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2040-2007 日本松干蚧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号:
SN/T 2040-2007
标准名称:
日本松干蚧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24 -
实施日期:
2008-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914.79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2040—2007
日本松干检疫鉴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of the Japanese pinebast scale,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2007-1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07-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2040—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吉林伊通县林业局森防站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惠萍、丁三寅、连庚寅、赵常胜、吴海军、魏春燕、巩红霞,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www.bzxz.net
日本松于蚜检疫鉴定方法
SN/T2040—2007
本标准规定了日本松千[Matsucoccusmatsumurae(Kuwana)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境松属类的带皮原木、枝条、针叶、树皮及球果鳞片;松属类砧木的盆景、苗木上携带有的松干属和日本松干的检疫和鉴定。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背疤dorsal cicatrice
为圆形,外圈为硬环,环内为具颗粒状表面之皮膜,内部为两个柱状分泌细胞,分布体背,有时可延至腹面。
多孔盘腺
multiloculardiscpore
为圆形盘腺,比背疤小,外具一圆环,内部小孔排列有多种形式。2.3
biloculartubularduct
双孔管腺
该种腺体表面开口为双孔或单孔,双孔凹入呈双管状。2.4
珠体cyststage
为珠蜥科虫特有的一个虫期,此期虫体近球形、梨形或圆形,主要特点是触角退化、无足,虫体多少变硬或坚硬,壳面常有光泽,形如珍珠,口器和气门极其发达2.5
隐蔽期crypticphase
孵出若虫沿树干上下爬行活动1d~2d后,即潜于树皮裂缝和叶腋等处固定寄生,成为寄生若虫;此时虫体很小、隐蔽、很难发现和识别,即“隐蔽期”。2.6
显露期apparentphase
寄生若虫脱皮后,触角和足等附肢全部消失,雌、雄分化,虫体迅速增大而显露于树皮缝外为“显露期”.这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3原理
日本松干隶属同翅目(Homeptera)、珠科(Margarodidae)、松干属(Matsucoccus),该属专性寄生松属(Pinus)植物(参见附录A),现知有32种,分布于全北区(指古北区和北美区)。日本松干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是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科学依据4仪器、用具和试剂
4.1仪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光照培养箱、水浴锅。1
SN/T2040—2007
4.2用具
放大镜、剪刀、小刀、镊子、昆虫解剖针、1.5mLEppendorf管、6cm表面皿、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解部刀、酒精灯、滤纸、小毛笔、标签、养虫瓶等。4.3试剂
70%乙醇、95%乙醇、100%乙醇、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冰乙酸、酸乙醇溶液、酸性品红、二甲苯、石炭酸-二甲苯溶液、中性树胶、乙醇-甘油保存液(参见附录B)。5实验室鉴定
5.1症状检查
仔细检查松属类的带皮原木、枝条、针叶叶鞘、树皮、球果及松属类砧木的盆景、苗木上是否有白色或灰白色蜡粉、蜡丝、成虫羽化时遗留的蜕皮;如有,即进一步检查是否有橙色或棕红色成虫虫体,或是僵死于卵囊中的褐色虫体,如有用毛笔轻挑于有保存液的瓶中。此外注意有无白色的茧和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珠体及橙褐色圆形、扁圆形珠体,如有·随寄主一同采下,置于养虫瓶。对有翘皮的植物,先用小刀挑去翘皮后再作检查;针叶叶鞘、球果鳞片缝要用放大镜细查。5.2饲养检查
将珠体或茧连同寄主放入养虫瓶,寄主底部要垫放浸湿的棉纱布,置于20℃~25℃、相对湿度70%~75%的光照培养箱内,待成虫出现后,挑放于保存液或70%乙醇溶液中进行固定。5.3标本制备
将保存液中的虫体移人装有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的Eppendorf管中,如是活体标本须预先在70%乙醇溶液中固定1h~2h后再置于前述液体中;一将放入标本的Eppendorf管置于40℃~50℃的水浴锅中加热,定时观察,当虫体涨满显淡褐色时移至凹玻片上,在体视显微镜下侧切,用沸水将内容物冲洗掉;将洗干净的虫体移人表面血中,滴人酸乙醇中和5min,用滤纸吸掉酸乙醇:一再加入70%乙醇浸泡5min,吸掉乙醇,滴人酸性品红溶液,染色12h~16h;一用70%乙醇洗掉多余染色剂,再依次经过95%、100%乙醇脱水各5min;一用滤纸吸掉乙醇,滴人石炭酸-二甲苯溶液,3min后吸掉;一滴入二甲苯3min后,将虫体移人载玻片上的中性树胶中整姿后盖上盖玻片;一待玻片标本晾干后,即可用生物显微镜来观察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5.4镜检
观察成虫的形态特征,首先确定是否属于松干属,在此基础上再核对种的特征。5.5鉴定特征
5.5.1松干属(MatsucoccusCockerell)雌成虫主要特性及鉴定特征(参见附录C)专性寄生松属(Pinus):在其幼期的发育过程中,经过一个特有的珠体阶段;一体细长,后端略宽体表膜质;一触角在头端,两触角基相近而不连接;一足发达,分节明显,节2节,有爪冠毛,长过爪端;一胸气门腔内无盘孔,腹气门7对,均小于胸气门;一体面有背疤、多孔盘腺和双孔管腺。5.5.2日本松干(M.matsumurae)的鉴定特征5.5.2.1雌成虫(见附录D)
一体长2.5mm~3.3mm,卵圆形,橙褐色。体壁柔软,虫体分节不明显,头端较窄,后部肥大;一触角9节,基部2节粗大,其余各节为念珠状,其上生有鳞纹,第6节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
SN/T2040—2007
口器退化。单眼1对,黑色。胸足转节三角形,有1根长刚毛;腿节粗、胫节略弯,有鳞纹;节2节,端部有爪,爪基部有爪冠毛1对,长过爪端,末端呈扇形状;一胸气门2对,较大;腹气门7对,较小;一体背第二至七腹节有圆形背疤排成横行,总数为208个~384个;在第八腹节腹面具多孔盘腺40个~78个;体背腹两面都有双孔管腺分布。生殖孔在腹部末端凹陷内。5.5.2.2雄成虫
体长1.3mm~1.5mm,翅展3.5mm~3.9mm。头胸部黑褐色,腹部淡褐色一触角丝状,10节,基部2节粗短,其余各节细长,生有许多刚毛;一复眼天而突出。口器退化;
一腹部9节,第7腹节背面有1个马蹄形的硬化片,其上排列约12个~18个管腺,分泌白色长蜡丝。腹末交尾器钩状,向腹面弯曲。5.5.2.3卵
椭圆形,初产时黄色,后为暗黄色。卵包被于卵囊中。卵囊白色,椭圆形。5.5.2.4若虫
1龄若虫分初孵若虫和隐蔽期的寄生若虫,前者体长0.26mm~0.34mm,长椭圆形橙黄色,腹末具长短尾毛各1对;后者长0.42mm,宽0.23mm,梨形或心脏形,橙黄色,虫体背面两侧有成对白色蜡条;
2龄若虫被称为无肢若虫,是日本松干发育历程中的显露期。虫体周围有长的白蜡丝。触角和足退化,口器发达,雌雄分化显著。雌性较大,圆珠形或扁圆形,橙褐色;雄性较小,椭圆形,褐或黑褐色;
一3龄若虫,体长约1.5mm,橙褐色。口器退化。触角和足发达。外形与雌成虫相似,但腹部较窄,无背疤。
5.5.2.5雄蛹
雄蛹外被白色蜡茧,茧疏松,长约1.8mm,椭圆形。蛹长1.4mm~1.5mm,头胸部淡褐色,眼紫褐色,附肢和翅灰白色。腹部9节,呈圆锥形。6结果判定
以雌成虫鉴定特征为主要依据,其余形态描述可作参考,符合5.5.1和5.5.2.1时可判定为日本松干。
7标本和样品保存
将日本松于蚜及重要的为害状标本妥善保存,各龄若虫、蛹和成虫均可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成虫也可制成玻片标本保存,同时记录害虫名称、来源、截获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为害状标本和携带该虫的样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生物的逃逸和扩散。3
SN/T2040—2007
A.1寄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寄主及分布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赤松(P.densiflora)、油松(P.tabulaeformis)、千头赤松(P.densifloracv.Umbraculifera')、垂枝赤松(P.densifloravar.pendula)、黄山松(P.tai-wanensis)、黄松(P.massonoanaXP.thunbergii)、琉球松(P.luchuensis)等松属植物。A.2分布
日本、朝鲜、中国的辽宁、吉林、山东、江苏、浙江。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试剂的配制
B.1酸性品红染液
称取品红1g溶于10mL96%乙醇溶液中.加冰乙酸5mL,再加蒸馏水100mL,经24h后过滤如用酸性品红,应以96%的乙醇溶液配成饱和液。B.2
酸乙醇溶液
冰乙酸10mL,95%酒精45mL,蒸馏水45mL3石炭酸-二甲苯溶液
按体积比,石炭酸1份,二甲苯2份4乙醇-甘油保存液
量取75%乙醇100mL,加人0.5mL~1mL甘油4
C.1古北区
无多孔腺
有多孔腺·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松干属(Matsucoccus)的种类检索表(雌成虫)2背疤大约10μm~13um直径,腹末中部凹人·背疤小,约6am直径,腹末中部凸出3背疤总数约为59个~77个
背疤总数为203个~242个
触角第5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4
触角第6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触角0.70mm~0.85mm长
触角0.85mm~1.01mm长
体背有背疤5条~6条横带
体背有背疤4条横带
7转节有1根长刚毛
转节有2根长刚长
8多孔盘腺16格.分布成2群
多孔盘腺9格~14格,分布成1群9背疤分布在第3腹节上
背疤分布在第4腹节上·
10背疤分布在第4至第7腹节上
背疤分布在第4至第8腹节上
多孔盘腺12格14格:寄生云南松;每年3代..多孔盘腺10格~12格;寄生蒙古松;每年1代背疤总数70~113;寄生海松;每年1代.12
背疤总数202~334;寄生赤松;每年2代·C.2北美区
腹部腹面末端有多孔盘腺
腹部腹面未端无多孔盘腺·
SN/T 2040—2007
M.yunnansonsaus
M.sinensis
M.feytaudi
M.josephi
M.shennongjiaensis
M.massonianae
M.boratynski
M.matsumurae
M.yunnanensis
M.dahuriensis
M.koraiensis
腹面具两种大小不同的刺,其中较大的刺存在于基节附近与腹部中间的第5至第7节..2
腹面仅有种刺·
触角第5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3
触角第6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4背疤直径大于9μm(10μm~33μm)背疤直径小于8um(4μm~7um)
5体背有背疤4条横带:
体背有背疤7条或更多横带
M.paucicicatrices
M.macrocicatrices
M.leiophyllae
SN/T2040—2007
6转节有2根近等长的刚毛,有时触角第五节上有1根小的感觉刺转节有1根长刚毛,有时也会有2根(1/5可能概率),但触角第五节无感觉刺7
腹部双孔管腺边缘带中无刺或少刺,取食墨西哥果松(PinussubsectionCembroides)腹部双孔管腺边缘带中有各种各样的刺,不取食墨西哥果松8背疤直径小于12um,每一基节一般有不少于3根的长刚毛背疤直径大于10um,每一基节一般有不多于3根的长刚毛腹气门轮廊明显,边缘硬化,一般不取食北美赤松·9
腹气门轮廓不明显,边缘轻微硬化,主要寄主为北美赤松M.bisetosus
M.monophyllae
M.resinosae
腹部双孔管腺次边缘带中有刺,取食除恩氏松(P.engelmanii)之外的多种松树….M.gallicolus10
腹部双孔管腺次边缘带中无刺,取食恩氏松:11后胸及第一腹节间的双孔管腺边缘带延伸至腹背面交叉后胸及第一腹节间的双孔管腺边缘带不如上述12背疤4条横带.有些可能存在不明显的第五条带,寄主为卵果松(P.oocarpa)背疤5条或更多条横带,寄主西黄松(P.ponderosa)双孔管腺的小管聚集在一起,取食西黄松的亚组种类13
双孔管腺的小管分离散,寄主不如上述背疤4条横带,前面带约为其他带的二分之一宽,寄主为Australes亚组种类14
背疤横带数差异大,取食Contortae亚组的P.banksiana足退化,触角短于9节,双孔管腺只分布于腹部15
足中等发达,触角9节,双孔管腺分布于整个虫体16
触角8节,7对腹气门,足退化成折痕覆盖物及爪触角5或6节,8对腹气门,足退化成转节和一附瓜节触角末4节具感觉刺,背疤呈4条离散带,且最前端在第四、五腹气门之间17
触角末5节具感觉刺,背疤呈离散带多于4条,通常出现在第一腹气门之间.M.apachecae
.M.oocarpae
M.verillorum
M.californicus
.M.alabamae
M.banksianae
M.degeneratus
M.subdegeneratus
...M.acalyptus
双孔管腺的边缘带有刺;前两排管腺的中部无双孔管腺;初龄若虫末端有4对腹气门,开口于膜质18
瘤顶端
:M.secretus
双孔管腺的边缘带无刺;前两排管腺的中部有双孔管腺;初龄若虫无膜质瘤M.fasciculensisSN/T 204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日本松干检疫鉴定方法
SN/T2040—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5千字2008年3月第一版2008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8514
定价8.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日本松干检疫鉴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of the Japanese pinebast scale,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2007-1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07-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2040—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吉林伊通县林业局森防站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惠萍、丁三寅、连庚寅、赵常胜、吴海军、魏春燕、巩红霞,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1范围www.bzxz.net
日本松于蚜检疫鉴定方法
SN/T2040—2007
本标准规定了日本松千[Matsucoccusmatsumurae(Kuwana)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境松属类的带皮原木、枝条、针叶、树皮及球果鳞片;松属类砧木的盆景、苗木上携带有的松干属和日本松干的检疫和鉴定。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背疤dorsal cicatrice
为圆形,外圈为硬环,环内为具颗粒状表面之皮膜,内部为两个柱状分泌细胞,分布体背,有时可延至腹面。
多孔盘腺
multiloculardiscpore
为圆形盘腺,比背疤小,外具一圆环,内部小孔排列有多种形式。2.3
biloculartubularduct
双孔管腺
该种腺体表面开口为双孔或单孔,双孔凹入呈双管状。2.4
珠体cyststage
为珠蜥科虫特有的一个虫期,此期虫体近球形、梨形或圆形,主要特点是触角退化、无足,虫体多少变硬或坚硬,壳面常有光泽,形如珍珠,口器和气门极其发达2.5
隐蔽期crypticphase
孵出若虫沿树干上下爬行活动1d~2d后,即潜于树皮裂缝和叶腋等处固定寄生,成为寄生若虫;此时虫体很小、隐蔽、很难发现和识别,即“隐蔽期”。2.6
显露期apparentphase
寄生若虫脱皮后,触角和足等附肢全部消失,雌、雄分化,虫体迅速增大而显露于树皮缝外为“显露期”.这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3原理
日本松干隶属同翅目(Homeptera)、珠科(Margarodidae)、松干属(Matsucoccus),该属专性寄生松属(Pinus)植物(参见附录A),现知有32种,分布于全北区(指古北区和北美区)。日本松干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是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科学依据4仪器、用具和试剂
4.1仪器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光照培养箱、水浴锅。1
SN/T2040—2007
4.2用具
放大镜、剪刀、小刀、镊子、昆虫解剖针、1.5mLEppendorf管、6cm表面皿、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解部刀、酒精灯、滤纸、小毛笔、标签、养虫瓶等。4.3试剂
70%乙醇、95%乙醇、100%乙醇、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冰乙酸、酸乙醇溶液、酸性品红、二甲苯、石炭酸-二甲苯溶液、中性树胶、乙醇-甘油保存液(参见附录B)。5实验室鉴定
5.1症状检查
仔细检查松属类的带皮原木、枝条、针叶叶鞘、树皮、球果及松属类砧木的盆景、苗木上是否有白色或灰白色蜡粉、蜡丝、成虫羽化时遗留的蜕皮;如有,即进一步检查是否有橙色或棕红色成虫虫体,或是僵死于卵囊中的褐色虫体,如有用毛笔轻挑于有保存液的瓶中。此外注意有无白色的茧和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珠体及橙褐色圆形、扁圆形珠体,如有·随寄主一同采下,置于养虫瓶。对有翘皮的植物,先用小刀挑去翘皮后再作检查;针叶叶鞘、球果鳞片缝要用放大镜细查。5.2饲养检查
将珠体或茧连同寄主放入养虫瓶,寄主底部要垫放浸湿的棉纱布,置于20℃~25℃、相对湿度70%~75%的光照培养箱内,待成虫出现后,挑放于保存液或70%乙醇溶液中进行固定。5.3标本制备
将保存液中的虫体移人装有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的Eppendorf管中,如是活体标本须预先在70%乙醇溶液中固定1h~2h后再置于前述液体中;一将放入标本的Eppendorf管置于40℃~50℃的水浴锅中加热,定时观察,当虫体涨满显淡褐色时移至凹玻片上,在体视显微镜下侧切,用沸水将内容物冲洗掉;将洗干净的虫体移人表面血中,滴人酸乙醇中和5min,用滤纸吸掉酸乙醇:一再加入70%乙醇浸泡5min,吸掉乙醇,滴人酸性品红溶液,染色12h~16h;一用70%乙醇洗掉多余染色剂,再依次经过95%、100%乙醇脱水各5min;一用滤纸吸掉乙醇,滴人石炭酸-二甲苯溶液,3min后吸掉;一滴入二甲苯3min后,将虫体移人载玻片上的中性树胶中整姿后盖上盖玻片;一待玻片标本晾干后,即可用生物显微镜来观察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5.4镜检
观察成虫的形态特征,首先确定是否属于松干属,在此基础上再核对种的特征。5.5鉴定特征
5.5.1松干属(MatsucoccusCockerell)雌成虫主要特性及鉴定特征(参见附录C)专性寄生松属(Pinus):在其幼期的发育过程中,经过一个特有的珠体阶段;一体细长,后端略宽体表膜质;一触角在头端,两触角基相近而不连接;一足发达,分节明显,节2节,有爪冠毛,长过爪端;一胸气门腔内无盘孔,腹气门7对,均小于胸气门;一体面有背疤、多孔盘腺和双孔管腺。5.5.2日本松干(M.matsumurae)的鉴定特征5.5.2.1雌成虫(见附录D)
一体长2.5mm~3.3mm,卵圆形,橙褐色。体壁柔软,虫体分节不明显,头端较窄,后部肥大;一触角9节,基部2节粗大,其余各节为念珠状,其上生有鳞纹,第6节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
SN/T2040—2007
口器退化。单眼1对,黑色。胸足转节三角形,有1根长刚毛;腿节粗、胫节略弯,有鳞纹;节2节,端部有爪,爪基部有爪冠毛1对,长过爪端,末端呈扇形状;一胸气门2对,较大;腹气门7对,较小;一体背第二至七腹节有圆形背疤排成横行,总数为208个~384个;在第八腹节腹面具多孔盘腺40个~78个;体背腹两面都有双孔管腺分布。生殖孔在腹部末端凹陷内。5.5.2.2雄成虫
体长1.3mm~1.5mm,翅展3.5mm~3.9mm。头胸部黑褐色,腹部淡褐色一触角丝状,10节,基部2节粗短,其余各节细长,生有许多刚毛;一复眼天而突出。口器退化;
一腹部9节,第7腹节背面有1个马蹄形的硬化片,其上排列约12个~18个管腺,分泌白色长蜡丝。腹末交尾器钩状,向腹面弯曲。5.5.2.3卵
椭圆形,初产时黄色,后为暗黄色。卵包被于卵囊中。卵囊白色,椭圆形。5.5.2.4若虫
1龄若虫分初孵若虫和隐蔽期的寄生若虫,前者体长0.26mm~0.34mm,长椭圆形橙黄色,腹末具长短尾毛各1对;后者长0.42mm,宽0.23mm,梨形或心脏形,橙黄色,虫体背面两侧有成对白色蜡条;
2龄若虫被称为无肢若虫,是日本松干发育历程中的显露期。虫体周围有长的白蜡丝。触角和足退化,口器发达,雌雄分化显著。雌性较大,圆珠形或扁圆形,橙褐色;雄性较小,椭圆形,褐或黑褐色;
一3龄若虫,体长约1.5mm,橙褐色。口器退化。触角和足发达。外形与雌成虫相似,但腹部较窄,无背疤。
5.5.2.5雄蛹
雄蛹外被白色蜡茧,茧疏松,长约1.8mm,椭圆形。蛹长1.4mm~1.5mm,头胸部淡褐色,眼紫褐色,附肢和翅灰白色。腹部9节,呈圆锥形。6结果判定
以雌成虫鉴定特征为主要依据,其余形态描述可作参考,符合5.5.1和5.5.2.1时可判定为日本松干。
7标本和样品保存
将日本松于蚜及重要的为害状标本妥善保存,各龄若虫、蛹和成虫均可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成虫也可制成玻片标本保存,同时记录害虫名称、来源、截获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为害状标本和携带该虫的样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生物的逃逸和扩散。3
SN/T2040—2007
A.1寄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寄主及分布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赤松(P.densiflora)、油松(P.tabulaeformis)、千头赤松(P.densifloracv.Umbraculifera')、垂枝赤松(P.densifloravar.pendula)、黄山松(P.tai-wanensis)、黄松(P.massonoanaXP.thunbergii)、琉球松(P.luchuensis)等松属植物。A.2分布
日本、朝鲜、中国的辽宁、吉林、山东、江苏、浙江。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试剂的配制
B.1酸性品红染液
称取品红1g溶于10mL96%乙醇溶液中.加冰乙酸5mL,再加蒸馏水100mL,经24h后过滤如用酸性品红,应以96%的乙醇溶液配成饱和液。B.2
酸乙醇溶液
冰乙酸10mL,95%酒精45mL,蒸馏水45mL3石炭酸-二甲苯溶液
按体积比,石炭酸1份,二甲苯2份4乙醇-甘油保存液
量取75%乙醇100mL,加人0.5mL~1mL甘油4
C.1古北区
无多孔腺
有多孔腺·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松干属(Matsucoccus)的种类检索表(雌成虫)2背疤大约10μm~13um直径,腹末中部凹人·背疤小,约6am直径,腹末中部凸出3背疤总数约为59个~77个
背疤总数为203个~242个
触角第5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4
触角第6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触角0.70mm~0.85mm长
触角0.85mm~1.01mm长
体背有背疤5条~6条横带
体背有背疤4条横带
7转节有1根长刚毛
转节有2根长刚长
8多孔盘腺16格.分布成2群
多孔盘腺9格~14格,分布成1群9背疤分布在第3腹节上
背疤分布在第4腹节上·
10背疤分布在第4至第7腹节上
背疤分布在第4至第8腹节上
多孔盘腺12格14格:寄生云南松;每年3代..多孔盘腺10格~12格;寄生蒙古松;每年1代背疤总数70~113;寄生海松;每年1代.12
背疤总数202~334;寄生赤松;每年2代·C.2北美区
腹部腹面末端有多孔盘腺
腹部腹面未端无多孔盘腺·
SN/T 2040—2007
M.yunnansonsaus
M.sinensis
M.feytaudi
M.josephi
M.shennongjiaensis
M.massonianae
M.boratynski
M.matsumurae
M.yunnanensis
M.dahuriensis
M.koraiensis
腹面具两种大小不同的刺,其中较大的刺存在于基节附近与腹部中间的第5至第7节..2
腹面仅有种刺·
触角第5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3
触角第6至第9节上每节有1对感觉刺4背疤直径大于9μm(10μm~33μm)背疤直径小于8um(4μm~7um)
5体背有背疤4条横带:
体背有背疤7条或更多横带
M.paucicicatrices
M.macrocicatrices
M.leiophyllae
SN/T2040—2007
6转节有2根近等长的刚毛,有时触角第五节上有1根小的感觉刺转节有1根长刚毛,有时也会有2根(1/5可能概率),但触角第五节无感觉刺7
腹部双孔管腺边缘带中无刺或少刺,取食墨西哥果松(PinussubsectionCembroides)腹部双孔管腺边缘带中有各种各样的刺,不取食墨西哥果松8背疤直径小于12um,每一基节一般有不少于3根的长刚毛背疤直径大于10um,每一基节一般有不多于3根的长刚毛腹气门轮廊明显,边缘硬化,一般不取食北美赤松·9
腹气门轮廓不明显,边缘轻微硬化,主要寄主为北美赤松M.bisetosus
M.monophyllae
M.resinosae
腹部双孔管腺次边缘带中有刺,取食除恩氏松(P.engelmanii)之外的多种松树….M.gallicolus10
腹部双孔管腺次边缘带中无刺,取食恩氏松:11后胸及第一腹节间的双孔管腺边缘带延伸至腹背面交叉后胸及第一腹节间的双孔管腺边缘带不如上述12背疤4条横带.有些可能存在不明显的第五条带,寄主为卵果松(P.oocarpa)背疤5条或更多条横带,寄主西黄松(P.ponderosa)双孔管腺的小管聚集在一起,取食西黄松的亚组种类13
双孔管腺的小管分离散,寄主不如上述背疤4条横带,前面带约为其他带的二分之一宽,寄主为Australes亚组种类14
背疤横带数差异大,取食Contortae亚组的P.banksiana足退化,触角短于9节,双孔管腺只分布于腹部15
足中等发达,触角9节,双孔管腺分布于整个虫体16
触角8节,7对腹气门,足退化成折痕覆盖物及爪触角5或6节,8对腹气门,足退化成转节和一附瓜节触角末4节具感觉刺,背疤呈4条离散带,且最前端在第四、五腹气门之间17
触角末5节具感觉刺,背疤呈离散带多于4条,通常出现在第一腹气门之间.M.apachecae
.M.oocarpae
M.verillorum
M.californicus
.M.alabamae
M.banksianae
M.degeneratus
M.subdegeneratus
...M.acalyptus
双孔管腺的边缘带有刺;前两排管腺的中部无双孔管腺;初龄若虫末端有4对腹气门,开口于膜质18
瘤顶端
:M.secretus
双孔管腺的边缘带无刺;前两排管腺的中部有双孔管腺;初龄若虫无膜质瘤M.fasciculensisSN/T 204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日本松干检疫鉴定方法
SN/T2040—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5千字2008年3月第一版2008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8514
定价8.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商检行业标准(SN)
- SN/T5322——2021 再生皮革的鉴别方法
- SN/T0987.7-2013 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规程 第7部分:纤维板中型散装容器
- SN/T5133-2019 枣大球蚧及近似种DNA条形码鉴定方法
- SN/T3603-2013 橡胶制品中蒽油的快速筛选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SN/T4772-2017 人造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SN/T1556-2005 鸡传染性鼻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操作规程
- SN/T1557-2005 禽痘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操作规程
- SN/T3888-2014 入出境动物皮张携带鼠疫耶尔森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 SN/T1558-2005 禽脑脊髓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操作规程
- SN/T4559-2016 进出口纺织品己二 酸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1889.1-2007 杀灭进出口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最低辐照剂量 第1部分:串珠镰刀菌
- SN/T1889.4-2007 杀灭进出口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最低辐照剂量 第4部分:黄曲霉
- SN/T2871-2011 猪萎缩性鼻炎检疫技术规范
- SN/T3325.3-2013 进出口照明器具检验规程 第3部分:自镇流LED灯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