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1075-2007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行业标准(DL)】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21:57:09
- DL/T1075-2007
- 现行
标准号:
DL/T 1075-2007
标准名称: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03 -
实施日期:
2008-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880.77 KB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240.30
备案号:22295-2008
DL/T1075—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075—2007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numerical integrated protectionandcontrolequipment
2007-12-03发布
2008-06-01实施
DL/T10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次
第一章、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装置随行文件
质量保证
第二章、前 言
DL/T1075—2007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的安排制定的。本标准根据国内主要产品技术条件和用户要求,并参照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DL/T478一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通用基本性能指标、IEC60255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GB/T7261一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有关条文制定,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胜、余华武、窦乘国、张春合、秦红霞、刘志超。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DL/T1075—2007
第三章、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购存。
本标准适用于3kV~66kV电压等级线路、电容器、变压器、电抗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作为这些装置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依据。对于应用于其他场合的装置,可参考使用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ISO780:1997,EQV)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1990,IDT)
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1974,IDT)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60068-2-78:2001,IDT)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GB/T2900.1—1992,IEC60050:1982,REF)GB/T2900.17电工术语电气继电器[GB/T2900.17—1994,IEC60050(446):1983,EQV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GB/T2900.49—2004,IEC60050(448):1995,IDT]GB/T2900.49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1993,IEC529:1976,EQV)GB/T7261—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8367—1987量度继电器直流辅助激励量的中断与交流分量(纹波)(IEC60255-11:1980,EQV)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EC60255-21-1:1988,IDT)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3850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GB/T13850—1998,IEC688:1992IDT)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Z1442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3部分:总则术语(GB/Z14429一2005,IECTR360870-1-3:1997,IDT)
GB/T14537—1993
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EC60255-21-2:1988,IDT)GB/T14598.9一2002电气继电器第22-3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IEC60255-22-3:2000,IDT)GB/T14598.10一2007电气继电器第22-4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0255-22-4:2002,IDT)GB/T14598.13一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1部分: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IEC60255-22-1:1988,EQV)
GB/T14598.14一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EC60255-22-2:1996,IDT)
DL/T1075—2007
GB/T14598.16一2002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EC60255-25:2000,IDT)
GB/T14598.18—2007电气继电器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浪涌抗扰度试验(IEC60255-22-5:2002,IDT)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EC60870-2-1:1995,IDT)
GB16836200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1995,IDT)
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667—1999,IEC60870-5-103:1997,IDT)DL/T823—2002微机型反时限电流保护通用技术条件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860IEC61850(所有部分),IDT」IEC60255-21-3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三章:地震试验
IEC60255-24电气继电器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IEEEStd1344-1995IEEEStandardforSynchrophasorsforPowerSystemsIRIGSTANDARD200-98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17、GB/T2900.49、GB/T13850和GB/Z1442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保护测控装置integratedprotectionandcontrolequipment将相关保护功能、测量控制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的装置。装置在给应用对象提供继电保护功能的同时,能够为其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3.2
软压板virtualisolator
通过装置的软件实现保护功能或自动功能等投退的压板。该压板投退状态应被存储并掉电保持,可查看或通过通信上传。装置应支持仅针对单个软压板的投退命令。3.3
影响量influencequantity
非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3.4
参比条件referenceconditions
规定的一组条件,在此条件下装置符合有关基本误差的要求。此条件可由参比值或参比范围来给定。
参比值referencevalue
规定的影响量单一值,在此值下,装置符合有关基本误差要求。3.6
参比范围referencerange
规定影响量值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装置符合有关基本误差要求。3.7
输出量程(或量程)outputspan(orspan)输出信号的较高和较低标称值之间的代数差。3.8
基准值fiducialvalue
5—2007
DL/T1075
用来确定测量准确度而作为参考的值。一般基准值就是量程。对于具有反向和对称输出的信号,其基准值为量程的一半。注;频率的基准值一般为10Hz。3.9
基本误差intrinsicerror
在规定的参比条件下进行测量时所具有的误差。3.10
绝对误差
absoluteerror
在保护功能中,绝对误差指特征量的实测动作值或定时限实测值与其整定值的代数差。在测控功能中,绝对误差指被测量的实测值与其实际值的代数差。3.11
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
绝对误差与整定值的比值,并以百分数表示。[IEV447-08-03,MOD]
引用误差fiducialerror
绝对误差与基准值的比值乘以100%。3.13
variationduetoaninfluencequantity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简称改变量)某一影响量相继取两个不同的规定值时,装置对同一被测量值产生的两个测量值之差·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0℃~+55℃或-25℃~+55℃;b)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4.1.2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3基准试验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土2℃: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1.4贮存、运输的极限环境条件装置贮存、运输充许的环境条件为-40℃~十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4.1.5使用环境的其他要求
a)使用地点的电磁环境不应超过本标准规定的电磁兼容要求。b)使用环境不应有超过本标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c)使用环境不应发生超过IEC60255-21-3规定的1级地震。使用环境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使用环境内存在火d
灾、爆炸危险的介质时,装置应有防爆措施,e)应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的措施f)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2000中4.4的规定,4.1.6特殊环境条件
当超出4.1.1、4.1.4、4.1.5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确定。4.2额定电气参数
4.2.1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110V;
b)允许偏差:-20%~+15%;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4.2.2交流回路
a)交流电流:5A、1A;
b)交流电压:100V、100/3V
c)频率:50Hz
4.2.3状态量输入
a)接口电平:DC220V、DC110V、DC24V;b)允许偏差:-20%~+10%;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4.3功率消耗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a)交流电流回路:当IN-5A时,每相不大于0.75V·A。当IN-=1A时,每相不大于0.5V·A。b)交流电压回路:当额定电压UN时,每相不大于0.5V·A。c)直流电源回路:正常工作时,不大于15W。注:IN、UN为额定值,下同。
4.4功能要求
4.4.1基本功能
DL/T1075—2007
4.4.1.1装置应能为应用对象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测量、控制及监视功能,同时含有能反映应用对象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的保护功能。4.4.1.2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的自动检测。4.4.1.3在正常运行期间,除出口继电器外,装置内的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且应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并输出相应报警触点,4.4.1.4装置应具有自动复位能力。当软件工作不正常时,应能够自动复位。多次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能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并输出相应报警触点,而装置不应误动作。4.4.1.5在装置电源消失时,应有输出触点以启动报警信号。4.4.1.6装置的所有引出端子同装置内部工作电源系统的联系,针对不同回路,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4.4.1.7为方便装置的正常运行维护,应具备当地信息显示功能。4.4.1.8装置应具有以时间顺序记录方式记录事件的功能。记录应包括保护动作事件报告、装置操作事件报告、状态量变位报告、装置异常报告等。4.4.1.9装置应能记录装置正常运行时的各种操作事件,如软压板切换、定值或参数修改、定值切换及遥控操作等。
4.4.1.10装置的主要动作信号和事件报告,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能丢失。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应能重新正确显示并输出。
4.4.1.11装置应配置能与自动化系统相连的通信接口,并具有通信状态的监视与异常报警功能。同时,宜为计算机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软件,如定值整定辅助软件、故障记录分析软件、调试辅助软件等。通信端口数宜不少于2个。
4.4.1.12装置的保护功能、测控功能以及通信等与厂站自动化系统配合的其他功能,应相对独立。具体要求如下:
a)装置及其保护功能出口回路应能不依赖于厂站自动化系统独立运行;b)装置保护功能的逻辑判断回路所需的各种输入量应直接输入装置,而不应经厂站自动化系统及其通信网转接。
4.4.1.13装置的时钟和时钟同步:a)应设硬件时钟电路,装置在失去直流电源和电源恢复正常后,时钟应能正常工作:b)应具备通信对时功能;
c)应设置与外部标准授时源的同步对时接口,宜采用GPS同步对时方式4.4.2保护功能
DL/T1075
4.4.2.1装置应具备反应被保护对象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的保护功能。具体功能配置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应符合以下要求,并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a)变压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3的要求;b)线路(包括分段、旁路、母联断路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4、4.5的要求;c)电容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11的要求;d)电抗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12的要求;e)电动机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13的要求。4.4.2.2装置应能在当地及远方设置定值,并具备保护定值区切换功能。4.4.2.3装置各保护及自动功能在当地及远方应具有投退功能,宜采用软压板实现投退。4.4.2.4装置应具有记录保护动作过程的故障记录功能,为分析保护动作行为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装置故障记录的要求是:
a)记录内容应为保护动作元件、动作时间以及包括故障前后各输入模拟量、输入状态量、输出状态量的录波数据等;
b)当保护动作或启动时,不应丢失故障记录信息:c)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不应丢失已记录信息;d)应具备充足的容量以保证可同时存贮多次故障记录的信息。4.4.2.5装置的故障记录应能输出,包括时间、动作事件报告、故障相别和故障特征量数据、录波数据报告、定值报告等。其中,录波数据输出的数据格式应与IEC60255-24规定的COMTRADE格式兼容。4.4.3测控功能
4.4.3.1一般要求
装置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要求,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配置选配功能。选配功能标称参数应符合GB/T13729相关部分的规定,并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4.4.3.2基本功能
a)采集并发送状态量,状态量变位优先传送:b)采集并发送交流模拟量,支持被测量越限上送:c)接收、返校并执行遥控命令:d)接收执行复归命令:
e)事件顺序记录:
f)功能参数的当地或远方设置。4.4.3.3选配功能
a)采集并发送数字量;
b)直流模拟量输出功能:
c),采集并发送直流模拟量,支持被测量越限上送:d)接收并执行遥调命令;
e)合闸同期检测功能;
f)具备防误操作闭锁功能。
4.5技术性能
4.5.1保护
4.5.1.1一般要求
装置保护功能的设置与所应用的对象有关,其性能应满足以下条款的要求。其中未规定部分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在保护功能中,除特别说明,误差均以相对误差表示。4.5.1.2准确测量范围
a)电压:1.0V~120.0V;
b)电流:(0.04~20.0)或(0.140.0)In:c)零序电流: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4.5.1.3准确度
a)整定值误差:
电流不超过土2.5%或土0.01IN,取其中较大者:电压不超过土2.5%或土0.01UN,取其中较大者:频率不超过土0.01Hz;
5—2007
DL/T1075
方向元件最小动作电压不大于2.0V,最小动作电流不大于0.1IN,动作边界允许偏差不超过±3°。
b)温度变差: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十20℃土2℃时,不超过土2.5%。4.5.1.4时间整定误差
a)固有动作时间应不大于40ms。对过量动作功能施加1.5倍动作整定值,欠量动作功能施加0.7倍动作整定值进行测试。
b)对差动保护功能施加2.0倍动作值进行测试,固有动作时间应不大于35msc)对于定时限,整定误差应不超过40ms。对过量动作功能施加1.5倍动作整定值,欠量动作功能施加0.7倍动作整定值进行测试。
d)对于反时限,允许的时间误差应符合DL/T823—2002中3.9.7的要求。4.5.1.5返回系数
除已注明返回系数外,过量动作保护功能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9,欠量动作保护功能的返回系数应不大于1.1。
4.5.2测控
4.5.2.1一般要求
以下仅列出与4.4.3.2基本功能相关的技术性能。选配功能的性能应符合GB/T13729相关部分的要求,并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在测控功能中,除非特别说明,基本误差均以引用误差表示。4.5.2.2工频交流模拟量
a)允许基本误差极限:
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土0.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土0.5%;相角或功率因数:土0.5%;
频率:±0.1%。
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允许误差应符合GB/T13729—2002中表7的规定b)
c)被测量的参比条件应符合GB/T13729—2002中表8的规定。d)在b)、c)规定的参比条件下,被测量在以下量程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a)的规定电流:(0~1.0)IN;
电压:0V~100V:
三相有功功率:-100/3IW~100/31W:三相无功功率:-100V3INV·A~100/3IV·A功率因数:-1.00~1.00;
频率:45Hz~55Hz。
e)输入回路要求应符合GB/T13729—2002中3.5.2e)的规定。f)影响量的参数范围及允许的改变量,应符合GB/T13729—2002中3.5.2f)的规定。4.5.2.3状态量
a)对应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无源空触点接入方式b)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2ms。4.5.2.4信息响应时间
a)遥信变化响应时间:<1s;
b)遥测信息响应时间:<2s;
c)遥控传输延时时间:<1s。
4.5.2.5遥控动作成功率:99.999%4.5.3其他性能
4.5.3.1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装置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a)DL/T667;
b)DL/T860。
4.5.3.2时钟同步
DL/T1075
a)采用GPS对时方式时,时钟同步信号宜为符合IRIGSTANDARD200-98标准的IRIG-B(DC)时码,或符合IEEEStd1344-1995标准的IRIG-B(DC)时码b)对于其他同步对时方式,应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相应的技术参数。4.6过载能力
a)保护用交流电流回路:
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10倍额定电流,允许10s;
40倍额定电流,允许1s。
b)测量用交流电流回路:
1.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20倍额定电流,允许1s
c)交流电压回路:
1.2×100V电压,连续工作:
1.4×100V电压,充许10s:
2×100V电压,允许1s
装置经上述短时耐热极限值试验后,应无绝缘损坏,并符合4.4、4.5、4.7、4.8的规定。4.7绝缘性能
4.7.1绝缘电阻
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用开路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器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a)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b)无电气联系的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4.7.2介质强度
a)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土5Hz的交流正弦波,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b)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按表1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的2倍:
c)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电压时,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连接地:d)装置处于新的环境条件时,如有必要,可以再次进行介质电压耐受试验以检验其特性,试验电压值应为规定值的75%。
各回路试验电压要求
被试回路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
直流输入回路地
交流输入回路-地
信号输出触点地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额定绝缘电压
63~250
63~250
63~250
63~250
63~250
试验电压
整机外引带电部分“-地
a指引至装置端子的回路和接线,4.7.3冲击电压
DL/T1075—2007
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各回路对地,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u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3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3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期间不应出现破坏性放电(火花、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未造成击穿的电气间隙局部放电可被忽略。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4.4、4.5的规定。4.8耐湿热性能
4.8.1一般要求
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装置应具备耐受恒定湿热或交变湿热的能力。在完成湿热试验并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恢复2h以后,装置的性能和外观应满足4.4、4.5、4.14的规定。
4.8.2恒定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十40℃土2℃,相对湿度为(93土3)%,试验持续时间48h。在试验结束前2h内,对试验箱内的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介质强度试验。要求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Q2,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不低于规定值的75%。4.8.3交变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B/T7261一2000中第20章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十40℃土2℃,相对湿度为(93土3)%,试验持续时间为两周期,每一周期历时24h。在试验结束前2h内,对试验箱内的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介质强度试验。要求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2,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不低于规定值的75%。
4.9电磁兼容性能
4.9.11MHz脉冲群抗扰度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3一1998中第3章、第4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ⅢI级(共模2.5kV、差模1kV)的1MHz和100kHz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保护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3.4的规定。
b)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2002中3.7.1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V级(共模2.5kV、差模1.0kV)的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2静电放电抗扰度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4一1998中第4章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II级的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6的规定。d)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2002中3.7.4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II级的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3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9一2002中第4章规定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保护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第8章的规定。b)装置应能承受GB/T15153.1一1998表15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II级的辐射电磁场抗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对于工频交流模拟量,因辐射电磁场干扰引起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100%。4.9.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02007中第4章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B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第8章的规定。b)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2002中3.7.2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级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试验期间11
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5浪涌(冲击)抗扰度
DL/T1075—2007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8一2007中第4章规定的开路条件下,线对地开路试验电压为2kV、线对线开路试验电压为1kV,波形为1.2/50μus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第8章的规定b)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一2002中3.7.3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Ⅲ级,波形为1.2/50us的浪涌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6承受直流电源电压中断、突降的能力a)装置应能承受GB/T8367一1987中2.4规定的、持续时间最少为50ms的直流电源中断影响试验。直流电源接通或断开时,装置不应以错误方式改变其输出状态。直流电源中断影响期间,装置的以下性能应符合4.5.1的规定:
-动作值准确度;
—动作时间;
一返回性能。
b)装置应能承受GB/T15153.1一1998表11中规定的等级为I级的直流电源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影响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7电磁发射限值
装置电磁发射限值应符合GB/T14598.16—2002中4.1传导发射限值和4.2辐射发射限值的规定。4.10直流电源变化影响
a)直流电源为4.2.1b)规定的极限参数时,装置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应符合4.5的规定。b)装置加上电源、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时,装置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当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4.11保护功能整组模拟
应设置典型的功能方案,对装置进行功能模拟试验。在各种模拟情况下,装置动作行为应正确,扰动信息记录,如信号指示、事件记录和录波数据等也应正确。试验结果应符合4.4、4.5的规定。4.12连续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常温不少于100h或40℃不少于72h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应无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试验结束后,装置性能指标应符合4.4、4.5的规定。
4.13机械性能
4.13.1振动(正弦)
4.13.1.1承受振动响应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1的规定。4.13.1.2承受振动耐久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4.13.2冲击
4.13.2.1承受冲击响应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1的规定。4.13.2.2承受冲击耐久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4.13.3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4.14结构、外观及安全标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2295-2008
DL/T1075—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075—2007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numerical integrated protectionandcontrolequipment
2007-12-03发布
2008-06-01实施
DL/T10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次
第一章、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装置随行文件
质量保证
第二章、前 言
DL/T1075—2007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的安排制定的。本标准根据国内主要产品技术条件和用户要求,并参照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DL/T478一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通用基本性能指标、IEC60255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GB/T7261一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有关条文制定,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胜、余华武、窦乘国、张春合、秦红霞、刘志超。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DL/T1075—2007
第三章、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购存。
本标准适用于3kV~66kV电压等级线路、电容器、变压器、电抗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作为这些装置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依据。对于应用于其他场合的装置,可参考使用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ISO780:1997,EQV)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1990,IDT)
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1974,IDT)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60068-2-78:2001,IDT)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GB/T2900.1—1992,IEC60050:1982,REF)GB/T2900.17电工术语电气继电器[GB/T2900.17—1994,IEC60050(446):1983,EQV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GB/T2900.49—2004,IEC60050(448):1995,IDT]GB/T2900.49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1993,IEC529:1976,EQV)GB/T7261—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8367—1987量度继电器直流辅助激励量的中断与交流分量(纹波)(IEC60255-11:1980,EQV)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EC60255-21-1:1988,IDT)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3850交流电量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GB/T13850—1998,IEC688:1992IDT)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Z1442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3部分:总则术语(GB/Z14429一2005,IECTR360870-1-3:1997,IDT)
GB/T14537—1993
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EC60255-21-2:1988,IDT)GB/T14598.9一2002电气继电器第22-3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IEC60255-22-3:2000,IDT)GB/T14598.10一2007电气继电器第22-4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0255-22-4:2002,IDT)GB/T14598.13一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1部分: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IEC60255-22-1:1988,EQV)
GB/T14598.14一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EC60255-22-2:1996,IDT)
DL/T1075—2007
GB/T14598.16一2002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EC60255-25:2000,IDT)
GB/T14598.18—2007电气继电器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浪涌抗扰度试验(IEC60255-22-5:2002,IDT)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EC60870-2-1:1995,IDT)
GB16836200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1995,IDT)
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667—1999,IEC60870-5-103:1997,IDT)DL/T823—2002微机型反时限电流保护通用技术条件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860IEC61850(所有部分),IDT」IEC60255-21-3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三章:地震试验
IEC60255-24电气继电器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IEEEStd1344-1995IEEEStandardforSynchrophasorsforPowerSystemsIRIGSTANDARD200-98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17、GB/T2900.49、GB/T13850和GB/Z1442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保护测控装置integratedprotectionandcontrolequipment将相关保护功能、测量控制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的装置。装置在给应用对象提供继电保护功能的同时,能够为其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3.2
软压板virtualisolator
通过装置的软件实现保护功能或自动功能等投退的压板。该压板投退状态应被存储并掉电保持,可查看或通过通信上传。装置应支持仅针对单个软压板的投退命令。3.3
影响量influencequantity
非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3.4
参比条件referenceconditions
规定的一组条件,在此条件下装置符合有关基本误差的要求。此条件可由参比值或参比范围来给定。
参比值referencevalue
规定的影响量单一值,在此值下,装置符合有关基本误差要求。3.6
参比范围referencerange
规定影响量值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装置符合有关基本误差要求。3.7
输出量程(或量程)outputspan(orspan)输出信号的较高和较低标称值之间的代数差。3.8
基准值fiducialvalue
5—2007
DL/T1075
用来确定测量准确度而作为参考的值。一般基准值就是量程。对于具有反向和对称输出的信号,其基准值为量程的一半。注;频率的基准值一般为10Hz。3.9
基本误差intrinsicerror
在规定的参比条件下进行测量时所具有的误差。3.10
绝对误差
absoluteerror
在保护功能中,绝对误差指特征量的实测动作值或定时限实测值与其整定值的代数差。在测控功能中,绝对误差指被测量的实测值与其实际值的代数差。3.11
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
绝对误差与整定值的比值,并以百分数表示。[IEV447-08-03,MOD]
引用误差fiducialerror
绝对误差与基准值的比值乘以100%。3.13
variationduetoaninfluencequantity影响量引起的改变量(简称改变量)某一影响量相继取两个不同的规定值时,装置对同一被测量值产生的两个测量值之差·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0℃~+55℃或-25℃~+55℃;b)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4.1.2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3基准试验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土2℃: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1.4贮存、运输的极限环境条件装置贮存、运输充许的环境条件为-40℃~十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4.1.5使用环境的其他要求
a)使用地点的电磁环境不应超过本标准规定的电磁兼容要求。b)使用环境不应有超过本标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c)使用环境不应发生超过IEC60255-21-3规定的1级地震。使用环境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使用环境内存在火d
灾、爆炸危险的介质时,装置应有防爆措施,e)应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的措施f)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2000中4.4的规定,4.1.6特殊环境条件
当超出4.1.1、4.1.4、4.1.5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确定。4.2额定电气参数
4.2.1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110V;
b)允许偏差:-20%~+15%;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4.2.2交流回路
a)交流电流:5A、1A;
b)交流电压:100V、100/3V
c)频率:50Hz
4.2.3状态量输入
a)接口电平:DC220V、DC110V、DC24V;b)允许偏差:-20%~+10%;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4.3功率消耗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a)交流电流回路:当IN-5A时,每相不大于0.75V·A。当IN-=1A时,每相不大于0.5V·A。b)交流电压回路:当额定电压UN时,每相不大于0.5V·A。c)直流电源回路:正常工作时,不大于15W。注:IN、UN为额定值,下同。
4.4功能要求
4.4.1基本功能
DL/T1075—2007
4.4.1.1装置应能为应用对象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测量、控制及监视功能,同时含有能反映应用对象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的保护功能。4.4.1.2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包括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回路异常的自动检测。4.4.1.3在正常运行期间,除出口继电器外,装置内的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且应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并输出相应报警触点,4.4.1.4装置应具有自动复位能力。当软件工作不正常时,应能够自动复位。多次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能发出装置异常信号并输出相应报警触点,而装置不应误动作。4.4.1.5在装置电源消失时,应有输出触点以启动报警信号。4.4.1.6装置的所有引出端子同装置内部工作电源系统的联系,针对不同回路,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4.4.1.7为方便装置的正常运行维护,应具备当地信息显示功能。4.4.1.8装置应具有以时间顺序记录方式记录事件的功能。记录应包括保护动作事件报告、装置操作事件报告、状态量变位报告、装置异常报告等。4.4.1.9装置应能记录装置正常运行时的各种操作事件,如软压板切换、定值或参数修改、定值切换及遥控操作等。
4.4.1.10装置的主要动作信号和事件报告,在失去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能丢失。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应能重新正确显示并输出。
4.4.1.11装置应配置能与自动化系统相连的通信接口,并具有通信状态的监视与异常报警功能。同时,宜为计算机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软件,如定值整定辅助软件、故障记录分析软件、调试辅助软件等。通信端口数宜不少于2个。
4.4.1.12装置的保护功能、测控功能以及通信等与厂站自动化系统配合的其他功能,应相对独立。具体要求如下:
a)装置及其保护功能出口回路应能不依赖于厂站自动化系统独立运行;b)装置保护功能的逻辑判断回路所需的各种输入量应直接输入装置,而不应经厂站自动化系统及其通信网转接。
4.4.1.13装置的时钟和时钟同步:a)应设硬件时钟电路,装置在失去直流电源和电源恢复正常后,时钟应能正常工作:b)应具备通信对时功能;
c)应设置与外部标准授时源的同步对时接口,宜采用GPS同步对时方式4.4.2保护功能
DL/T1075
4.4.2.1装置应具备反应被保护对象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的保护功能。具体功能配置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应符合以下要求,并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a)变压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3的要求;b)线路(包括分段、旁路、母联断路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4、4.5的要求;c)电容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11的要求;d)电抗器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12的要求;e)电动机保护:应符合GB/T14285—2006中4.13的要求。4.4.2.2装置应能在当地及远方设置定值,并具备保护定值区切换功能。4.4.2.3装置各保护及自动功能在当地及远方应具有投退功能,宜采用软压板实现投退。4.4.2.4装置应具有记录保护动作过程的故障记录功能,为分析保护动作行为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装置故障记录的要求是:
a)记录内容应为保护动作元件、动作时间以及包括故障前后各输入模拟量、输入状态量、输出状态量的录波数据等;
b)当保护动作或启动时,不应丢失故障记录信息:c)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不应丢失已记录信息;d)应具备充足的容量以保证可同时存贮多次故障记录的信息。4.4.2.5装置的故障记录应能输出,包括时间、动作事件报告、故障相别和故障特征量数据、录波数据报告、定值报告等。其中,录波数据输出的数据格式应与IEC60255-24规定的COMTRADE格式兼容。4.4.3测控功能
4.4.3.1一般要求
装置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要求,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配置选配功能。选配功能标称参数应符合GB/T13729相关部分的规定,并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4.4.3.2基本功能
a)采集并发送状态量,状态量变位优先传送:b)采集并发送交流模拟量,支持被测量越限上送:c)接收、返校并执行遥控命令:d)接收执行复归命令:
e)事件顺序记录:
f)功能参数的当地或远方设置。4.4.3.3选配功能
a)采集并发送数字量;
b)直流模拟量输出功能:
c),采集并发送直流模拟量,支持被测量越限上送:d)接收并执行遥调命令;
e)合闸同期检测功能;
f)具备防误操作闭锁功能。
4.5技术性能
4.5.1保护
4.5.1.1一般要求
装置保护功能的设置与所应用的对象有关,其性能应满足以下条款的要求。其中未规定部分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在保护功能中,除特别说明,误差均以相对误差表示。4.5.1.2准确测量范围
a)电压:1.0V~120.0V;
b)电流:(0.04~20.0)或(0.140.0)In:c)零序电流: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4.5.1.3准确度
a)整定值误差:
电流不超过土2.5%或土0.01IN,取其中较大者:电压不超过土2.5%或土0.01UN,取其中较大者:频率不超过土0.01Hz;
5—2007
DL/T1075
方向元件最小动作电压不大于2.0V,最小动作电流不大于0.1IN,动作边界允许偏差不超过±3°。
b)温度变差: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十20℃土2℃时,不超过土2.5%。4.5.1.4时间整定误差
a)固有动作时间应不大于40ms。对过量动作功能施加1.5倍动作整定值,欠量动作功能施加0.7倍动作整定值进行测试。
b)对差动保护功能施加2.0倍动作值进行测试,固有动作时间应不大于35msc)对于定时限,整定误差应不超过40ms。对过量动作功能施加1.5倍动作整定值,欠量动作功能施加0.7倍动作整定值进行测试。
d)对于反时限,允许的时间误差应符合DL/T823—2002中3.9.7的要求。4.5.1.5返回系数
除已注明返回系数外,过量动作保护功能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9,欠量动作保护功能的返回系数应不大于1.1。
4.5.2测控
4.5.2.1一般要求
以下仅列出与4.4.3.2基本功能相关的技术性能。选配功能的性能应符合GB/T13729相关部分的要求,并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在测控功能中,除非特别说明,基本误差均以引用误差表示。4.5.2.2工频交流模拟量
a)允许基本误差极限:
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土0.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土0.5%;相角或功率因数:土0.5%;
频率:±0.1%。
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允许误差应符合GB/T13729—2002中表7的规定b)
c)被测量的参比条件应符合GB/T13729—2002中表8的规定。d)在b)、c)规定的参比条件下,被测量在以下量程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a)的规定电流:(0~1.0)IN;
电压:0V~100V:
三相有功功率:-100/3IW~100/31W:三相无功功率:-100V3INV·A~100/3IV·A功率因数:-1.00~1.00;
频率:45Hz~55Hz。
e)输入回路要求应符合GB/T13729—2002中3.5.2e)的规定。f)影响量的参数范围及允许的改变量,应符合GB/T13729—2002中3.5.2f)的规定。4.5.2.3状态量
a)对应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无源空触点接入方式b)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2ms。4.5.2.4信息响应时间
a)遥信变化响应时间:<1s;
b)遥测信息响应时间:<2s;
c)遥控传输延时时间:<1s。
4.5.2.5遥控动作成功率:99.999%4.5.3其他性能
4.5.3.1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装置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a)DL/T667;
b)DL/T860。
4.5.3.2时钟同步
DL/T1075
a)采用GPS对时方式时,时钟同步信号宜为符合IRIGSTANDARD200-98标准的IRIG-B(DC)时码,或符合IEEEStd1344-1995标准的IRIG-B(DC)时码b)对于其他同步对时方式,应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相应的技术参数。4.6过载能力
a)保护用交流电流回路:
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10倍额定电流,允许10s;
40倍额定电流,允许1s。
b)测量用交流电流回路:
1.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20倍额定电流,允许1s
c)交流电压回路:
1.2×100V电压,连续工作:
1.4×100V电压,充许10s:
2×100V电压,允许1s
装置经上述短时耐热极限值试验后,应无绝缘损坏,并符合4.4、4.5、4.7、4.8的规定。4.7绝缘性能
4.7.1绝缘电阻
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用开路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器测量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a)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b)无电气联系的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4.7.2介质强度
a)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土5Hz的交流正弦波,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b)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按表1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的2倍:
c)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电压时,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连接地:d)装置处于新的环境条件时,如有必要,可以再次进行介质电压耐受试验以检验其特性,试验电压值应为规定值的75%。
各回路试验电压要求
被试回路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
直流输入回路地
交流输入回路-地
信号输出触点地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额定绝缘电压
63~250
63~250
63~250
63~250
63~250
试验电压
整机外引带电部分“-地
a指引至装置端子的回路和接线,4.7.3冲击电压
DL/T1075—2007
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各回路对地,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u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3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3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期间不应出现破坏性放电(火花、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未造成击穿的电气间隙局部放电可被忽略。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4.4、4.5的规定。4.8耐湿热性能
4.8.1一般要求
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装置应具备耐受恒定湿热或交变湿热的能力。在完成湿热试验并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恢复2h以后,装置的性能和外观应满足4.4、4.5、4.14的规定。
4.8.2恒定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十40℃土2℃,相对湿度为(93土3)%,试验持续时间48h。在试验结束前2h内,对试验箱内的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介质强度试验。要求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Q2,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不低于规定值的75%。4.8.3交变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B/T7261一2000中第20章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十40℃土2℃,相对湿度为(93土3)%,试验持续时间为两周期,每一周期历时24h。在试验结束前2h内,对试验箱内的装置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介质强度试验。要求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2,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不低于规定值的75%。
4.9电磁兼容性能
4.9.11MHz脉冲群抗扰度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3一1998中第3章、第4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ⅢI级(共模2.5kV、差模1kV)的1MHz和100kHz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保护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3.4的规定。
b)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2002中3.7.1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V级(共模2.5kV、差模1.0kV)的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2静电放电抗扰度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4一1998中第4章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II级的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6的规定。d)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2002中3.7.4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II级的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3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9一2002中第4章规定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保护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第8章的规定。b)装置应能承受GB/T15153.1一1998表15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II级的辐射电磁场抗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对于工频交流模拟量,因辐射电磁场干扰引起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100%。4.9.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02007中第4章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B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第8章的规定。b)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2002中3.7.2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级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试验期间11
及试验后,装置的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5浪涌(冲击)抗扰度
DL/T1075—2007
a)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8一2007中第4章规定的开路条件下,线对地开路试验电压为2kV、线对线开路试验电压为1kV,波形为1.2/50μus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第8章的规定b)装置应能承受GB/T13729一2002中3.7.3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Ⅲ级,波形为1.2/50us的浪涌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6承受直流电源电压中断、突降的能力a)装置应能承受GB/T8367一1987中2.4规定的、持续时间最少为50ms的直流电源中断影响试验。直流电源接通或断开时,装置不应以错误方式改变其输出状态。直流电源中断影响期间,装置的以下性能应符合4.5.1的规定:
-动作值准确度;
—动作时间;
一返回性能。
b)装置应能承受GB/T15153.1一1998表11中规定的等级为I级的直流电源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影响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测控功能应满足4.4、4.5.2的要求。4.9.7电磁发射限值
装置电磁发射限值应符合GB/T14598.16—2002中4.1传导发射限值和4.2辐射发射限值的规定。4.10直流电源变化影响
a)直流电源为4.2.1b)规定的极限参数时,装置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应符合4.5的规定。b)装置加上电源、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时,装置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当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4.11保护功能整组模拟
应设置典型的功能方案,对装置进行功能模拟试验。在各种模拟情况下,装置动作行为应正确,扰动信息记录,如信号指示、事件记录和录波数据等也应正确。试验结果应符合4.4、4.5的规定。4.12连续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常温不少于100h或40℃不少于72h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应无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试验结束后,装置性能指标应符合4.4、4.5的规定。
4.13机械性能
4.13.1振动(正弦)
4.13.1.1承受振动响应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1的规定。4.13.1.2承受振动耐久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4.13.2冲击
4.13.2.1承受冲击响应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1的规定。4.13.2.2承受冲击耐久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4.13.3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2的规定。4.14结构、外观及安全标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