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2605-2008 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GB)】 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9 05:24:33
- GB/T12605-2008
- 现行
标准号:
GB/T 12605-2008
标准名称:
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5-13 -
实施日期:
2008-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1.04 MB
标准ICS号:
试验>>19.100无损检测中标分类号:
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2605-1990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及质量评定分级。本标准适用于壁厚为(2~175)mm的金属管子及管道的环向对接接头。对焊制管件、焊管焊接接头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摩擦焊、闪光焊等机械方法施焊的对接接头。 GB/T 12605-2008 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GB/T12605-2008

部分标准内容:
ICS19.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05—2008
代替GB/T12605-1990
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
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s for radiographic testing ofcircumferential fusion-welded butt joints in metallic pipes and tubes2008-05-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射线检测人员
辐射防护
透照工艺
底片质量和观察
质量分级.
底片保存及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源最大尺寸计算方法
单丝像质计
专用对比块
管道环向对接接头透照次数确定方法小径管椭圆透照一次成像检出范围的近似计算方法GB/T12605—2008
GB/T12605—2008
本标准代替GB/T12605-1990《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本标准与GB/T12605—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射线照相技术等级对指标进行了划定,增加了不同情况下选择射线照相技术等级的规定;增加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的内容,将胶片分为T1、T2、T3、T4四类;增加了75Se射线源应用的规定;增加了材料的适用范围,将钢管环缝改为金属管道环向;-对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不同厚度的最高管电压图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内容;-增加了附录A射线源最大尺寸d的计算方法;一附录B单丝像质计中增加了不同材料的像质计的要求;增加了附录D管道环向对接接头透照次数确定方法;增加了附录E小径管椭圆透照一次成像检出范围的近似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山东电力研究院、海门探伤设备联营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乐庆、严正、张学锋、吴章勤、肖世荣、郑世才、武英利、何正兵。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605—1990。
1范围
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
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GB/T12605—2008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及质量评定分级。本标准适用于壁厚为(2~175)mm的金属管子及管道的环向对接接头。对焊制管件(三通、弯头)、焊管(纵缝、螺旋缝焊接接头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摩擦焊、闪光焊等机械方法施焊的对接接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一2008,ISO9712:2005,IDT)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12604.2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12604.2—2005,ISO5576:1997,IDT)GB18871一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neqIAEA安全系列)GB/T19348.1一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ISO11699-1:1998,IDT)
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
工业丫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JB/T7902—2006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像质计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公称厚度
nominalthickness
指母材的公称壁厚。不考虑制造偏差。3.2
penetratedthickness
透照厚度
以公称厚度为基础算出的射线(透照)方向上材料的厚度。3.3
工件至胶片距离
object-to-filmdistance
射线方向上被检工件射线源一侧至胶片表面之间的距离。1
GB/T12605—2008
源尺寸sourcesize
射线源的尺寸。
source-to-filmdistance
源至胶片距离
射线方向上射线源至胶片之间的距离。3.6
源至工件距离
source-to-objectdistance
射线方向上射线源至射线源一侧的被检工件之间的距离。3.7
diameter
管子或管道的公称外径。
小径管smalldiametertube
Do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
透照厚度比ratioofmaxandminpenetratedthicknessK
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4射线检测人员
4.1射线检测人员应按GB/T9445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相应工业门类及级别的培训、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发的与其级别相适应的资格证书。4.2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4.3射线检测人员应按GBZ98-2002的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并符合要求。4.4从事评片的人员必须具有中、高级资格证书,其校正视力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5辐射防护
5.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2002、GBZ117—2002和GBZ132—2002的有关规定。5.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17一2002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5.3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32--2002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5.4现场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6透照工艺
6.1射线透照工艺分级
6.1.1本标准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两级:A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6.1.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检修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金属管道对接接2
GB/T12605--2008
头的射线检测,一般采用A级技术进行检测。有较高或特殊要求时,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6.1.3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协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6.2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
6.2.1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欠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6.2.2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接全部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全部完成后24h再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进行或增加一次检测。6.3透照方式
6.3.1内透法
6.3.1.1中心全周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的中心,胶片放置在管道环外表面上,并与之贴紧(见图1)。图1中心全周透照法
6.3.1.2偏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中心以外的位置上,胶片放置在管道外表面相应环缝的区域上,并与之贴紧(见图2)。
6.3.2外透法
6.3.2.1·单壁外透法
偏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胶片放置在离射线源最近一侧管内壁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3)。3
GB/T126052008
6.3.2.2双壁单影法
:单壁外透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管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4)。
图4双壁单影法
6.3.2.3双壁双影法
6.3.2.3.1椭圆成像
GB/T12605—2008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且使射线的透照方向与环形焊缝平面成适当的夹角,使上下两焊缝在底片上的影象呈椭圆形显示,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管道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5a)。
6.3.2.3:2重叠成像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使射线垂直于焊缝,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管道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5b)]。
6.3.2.3.3小径管双壁双影透照
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当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方法透照:a)T(壁厚)≤8mm;
b)g(焊缝宽度)≤Do/4。
采用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一倍焊缝宽度左右。不满足上述条件、椭圆成像有困难及对检查根部未焊透有特别要求时应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a)椭圆成像
b)重叠成像
图5双壁双影法
6.4透照方式的选择
6.4.1应根据焊接接头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5
GB/T12605—2008
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欠的方向透照。6.4.2为提高横向裂纹检出率,应优先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6.5100%透照时最少曝光次数
6.5.1双壁单影法的最少曝光次数技术等级为A级时:射线源至管道外表面的距离,当小于或等于15mm时,至少分3段透照;当大于15mm时,至少分4段透照。
技术等级为B级时:分段透照的次数应控制透照厚度比K<1.1。整条环向对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附录D的曲线图确定。6.5.2单璧透照法(不含中心全周透照法)的最少曝光次数技术等级为A级时:分段透照的次数应控制透照厚度比K≤1.2。技术等级为B级时:分段透照的次数应控制透照厚度比K≤1.1。整条环向对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附录D的曲线图确定。6.5.3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法的最少曝光次数技术等级选取A级时:对76mm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或60°透照3次。6.6射线胶片和增感屏
6.6.1胶片系统按照GB/T19348.1一2003分为四类,即T1、T2、T3和T4类。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表1。胶片制造商应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6.6.2射线照相一般选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6.6.3
胶片和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表1胶片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
梯度最小值Gmin
胶片系统类别
射线种类
X射线X射线>100kV~150kV
X射线>100kV~250kV
169 Yb
X射线>250kV~500kV
颗粒度最大值0maz
(梯度/颗粒度)最小值
(G/op)min
钢、铜和镍基合金射线照相所适用的胶片系统和金属增感屏透照厚度
W≤50
胶片系统类别
金属增感屏类别和厚度/mm
不用屏或用铅屏(前后)≤0.03
铅屏(前后)≤0.15
铅屏(前后)0.02~0.15
铅屏(前后)≤0.03,或不用屏
铅屏(前后)0.02~0.15
铅屏(前后)0.02~0.2
前铅屏0.1~0.2h,后铅屏0.02~0.2..
射线种类
X射线1MeV~4MeV
X射线>4MeV~12MeV
X射线>12MeV
透照厚度
W≤100
W≤100
W≤100
W≤100
a也可使用更好的胶片系统类别。表2(续)
胶片系统类别*
GB/T12605—2008
金属增感屏类别和厚度/mm
铅屏(前后)0.1~0.2
前铅屏0.02~0.2
前铅屏0.1~0.2b
后铅屏0.02~0.2
钢或铜屏(前后)0.25~0.7g
钢或铜屏(前后)0.25~0.7c
铜、钢或前屏≤1d
钼前屏<1°,钼后屏不用
b只要在管道与胶片之间加0.1mm附加铅屏,就可使用前屏≤0.03mm的真空包装胶片。cA级也可使用0.5mm~2mm铅屏。
d经合同各方商定,A级可使用0.5mm~1mm铅屏。e经合同各方商定可使用钨屏。
铝和钛射线照相所适用的胶片系统类别和金属增感屏射线种类
X射线<150kV
X射线>150kV~250kV
X射线>250kV~500kV
169 Yb
胶片系统类别*
a也可使用更好的胶片系统类别。B级
b可用0.1mm铅屏附加0.1mm滤光板取代0.2mm铅屏。6.7射线能量和曝光量
金属增感屏类别和厚度/mm
不用屏或铅前屏≤0.03,后屏≤0.15铅屏(前后)0.02~0.15
铅屏(前后)0.1~0.2
铅屏(前后)0.02~0.15
铅前屏0.2h,后屏0.1~0.2
.6.7.1: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管道的材料种类、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W)。_通常,随着射线能量的降低,透照图像的对比度将增加。因此,在保证穿透力和检测范围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
6.7.2:·X射线的能量选择。使用管电压为40QkV以下的X射线透照对接接头时,应根据透照厚度(W)选取管电压值,一般不应超过图6的规定。对某些被检区内厚度变化较大的管道透照时,可使用稍高于图6所示的管电压。钢最大允许提高50kV;钛最大允许提高40kV;铝最大允许提高30kV。7
GB/T12605—2008
铜及钢合金;
2-锅;
钛及钛合金;
铝及铝合金。
5678910
透照厚度W/mm
40506070
图6钢等金属材料采用X射线透照时允许采用的最大管电压100
6.7.3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的选择。不同种类的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对钢、铜和镍基合金材料所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见表4。对于透照厚度差较大的管道,当透照厚度(W)大于或等于10mm时,采用适宜的Y射线源透照,可获得较大的检测范围。表4不同种类的?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对钢、铜、和镍基合金材料所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射线源名称
169 Yb
7s Seb
X射线(1MeV~4MeV)
X射线(>4MeV12MeV)
X射线(>12MeV)
1≤W≤15
10≤W≤40
20W≤100
40≤W≤200
30≤W200
a铝和钛的透照厚度为:A级时,102≤W12
14≤W≤40
20≤W90
60W150
50≤W≤180
4小径管透照时,电压选取应按公式(1)计算X射线穿透厚度,并按此选取透照电压。6.7.4
W=0.8×/D-T)×T+T
·(1)
6.7.5采用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不小于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6.7.6采用射线源透照时,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05—2008
代替GB/T12605-1990
无损检测
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
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s for radiographic testing ofcircumferential fusion-welded butt joints in metallic pipes and tubes2008-05-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射线检测人员
辐射防护
透照工艺
底片质量和观察
质量分级.
底片保存及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源最大尺寸计算方法
单丝像质计
专用对比块
管道环向对接接头透照次数确定方法小径管椭圆透照一次成像检出范围的近似计算方法GB/T12605—2008
GB/T12605—2008
本标准代替GB/T12605-1990《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本标准与GB/T12605—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射线照相技术等级对指标进行了划定,增加了不同情况下选择射线照相技术等级的规定;增加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分类的内容,将胶片分为T1、T2、T3、T4四类;增加了75Se射线源应用的规定;增加了材料的适用范围,将钢管环缝改为金属管道环向;-对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不同厚度的最高管电压图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内容;-增加了附录A射线源最大尺寸d的计算方法;一附录B单丝像质计中增加了不同材料的像质计的要求;增加了附录D管道环向对接接头透照次数确定方法;增加了附录E小径管椭圆透照一次成像检出范围的近似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山东电力研究院、海门探伤设备联营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乐庆、严正、张学锋、吴章勤、肖世荣、郑世才、武英利、何正兵。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605—1990。
1范围
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
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
GB/T12605—2008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及质量评定分级。本标准适用于壁厚为(2~175)mm的金属管子及管道的环向对接接头。对焊制管件(三通、弯头)、焊管(纵缝、螺旋缝焊接接头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摩擦焊、闪光焊等机械方法施焊的对接接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一2008,ISO9712:2005,IDT)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12604.2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12604.2—2005,ISO5576:1997,IDT)GB18871一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neqIAEA安全系列)GB/T19348.1一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ISO11699-1:1998,IDT)
GBZ98—200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2
工业丫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JB/T7902—2006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像质计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公称厚度
nominalthickness
指母材的公称壁厚。不考虑制造偏差。3.2
penetratedthickness
透照厚度
以公称厚度为基础算出的射线(透照)方向上材料的厚度。3.3
工件至胶片距离
object-to-filmdistance
射线方向上被检工件射线源一侧至胶片表面之间的距离。1
GB/T12605—2008
源尺寸sourcesize
射线源的尺寸。
source-to-filmdistance
源至胶片距离
射线方向上射线源至胶片之间的距离。3.6
源至工件距离
source-to-objectdistance
射线方向上射线源至射线源一侧的被检工件之间的距离。3.7
diameter
管子或管道的公称外径。
小径管smalldiametertube
Do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
透照厚度比ratioofmaxandminpenetratedthicknessK
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比。4射线检测人员
4.1射线检测人员应按GB/T9445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相应工业门类及级别的培训、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发的与其级别相适应的资格证书。4.2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4.3射线检测人员应按GBZ98-2002的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并符合要求。4.4从事评片的人员必须具有中、高级资格证书,其校正视力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5辐射防护
5.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2002、GBZ117—2002和GBZ132—2002的有关规定。5.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17一2002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5.3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32--2002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5.4现场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6透照工艺
6.1射线透照工艺分级
6.1.1本标准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两级:A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6.1.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检修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金属管道对接接2
GB/T12605--2008
头的射线检测,一般采用A级技术进行检测。有较高或特殊要求时,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6.1.3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协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6.2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
6.2.1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欠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6.2.2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接全部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全部完成后24h再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进行或增加一次检测。6.3透照方式
6.3.1内透法
6.3.1.1中心全周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的中心,胶片放置在管道环外表面上,并与之贴紧(见图1)。图1中心全周透照法
6.3.1.2偏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中心以外的位置上,胶片放置在管道外表面相应环缝的区域上,并与之贴紧(见图2)。
6.3.2外透法
6.3.2.1·单壁外透法
偏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胶片放置在离射线源最近一侧管内壁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3)。3
GB/T126052008
6.3.2.2双壁单影法
:单壁外透法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管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4)。
图4双壁单影法
6.3.2.3双壁双影法
6.3.2.3.1椭圆成像
GB/T12605—2008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且使射线的透照方向与环形焊缝平面成适当的夹角,使上下两焊缝在底片上的影象呈椭圆形显示,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管道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5a)。
6.3.2.3:2重叠成像
射线源置于管道外,使射线垂直于焊缝,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管道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见图5b)]。
6.3.2.3.3小径管双壁双影透照
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当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方法透照:a)T(壁厚)≤8mm;
b)g(焊缝宽度)≤Do/4。
采用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一倍焊缝宽度左右。不满足上述条件、椭圆成像有困难及对检查根部未焊透有特别要求时应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a)椭圆成像
b)重叠成像
图5双壁双影法
6.4透照方式的选择
6.4.1应根据焊接接头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5
GB/T12605—2008
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欠的方向透照。6.4.2为提高横向裂纹检出率,应优先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6.5100%透照时最少曝光次数
6.5.1双壁单影法的最少曝光次数技术等级为A级时:射线源至管道外表面的距离,当小于或等于15mm时,至少分3段透照;当大于15mm时,至少分4段透照。
技术等级为B级时:分段透照的次数应控制透照厚度比K<1.1。整条环向对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附录D的曲线图确定。6.5.2单璧透照法(不含中心全周透照法)的最少曝光次数技术等级为A级时:分段透照的次数应控制透照厚度比K≤1.2。技术等级为B级时:分段透照的次数应控制透照厚度比K≤1.1。整条环向对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附录D的曲线图确定。6.5.3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法的最少曝光次数技术等级选取A级时:对76mm
6.6.1胶片系统按照GB/T19348.1一2003分为四类,即T1、T2、T3和T4类。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表1。胶片制造商应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6.6.2射线照相一般选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6.6.3
胶片和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表1胶片系统的主要特性指标
梯度最小值Gmin
胶片系统类别
射线种类
X射线
X射线>100kV~250kV
169 Yb
X射线>250kV~500kV
颗粒度最大值0maz
(梯度/颗粒度)最小值
(G/op)min
钢、铜和镍基合金射线照相所适用的胶片系统和金属增感屏透照厚度
W≤50
胶片系统类别
金属增感屏类别和厚度/mm
不用屏或用铅屏(前后)≤0.03
铅屏(前后)≤0.15
铅屏(前后)0.02~0.15
铅屏(前后)≤0.03,或不用屏
铅屏(前后)0.02~0.15
铅屏(前后)0.02~0.2
前铅屏0.1~0.2h,后铅屏0.02~0.2..
射线种类
X射线1MeV~4MeV
X射线>4MeV~12MeV
X射线>12MeV
透照厚度
W≤100
W≤100
W≤100
W≤100
a也可使用更好的胶片系统类别。表2(续)
胶片系统类别*
GB/T12605—2008
金属增感屏类别和厚度/mm
铅屏(前后)0.1~0.2
前铅屏0.02~0.2
前铅屏0.1~0.2b
后铅屏0.02~0.2
钢或铜屏(前后)0.25~0.7g
钢或铜屏(前后)0.25~0.7c
铜、钢或前屏≤1d
钼前屏<1°,钼后屏不用
b只要在管道与胶片之间加0.1mm附加铅屏,就可使用前屏≤0.03mm的真空包装胶片。cA级也可使用0.5mm~2mm铅屏。
d经合同各方商定,A级可使用0.5mm~1mm铅屏。e经合同各方商定可使用钨屏。
铝和钛射线照相所适用的胶片系统类别和金属增感屏射线种类
X射线<150kV
X射线>150kV~250kV
X射线>250kV~500kV
169 Yb
胶片系统类别*
a也可使用更好的胶片系统类别。B级
b可用0.1mm铅屏附加0.1mm滤光板取代0.2mm铅屏。6.7射线能量和曝光量
金属增感屏类别和厚度/mm
不用屏或铅前屏≤0.03,后屏≤0.15铅屏(前后)0.02~0.15
铅屏(前后)0.1~0.2
铅屏(前后)0.02~0.15
铅前屏0.2h,后屏0.1~0.2
.6.7.1: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管道的材料种类、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W)。_通常,随着射线能量的降低,透照图像的对比度将增加。因此,在保证穿透力和检测范围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
6.7.2:·X射线的能量选择。使用管电压为40QkV以下的X射线透照对接接头时,应根据透照厚度(W)选取管电压值,一般不应超过图6的规定。对某些被检区内厚度变化较大的管道透照时,可使用稍高于图6所示的管电压。钢最大允许提高50kV;钛最大允许提高40kV;铝最大允许提高30kV。7
GB/T12605—2008
铜及钢合金;
2-锅;
钛及钛合金;
铝及铝合金。
5678910
透照厚度W/mm
40506070
图6钢等金属材料采用X射线透照时允许采用的最大管电压100
6.7.3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的选择。不同种类的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对钢、铜和镍基合金材料所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见表4。对于透照厚度差较大的管道,当透照厚度(W)大于或等于10mm时,采用适宜的Y射线源透照,可获得较大的检测范围。表4不同种类的?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对钢、铜、和镍基合金材料所适用的透照厚度范围射线源名称
169 Yb
7s Seb
X射线(1MeV~4MeV)
X射线(>4MeV12MeV)
X射线(>12MeV)
1≤W≤15
10≤W≤40
20W≤100
40≤W≤200
30≤W200
a铝和钛的透照厚度为:A级时,10
14≤W≤40
20≤W90
60W150
50≤W≤180
4小径管透照时,电压选取应按公式(1)计算X射线穿透厚度,并按此选取透照电压。6.7.4
W=0.8×/D-T)×T+T
·(1)
6.7.5采用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不小于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6.7.6采用射线源透照时,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40050-2021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39092-2020 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