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农业行业标准(NY)】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21:44:47
  • NY/T1443.4-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Y/T 1443.4-2007

  • 标准名称: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01-14
  • 实施日期:

    2007-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41.40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01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植物保护>>B15植物保护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0
  • 标准价格:

    10.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NY/T 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4-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443.4—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Rules for Resistanct Evaluation of Wheat ta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art4: Rule for Rcsistance Fvaluation of Wheat to Wheat Scab Fusariumgraminearum Schwabe [Teleomorph Gibherella zeae (Schwein) Petch])2007~01-14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1443—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第1部分:小发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吓绣病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麦抗杆锈病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小麦抗亦病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小麦抗粘病评价技求规范;第6部分:小麦抗黄矮病评价技术规范;第7部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第8部分:小麦抗吸浆虫评价技术规范,本部分为NY/T1443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口。NY/T1443.4-2007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录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卓人:陈万权、刘太国陈瓦莲,陈怀谷1范围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赤需病鉴定技术和抗性评价方法NY/T 1443.4—2007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特殊遗传材料、近等感因系、重组白交系、DH样体)、杂交小友、转基因小麦、其他栽培小麦种、野生小麦、小麦野尘近缘种对小麦赤病抗性的口间鉴定和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抗病性 disease resistauace
值物体所其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2.2
抗侵入resistancelnpenctralion植物形态、解剖或机能上具有阻止病原物侵人的能力,从而使寄牛的发病率较低。2.3
抗扩展resistance to colonization由丁寄主植物内在因案存在,使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建立良好的寄生关系或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物抗扩展的因素主要是特殊的组织结构、细胞壁的钙化作而或碎化作用及生卵方面的营养物质状况和一些特殊的抗生物质来实现的。2.4
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根拓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则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5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土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6
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在适宜条件下,逆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放于植物体感病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7
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cale
人为定量梢物个伴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捕述。2.8
分离物 isolate
从发病部位通过人工培养,纯化接种和分离篓为达获得的病原菌的培养物,2.9
NY/T 1443.4—2007
培养基culturemcdium
可以使病原物生长的白然或人1配制的基质。2.10
接种体inoculum
能够侵染小麦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依。2.11
普遍率prevalence
或称发病率,发病植物体单儿数占调查植株体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标准中,植物体单元为麦穗。
严重度severity
是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亦可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一些代表值表示,说明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2.13
病情指数diseasicindex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小时,病虐指数计算公式:D
(X -S)/
C(X, + Smax) × 100
其中,DI为病情指数,i为病级数(0~n),X,为级的单元数,S,为i级严重度的代表值,Sx为严重度最高级值,为累加符号,从0缴(无病单位)开始累加。当严宣度用百处率表示时,则用以下公式计算:DI -/×S×100
其中:I为菩遍率,S为均严产度2.14
小麦赤需病whcall scub
由禾谷镶孢Fusariun gruwinearum Schwabe Lelcomorph:Gheredla zexe (Schwcin)Petch所引起的穗部产牛坏死和枯萎症状的小麦病害。3病原物接种体
3.1接种菌株的分离
从发病麦穗上,切取病组织(颖、籽粒或穗轴等),用75%的2.醇表而i消毒3irin~5min后,于马铃薯照糖琼脂平板十进行培养,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后,通过分离物纯化及致病性测定,筛选强致病力菌株,冷藏保存备用,所用菌殊需进行致病力测定。3.2小麦赤霉病菌接种体
接种所用分离物应为当地致病力强的分离物,接种体按土表接种或穗部滴注接种分为病支粒接种体和分生孢子接种体2种。接种体的制备方法参见附录A.2。4抗性鉴定圃设置
4.1鉴定圃选址
鉴定面应设置在小麦赤霉病适发区,选择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和灌溉条件、地势平担、十裳肥沃的地块。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菌剂。4.2鉴定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选择2
NY/T 1443.4-2007
抗病对照品种为苏麦3号、中抗对照品种为扬麦158利感病对照品种为安农8455。4.3种植要求www.bzxz.net
播种时间与大由生产一致,适当调整播期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柑遇。
鉴定材料顺序排列,重复2次,每50份~100份鉴定材料设1组抗病、中抗和感病对照品种材料鉴定小区行长 1(Xl crm~150 cm,行距 40 crm。每份鉴定材料种楠1行。十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4.4接种
4.4.1 土表接种
4.4.1.1接种期
小支赤病上表接种期为小麦抽穗前1.个月。4.4.1.2接种方法
将病麦粒均匀撒于鉴定厢的小差行间,每667m?接种量为4kg,表接种后,应做好用间灌溉,保持土壤水分;以利于了粪壳形成。4.4.2穗部接种
4.4.2.1接种期
穗部接种期为小麦杨花初期。
4.4.2.2接种方法
在鉴定材料处于扬花初期(10%麦穗扬花)时,将20L稀释好的接种悬浮腋注人麦穗中部的一个小花内,并对接种穗逊行剪芒标记。每份材料至少接种20穗。稳部接种应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接种后若避持续干旱,应及时进行田灌,以满足病宵发生所需条件。
5病情调查
5.1调查时间
病情于鉴定材料的乳熟中后期调查1次。5.2调查方法及项目
调查时观测记裁每份鉴定材料群怀的发病状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蓬份材料进行调查,记裁病情级别,调查项目按土表接种或穗部滴注接种,调否严董度,并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平均严重度。5.3发病程度记载及标准
5.3.1士表接种条件下的普遍率和严重度记载及标准5.3.1.1 调查方法
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有麦穗的病害发生的普遍率。根据病害症状描还,查和记戴每个发病穗的严重度:
5.3.1.2 病情分级
病情严重度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表 1土表接种条件下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
无发病小穗
症状描逐
零犀小黏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秘数的25.0%以下5
NY/T 1443.4—2007
严重度分级
5.3.1.3士表接种条件下的抗性评价表 (续)
症状描遂
发病小穗占总小穗数的25.0%*-50.0%发病小秘占总小穗数的51.1%~75.0%发病小秘占总小糖效的75.1%以上当鉴定画中中抗对照材料病穗率达到25%以上,该批次抗亦霉病鉴定视为有效。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缎别)确定其对亦辑病的抗性水平,抗性划分标准根括对照材料的鉴定结果(见表2)。表2土表接种条件下小麦对赤霉病抗性评价标准病情指数
ODIK-RE,DIDIK-VR DIDI>TLe
免疫Imure(1)
抗Resistant(R)
抗性评价
中杭 Vederarey resistan( MIR)中感Mexkerately qusccpible(MS)感树Suaxeptitle(S)
注:DI:病情指数;LILK:抗病对照病情指效;DV:中抗对照病情指数;DIu-S:感病X照病情指数5.3.2穗部滴注接种条件下的严重度记载及标准5.3.2.1调查方法
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所有接种穗小穗发病情视,根帮病害症状描述,遂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严重5.3.2.2病情分级
日间严重度分级及其对成的症状摘述见表3。表3穗部接种条件下小麦赤毒病严策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
5.3.2.3穗部接种条件下的抗性评价接种小秘,无可见发病症状
症状描述
仅拟种小秘发病:或相邻的个别小裁发病,但病班不扩展到稳勃糖轴发病,发病小癌占总小穗数的 1./4以下很输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滤数的1/4--1/2糖细发病.发病小秘占总小德数的1/2以片当鉴定通中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诚感病程疫(3级以.七)时,该批次材料抗亦辑病鉴定视为有效。依据鉴定材料的病击发牛平均严重度确定其对亦霉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4。表4穗部接种条件下小麦对赤霉病抗性评价标准平均严度
0均重度2.0
免疫 Irnmumc(1)
抗病 ResisLHr[R
抗怪评价
驱均严或度
2.(平均严重度<3.0
2.05平均严重度<3.5
平跑严直度2:3.5
抗性综合评价
表4(续)
拉性评价
抗 Modlerately resisLHru( MR)中感Mocerately suscestle(Ms)感病 Suaccplible( S)
NY/T 1443.42007
6.1抗性评价
依据鉴定材料十表和部接种条件下发病程度综合确定其对亦穿病的抗性水平,通常以最高级别(病情指数或平均严重度)为准。6.2重复鉴定
初次鉴定中表现为抗、中抗的材料,次年用相问的病原菌进行重复鉴定。当两年抗性鉴定结果不致时,以记载的最商病情级别(病情指数或平均严重度)为准。鉴定记载表格
小麦抗赤蜂病鉴定原始记录及结果记载表格见附录B。:NY/T 1443.4—2007
A.1学名和形态描述
A.1.1 无性态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小麦赤霉病病原菌
乖容镰孢FusariungruniearumSchwabe属真菌界(Fungi)、半知菌业门(Deatanomyaotina)、丝独纲(Hyphomycetes),从梗孢目(Monilialcs)、瘤幽孢科(Tuberculaviacere).川菌属(Fusuriurr)真菌。基大型分生孢了镰刀形,有隔膜3个-7个。顶端钝同,基部足组胞跑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旱粉红色黏糊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A.1.2有性态
玉蜀添赤霉Giherellazeae(Schwein)Helch属子囊菌亚门(Asuunycotine)、核菌纲(Pyrenomycetes)、肉座菌目(THypxacreeles)、肉菌科(Hypocreaceue),赤霉屑(Gibberella)真菌。了衰壳散生或聚生十窃主组织衣而,略包」了座中,梨形,有孔几,顶部是疣状宽起,紫红或紫监至紫黑色:了无色,概棒状,大小100um~250um×151m-150m,内含8个能孢了。了囊孢子无位,纺形,两端钝国,多为3个隔膜,16um~33μm×3μm~6Fem
A.2接种体的制备
A.2.1病麦粒接种体制备
将麦粒在宰温下澄池24h,沥下后,装人角瓶中,在121℃下灭菌1h,冷却后即制成麦粒培养。将经PLA塔养基平板活化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麦粒培养基,在23℃25T下黑暗境养20d~25d,菌丝布满麦粒后,将友粒从二角瓶中取出,室温下晾十备用。A.2.2分生孢子接种体制备
称取定量的绿豆,按绿豆:水-6:100比例加人水,加热煮沸.换小火继续加热10min,分装至一角瓶中,在121下火菌30min,冷却后即制成绿豆培养液。将PDA培养基平板活化培养的病菌接和于经高压灭菌的绿豆培养液中,在20C-25℃下振荡培养(1501/imin),4d5d后进行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牛孢了后,配制接种悬浮液。悬浮液中分牛孢了浓度调至1×105个/ml-5×10个/mL。荐暂时不接种可将接种悬浮液置于4记冰粘中冷藏保存5d一6d6
编号品种名称!来
注1:签定池点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年小麦抗赤需病鉴定原始记录及结果记载表土表按种
病情级训及病情指数
心12级3级4级病情报数
注2:姿获病原菌分离编号
注3:接种H期
4:潘种日
调查口期
抗性评价
NY/T1443.4—2007
穗部滴注接种
平均严重度
0级级2级3级!4级平均
抗性评价
笠技术资责人(微学):
抗性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