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 20112-1992 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

【电子行业标准(SJ)】 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07:22:35
- SJ20112-1992
- 现行
标准号:
SJ 20112-1992
标准名称:
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11-19 -
实施日期:
1993-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04.59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的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各类载体上敌我识别应答机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是制定产品规范测试方法的基本依据 SJ 20112-1992 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 SJ20112-1992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821
1992-11-19发布
敌我识别应答机
电性能测试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
forIFFtranponder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
SJ20112—92
1993-05-01实施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IFF tranponder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的测试方法。1.2适用范围
SJ20112—92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各类载体上敌我识别应答机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是制定产品规范测试方法的基本依据
引用文件
SJ3223
SJ20347
SJ20120
SJ20114
3定义
军用地面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常用名词术语天线测试方法天线测试场地设计天线测试方法极化测量
地面雷达发射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机载火控雷达天线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馈线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敌我识别机载询问机通用规范
本标准术语均按下列标准。
SJ20114
4一般要求
军用地面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常用名词术语敌我识别机载询问机通用规范
4.1正常测试的大气条件
4.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度:15~35℃;
相对湿度:20%~80%;
压:试验场所的气压。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4.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2℃;
相对湿度:50%士5%;
气压:86~106kPa。
4.2测试的供电电源
SJ20112—92
4.2.1受试产品按产品规范规定的电压标准值工作。4.2.2测试设备按其规范规定电压供电工作。4.2.3电源频率应符合受试产品和测试设备规范的规定。4.3测试设备及要求
4.3.1计量合格证明
测试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或计量部门的检定规程和检定有效期,并有计量合格证明。
4.3.2精度
测试设备的精度不应低于产品规范中被测技术参数允许精度的三分之一。当此精度与产品规范试验方法中规定精度有矛盾时,则以产品规范试验方法中规定的精度为准。4.3.3匹配
测试设备与受试产品连接的测量系统,应满足产品规范规定的匹配条件。4.4测试场地
4.4.1屏蔽室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一般在屏蔽室内进行。对屏蔽室及其内部设备和装置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4.4.2微波暗室
微波暗室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4.4.3天线测试场地
天线测试场地应符合SJ2534.2规定。4.5测试的电磁环境条件
外界电磁干扰和人为的机电干扰等应小于产品规范的规定。4.6安全要求
测试前,应使设备和仪器有良好的接地装置,试验人员穿、戴好微波防护器具,以保证人员、设备和仪器的安全。
5详细要求
5.1天线工作频率和频率范围
5.1.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与5.25.5条同时进行。5.1.2测试结果
天线的工作频率和频率范围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敌我识别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敌我识别海用应答机通用规范。敌我识别地面应答机通用规范。以下同)的规定。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天线指标应符合5.2~5.5条测试结果。各条的测试频率即天线工作频率。测试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即为频率范围。—2
5.2天线方向性图
5.2.1测试方法
SJ20112—92
可优先选用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也可用远场测试法。5.2.1.1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
在微波暗室中采用专门的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进行测试。详见SJ20347第5.2.7.1条。5.2.1.2远场测试法
远场测试法按SJ20347第5.2.7.2条进行。5.2.2测试结果
对于5.2.1.1所述方法,根据波谱分布计算方向图参数得到波游宽度、天线增益对于5.2.1.2所述方法,根据方向图记录仪的数据,给出水平方向性图、垂直方向性图、水平波瓣宽度、垂直波瓣宽度。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3天线增益
5.3.1测试方法
可优先选用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也可用远场测试法。5.3.1.1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
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见5.2.1.1条。5.3.1.2远场测试法
远场测试法按SJ20347第5.2.8条进行。5.3.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4天线极化方式
5.4.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按SJ2543.9的第2章进行。5.4.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5天线电压驻波比
5.5.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按SJ20347第5.2.6条进行。5.5.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6馈线系统损耗
5.6.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按SJ20120第5.2.3条进行。5.6.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7发射频率及容差
5.7.1测试系统图
发射频率及容差测试系统图见图1所示。3
信号源
5.7.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SJ20112—92
发射单元
频率测试设备
图1发射频率及容差测试系统图
5.7.2.1信号源:频率范围、编码和功率满足发射单元要求。质
5.7.2.2取样,一般为定向耦合器,共耦合度和方向性根据发射单元输出功率和测试设备承受能力确定,当发射单元内设有测试取样点时,从该取样点测试频率。5.7.2.3频率测试设备:通过式频率计精度应高于信号源频率精度;频率范围应满足发射单元工作频率范围要求。
5.7.2.4负载:驻波系数小于1.2高功率负载。5.7.3测试步骤
5.7.3.1按图1连接;
5.7.3.2发射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7.3.3用频率测试设备所测量频率即为发射频率,试测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容差。5.7.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8发射工作频率范围
5.8.1测试系统图
发射工作频率范围测试系统图见图2所示。信号源
5.8.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频率测试设备
功率测试设备Www.bzxZ.net
图2发射工作频率范围测试系统图5.8.2.1信号源:见5.7.2.1条。5.8.2.2取样:见5.7.2.2条。
5.8.2.3频率测试设备:见5.7.2.3条。5.8.2.4功率测量设备:应与发射单元阻抗匹配,满足发射单元功率和测试精度要求。5.8.3测试步骤
5.8.3.1按图2连接:
5.8.3.2发射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8.3.3改变信号源频率,允许信号源功率在额定值土0.5dB范围内变化;SJ20112—92
5.8.3.4测量发射单元满足额定输出功率时的最高和最低工作频率,其差值,即为发射工作频率范围。
5.8.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9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
5.9.1测试系统图
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测试系统图见图3所示。信号源
5.9.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频率稳定度
测试设备
图3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系统图
5.9.2.1信号源:见5.7.2.1条。5.9.2.2取样,见5.7.2.2条。
5.9.2.3负载:见5.7.2.3条。
5.9.2.4频率稳定度测试设备:频率范围满足发射单元工作频率范围,精度优于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要求。
5.9.3测试步骤
5.9.3.1按图3连接
5.9.3.2发射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5.9.3.3频率稳定度测试设备的测试值即为频率稳定度。5.9.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0发射功率
5.10.1测试系统图
发射功率测试系统图见图4所示。信号源
5.10.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功率测试设备
发射功率测试系统图
5.10.21信号源:同5.7.2.1条。5.10.2.2功率测试设备:设备应与发射单元阻抗匹配,满足发射单元功率和测试精度要求。5
5.10.3测试步骤
SJ20112—92
5.10.3.1测试步骤按图4连接,使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出发射单元脉冲功率或平均功率,根据公式(1)计算平均功率或脉冲功率:5.10.3.2
式中·Pe
脉冲功率,W:
平均功率,W:
t—脉冲宽度.us,
T脉冲重复周期.us。
5.10.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通用规范的规定。5.11.功率-—频率特性
5.11.1测试系统图
功率—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5所示。信号源
脉冲示波器
发射单元
频率测试设备
检波器
功率测试设备
图5功率颖率特性测试系统图
5.1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5.11.2.1信号源:见5.7.2.1条。5.11.2.2功率测试设备,见5.10.2.2条。5.11.2.3取样,见5.7.2.2条。
5.11.2.4频率测试设备:见5.7.2.3条。5.11.2.5检波器:工作于非饱和状态,输出端接匹配负载。5.11.2.6脉冲示波器:带宽不低于100MHz。5.11.3测试步骤
5.11.3.1按图5连接;
5.11.3.2信号源置于覆盖发射单元的频率工作范围、输出功率设置在发射单元激励功率额定值上;
用功率测量设备测量功率;
用频率测试设备测量频率;
5.11.3.5示波器上显示输出功率与频率的关系,描绘出曲线,-6-
SJ20112-92
5.11.3.6工作率范围内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作对数运算即为发射功率的带内波动。
5.11.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2发射单元功率模式特性
5.12.1测试系统图
发射单元功率模式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6所示。信号源
5.12.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取样设备
功率测试设备
脉冲示波器
图6功率——模式特性测试系统图5.12.2.1信号源:见5.7.2.1条。5.12.2.2功率测试设备,见5.10.2.2条。5.12.2.3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5.12.2.4取样:见5.7.2.2条。
5.12.3测试步骤
5.12.3.1按图6连接
5.12.3.2发射单元工作在不同应答模式时,用功率测量设备测试发射单元的功率。5.12.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3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5.13.1测试系统图
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测试系统图见图7所示。负载
信号源
发射单元
取样设备
检波器
图7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测试系统图
5.1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5.13.2.1信号源:见5.7.2.1条。5.13.2.2取样,见5.7.2.2条。
脉冲示波器
5.13.2.3负载:见5.7.2.3条。
5.13.2.4检波器:见5.11.2.5条。SJ20112—92
5.13.2.5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5.13.3测试步骤
5.13.3.1按图7连接:
5.13.3.2改变发射单元的工作模式,脉冲示波器测出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
5.13.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4射频脉冲包络特性
5.14.1测试系统图
射频脉冲包络特性的测试系统图见图7所示。5.14.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见5.13.2条。
5.14.3测试步骤
5.14.3.1按图7连接;
5.14.3.2从脉冲示波器显示的射频脉冲包络波形中读出脉冲宽度、前沿、后沿、脉冲顶部降落和脉冲前(后)沿抖动;
5.14.3.3射频脉冲包络特性示意图见SJ3223的第3.5条。在脉冲幅度50%处测出明显抖动的模糊带占据时间,即前(后)沿抖动。5.14.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5接收单元频率范围
5.15.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与5.16~5.19条同时进行。5.15.2测试结果
接收单元的工作频率范围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接收单元的技术指标符合5.16~5.19条测试结果。测试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即为工作频率范围。5.16触发灵敏度
5.16.1测试系统图
触发灵敏度测试系统图见图8所示。信号源
5.16.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接收单元
计数器
图8触发灵敏度测试系统图
脉冲示波器
5.16.2.1信号源:一般采用频率综合器,频率误差不大于10-5,功率误差为士0.5dB。5.16.2.2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8
5.16.2.3计数器:误差不大于士1Hz。5.16.3测试步骤
5.16.3.1按图8连接:
SJ20112—92
5.16.3.2接收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16.3.3信号源置于规定的工作频率。并按询问码工作;5.16.3.4调节信号源输出功率。当计数器指示的触发概率大于或等于90%时,减小信号源输出功率。示波器有稳定的译码脉冲出现;此时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即为触发灵敏度。5.16.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7频带宽度
5.17.1测试系统图
频带宽度测试系统图见图9所示。信号源
5.17.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接收单元
频带宽度测试系统图
5.17.2.1信号源:见5.16.2.1条。5.17.2.2指示器:符合规范的规定。5.17.3测试步骤
5.17.3.1按图9连接,
5.17.3.2接收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指示器
5.17.3.3调节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在接收单元的动态范围内,测试功率电平由规范规定、调节信号源频率,使指示器指示最大,记录最大值;5.17.3.4分别向上和向下调节信号源频率,使指示器的值从最大值下降到规定值(一般为3dB),记录信号源频率的上限和下限值,二者之差即为频带宽度。注意:调节信号源频率时,共输出功率应保持不变,同时调节本振源的输出频率,使其工作在信号源频率相对应频率点上,保持二者之差等于中频频率。5.17.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8动态范围
5.18.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同5.16条。
从触发灵敏度开始,连接增大信号源输出功率,当接收单元触发概率开始低于90%时,信号源输出功率与触发灵敏度时信号源输出功率的比值,即为接收单元的动态范围。当有特殊要求时,测试方法按规范的规定进行。5.18.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9镜像频率抑制度
5.19.1测试系统图
SJ20112—92
镜像频率抑制度的测试系统图见图10所示。信号源
5.19.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可变衰减器
接收单元
图10镜像频率抑制度测试系统图5.19.2.1信号源:见5.16.2.1条。指示器
5.19.2.2可变衰减器:最大衰减量大于镜像频率抑制度,衰减误差为士0.5dB。5.19.2.3指示器,见5.17.2.2条。5.19.3测试步骤
5.19.3.1按图9连接;
5.19.3.2接收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19.3.3调节信号源频率在被测接收单元带宽内,然后调节衰减器和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在接收单元动态范围内,测量信号源的频率f.。记录衰减器的衰减值L(dB)和指示器的指示值Ao;
5.19.3.4·重新调节信号源频率到镜像频率f.土2fu(当本振频率f>f.时取正号当fi式中.S.镜像频率抑制度.dB
L—接收工作信号频率时,衰减器的衰减值,dB;L一接收镜像信号频率时,衰减器的衰减值,dB。5.19.3.7测试的频率点数,按规范的规定。5.19.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20应答编码特性
5.20.1测试系统图
应答编码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11所示。信号源
5.20.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编码单元
脉冲示波器
时间间隔测试仪
图11、应答编码特性测试系统图(2)
SJ20112—92
信号源:脉冲信号源,脉冲重复频率、幅度、宽度、前(后)沿等参数均应满足编码单元要求。
5.20.2.2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5.20.3测试步骤
试步骤按图11连接。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操作程序控制编码单元工作在规定的模式。用脉冲示波器或时间间隔测试仪测定。5.20.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21应答译码特性
5.21.1测试系统图
应答译码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12所示。信号源
5.2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见5.20.2条。
5.21.3测试步骤
译码单元
脉冲示波器
时间间隔测试仪
图12应答译码特性测试系统图
测试步骤按图12连接.译码单元应正确译出信号源的规定信号,用脉冲示波器观察或用时间间隔测试仪测定,
5.21.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科技质量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国营七八三厂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金宇、田建国。计划项目代号:B930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1992-11-19发布
敌我识别应答机
电性能测试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
forIFFtranponder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
SJ20112—92
1993-05-01实施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IFF tranponder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的测试方法。1.2适用范围
SJ20112—92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各类载体上敌我识别应答机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是制定产品规范测试方法的基本依据
引用文件
SJ3223
SJ20347
SJ20120
SJ20114
3定义
军用地面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常用名词术语天线测试方法天线测试场地设计天线测试方法极化测量
地面雷达发射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机载火控雷达天线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馈线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敌我识别机载询问机通用规范
本标准术语均按下列标准。
SJ20114
4一般要求
军用地面雷达通用技术条件常用名词术语敌我识别机载询问机通用规范
4.1正常测试的大气条件
4.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度:15~35℃;
相对湿度:20%~80%;
压:试验场所的气压。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4.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2℃;
相对湿度:50%士5%;
气压:86~106kPa。
4.2测试的供电电源
SJ20112—92
4.2.1受试产品按产品规范规定的电压标准值工作。4.2.2测试设备按其规范规定电压供电工作。4.2.3电源频率应符合受试产品和测试设备规范的规定。4.3测试设备及要求
4.3.1计量合格证明
测试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或计量部门的检定规程和检定有效期,并有计量合格证明。
4.3.2精度
测试设备的精度不应低于产品规范中被测技术参数允许精度的三分之一。当此精度与产品规范试验方法中规定精度有矛盾时,则以产品规范试验方法中规定的精度为准。4.3.3匹配
测试设备与受试产品连接的测量系统,应满足产品规范规定的匹配条件。4.4测试场地
4.4.1屏蔽室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一般在屏蔽室内进行。对屏蔽室及其内部设备和装置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4.4.2微波暗室
微波暗室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4.4.3天线测试场地
天线测试场地应符合SJ2534.2规定。4.5测试的电磁环境条件
外界电磁干扰和人为的机电干扰等应小于产品规范的规定。4.6安全要求
测试前,应使设备和仪器有良好的接地装置,试验人员穿、戴好微波防护器具,以保证人员、设备和仪器的安全。
5详细要求
5.1天线工作频率和频率范围
5.1.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与5.25.5条同时进行。5.1.2测试结果
天线的工作频率和频率范围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敌我识别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敌我识别海用应答机通用规范。敌我识别地面应答机通用规范。以下同)的规定。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天线指标应符合5.2~5.5条测试结果。各条的测试频率即天线工作频率。测试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即为频率范围。—2
5.2天线方向性图
5.2.1测试方法
SJ20112—92
可优先选用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也可用远场测试法。5.2.1.1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
在微波暗室中采用专门的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进行测试。详见SJ20347第5.2.7.1条。5.2.1.2远场测试法
远场测试法按SJ20347第5.2.7.2条进行。5.2.2测试结果
对于5.2.1.1所述方法,根据波谱分布计算方向图参数得到波游宽度、天线增益对于5.2.1.2所述方法,根据方向图记录仪的数据,给出水平方向性图、垂直方向性图、水平波瓣宽度、垂直波瓣宽度。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3天线增益
5.3.1测试方法
可优先选用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也可用远场测试法。5.3.1.1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
平面扫描近场测试法见5.2.1.1条。5.3.1.2远场测试法
远场测试法按SJ20347第5.2.8条进行。5.3.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4天线极化方式
5.4.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按SJ2543.9的第2章进行。5.4.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5天线电压驻波比
5.5.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按SJ20347第5.2.6条进行。5.5.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6馈线系统损耗
5.6.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按SJ20120第5.2.3条进行。5.6.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7发射频率及容差
5.7.1测试系统图
发射频率及容差测试系统图见图1所示。3
信号源
5.7.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SJ20112—92
发射单元
频率测试设备
图1发射频率及容差测试系统图
5.7.2.1信号源:频率范围、编码和功率满足发射单元要求。质
5.7.2.2取样,一般为定向耦合器,共耦合度和方向性根据发射单元输出功率和测试设备承受能力确定,当发射单元内设有测试取样点时,从该取样点测试频率。5.7.2.3频率测试设备:通过式频率计精度应高于信号源频率精度;频率范围应满足发射单元工作频率范围要求。
5.7.2.4负载:驻波系数小于1.2高功率负载。5.7.3测试步骤
5.7.3.1按图1连接;
5.7.3.2发射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7.3.3用频率测试设备所测量频率即为发射频率,试测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容差。5.7.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8发射工作频率范围
5.8.1测试系统图
发射工作频率范围测试系统图见图2所示。信号源
5.8.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频率测试设备
功率测试设备Www.bzxZ.net
图2发射工作频率范围测试系统图5.8.2.1信号源:见5.7.2.1条。5.8.2.2取样:见5.7.2.2条。
5.8.2.3频率测试设备:见5.7.2.3条。5.8.2.4功率测量设备:应与发射单元阻抗匹配,满足发射单元功率和测试精度要求。5.8.3测试步骤
5.8.3.1按图2连接:
5.8.3.2发射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8.3.3改变信号源频率,允许信号源功率在额定值土0.5dB范围内变化;SJ20112—92
5.8.3.4测量发射单元满足额定输出功率时的最高和最低工作频率,其差值,即为发射工作频率范围。
5.8.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9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
5.9.1测试系统图
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测试系统图见图3所示。信号源
5.9.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频率稳定度
测试设备
图3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系统图
5.9.2.1信号源:见5.7.2.1条。5.9.2.2取样,见5.7.2.2条。
5.9.2.3负载:见5.7.2.3条。
5.9.2.4频率稳定度测试设备:频率范围满足发射单元工作频率范围,精度优于发射单元频率稳定度要求。
5.9.3测试步骤
5.9.3.1按图3连接
5.9.3.2发射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5.9.3.3频率稳定度测试设备的测试值即为频率稳定度。5.9.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0发射功率
5.10.1测试系统图
发射功率测试系统图见图4所示。信号源
5.10.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功率测试设备
发射功率测试系统图
5.10.21信号源:同5.7.2.1条。5.10.2.2功率测试设备:设备应与发射单元阻抗匹配,满足发射单元功率和测试精度要求。5
5.10.3测试步骤
SJ20112—92
5.10.3.1测试步骤按图4连接,使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出发射单元脉冲功率或平均功率,根据公式(1)计算平均功率或脉冲功率:5.10.3.2
式中·Pe
脉冲功率,W:
平均功率,W:
t—脉冲宽度.us,
T脉冲重复周期.us。
5.10.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通用规范的规定。5.11.功率-—频率特性
5.11.1测试系统图
功率—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5所示。信号源
脉冲示波器
发射单元
频率测试设备
检波器
功率测试设备
图5功率颖率特性测试系统图
5.1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5.11.2.1信号源:见5.7.2.1条。5.11.2.2功率测试设备,见5.10.2.2条。5.11.2.3取样,见5.7.2.2条。
5.11.2.4频率测试设备:见5.7.2.3条。5.11.2.5检波器:工作于非饱和状态,输出端接匹配负载。5.11.2.6脉冲示波器:带宽不低于100MHz。5.11.3测试步骤
5.11.3.1按图5连接;
5.11.3.2信号源置于覆盖发射单元的频率工作范围、输出功率设置在发射单元激励功率额定值上;
用功率测量设备测量功率;
用频率测试设备测量频率;
5.11.3.5示波器上显示输出功率与频率的关系,描绘出曲线,-6-
SJ20112-92
5.11.3.6工作率范围内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作对数运算即为发射功率的带内波动。
5.11.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2发射单元功率模式特性
5.12.1测试系统图
发射单元功率模式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6所示。信号源
5.12.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发射单元
取样设备
功率测试设备
脉冲示波器
图6功率——模式特性测试系统图5.12.2.1信号源:见5.7.2.1条。5.12.2.2功率测试设备,见5.10.2.2条。5.12.2.3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5.12.2.4取样:见5.7.2.2条。
5.12.3测试步骤
5.12.3.1按图6连接
5.12.3.2发射单元工作在不同应答模式时,用功率测量设备测试发射单元的功率。5.12.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3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5.13.1测试系统图
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测试系统图见图7所示。负载
信号源
发射单元
取样设备
检波器
图7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测试系统图
5.1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5.13.2.1信号源:见5.7.2.1条。5.13.2.2取样,见5.7.2.2条。
脉冲示波器
5.13.2.3负载:见5.7.2.3条。
5.13.2.4检波器:见5.11.2.5条。SJ20112—92
5.13.2.5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5.13.3测试步骤
5.13.3.1按图7连接:
5.13.3.2改变发射单元的工作模式,脉冲示波器测出发射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幅度容差和脉冲宽度。
5.13.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4射频脉冲包络特性
5.14.1测试系统图
射频脉冲包络特性的测试系统图见图7所示。5.14.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见5.13.2条。
5.14.3测试步骤
5.14.3.1按图7连接;
5.14.3.2从脉冲示波器显示的射频脉冲包络波形中读出脉冲宽度、前沿、后沿、脉冲顶部降落和脉冲前(后)沿抖动;
5.14.3.3射频脉冲包络特性示意图见SJ3223的第3.5条。在脉冲幅度50%处测出明显抖动的模糊带占据时间,即前(后)沿抖动。5.14.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5接收单元频率范围
5.15.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与5.16~5.19条同时进行。5.15.2测试结果
接收单元的工作频率范围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接收单元的技术指标符合5.16~5.19条测试结果。测试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即为工作频率范围。5.16触发灵敏度
5.16.1测试系统图
触发灵敏度测试系统图见图8所示。信号源
5.16.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接收单元
计数器
图8触发灵敏度测试系统图
脉冲示波器
5.16.2.1信号源:一般采用频率综合器,频率误差不大于10-5,功率误差为士0.5dB。5.16.2.2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8
5.16.2.3计数器:误差不大于士1Hz。5.16.3测试步骤
5.16.3.1按图8连接:
SJ20112—92
5.16.3.2接收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16.3.3信号源置于规定的工作频率。并按询问码工作;5.16.3.4调节信号源输出功率。当计数器指示的触发概率大于或等于90%时,减小信号源输出功率。示波器有稳定的译码脉冲出现;此时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即为触发灵敏度。5.16.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7频带宽度
5.17.1测试系统图
频带宽度测试系统图见图9所示。信号源
5.17.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接收单元
频带宽度测试系统图
5.17.2.1信号源:见5.16.2.1条。5.17.2.2指示器:符合规范的规定。5.17.3测试步骤
5.17.3.1按图9连接,
5.17.3.2接收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指示器
5.17.3.3调节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在接收单元的动态范围内,测试功率电平由规范规定、调节信号源频率,使指示器指示最大,记录最大值;5.17.3.4分别向上和向下调节信号源频率,使指示器的值从最大值下降到规定值(一般为3dB),记录信号源频率的上限和下限值,二者之差即为频带宽度。注意:调节信号源频率时,共输出功率应保持不变,同时调节本振源的输出频率,使其工作在信号源频率相对应频率点上,保持二者之差等于中频频率。5.17.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8动态范围
5.18.1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同5.16条。
从触发灵敏度开始,连接增大信号源输出功率,当接收单元触发概率开始低于90%时,信号源输出功率与触发灵敏度时信号源输出功率的比值,即为接收单元的动态范围。当有特殊要求时,测试方法按规范的规定进行。5.18.2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19镜像频率抑制度
5.19.1测试系统图
SJ20112—92
镜像频率抑制度的测试系统图见图10所示。信号源
5.19.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可变衰减器
接收单元
图10镜像频率抑制度测试系统图5.19.2.1信号源:见5.16.2.1条。指示器
5.19.2.2可变衰减器:最大衰减量大于镜像频率抑制度,衰减误差为士0.5dB。5.19.2.3指示器,见5.17.2.2条。5.19.3测试步骤
5.19.3.1按图9连接;
5.19.3.2接收单元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作;5.19.3.3调节信号源频率在被测接收单元带宽内,然后调节衰减器和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在接收单元动态范围内,测量信号源的频率f.。记录衰减器的衰减值L(dB)和指示器的指示值Ao;
5.19.3.4·重新调节信号源频率到镜像频率f.土2fu(当本振频率f>f.时取正号当fi
L—接收工作信号频率时,衰减器的衰减值,dB;L一接收镜像信号频率时,衰减器的衰减值,dB。5.19.3.7测试的频率点数,按规范的规定。5.19.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20应答编码特性
5.20.1测试系统图
应答编码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11所示。信号源
5.20.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编码单元
脉冲示波器
时间间隔测试仪
图11、应答编码特性测试系统图(2)
SJ20112—92
信号源:脉冲信号源,脉冲重复频率、幅度、宽度、前(后)沿等参数均应满足编码单元要求。
5.20.2.2脉冲示波器:见5.11.2.6条。5.20.3测试步骤
试步骤按图11连接。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操作程序控制编码单元工作在规定的模式。用脉冲示波器或时间间隔测试仪测定。5.20.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5.21应答译码特性
5.21.1测试系统图
应答译码特性测试系统图见图12所示。信号源
5.21.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见5.20.2条。
5.21.3测试步骤
译码单元
脉冲示波器
时间间隔测试仪
图12应答译码特性测试系统图
测试步骤按图12连接.译码单元应正确译出信号源的规定信号,用脉冲示波器观察或用时间间隔测试仪测定,
5.21.4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应通用规范的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科技质量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国营七八三厂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金宇、田建国。计划项目代号:B930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T11402-2009 光纤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