/T 1451—2007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NFF15—818:1996《铁路机车车辆前窗玻璃》,主要差异如下: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收;一将-些适用于法国标准的表述收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
-对前窗玻璃的光学要求进行了修改;-对前窗玻璃的结构性能要求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对厂家要求的批准程序:对某些试验项目及方法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代替TB/T1451—20H01《机车、动车组用电加温玻璃技术条件》,本标准与TB/T1451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修改、增加「部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增加了按司机视线范围对前窗玻璃进行分区要求;一对光学性能指标及缺陷分类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抗冲击要求,并增加抗铺砾石冲击和抗散射性能的要求;-对抗冲击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增加了可视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可、中国北车集团人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圣戈班安全玻璃(上海)有限公司、秦阜岛耀华工业技术玻璃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尚强、金希红、余洪明、巧军本标推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 1451—1982,TB/T 1451—1989、IB/1 1451—2001。1范围
机车、动车前窗玻璃
TB/T 1451—2007
本标准规定了机车、动车用前窗玻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机车,动车用前窗玻璃的设计、生产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且期的引用文件,其晟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137.12002
GB/T 5137.2 2002
GB/T 8417--2003
GB/T 16422(所有部分)
GB18045—2000
GJB 1088-1991
TB/T 3058— 2002
UIC 651:2002
BS 2782---5:1995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1SO3537:1999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1)3538:1997,灯光信号颜色(CIEDS004.4:1998.NEQ)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铁路车辆用安全玻璃(eqvJISR3213:1998)飞机爽层玻璃清晰度试验方法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drIEC61373:1999)机车,动车、动车组和带雨机室客车的司机室结构塑料的试验方法一风化后光学和颜色特性在透过玻璃的口光自然风化和试验光源下暴露后颜色和形状改变测定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推,3.1
内膜 interior film
涂在前窗玻璃内面的涂层,具有防止开裂、水汽以及抗散裂的作用。3.2
加热系统heating system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使用电阻丝或导电膜进行加热的系统:3.3
加热区heatingzune
前窗玻璃内加热系统所占的玻璃区域。3.4
比功率specific.power
比功率I=总的功率(W)/加热区域的面积(m)。3.5
主视觉区primary yision area
从驾驶位置上司机眼观察轨道和信号的前撤玻璃区域。1
TB/T 1451—2007
辅助视觉区secondaryyisionarea从驾驶位置观察外部情况而位于主视觉区外且不包括外制区域的前窗玻璃区域3.7
外围区域peripheral area
前窗玻璃上除主视觉区、辅助视觉区之外的其他区域。3.8
副像secondaryimage
副像是观察著从驾驶位置通过前窗玻璃看到最亮的一个图像。3.9
副像偏离secondary imagc separation通过前窗玻璃观察时,远处光源或物体的原像和最亮的副像之间的角偏差3.10
光学畸变(在给定方向上)oplicaldistortionα是在图1上α,和z之间的代数差(注意αα的取值正负),△为与视线平行并分别经过点M和M的两条直线间的距离。
注1:u142是光线通过M、M点上的光线畸变。征2:角偏差设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E
图1 光学畸变图
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radiation波长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紫外线,波长位于200nm-400nm之间。3.12
气泡bubble
残留在玻璃中的空气形战的球形缺陷。3.13
杂质impuritics
玻璃或火层中残留的小杂质:
污点spot
夹层上的局部不透明区域。
表面缺陷surfacedefect
由表面冲击或摩擦引起的缺陷。3.16
表面水泡skinblister
透明表面的局部化变形引起的缺陷:3.17
条痕cnrd
相对较粗且非常明显的丝状缺陷。3.18
涂料滴coatingdrip
涂层的厚度不均勾,
线性缺陷 linear defects
长宽比率较大的缺陷区域;给定的尺寸为缺陷末端的直线距离。3.20
标记痕迹streak,mark(drag)trace在白然光条件下难捡检测到的夹层中的白色区填。3.21
边缘缺陷erdgedefects
不超出外围区城的缺陷。
夹具压痕tongmarks
在回火期间,用火具态吊玻璃时所留下的压痕,3.23
壳、碎属shell,chips
在边缘上的少量玻璃碎片,不能通过抛光完全消除。4技术要求
4.1总则
TB/T 1451-2007
4.1.1前窗玻璃外部使用环境温度为-50℃~+70℃,使用环境的相对湿度不人于95%。4.1.2前窗玻璃应能承受TB/T3058—2002规定的1类A级冲击和振动。4.1.3为满足下列任一要求,宜通过印刷方法来邀任前窗玻璃外围区域的全部或部分:一美观性要求:
一消除对司机视野的工扰;
一采用胶接安装的前窗玻璃,夹层胶合区应尽可能避免紫外线辐射,入射到胶合区的紫外线不应大于0.1%。
4.1.4对于不同于本标准的特殊要求(如前窗玻璃内外温度差的要求),经用户和制造厂协商,出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4.2光学要求
4.2.1前窗玻璃应具有三个光学区(见图2):一A区:主视党区:
-B区:辅助视觉区;
TB/T 1451--2007
一C区;外围区域。
W、X,Y和Z四个点是根据UIC651:2002附录E、附录F规定的位于司机室座椅上的司机眼晴与司机要观察信号的极端位置之间视线在前衡玻璃上最外侧的相交点。图 2 前窗玻璃区域
4.2.2副像偏离不应超出:
一区域 A中最大为15°;
~区域B中最大为25'。
4.2.3光学畸变的极限应为:
-区域A中最大为2:
区域中最大为6。
4.2.4前窗玻璃的最大雾度应小于2.5%。4.2.5通过前窗玻璃主视觉区和辅助视觉区的透光率在厚度不大于24mm时最小值为75%,在厚度大于24rmm时其最小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很不应小于65%。4.2.6色度
透过前窗玻璃的光颜色偏差不应导致司机误读信号。根据 GB/T 8417-2003的图1所示,按 GJB1088色图进行误差评定。4.3结构要求
4.3.1抑击性能
前窗玻璃成能承受5.3.1规定的冲击性能,4.3.2剩余可见性
前窗坡璃受到冲击或出现破裂时,应保持原来的位置和样式,并具有足够的视觉可见性。4.3.3散裂
前窗玻璃应保证司机的驾驶安全。运行速度不低于200km/lh的列车前窗玻璃应进行散裂试验,运行速度低于200km/h列车的前窗玻璃的散裂试验由用户决定。
4.3.4耐磨性
前窗玻璃的内、外表面应具有耐磨性。4.3.5抗铺砾石的重复冲击
抗铺砾石的重复冲击性能由用户进行选择4.4加热系统
4.4.1概述
4.4.1.1用广可指定导电膜或电阻丝为热元件内嵌在前窗玻璃中。4
4.4.1.2加热系统至少在前窗玻璃的土视觉区内有效。4.4.1.3用户提出的要求应成包括以下信息: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电源电压方均根值或额定值;
-电源工作电压波动范围:
一额定电压下的除冰时间;
要除冰或除雾的表面区域:
—-最大允许功率或比功率。
4.4.1.4制造商应提供以下信:
.-—比功率和总功率;
除冰时间;
加热均匀性;
-在20环境温度时的总电阻(±15%)。注:所有计算均假设列车在静态空气中静止。TB/T 1451—2007
4.4.1.5允许加热系统在加热区与非加热区之间出现光色、且宽度小于1mm的力线。4.4.2介电强度试验
前窗玻璃应进行一个加热区相对于窗口边缘的介电强度试验。4.5标志
前窗玻璃应具有一个便于从可机室内读取且明显的、不影响视野的耐久性标记。标志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供州商名称或商标:
制造日期(月及年份的最后两位数或标识该信息的代码):序列号;
-加热系统的额定电压:
加热系统的总功率。
4.6抗老化性
前窗玻璃在正常使用条件(包括使用加热系统)下,受到紫外线辐射以及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应保证合格的性能,
4.7尺寸和公差
4.7.1厚度
前窗玻璃的厚度公差出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前窗玻璃组成部分的半成品的厚度公差为:玻璃片:应符合GB18045—2000的规定:有机片:额定厚度的±10%;
-夹层:±0.(4mm/mm厚度。
4.7.2倒圆部分
玻璃片倒圆部分的偏移不应超过2mms4.7.3边的加工
玻璃加工的公差应符合(GB18045—2000的规定:4.7.4平面前窗玻璃
4.7.4.1长度和宽度
面积不大于1.5m2的平面前窗玻璃和边长不人于2m的平面前窗玻璃的公差范用如下:厚度14mm时公差范围为(-3~0)mmS
TB/T1451--2007
14mm<厚度≤24mm时公差范为(-4-~0)mm;厚度>24m时公差范围为(-6~0)m4.7.4.2弯曲(水平度)
前窗玻璃的弯曲度小于2mm/m。
4.7.5曲面前窗玻璃
曲面玻璃的公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8可规性要求
4.8.1视觉质量
在环境温度下,前窗玻璃不应在主视觉区内有明显的视觉变形。比功率大于1000W/m2的前窗玻璃、应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视觉质量检查。4.8.2缺陷分类
缺陷分为可忽略缺陷、次要缺陷、主要缺陷三个级别(见表1),表1缺陷分类
缺陷名称
表面缺陷
表面水泡
涂料滴
裂痕,擦痕、划伤
细划或通过触模可检测的其他线形缺陷
难通过触摸检但可见的丝状划伤印刷(维修)划
棉绒、纤维、头发
标记痕迹
夹具压痕
弯曲机压痕
可忽略缺陷
点状缺陷
g≤0.8mm
g≤0.8mml
距产品3Lm外肉眼不距产品3cm外肉眼可见,累计表面≤8cm2
可见的各种尺寸
边缘缺陷
可然略
可忽略
壳、碎屑
安装前窗玻璃叶能引起人员受伤的锋!≤1mm莉选缘另朵合格。
1 mm丝网印刷特定缺陷
丝网下杂质
1.5 mm<≤3 mm
欲要缺陷
10.8 mm<=2mm
10.8mm<2mml
0.8 mm<≤2nm
.8 irun<≤2 nun
防哮层特定的缺陷
L≤5m
所有尺寸
线性缺陷
1.5 mn<≤3 tn
5 mm<1≤.10 1um
5mm<,10 mm
13 mm< ≤40 mur
13m<40m
13mm<40m
主要缺陷
4>2 mm
$>2 mrn
>2 rnrrt
>2 ruri
1L> rm
1$>10 mm
所有尺寸
>40 ur
距产品3cu外肉眼可见,
累计表面>8cmz
+>2 mm
隧形缺陷
线性缺陷
S=L×T
缺陷名称
丝网印刷边缘缺陷
内边缘(最靠近视觉区)
外边缘
5试验方法
表1(续)
可忽略缺陷
光滑面
Ss20 mm2
Ps2 iun 和
L40 mm
欢要缺陷
2 mm<小≤4 mm
20 mr2< S80 mm2
2 < P3 r 和
10 mm< L40 mm
P=5nm(外围)
TB/T 1451---2007
主要缺陷
>4 tmm
s>80mm2
L<10 mmm
有加热系统的前窗玻璃,应分别在使用和不使用加热系统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光学性能试验。对于静止的机车、动车除冰或除当加热试验不必做以上两种情况的试验,5.2光学要求的试验
5.2.1副像偏离试验
按GB/T5137.2—2000的规定进行。5.2.2需度试验
按GJB1088的规定进行。
5.2.3透光度试验
用三块样品(与前窗玻璃同材料同T.艺)按(GB/T5137.2一2000的规定进行试验:5.2.4色度试验
可选择下述方法之一进行试验:a)使用一-个合格的红色光源进行直接测量:b)通过对户光进行光谱分析来计算。试验样品应使用一个完整的前窗玻璃或使用具有与完整前窗玻璃相同结构(若有加热系统则包括加热系统)的前窗玻璃。
5.3结构要求试验
5.3.1抗冲击试验
5.3.1.1冲击试验方法
前窗玻璃应按附录A规定的抛射体进行冲击试验,抛射体质量1000-℃g当试验的抛射体没有穿透前窗玻璃,且前窗坡璃仍位于其框架内时,前窗玻璃视为合格。注:每次按射后应更换抛射伴。进行试验时,前窗玻璃应固定在具有与车载框架机同的框架中。试验次数共为 4 次,在(0 二0.5).(20=5)C时分别进行2次,4次试验结果均应合格,每次试验,整个前窗玻璃的温度成位丁要7
TB/T 1451--2007
求的温度范围内。
试验应按产品实际安装角度进行。冲击力的方向应为水平方向。抛射体的速度按式(1)计算:
W,= Umax +160 kmm/h **
式中:
p—抛射体冲击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mx—列车的最高速度,单位为于米每小时(km/h)。应在离冲击点4m的距离内测量抛射体速度。冲击点应位于前窗玻璃的几何中心。5.3.1.2使用样品测试大型前窗玻璃1
尺寸大于1000mm×700mm的前窗玻璃,可使用样品来行试验。样品的复杂度与前窗玻璃的复杂度楷同:样品的最小尺寸为1000mm×7001:5.3.2散裂
在5.3.1的冲击试验中同时进行散裂试验。用厚度不人于0.15mm,尺寸为500mm×500)mm的退火铝板垂直置于试验样品的后方离冲击点500 rmI1的水平距离处。
当铝板末产生痕迹,裂性能视为合格。5.3.3 耐磨性
按GB/T5137.1—2002的规定进行,外表面试验循环数为1000次,内表面为100次。磨损引起的雾度变化外表面不超过2%,内表面不超过8%。5.3.4抗砾石冲击性
5.3.4.1试验要求
前窗玻璃样品应能承受按下述试验进行不高于比列车最高速度高20km/hl即(mx+20)km/h]的投射速度的冲击,不碎裂为合格。应试验一个样品。5.3.4.2玻璃样品的安装
试验样品应放在有460mm×460mm切口的钢板上,其中外框架在四侧支撑试验件(见图3)。应在支架、外握架和试验件之间放置厚度为2tmm,宽度为20mm的硬氮丁橡胶条(50).1.D.C或肖氏46),玻璃固定深度为20mme
外框架应固定,以便固定支撑试验件而不发牛变形,在每侧至少有两个固定点。5.3.4.3抛射体
抛射体由铝合金制成,额定质量为20g。其尺寸见图4所示。5.3.4.4玻璃样品
样品的额定尺寸为(500mm±2.5mm)×(500 mm±2.5mm)5.3.4.5试验
当试验件在20亡下存放24h后,在20℃±3C的温度时投射抛射体,抛射时抛射体应与来层玻璃装置成90\,投射到其中心。从枪口到冲击点之间的投射距离为5.5m,在离枪口2.5m处测量抛射体的速度。5.4加热系统的试验
5.4.1加热均匀性
5.4.1.1试验方法
前窗玻璃按图样上标定的额定电压下通电。通过暗室中执行暗影试验来测试加热系统的非加热区和过加热区。光源可以是幻灯机,将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5.4.1.2采用导电膜电加热的前窗玻璃在加热区产生的可观测缺陷不得超出表2的规定。8
1外框架;
2一氯丁橡胶条;
3—冲击方向;
4—测试件:
5-·支架,
缺陷直径
图3剩试件固定器
图中:
I1 - 21 mi±0. 1 mm;
8 90°:
+- 19.5 mm±0.5 mm
图4抛射体
表2加热区中允许的缺陷
允许缺陷的累计影响以不阻码有用视线为准。5.4.1.3采用电阻丝电加热的前窗玻璃缺陷除不应影响视觉质量外还不应超出以下规定;数
TR/T1451—2007
无限制
小于或等于15mm宽的两个失效加热区,至少相距45tIun或一个小于或等于20mm宽的失效加热区;
小于或等于5mm宽的失效加热区或过加热区,但缺陷的密度不得影响视线。5.4.2介电强度试验
在加热系统终端和窗边缘之间施加两倍额定电压加1000V(2U+1000V)的电压来进行介电强度试验。该试验的电压增幅不得超出500V/s全电压时试验持续时间为(60+5)s试验用50 Hz的正弦交流电,漏电电流应小于5mA。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