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0:27:25
  • GB10623-1989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10623-1989

  • 标准名称: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89-02-10
  • 实施日期:

    1990-07-01
  • 作废日期:

    2008-1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24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冶金>>金属材料试验>>77.040.10金属材料力学试验
  • 中标分类号:

    冶金>>金属理化性能试验方法>>H22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36页
  • 标准价格:

    17.0 元
  • 出版日期:

    1990-07-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22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梁新邦、曹用涛、高舜芝、李久林
  • 起草单位: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情报标准研究总所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郎
  • 主管部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力学性能试验的一般术语和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弯曲、硬度、冲击、姗变、持久强度、应力松弛、断裂、疲劳、工艺、磨损等试验所使用的名词术语。 GB 10623-1989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GB10623-198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
Metallic materials--Terms of mechanical test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函
GB 10623-89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力学性能试验的一般术语和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弯曲、硬度、冲击、变、持久强度、应力松弛、断裂、疲劳、工艺、磨损等试验所使用的名词术语。一般术语
2.1金属力学mechanics of metals系研究金属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行为和发生现象的学科,由于作用力特点的不同,如力的种类(静态力、动态力、磨蚀力等)、施力方式(速度、方向及大小的变化,局部或全面施力等)、应力状态(简单应力一一拉、压、弯、剪、扭;复杂应力两种以上简单应力的复合)等的不同,以及金属在受力状态下所处环境的不同(温度、压力、介质、特殊空间等),使金属在受力后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力学性能。
2.2金属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2. 3 金属力学性能判据 characteristic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表征和判定金属力学性能所用的指标和依据,其高低表征金属抵抗各种损伤作用的能力的大小,是评定金属材料质量的主要判据,也是金属制件设计时选材和进行强度计算时的主要依据。如抗拉强度、伸长率、疲劳极限等。2. 4 金属力学试验 mechanical testing of metals测定金属力学性能判据所进行的试验,一般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剪切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螨变试验、应力松弛试验、疲劳试验、断裂韧性试验、磨损试验、工艺试验、复合应力试验等。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2.5金属力学性能测试
系通过不同力学试验及相应测量以求出金属的各种力学性能判据的实验技术。金属力学性能测试对金属材料质量检验,研制和发展新材料,改进材料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材料潜力,进行金属制件失效分析,确保金属制件的合理设计、制造、安全使用和维护,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金属力学性能测试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合理的金履力学性能判据并准确而尽可能快速地测出这些判据。
2.6弹性elasticity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和尺寸,当外力卸除后物体又回复到其原始形状和尺寸,这种特性称为弹性。
2.7弹性模量
modulus of elastic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1989-02-10批准1990-07-01实施
GB10623—89
一般说来,在弹性范围内物体的应力和应变呈正比,其比例常数即为弹性模量。2.8滞弹性anelasticity
在弹性范围内,固体的应力和应变不是单值对应关系,往往有一段时间的滞后现象,这种特性称为滞弹性。
滞弹性仍然是弹性的,应力卸除后可完全回复到原始的形状和尺寸,只是要经过充分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即应变对应力有滞后现象,它与不可能完全回复的非弹性有明显区别。2.9塑性 plasticity
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判据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2.10超塑性superplasticity
一些金属在特定组织状态下(主要是超细晶粒),特定温度范围内和一定变形速度下表现出极高的塑性,其伸长率可达百分之儿百甚至百分之儿千,这种现象称为超塑性。2.11韧性toughness
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减小。
2.12强度strength
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常用的强度判据例如屈服点、抗拉强度。2.13变形deformation
金属受力时其原子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其宏观表现为形状,尺寸的变化。变形一般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2.14 断裂 fracture
金属受力后当局部的变形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原子间的结合力受到破坏,从而萌生微裂纹,微裂纹发生扩展而使金属断开,称为断裂。其断裂表面及其外观形貌称为断口,它记录着有关断裂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
2.15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几乎不伴随塑性变形而形成脆性断口(断裂面通常与拉应力垂直,宏观上由具有光泽的亮面组成)的断裂。
脆性断裂一般包括沿晶脆性断裂、解理断裂、解理断裂、疲劳断裂、腐蚀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氢脆断裂等。
2.16延性断裂ductile fracture伴随明显塑性变形而形成延性断口(断裂面与拉应力垂直或倾斜,其上具有细小的凹凸,呈纤维状)的断裂。
延性断裂一般包括纯剪切变形断裂、韧窝断裂、蠕变断裂等。2.17解理断裂cleavage fracture沿着原子结合力最弱的解理面发生开裂的断裂,称为解理断裂。这种断裂具有明显的结晶学性质。
2.18韧窝断裂dimple fracture
通过微孔的成核、长大和相互连接过程而形成的断裂,称为韧窝断裂。韧窝断裂是属于一种高能吸收过程的延性断裂,其断口宏观形貌星纤维状,微观形貌呈蜂窝状,断裂面由一些细小的窝坑构成。2.19疲劳断裂fatigue fracture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而导致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其断口在宏观上由疲劳源、扩展区和最后破断区兰个区域构成,在微观上可出现疲劳条痕。2.20应力stress
GB 10623-89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所导致物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即为应力。标称应力nominal stress
不考虑几何不连续性(如孔,沟、圆角等)所产生的影响而按简单理论计算的净裁面上一点的应力。
normal stress
2.22正应力
垂直于力作用平面的应力分量,有拉应力和压应力两种,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拉应力 tensile stress
背离力作用平面的正应力,称为拉应力。2.24
压应力compressive stress
朝向力作用平面的正应力,称为压应力。切应力 shear stress
剪切于力作用平面内的应力分量,称为切应力。2.26 扭应力 torsional stress由扭转作用而引起的模截面内的切应力,称为扭应力。2.27
true stress
真应力
在轴向加力试验中,根据瞬时真实横截面积计算的轴向应力,称为真应力。工程应力 engineering stress
按照试样的原始横截面尺寸而计算的应力。主应力principal stress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2. 30断裂应力fracture stress断裂开始时最小横截面积上的真实应力。致断力 breaking force
发生断裂时的力。
当拉伸试验所用的试样较小、较薄或材料塑性很低时,最大力即可认为是致断力。2.32应变 strain
由外力所引起的物体原始尺寸或形状的相对变化,通常以百分数(%)表示。2.33线应变linear strain
由外力所引起的原始线尺寸每单位长度的变化。2.34轴向应变axial strain
平行于试样纵向轴的平面上的线性应变,称为轴向应变或纵向应变。横向应变transverse strain
垂直于试样纵向轴的平面上的线性应变,称为横向应变。各向异性材料的横向应变可随方向而异。2.36切应变shear strain
在力作用下物体中经过一一点,且原始相互垂直的两直线间变化角度的正切。2.37
angular strain
角应变
用切应变表示。
真应变true strain
在轴向加力试验中瞬间标距与原始标距之比的自然对数。2.39
工程应变engineering strain
在轴向加力试验中,试样的瞬间标距与原始标距之差与原始标距之比。宏观应变macrostrain
GB 10623-89
比原子间距大得多而利用一般引伸计可测的任何限定标距上的平均应变。2.41微观应变microstrain
与金属的原子间距可相比的任何标距上的应变。2.42力学滞后mechanical hysteresis加力和卸除力的整个循环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约束
constrain
对物体变形的任何限制。
料坏stock
用来制备试样的样坏所选取的金属产品部分。2.45
样坏 specimen stock
用来制备试样的料坏部分。
2.46 试样 specimen
样坏经机加工或不经机加工而供试验用的一一定尺寸的样品。2.47
标距gauge length
试样上测量应变或长度变化部分的标志距离。2.48
加载(卸载)速率load rate(unload rate)单位时间载荷单调增加(减小)的量。应力-应变曲线stress-strain curve2.49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曲线。
3拉伸和压缩试验
tensile testing
拉伸试验
用静拉伸力对试样轴向拉伸,测量力和相应的伸长,一般拉至断裂,测定其力学性能的试验。3.2压缩试验 compressive testing用静压缩力对试样轴向压缩,在试样不发生屈曲下测量力和相应的变形(缩短),测定其力学性能的试验。
3.3比例标距
proportional gauge length
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平方根成比例关系的试样原始标距。按下式计算:Lo = K s.
式中:Lg—试样原始标距,mm;
K-——-比例系数;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
3.4引伸计标距
extensometer gauge length
用引伸计测量试样伸长(变形)所使用试样部分的长度。3.5原始标距
original gauge length
试验前的标距。
3.6断后标距final gauge length试样拉断后断裂部分在断裂处对接在一起使其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的标距。3.7
伸长elongation
试样在试验中其原始标距的增加。3.81
伸长率 percentage elongation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9比例伸长率 percentage proportional elongation880
GB10623-89
标距的线弹性部分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10 非比例伸长率 percentage non-proportional elongation标距的非线弹性部分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11 残余伸长率percentage permanent set elongation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 12 总伸长率 percentage total elongation标距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13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 percentage total elongation at maximum force试样拉至最大力时标距的总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14最大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percentage non-proportional elongation at maximum force试样拉至最大力时标距的非比例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15断后伸长率percentage elongation after fracture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3.16缩颈necking
拉伸试验时试样横截面所发生的局部收缩。3. 17
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3. 18实际压缩力 real compressive force压缩试验过程中作用在试样上沿轴线方向的力,但对于夹在约束装置中进行试验的板状试样,是其标距中点处扣除摩擦力后的力。3.19摩擦力(压缩)friction force(incompression)在压缩试验中,被约束装置夹持的试样,施力时两侧面与夹板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3.20
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proof stress of non-proportional elongation试样标距部分的非比例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0po.01,0p0.2等分别表示规定非比例伸长率达0.01%和0.2%时的应力。
3. 21 规定总伸长应力 proof stress of total elongation试样标距部分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0t0.5表示规定总伸长率达0.5%时的应力。3.22
规定残余伸长应力permanentsetstress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0.0.2表示规定残余伸长率达0.2%时的应力。规定非比例压缩应力proof stress of non-proportional campressive strain3.23
试样标距的非比例压缩变形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0pc0.01,0m0.2等分别表示规定非比例压缩应变达到0.01%,0.2%时的应力。
3.24屈服点yield point
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3.25上屈服点upperyieldpoint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3.26下届服点laweryield point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3.27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881
GB 10623 - 89
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3.28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试样压至破坏前承受的最大标称压应力。只有材料发生破裂情况才能测出抗压强度。细长比 slenderness ratio
均匀圆柱体的自由长度(无支撑长度)与其横截面最小回转半径之比。3.30
泊松比 Poisson's ratio
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呈线性比例关系范围内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超出线弹性范围的泊松比无恒定值。应变硬化指数(n值)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n-value)3.31
经验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关系α二中的指数。用假定对数真实应力和对数真实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的斜率来评定。塑性应变比(r 值)plastic strain ratio(r-value)3.32
金属薄板试样轴向拉伸到产生均勾塑性变形时,试样标距内宽度方向的真实应变与厚度方向的真实应变之比。
平均塑性应变比 average of plastic strain ratio value3.33
金属薄板平面上与主轧制方向成045°和90°三个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值的加权平均值。F - ro + r9o + 2r45
式中:—平均塑性应变比.
一0°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
T9o——90°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45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
3.34塑性应变比平面各向异性度degree of planer anisotropyof theplastic strain ratio金属薄板平面上与主轧制方向成0°和90°方向的塑性应变比值的算术平均值与45°方向的塑性应变比值之差。
+90)—T45
式中: Ar-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塑性应变比平面各向异性度;
0°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
r90——90°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TAs
-45°方向测得的塑性应变比。
3.35拉伸杨氏模量Yaung's modulus in tension轴向拉伸应力与轴向拉伸应变呈线性比例关系范围内的轴向拉伸应力与轴向拉伸应变之比。3.36压缩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 in compression轴向压缩应力与轴向压缩应变呈线性比例关系范围内的轴向压缩应力与轴向压缩应变之比。有些金属材料的压缩杨氏模量与拉伸杨氏模量有所不同。3.37
切线模量tangentmodulus
在弹性范围内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上任一规定应力或应变处的斜率。3.38弦线模量chord modulus
在弹性范围内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上任两规定点之间弦线的斜率。force-elongation curve
3.39力-伸长曲线
GB10623—89
拉伸试验中记录的拉伸力对伸长的关系曲线。3.40力-变形曲线force-deformationcurve压缩试验中记录的压缩力对变形(缩短)的关系曲线。扭转、剪切和弯曲试验
扭转试验torsion test
对试样两端施加静扭矩,测量扭矩和相应的扭角,一般扭至断裂,测定其力学性能的试验。扭转计标距twist counter gauge length4.2
用扭转计测量试样扭角所使用试样部分的长度。4.3扭角torsional angle
试样在扭矩作用下其标距两端横截面相对旋转的角度。扭矩-扭角曲线torque-torsional angle curve4.4
扭转试验中记录的扭矩对扭角的关系曲线。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切应力与切应变呈线性比例关系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之比。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proof stress of non-proportional shear strain4.6
扭转试验中,试样标距部分外表面上的非比例切应变达到规定数值时,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
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Tp0.015,Tpo.3.等分别表示规定的非比例切应变达到0.015%和0.3%时的切应力。
4.7真实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true proof stress of non-proportional shear strain扭转试验中,圆形试样标距部分外表面上的非比例切应变达到规定数值时,按刘德维克-卡曼公式计算的切应力。
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Trp0.015,Trp0.3分别表示规定非比例切应变达到0.015%和0.3%时的真实切应力。
4.8屈服点(扭转)yield point(in torsion)扭转试验中,扭角增加而扭矩不增加(保持恒定)时,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4.9上屈服点(扭转)upper yield point(in torsion)扭转试验中,以首次发生下降前的最大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4.10下屈服点(扭转)lower yield point(in totsion)以届服阶段中的最小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抗扭强度tarsional strength
试样在扭断前承受的最大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试样表面最大切应力。真实抗扭强度true torsional strength4.12
扭转试验中,圆形试样扭断时,按刘德维克-卡曼公式计算的最大切应力。最大非比例切应变maximum non-proportional shear strain4.131
试样扭断时其外表面上的最大非比例切应变。4.141
剪切试验shear test
用静拉伸或压缩力,通过相应的剪切工具,使垂直于试样纵轴的一个横截面受剪,或相距有限的两个横截面对称受剪,测定其力学性能的试验。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试样剪切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单剪试验时按下式计算:
双剪试验时按下式计算:
抗剪强度,N/mm2;
式中: h
GB 10623--89
Fs--—断裂前的最大试验力,N;
Sa一一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
4. 16弯曲试验bend test
对试样施加静弯矩或弯曲力,测量弯矩或弯曲力和相应的挠度,一般弯曲至断裂,测定其力学性能的试验。
4.17抗弯强度bending strength试样在弯曲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5 硬度试验
5.1 硬度hardness
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是衡量金属软硬的判据。5. 2 压痕硬度 indentation hardness在规定的静态试验力下将压头压入材料表面,用压痕深度或压痕表面面积评定的硬度。5.3布氏硬度试验Brinell hardness test用一定直径的球体(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测量的表面压痕直径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5.4布氏硬度值Brinell hardness number用球面压痕单位表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硬度值。布氏硬度值按下式计算:HRS(HBW) == 0. 102 -
m· D(D- VD2= a)
式中:HBS(HBW)-
一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试验时的布氏硬度值;F——试验力,N;
D—一球体直径,mm;
d--压痕平均直径,mm。
5.5洛氏硬度试验Rockwell hardness test在初始试验力及总试验力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刚石圆锥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5.6残余压痕深度增量permanent increase of depth of indentation洛氏硬度试验中,在卸除主试验力并保持初始试验力的条件下测量的深度方向塑性变形量,用e表示。
对于洛氏硬度试验,e的单位为0.002mm。对于表面氏硬度试验,e的单位为0.001 mm。5.7洛氏硬度值Rockwell hardness number用洛氏硬度相应标尺刻度满量程值与残余压痕深度增量之差计算的硬度值。对于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进行的试验,洛氏硬度值为100-e,对于用钢球压头进行的试验,洛氏硬度值为130e。
5.8洛氏硬度标尺
Rockwell hardness scale
GB10623—89
由不同类型压头、试验力及硬度公式组合所表征的洛氏硬度。例如:A标尺洛氏硬度(HRA),用圆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压头在初始试验力为98.07N、总试验力为588.4N条件下试验,用100一e计算出的洛氏硬度。B标尺洛氏硬度(HRB):用直径1.588mm的钢球在初始试验力为98.07N、总试验力为980.7N条件下试验,用130一e计算的洛氏硬度。C标尺洛氏硬度(HRC):用圆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压头在初始试验力为98.07N、总试验力为1471.0N条件下试验,用100一e计算出洛氏硬度。5. 9表面洛氏硬度试验Rockwell superficial hardness test初始试验力为29N、总试验力为147,294或441N的洛氏硬度试验。5.10表面洛氏硬度值Rockwell superficial hardness number用表面洛氏硬度标尺刻度满量程值与残余压痕深度增量之差计算的硬度值,即100一e。维氏硬度试验Vickers hardness test5.11
将相对面夹角为136°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以选定的试验力(49.03~980.7N)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测量的压痕对角线长度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5.12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low load Vickers hardness test试验力范围在1.961~<49.03N的维氏硬度试验。5.13显微维氏硬度试验Vickers microhardness test试验力在1.961N以下的维氏硬度试验。5.14维氏硬度值Vickers hardness number用正四棱锥形压痕单位表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硬度值。维氏硬度值按下式计算:
HV = 0. 189 1
式中: F- 
试验力,N;
d--一压痕两对角线长度算术平均值,mm。5.15努氏硬度试验Knoop hardness test将两相对棱边夹角分别为172°30°和130°0°的菱形锥体金刚石压头以规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用测量的压痕长对角线长度计算硬度的一种压痕硬度试验。5. 16努氏硬度值Knoop hardness number用菱形压痕投影单位面积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硬度值。其计算公式为:HK = 1. 450 9岁
式中:F——试验力,N;
-压痕长对角线长,mm。
5. 17肖氏硬度试验 Shore hardness test将规定重量及形状的金刚石或钢球冲头从一定高度落到试样表面上,用测量的冲头回跳高度计算硬度的一种动态力硬度试验。5.18肖氏硬度值Shorehardness number用冲头弹起的高度和规定高度的比值与肖氏硬度系数的乘积表示的硬度值。肖氏硬度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K-
肖氏硬度系数;
h-冲头弹起高度,mm;
6冲击试验
ho——规定高度,mm。
6.1冲击吸收功 impact absorbing energyGB10623-89
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冲击试验力一次作用下折断时所吸收的功。6.2冲击韧度impact toughness
冲击试样缺口底部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冲击吸收功。6.3应变时效冲击吸收功strain ageing impact absorbing energy经规定应变和人工时效后试样的冲击吸收功。应变时效冲击韧度strain ageing impact toughness6.4
试样缺口底部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应变时效冲击吸收功。6.5
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Charpy impact test(V-notch)用规定高度的摆锤对处于简支梁状态的V型缺口试样进行一次性打击,测量试样折断时冲击吸收功的试验。
6.6夏比(U 型缺口)冲击试验Charpy impact test (U-notch)用规定高度的摆锤对处于简支梁状态的U型缺口试样进行一次性打击,测量试样折断时冲击吸收功的试验。
6.7艾氏冲击试验Izod impact test用规定高度的摆锤对处于悬臂梁状态的缺口试样进行一次性打击,测量试样折断时冲击吸收功的试验。
6.8冲击拉伸试验impact-tensile test试样在拉伸状态下承受冲击试验力的一种动态力学性能试验。6.9脆性断口brittle fracture surface出现大量晶粒开裂或晶界破坏的有光泽断口。6. 10 脆性断面率 percentage of brittle fracture surface脆性断口面积占试样断口总面积的百分率。韧性断口ductile fracture surface6.11
出现纤维状剪切破坏的无光泽断口。6.12 韧性断面率 percentage of ductile fracture surface韧性断口面积占试样断口总面积的百分率。6.13冲击吸收功-温度曲线impact absorbing energy-temperature curve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冲击吸收功与试验温度的关系曲线。对具有低温脆性的材料,曲线具有上平台区、过渡区和下平台区三个部分。6.14韧脆转变温度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冲击吸收功急剧变化或断口韧性急剧转变的温度区域6.15落锤试验drop-weight test将规定高度的重锤自由落体一次冲击处于简支梁状态的预制裂纹标准试样,测定无塑性转变温度的试验。
6.16无塑性转变温度nil-ductility transition temperature按标准落锤试验方法试验时试样发生断裂的最高温度。6.17动态撕裂试验dynamic tear test用一定高度的摆锤对处于简支梁状态的压制尖缺口标准试样进行一次性打击,测量试样动态撕裂能的试验。
6.18动态撕裂能dynamic tear energyGB10623--89
动态撕裂标准试样在冲击试验力作用下折断时吸收的能量。7蠕变、持久强度和应力松弛试验7. 1 蠕变 creep
在规定温度及恒定力作用下,材料塑性变形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7. 2 蠕变试验creep test
在规定温度及恒定试验力作用下,测量试样蠕变变形量随时间变化的试验。7.3 螨变起始伸长率percentage initial elongation of creep螨变试验中施加全部试验力瞬间试样标距内每单位长度的变化。7. 4 蠕变总伸长率 percentage total elongation of creep蠕变试验中任一时间试样标距内单位长度的变化。7.5蠕变速率creep rate
蠕变试验中单位时间的蠕变变形。即给定时间内变曲线的斜率。7.6蠕变曲线creep curve
蠕变变形量作为时间的函数所绘制的曲线。7.7 蠕变第一阶段 the first stage of creep蠕变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期间。7. 8 蠕变第二阶段 the second stage of creep蜗变速率恒定的期间。
7.9 蜻变第三阶段the third stage of creep蠕变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加的期间。7.10蠕变极限creep limit
在规定温度下,引起试样在一定时间内螨变总伸长率或恒定蟠变速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最大应力。蟠变回复
creep recovery
在规定温度下卸除试验力后,材料的变形回缩与时间的关系。持久强度试验stress-rupture test7. 12
在规定温度及恒定试验力作用下,测定试样至断裂的持续时间及持久强度极限的试验。持久强度极限stress-rupture limit7.13
在规定温度下,试样达到规定时间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持久塑性stress-rupture plasticity7. 14
材料在定温度及恒定试验力长期作用下的塑性变形。7.15 持久断后伸长率percentage elongation of stress-rupture持久试样断裂后,在室温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7.16 持久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 reduction of area of stress-rupture持久试样断裂后,在室温下横截面积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7.17持久缺口敏感系数stress-rupture notch sensitivity factor缺口持久试样与光滑试样断裂时间相同时的应力比率或应力相同时断裂时间的比率。7.18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在规定温度及初始变形或位移恒定的条件下,金属材料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的现象。应力松弛试验stress relaxation test7.19
在规定温度下,保持试样初始变形或位移恒定,测定试样上应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试验。零时间 zeto time
GB10623—89
施加全部试验力或达到规定初始变形试验立即开始的瞬间。7.21初始应力initial stress
应力松弛试验开始时施加全部试验力瞬间试样上的应力。7.22剩余应力remaining stress应力松弛试验中任一一时闻试样上所保持的应力。7.23松弛应力relaxed stress
应力松弛试验中任一时闻试样上所减少的应力,即初始应力与剩余应力之差。7.24应力松弛曲线stress relaxation curve用剩余应力作为时间的函数所绘制的曲线。7.25应力松弛速率stress relaxation rate单位时间的应力下降值,即给定瞬间的应力松弛曲线的斜率。7.26应力松弛第一阶段the first stage of stress relaxation应力松弛速度随时间逐遂渐减少的期间。7.27应力松弛第二阶段the second stage of stress relaxation应力松弛速度保持恒定的期间。8断裂试验
线弹性断裂力学linearelasticfracturemechanics用固体线弹性理论分析固体中已存在裂纹附近的应力场,基本原则是从分析线弹性均勾和各向同性连续体中个别裂纹(假定构件只含有一个裂纹且其顶端只有一个塑性区)行为出发,得到的是各向同性的二维弹性理论的结果,因其对裂纹顶端进行的力学分析符合线性条件,故称为线弹性断裂力学。
理想裂纹ideal crack
在弹性应力分析中所采取的一种简化裂纹模型。在无应力体中,裂纹具有两个重合的并在物体内沿着称之为裂纹前缘的平滑曲线连接的平滑表面。以两维表示时,裂纹前缘称为裂纹尖端。8.3理想裂纹尖端应力场ideal-crack-tip stress field无限接近于裂纹前缘处的奇异应力场,这种应力场主要是由于变形的弹性体中理想裂纹影响所造成。
在线弹性均匀体中,裂纹尖端应力场可视为三种分量应力场的叠加。8.4
裂纹尖端平面应变crack-tipplanestrain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场,其平面应变接近到经验判据所要求的程度。对于「型裂纹,裂纹尖端平面应变的判断准则为板厚B必须满足:B ≥ 2. 5(Ke/0y)2
式中:B---板厚度,mm;
Kie——平面应变断裂韧度,MPa·m,の,有效屈服强度,MPa。
8.5裂纹位移crack displacement在未变形条件下的理想裂纹两表面上重合的两点,在变形后它们之间的分离矢量。8.6型式mode
裂纹尖端附近的裂纹位移类型。有I、II、II 种型式,它们与裂纹尖端周的应力-应变场相关。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CTOD)8.7
在原始(施加载荷前)裂纹尖端附近不同的限定部位,由于弹性和塑性变形而引起的裂纹位移。8.8裂纹嘴张开位移crack mouthopening displacement(CMoD)88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