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 HJ/T 378-2007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21:29:10
- HJ/T378-2007
- 现行
标准号:
HJ/T 378-2007
标准名称: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标准类别: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6-25 -
实施日期:
2008-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60.39 KB
替代情况:
HCRJ 039-1998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自动监视和记录以电为动力的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的记录仪。 HJ/T 378-2007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378-2007

部分标准内容: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78-2007
代替HCRJ039-1998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
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dures foroperation recorder of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y(发布稿)
2007—12—03发布
2008—03—0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号命名.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及相应的检测方法。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HCRJ039-1998)废止。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标旗生态环境集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3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1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自动监视和记录以电为动力的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的记录仪。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
GB/T2423-2001
GB/T2828-1987
GB/T2829-2002
型号命名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型号命名方法如下:
■产品序号bzxZ.net
污染治理设施
记录仪
示例:JLWZ-BQ001
技术要求
4.1使用环境条件
记录仪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a)环境温度:-10~45℃:
b)相对湿度:45~95%;
c)大气压:86~106kPa。
4.2外观和结构
HJ/T×××-200×
记录仪外壳应美观大方,表面无腐蚀、不应有裂纹、变形、划伤和毛刺等现象,表面涂层应均匀、无锈蚀、无气泡、脱落和磨损现象。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按键、开关、旋钮应灵活可靠。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牢固。4.3功能
4.3.1记录仪应具备通讯、数据输出、记录、存储、工作正常显示及故障报警等基本功能。4.3.2
记录仪应能连续自动监视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在被监控设施出现过流、短路、欠压、阻转、缺相和错相等情况下安全运行。4.3.3记录仪应具备断电自动保护和通电自动恢复功能工作电源切断后,数据应保存不丢失,具体的数据保存时间和时钟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天。
4.3.4记录仪应具备数据锁定及防止随意更改的功能,4.4性能要求
4.4.1通道输入特性
a)对通道输入信号电流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b)记录仪应具备与上位机通讯的接口,实现通过电话传输或微机接收数据。4.4.2记录灵敏度
记录仪应能记录功率大于0.2kW的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信号。4.4.3数据记录、显示和打印
a)记录仪应能记录污染治理设施的下列内容一年、月、日、时、分(运行时间,停运时间);通道号及该通道设备详细情况
一通道号、月份及该月设备运转率;一通道号、年及年累积时间的运转率。b)记录仪应能按下列方式打印输出:一按通道号逐月打印设备运行状态:一按通道号打印通电和断电时间。4.4.4记录误差
在使用环境条件下,时段记录误差和计时精确度不低于30s/d。4.4.5电源适应性
在电源电压变化不超过土15%的情况下,应能满足各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4.5安全性
4.5.1绝缘电阻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记录仪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2。4.5.2抗电强度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记录仪承受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1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1min应无飞弧和击穿现象。
4.6环境适应性
4.6.1高温负荷
记录仪在温度为45℃及通电工作状态下,应能持续工作8小时,并符合4.2和4.3的规定。4.6.2低温负荷
记录仪在温度为-10℃及通电工作状态下,应能持续工作8小时,并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
4.6.3低温贮存
记录仪在温度为-25℃和断电工作状态条件下搁置48小时,恢复后应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
4.6.4恒定湿热
记录仪在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93%的条件下搁置48小时,恢复后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2。4.6.5扫频振动
无包装的记录仪在经受表1规定的振动试验后,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并能正常工作。表1
振动试验要求
频率范围,Hz
10~30~10
30~55~30
4.6.6碰撞
位移振幅,mm
每一轴向上的扫频循环次数
按工作位置在三个相互
垂直的轴向上依次振动
HJ/TX×X-200X
无包装的记录仪在经受脉冲峰值加速度为30g,脉冲持续时间为16ms,在X、Y和Z方向各三次的碰撞试验后,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并能正常工作。4.6.7跌落
带包装的记录仪从1m高度自由跌落于混凝土面后,其外观应符合4.2条的规定,并能正常工作。
4.7连续工作时间
产品在使用条件下,连续正常工作时间至少1年。5试验方法
5.1测量条件
度:15~35℃
相对湿度:45~85%;
大气压:86106kPa。
5.2测试仪器和设备
功能和性能测试由专用设备的产品标准规定;环境试验设备应符合GB/T2423-2001的规定。
5.3外观和结构检查
用目测和手感法进行检查。
5.4功能检测
5.4.1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由电流源模拟被监控设备,模拟实际设备的运行和过载等状态使记录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通道上启动电流源设备,然后检查各项功能,并确认日期和时间的设定。
被测记录仪
图1测试框图
电流源设备
(模拟被监控设备)
5.4.2将电源设置在4.3.2条所述内容的各种状态10s后,检查被测记录仪,是否电路正常记录仪能否正常工作。
5.5性能参数测量
5.5.1通道输入特性
a)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b)通过测试台给相应的通道输入产品标准规定的极限电流,保持10s,通道不应出现故障;
c)通过测试台给通道输入产品标准规定的上限电流,保持5min,然后核对其记录和统计结果应与输入的状态和时刻相符合。5.5.2记录灵敏度
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将被测记录仪的专用传感器接至0.2KW的测试台进行记录,读出记录仪的记录数据。5.5.3记录、显示和打印检查
按图1连接设备,记录通电和断电时的各组数据,检查数据是否正确,5.5.4记录误差检测
使设备运行72小时,检测间隔时间为4小时,取72小时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时钟或标准报时台比较,确定其准确度。时段检测时应至少选择两个时段。5.6安全试验
5.6.1绝缘电阻
用兆欧表测量电源输入端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5.6.2抗电强度
在电源输入端子与外壳之间加1500V的交流电压,持续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5.7环境试验
5.7.1高温负荷
将样品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接上模拟传动装置,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逐渐上升至45土2℃。在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持续工作8小时后,断开电源,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降低到正常大气条件后,按4.6.1条的规定检查。5.7.2低温负荷
HJ/T×××-200X
将样品在不包装、不通电和正常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接上模拟传动装置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逐渐降至-10土3℃。待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持续工作8小时后断开电源,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上升到正常大气条件后,按4.6.2条的规定检查。
5.7.3低温存
将受试样品放入低温箱中,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逐渐下降至-25土2℃,待样品温度稳定后,搁置48小时,然后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上升至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恢复2小时后,按4.6.3条的规定进行检测。5.7.4恒定湿热
将样品放入湿热箱中,使箱温逐渐升至40土2℃,当样品温度稳定后再加湿至相对湿度为93土2%,搁置48小时。然后将试验箱中的相对湿度在0.5小时内降低到75土3%,再在0.5小时内将试验箱的温湿度调至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恢复2小时后,按4.6.4条的规定进行检测。5.7.5扫频振动
a)将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紧固在试验台上,将试验架置于平台中心区:b)按表1的规定进行10~30~10Hz及30~55~30Hz的扫频振动。以1倍频程/min的扫频速率,在某一频率范围内进行一次循环扫频(fi~f2~f3)的时间为T=6.6441g(fj/f2)
式中:T为时间(min)、fi=f3,fi为扫频的下限频率(Hz),
f2为扫频的上限频率(Hz);
c)试验后,按4.6.5条的规定检查。5.7.6碰撞试验
将样品固定在碰撞试验台面中心b)按4.6.6条的规定进行碰撞试验;试验后按4.6.6条的规定进行检查,c
5.7.7跌落试验
将带包装的样品的手柄和机身相对固定,以正常工作位置挂在距离试验台面1m的高度在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下自由跌落两次,按4.6.7规定检查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78-2007
代替HCRJ039-1998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
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procedures foroperation recorder of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y(发布稿)
2007—12—03发布
2008—03—0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号命名.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及相应的检测方法。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HCRJ039-1998)废止。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标旗生态环境集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3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1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自动监视和记录以电为动力的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的记录仪。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
GB/T2423-2001
GB/T2828-1987
GB/T2829-2002
型号命名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型号命名方法如下:
■产品序号bzxZ.net
污染治理设施
记录仪
示例:JLWZ-BQ001
技术要求
4.1使用环境条件
记录仪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行a)环境温度:-10~45℃:
b)相对湿度:45~95%;
c)大气压:86~106kPa。
4.2外观和结构
HJ/T×××-200×
记录仪外壳应美观大方,表面无腐蚀、不应有裂纹、变形、划伤和毛刺等现象,表面涂层应均匀、无锈蚀、无气泡、脱落和磨损现象。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按键、开关、旋钮应灵活可靠。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牢固。4.3功能
4.3.1记录仪应具备通讯、数据输出、记录、存储、工作正常显示及故障报警等基本功能。4.3.2
记录仪应能连续自动监视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在被监控设施出现过流、短路、欠压、阻转、缺相和错相等情况下安全运行。4.3.3记录仪应具备断电自动保护和通电自动恢复功能工作电源切断后,数据应保存不丢失,具体的数据保存时间和时钟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天。
4.3.4记录仪应具备数据锁定及防止随意更改的功能,4.4性能要求
4.4.1通道输入特性
a)对通道输入信号电流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b)记录仪应具备与上位机通讯的接口,实现通过电话传输或微机接收数据。4.4.2记录灵敏度
记录仪应能记录功率大于0.2kW的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信号。4.4.3数据记录、显示和打印
a)记录仪应能记录污染治理设施的下列内容一年、月、日、时、分(运行时间,停运时间);通道号及该通道设备详细情况
一通道号、月份及该月设备运转率;一通道号、年及年累积时间的运转率。b)记录仪应能按下列方式打印输出:一按通道号逐月打印设备运行状态:一按通道号打印通电和断电时间。4.4.4记录误差
在使用环境条件下,时段记录误差和计时精确度不低于30s/d。4.4.5电源适应性
在电源电压变化不超过土15%的情况下,应能满足各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4.5安全性
4.5.1绝缘电阻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记录仪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2。4.5.2抗电强度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记录仪承受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1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1min应无飞弧和击穿现象。
4.6环境适应性
4.6.1高温负荷
记录仪在温度为45℃及通电工作状态下,应能持续工作8小时,并符合4.2和4.3的规定。4.6.2低温负荷
记录仪在温度为-10℃及通电工作状态下,应能持续工作8小时,并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
4.6.3低温贮存
记录仪在温度为-25℃和断电工作状态条件下搁置48小时,恢复后应符合4.2、4.3和4.4条的规定。
4.6.4恒定湿热
记录仪在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93%的条件下搁置48小时,恢复后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2。4.6.5扫频振动
无包装的记录仪在经受表1规定的振动试验后,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并能正常工作。表1
振动试验要求
频率范围,Hz
10~30~10
30~55~30
4.6.6碰撞
位移振幅,mm
每一轴向上的扫频循环次数
按工作位置在三个相互
垂直的轴向上依次振动
HJ/TX×X-200X
无包装的记录仪在经受脉冲峰值加速度为30g,脉冲持续时间为16ms,在X、Y和Z方向各三次的碰撞试验后,应符合4.2和4.3条的规定,并能正常工作。4.6.7跌落
带包装的记录仪从1m高度自由跌落于混凝土面后,其外观应符合4.2条的规定,并能正常工作。
4.7连续工作时间
产品在使用条件下,连续正常工作时间至少1年。5试验方法
5.1测量条件
度:15~35℃
相对湿度:45~85%;
大气压:86106kPa。
5.2测试仪器和设备
功能和性能测试由专用设备的产品标准规定;环境试验设备应符合GB/T2423-2001的规定。
5.3外观和结构检查
用目测和手感法进行检查。
5.4功能检测
5.4.1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由电流源模拟被监控设备,模拟实际设备的运行和过载等状态使记录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通道上启动电流源设备,然后检查各项功能,并确认日期和时间的设定。
被测记录仪
图1测试框图
电流源设备
(模拟被监控设备)
5.4.2将电源设置在4.3.2条所述内容的各种状态10s后,检查被测记录仪,是否电路正常记录仪能否正常工作。
5.5性能参数测量
5.5.1通道输入特性
a)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b)通过测试台给相应的通道输入产品标准规定的极限电流,保持10s,通道不应出现故障;
c)通过测试台给通道输入产品标准规定的上限电流,保持5min,然后核对其记录和统计结果应与输入的状态和时刻相符合。5.5.2记录灵敏度
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将被测记录仪的专用传感器接至0.2KW的测试台进行记录,读出记录仪的记录数据。5.5.3记录、显示和打印检查
按图1连接设备,记录通电和断电时的各组数据,检查数据是否正确,5.5.4记录误差检测
使设备运行72小时,检测间隔时间为4小时,取72小时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时钟或标准报时台比较,确定其准确度。时段检测时应至少选择两个时段。5.6安全试验
5.6.1绝缘电阻
用兆欧表测量电源输入端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5.6.2抗电强度
在电源输入端子与外壳之间加1500V的交流电压,持续1min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5.7环境试验
5.7.1高温负荷
将样品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接上模拟传动装置,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逐渐上升至45土2℃。在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持续工作8小时后,断开电源,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降低到正常大气条件后,按4.6.1条的规定检查。5.7.2低温负荷
HJ/T×××-200X
将样品在不包装、不通电和正常工作位置的状态下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接上模拟传动装置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逐渐降至-10土3℃。待样品温度稳定后,接通电源持续工作8小时后断开电源,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上升到正常大气条件后,按4.6.2条的规定检查。
5.7.3低温存
将受试样品放入低温箱中,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逐渐下降至-25土2℃,待样品温度稳定后,搁置48小时,然后使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率上升至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恢复2小时后,按4.6.3条的规定进行检测。5.7.4恒定湿热
将样品放入湿热箱中,使箱温逐渐升至40土2℃,当样品温度稳定后再加湿至相对湿度为93土2%,搁置48小时。然后将试验箱中的相对湿度在0.5小时内降低到75土3%,再在0.5小时内将试验箱的温湿度调至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恢复2小时后,按4.6.4条的规定进行检测。5.7.5扫频振动
a)将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紧固在试验台上,将试验架置于平台中心区:b)按表1的规定进行10~30~10Hz及30~55~30Hz的扫频振动。以1倍频程/min的扫频速率,在某一频率范围内进行一次循环扫频(fi~f2~f3)的时间为T=6.6441g(fj/f2)
式中:T为时间(min)、fi=f3,fi为扫频的下限频率(Hz),
f2为扫频的上限频率(Hz);
c)试验后,按4.6.5条的规定检查。5.7.6碰撞试验
将样品固定在碰撞试验台面中心b)按4.6.6条的规定进行碰撞试验;试验后按4.6.6条的规定进行检查,c
5.7.7跌落试验
将带包装的样品的手柄和机身相对固定,以正常工作位置挂在距离试验台面1m的高度在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下自由跌落两次,按4.6.7规定检查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标准计划
- HJ568-2010 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 HJ585-2010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 HJ571-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人造板及其制品
- HJ569-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箱包
- HJ573-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喷墨盒
- HJ572-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文具
- HJ568-2010 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 HJ581-2010 清洁生产标准 酒精制造业
- HJ/T327-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袋式除尘器滤袋
- HJ/T419-2007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
- HJ/T290-2006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 HJ731-2014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 HJ73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气袋法
- HJ1127-2020 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 γ 核素测量技术规范
- HJ1126-2020 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