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2664-1995 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07 12:00:29
- TB/T2664-1995
- 现行
标准号:
TB/T 2664-1995
标准名称:
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5-12-30 -
实施日期:
1996-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45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减速顶安装作业,运用条件和维修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调速系统的减速顶。 TB/T 2664-1995 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TB/T2664-1995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664-1995
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1995-12—30发布
199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减速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减速顶安装作业,运用条件和维修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调速系统的减速顶。第一篇安装作业
TB/T2664—1995
正确安装减速顶是保证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的技术性能良好并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2施工准备
2.1对线路的要求
2.1.1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线路变坡点应按设计设置水平标桩。2.1.2减速顶宜安装在混凝土枕上,对已安装在木枕上的,建议逐步将木枕更换为混凝土枕。2.1.3钢轨垂直磨耗不大于8mm。安装减速顶一侧钢轨的碾边宽度,内侧安装不大于5mm;外侧安装不大于3mm。
2.1.4线路的水平要求:单侧布顶时,内侧安装布顶一侧,应比另一侧水平高5~8mm;外侧安装布顶一侧应比另一侧水平低5~8mm。2.1.5线路的防爬要求:般应顺溜车方向设置防爬器。对混凝土枕线路,每12.5m钢轨应设置的防爬器数量,顶群区段正向不少于3对,反向不少于1对。对木枕线路,每12.5m钢轨应设置的防爬器数量,顶群区段应不少于5对;其余布顶区段,不少于3对。对反牵较多的线路,还应反向设置防爬器,每12.5m钢轨不少于2对。防爬支撑按工务有关规定设置。2.1.6线路的轨距要求:内侧安装减速顶为1435±mm;外侧安装减速顶为1435±mm。2.1.7枕线路外侧安装减速顶时,应设置轨距杆及轨撑保持轨距。每12.5m钢轨应设置的轨距杆数量,连挂区不少于3根;顶群区段不少于5根,并应设置轨撑不少于4对。2.2施工设备
应根据安装作业的具体施工特点与规模,选择安装施工所需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主要的施工设备、工具有:专用钻机、铜电缆线(0.7~1cm2)、锥柄麻花钻(29mm)、接线盒、专用钻楔、管钳子(250mm)、手锤(0.7kg)、钢丝钳(200mm)、砂轮机(150mm)、活扳手(200mm、300mm)、高度尺(组合角尺)、游标卡尺(150mm)、专用铣刀(65mm)、液压油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5-一12一30批准1996—06-01实施
TB/T2664-1995
(20)及紧固M27螺母的专用扳手、道扒子、手提砂轮机等。2.3施工联系bzxz.net
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应与有关部门(车站、机务、工务、电务等)联系,安排施工计划,封锁施工线路,并指派人员防护。3施工作业
3.1开始施工
在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已做好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施工。3.2钻孔位置的确定
3.2.1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钻孔位置和数量,并画出标记3.2.2相邻两顶的中心距:内侧安装应大于280mm,外侧安装应大于300mm;3.2.3应尽量把减速顶布置在轨枕空的前部(即钢轨爬行的相反方向),并应避开轨腰凸字;3.2.4在钢轨接缝处及其两侧第一个轨枕空内一般不安装减速顶。3.3钻孔尺寸
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测钻孔尺寸(安装孔直径为①29士0.5mm,两孔中心距为90士1mm)和两安装孔中心线至轨面的高度,以确保符合技术标准中(安装高度)的要求。3.4安装作业
3.4.1安装准备
3.4.1.1应按布顶设计要求,预先把各种型号和档次的减速顶,搬运到安装孔旁;3.4.1.2在安装孔旁对应位置,扒出安装坑(内侧顶在钢轨内侧,外侧顶在钢轨外侧);3.4.1.3除去安装孔周围的毛刺、铁锈和污物,如果在安装面上有凸出标记时,应用手砂轮磨平,
3.4.1.4检查要安装的减速顶滑动油缸是否碰伤、壳体是否有裂损,有损伤的处理正常后方可安装。
3.4.2安装要求
3.4.2.1用专用扳手紧固M27螺母,扭矩达到700士50N·m;3.4.2.2安装后的减速顶,壳体不得与轨底、轨枕、支撑石、道碴等物接触,壳体底部与道碴间距应大于15mm;
3.4.2.3减速顶安装高度,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安装技术标准。3.5为防止安装的减速顶松动,经三天运用后,应用专用扳手将所有减速顶的M27螺母再紧固一次,扭矩达到3.4.2.1条的规定。3.6电务施工涉及到可控顶系统设备时,由车站派人配合,以保证安全;线路维修更换安装减速顶设备的钢轨时,由工务部门和车站互相配合完成。4安装后的质检查与交接
4.1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经检查确认减速顶安装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2质量检查内容
4.2.1滑动油缸动作,应上下滑动自如;4.2.2安装高度应符合3.4.2.3条的规定;2
TB/T2664-1995
4.2.3相邻两顶的中心距,应符合3.2.2条的的规定;4.2.4M27螺母紧固扭矩应符合3.4.2.1条的规定,4.2.5减速项壳体底部与道碴间距应符合3.4.2.2条的规定:4.2.6对有特殊性能的减速顶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的技术要求;4.2.7减速项顶数量、型号、档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3清点备用减速顶的种类和数量,办好交接手续。第二篇运用条件
采用减速顶的调速系统,主要有全顶和点连两种制式。在每种制式中采用正确的作业方法,正确运用减速顶,才能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延长减速顶的使用寿命。5对设备和作业的要求
5.1应确认各种减速顶在正常良好的状态下,才能投入运用。如有故障,应及时排除。5.2布顶线路的纵断面,应经常保持原有标准状态。5.3安装减速顶的线路区段,严禁使用铁鞋。5.4调车机车的排障器必须符合GB146.1-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5.3,5.4条的规定。撤砂管应根据减速顶的安装高度进行适当改造。5.5解体车辆的推峰速度,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规定掌握。5.6自重小于13t的4轴车,以及不符合GB146.1一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5.3.54条规定的本务机、无火回送或修理的机车和其它车辆,不得进入布顶区。大型车D5,D10重载时不得通过布有外侧安装顶的线路。进入全顶驼峰调车场的机车,排障器距轨面高度应大于100mm。5.7机车车辆通过减速顶的速度,不得大于规定的减速项构造速度。机车挂有空车或守车通过减速顶的速度在“站细”中规定。5.8机车车辆在顶群密集布顶区段时,宜操作平稳。5,9当全顶驼峰调车场线路入口处的大减速顶群或可控顶群上停有车辆时,以及停留车距大顶群的距离不足以容纳一钩车停留时,峰上不得继续向该股道溜车。如需向该股道继续放车,则应由调机下峰推送,或由制动员随车护钩连挂。5、10微机可控顶和反坡调速系统的峰上解体作业,应尽量防止钩车“钓鱼”下峰。第三篇维修要求
减速顶的保养与维修,直接关系减速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为保证减速顶充分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延长减速顶各零件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必须做好减速顶的保养和检修工作。
6室外检查和保养
6.1室外检查的时间
内侧安装减速顶的般区段,每周巡回检查23次;高速(V>3.3m/s)区段,每天巡回检查一次,外侧安装减速顶的区段,每天巡回检查一次。3
6.2室外检查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TB/T2664-1995
6.2.1外观各零件、防尘圈应完整无缺6.2.2双头螺栓应无松动或折断;6.2.3止冲销应起止冲作用;
6.2.4滑动油缸动作应滑动自如,油气压力应正常;6.2.5目测减速顶的安装高度应正常;6.2.6壳体不得与轨底、轨枕、支撑石、道碴等物接触,壳体底部与道碴的间距应符合第3.4.2.2条。
6.3室外保养的内容与时间
6.3.1M27螺母的紧固:布顶的一般区段每1~2个月,布顶的高速(V>3.3m/s)区段,每月一次,
6.3.2涂油润滑壳体衬套及防尘圈:布顶的一般区段每3~6个月,布顶的高速(V>3.3m/s)区段每月一次,
6.3.3清除减速顶附近杂物、清擦壳体、滑动油缸和防尘圈:每月一次,6.3.4减速顶的安装高度每3~6个月实测一次,直线段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曲线段应符合设计要求;
6.3.5壳体表面刷油漆:每二年一次,6.3.6更换防尘圈:每二年或滚压50万次更换一次:6.3.7以上室外保养,凡工况恶劣者,应适当缩短其周期。6.4室外保养的技术质量要求
6.4.1紧固M27螺母,扭矩应达到3.4.2.1条的规定;6.4.2壳体两衬套间间隔及防尘圈的沟槽内应涂满3号锂基脂,6.4.3滑动油缸表面光亮,有油膜,6.4.4壳体表面应清洁、无油垢、泥污,分档标记清晰。7日常检修
日常检查油气不足、有故障的减速项均做日常检修。7.1日常检修主要工作范围
7.1.1解体、清洗滑动油缸组合件;7.1.2更换0型密封圈(或组合密封圈);7.1.3目检各零件,更换损坏零件;7.1.4打压、注油、组装、充氮。7.2日常检修技术质量要求
7.2.1压力阀座紧固扭矩1~1档应达到100N·m,I档及以上的顶,紧固扭矩应达到150N·m
7.2.2速度阀开量、速度阀弹簧、压力阀开启压力、注油量、氮气压力等均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7.2.3解体检修后组装的减速顶应使用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新油液;7.2.4组装充氮后的减速顶,油气压力应达到规定的要求。4
8定期检修
TB/T2664-1995
滚压次数达150万次的减速顶,应做定期检修。在进行定期检修时,各零件应根据技术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对其更换或修理。凡符合技术质量标准的零件,可继续使用到下一次定期检修。
8.1定期检修主要工作范围
8.1.1包括日常检修的工作范围,8.1.2解体、清洗活塞组合件;
8.1.3更换弹簧座上的凸100型圈。8.2定期检查的内容
8.2.1速度阀弹簧状况;
8.2.2压力阀弹簧状况;
8.2.3活塞杆、活塞头外径:
8.2.4滑动油缸内、外径及其头部状况5密封盖内孔直径,
8.2.6压力阀与阀座阀口的状况,8.2.7活塞环、支承环的状况;
8.2.8壳体上、下衬套内径,
8.2.9速度阀板、回程阀板状况。8.3定期检修标准和要求
8.3.1TDJ型系列减速顶
8.3.1.1滑动油缸
a)外径为α65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必64.910mm,应更换:b)内径为52mm。检查中部内径,其内径大于等于@52.12mm,应更换;c)顶头打堆,当H≥5mm,应更换(见图1)。图1
8.3.1.2活塞
a)活塞杆外径为22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21.930mm,应更换b)TDJ203型、TDJ204型、TDJ301型活塞头外径为52mm。磨耗最大处,其外径小于等5
于@51.90mm时,应更换。
8.3.1.3密封盖
TB/T2664—1995
a)内径为22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22.15mm时,应更换;b)螺纹部分应保持完好状况。如螺纹损伤影响使用者,应更换。8.3.1.4压力阀(钢球)
有明显压痕的,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1.5压力阀座
①10阀口宽度大于0.5mm,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1.6支承环、活塞环
在活塞上应活动自如。在自由状态下活塞环开口<3mm,支承环开口<0.4mm的,应更换。
8.3.1.7壳体上、下衬套
内径为65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65.60mm,应更换。8.3.1.8压力阀内弹簧、压力阀外弹簧、速度阀弹簧,凡滚压300万次者,应更换。8.3.1.9双头螺栓
一般区段的项滚压400万次,高速(V>3.3m/s)区段的项滚压300万次,应更换。8.3.2TDW型系列减速
8.3.2.1滑动油缸
a)外径65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64.88mm,应更换;b)内径≤52mm。检查中部内径,其内径大于等于52.12mm,应更换;c)顶头打堆,当H≥5mm,应更换(见图1)。8.3.2.2活塞
a)活塞杆外径20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19.93mm,应更换,b)活塞头外径α52mm。磨耗最大处,其外径小于等于51.87mm,应更换,8.3.2.3密封盖
a)内径凸20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20.04mm,应更换;b)螺纹部分应保持完好状况,螺纹损伤影响使用者,应更换。8.3.2.4压力阀
有明显压痕的,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2.5压力阀座
阀口宽度大于0.5mm,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2.6壳体
内径65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65.4mm,应更换。8.3.2.7压力阀弹簧、速度阀弹簧滚压300万次后,应更换。8.3.2.8双头螺栓
一般区段的顶滚压400万次,高速(V>3.3m/s)区段的顶滚压250万次,应更换。9维修管理
9.1维修场所的设置
TB/T2664-1995
9.1.1为了做好减速顶的室内维修工作,每个使用减速顶的车站,均应在调车场附近设置维修减速顶的场所,其场所应具有良好的供暖、通风、照明和防火条件。9.1.2.减速顶的维修场所一般应设有(1)清洗间(>12m)(2)装配间(>15m2)
(3)钳工间(>20m2)
(4)仓库(>15m2)
(5)值班室(>15m2)
(6)学习室(>15m2)
(7)更衣室(>15m2)
安装减速顶数量较少的站场,减速顶的清洗和装配,可共用一个房间。有条件的站场,应设置院墙,设有车库和油库(>40m2)。9.1:3应设置一整套检修专用设备、工具和必需的通用工具、量具,要配备380V三相交流电源。
9.2维修人员的编制
凡使用1500台以上减速顶的大中型编组站,维修工人按以下人均台数配备:可控顶200~400台/人,普通顶400~600台/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根据维修工人数按比例设置。使用减速顶数量较少的小型编组站及翻矿线,可由工长兼管技术工作。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喜亭、刘利军、王继廉、胡中、方文俞。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TB/T 2664-1995
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1995-12—30发布
199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减速安装、运用、维修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减速顶安装作业,运用条件和维修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调速系统的减速顶。第一篇安装作业
TB/T2664—1995
正确安装减速顶是保证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的技术性能良好并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2施工准备
2.1对线路的要求
2.1.1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线路变坡点应按设计设置水平标桩。2.1.2减速顶宜安装在混凝土枕上,对已安装在木枕上的,建议逐步将木枕更换为混凝土枕。2.1.3钢轨垂直磨耗不大于8mm。安装减速顶一侧钢轨的碾边宽度,内侧安装不大于5mm;外侧安装不大于3mm。
2.1.4线路的水平要求:单侧布顶时,内侧安装布顶一侧,应比另一侧水平高5~8mm;外侧安装布顶一侧应比另一侧水平低5~8mm。2.1.5线路的防爬要求:般应顺溜车方向设置防爬器。对混凝土枕线路,每12.5m钢轨应设置的防爬器数量,顶群区段正向不少于3对,反向不少于1对。对木枕线路,每12.5m钢轨应设置的防爬器数量,顶群区段应不少于5对;其余布顶区段,不少于3对。对反牵较多的线路,还应反向设置防爬器,每12.5m钢轨不少于2对。防爬支撑按工务有关规定设置。2.1.6线路的轨距要求:内侧安装减速顶为1435±mm;外侧安装减速顶为1435±mm。2.1.7枕线路外侧安装减速顶时,应设置轨距杆及轨撑保持轨距。每12.5m钢轨应设置的轨距杆数量,连挂区不少于3根;顶群区段不少于5根,并应设置轨撑不少于4对。2.2施工设备
应根据安装作业的具体施工特点与规模,选择安装施工所需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主要的施工设备、工具有:专用钻机、铜电缆线(0.7~1cm2)、锥柄麻花钻(29mm)、接线盒、专用钻楔、管钳子(250mm)、手锤(0.7kg)、钢丝钳(200mm)、砂轮机(150mm)、活扳手(200mm、300mm)、高度尺(组合角尺)、游标卡尺(150mm)、专用铣刀(65mm)、液压油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5-一12一30批准1996—06-01实施
TB/T2664-1995
(20)及紧固M27螺母的专用扳手、道扒子、手提砂轮机等。2.3施工联系bzxz.net
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应与有关部门(车站、机务、工务、电务等)联系,安排施工计划,封锁施工线路,并指派人员防护。3施工作业
3.1开始施工
在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已做好的情况下,方可开始施工。3.2钻孔位置的确定
3.2.1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钻孔位置和数量,并画出标记3.2.2相邻两顶的中心距:内侧安装应大于280mm,外侧安装应大于300mm;3.2.3应尽量把减速顶布置在轨枕空的前部(即钢轨爬行的相反方向),并应避开轨腰凸字;3.2.4在钢轨接缝处及其两侧第一个轨枕空内一般不安装减速顶。3.3钻孔尺寸
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测钻孔尺寸(安装孔直径为①29士0.5mm,两孔中心距为90士1mm)和两安装孔中心线至轨面的高度,以确保符合技术标准中(安装高度)的要求。3.4安装作业
3.4.1安装准备
3.4.1.1应按布顶设计要求,预先把各种型号和档次的减速顶,搬运到安装孔旁;3.4.1.2在安装孔旁对应位置,扒出安装坑(内侧顶在钢轨内侧,外侧顶在钢轨外侧);3.4.1.3除去安装孔周围的毛刺、铁锈和污物,如果在安装面上有凸出标记时,应用手砂轮磨平,
3.4.1.4检查要安装的减速顶滑动油缸是否碰伤、壳体是否有裂损,有损伤的处理正常后方可安装。
3.4.2安装要求
3.4.2.1用专用扳手紧固M27螺母,扭矩达到700士50N·m;3.4.2.2安装后的减速顶,壳体不得与轨底、轨枕、支撑石、道碴等物接触,壳体底部与道碴间距应大于15mm;
3.4.2.3减速顶安装高度,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中的安装技术标准。3.5为防止安装的减速顶松动,经三天运用后,应用专用扳手将所有减速顶的M27螺母再紧固一次,扭矩达到3.4.2.1条的规定。3.6电务施工涉及到可控顶系统设备时,由车站派人配合,以保证安全;线路维修更换安装减速顶设备的钢轨时,由工务部门和车站互相配合完成。4安装后的质检查与交接
4.1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经检查确认减速顶安装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2质量检查内容
4.2.1滑动油缸动作,应上下滑动自如;4.2.2安装高度应符合3.4.2.3条的规定;2
TB/T2664-1995
4.2.3相邻两顶的中心距,应符合3.2.2条的的规定;4.2.4M27螺母紧固扭矩应符合3.4.2.1条的规定,4.2.5减速项壳体底部与道碴间距应符合3.4.2.2条的规定:4.2.6对有特殊性能的减速顶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的技术要求;4.2.7减速项顶数量、型号、档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3清点备用减速顶的种类和数量,办好交接手续。第二篇运用条件
采用减速顶的调速系统,主要有全顶和点连两种制式。在每种制式中采用正确的作业方法,正确运用减速顶,才能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延长减速顶的使用寿命。5对设备和作业的要求
5.1应确认各种减速顶在正常良好的状态下,才能投入运用。如有故障,应及时排除。5.2布顶线路的纵断面,应经常保持原有标准状态。5.3安装减速顶的线路区段,严禁使用铁鞋。5.4调车机车的排障器必须符合GB146.1-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5.3,5.4条的规定。撤砂管应根据减速顶的安装高度进行适当改造。5.5解体车辆的推峰速度,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规定掌握。5.6自重小于13t的4轴车,以及不符合GB146.1一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5.3.54条规定的本务机、无火回送或修理的机车和其它车辆,不得进入布顶区。大型车D5,D10重载时不得通过布有外侧安装顶的线路。进入全顶驼峰调车场的机车,排障器距轨面高度应大于100mm。5.7机车车辆通过减速顶的速度,不得大于规定的减速项构造速度。机车挂有空车或守车通过减速顶的速度在“站细”中规定。5.8机车车辆在顶群密集布顶区段时,宜操作平稳。5,9当全顶驼峰调车场线路入口处的大减速顶群或可控顶群上停有车辆时,以及停留车距大顶群的距离不足以容纳一钩车停留时,峰上不得继续向该股道溜车。如需向该股道继续放车,则应由调机下峰推送,或由制动员随车护钩连挂。5、10微机可控顶和反坡调速系统的峰上解体作业,应尽量防止钩车“钓鱼”下峰。第三篇维修要求
减速顶的保养与维修,直接关系减速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为保证减速顶充分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延长减速顶各零件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必须做好减速顶的保养和检修工作。
6室外检查和保养
6.1室外检查的时间
内侧安装减速顶的般区段,每周巡回检查23次;高速(V>3.3m/s)区段,每天巡回检查一次,外侧安装减速顶的区段,每天巡回检查一次。3
6.2室外检查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TB/T2664-1995
6.2.1外观各零件、防尘圈应完整无缺6.2.2双头螺栓应无松动或折断;6.2.3止冲销应起止冲作用;
6.2.4滑动油缸动作应滑动自如,油气压力应正常;6.2.5目测减速顶的安装高度应正常;6.2.6壳体不得与轨底、轨枕、支撑石、道碴等物接触,壳体底部与道碴的间距应符合第3.4.2.2条。
6.3室外保养的内容与时间
6.3.1M27螺母的紧固:布顶的一般区段每1~2个月,布顶的高速(V>3.3m/s)区段,每月一次,
6.3.2涂油润滑壳体衬套及防尘圈:布顶的一般区段每3~6个月,布顶的高速(V>3.3m/s)区段每月一次,
6.3.3清除减速顶附近杂物、清擦壳体、滑动油缸和防尘圈:每月一次,6.3.4减速顶的安装高度每3~6个月实测一次,直线段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曲线段应符合设计要求;
6.3.5壳体表面刷油漆:每二年一次,6.3.6更换防尘圈:每二年或滚压50万次更换一次:6.3.7以上室外保养,凡工况恶劣者,应适当缩短其周期。6.4室外保养的技术质量要求
6.4.1紧固M27螺母,扭矩应达到3.4.2.1条的规定;6.4.2壳体两衬套间间隔及防尘圈的沟槽内应涂满3号锂基脂,6.4.3滑动油缸表面光亮,有油膜,6.4.4壳体表面应清洁、无油垢、泥污,分档标记清晰。7日常检修
日常检查油气不足、有故障的减速项均做日常检修。7.1日常检修主要工作范围
7.1.1解体、清洗滑动油缸组合件;7.1.2更换0型密封圈(或组合密封圈);7.1.3目检各零件,更换损坏零件;7.1.4打压、注油、组装、充氮。7.2日常检修技术质量要求
7.2.1压力阀座紧固扭矩1~1档应达到100N·m,I档及以上的顶,紧固扭矩应达到150N·m
7.2.2速度阀开量、速度阀弹簧、压力阀开启压力、注油量、氮气压力等均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7.2.3解体检修后组装的减速顶应使用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新油液;7.2.4组装充氮后的减速顶,油气压力应达到规定的要求。4
8定期检修
TB/T2664-1995
滚压次数达150万次的减速顶,应做定期检修。在进行定期检修时,各零件应根据技术质量标准的要求,确定对其更换或修理。凡符合技术质量标准的零件,可继续使用到下一次定期检修。
8.1定期检修主要工作范围
8.1.1包括日常检修的工作范围,8.1.2解体、清洗活塞组合件;
8.1.3更换弹簧座上的凸100型圈。8.2定期检查的内容
8.2.1速度阀弹簧状况;
8.2.2压力阀弹簧状况;
8.2.3活塞杆、活塞头外径:
8.2.4滑动油缸内、外径及其头部状况5密封盖内孔直径,
8.2.6压力阀与阀座阀口的状况,8.2.7活塞环、支承环的状况;
8.2.8壳体上、下衬套内径,
8.2.9速度阀板、回程阀板状况。8.3定期检修标准和要求
8.3.1TDJ型系列减速顶
8.3.1.1滑动油缸
a)外径为α65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必64.910mm,应更换:b)内径为52mm。检查中部内径,其内径大于等于@52.12mm,应更换;c)顶头打堆,当H≥5mm,应更换(见图1)。图1
8.3.1.2活塞
a)活塞杆外径为22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21.930mm,应更换b)TDJ203型、TDJ204型、TDJ301型活塞头外径为52mm。磨耗最大处,其外径小于等5
于@51.90mm时,应更换。
8.3.1.3密封盖
TB/T2664—1995
a)内径为22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22.15mm时,应更换;b)螺纹部分应保持完好状况。如螺纹损伤影响使用者,应更换。8.3.1.4压力阀(钢球)
有明显压痕的,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1.5压力阀座
①10阀口宽度大于0.5mm,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1.6支承环、活塞环
在活塞上应活动自如。在自由状态下活塞环开口<3mm,支承环开口<0.4mm的,应更换。
8.3.1.7壳体上、下衬套
内径为65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65.60mm,应更换。8.3.1.8压力阀内弹簧、压力阀外弹簧、速度阀弹簧,凡滚压300万次者,应更换。8.3.1.9双头螺栓
一般区段的项滚压400万次,高速(V>3.3m/s)区段的项滚压300万次,应更换。8.3.2TDW型系列减速
8.3.2.1滑动油缸
a)外径65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64.88mm,应更换;b)内径≤52mm。检查中部内径,其内径大于等于52.12mm,应更换;c)顶头打堆,当H≥5mm,应更换(见图1)。8.3.2.2活塞
a)活塞杆外径20mm。检查中部外径,其外径小于等于19.93mm,应更换,b)活塞头外径α52mm。磨耗最大处,其外径小于等于51.87mm,应更换,8.3.2.3密封盖
a)内径凸20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20.04mm,应更换;b)螺纹部分应保持完好状况,螺纹损伤影响使用者,应更换。8.3.2.4压力阀
有明显压痕的,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2.5压力阀座
阀口宽度大于0.5mm,打压打不住的,应更换。8.3.2.6壳体
内径65mm。磨耗最大处,其内径大于等于@65.4mm,应更换。8.3.2.7压力阀弹簧、速度阀弹簧滚压300万次后,应更换。8.3.2.8双头螺栓
一般区段的顶滚压400万次,高速(V>3.3m/s)区段的顶滚压250万次,应更换。9维修管理
9.1维修场所的设置
TB/T2664-1995
9.1.1为了做好减速顶的室内维修工作,每个使用减速顶的车站,均应在调车场附近设置维修减速顶的场所,其场所应具有良好的供暖、通风、照明和防火条件。9.1.2.减速顶的维修场所一般应设有(1)清洗间(>12m)(2)装配间(>15m2)
(3)钳工间(>20m2)
(4)仓库(>15m2)
(5)值班室(>15m2)
(6)学习室(>15m2)
(7)更衣室(>15m2)
安装减速顶数量较少的站场,减速顶的清洗和装配,可共用一个房间。有条件的站场,应设置院墙,设有车库和油库(>40m2)。9.1:3应设置一整套检修专用设备、工具和必需的通用工具、量具,要配备380V三相交流电源。
9.2维修人员的编制
凡使用1500台以上减速顶的大中型编组站,维修工人按以下人均台数配备:可控顶200~400台/人,普通顶400~600台/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根据维修工人数按比例设置。使用减速顶数量较少的小型编组站及翻矿线,可由工长兼管技术工作。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喜亭、刘利军、王继廉、胡中、方文俞。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 TB/T3521-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铣磨车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T3010-2001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订货技术条件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 TB/T3558-2020 机车车辆转向架专用量具闸瓦和闸片量具
- TB/T2891-1998 电气化铁道并联电容器静态型高次谐波过流保护技术条件
- TB/T3503.2-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2部分: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
- TB/T1679-1997 电气化铁道 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