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交通行业标准(JT)】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8 17:40:29
  • JTJ/T019-199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J/T 019-1998

  • 标准名称: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8-12-30
  • 实施日期:

    1999-0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04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建材>>建材产品>>Q20筑路材料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 页数:

    50页
  • 标准价格:

    26.0 元
  • 出版日期:

    1999-02-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范适用于应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各级公路工程。 JTJ/T 019-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JTJ/T019-199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pplicationof Geosynthetics in Highway
JTJ/T 019—-98
主编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9年2月1日
关于发布《公路土工合成材料
应用技术规范》及《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81829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
现批准发布《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编号JTJ/T019--98)及《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编号JTJ/T060—98),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自1999年2月1日起施行。以上标准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土工合成材料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公路工程结构中,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交通部原公路管理司于1994年下达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根据交通部原公路管理司交公路发[199411265号文的要求,组成了以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为主编单位,河南省交通厅、长沙交通学院、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为参编单位的编写组,共同进行《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制订。在制订过程中,编写组收集了有关标准、手册,广泛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特别是我国公路部门自80年代初以来,在公路路基、路面、地基处理等工程中应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筋、排水、护坡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成功范例,以及国内相关行业类似工程技术的经验总结。在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补充,制定了本技术规范本规范共8章25节,内容着重在目前公路工程中较主要的应用项目上,包含路堤加筋、过滤与排水、台背路基填土加筋、路基防护、路面裂缝防治以及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内容。规范中对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等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对“加筋土挡墙”“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排水流量的计算”等内容,现行有关“规范”已作了规定,为避免重复,本规范未进一一步涉及,应用时可参照相关规范执行为使本规范更好地适应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切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尚需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使之日臻完善。请各单位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交通部80
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重庆市南岸五公里,邮编:400067),以便在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参编单位:河南省交通厅
长沙交通学院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邓卫东黄晓明郑健龙陈谦应
郑治汤秀英张晓冰李国喜
蒋振雄
陈永福
1总则 
1.0.1为促进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在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应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各级公路工程。1.0.3应用土工合成材料需根据应用目的和具体的工程结构进行材料选择。与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触的岩土、路面材料或其它材料,不应含有严重损害土工合成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化学物质。1.0.4应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公路工程,其设计应根据所在公路的等级、地质、水文、气象条件、路基路面结构方案等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应符合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有利施工、方便养护的原则,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选
1.0.5应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其土石方施工有别于传统的土石方工程,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
1.0.6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等功能,应用时应按照其在结构中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选型和设计,当其在结构中除发挥主要功能外,还兼有其它功能且要考虑这些功能的作用时,还需进行相应项目的校核设计。
1.0.7本规范规定和采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的各参数值应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规定的方法测定。
1.0.8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有关测试方法,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部颁有关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是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可置于岩土或其它工程结构内部、表面或各结构层之间,具有加强、保护岩土或其它结构功能的一种新型工程材料。
2.1.2 土工网 geonet 
合成材料条带或合成树脂压制成的平面结构网状土工合成材料。2.1.3 土工格栅 geogrid
聚合物材料经过定向拉伸形成的具有开孔网格、较高强度的平面网状材料。2.1.4土工模袋fabriform
双层聚合化纤织物制成的连续(或单独的)袋状材料。可以代替模板用高压泵把混凝土或砂浆灌入模袋之中,最后形成板状或其它形状结构。2.1.5土工织物geotextile
透水性的平面土工合成材料,按制造方法分为无纺(非织造non一woven)土工织物和有纺(织造woven)土工织物。无纺土工织物是由细丝或纤维按定向排列或非定向排列并结合在一起的织物;有纺土工织物是两组平行细丝或纱按一定方式交织而成的织物。82
2.1.6 土工复合排水材geocomposite drain以无纺土工织物和土工网、土工膜或不同形状的合成材料芯材复合而成的土工排水材料。2.1.7 玻纤网 glass geogrid
以玻璃纤维制成的平面网格状材料。2.1.8 土工垫 geomat
以热塑性树脂为原料,经挤出、拉伸等工序形成的相互缠绕、并在接点上相互熔合、底部为高模量基础层的三维网垫。
2.1.9 等效孔径 equivalent opening size用于表示织物型土工合成材料孔隙大小的指标。采用不同的筛余率标准,可得到不同的等效孔径值。
2.1.10当量孔径equivalent opening size用于表示网格型(如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合成材料孔隙大小的指标,是将种形状的网孔换算为等面积圆的直径。
2.1.11特征粒径indicative grain size与某一筛余率对应的土粒径,用于表示土颗粒大小的指标。2.1.12 加筋 reinforcement
指在土内或其它材料内或界面上掺入或铺设适当的加筋材料,以提高土体或结构体强度与抗变形能力的行为。
filtration
2.1.13过滤
又称反滤或倒滤,在工程上是指在土中呈渗流状态的流体,流经过滤材料时,流体可以通过,而把起骨架作用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的功能。2.2主要符号
T,-—土工合成材料的刺破强度
Ts-—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强度)T.—土工合成材料的撞持强度
T-土工合成材料的顶破强度(CBR法)E——土工合成材料的拉伸模量
0。一相应于筛余率为e的土工合成材料(土工织物)的等效孔径,当e为95%、85%等时,分别以095、085表示
Kc---土工合成材料的渗透系数
9——土工合成材料的导水率
m——填料压实后的重度
c—土体的粘聚力
一土体的内摩擦角
c。——由直接快剪试验方法测定的土体粘聚力9-——由直接快剪试验方法测定的土体内摩擦角f。—-地基承载力基本值
d。-一土的特征粒径,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对应于筛余率e一50%、85%等的粒径Ks—土的渗透系数
CGs-土工合成材料与土体交界面上的界面粘聚力@Gs—土工合成材料与土体交界面上的界面摩擦角83
土工合成材料与土体接触面的界面摩擦系数fs--
F——安全系数
3路堤加筋
3.1—般规定
3.1.1当路堤的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3.1.2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当原地基的承载力不足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路堤的整体稳定。
3.1.3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其路堤填方的压实度必须达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规定的压实标准;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质量。3.2材料选择与设计参数
3.2.1用于路堤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可采用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当土工合成材料单纯用于加筋目的时,宜选择强度高、变形小、糙度大的土工格栅。3.2.2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对土工织物,还应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
3.2.3土工织物的刺破强度Tp,应满足式(3.2.3--1)的要求。Tp ≥ 2. 36P(do - db)
式中p--施工机械承重轴最大轴重(kN);ds——对应筛余率为50%时的粒料粒径(mm);d-—-粒料与地基的平均接触面直径(mm),其值可按下列方法取用:填料为碎石时d==dso/4
填料为砾石时dp=dso/2
Tp--土工织物的刺破强度(kN);
A-—承重轮胎等效接触面积(mm),按式(3.2.3—2)计算:A =-2(B+1. 2h)(L-+1. 2h)
B=10°×V1.414P/p.
h-—每-填土层压实后的厚度(mm);B-—单侧轮接触宽度(mm),
p,—施工设备单侧轮的轮压(kPa),取为p=620kPa。(3. 2. 3 - 1)
(3. 2. 3—2)
3.2.4土工织物的顶破强度T。应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规定的CBR顶破试验方法测定。其顶破强度应满足式(3.2.4)的要求。Tc≥2.36X10-f。(dso--dp)-dcBR(3.2.4)
式中f。—土工织物下土体承载力基本值(kPa),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的容许承载力取值;
T.土.T.织物顶破强度(kN);
CBR顶破试验的压头直径(mm)。其余符号同3.2.3条。
3.2.5当选用士工织物作为加筋材料时,除应满足3.2.3~~3.2.4条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表3.2.5的要求。
表 3. 2. 5土工织物最低强度要求握持强度
刺破强度
梯形撕裂强度
3.2.6土工合成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Tcc,应按式(3.2.6)确定。Tcc = T,/^
式中 T—一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CBR顶破强度
—材料强度综合修正系数,对于土工织物和工网取入3.0,对土工格栅取入2.0;但当由式(3.2.6)计算得的Tcc大于土工合成材料应变量为10%对应的拉力值时,其设计抗拉强度则应取10%应变量对应的拉力值。3.2.7土工合成材料与土接触的界面摩擦系数fGs,对高速公路、级公路,应采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规定的剪切试验方法由试验确定;对其它等级公路,也宜由试验确定,或由下式确定:
fcs0.667tg%
fus =0. 9tg%
土工织物
土工格栅、土工网
对无粘性土取为土体快剪内摩擦角;对粘性土取考虑粘聚力影响的综合内摩擦角,综合内摩擦角的取值可按《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015)确定。3.2.8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其路堤填料除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的要求外,还应注意选择易于压实、能与土工合成材料产生良好摩擦的土料。3.2.9填料的抗剪强度参数c、Φ采用快剪强度参数ca、%值Ca、%值的确定,宜按填料性质及路堤压实度、含水量等状况,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规定的直接快剪试验方法试验确定,或根据经验确定。
3.3结构形式
3.3.1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可采用如图3.3.1-1~3.3.1一3所示的结构形式。土工合戒材料
(a)水平地基
(b)倾斜地基
图3.3.1—1加筋路堤结构形式之-3.3.2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综合比较确定。
3.3.3土工合成材料不宜直接设置于原地基表面上,宜在原地表设置30~50cm砂垫层或其它透水性较好的均质土料后,再铺设土工合成材料。85
土工合成材料,
(a)水平地基
图 3. 3. 1 - 2
土工合成材料
(a)水平地基
(b)斜地基
上工合成材料
加筋路堤结构形式之二
土工合皮材料
(b)倾斜地基
图3.3.1-3加筋路堤结构形式之三3.3.4多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各层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层填土最小压实厚度,且不宜大于60cm。
3.3.5加筋材料的最小铺设长度不宜小于2.0m。3.3.6当地基为软弱地基时,土工合成材料的设置应在满足3.3.3条的情况下,尽量设置于路堤底部。3.4设计计算
3.4.1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设计包括士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层数、铺设方式、铺设范围及坡面防护等内容。
3.4.2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层数、铺设范围,应通过对加筋路堤的稳定性计算、土工合成材料锚固长度计算以及平面滑动稳定验算确定。3.4.3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稳定性包括地基与堤身的整体稳定性、堤身稳定性、平面滑动稳定性,各项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3.4.3规定的值;如地基为软基时,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的有关规定。在进行各项稳定性验算时,均应考虑车辆荷载,车辆荷载应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规定的方法计算。表 3. 4. 3 稳定安全系数
施工期及营运期
地震期
堤身稳定
整体稳定
平面滑动稳定
3.4.4加筋路堤整体稳定性,采用式(3.4.4)所示的圆孤条分法进行计算,且在计算时应假设若干个穿越地基土的滑弧,以求得安全系数最小值和相应的临界滑动面:T
Z(W.cosfitgu + cqi,)R +
C(W;sing)R +
式中W.--第i土条土重(kN/m);
土条i条底土体粘聚力(kPa)和内摩擦角(°),由直剪快剪试验确定;Cai Pai
TGc第i层土工合成材料设计抗拉强度(kN/m);Qi--—第i土条所受地震水平力(kN/m),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计算。其余符号意义如图3.4.4所示。
土工合成材料
图3.4.4路堤稳定性计算图示
3.4.5加筋璐堤的堤身稳定性,采用圆孤条分法按式(3.4.4)计算,此时不考虑地力;在计算时应在堤身范内假定不同的滑弧,求得安全系数的最小值和相应的临界滑动面。3.4.6当堤下地基是浅层软弱土层或相对于路堤荷载浅层地基土强度较低时,应验算加筋路堤的平面滑动稳定性。加筋路堤平面滑动表现为堤与地基沿下卧硬土层顶面滑动和地基侧向挤出滑动。1沿下卧硬土层顶面滑动的稳定性计算采用式(3.4.6一1),其相应的计算图示如图3.4..6一1所示。在计算中应假定d、c点位于堤脚线,变换ab线位置形成不同的滑动面,求出安全系数Fp的最小值。土工合成材料
软弱土层 TB
下卧硬土层
图3.4.6-1沿下卧硬土层项面滑动破坏计算图示Fpr
Pr+TB+ Tcc
(3.4. 6 - 1)
式中PA-—ab面上的主动土压力(kN/m),PA—0.5hk,7,.tg(45°-/2),7、%分别为ab面左侧土体的重度和内糜擦角,当为多土层时取为加权平均值,Pp-—cd面上的被动土压力kN/m),计算时采用静止土压力代替,Pp=0.5kohY,k。为静止土压力系数;
硬土层顶面的抗滑力(kN/m),Te一c.lbc+W·tgg,lhe为bc两点间的距离,c.g为与下TBm
卧硬层相邻的软弱土层的粘骤力和内摩擦角,当6、c两点间含多种士时取为加权平均值,W为abcd土体的重力(kN/m),
Q—作用于土体abcd上的地震水平力(kN/m),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计算。2地基土侧向挤出滑动的稳定性计算采用式(3.4.6-2),其相应的计算图示如图3.4.6-2所示。在计算中应假定abcd土体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的b、c两点距离 lbe,求出安全系数Fpa的最小值。Pe + Tad + Tbc
式中Tad、Tbc土块abcd 上ad、bc面的抗滑力(kN /m),按\下式计算:Tad=lhe(cas +autgPcs)
Tbe = lhe (c, +dv2tgg)
(3. 4. 6 -- 2)
ccs、兜:s—一地基软弱土层与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的粘聚力(kPa)和摩擦角(°),当 abcd土体为多种87
土时取为加权平均值;
地基软弱土层的粘聚力(kPa)与内摩擦角(°),当abcd土体为多种土时取为加权平均Ca-
作用于土体abcd上的地震水平力(kN/m),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计Q
dvlvdv2
堤重作用于土体abcd上ad、bc面的法向压力,按自重应力计算。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土工合成材料bzxZ.net
软弱土层
下卧硬土层
破坏区(挤出)
图3.4.62地基侧向挤出滑动破坏计算图示一P
3.4.7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中,土工合成材料伸入到稳定土中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最小锚固长度Lm,最小锚固长度采用式(3.4.7)计算。Lm = TccFm/(2α.fcs)
式中 Lm—-最小锚固长度(m);Tcc—一土工合成材料设计抗拉强度(kN/m);Fm-—锚固安全系数,对无粘性土取Fm=1.5,粘性土取Fm一2.0;作用在某层筋材上的上覆压力(kPa),按自重应力计算,fcs-土与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摩擦系数,其值按3.2.7条取用。当计算的最小锚固长度小于2.0m时,取为2.0m。(3.4.7)
3.4.8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长度L为滑动面内的长度L。与锚固长度Lm之和(参见图3.4.4),即:LL+ Lm
3.4.9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路堤,其边坡必须进行适当的防护,边坡的防护设计应按本规范第6章或《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进行。对图(3.3.1一1)所示的结构形式,宜采用播种草皮的方法进行防护,其边坡草皮的覆盖率不得低于85%。3.4.10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设计计算按如下步骤进行:1根据现场情况,按3.3.1条和图3.3.1-13.3.1-3拟定加筋路堤边坡比例、加筋材料铺设方式和铺设长度。
2按3.2.1~~3.2.5条的原则初步确定加筋材料。3按3.3.4条拟定加筋层间距和层数。4按式(3.4.4)计算整体稳定性,求得稳定系数最小值;如满足要求则进行第5步,否则调整铺设方式、加筋层间距、层数,重新选定加筋材料,再计算,至稳定系数最小值达到表3.4.3的要求为止。5按3.4.7条校核锚固长度,如满足要求进行第6步,否则调整锚固长度。6视地基情况按3.4.6条验算平面滑动稳定性,如满足要求进行下一步,否则调整处治方案(如对地基进行处理、更换路堤填料等),再重新计算。7完善边坡防护、排水等有关设计。3.5施工要点
3.5.1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施工,应以能充分发挥合成材料的加筋效果为原则。3.5.2土工合成材料在铺设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88
3.5.3土工合成材料之间的联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
3.5.4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不允许有褶皱,应用人工拉紧,必要时可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合成材料于填土层表面。
3.5.5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合成材料层8cm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3.5.6土工合成材料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曝晒。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3.5.7填料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所选填料及其压实度应达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规定的要求。
3.5.8土工合成材料上的第一层填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
3.5.9对于软土地基,应采用后卸式卡车沿加筋材料两侧边缘倾卸填料,以形成运土的交通便道,并将土工合成材料张紧。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以不大于1m为宜,以免造成局部承载能力不足。卸土后应立即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填成施工便道后,再由两侧向中心平行于路堤中线对称填筑,宜保持填土施工面呈“U”形。第--层填料宜采用推土机或其他轻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只有当已填筑压实的垫层厚度大于60c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软基上加筋路堤的填筑速率应符合《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的有关规定。
3.5.10对于非软土地基,填料的摊铺与填筑可从路堤的中线位置开始,对称地向两侧填土。3.5.11加筋路堤的边坡防护应和路堤的填筑同步进行,特别是对图3.3.1--1所示的路堤结构型式,在夏季施工如防护工作迟后,则应及时对坡面的土工合成材料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以免土工合成材料被阳光长时间曝晒。
4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4.1一般规定
4.1.1台背路基填土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4.1.2台背路基填土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时,适宜的台背高度为5.0~10.0m,4.1.3台背路基填土的加筋材料宜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其20℃温度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1、3的要求。
表4. 1.3加筋材料要求
纵向抗拉强度(kN/m)
横向抗拉强度(kN/m)
4.1.4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水稳定性与压实性能,以砾石土、碎石土为宜。拉伸模量(kN/m)
4.1.5填料与土工合成材料之间应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采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规定的直剪试验方法测得的界面抗剪强度应不小于未加筋时填料抗剪强度的90%。89
4.2土工合成材料的布设
4.2.1土工合成材料应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分层铺设,最下一层宜铺设在构造物基础的顶面,最上一一层官铺设在路基的顶面。
4.2.2各层加固材料之间的间距应按式(4.2.2计算;但在距路基顶面5.0m的深度范围以内,铺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
5Hm/1-%
(1-)+(1-)
式中△H—一距路基表面深度为Z处的铺网间距(m);Tcc
土工合成材料的纵向设计抗拉强度(N/m),应按60%的抗拉强度取值,Hm—路基顶面与构造物基础顶面之间的高差(m);Z一一上一层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位置距路基表面的垂直距离(m);Er土工合成材料的拉伸模量(N/m),取与设计强度对应的割线模量;m-填料压实后的重度(N/m2),
po标准轮压,其数值为0.7MPa。4.2.3土工合成材料的纵向铺设宜上长下短(如图4.2.3所示),可采用缓于或等于1:1的坡度自下而上逐层增大纵向铺设长度,最下一层的铺设长度应不小于最小纵向铺设长度Lmin。Lmin按式(4.2.3)计算。
构造物
3土工合成材料的竖向布置示意图图4.2.3
Lnin=2+(ccs+HntgPes)
式中Lmin-一土工合成材料的最小铺设长度(m);ccs——土工合成材料与土体交界面上的界面粘聚力(Pa);g:s——土工合成材料与土体交界面上的界面摩擦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式(4.2.2)。
4.2.4土工合成材料与构造物的联接1土工合成材料应和构造物相互联接,对于重力式石砌构造物,在筑构造物时,可将土工合成材料嵌固在砌体内,嵌固深度不宜少于20cm。为防止土工合成材料损伤,应在砌体的边界部位设置5cm宽的柔性垫块。柔性垫块可用橡胶或木条制做,也可采用加筋材料的边角余料替代[如图4.2.4(a)所示】。如在填筑台背路基以前构造物已经修建完毕,则可采用经防锈蚀处理的膨胀螺钉与钢压条,将土工合成材料锚固在结构物台背面的壁面上[如图4.2.4(b)所示】,亦可采用其它有效的方法进行土工合成材料的锚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交通行业标准(JT)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