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 >>
- YS/T 417.3-1999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其加工产品缺陷 第3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缺陷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其加工产品缺陷 第3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缺陷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9 09:05:37
- YS/T417.3-1999
- 现行
标准号:
YS/T 417.3-1999
标准名称: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其加工产品缺陷 第3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缺陷
标准类别: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9-11-17 -
实施日期:
2000-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71.2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材常见缺陷的定义、特征.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本标准适用于变形铝及铭合金箔材缺陷的分析与判定. YS/T 417.3-1999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其加工产品缺陷 第3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缺陷 YS/T417.3-1999

部分标准内容:
YS/T417.3—1999
为规范、统一我国铝及铝含金箔产品的缺陷名称,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和正确处理经贸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异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归口。本标准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华北铝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少洲、孔祥鹏、黄永青、王淑芬、管连仲、李若冰、张深阳、梁明霞,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其加工产品缺陷第3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缺陷YS/T417.3:1999
本标准规定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材常见缺陷的定义、特征,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本标准适用于变形铝及铝合金箔材缺陷的分析与判定2缺陷定义、特征、产生原因典型示例2.1非金属压入
2.1.1定义及特征
作金属杂质压入箔材表面。
表面呈明显的点状或长条状黄黑色缺陷。2.1.2产生原因
a)轧制工序设备条件不洁净;
b)轧制工艺润滑剂不洁净;
c)坏料表面有非金属压入物;
d)铸锭内部组织不纯洁,含有非金属杂质。2.2金属压入
2.2.1定义及特征
金属屑或金属碎片压入箔材表面。压入物刮掉后星现大小不等的凹陷或孔藏,破环了广箔材表面的连续性2.2.2产生原因
a)坏料表面有金属压入物或金属屑;b)坏料切边或剪切产生的毛刺掉入坏卷;c)轧辊或导辊粘铝;
d)轧制过程中有金属屑落在箔材表面.t.。2.3划伤
2.3.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星现的断续或连续的单条沟状伤痕。-般是在尖锐物与箔材表面接触后相对滑动时产生。2.3.2产生原因
a)轧辊、导辊表面有尖状缺陷,或粘有硬杂物;b)剪切、合卷、分卷的机械导辊,导路有尖状缺陷或粘有杂物。2.4擦伤
2.4.1定义及特征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11-17批准202
2000-06-01实施
YS/T 417. 3 --1999
由于物体间棱与面、或面与面接触居发生相对滑动或错动而在箔材表面造成的成束(或组)分布的伤痕。
2.4.2产生原因
a)箔材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与导路、设备接触时,产生对摩擦而造成擦伤;h)坏料松卷、松层或有燕窝状端面缺陷;()轧制时张力使用不当、开卷时产生层间错动而产生擦伤2.5碰伤(凹陷、压陷)
2.5.1定义及特征
铅箔卷与卷或卷与其他物体相撞后,在箔卷表面或端面产生的伤痕。其特征为锅箱卷表面或端面有部分凹陷,严重时,铝箔卷不易打开。2.5.2产生原因
a)各生产工序吊运或存放不当;b)运输及搬运过程中碰伤;
c)铝箱卷在退火料架或包装台上与其他突出物磕碰而产生碰伤。2.6印痕
2.6.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存在的周期性的凹陷或凸起。2.6.2产生原因
a)轧辊或导辊表面有缺陷或粘有金属屑等脏物;b)管芯表面不清洁或局部存在光滑凸起;r)卷时,箔材粘有异物。
2.7装面气泡
2.7.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状空腔凸起。起的边缘阅滑,两面不对称,分布无规律。2.7.2产生原因
a)退火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b)金属含氢量偏高。
2.8腐蚀
2.8.7定义及特征
铝箔表面与周围介质接触,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后,在铝箔表面产生的缺陷,被腐蚀的鸽箱表面会失去金属光泽,严重时还会产生灰色腐蚀产物。2.8.2产生原因
a)铅箔存放保管不当,由于气候潮湿或雨水浸入而引起腐蚀;b)工艺润滑剂中含有水分或碱性:c)测厚仪冷却系统滴水或离压风中含水;c)储运过程中,包装防腐层破损。2.9油斑
2.9.1定义及特征
残留在箔材表面上的工艺润滑油及其他油污,经退火后在箔材表面上形成的程度不间的黄祸色斑痕。
2.9.2产生原因
a)铝箔用润灌油粘度离;
b)退火工艺不当。
2.10裂边
2.10.1定义及特征
YS/T 417.3—1999
铝箱表面纵向边部破裂的现象,称裂边。严重时呈锯齿状。2.10.2产生原因
a)辊型控制不当.使铝箱边部出现拉应力:b)中间退火不充分,金属塑性差;c)剪切时送料不正,一边未切掉;d)压下量过大。
2.11波浪
2.11.1定义及特征
由于不均匀变形而使箔材表面局部产生起伏不平的现象。在边部称边部波浪,在中间称中间波浪,二者兼有之称复合波浪,既不在中间又不在边部称二肋波浪。
2.11.2产生原因
a)来料质量不好,同板差超标;b)压力调整不平衡,辊型控制不合理;c)道次压下量分配不合理。
2.12压折(斜角)
2.12.1定义及特征
压过的皱折。
皱折与轧制方向成一定角度。压折处呈亮道花纹。2.12.2产生原因
a)后张力小;
b)辑型控制不当,箔材不均匀变形而产生压折;c)坏料板型不良,厚度不均;
d)轧制时送料不正。
2.13乳液痕
2.13.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残留的呈乳白色点状或条状的痕迹。2.13.2产生原因
坏料表面有乳液痕缺陷。
2.14油粘
2.14.1定义及特征
残留在箔卷内的工艺润滑油及其他油污,在退火过程中氧化,聚合生成粘稠状沥青质,影响箔材的顺利展开
2.14.2产生原因
a)退火制度不当,油未挥发完全;b)工艺润滑油技术指标不合理,或混入一定数量的设备润滑油。2.15横波
2.15.1定义及特征
垂直压延方向横贯箔表面的波纹。2.15.2产生原因
酱取张力控制不当,缠卷时先松后紧2.16起棱
2.16.1定义及特征
YS/T 417. 3--1999
铝箔表面上的横向条状凸起,称起棱。2.16.2产生原因
a)誉芯、套简不圆有楞;
b)剪切耐,卷取张力选用不当;心)分切时同:轴卷径大小不一样。2.17松树枝状花纹
2.17.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呈现的有规律的松树枝状花纹。表面有明显的色差,但十分光滑,2.17.2产生原闲
a)轧制时道次压下量过大,金属在轧辊间由于摩擦力大,流动速度慢,生滑移;b)辊不好,温度不均。
2.18裂口(孔洞)
2.18.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局部出现的横向或纵向大小不·-的开裂现象。2.18.2产生原因
a)轧辊有砂眼;
b)外来物脱掉后形成裂口;
c)来料表面有爽杂、气道、划伤等缺陷;d)压下量过大导致变形不均。
2.19松卷
2.19.1定义及特征
山于缠卷不紧,沿管芯方向提取箔卷时,箔材呈圆简状自由脱落;或用手指按压箔卷时产生周部凹陷的现象。
2.19.2产生原因
a)分切时张力过小或张力不均;b)分切速度太快;
c)压平辊压力过小。
2.20毛刺
2.20.1定义及特征
剪切后,箔材边部存在的大小不等的毛发状的刺状物。2.20.2产生原因
a)剪切时刀刃不锋利;
b)剪刃润滑不良;
C)剪刃间隙及重叠量调整不当。2.21串层
2.21.1定义及特征
铝箔卷端面层与层之间不规则,造成端面不平整。2.21.2产生原因
a)坏料不平整;
b)卷取张力控制不当,;
)法平辊调整不当;
d)卷取时对中系统异常。
2.22塔形
2.22.1定义及特征
YS/T 417. 3--1999
铝箔卷端面层与层之间的串层造成塔状偏移,称为塔形。塔形是串层中的特例2.22.2产生原因
a)来料板型不好;
b)卷取对中调节控制系统异常;c)压平辊调整不当:
d)卷取张力小
2.23翘边
2.23.1定义及特征
铝箔卷两端向上翘起的现象,称为翘进,其特征为铝箔卷边向上部翘起。2.23.2产生原因
a)压下堆过大,板型调整不当;b)润滑油分布不均;
c)前刃调整不当。
2.24针孔
2.24.1定义及特征
铝箱表面迎光可见的不规则小孔。2.24.2产生原因
a)还料中带有夹杂、气道、金属或非金属压入物等缺陷;b)轧辊表面粗糙或有缺陷:
c)轧制油不清洁;
d)坏料表面有严重麻皮(松树枝状);e)外部环境不好,灰尘大。
2.25开缝
2.25.1定义及特征
铝箔经轧制后按纵向自然裂开的现象称开缝。2.25.2产生原因
a)轧制时后张力过小:
b)来料中间松,边部紧;
c)辊型控制不当。
2.26皱纹
2.26.1定义及特征
铝箔表面星现的细小的、纵向或斜向局部凸起的、一条或数条阅滑的槽沟,称皱纹。2.26.2产生原因
a)压下量过大,致使轧制时变形不均或卷取时张力不够;b)辊型控制不当或轧制油压力过低;c)坏料厚薄不均、板型不好或有横波;d)卷取轴不平,套简不圆。
2.27起鼓
2.27.1定义及特征
YS/T 417. 3- 1999
钳箱卷表面的局部凸起或凹陷,展开居表面纵向有皱折。2.27.2产生原因
a)精整平衡锤调整不当;
b)卷取时后张力过大;
c)退火后冷却速度太快。
2.28亮点
2.28.1定义及特征
铅箔双合轧制时,出现在铝箔暗面上不均匀分布的发亮的点称为亮点。2.28.2产生原因
a)双合前箔材的表面粗糙不均或有辊印、横波等缺陷;b)轧辊表面粗糙不均;免费标准bzxz.net
)选用的双合不适当。
2.29箭头
2.29.1定义及特征
箭头是铝箔卷剪切时形成的-种缺陷。其特征为铝箔卷端面!一定层数在同一处内内向外的凸起。凸起程度雨内向外逐渐减弱,呈“八”状,反映在箔卷表面则为凹入的横波,2.29.2产生原因
a)卷取张力不够;
b)卷取张力前小后大。
2.30粘连
2.30.1定义及特征
铝箔卷退火后,层与层之问剥离困难,数层铝箔·一起扒掉后,是板块状。2.30.2产生原因
a)退火工艺不当;
b)工艺润滑油指标不合理或混入·一定量的高粘度油。2.31燕窝
2.31.1定义及特征
箔卷端面上产生的局部“V”型缺陷。这种缺陷在卷卷取过程结束,卸卷后产生,有些待放置一段时间后才产生。2.31.2产生原因
a)箔卷卷取过程中前后张力使用不当;b)涨圈不圆或卷取时打底不圆、卸卷后由于应力不均匀分布而产生;c)卷芯质量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为规范、统一我国铝及铝含金箔产品的缺陷名称,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和正确处理经贸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异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归口。本标准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华北铝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少洲、孔祥鹏、黄永青、王淑芬、管连仲、李若冰、张深阳、梁明霞,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及其加工产品缺陷第3部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缺陷YS/T417.3:1999
本标准规定了变形铝及铝合金箔材常见缺陷的定义、特征,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本标准适用于变形铝及铝合金箔材缺陷的分析与判定2缺陷定义、特征、产生原因典型示例2.1非金属压入
2.1.1定义及特征
作金属杂质压入箔材表面。
表面呈明显的点状或长条状黄黑色缺陷。2.1.2产生原因
a)轧制工序设备条件不洁净;
b)轧制工艺润滑剂不洁净;
c)坏料表面有非金属压入物;
d)铸锭内部组织不纯洁,含有非金属杂质。2.2金属压入
2.2.1定义及特征
金属屑或金属碎片压入箔材表面。压入物刮掉后星现大小不等的凹陷或孔藏,破环了广箔材表面的连续性2.2.2产生原因
a)坏料表面有金属压入物或金属屑;b)坏料切边或剪切产生的毛刺掉入坏卷;c)轧辊或导辊粘铝;
d)轧制过程中有金属屑落在箔材表面.t.。2.3划伤
2.3.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星现的断续或连续的单条沟状伤痕。-般是在尖锐物与箔材表面接触后相对滑动时产生。2.3.2产生原因
a)轧辊、导辊表面有尖状缺陷,或粘有硬杂物;b)剪切、合卷、分卷的机械导辊,导路有尖状缺陷或粘有杂物。2.4擦伤
2.4.1定义及特征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11-17批准202
2000-06-01实施
YS/T 417. 3 --1999
由于物体间棱与面、或面与面接触居发生相对滑动或错动而在箔材表面造成的成束(或组)分布的伤痕。
2.4.2产生原因
a)箔材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与导路、设备接触时,产生对摩擦而造成擦伤;h)坏料松卷、松层或有燕窝状端面缺陷;()轧制时张力使用不当、开卷时产生层间错动而产生擦伤2.5碰伤(凹陷、压陷)
2.5.1定义及特征
铅箔卷与卷或卷与其他物体相撞后,在箔卷表面或端面产生的伤痕。其特征为锅箱卷表面或端面有部分凹陷,严重时,铝箔卷不易打开。2.5.2产生原因
a)各生产工序吊运或存放不当;b)运输及搬运过程中碰伤;
c)铝箱卷在退火料架或包装台上与其他突出物磕碰而产生碰伤。2.6印痕
2.6.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存在的周期性的凹陷或凸起。2.6.2产生原因
a)轧辊或导辊表面有缺陷或粘有金属屑等脏物;b)管芯表面不清洁或局部存在光滑凸起;r)卷时,箔材粘有异物。
2.7装面气泡
2.7.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状空腔凸起。起的边缘阅滑,两面不对称,分布无规律。2.7.2产生原因
a)退火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b)金属含氢量偏高。
2.8腐蚀
2.8.7定义及特征
铝箔表面与周围介质接触,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后,在铝箔表面产生的缺陷,被腐蚀的鸽箱表面会失去金属光泽,严重时还会产生灰色腐蚀产物。2.8.2产生原因
a)铅箔存放保管不当,由于气候潮湿或雨水浸入而引起腐蚀;b)工艺润滑剂中含有水分或碱性:c)测厚仪冷却系统滴水或离压风中含水;c)储运过程中,包装防腐层破损。2.9油斑
2.9.1定义及特征
残留在箔材表面上的工艺润滑油及其他油污,经退火后在箔材表面上形成的程度不间的黄祸色斑痕。
2.9.2产生原因
a)铝箔用润灌油粘度离;
b)退火工艺不当。
2.10裂边
2.10.1定义及特征
YS/T 417.3—1999
铝箱表面纵向边部破裂的现象,称裂边。严重时呈锯齿状。2.10.2产生原因
a)辊型控制不当.使铝箱边部出现拉应力:b)中间退火不充分,金属塑性差;c)剪切时送料不正,一边未切掉;d)压下量过大。
2.11波浪
2.11.1定义及特征
由于不均匀变形而使箔材表面局部产生起伏不平的现象。在边部称边部波浪,在中间称中间波浪,二者兼有之称复合波浪,既不在中间又不在边部称二肋波浪。
2.11.2产生原因
a)来料质量不好,同板差超标;b)压力调整不平衡,辊型控制不合理;c)道次压下量分配不合理。
2.12压折(斜角)
2.12.1定义及特征
压过的皱折。
皱折与轧制方向成一定角度。压折处呈亮道花纹。2.12.2产生原因
a)后张力小;
b)辑型控制不当,箔材不均匀变形而产生压折;c)坏料板型不良,厚度不均;
d)轧制时送料不正。
2.13乳液痕
2.13.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残留的呈乳白色点状或条状的痕迹。2.13.2产生原因
坏料表面有乳液痕缺陷。
2.14油粘
2.14.1定义及特征
残留在箔卷内的工艺润滑油及其他油污,在退火过程中氧化,聚合生成粘稠状沥青质,影响箔材的顺利展开
2.14.2产生原因
a)退火制度不当,油未挥发完全;b)工艺润滑油技术指标不合理,或混入一定数量的设备润滑油。2.15横波
2.15.1定义及特征
垂直压延方向横贯箔表面的波纹。2.15.2产生原因
酱取张力控制不当,缠卷时先松后紧2.16起棱
2.16.1定义及特征
YS/T 417. 3--1999
铝箔表面上的横向条状凸起,称起棱。2.16.2产生原因
a)誉芯、套简不圆有楞;
b)剪切耐,卷取张力选用不当;心)分切时同:轴卷径大小不一样。2.17松树枝状花纹
2.17.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呈现的有规律的松树枝状花纹。表面有明显的色差,但十分光滑,2.17.2产生原闲
a)轧制时道次压下量过大,金属在轧辊间由于摩擦力大,流动速度慢,生滑移;b)辊不好,温度不均。
2.18裂口(孔洞)
2.18.1定义及特征
箔材表面局部出现的横向或纵向大小不·-的开裂现象。2.18.2产生原因
a)轧辊有砂眼;
b)外来物脱掉后形成裂口;
c)来料表面有爽杂、气道、划伤等缺陷;d)压下量过大导致变形不均。
2.19松卷
2.19.1定义及特征
山于缠卷不紧,沿管芯方向提取箔卷时,箔材呈圆简状自由脱落;或用手指按压箔卷时产生周部凹陷的现象。
2.19.2产生原因
a)分切时张力过小或张力不均;b)分切速度太快;
c)压平辊压力过小。
2.20毛刺
2.20.1定义及特征
剪切后,箔材边部存在的大小不等的毛发状的刺状物。2.20.2产生原因
a)剪切时刀刃不锋利;
b)剪刃润滑不良;
C)剪刃间隙及重叠量调整不当。2.21串层
2.21.1定义及特征
铝箔卷端面层与层之间不规则,造成端面不平整。2.21.2产生原因
a)坏料不平整;
b)卷取张力控制不当,;
)法平辊调整不当;
d)卷取时对中系统异常。
2.22塔形
2.22.1定义及特征
YS/T 417. 3--1999
铝箔卷端面层与层之间的串层造成塔状偏移,称为塔形。塔形是串层中的特例2.22.2产生原因
a)来料板型不好;
b)卷取对中调节控制系统异常;c)压平辊调整不当:
d)卷取张力小
2.23翘边
2.23.1定义及特征
铝箔卷两端向上翘起的现象,称为翘进,其特征为铝箔卷边向上部翘起。2.23.2产生原因
a)压下堆过大,板型调整不当;b)润滑油分布不均;
c)前刃调整不当。
2.24针孔
2.24.1定义及特征
铝箱表面迎光可见的不规则小孔。2.24.2产生原因
a)还料中带有夹杂、气道、金属或非金属压入物等缺陷;b)轧辊表面粗糙或有缺陷:
c)轧制油不清洁;
d)坏料表面有严重麻皮(松树枝状);e)外部环境不好,灰尘大。
2.25开缝
2.25.1定义及特征
铝箔经轧制后按纵向自然裂开的现象称开缝。2.25.2产生原因
a)轧制时后张力过小:
b)来料中间松,边部紧;
c)辊型控制不当。
2.26皱纹
2.26.1定义及特征
铝箔表面星现的细小的、纵向或斜向局部凸起的、一条或数条阅滑的槽沟,称皱纹。2.26.2产生原因
a)压下量过大,致使轧制时变形不均或卷取时张力不够;b)辊型控制不当或轧制油压力过低;c)坏料厚薄不均、板型不好或有横波;d)卷取轴不平,套简不圆。
2.27起鼓
2.27.1定义及特征
YS/T 417. 3- 1999
钳箱卷表面的局部凸起或凹陷,展开居表面纵向有皱折。2.27.2产生原因
a)精整平衡锤调整不当;
b)卷取时后张力过大;
c)退火后冷却速度太快。
2.28亮点
2.28.1定义及特征
铅箔双合轧制时,出现在铝箔暗面上不均匀分布的发亮的点称为亮点。2.28.2产生原因
a)双合前箔材的表面粗糙不均或有辊印、横波等缺陷;b)轧辊表面粗糙不均;免费标准bzxz.net
)选用的双合不适当。
2.29箭头
2.29.1定义及特征
箭头是铝箔卷剪切时形成的-种缺陷。其特征为铝箔卷端面!一定层数在同一处内内向外的凸起。凸起程度雨内向外逐渐减弱,呈“八”状,反映在箔卷表面则为凹入的横波,2.29.2产生原因
a)卷取张力不够;
b)卷取张力前小后大。
2.30粘连
2.30.1定义及特征
铝箔卷退火后,层与层之问剥离困难,数层铝箔·一起扒掉后,是板块状。2.30.2产生原因
a)退火工艺不当;
b)工艺润滑油指标不合理或混入·一定量的高粘度油。2.31燕窝
2.31.1定义及特征
箔卷端面上产生的局部“V”型缺陷。这种缺陷在卷卷取过程结束,卸卷后产生,有些待放置一段时间后才产生。2.31.2产生原因
a)箔卷卷取过程中前后张力使用不当;b)涨圈不圆或卷取时打底不圆、卸卷后由于应力不均匀分布而产生;c)卷芯质量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标准计划
- YS/T888-2013 废电线电缆分类
- YS/T62.3-2005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 第3部分 预焙阳极
- YS/T62.4-2005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 第四部分 阴极糊
- YS/T360.5-2011 钛铁矿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 YS/T62.2-2005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 第2部分 侧部炭块
- YS/T712-2009 手机电池壳用铝合金板、带材
- YS/T250-1994 核级碳化硼粉技术条件
- YS/T691-2009 氟化镁
- YS/T254.2-1994 铍精矿-绿柱石化学分析方法 EDTA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铁量
- YS/T254.5-1994 铍精矿-绿柱石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量
- YS/T575.21-2006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滴定法测定有机碳量
- YS/T262-1994 绿柱石精矿
- YS/T13-2007 高纯四氯化锗
- YS/T568.2-2006 氧化锆 氧化铪中铁量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吸光光度法)
- YS/T568.7-2006 氧化锆 氧化铪中磷量的测定(锑盐-抗坏血酸钼蓝吸光光度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