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08 15:50:27
  • GB10892-2005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10892-2005

  • 标准名称: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5-08-31
  • 实施日期:

    2006-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8.41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23.140压缩机和气动机械
  • 中标分类号:

    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2压缩机、风机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23页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2006-08-01
  • 计划单号:

    20010799-Q-60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31
  • 起草单位: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用固定或撬装的空气压缩机的设计、安装、操作及维护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轴功率不小于2kW、额定排气压力为0.05MPa~5MPa的压缩机。 GB 10892-2005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GB10892-200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23.1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0892—2005
代替GB10892一1989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Stationary air compressors--Safety rules and code of practice(ISO 5388:1981,MOD)
2005-08-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数码游伪
2006-08-01实施
GB10892—2005
规范性引用文件
单位制
术语和定义
压缩机的种类
潜在事故
压缩机设计和结构的一般要求
防护装置
管道和压力容器
振动和压力脉动
电气设备,
压缩机安装及空气分配系统的一般要求….压缩机的安装
检修平台
压力表·
管道系统免费标准bzxz.net
压力释放装置的设计
压力释放装置的应用
压力释放装置的安装·
压缩机的操作,
24维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有油润滑压缩机系统的设计原则积炭自燃的机理和油爆炸的起因空气压缩机的润滑
预防曲轴箱爆炸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388:1981章条编号对照本标准与ISO5388:1981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10
GB10892—2005
本标准的7.3、7.4、8.1、8.2、12.3、14.2、14.3、14.7、15.6、15.7、15.8、15.9、16.1、16.4、17.1、17.3、17.4、18.1、18.4、23.3、24.4、24.6、24.10、24.12、24.14、24.15和24.16条为强制性条款,并用黑体字表示;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修改采用IS05388:1981《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英文版)。本标准根据ISO5388:1981重新起草。在附录F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5388:1981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5388:1981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F中给出了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压力单位用“MPa”代替“bar”;删除ISO5388:1981的前言和正文中篇的编号及名称,篇下的引言纳人相关章中。本标准是对GB10892一1989《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的修订并代替原GB10892—-1989。
本标准与GB10892一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本标准中不再出现篇;
更新了引用标准;
一补充了原标准中未包括而ISO5388:1981有规定的透平压缩机的有关要求;要求性条款中明确了有27条条款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本标准的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和附录G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南京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放、潘祥、徐秋林。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0892--1989。
1范围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GB10892—2005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用固定或撬装的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的设计、安装、操作及维护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轴功率不小于2kW、额定排气压力为0.05MPa~5MPa的压缩机。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类型的压缩机:a)用于呼吸、潜水、外科手术的特殊压缩机;b)
用于空气制动系统的压缩机;
引射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1993egvISO1000:1992)GB/T4980容积式压缩机噪声的测定(GB/T4980—2003)GB/T13306标牌(GB/T13306-1991)3单位制
本标准采用GB3100规定的SI制单位。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1
最高许用工作压力maximumallowableworkingpressure制造厂对压缩机或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所规定的最高工作压力。4.2
卸压阀或安全阀的开启压力reliefvalveorsafetyvalvesetpressure卸压阀或安全阀开始开启时,其进口端的压力。4.3
最高许用工作温度maximumallowableworkingtemperature制造厂对压缩机或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所规定的最高压缩空气温度。4.4
最高预计排气温度maximumexpectedoutlettemperature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包括部分负荷工况)下预计产生的最高排气温度。4.5
maximumallowablecompressorspeed压缩机的最高许用速度
对装有并使用超速和控制机构的压缩机,制造厂设计所允许的最高转速。GB10892—2005
脱开速度tripspeed
原动机自动脱开时的转速。
surgelimit
喘振极限
透平压缩机的一个极限流量,在此极限值下压缩机将不能够稳定工作。5压缩机的种类
按润滑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5.1无油压缩机
压缩空气不与润滑油接触。例如动力式压缩机、迷宫压缩机、隔膜压缩机或带无油润滑活塞环的压缩机。
5.2有油润滑压缩机
压缩腔中的运动件用油润滑,润滑油由专用注油器或由压缩机的其他部件供给。例如无十字头的单作用往复活塞压缩机。
5.3喷油回转压缩机
大量的润滑油喷入压缩腔,润滑油不仅润滑运动零部件,同时也有助于密封并吸收压缩热。6潜在事故
本标准不可能介绍与机械有关的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下仅指出一些特殊的事故,特别是固定的压缩机可能发生的事故(见附录A~附录E)。6.1不正确润滑
6.1.1不正确润滑通常的原因是:a)
使用不合适的润滑油;
缺油;
由于维护不良引起间隙增大,使油压过低而导致轴承磨损;不充分冷却或过度冷却;
过度润滑。
6.1.2压缩机润滑系统中的故障可能导致排气温度升高,当继续运转,温度会不断升高,润滑油有着火的危险。
6.2不正确冷却
冷却不充分会引起事故的发生,但过度冷却形成的冷凝液会使润滑油变质,引起气缸内壁腐蚀。6.3机械故障
机械故障通常是由以下一个或数个原因造成:超压;
超速;
不正确润滑;
不正确冷却;
维护不良;
过度振动或受外力作用。
6.4人身伤害
通常引起人身伤害的原因是:
a)与运动件接触;
b)与发热零件接触;
从高处摔下;
滑倒(例如由漏出的油引起);
触电;
维修时不正确使用工具;
在有压力情况下设备或部件的爆破或爆炸;g)
h)润滑油着火产生的有毒油烟气。6.5噪声
GB10892-2005
即使一般的噪声也会引起人的情绪烦躁,身心失调。长时间处在该环境中,会严重损伤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失眠和情绪烦躁。平均声压级超过90dB(A)的噪声被认为有损于听觉,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噪声强度和在该环境中所处的时间。压缩机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三个部分:吸气噪声、压缩机表面辐射以及管道系统发出来的噪声。室内噪声级取决于室内全部声源的声发射以及房间本身的声学特性,即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的吸声作用。对总声压级来讲,压缩机的噪声并不总是最重要的因素,还必须考虑原动机产生的噪声(见附录A)。6.6压力系统着火与爆炸
6.6.1有油润滑压缩机
一般认为,有油润滑压缩机压力系统的着火事故是由于积炭引起的。当按照附录B设计压力系统和按照附录D选择润滑油时,压缩机和压力系统都应当是清洁、无积炭的,这样可减少着火事故。对会产生积炭的压力系统来说,油的品级是比较重要的。而定期清洗压力系统也同等重要(见附录C)。以下列出影响积炭形成的几个因素:a)给油量
供油过度会助长积炭的形成;
空气过滤
随空气吸入的尘粒使油变稠,并造成油通过排气系统热部件的通道时间延长,增加了油氧化反应的时间,因而加速了积炭形成的速度;c)温度
明显氧化的起始温度与使用油的品级和种类有关。水冷压缩机,推荐采用处理过的或去除矿物质的水,以防止水道结垢。公认的起火原因之~是冷却水中断,引起排气温度急剧升高,超过压缩机的正常温度,当热区内的积炭层又足够厚时,就可能产生起火。阀的损坏,同样也能使排气温度升高,引起事故的发生;注:级压力比很高的压缩机,在冷却不良或润滑油过量时,会出现压燃”现象。在待定的情况下,压燃引起的缸内爆燃,可变成沿着排气管道方向的连续燥燃。存在催化剂(例如氧化铁);
e)润滑油的选错或黏度不合适。6.6.2.喷油回转压缩机(特别预防)经验证明,良好的设计、润滑和维护,能使喷油回转压缩机避免发生着火事故。但由于油过滤器芯子引起的不正常温度升高,加速油的氧化,也会产生着火的危险。对于分离器芯子是由化纤材料制成的油分离器,如果芯子和分离器简体无良好的导电性并可靠接地,则当高温高压的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器芯子时,可能发生静电起火的危险。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经验表明,防止发生油着火危险的三个重要因素为:a)合理的设计;
选择恰当的油;
压缩机的正确操作与维护,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点:c)
GB10892—2005
保持低油耗;
2)定期换油;
保证油冷却装置正常工作。
6.7曲轴箱爆炸
压缩机曲轴箱或齿轮箱中可能发生爆炸(见附录E)。6.8不正确的安装、操作和维护
如果安装、操作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同样也可能发生事故(见第23章、24章和附录B)。7压缩机设计和结构的一般要求
7.1压缩机的供方应按第7~13章的要求执行。在规定的压力、温度和其他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设计和制造的压缩机应可靠,并且操作和维护方便,人身伤害的危险最小。
每台压缩机应在明显而平坦的部位固定上铭牌,铭牌尺寸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上应标示下列内容:
a)产品型号;
b)产品名称;
c)公
公称容积流量,m/min;
额定排气压力,MPa;
e)轴功率或配套驱动机功率,kW;f)
转速,r/min;
外形尺寸(长×宽×高),mm;h)
净重,kg;
i)出厂编号;
j)出厂年、月;
k)制造厂名称及制造厂所在地。7.2所有仪表的功能应清楚地标明。遥控压缩机运行时,压缩机房中应有显示压缩机实际运行情况的仪表。
7.3单人难以搬动的压缩机零部件,应设计有便于起吊的结构,除非零部件的形状本身适合吊装。7.4往复压缩机的进、排气阀组件或阀孔止口应设计成进气阀不能在排气阀位置安装,排气阀也不能在进气阀位置安装。
7.5在设计中应保证当活塞杆从活塞上拆开时,残留在活塞中的压缩空气量不会产生危险。7.6必要时,对大型压缩机的曲轴箱应装有爆炸释放装置(见附录E)。8防护装置
8.1对人有危险的所有外露运动件应设防护装置。如要时,应在飞轮罩上开一孔,以便盘车和接近所需观察的定时标记,飞轮中心和其他部位。8.2防护装置应便于拆卸和安装,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因人体接触而引起运动件对防护装置的摩擦。
8.3用于室外的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防护装置,应不受气候的影响。8.4管道和其他热部件应适当防护和隔热(见14.2)。8.5水平布置或人易于靠近的管道应有防护装置,或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1.5kN的垂直载荷,而不产生有危险的挠曲或损坏。
9管道和压力容器
GB10892—2005
9.1连成一体的管道和辅助设备的支撑,应能消除由于振动、热膨胀和自身重量而引起破坏的可能性。9.2外露管道(不包括现场安装的仪表、气缸润滑仪器和控制空气的管路等)应有足够的管壁厚度,以防止由于偶然碰撞而引起损坏。9.3有油润滑压缩机至后冷却器或储气罐之间的排气管道,应尽可能布置得使油能借助于重力通过热区,安装的级间管道及冷却器也应作类似的布置(见附录B)。9.4管道和压缩机附件(如水套、冷却器、缓冲器及储气罐)都应在低处配置排液装置,以防止冬季停机时出现冻结事故。
9.5气缸夹套和压缩机壳体的冷却剂出口应是开式的,或使冷却剂不会产生超压。9.6属于压力容器范围的附属设备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9.7
压缩机的压缩腔应在不低于1.5倍的最高许用工作压力下做水压试验。为防止形成气囊,水压试验前,阀和有关装置应进行排气。对于有效工作压力低于1.5MPa的批量生产的压缩机,可作抽样试验。
10振动和压力脉动
10.1振动和轴向位移报警器及停车开关,可用以防止破坏性事故。10.2由于往复压缩机吸、排气体的气流脉动,形成往复压缩机具有压力脉动的固有特性。如果脉动频率与管路或基础的固有频率发生共振,就会使管路、接头、地脚螺栓以及其他部件产生疲劳损坏。可以计算其共振频率,通过合理布置管路系统,而得到满意的减振效果(见附录B.7)。如果无法用以上方法实现减振,应合理设计带有排液装置的缓冲器安装在压缩机近气缸处或并入气缸部件中,使压力脉动及其对压缩机部件的影响减到最小。有油润滑压缩机缓冲器的设计应考虑防止积炭(见9.3)。11电气设备
所有电气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或法规的规定。12过热
12.1对于单级喷油回转压缩机,在环境温度为30℃时,最高排气温度应不超过110℃。当使用特殊油时,可允许较高的排气温度。
12.2喷油回转压缩机应设有过热自动停车装置,以防止压缩机油温度超过安全极限值,最高排气温度应不超过120℃。当使用特殊油时,可以允许较高的排气温度。12.3用浸入式电加热器加热润滑油时,电加热器最大能耗不应超过25kW/m。如果润滑油出现过热或赞火,则应全部更换新油。12.4积炭有时出现在高速齿轮传动中。在某些场合这种现象会导致油过热甚至着火。所以在齿轮箱中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并应配有适当的排泄装置。13材料
13.1压缩机活塞环和填料的材料应能承受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和温度。13.2使用的材料应与润滑剂相适应。13.3在承受冲击和振动的管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铸铁的阀和管件。14压缩机安装及空气分配系统的一般要求14.1压缩机的供方和用户应履行和遵守第14~22章的要求。5
GB10892—2005
压缩机机组以及空气分配系统组件按第7章的规定。如对噪声大小和振动量有特殊要求,则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规定。
所有管道、容器以及其他部件都应按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14.2外表温度超过80℃,且正常操作中人体易触及的管道和部件,应予以防护或隔热,其他高温管件应根据有关标准的规定做出清晰的标记。14.3当设计的管路系统会使压缩空气回流进入压缩机时,对没有内装止回阀的压缩机,在排气管线上应安装防止空气倒流的止回阀。上述压缩机用于并联运行时,也应安装止回阀。14.4如果系统要求透平压缩机延伸工作范围,在喘振极限附近运行的话,则压缩机应装设喘振保护装置。该装置应排放或回流来自压缩机排出的空气,以维持超过喘振极限的流量进入压缩机。回流的空气应予以冷却,以防止出现过高的温度。14.5可使用振动和轴向位移报警器及停车开关防止破坏性事故。14.6为了便于手动关停电动机,应在易于操纵的地方设置一个按钮,用于切断电动机的电源。14.7紧急停车按钮应呈红色。
14.8在有些设备中,压缩后的空气被再加热,以增加它的体积或降低相对湿度。当压缩空气中含油雾时,则不应使用直接火焰型加热器。14.9当原动机功率显著地超过所需的功率时.应配有适当的保护装置,防止压缩机超负荷工作(如原动机为电动机时,采用过电流断开装置)。14.10用变速原动机时,除非证明压缩机不会产生超速的危险,否则应使用限速器或超速断开装置,以防止极端高速度,从而保护压缩机。14.11限速器或超速断开装置应调整到在突然失载状态下,轴的瞬时转速不会超过轴的安全极限转速。
14.12输入功率大于200kW的有油润滑往复压缩机应装一个易于读数的温度计,用来指示末级的排气温度。
15压缩机的安装
15.1压缩机应安装在环境清凉的地方,如必须把压缩机安装在炎热和多尘的环境,则空气应通过一个吸人导管,从尽可能清凉、少尘的地方吸人,并应尽可能降低空气的湿度。15.2吸入的空气不应含有能导致内燃或爆炸的易燃烟气和蒸气,例如涂料溶剂的蒸汽。15.3风冷压缩机应安装在冷却空气能通畅流动的地方。15.4压缩机组周围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便于进行必要的检查、维护和拆卸。15.5为了维护和试车的安全,应能单独对一台压缩机进行停机和开机,雨不影响其他压缩机。15.6遥控的压缩机应在工作现场配有启动、停车装置。15.7遥控和自控的压缩机上应有一个指示牌,牌上标明:危
遥控压缩机,开车不预告
为了安全起见,操作遥控压缩机的人员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以保证在没有人接触压缩机和没有人在压缩机上工作的情况下操纵压缩机。为此,在启动开关处应设置安全告示。15.8压缩机的吸气口应布置得不致使衣服被吸入,以避免人身伤害。15.9未配有吸气滤清器或筛网的压缩机,不应安装和使用。6
GB10892—2005
15.10输人功率大于100kW的压缩机,当吸气滤清器中灰尘或其他物体积聚会引起其两端压力降显著增加时,其每个吸气滤清器都应装设水柱压力计或其他压力降指示装置。15.11当使用长的、不易清洗的金属或混凝土进气管时,在最初开动和运转期间,应在压缩机吸气法兰前装上临时的空气滤清器或筛网,以防止压缩机因外来物质(例如焊渣、混凝土渣等)进入而损坏,可在进气管于净后,去掉该临时的滤清器或筛网。16检修平台
16.1进行日常维护用的平台,应设有梯子和栏杆。平台的结构应保证操作人员能接近所需要维护和检修的位置,同时也不应妨碍检修零件的起吊。16.2高架平台和楼板应由金属板或栅板构成,其所有散开的边应设置安全围栏,围栏分别由高为1050mm和600mm的栏杆以及高约100mm的护板构成,多于4个梯级的梯子,至少应在一侧设有扶手。
16.3高架平台的楼梯倾斜应不大于50°16.4梯子和检修平台应防腐蚀或做防腐蚀处理,金属楼板应具有防滑表面。17压力表
17.1压力表应安装在:
a)储气罐上;
额定工作压力大于0.1MPa的活塞、螺杆及滑片压缩机的末级上;b)
额定工作压力大于0.3MPa的隔膜压缩机的每一级上;c)
输入功率大于20kW的压缩机的每一级上;d)
e)每台透平压缩机气缸的排气侧。17.2建议排气压力表上应有红色的刻度线表示最高许用工作压力,另一刻度线表示额定工作压力。额定工作压力应处在压力表全量程的中段。17.3末级压力表上的最大压力量程应是储气键最大许用工作压力值的1.5~2倍,压力表上的刻度单位应与安全阀使用的压力单位一致。17.4输入功率大于75kW带润滑油泵的压缩机,应装有一个指示强制润滑系统中润滑油压力的压力表。
17.5对于有效许用工作压力大于1MPa和表壳直径大于63mm的压力表,应使用带有防碎玻璃面和卸载孔的安全型压力表。
17.6对受压力脉动影响的压力表,应采取措施保证压力表有适当的可读性。18管道系统
18.1各管道连接前,应去除闭锁法兰和盲板以及于燥剂袋。18.2应尽可能将冷却器后的排气管道布置得能使压缩空气中的油借助于重力通过热区,并且压缩空气流速一般不应低于8m/s。
18.3压缩机至后冷却器或储气罐之间的排气管受热后应能自由膨胀,并且不应与木材及其他易燃材料接触。若易燃材料在上述管道附近,则应采取措施避免发生着火。18.4在并联压缩机系统中,每台压缩机应装有隔离阀门并设有旁通阀,以便单台压缩机使用。止回阀不能用于隔离压缩机。
18.5其他要求分别见本标准的8.5、9.1、9.2、9.4和9.5。19压力释放装置的设计
19.1一般压缩空气系统的压力释放装置最好选用弹簧式安全阀。爆破片可以代替安全阀,或与正确GB10892—2005
设计、安装的安全阀连用。
19.2大流量压缩机,当其释放的流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安全阀所能处理的流量时,可以采用爆破片,其最高许用工作压力应比预计的压缩机工作压力大得多,以防止爆破片由于屈服或疲劳过早损坏。19.3爆破片上应具有在特定温度下的爆破压力。19.4压力释放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膨胀、收缩、粘着和淤积的影响。19.5压力释放装置的材料应适合在有关压力、温度和腐蚀等条件下使用,可将合适的、安全可靠的非金属衬垫用于安全阀的阀瓣中,不应使用在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变形的纤维及其他材料。对魔蚀介质,应考虑使用隔膜阅。
19.6安全阀的结构,应使运动件有良好的导向,并在所有的工作状态下有适当的间隙,阅杆不应配置填料函。
19.7安全阀的结构,应在零件破裂和装置产生故障时,不会妨碍气体自由排出。19.8安全阀的结构,应使其不会因疏忽而被调整到超出其标定的排放压力范围。19.9用于压缩空气的安全阀,应配备提升装置,在压力低于工作压力情况下,该装置应能将阀从阀座上提起;当撤去外提升力后,提升装置应能使阀回复到阀座上。19.10当安全阀用螺旋弹簧加载时,在最大排放状态下,螺旋弹簧圈间仍应有钢丝直径的一半或者至少2mm的自由间隙。
19.11每个安全阀都应有下列永久标记:a)
制造厂名称;
气体流动方向;
开启压力;
d)排气系数,相对的净流面积和阀的流通能力。20压力释放装置的应用
20.1对使用压力超过大气压力的压缩机、压力容器和附属设备,应使用压力释放装置或其他保护装置,防止系统元件中的压力超过1.1倍的最高许用工作压力。容器被分隔开的每一部分都应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容器,并应恰当地连接一个压力释放装置。20.2容积式压缩机总是在压缩机排气口和第一个截止阀之间设置压力释放装置予以保护。20.3离心或轴流压缩机其元件中产生的最高压力不会超过最高许用工作压力的10%以上,使用这种压缩机系统可不需要压力释放装置。为确定是否可不使用释放装置,应根据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流量和速度各种组合来评价系统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20.4可能产生负压而容器不能承受负压的情况下,应配备真空截断装置。20.5、确定在最苛刻的工作条件下,导致压缩机各元件可能超过其最高许用工作压力10%的工况,并以该工况的流量来确定释放装置的使用规格。压缩机超压最常见的原因是:
出口阻塞;
空气流量低时,流量调节装置失效;进口压力增高;
d)超速;
e)进口空气或中间冷却器的温度低于透平压缩机的设计值。当超压只可能在上述两个或多个不相关原因同时产生的情况下发生,可以不对超压进行控制。20.6为了防止压力释放装置的泄漏,装置开启压力至少应超过其气体进口处工作压力的10%或0.1MPa,取两者之一的较大值。20.6.1为避免压力释放装置不必要的起跳,在压缩机排气压力和压力释放装置最低开启压力间需要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