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7418-1987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

【国家标准(GB)】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1 16:24:36
- GB7418-1987
- 已作废
标准号:
GB 7418-1987
标准名称: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实施日期:
1987-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14.32 KB
替代情况:
调整为TB/T 3043-2002采标情况:
CEB-FIT-1977 NEQ

部分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Plant quarantine rules for producing areas ofsweet potato seedling and sweet potato seed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甘薯种苗地。2名词解释
UDC 635.22 - 152
GB 7413—87
2.1产地检疫:本规程所指产地检疫是指种苗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培育无检疫对象的种苗和种苗生长期间田间检疫检验及必要的室内检验等。2.2健康种苗:本规程所指健康种苗是指按本规程所列检疫检验方法检验,未发现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的薯块、薯苗。
3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害
3.1检疫对象:甘薯瘟【Pseudomoas solanacearum(E·F·Smith)powson】3.2危险性病虫害:甘囊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ed】甘薯疮痴病[Sphaccloma batatae saw J甘薯蔓割病(Fusarium bulbigenum cooke etmass. Var. batataswollew. F.Oxysporums chlf zwollenw] 甘薯小象甲 [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等。
4健康种苗的生产
4.1种苗地的选择
4.1.1种苗地必须选在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4.1.2有病地区必须选在有隔离条件【周围1km范围内不种甘薯,种苗地上游无薯瘟病和危险性病虫发生,排系统独立]的地块。4.1.3在育苗、扦插前一个月育苗单位或个人向所在地植检部门申请并填写“甘薯种苗产地检疫申请表”,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02-20批准1987-10—01实施
申请单位
繁殖地点
种苗来源
隔离条件
检疫机关意见:
GB 7413-87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申请表
育苗单位联系人
育苗扦插期免费标准bzxz.net
检疫机关盖章
注: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留植检部门,一份繁育单位备查。年
申请表编号
4.2种苗的采集
4.2.1种苗采自无薯瘟病区并持有植物检疫证书,若采自上季通过本规程生产的种苗,持本县植检部门出具的产地检疫合格证。
4.2.2育苗前对种苗进行逐一检查,方法详见附录A(补充件)、附录F(参考件),对可疑病株(块)进行室内鉴定,方法详见附录B(补充件)。4.3种苗地防疫措施
4.3.1禁止携带未经检疫的种苗进人种苗地。4.3.2严禁病区的猪、牛、羊粪和土杂肥进人种苗地。4.3.3闲人、牲畜严禁进人种苗地。4.8.4种苗地的农具要新置专用,专人负责。4.4种苗地药剂防治
种苗地发现危险性病虫时,要适时喷药防治。5检查、疫情处理、入窖管理、笠证5.1田间检查
5.1.1由植检机关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产地检疫。5.1.2种苗出前薯瘟症状明显时选择晴天中午前后进行田间检查,出薯时也检查次。5.1.3在全面自测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取样方法检查,每块种苗地抽查五点以上,每点不少于200株,薯块不少于200块。
5.1.4田间症状鉴定见附录A(补充件)、附录F(参考件)。5.1.5记录检查结果,载人“甘薯种苗田间检查记录表”(见表2)及“甘薯种苗产地检疫档案卡片”(见附录C)。
可疑病株(块)编号
检查人员意见
5.2室内检查
GB 7413—87
表2甘薯种苗田间检查记录表
发现病株(块)、虫株(块)、虫量情况甘著瘟病
(块)
甘著黑斑病
甘薯疮痴病
(块)
甘著萎割病
(块)
甘薯小象甲
(块)
5.2.1发现可疑病株(块)的田块采集可疑病株(块)作室内检查,未发现可疑病株(块)的田块抽样采集部分标本作室内检查,方法见附录B(补充件)5.2.2把室内检查结果载人“甘薯种苗室内检查记录表”(见表3)。
表3甘薯种苗室内检查记录表
可疑病株(块)
来源编号
检验数整
检验对象
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
5.2.3把室内检查结果载人“甘薯种苗产地检疫档案卡片”(见附录C)5.3疫情处理
检验人
5.3.1发现种苗带有检疫对象,不管发生轻重,立即停止育苗,并采取以下措施。今
5.3.1.1病地中的病薯病苗,应就地烧毁或挖坑深埋,尚未表现症状的薯块和薯苗,也要集中煮熟后做饲料。
5.3.1.2病地和病地围周田块,每亩撒石灰100kg,并改种水稻一年,如果没水利条件,应改种玉米,高梁等旱作物三年以上。
5.4种薯人窑管理
5.4.1种薯单收、单放、单窖贮藏。131
GB 7413—87
5.4.2种薯人窖前必须对窖进行消毒处理。5.4.3严格检查挑选无病种薯,凉干后人窖。5.4.4贮藏过程中专人负责管理。5.4.5出窖时严格进行检疫检验,若发现薯瘟、危险性病虫时,全部种薯不得再做种用,改变用途。5.5签证:凡经田间、室内检查未发现甘薯瘟病、危险性病虫的种苗,可由当地植检部门签发“甘薯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见附录D),调往外县签发“植物检疫证书”。132
A.1病苗
GB 7413-87
附录A
甘善瘾病的田间症状鉴定
(补充件)
在晴天中午,病苗顶部叶片萎垂,茎基呈现黑褐色水烂状,维管束从下而上呈黄褐色条纹状。A .2病善
病重薯块,整块呈黑褐色腐烂或一端腐烂,有脓液状白色或淡黄色菌液,臭味很甚。病轻薯块,外表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仅在病薯的薯蒂附近呈褐色到黑褐色或尾根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剖开薯块检查维管束,横切面表现为分散的褐色小斑点或黄褐色至深褐色斑块,纵切面可见从藤头或自尾根处开始,维管束呈黄褐色条纹状,可挤出乳浊状菌脓。133
B.1细菌溢检验法
GB 7413—87
附录B
甘善癌病室内检验方法
(补充件)
在检验可疑病苗时,选发病未腐烂的部位,将表皮剥开,用刀片纵切一小块(大约长5mm、宽3mm、厚1mm)黄褐色维管束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如果1min后有乳白色的细菌溢在切口处出现,十几分钟后病组织四周布满细菌液(肉眼或放大镜可看到)就证明有薯瘟病细菌。在检验可疑薯块时,选发病未腐烂的部位,取一小块变色的维管束组织,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若有细菌液出现,即为薯瘟病菌。B.2番茄苗接种测定法
选感病品种的番茄(如沈阳番茄)为接种材料,先把番茄种在小钵中,每钵4株,等长出2~3片真叶时备用。可疑病株按上述方法制成1mL的病菌组织液,随即把组织液装人4号针头的注射器中通过叶背叶脉把组织液注人叶脉渗到叶肉组织中,使叶片呈水渍状,每次接种5株10叶,然后置于调温调湿箱中,保持28~30℃和90%左右的湿度(没有调温调湿箱,可用尼龙袋保湿),如果接种用的薯苗液带有瘟病细菌,经过24~36h,接种的番茄叶片呈暗灰色水渍状,以后病部扩大叶片萎垂。湿度大时接种部位有白色的细菌脓溢出,检查接种叶片的叶脉和叶柄,有细菌溢出。B.3水商薯苗白根测定法
第一步:育根。按常规剪取无病薯苗20~30株,每株分别插人无菌的大号试管中,每管灌满无菌清水(自来水),装上试管架,在甘薯生长季节室温下,经7~10天,水下各节萌发苗根,需常补足管水,使苗根雪白幼嫩。
第二步:剪根。用无菌剪刀剪取第一步培育的白根20段(每段3~4cm)。第三步:接种测定。(1)备灭菌培养皿4副,内垫无菌吸水纸加灭菌水滋润保湿。(2)将待测定的薯苗或薯块等可疑病部组织浸出液(或直接取苗脓),用上备白根10段浸渍接种后,移人保湿灭菌Ⅲ中各5段,另二血10段用无菌清水接种为对照。(3)所有培养血均放30℃恒温下,经12~24h,即可诱致白根段呈淡黄而腐烂,对照白根则雪白无病。B.4红四氮唑(TTC)平板检验法选维管束变黄褐色未腐烂的病苗一段,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0%酒精擦洗表皮和手指,然后用灭菌的小刀将表皮剥开,置于灭菌的培养皿中,用灭菌的手术剪将病组织剪碎,加10倍无菌水浸渍,使病组织中的细菌泳人水中,半小时后用灭菌的移植环抽取菌液,在预先备好的红四氮唑琼脂平板(配方见附录E)上划线分离,划线后将培养Ⅲ翻转置于30℃温箱中培养24~48h,如果出现白色中央带血红色的菌落,就证明是薯瘟病的细菌菌落。B.5间接血凝抑制方法
第一步:取可疑病组织的维管束切片若干克于生理盐水(NaC1含量0.85%)的试管中,静置30min,制成浓缩的浸出液。
第二步:取抗血清以1:5为基数进行倍比稀释,稀释到1:5120(第十一支试管),在8×12V型血凝板上依次排列,第十二列安排生理盐水做对照。用标准滴管每种浓度滴一列,每穴一滴(每滴0.025mL)。
GB 7418—87
第三步:每行安排一个样本,设生理盐水对照一个,待检材料六个,纯菌对照一个。每穴一滴,然后用微型混合器振摇2min。盖玻璃板,置37℃温箱中40min。第四步;每穴滴加抗原致敏血球一滴,再摇2min,盖玻璃板,置37℃温箱90min。第五步:结果判定。血球凝集程度的分级按带规标准记载,在血凝抑制试验中++以上的抑制凝集即记载为阳性。发生抑制作用的孔数比生理盐水对照行多2孔以上的为明显阳性反应,定为有病。比对照行多1孔的为可疑阳性反应,怀疑有病,与对照孔相同的无病。注:室内检验必备仪器设备:
显微镜
高压消毒锅
注射器
培养血
制备抗血清必备仪器,材料。
抗血清凝集效价必备仪器。
致敏血球制备必备仪器,材料。恒温箱
调温调湿箱
4号针头
8 ×12V 型血凝板
GB 7413—87
附录C
甘善种苗产地梭疫档案卡片
(补充件)
田块编号
田间检查
病株(块)率
小象甲
虫株(块)率
室内检查
病株(块)率
检查人
检查人
说明:田间检查一栏病株(块)率(%)应填入甘薯瘟病、甘薯黑斑病、甘薯疮痴病、甘薯蔓割病的病害株(块)率(%)。
植检字
申请检疫单位(个人)
育苗时间
田间调查次数
检疫结果
紫殖面积
GB 7413—87
附录D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
(补充件)
预计总产(kg、株)
室内检查次数
审批意见:经产地检疫符合国家健康种苗标准,准予作种用,特发此证·日
检疫机关(盖章)检疫员
〇年月日
注:①本证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存根,第二联交制种单位(农户),第三联交种子收购部门(或用户)②本证书只限本单位(户)该批种薯使用,不得转借他人或弄虚作假,否则以违章调运论处。?本证书不作检疫证书使用。
④调往外县的种苗,可凭此证书向当地植检部门换取检疫证书。137
GB 7418—87
谢录E
红四氮唑培养基的制备
(参考件)
成分含有葡萄糖10g(或甘油5mL),蛋白陈10g,水解物酪素(酪蛋白的水解物)1g,琼脂18g,蒸馏水100mL。大约用四分之三的水加热琼脂,其他配料溶于剩下的水中。当琼脂溶解时,加人其他配料的水溶液,搅拌均匀,调节pH=7左右,经纱布过滤后每个三角瓶装100mL,高压消毒不超过20min,分离前每100mL培养基加1%红四氮唑溶液0.5mL。138
F.1甘善小象甲
GB 7413—87
附录F
甘善种苗产地检疫规程危险性病虫田间症状鉴定(参考件)
检查薯蔓基部有无肿大不正常现象,薯块表皮有无虫蛀小孔或排泻物,并将薯块或薯蔓基部剖开,检查有无隧道或虫子。
F.2甘善黑斑病
薯块:薯块上形成黑褐色近圆形病斑,病部稍凹陷,轮廊清晰,组织坚实,如用刀横割病斑部,可见薯皮下的薯肉呈青褐色或黑褐色,深约0.5~2cm,有苦味和强烈的臭味。在适当的条件下,病斑中央会长出黑色刺毛状物——子囊壳。植株:茎基部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上初期有灰色霉层,后变黑色粉状物,病斑逐渐扩大。重者基部全部变黑,枯死。F.3甘薯疮痴病
叶片卷皱呈木耳形,嫩芽僵缩,藤蔓和叶柄生出无数凸凹粗糙的病斑,病蔓先端硬化僵直不再伏地婉蜓。
F.4甘善蔓割病
薯块:维管束变褐,横切薯块蒂部,可见褐色圆环形斑点,严重时,上部茎蔓枯死,而薯块并不腐烂,且在土表抽出很多幼蔓。植株:幼苗、叶脉间叶肉变黄,茎内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至淡红色的层。轻者分枝增生和节间缩短,茎基膨大,出现青晕,表皮似列呈丝状。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浙江省农业厅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菊梅、王大兴、赖文昌、陈元正、宋大荣。13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Plant quarantine rules for producing areas ofsweet potato seedling and sweet potato seed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甘薯种苗地。2名词解释
UDC 635.22 - 152
GB 7413—87
2.1产地检疫:本规程所指产地检疫是指种苗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培育无检疫对象的种苗和种苗生长期间田间检疫检验及必要的室内检验等。2.2健康种苗:本规程所指健康种苗是指按本规程所列检疫检验方法检验,未发现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的薯块、薯苗。
3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害
3.1检疫对象:甘薯瘟【Pseudomoas solanacearum(E·F·Smith)powson】3.2危险性病虫害:甘囊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ed】甘薯疮痴病[Sphaccloma batatae saw J甘薯蔓割病(Fusarium bulbigenum cooke etmass. Var. batataswollew. F.Oxysporums chlf zwollenw] 甘薯小象甲 [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等。
4健康种苗的生产
4.1种苗地的选择
4.1.1种苗地必须选在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4.1.2有病地区必须选在有隔离条件【周围1km范围内不种甘薯,种苗地上游无薯瘟病和危险性病虫发生,排系统独立]的地块。4.1.3在育苗、扦插前一个月育苗单位或个人向所在地植检部门申请并填写“甘薯种苗产地检疫申请表”,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1987-02-20批准1987-10—01实施
申请单位
繁殖地点
种苗来源
隔离条件
检疫机关意见:
GB 7413-87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申请表
育苗单位联系人
育苗扦插期免费标准bzxz.net
检疫机关盖章
注: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留植检部门,一份繁育单位备查。年
申请表编号
4.2种苗的采集
4.2.1种苗采自无薯瘟病区并持有植物检疫证书,若采自上季通过本规程生产的种苗,持本县植检部门出具的产地检疫合格证。
4.2.2育苗前对种苗进行逐一检查,方法详见附录A(补充件)、附录F(参考件),对可疑病株(块)进行室内鉴定,方法详见附录B(补充件)。4.3种苗地防疫措施
4.3.1禁止携带未经检疫的种苗进人种苗地。4.3.2严禁病区的猪、牛、羊粪和土杂肥进人种苗地。4.3.3闲人、牲畜严禁进人种苗地。4.8.4种苗地的农具要新置专用,专人负责。4.4种苗地药剂防治
种苗地发现危险性病虫时,要适时喷药防治。5检查、疫情处理、入窖管理、笠证5.1田间检查
5.1.1由植检机关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产地检疫。5.1.2种苗出前薯瘟症状明显时选择晴天中午前后进行田间检查,出薯时也检查次。5.1.3在全面自测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取样方法检查,每块种苗地抽查五点以上,每点不少于200株,薯块不少于200块。
5.1.4田间症状鉴定见附录A(补充件)、附录F(参考件)。5.1.5记录检查结果,载人“甘薯种苗田间检查记录表”(见表2)及“甘薯种苗产地检疫档案卡片”(见附录C)。
可疑病株(块)编号
检查人员意见
5.2室内检查
GB 7413—87
表2甘薯种苗田间检查记录表
发现病株(块)、虫株(块)、虫量情况甘著瘟病
(块)
甘著黑斑病
甘薯疮痴病
(块)
甘著萎割病
(块)
甘薯小象甲
(块)
5.2.1发现可疑病株(块)的田块采集可疑病株(块)作室内检查,未发现可疑病株(块)的田块抽样采集部分标本作室内检查,方法见附录B(补充件)5.2.2把室内检查结果载人“甘薯种苗室内检查记录表”(见表3)。
表3甘薯种苗室内检查记录表
可疑病株(块)
来源编号
检验数整
检验对象
检验方法
检验结果
5.2.3把室内检查结果载人“甘薯种苗产地检疫档案卡片”(见附录C)5.3疫情处理
检验人
5.3.1发现种苗带有检疫对象,不管发生轻重,立即停止育苗,并采取以下措施。今
5.3.1.1病地中的病薯病苗,应就地烧毁或挖坑深埋,尚未表现症状的薯块和薯苗,也要集中煮熟后做饲料。
5.3.1.2病地和病地围周田块,每亩撒石灰100kg,并改种水稻一年,如果没水利条件,应改种玉米,高梁等旱作物三年以上。
5.4种薯人窑管理
5.4.1种薯单收、单放、单窖贮藏。131
GB 7413—87
5.4.2种薯人窖前必须对窖进行消毒处理。5.4.3严格检查挑选无病种薯,凉干后人窖。5.4.4贮藏过程中专人负责管理。5.4.5出窖时严格进行检疫检验,若发现薯瘟、危险性病虫时,全部种薯不得再做种用,改变用途。5.5签证:凡经田间、室内检查未发现甘薯瘟病、危险性病虫的种苗,可由当地植检部门签发“甘薯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见附录D),调往外县签发“植物检疫证书”。132
A.1病苗
GB 7413-87
附录A
甘善瘾病的田间症状鉴定
(补充件)
在晴天中午,病苗顶部叶片萎垂,茎基呈现黑褐色水烂状,维管束从下而上呈黄褐色条纹状。A .2病善
病重薯块,整块呈黑褐色腐烂或一端腐烂,有脓液状白色或淡黄色菌液,臭味很甚。病轻薯块,外表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仅在病薯的薯蒂附近呈褐色到黑褐色或尾根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剖开薯块检查维管束,横切面表现为分散的褐色小斑点或黄褐色至深褐色斑块,纵切面可见从藤头或自尾根处开始,维管束呈黄褐色条纹状,可挤出乳浊状菌脓。133
B.1细菌溢检验法
GB 7413—87
附录B
甘善癌病室内检验方法
(补充件)
在检验可疑病苗时,选发病未腐烂的部位,将表皮剥开,用刀片纵切一小块(大约长5mm、宽3mm、厚1mm)黄褐色维管束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如果1min后有乳白色的细菌溢在切口处出现,十几分钟后病组织四周布满细菌液(肉眼或放大镜可看到)就证明有薯瘟病细菌。在检验可疑薯块时,选发病未腐烂的部位,取一小块变色的维管束组织,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若有细菌液出现,即为薯瘟病菌。B.2番茄苗接种测定法
选感病品种的番茄(如沈阳番茄)为接种材料,先把番茄种在小钵中,每钵4株,等长出2~3片真叶时备用。可疑病株按上述方法制成1mL的病菌组织液,随即把组织液装人4号针头的注射器中通过叶背叶脉把组织液注人叶脉渗到叶肉组织中,使叶片呈水渍状,每次接种5株10叶,然后置于调温调湿箱中,保持28~30℃和90%左右的湿度(没有调温调湿箱,可用尼龙袋保湿),如果接种用的薯苗液带有瘟病细菌,经过24~36h,接种的番茄叶片呈暗灰色水渍状,以后病部扩大叶片萎垂。湿度大时接种部位有白色的细菌脓溢出,检查接种叶片的叶脉和叶柄,有细菌溢出。B.3水商薯苗白根测定法
第一步:育根。按常规剪取无病薯苗20~30株,每株分别插人无菌的大号试管中,每管灌满无菌清水(自来水),装上试管架,在甘薯生长季节室温下,经7~10天,水下各节萌发苗根,需常补足管水,使苗根雪白幼嫩。
第二步:剪根。用无菌剪刀剪取第一步培育的白根20段(每段3~4cm)。第三步:接种测定。(1)备灭菌培养皿4副,内垫无菌吸水纸加灭菌水滋润保湿。(2)将待测定的薯苗或薯块等可疑病部组织浸出液(或直接取苗脓),用上备白根10段浸渍接种后,移人保湿灭菌Ⅲ中各5段,另二血10段用无菌清水接种为对照。(3)所有培养血均放30℃恒温下,经12~24h,即可诱致白根段呈淡黄而腐烂,对照白根则雪白无病。B.4红四氮唑(TTC)平板检验法选维管束变黄褐色未腐烂的病苗一段,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0%酒精擦洗表皮和手指,然后用灭菌的小刀将表皮剥开,置于灭菌的培养皿中,用灭菌的手术剪将病组织剪碎,加10倍无菌水浸渍,使病组织中的细菌泳人水中,半小时后用灭菌的移植环抽取菌液,在预先备好的红四氮唑琼脂平板(配方见附录E)上划线分离,划线后将培养Ⅲ翻转置于30℃温箱中培养24~48h,如果出现白色中央带血红色的菌落,就证明是薯瘟病的细菌菌落。B.5间接血凝抑制方法
第一步:取可疑病组织的维管束切片若干克于生理盐水(NaC1含量0.85%)的试管中,静置30min,制成浓缩的浸出液。
第二步:取抗血清以1:5为基数进行倍比稀释,稀释到1:5120(第十一支试管),在8×12V型血凝板上依次排列,第十二列安排生理盐水做对照。用标准滴管每种浓度滴一列,每穴一滴(每滴0.025mL)。
GB 7418—87
第三步:每行安排一个样本,设生理盐水对照一个,待检材料六个,纯菌对照一个。每穴一滴,然后用微型混合器振摇2min。盖玻璃板,置37℃温箱中40min。第四步;每穴滴加抗原致敏血球一滴,再摇2min,盖玻璃板,置37℃温箱90min。第五步:结果判定。血球凝集程度的分级按带规标准记载,在血凝抑制试验中++以上的抑制凝集即记载为阳性。发生抑制作用的孔数比生理盐水对照行多2孔以上的为明显阳性反应,定为有病。比对照行多1孔的为可疑阳性反应,怀疑有病,与对照孔相同的无病。注:室内检验必备仪器设备:
显微镜
高压消毒锅
注射器
培养血
制备抗血清必备仪器,材料。
抗血清凝集效价必备仪器。
致敏血球制备必备仪器,材料。恒温箱
调温调湿箱
4号针头
8 ×12V 型血凝板
GB 7413—87
附录C
甘善种苗产地梭疫档案卡片
(补充件)
田块编号
田间检查
病株(块)率
小象甲
虫株(块)率
室内检查
病株(块)率
检查人
检查人
说明:田间检查一栏病株(块)率(%)应填入甘薯瘟病、甘薯黑斑病、甘薯疮痴病、甘薯蔓割病的病害株(块)率(%)。
植检字
申请检疫单位(个人)
育苗时间
田间调查次数
检疫结果
紫殖面积
GB 7413—87
附录D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
(补充件)
预计总产(kg、株)
室内检查次数
审批意见:经产地检疫符合国家健康种苗标准,准予作种用,特发此证·日
检疫机关(盖章)检疫员
〇年月日
注:①本证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存根,第二联交制种单位(农户),第三联交种子收购部门(或用户)②本证书只限本单位(户)该批种薯使用,不得转借他人或弄虚作假,否则以违章调运论处。?本证书不作检疫证书使用。
④调往外县的种苗,可凭此证书向当地植检部门换取检疫证书。137
GB 7418—87
谢录E
红四氮唑培养基的制备
(参考件)
成分含有葡萄糖10g(或甘油5mL),蛋白陈10g,水解物酪素(酪蛋白的水解物)1g,琼脂18g,蒸馏水100mL。大约用四分之三的水加热琼脂,其他配料溶于剩下的水中。当琼脂溶解时,加人其他配料的水溶液,搅拌均匀,调节pH=7左右,经纱布过滤后每个三角瓶装100mL,高压消毒不超过20min,分离前每100mL培养基加1%红四氮唑溶液0.5mL。138
F.1甘善小象甲
GB 7413—87
附录F
甘善种苗产地检疫规程危险性病虫田间症状鉴定(参考件)
检查薯蔓基部有无肿大不正常现象,薯块表皮有无虫蛀小孔或排泻物,并将薯块或薯蔓基部剖开,检查有无隧道或虫子。
F.2甘善黑斑病
薯块:薯块上形成黑褐色近圆形病斑,病部稍凹陷,轮廊清晰,组织坚实,如用刀横割病斑部,可见薯皮下的薯肉呈青褐色或黑褐色,深约0.5~2cm,有苦味和强烈的臭味。在适当的条件下,病斑中央会长出黑色刺毛状物——子囊壳。植株:茎基部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上初期有灰色霉层,后变黑色粉状物,病斑逐渐扩大。重者基部全部变黑,枯死。F.3甘薯疮痴病
叶片卷皱呈木耳形,嫩芽僵缩,藤蔓和叶柄生出无数凸凹粗糙的病斑,病蔓先端硬化僵直不再伏地婉蜓。
F.4甘善蔓割病
薯块:维管束变褐,横切薯块蒂部,可见褐色圆环形斑点,严重时,上部茎蔓枯死,而薯块并不腐烂,且在土表抽出很多幼蔓。植株:幼苗、叶脉间叶肉变黄,茎内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至淡红色的层。轻者分枝增生和节间缩短,茎基膨大,出现青晕,表皮似列呈丝状。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浙江省农业厅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菊梅、王大兴、赖文昌、陈元正、宋大荣。13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