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深度解析 | AR眼镜显示,为何激光与LCOS是“天生绝配”?

时间:2025-10-29 13:42:33 来源:标准下载网 类别:软件攻略

AR眼镜,作为下一代显示平台和计算平台,以及AI入口,是最有可能取代手机的形态。在AR眼镜中,显示是最核心,以及最具有创新性和想象力的模组。

整个AR显示模组,包含两大部分:具有微显示屏的光机,以及光学融合镜片。光学镜片经过20多年的迭代,路线已经比较收敛,主要以波导形态为主。光机层面,基于LCOS和MicroLED的显示技术,是行业主流的方案。

从发光原理和光学架构来看,MicroLED是自发光、无机材料体系,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寿命、光路简单等优势,这让它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终极方案”。但MicroLED的量产难度却非常大,尤其是全彩的MicroLED光机,量产挑战巨大。通过X-cube棱镜合光方案,对准精度需要达到像素级,甚至亚像素级,这对工艺和良率都是巨大挑战。而单片三色MicroLED方案,距离量产就更远。

图片:LED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全彩Micro-LED的几种方式,其中(e)采用的合色棱镜是当前主流方式,(f)单片集成三色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图片:拆机显示Meta Ray-Ban Display AR眼镜采用了LCOS光机。

正因如此,Meta在9月份发布的AR眼镜,还是选择了更加成熟稳妥的LCOS光机路线。基于LCOS的全彩光机在当前以及可见未来,仍是最成熟、最具可实现性的选择。

而且,LCOS本身也在不断迭代,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方向之一,就是将传统LED光源替换为三色激光光源。理论上,激光光源与LCOS搭配,是天然的绝配。

我们先从光源侧展开,再从图像调制侧展开。激光,相对于普通的光,比如LED,物理本质的差异主要有光谱带宽、偏振、相干性。而围绕这三个特性,在光学显示性能方面,直接与亮度、色域、功耗和体积等显性指标密切相关。

首先,我们先从这三个基本性质了解激光。光,其实是电磁波,只不过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炉用的微波,没有物理本质区别。光作为电磁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波长,而是有一个光谱带宽。

LED的带宽比较宽,通常在~30 nm,比如绿光LED,其典型的发光光谱大致在520 nm±15 nm的范围。而激光的带宽就非常窄,可以达到~2nm,有的甚至可达到0.1 nm以内。

图片:激光光源和LED发射光谱对比。

偏振,是指电磁波的电场指向。简单理解,电磁场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而偏振,就是电场的方向。电场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叫S光;平行于入射面,叫P光。

这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S和P光。LED的偏振是随机分布,而激光的偏振态,是有固定取向的,比如TE、TM模式,可以对应于S或者P偏振。

相干性,则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与原来光源一致的特性。比如空间相干性,是指经过相当长的传输距离,光源的偏振态等特性还能保持一致。

这种相干性,在很多场景非常重要,比如通过分光,不同路径最终还可以进行相干叠加,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对于很多高精密的测量系统,就需要具有高度相干性的激光作为测量光源,这就是干涉仪。比如,在EUV的测量系统里,就需要用这种方式实现纳米甚至皮米级的测量精度。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激光与其他光源的差异,就是:激光非常“一致”,非常“聚焦”。激光里面的所有光都是步调一致,频率一致,电场方向一致,对应上面的窄带宽与固定偏振。相干性,就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还能保持一致的特性。

激光的“一致”和“聚焦”,带来最大的效应,就是在很小的空间,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正如很多成功学都说,要像激光一样聚焦。

这也是为什么激光会是一种战略武器。在大能量应用场景,有激光武器、激光切割、甚至核聚变点火装置;在中小能量应用场景,有光通信、激光雷达,以及激光显示。

正是这些物理本质的特性,当激光用于显示,相对于其他光源,有非常特别的优势。

其次,在显示层面,激光光源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激光光源的发光面积小、发散角小、耦合效率高、准直损耗低;而LED则存在宽带谱、非偏振、高发散等限制,使得有效利用率低得多。基于激光光源的系统,通常比LED系统获得的亮度更高。

在实际光引擎中,激光光源的出射亮度可达1000–2000 cd/mm²,甚至更高;而LED光源通常在几十到数百 cd/mm²的量级。这一数量级的差异,使得激光在同等体积内可实现更高的系统亮度。

在2C家用投影仪里,这两者的性能差异,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低端LED投影仪亮度通常在500–800 ANSI流明;中端混合光源可达1000–2000 ANSI流明;而高端三激光投影则轻松突破3000 ANSI流明。

高端的投影,比如很多电影院,主要是激光光源,调制器件有基于DLP和LCOS芯片的两种方案。随着豪威集团、华为海思进入LCOS芯片领域,德州仪器TI主导的DLP芯片市场,可能会逐渐被LCOS侵蚀。

最后,激光光源,除了了天然的亮度优势,还有宽色域的优势。 激光的光谱带宽很窄,这意味着颜色更加纯净,通过RGB三色合光,能够覆盖更加宽广的色域。例如激光显示覆盖的色域接近甚至超过BT.2020标准(>90%),而普通LCD通常只能覆盖sRGB或部分P3。

简单来讲,BT.2020类似一个大色盘,LCD的显示颜色范围只能覆盖~70%,而激光能达到90%以上,甚至100%全覆盖。这也是为什么高端影院主要采用激光投影。

图片:激光色域覆盖>90%以上Rec.2020(超高清电视国际标准)。

当然,从AR显示现阶段的需求来看,亮度的重要性要高过色域的宽广度。宽广的色域,主要是在观影类场景中更为重要。

要显示图像,除了光源,还需要有产生图像的调制器。调制器简单来讲,就是非常微小的像素开关阵列。通过百万个像素开关的开和关,就可以拼成图像,而图像的连续运动,就是视频。

MicroLED显示的调制器,是每个MicroLED灯背后的CMOS驱动。例如Meta眼镜的像素是600×600,用MicroLED就需要有36万个像素发光,CMOS驱动就是在控制哪些灯亮、哪些灯暗。MicroLED屏幕的生产,简单来讲,先是一个灯(MicroLED)一个灯单独生长,然后巨量转移、规整放置在一起。

每个灯的尺寸大约在几微米级,要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颗灯高效率、高一致性、高可靠性地严格对准(比如几百纳米的对准精度)地放在一起,非常具有挑战性。这也是MicroLED一直存在的量产挑战。这还只是一块单色屏幕。

图片:Micro-LED巨量转移示意图。

要做成彩色,就需要三块这样的屏幕合起来,并且对准,难度成倍增加。而LCOS投影,则是一个大光源(三色LED或三色激光合光),通过LCOS上的液晶分子进行明暗调控。虽然两者都是调制,但本质差异非常大。

LCOS的像素,是通过CMOS工艺制成像素电极,去单独控制每一个液晶像素分子层。通过施加不同电压,使液晶分子有不同取向。液晶取向不同,会让光的透过率从0到100%调节。0就是全暗,100%就是全亮,中间就是灰阶。由于这些像素电极是一体式半导体工艺完成的,并不需要像MicroLED那样先生长再转移,LCOS全彩量产难度低很多。

LCOS实现全彩的方式,是用三颗RGB颜色的LED灯或激光作为照明。

其中关键有两部分:LCOS负责光的偏振调制,PBS(偏振分束器)负责偏振光的筛选。 液晶对光的调制是通过偏振实现的。通常入射光是S光,通过PBS反射到LCOS面板。

面板对不同区域施加不同电压后,S光会转变为P光。如果不施加电压,S光保持不变;如果施加满电压,S光完全转为P光。PBS具有高度的偏振选择性,反射S光,透过P光。

这样,经过调制的光(图像)就会通过PBS进入投影光路,从而输出图像。通过不同角度的液晶分子旋转,可以控制不同偏振成分,实现能量输出和灰度调制。

关键在于偏振控制。由于LED光本身没有特定偏振态,所以需要在入射端加偏振片,这会直接损失一半能量。而使用激光光源,其出射偏振态可在激光器端控制,使能量利用率更高。

从光学设计角度来看,激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准直性好,也就是发散角小。

光学系统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光的角度和形态进行控制。发出去的光,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总是倾向于发散。激光的发散角可以小于1°,而LED发散角通常达到几十度。

大的发散角需要更大的光学元件和系统尺寸去控制。所以激光的小发散角意味着所需的光学准直投影系统更小,能量集中度更高,杂散光更容易控制,最终体现为更高的图像对比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激光的“一致”和“聚焦”特性,带来了更高亮度、更纯更宽广的颜色、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紧凑的光学系统。

那激光这么好,是不是就没有缺点呢?任何技术都有自己的短板,激光也不例外。

激光显示系统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散斑。散斑的存在,正是因为激光太过“一致”。激光具有很强的相干性,而任何表面都不是完美光滑。激光经过这些粗糙的微表面,在投影面相干叠加后,就会产生亮度不一致的散斑。相干叠加就像双缝干涉,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散斑很难彻底消除,因为这是激光的物理本质所致。这成为制约激光+ LCOS 方案普及的关键挑战。

而这一痛点,已经有行业企业取得了突破。比如大家应该都听过的光峰科技。激光光源以及相关的消散斑技术,是他们的的核心技术优势所在。光峰科技深耕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十多年,对于消除激光散斑有独到见解。据说,光峰科技还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以针对AR眼镜的特定需求,对激光器实现针对不同功率的批量定制,这将是极大的竞争优势。

另外,在AR显示中,对散斑的容忍度相对更高。因为AR显示的真实应用场景,并不是为了观看电影,而是与现实融合显示。我们不需要完整显示整个画面,只需要在关键区域叠加关键信息即可。

在消费级投影仪市场,三激光+LCOS方案主要应用于高端市场,并已开始向中端市场渗透。在微投影的AR眼镜中,激光+LCOS,理应成为一条极具竞争力的重要技术路径。

作为ARVR行业的带头大哥,Meta,通过一篇Nature论文,已经向大家展示了下下一代的近眼显示方案。

那就是LCOS + 激光光源 + 光子器件。这里的光子器件,就是用平面的集成光路,去替代自由空间的光路。而这个方案的底层,还是激光光源,加LCOS。因为这二者从理论上就是天生绝配。

*声明:非VR陀螺官方稿,法律问题一切与VR陀螺无关。

科技快讯 更多+
  • 分析师:美联储降息临近市场波动率激增,呈现典型突破前蓄势格局

    2025-10-29 15:45
    10 月 29 日,CryptoQuant 分析师 Axel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 25 个基点,波动率已飙升至 54%,比特币现徘徊在 11.3 万美元附近,仍稳守七日成交量加权均价支撑位,整体看涨结构未改。随着波动率激增,当前技术形态呈现典型突破前蓄势格局。
  • CZ:不支持创作者通过蹭我热度发Meme的方式赚快钱

    2025-10-29 15:40
    10 月 29 日,X 账号 CZ Golden Statu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称,该团队制作了一个 Binance 创始人 CZ 的等身雕像并发布图片展示。 CZ 对该行为表示:「虽然这份『心意』值得感谢,但既然涉及到 meme 币,那创作者大概率只是想借我的互动蹭热度赚快钱。这种行为我并不欣赏,大家别去买这个 meme 币。我也绝不会接受自己的雕像——得是多自恋的人才会在家里摆自己的塑像啊?」
  • 美联储决议前瞻:美联储将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降息

    2025-10-29 15:33
    10 月 29 日,美联储预计将在政府停摆、官方数据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将关键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Natixis IM Solutions 全球市场策略主管 Mabrouk Chetouane 在报告中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时必须在多重冲击的环境下,把握好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他的「导航仪器」中只有部分仍在运作。(金十)
  • Bitunix启动现货定投活动投资即可解锁体验金与理财加息券

    2025-10-29 15:28
    10 月 29 日,Bitunix 现货定投活动现已开启,2025 年 10 月 24 日至 11 月 7 日(UTC)期间,用户建立定投计划即可获得体验金与理财加息券奖励,助力稳健投资与收益增长。
  • 特朗普对明日会晤持乐观态度,认为许多问题将得到解决

    2025-10-29 15:28
    10 月 29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于明日在韩国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此次会晤持乐观态度,并认为许多问题将会得到解决。(金十)
  • 当前主流CEX、DEX资金费率显示市场回归全面看空

    2025-10-29 14:57
    10 月 29 日,据 Coinglass 数据显示,当前主流 CEX、DEX 资金费率显示,加密市场在经历今日凌晨的下跌后,市场参与者对山寨币的看空态势加剧,比特币资金费率同样从中性回落至看空区间,具体资金费率如下图所示。 BlockBeats 注:资金费率(Funding rates)是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为了保持合约价格与标的资产价格之间的平衡而设定的费率,通常适用于永续合约。它是多空交易者之间的资金交换机制,交易平台并不收取此费用,用于调整交易者持有合约的成本或收益,以使合约价格与标的资产价格保持接近。 当资金费率为 0.01% 时,表示基准费率。当资金费率大于 0.01% 时,代表市场普遍看多。当资金费率小于 0.005% 时,代表市场普遍看跌。
  • MGBX将上线索拉拉(Solara)与GAME(GAME by Virtuals)现货交易

    2025-10-29 14:56
    10 月 29 日,据官方消息,MGBX 将于 2025 年 10 月 29 日 18:00(SGT)上线 索拉拉(索拉拉)、GAME(GAME by Virtuals)现货交易。 充值开放时间:2025 年 10 月 29 日 16:00 (SGT) 交易开放时间:2025 年 10 月 29 日 18:00 (SGT) 提现开放时间:2025 年 11 月 1 日 19:00(SGT)
  • 受上线韩国CEX消息影响,ENSO短时拉涨近60%

    2025-10-29 14:41
    10 月 29 日,据行情数据显示,受韩国加密交易平台 Bithumb 以及 Upbit 接连宣布上线 ENSO 消息影响,ENSO 短时拉涨 58%,现报 2.246 美元,据消息公布前价格仍有 30% 涨幅。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25 www.bzx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5141790号-2

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若您认为其中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核实后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