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标准(GB)】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4 05:30:48
- GB/Z20177.4-2006
- 现行
标准号:
GB/Z 20177.4-2006
标准名称: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5-08 -
实施日期:
2006-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45 MB
标准ICS号:
机械制造>>25.040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通信网>>M11通信网技术体制
替代情况:
被GB/T5162-2006替代采标情况:
EIA/CEA-852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Z 20177的本部分规定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包括通用要求、CN/IP设备规范、IP传输机制、CN/IP设备配置、CN/IP报文和操作方式以及包格式等内容,适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及产品的设计、制造、集成、安装和维护。 GB/Z 20177.4-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GB/Z20177.4-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25.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20177.4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Control network LONWORKS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Part 4:Specification of tunneling component nctwork protocols overinternet protocol channels
2006-05-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0177.4—2006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要求·
CN/IF设备规范
7. 1与 IP 相关的设备规范
7. 2 与 CN 相关的设备规范
8IP信道规范·
8. 1 IP 传输机制
9CN/IP设备配置·
配置参数
配置技术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0CN/IP报文和操作方武·
通用报文首部,
10.2包分段,
10.3数据包交换
配置服务器交互作用
10.5其他状态报文,
10.6厂商特定报文-
10.7CN包的鉴别
11包格式:
包类型
通用CN/IP肖部·
分段包
CN数据包
CN/IP设备注册/配置包
信道成员包
信道路由包
谢求包
确认包
发送列表包·
节点状态/正常/统计响应报文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与 GB/2 20177.1 的关系
GB/Z 20177.4—2006
GB/Z20177总标题为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目前包括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协议规范;
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
一第子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一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借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拟的规范。本部分是GB/Z20177&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第4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ANS1/CEA852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本部分与ANSI/CEA852的土要差异:a)凡是出现ANSI/CEA852的地方部用本部分代替;b)根据GB/T1.1进行编辑性修改c)为方便使用,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引言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 是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企国1业过程测尽和控制标推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西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代通信研究所、北京宽网社区数字化建设有限公司、威世达通信控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埃施朗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梅恪,王喜,王玉敏.杨玉柱、刘树、孙昕、史学玲、欧阳劲松、刘运基、戴恋、刘永生李翔宇。
GB/Z 20177.4—2006
&挖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基于OSI参考模型(GB/T 9387.1--1998),是一个7层模型。GB/Z20177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协议规范;
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
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辅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第1部分是整个技术规范的核心,后三部分是第1部分的补充。GB/Z 20177&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四个部分的关系见图1。本部分是GB/7 20177的第 4部分,是基于隧道技术在 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针对网络层作了补充说明,并描述了控制网到IP信道的隧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规范。石、7层
第5层
第4层
第3层
第2层
装示层、应用层
GB4Z 20177.1
会话岸
传输层
认证服务器
亦务控制于层
网塔层
链蹈层
MAC学层
物理层
控制网络
LONWORKS
技术规范
第I部分:
协改规范
GB/Z20177.2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益第2部分:电力信逆规苑
GHt.20177.3制网络LONWORKS按术规范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图1GB/7.20177四个部分的关系
GB/2 20177.1
挖制网络
E.ONWORKS
技术规蒂
基于避技
本在IP悔迫
上传输控制
网络协识的规商
1范围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GB/Z 20177.4-2006
GB/Z 20177的本部分定义了基于隧道技术在 IP信道J: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在隧道机制中将控制网络数据包封装在IP包中。本部分的月的是保证使用IP信道进行通信的各种LONWORKS控制网络设备间的可互操作性。本部分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的设计、制造、策成、安装和维扩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Z2017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或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断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9387(所有部分)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idl【SO7498)GB17859一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H/T1796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idtIS0/1EC11577:1995)GB/Z20177.1一2006控制网络L0NWORKS技术规范第1部分:协议规范RFC768用户数据报协议(UiDP)RFC791
因特网协议(IP)
RFC 792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RFC793
传输控制协议(TCP)
ARPA 因待网文本信息格式
RFC822
RFC826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
RFC919
广播因特网数据报
RFC 922
RFC 950
了网广播因特网数据报
因特网标准了网进程
RFC951
引导协议(BOOTP)
RFC 959
文件传输协议(FTP)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RFC 1112
RFC 1122
因特网主机要求——通信层
苯于TCP/IP四特网的管理信息结构和标识RFC 1155
RFC115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简明MIB定义
RFC 1212
RFC 1213
基于TCP/IP因特网网络管理的管理信息库:MIBIRFC 1215
使用SNMP定义陷阱的协定
RFC1305网络时间协议(Versian 3),规范,执行和分析RFC1321MD5报文密文算法
GB/Z. 20177.4—2006
RFC1533DHCP选项和BOOTP制造商扩展协议RFCI541动态主机组态协议(DHCP)RFC 1643与以太网接口类型有关的被管理对象的定义RFC 16G1:1994点对点协议(PPP)RFC2030简单网络时间协设(SNTP)RFC213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RFC115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术语和定义
控制网络companent etwark;eN
在本部分中,控制网络(CN)地称为设备网络。C定义为一个由节点(设备)组成的网络,可以完成计算、探测和执行的功能。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用于控制和避测等尽的的应用,如HVA、安防、能源管理、机器控制等。这些设备--般不用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常规情况下的计算目的。与常规的数据网络相比,CV具有以'F的特性:
a)通常要求的信道带宽较低;
b)小的数据包/报文;
对报文的可靠性和处理的响应时间要求高。3.2
隧道技术tunmeing
将一个协议包封装在另一个协议包的有效负载内传输的一种技术3.3
信道channel
公共通信传输机制,特定控制网络设备集合能共享该机制,并通过孩机制互相通信而无带使用路由器。信道用于在控制网络协议伐链路层下传輪控制网络包。信道主要是指--毕物理媒体类型,例如:电力线RF或双绞线,但在Ⅱ网络情况下,信道不是物理的而是一个协谢\隧道”。3.4
控制网络设备CNdvice
任何使用 CN 协议与其 CV 设备通偿的设备。CN/IP设备通过 IP信道与其他 CV 设备通信。3.5
控制网络路由器CN router
特殊类型CN设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道问为CV协设包选择路山。“CV/IP路由器”是一个CN路由器,只是它为数据包选择路由巾至少一个信道是I信道。3. 6
CN 节点CN nude
个特殊类型C设备,该设备能够发送或接收CV协议包,但不能在信道间为它们选择路由。“CN/TP节点\是一个CN节点,只是它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信道巾至少一个是IP信道。所有CV设备或是路由器或是节点,或同时是路由器利节点。3.7
CN组CNgroup
共享公共多播地址的CN设备集合。2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ARPGB/Z 20177.4—2006
一个用于将 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例如:以太网地止)的 TCP/IP协议。希望获得物理地址的主机向TCP/IP网广播一个ARP请求。在网络上具有该请求中的 IP地址的主机就以其物理硬件地址应答,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alution prutocol;RARP主机使用这个反向ARP(RARP)协议寻找其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主机广播其物理地址,并且RARP服等器以该主机 IP地址应答。3.10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CMP是RFC792定义的因特网协议(IP)的扩展。ICMP支持包含差错,控制和信息报文的包。例如:PING命令使用ICMP测试因特网连接。3.11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l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在RFC1112中被定义为因特网上进行多播的1P标准。用于在单个网络上建立特定多播组中的主机成员。协议机制允许主机使用主机成员报告问本地路由器通知它要接收对特定多播纽寻址的报文。所有符合IP多播规范第2级的主机都需要IGMF。4缩略语
5抵递
Internet Protocol
Must Be Zero
Transmission Contral ProtocolUscr Datagram Protocol
Network Adderss Translation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acolFile Transfer Protocol
Hypertext Fransfer Proiacal
Internet Group Managcment Protocol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因特网协议
必须为季
传输控制协设
用H数据报协议
网络地址翻译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超文本传送协议
固特网组管理协议
因特网号码分配机构
本部分提供使用隧道机理在 IP 网络上传输 CN数据包的规范,在该隧道机制巾将 CN 他封装在 IF包中。该规范适用于CN节点和CN路出器。该规范的主体与IP网上传输的CV协议无关。对于本部分特定的规范,见附录A。可能连接到IP网络的CN设备和网络的配置见图2.图2描述两种 CN改备;CN 节点和 CN路由器。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路由器能够在典型 CN信道(例如:双绞线或电力线)和1P信道之间进行数据包路由选择,或者在两个IP信道之间进行CN包路由选择。在本部分中,IP信道的定义方式和其他CV信道的定义方式一样。在图2,IP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或多个I信道。本规范仅说明CN包如何在IP信道上被传输。本规范没有说明在标CN信道和IP信道间如何进行CN包路由选择。本规范没有说明标准CN或[P信道的低层(物理、MAC和链路层。3
GB/2 20177.4—2006
运行CN找的
工作站
TP信适
CN[P路山器
口CN节点
CN信进
6要求
CN/P到CN[P的路内器
CATP路由耀
CN节点
CN静理
CN/IP到C:N/IP的路由费
图 2 典型 CN/P 应用
下述是IP信道土传输CN数据包的通用要求:尽可能有效,以便实现推实时操作;嵌入式CN设备
CNIP路由器
CN节点
与用于接收数据包的应用层接口独立,例如:隧道协议不应依赖于套接字按口的存在或如何使用该接口;
保证保持CN包的顾序;
保证不转发“陈旧”(超出IP信的最大超时)CN包检测IP网中重复的包:
支持使IP包优先的IF路由设备,一防止恶意用户损害设备的可选安全措施;可扩展的:
一充许从CN/IP设备提取状态信息,-支持CN/P设备和配毂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信息交换。7CN/IP设备规范
7.1与IP相关的设备规范
CV/IP必须像任何标准IF主机一样操作,能够在相间IP子网上或因特网能摄盖到的任何地方,与任何其他IP主机变换[P数据包。CN/IP设备必须有单个的单播IP地址并可以归属于多达32个多播组。CN/IP设备是否支持多播是可选的。本部分不阐述子网之间或过因特网的IP包路由。CN/IP设备必须与要求执行1P路由功能的任何标准机制(IP路由器和交换机等)兼容。7.2与 CN相关的设备规范
7.2.1数据包格式
IP信道上使用隧道技术的CN包通用格式是从CN协议栈的链路层(第2层)接收的或向其发送的数据包格式。特定CN协议的数据包格式的准确规范见附录A。7.2.2编址方式
不同CV协议通常使用不间的缠址方式交换数据包。为了在IP上使用隧道技术传输CV包,尽管4
GB/7 20177.4—2006
通常不需要理解CN包的内容或其地址,但在配置过程中会反映出CN编止方式的某些方面。当建立IP信道时,用于隧道技术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CN 协议使用不同编址方式,所以本规范主体部分中用于描述地址的术语是通用的和丰富的,以便能够描述所有CN协议中使用的编址方式的超集。本规范中使用下列CN编址术语。
一“唯一ID”是指在一个特定协议中所有设备具有唯一的标识。实际上,唯ID通常是固定的,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改变。“域”:是3级分层编址方式的展高级。在特定网络中,域ID应是唯的。这就意味着在使用域的特定网络中,如果两个设备有相同的域ILD,那么它们属于相同域,域ID通常在本质上是逻辑的,且可以改变和配置。
了网是3级分层编址方式的中间级。在特定坡中子网 ID应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在使用子网ID的特定网络,如果两个设备有相同域ID和相同子网ID,那么它们属于相同子网。一些CNV不使用域,在这种情况下,子网可以是设备地址的最高级。子网ID通常在本质上是逻辑的,且可以改变和配暨。
节点:是任何分层编址方式中的最低级。在特定子网中节点ID应当是唯一的。在同一子网内不应有2个设备具有相同的节点ID。节点T通常在性质上是逻辑的,且可以改变和配置。一组:组是与上述域/了网/节点分层编址方式不同的另一种编址方式。组用于报文多播。一些CN可以不支持组地址和那些与其他编址方式有关的不同规则的地址。本规范不涉及到这些间题。
上述定义是相当通用的,并作为特定CN协议和这些术语配合的指南。一般说求,在CN协设内不同编址方式如何工作与本规范无关。只需要了解各个编址术语的含义。8IP信道规范
IP信道与现存典型CN信道不向。典型CN信道在本质上是物理信道。这意味者信道上所有设备默认接收所有在该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包。此外,当将新设备如人到信道时,没有必要使该信逆上的具其他设备在交换数据包之前就知道该设备。为了在信道上传输数据包,设备必须能够在信道上以物理方式传输数据包。如果一个设备以简单的物理方式连接至信道,该设备就能够与信道上的其他设备交换数据包。
与之相比,II信道实质上不是物理信道,而是逻辑信道。有一些支持IP通信的不同物理媒体,其中征何一种媒体应能够支持CN信道。因为我们正在描述逻辑信道,所以必须“构建”信,通过向信道上的每个设备通知该信道1有其他设备的存在。换句话说,在设备可以将数据包传输给IP信过上的其他设备之前,它必须知道如何将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该设备,即:其户地址。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为:在典型物理信道上,当数据包在信道王传输时,能够计算数据包从-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所需时间的固定上限。对于IP网络,有时是不可能的。IP网CN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递时间偏差远大于典型CN信道上的数据包传递时间。如图2所示,各种CN/IP设备使用IP信道作为 CN包的中间传输机制,当在IP信道上传输 CN包时,将封装CN包的EP报文发送给IP信道上其他CN/IP设备。CN/IP设备接收到一个IP报文时,提取和处理CV位。单个IP报文可以包括多个CN包。因此,必须以允许提取单个CN包的方式格式化IP报文。这种情况称为包重组\。CN/IF设备必须支持重组包的接收。同样地,必须以重组IP报文中包含的每个CV包是完整的方式进行重组,即:重组结果不应使CN包超过IP报文边界。另一个要求是,中间IP设备能够分开已童重组的CN包并在转发前以不同方式将其重组。单播IP地址列表规定IP信道,每·个CN/IF设备对应一个IP地址。在单个IP信道上,CN/IP设备数量没有上限。
如果IP信道上的每个CN/IP设备含有该IP信道上每个其他CN/1P设备的单播IP地址列表,这5
GB/Z 20177.4—2006
就是实现CN包隧道技术所需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IP信道上转发的每个CN包,必须强制在信道上向每个CN/IP设备发送单独的单播IP报文。这种情况不能灵活变化因此使用下列技术减少IP流盘:
—IP多播组:
选择性转发。
IP 多播组允许将单个 IP 报文发送至多个 CN/IP 设备。因此,IP 或 CN/1P 信道的完整定义应不仅包含信道上所有CN/IP设备的单播IP地址,而还包含它们所属的IF多播组。每个CN/IF设备能够属于多达32个多播地址。
选择性转发是指在转发 CN 包之前检查其内容,以便决定是否应将其发送至一-个特定 CN/IP 设备。为了进行这个动作,必须知道每个潜在目的地的附加CN特定信息。如果CN/IP设备是一个路由器,那么实现选择性转发的必要信息是该CN/IP路由器的路由列表。如果设备只是一个节点,那么应知道该节点所属的域、子网,节点[D),唯一 11) 和CN 组。因此,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完整 IP 信道定义的一部分。简言之,一个完整IP信道定义包含了与IP信道上将数据包转发至其他CN/IP设备有关的所有已知信息。这就是有关IP信道知识的全部。强调指出,不管 IP或CN/IP设备使用哪种转发方式,下列条件成立:CN协议包一直由1P信道上的所有CN/IP设备接收,不管这些CN/IP设备是路出器或节点。当CN/IP设备应接收CN包时,如果出现不确定或不消楚的情况,那么应根据设备的特定实随策咯决定可以或不可以丢弃该数据他。设备可以将数据包转发至信道上的所有设备,或者简单地将其丢弃并不转发至任何设备。除非由于CN协议栈链路层.上的一些重试机制,不应将特定 CN包两次发送至相同CN/[P设备。由于IP网络性质,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CN/IP设备可以接收重复的1P报文,但不应是从另一个CN/IP设备多次传输报文的结果。此外如果根据荣些标准构成组,那么可以在多播组中进行选择性转发。例如:多播组“A”可以包含所有属于域ID\W\的CN/IP设备。如果个CN包发往域“W”,那么仅将它转发至多播组“A\就足够了:为了在多播地址上进行选择性转发,必须知道这些组是否根据一些准则构成。当认识到完整 IF信道定义难以被使用和维护时,不要求 IP 或 CV/IP 设备使用它转发数据包。在每个CN/IP设备中能够保持另一种被称为“发送列表\的数据结构。发送列表可以同时包含单播地址和多播地址,并且是服从于上述相同条件。它可以使用第三方配置工具创建并装载至CN/IP设备,该配置工其更适合根据一些推则创建多播组。发送列表表示正确转发C所需的愈小信息量,构建发送列表简化转发过程,以便CN/IF设备仅需要将数据包转发至发送列表上的每个地址(单播或多播)。为了允许IP或CN/1P设备能转发数据包至列表中的每个地、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CN协议包必须被所有需要接收CN协议包的CN/IP设备接收,不管这些设备是路由器或节点。
b)不能将特定CN包两饮传输至相同CN/IP设备。如果设备A是设备B发送列表中的目的地,那么设备B应是设备A发送列表中的目的地。这c
对于支持CN协议的确认服务是必需的。通过将特征和列表中多播表项结合起来,使用发送列表实现简单形式的选择性转发是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说来,IP信道定义表示 IP信道的完整全局信息,而发送列表是根据一些特性从设备智能组合产生的。发送列表的主要目的是使CN/IP设备商效运行而不需要它们深人处现完整信道定义列表。更值得注意的是,发送列表是 IP 或 CN/IP设备的配置屏性,意味猪通过显式配置过程可将其控制并输入到一个设备中。尽管发送列表是一个配置属性,但它不能阻止IP或CN/IP设备进行自身配斑和许算身发送刻表。为了严格控制 CN/IP设备的行为和它们如何转发数据包,应能够配置 IP或 CN/IP设备,以便使用显式发送列表,忽略任何IP信道配置信息。8.1IP传输机制
GB/Z 20177.4—-2006
IP是图3所示的网络层协议,设计成运行在多种物理媒体和链路层协议之上。因此,本部分没有对IP的链路层或物现层作任何规定。用户进程
(CN/L路由器用)
物压按口
图3IP协议栈
如图3所示,下列是3个用于传输IP包的最通用机制:源始;
TCP和 UI>P基于[P 的传输协议。关于 CN数据报文的传输,假定 UI>P 能增强效率并且支持多播寻址,它可用于 CN/IP 设备之间的通信。 所有 CN/IP 设备必须支持 LDP。 在配暨过程中使用ICP有一些优点,并且 TCP 可以支持 UDP 之外的某些报文。CN/IP 设备中的 TCP 支持可选的。为了阐述顺序问题,在数铅包的首部上加一个顺序号,以便有助于排序。所有UDP数据报必须帮着有效的“校验和\传输。
为了通过TCP/UDP发送一个数据包,除IP地址外,必须定义·个端可号。-股来说,端口号是可配置的,并用于下列定义的不目的。本部分推荐便用的端口号见附录A。当使用UDP时,可使用单播或多播寻址发送数据报。单播是点到点的.这就意味着将数据报从一个IP主机发送到其他单个LP主机。当发送相同数据报到多个[P主机时,使用多播寻址更为有效。国此,建议 CN/IP设备支持单播和多播寻止。IP信道是由IP地址列表定义的。信道定义或发送列表可包含单播地址和多播地址的任意组合。为了与 IP 或 CN/IP 设备相互操作,IP 或 CN/LP 支持多播是不要求的。
GB/Z 20177.4—2006
为了使IP或CN/IP路由器在整个IP路由器上使用多播寻址,CN/IP设备必须向IP路由器通知加人多播组的意图。有成熟的方法进行这种操作,本部分不对这种方法进行规定。8.1.1注意事项(资料性)
一些 IP网包含 NAT 路由器。除非专门设计路由器,否则这些路由器不能处理将[P地址嵌入有效载荷中的协议,这同样适用于本部分规定的隧道协议。一-般来说,该协议不能在所有NAT路由器上工作。只要有一个能处理该协议的路由器,该协议仍可用于使用NAT路由器的网络。它可以是NAT路由器本身或在网络相间区域作为 VAT 路由器的另一个 CN/IP到 CV/IP路由器。9CN/IP设备配置
CN/IP设备有双重特性。从CN观点来看,它是CN信道上的节点,并具有一切应有特征。可以使用标准 CN网络管理程序和报文配置,并管理这些参数。从IP观点来看,CN/IP设备是IP网络上的一个IP主机,因此它必须像IP网络上的任何其他主机一样被配置。
此外,还有与该CN/IP设备一起定义的逻辑IP信道配置信息。本章只描述与配置IF主机和IP信道参数相关的要素。-般来说,一系列技术和协议町用来配所有IP主机和信道参数。所有CN/IP设备必须至少支持对该设备转发机制的手工配置,以便保证可以用不同方法配置的设备之间的最小等级可互操作性。转发意味着通过如上所述的隧道技术发送到IP信道上其他设备。9.1配置参数
本条定义CN/IP设备用于(或可以用于)操作的参数。本条不定义用于存储信息的数据结构或定义用于数据交换的报文。本条集中定义和标识了所有 CN/IP设备参数。本条还讨论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机制。
有三个相关数据案,该数据集构成CN/IP设备中所包合的参数。一第8章中描述的CN/IP倍道定义。一第 8 章中描述的发送列表。
—与CN/IP信道上的设备相关的设备参数。9.1.1信道定义参数
完整信道定义在逻辑上是信道上每个CN/IP设备的列表。信道上每个设备可与下述类型信息有关系。
…-多播支持(是或否)。因为这是可选的,所以必须有是否支持的指示。一TCP支持(是或否)。因为这是可选的,所以必须有是否支持的指示。CN/IP设备类型(路由器、节点,代理等)。CN路由器类型(中继器、自学习、配置等)。一\-CN\求所有广播”标志。
名称。用于识别的简单文本字符审。信道超时。该参数对信道而管是全局性的,每个设备有这个值,但对所有设备相同。IP地址。这是设备的单播IP地址。…侦听数据的单播端口。
-CN/IP设备侦听的多播地址/端口号对的列表。CN特定唯一设备1D1(路由器近侧或节点)。-CN特定唯一设备ID2(路由器远侧)。一(N特唯一设备3(用于辅助配望的)。每个域的CN域长度和ID、子网、节点地址。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20177.4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Control network LONWORKS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Part 4:Specification of tunneling component nctwork protocols overinternet protocol channels
2006-05-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0177.4—2006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要求·
CN/IF设备规范
7. 1与 IP 相关的设备规范
7. 2 与 CN 相关的设备规范
8IP信道规范·
8. 1 IP 传输机制
9CN/IP设备配置·
配置参数
配置技术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0CN/IP报文和操作方武·
通用报文首部,
10.2包分段,
10.3数据包交换
配置服务器交互作用
10.5其他状态报文,
10.6厂商特定报文-
10.7CN包的鉴别
11包格式:
包类型
通用CN/IP肖部·
分段包
CN数据包
CN/IP设备注册/配置包
信道成员包
信道路由包
谢求包
确认包
发送列表包·
节点状态/正常/统计响应报文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与 GB/2 20177.1 的关系
GB/Z 20177.4—2006
GB/Z20177总标题为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目前包括以下4个部分:-第1部分:协议规范;
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
一第子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一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借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拟的规范。本部分是GB/Z20177&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第4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ANS1/CEA852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本部分与ANSI/CEA852的土要差异:a)凡是出现ANSI/CEA852的地方部用本部分代替;b)根据GB/T1.1进行编辑性修改c)为方便使用,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引言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 是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企国1业过程测尽和控制标推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西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代通信研究所、北京宽网社区数字化建设有限公司、威世达通信控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埃施朗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梅恪,王喜,王玉敏.杨玉柱、刘树、孙昕、史学玲、欧阳劲松、刘运基、戴恋、刘永生李翔宇。
GB/Z 20177.4—2006
&挖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基于OSI参考模型(GB/T 9387.1--1998),是一个7层模型。GB/Z20177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协议规范;
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
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辅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第1部分是整个技术规范的核心,后三部分是第1部分的补充。GB/Z 20177&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四个部分的关系见图1。本部分是GB/7 20177的第 4部分,是基于隧道技术在 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针对网络层作了补充说明,并描述了控制网到IP信道的隧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规范。石、7层
第5层
第4层
第3层
第2层
装示层、应用层
GB4Z 20177.1
会话岸
传输层
认证服务器
亦务控制于层
网塔层
链蹈层
MAC学层
物理层
控制网络
LONWORKS
技术规范
第I部分:
协改规范
GB/Z20177.2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益第2部分:电力信逆规苑
GHt.20177.3制网络LONWORKS按术规范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图1GB/7.20177四个部分的关系
GB/2 20177.1
挖制网络
E.ONWORKS
技术规蒂
基于避技
本在IP悔迫
上传输控制
网络协识的规商
1范围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
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
GB/Z 20177.4-2006
GB/Z 20177的本部分定义了基于隧道技术在 IP信道J:传输控制网络协议的规范,在隧道机制中将控制网络数据包封装在IP包中。本部分的月的是保证使用IP信道进行通信的各种LONWORKS控制网络设备间的可互操作性。本部分适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的设计、制造、策成、安装和维扩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Z2017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或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断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9387(所有部分)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idl【SO7498)GB17859一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H/T17963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idtIS0/1EC11577:1995)GB/Z20177.1一2006控制网络L0NWORKS技术规范第1部分:协议规范RFC768用户数据报协议(UiDP)RFC791
因特网协议(IP)
RFC 792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RFC793
传输控制协议(TCP)
ARPA 因待网文本信息格式
RFC822
RFC826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
RFC919
广播因特网数据报
RFC 922
RFC 950
了网广播因特网数据报
因特网标准了网进程
RFC951
引导协议(BOOTP)
RFC 959
文件传输协议(FTP)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RFC 1112
RFC 1122
因特网主机要求——通信层
苯于TCP/IP四特网的管理信息结构和标识RFC 1155
RFC115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简明MIB定义
RFC 1212
RFC 1213
基于TCP/IP因特网网络管理的管理信息库:MIBIRFC 1215
使用SNMP定义陷阱的协定
RFC1305网络时间协议(Versian 3),规范,执行和分析RFC1321MD5报文密文算法
GB/Z. 20177.4—2006
RFC1533DHCP选项和BOOTP制造商扩展协议RFCI541动态主机组态协议(DHCP)RFC 1643与以太网接口类型有关的被管理对象的定义RFC 16G1:1994点对点协议(PPP)RFC2030简单网络时间协设(SNTP)RFC213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RFC115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术语和定义
控制网络companent etwark;eN
在本部分中,控制网络(CN)地称为设备网络。C定义为一个由节点(设备)组成的网络,可以完成计算、探测和执行的功能。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用于控制和避测等尽的的应用,如HVA、安防、能源管理、机器控制等。这些设备--般不用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常规情况下的计算目的。与常规的数据网络相比,CV具有以'F的特性:
a)通常要求的信道带宽较低;
b)小的数据包/报文;
对报文的可靠性和处理的响应时间要求高。3.2
隧道技术tunmeing
将一个协议包封装在另一个协议包的有效负载内传输的一种技术3.3
信道channel
公共通信传输机制,特定控制网络设备集合能共享该机制,并通过孩机制互相通信而无带使用路由器。信道用于在控制网络协议伐链路层下传輪控制网络包。信道主要是指--毕物理媒体类型,例如:电力线RF或双绞线,但在Ⅱ网络情况下,信道不是物理的而是一个协谢\隧道”。3.4
控制网络设备CNdvice
任何使用 CN 协议与其 CV 设备通偿的设备。CN/IP设备通过 IP信道与其他 CV 设备通信。3.5
控制网络路由器CN router
特殊类型CN设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道问为CV协设包选择路山。“CV/IP路由器”是一个CN路由器,只是它为数据包选择路由巾至少一个信道是I信道。3. 6
CN 节点CN nude
个特殊类型C设备,该设备能够发送或接收CV协议包,但不能在信道间为它们选择路由。“CN/TP节点\是一个CN节点,只是它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信道巾至少一个是IP信道。所有CV设备或是路由器或是节点,或同时是路由器利节点。3.7
CN组CNgroup
共享公共多播地址的CN设备集合。2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ARPGB/Z 20177.4—2006
一个用于将 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例如:以太网地止)的 TCP/IP协议。希望获得物理地址的主机向TCP/IP网广播一个ARP请求。在网络上具有该请求中的 IP地址的主机就以其物理硬件地址应答,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alution prutocol;RARP主机使用这个反向ARP(RARP)协议寻找其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主机广播其物理地址,并且RARP服等器以该主机 IP地址应答。3.10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CMP是RFC792定义的因特网协议(IP)的扩展。ICMP支持包含差错,控制和信息报文的包。例如:PING命令使用ICMP测试因特网连接。3.11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l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在RFC1112中被定义为因特网上进行多播的1P标准。用于在单个网络上建立特定多播组中的主机成员。协议机制允许主机使用主机成员报告问本地路由器通知它要接收对特定多播纽寻址的报文。所有符合IP多播规范第2级的主机都需要IGMF。4缩略语
5抵递
Internet Protocol
Must Be Zero
Transmission Contral ProtocolUscr Datagram Protocol
Network Adderss Translation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acolFile Transfer Protocol
Hypertext Fransfer Proiacal
Internet Group Managcment Protocol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因特网协议
必须为季
传输控制协设
用H数据报协议
网络地址翻译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超文本传送协议
固特网组管理协议
因特网号码分配机构
本部分提供使用隧道机理在 IP 网络上传输 CN数据包的规范,在该隧道机制巾将 CN 他封装在 IF包中。该规范适用于CN节点和CN路出器。该规范的主体与IP网上传输的CV协议无关。对于本部分特定的规范,见附录A。可能连接到IP网络的CN设备和网络的配置见图2.图2描述两种 CN改备;CN 节点和 CN路由器。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路由器能够在典型 CN信道(例如:双绞线或电力线)和1P信道之间进行数据包路由选择,或者在两个IP信道之间进行CN包路由选择。在本部分中,IP信道的定义方式和其他CV信道的定义方式一样。在图2,IP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或多个I信道。本规范仅说明CN包如何在IP信道上被传输。本规范没有说明在标CN信道和IP信道间如何进行CN包路由选择。本规范没有说明标准CN或[P信道的低层(物理、MAC和链路层。3
GB/2 20177.4—2006
运行CN找的
工作站
TP信适
CN[P路山器
口CN节点
CN信进
6要求
CN/P到CN[P的路内器
CATP路由耀
CN节点
CN静理
CN/IP到C:N/IP的路由费
图 2 典型 CN/P 应用
下述是IP信道土传输CN数据包的通用要求:尽可能有效,以便实现推实时操作;嵌入式CN设备
CNIP路由器
CN节点
与用于接收数据包的应用层接口独立,例如:隧道协议不应依赖于套接字按口的存在或如何使用该接口;
保证保持CN包的顾序;
保证不转发“陈旧”(超出IP信的最大超时)CN包检测IP网中重复的包:
支持使IP包优先的IF路由设备,一防止恶意用户损害设备的可选安全措施;可扩展的:
一充许从CN/IP设备提取状态信息,-支持CN/P设备和配毂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信息交换。7CN/IP设备规范
7.1与IP相关的设备规范
CV/IP必须像任何标准IF主机一样操作,能够在相间IP子网上或因特网能摄盖到的任何地方,与任何其他IP主机变换[P数据包。CN/IP设备必须有单个的单播IP地址并可以归属于多达32个多播组。CN/IP设备是否支持多播是可选的。本部分不阐述子网之间或过因特网的IP包路由。CN/IP设备必须与要求执行1P路由功能的任何标准机制(IP路由器和交换机等)兼容。7.2与 CN相关的设备规范
7.2.1数据包格式
IP信道上使用隧道技术的CN包通用格式是从CN协议栈的链路层(第2层)接收的或向其发送的数据包格式。特定CN协议的数据包格式的准确规范见附录A。7.2.2编址方式
不同CV协议通常使用不间的缠址方式交换数据包。为了在IP上使用隧道技术传输CV包,尽管4
GB/7 20177.4—2006
通常不需要理解CN包的内容或其地址,但在配置过程中会反映出CN编止方式的某些方面。当建立IP信道时,用于隧道技术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CN 协议使用不同编址方式,所以本规范主体部分中用于描述地址的术语是通用的和丰富的,以便能够描述所有CN协议中使用的编址方式的超集。本规范中使用下列CN编址术语。
一“唯一ID”是指在一个特定协议中所有设备具有唯一的标识。实际上,唯ID通常是固定的,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改变。“域”:是3级分层编址方式的展高级。在特定网络中,域ID应是唯的。这就意味着在使用域的特定网络中,如果两个设备有相同的域ILD,那么它们属于相同域,域ID通常在本质上是逻辑的,且可以改变和配置。
了网是3级分层编址方式的中间级。在特定坡中子网 ID应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在使用子网ID的特定网络,如果两个设备有相同域ID和相同子网ID,那么它们属于相同子网。一些CNV不使用域,在这种情况下,子网可以是设备地址的最高级。子网ID通常在本质上是逻辑的,且可以改变和配暨。
节点:是任何分层编址方式中的最低级。在特定子网中节点ID应当是唯一的。在同一子网内不应有2个设备具有相同的节点ID。节点T通常在性质上是逻辑的,且可以改变和配置。一组:组是与上述域/了网/节点分层编址方式不同的另一种编址方式。组用于报文多播。一些CN可以不支持组地址和那些与其他编址方式有关的不同规则的地址。本规范不涉及到这些间题。
上述定义是相当通用的,并作为特定CN协议和这些术语配合的指南。一般说求,在CN协设内不同编址方式如何工作与本规范无关。只需要了解各个编址术语的含义。8IP信道规范
IP信道与现存典型CN信道不向。典型CN信道在本质上是物理信道。这意味者信道上所有设备默认接收所有在该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包。此外,当将新设备如人到信道时,没有必要使该信逆上的具其他设备在交换数据包之前就知道该设备。为了在信道上传输数据包,设备必须能够在信道上以物理方式传输数据包。如果一个设备以简单的物理方式连接至信道,该设备就能够与信道上的其他设备交换数据包。
与之相比,II信道实质上不是物理信道,而是逻辑信道。有一些支持IP通信的不同物理媒体,其中征何一种媒体应能够支持CN信道。因为我们正在描述逻辑信道,所以必须“构建”信,通过向信道上的每个设备通知该信道1有其他设备的存在。换句话说,在设备可以将数据包传输给IP信过上的其他设备之前,它必须知道如何将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该设备,即:其户地址。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为:在典型物理信道上,当数据包在信道王传输时,能够计算数据包从-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所需时间的固定上限。对于IP网络,有时是不可能的。IP网CN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递时间偏差远大于典型CN信道上的数据包传递时间。如图2所示,各种CN/IP设备使用IP信道作为 CN包的中间传输机制,当在IP信道上传输 CN包时,将封装CN包的EP报文发送给IP信道上其他CN/IP设备。CN/IP设备接收到一个IP报文时,提取和处理CV位。单个IP报文可以包括多个CN包。因此,必须以允许提取单个CN包的方式格式化IP报文。这种情况称为包重组\。CN/IF设备必须支持重组包的接收。同样地,必须以重组IP报文中包含的每个CV包是完整的方式进行重组,即:重组结果不应使CN包超过IP报文边界。另一个要求是,中间IP设备能够分开已童重组的CN包并在转发前以不同方式将其重组。单播IP地址列表规定IP信道,每·个CN/IF设备对应一个IP地址。在单个IP信道上,CN/IP设备数量没有上限。
如果IP信道上的每个CN/IP设备含有该IP信道上每个其他CN/1P设备的单播IP地址列表,这5
GB/Z 20177.4—2006
就是实现CN包隧道技术所需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IP信道上转发的每个CN包,必须强制在信道上向每个CN/IP设备发送单独的单播IP报文。这种情况不能灵活变化因此使用下列技术减少IP流盘:
—IP多播组:
选择性转发。
IP 多播组允许将单个 IP 报文发送至多个 CN/IP 设备。因此,IP 或 CN/1P 信道的完整定义应不仅包含信道上所有CN/IP设备的单播IP地址,而还包含它们所属的IF多播组。每个CN/IF设备能够属于多达32个多播地址。
选择性转发是指在转发 CN 包之前检查其内容,以便决定是否应将其发送至一-个特定 CN/IP 设备。为了进行这个动作,必须知道每个潜在目的地的附加CN特定信息。如果CN/IP设备是一个路由器,那么实现选择性转发的必要信息是该CN/IP路由器的路由列表。如果设备只是一个节点,那么应知道该节点所属的域、子网,节点[D),唯一 11) 和CN 组。因此,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完整 IP 信道定义的一部分。简言之,一个完整IP信道定义包含了与IP信道上将数据包转发至其他CN/IP设备有关的所有已知信息。这就是有关IP信道知识的全部。强调指出,不管 IP或CN/IP设备使用哪种转发方式,下列条件成立:CN协议包一直由1P信道上的所有CN/IP设备接收,不管这些CN/IP设备是路出器或节点。当CN/IP设备应接收CN包时,如果出现不确定或不消楚的情况,那么应根据设备的特定实随策咯决定可以或不可以丢弃该数据他。设备可以将数据包转发至信道上的所有设备,或者简单地将其丢弃并不转发至任何设备。除非由于CN协议栈链路层.上的一些重试机制,不应将特定 CN包两次发送至相同CN/[P设备。由于IP网络性质,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CN/IP设备可以接收重复的1P报文,但不应是从另一个CN/IP设备多次传输报文的结果。此外如果根据荣些标准构成组,那么可以在多播组中进行选择性转发。例如:多播组“A”可以包含所有属于域ID\W\的CN/IP设备。如果个CN包发往域“W”,那么仅将它转发至多播组“A\就足够了:为了在多播地址上进行选择性转发,必须知道这些组是否根据一些准则构成。当认识到完整 IF信道定义难以被使用和维护时,不要求 IP 或 CV/IP 设备使用它转发数据包。在每个CN/IP设备中能够保持另一种被称为“发送列表\的数据结构。发送列表可以同时包含单播地址和多播地址,并且是服从于上述相同条件。它可以使用第三方配置工具创建并装载至CN/IP设备,该配置工其更适合根据一些推则创建多播组。发送列表表示正确转发C所需的愈小信息量,构建发送列表简化转发过程,以便CN/IF设备仅需要将数据包转发至发送列表上的每个地址(单播或多播)。为了允许IP或CN/1P设备能转发数据包至列表中的每个地、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CN协议包必须被所有需要接收CN协议包的CN/IP设备接收,不管这些设备是路由器或节点。
b)不能将特定CN包两饮传输至相同CN/IP设备。如果设备A是设备B发送列表中的目的地,那么设备B应是设备A发送列表中的目的地。这c
对于支持CN协议的确认服务是必需的。通过将特征和列表中多播表项结合起来,使用发送列表实现简单形式的选择性转发是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说来,IP信道定义表示 IP信道的完整全局信息,而发送列表是根据一些特性从设备智能组合产生的。发送列表的主要目的是使CN/IP设备商效运行而不需要它们深人处现完整信道定义列表。更值得注意的是,发送列表是 IP 或 CN/IP设备的配置屏性,意味猪通过显式配置过程可将其控制并输入到一个设备中。尽管发送列表是一个配置属性,但它不能阻止IP或CN/IP设备进行自身配斑和许算身发送刻表。为了严格控制 CN/IP设备的行为和它们如何转发数据包,应能够配置 IP或 CN/IP设备,以便使用显式发送列表,忽略任何IP信道配置信息。8.1IP传输机制
GB/Z 20177.4—-2006
IP是图3所示的网络层协议,设计成运行在多种物理媒体和链路层协议之上。因此,本部分没有对IP的链路层或物现层作任何规定。用户进程
(CN/L路由器用)
物压按口
图3IP协议栈
如图3所示,下列是3个用于传输IP包的最通用机制:源始;
TCP和 UI>P基于[P 的传输协议。关于 CN数据报文的传输,假定 UI>P 能增强效率并且支持多播寻址,它可用于 CN/IP 设备之间的通信。 所有 CN/IP 设备必须支持 LDP。 在配暨过程中使用ICP有一些优点,并且 TCP 可以支持 UDP 之外的某些报文。CN/IP 设备中的 TCP 支持可选的。为了阐述顺序问题,在数铅包的首部上加一个顺序号,以便有助于排序。所有UDP数据报必须帮着有效的“校验和\传输。
为了通过TCP/UDP发送一个数据包,除IP地址外,必须定义·个端可号。-股来说,端口号是可配置的,并用于下列定义的不目的。本部分推荐便用的端口号见附录A。当使用UDP时,可使用单播或多播寻址发送数据报。单播是点到点的.这就意味着将数据报从一个IP主机发送到其他单个LP主机。当发送相同数据报到多个[P主机时,使用多播寻址更为有效。国此,建议 CN/IP设备支持单播和多播寻止。IP信道是由IP地址列表定义的。信道定义或发送列表可包含单播地址和多播地址的任意组合。为了与 IP 或 CN/IP 设备相互操作,IP 或 CN/LP 支持多播是不要求的。
GB/Z 20177.4—2006
为了使IP或CN/IP路由器在整个IP路由器上使用多播寻址,CN/IP设备必须向IP路由器通知加人多播组的意图。有成熟的方法进行这种操作,本部分不对这种方法进行规定。8.1.1注意事项(资料性)
一些 IP网包含 NAT 路由器。除非专门设计路由器,否则这些路由器不能处理将[P地址嵌入有效载荷中的协议,这同样适用于本部分规定的隧道协议。一-般来说,该协议不能在所有NAT路由器上工作。只要有一个能处理该协议的路由器,该协议仍可用于使用NAT路由器的网络。它可以是NAT路由器本身或在网络相间区域作为 VAT 路由器的另一个 CN/IP到 CV/IP路由器。9CN/IP设备配置
CN/IP设备有双重特性。从CN观点来看,它是CN信道上的节点,并具有一切应有特征。可以使用标准 CN网络管理程序和报文配置,并管理这些参数。从IP观点来看,CN/IP设备是IP网络上的一个IP主机,因此它必须像IP网络上的任何其他主机一样被配置。
此外,还有与该CN/IP设备一起定义的逻辑IP信道配置信息。本章只描述与配置IF主机和IP信道参数相关的要素。-般来说,一系列技术和协议町用来配所有IP主机和信道参数。所有CN/IP设备必须至少支持对该设备转发机制的手工配置,以便保证可以用不同方法配置的设备之间的最小等级可互操作性。转发意味着通过如上所述的隧道技术发送到IP信道上其他设备。9.1配置参数
本条定义CN/IP设备用于(或可以用于)操作的参数。本条不定义用于存储信息的数据结构或定义用于数据交换的报文。本条集中定义和标识了所有 CN/IP设备参数。本条还讨论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机制。
有三个相关数据案,该数据集构成CN/IP设备中所包合的参数。一第8章中描述的CN/IP倍道定义。一第 8 章中描述的发送列表。
—与CN/IP信道上的设备相关的设备参数。9.1.1信道定义参数
完整信道定义在逻辑上是信道上每个CN/IP设备的列表。信道上每个设备可与下述类型信息有关系。
…-多播支持(是或否)。因为这是可选的,所以必须有是否支持的指示。一TCP支持(是或否)。因为这是可选的,所以必须有是否支持的指示。CN/IP设备类型(路由器、节点,代理等)。CN路由器类型(中继器、自学习、配置等)。一\-CN\求所有广播”标志。
名称。用于识别的简单文本字符审。信道超时。该参数对信道而管是全局性的,每个设备有这个值,但对所有设备相同。IP地址。这是设备的单播IP地址。…侦听数据的单播端口。
-CN/IP设备侦听的多播地址/端口号对的列表。CN特定唯一设备1D1(路由器近侧或节点)。-CN特定唯一设备ID2(路由器远侧)。一(N特唯一设备3(用于辅助配望的)。每个域的CN域长度和ID、子网、节点地址。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14625.2-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反弹高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3-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3部分:动态耐冲击试验方法
- GB/T14039-2002 液压传动 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 GB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 GB/T8477-2008 浙江中白猪
- GB/T26449-2010 辐射式水力旋流分级机组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44059.1-2024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 第1部分: 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用管道系统
- GB/T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检验
- GB/T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5413.1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 GB20550—2006 荧光灯用辉光启动器 第1部分—般要求与安全要求
- GB15146.4-1994 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含易裂变物质水溶液的钢质管道交接的核临界安全准则
- GB12115-1989 高频信号发生器测试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