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农业行业标准(NY)】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3 11:07:39
  • NY/T719.1-200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Y/T 719.1-2003

  • 标准名称: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3-12-01
  • 实施日期:

    2004-03-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53.14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99其他有关农业和林业的标准
  • 中标分类号:

    仪器、仪表>>电工仪器仪表>>N20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6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2-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
  • 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相关标签:

    转基因 大豆 环境 安全 检测 技术规范 能力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NY/T 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生存竞争能力的检测方法。NY/T 719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变为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及杂草在农田中竞争能力的检测。 NY/T 719.1-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NY/T719.1-200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NY/T719.1—2003
NY/T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一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本部分是NY/T719的第1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1范围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NY/T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生存竞争能力的检测方法。NY/T 719. 1—2003
NY/T719的本部分适用于转基因大豆变为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及杂草在农田中竞争能力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Y/T719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3要求
3.1试验材料
转基因大豆品种、受体大豆品种、当地普通栽培大豆品种。上述材料的质量应达到GB4404.2中不低于二级大豆种子的要求。3.2资料记录
3.2.1试验地名称与位置
试验地的名称、地址、经纬度或全球地理定位系统(GPS)地标。绘制小区示意图。3.2.2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排灌情况、土壤覆盖物等内容。描述试验地近三年种植情况。3.2.3试验地周围生态类型
3.2.3.1自然生态类型
记录与农业生态类型地区的距离及周边植被情况。3.2.3.2农业生态类型
记录试验地周围的主要栽培作物及其他植被情况,以及当地大豆田常见病、虫、草害的名称及危害情况。
3.2.4气象资料
记录试验期间试验地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毫米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积温,以摄氏度表示)的资料。记录影响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苞等。
3.3试验安全控制措施
3.3.1隔离条件
试验地四周有100m以上非大豆作物为隔离带,或100m范围内与其他大豆花期相隔30d以上。3.3.2隔离措施
种植非豆科植物作为隔离带。面积较小的试验地设围栏。设专人监管。3
NY/T 719.1—2003
3.3.3试验过程的安全管理
试验过程中如发生试验材料被盗、被毁等意外事故,应立即报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法处理。3.3.4试验后的材料处理
转基因大豆材料应单收、单贮,由专人运输和保管。试验结束后,除需要保留的材料外,剩余的试验材料一律梵毁。
3.3.5试验结束后试验地的监管
保留试验地的边界标记。当年和第二年不再种植大豆,由专人负责监管,及时拔除并销毁转基因大豆自生苗。
4试验方法
4.1竞争性
4.1.1试验设计
实验地为农田生态类型,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以上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4m×4m。4.1.2播种
播种方式分为地表撤播和正常播种。播种密度分为低密度(正常密度减半)和高密度(正常密度加倍)播种。分期播种四次,适宜季节和非适宜季节各两次。每种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的播种面积为2 m×2m
4.1.3管理
播种后不进行任何裁培管理。
4.1.4调查和记录
分别于大豆种植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各调查一次,调查和记录的内容包括:杂草种类、株数,杂草相对覆盖度;大豆株数,株高(抽取最高的10株),覆盖率。播种后每2周随机抽取10株调查一次大豆复叶的动态变化。
4.1.5结果分析
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普通栽培大豆的出苗率、成苗率的差异,及其与杂草在覆盖率和株高等方面的差异。
4.2转基因大豆对常规除草剂的耐性(适用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4.2. 1试验设计
以受体大豆和普通裁培大豆为对照,在温室中进行盆栽,不少于三次重复。选用当地大豆生产常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1种~2种(兼除单、双子叶杂草的可选1种,否则选2种)及目标除草剂,按推荐用量、加倍用量用药,设清水对照。4.2.2播种
播种深度3cm~4cm。盆钵直径不小于20cm,播种密度300粒/m。4.2.3管理
播种后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管理。4.2.4调查和记录
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4周调查和记录成苗率、植株高度(选取最高的5株)、药害症状(选取药害症状最轻的5株)。药害症状分级见附录A。4.2.5结果表述
受害率按式(1)计算:
Z(N× S)
Z(T× M)
....( 1)
式中:
受害率,%;
一同级受害株数,;
-级别数;
T———总株数;
M——最高级别。
4.2.6结果分析
NY/T 719. 1—2003
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对常规除草剂耐性的差异。4.3自生苗产生率
4.3.1试验设计
按4.1.1规定。在竞争性试验的同一块田中进行。当年不收获种子,在人冬前调查落粒数,在下一年观察转基因大豆产生自生苗的比例。调查总面积不小于200 m2。4.3.2管理
不加任何管理措施。
4.3.3调查和记录
调查和记录的内容包括:出苗率(大豆出苗旺盛期)、成苗率(始苗期1个月后)。4.3.4自生苗的验证
对自生苗进行生物测定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是否为转基因大豆。4.3.5结果表述
单位面积的自生苗出苗数和成苗数按式(2)计算:N
式中:
单位面积出苗数,单位为株每平方米(株/m2);N,出苗总数,单位为株;
调查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A
自生苗的转基因植株检出率按式(3)计算:x=1
式中:
X—-自生苗的转基因植株检出率,%;自生苗的转基因植株检出数,单位为株;N2
自生苗的总数,单位为株。
成苗数按式(4)计算:
式中:
X-—单位面积成苗数,单位为株每平方米(株/m2);N.----总成苗数,单位为株;
一调查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转基因大豆自生苗产生率按式(5)计算:X=m
·(3)
NY/T 719. 1-2003
式中:
X—-转基因大豆自生苗产生率,%;n4—转基因大豆检出数,单位为株;N.—-—检测植株总数,单位为株。4.4繁育系数
4.4.1试验设计
按4.1.1规定。
4.4.2管理
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播种后,不加任何其他管理措施。4.4.3调查和记录
记录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的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单株粒数。4.4.4结果分析
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的始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的差异。4.5种子自然延续能力
4.5.1试验设计
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种子每20粒分别盛装于小尼龙网袋中,各12袋,分别置于网室地表和网室地下20cm。4次重复。试验从当地正常收获期开始。4.5.2种子发芽率检测
按GB/T3543.4规定的方法进行。4.5.3调查和记录
记录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未发芽种子和新鲜不发芽种子。4.5.4结果分析
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在不同时期发芽率的差异。4.6种子落粒性
4.6.1试验设计
按4.1.1规定。
4.6.2栽培管理
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播种后,不加任何其他管理措施。4.6.3调查和记录
随机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处理的10个植株,在大豆生理成熟后开始,观察供试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落粒数。每7d观察一次,共观察三次。计算落粒率。记录植株总粒数、已落粒数。4.6.4结果表述bzxZ.net
落粒率按式(6)计算:
式中:
X—落粒率,%;
ns——每株落粒数;
N每株总粒数。
4.6.5结果分析
用新复极差法比较转基因大豆、受体大豆和普通栽培大豆落粒性的差异。6
药害级别
(规范性附录)
除草剂药害症状分级标准
表A.1除草剂药害症状标准
与清水对照生长一致
株高、叶色略与对照不同
植株略显畸型、株高低于对照
植株明显矮化、茎杆增粗、叶片略显增厚且颜色加深或叶片变黄植株停止生长,畸形严重、僵苗或整张叶片枯黄死亡,植株萎蕉植株死亡
NY/T 719. 1—200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