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26 01:23:44
  • TB/T2074-200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2074-2003

  • 标准名称: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3-10-31
  • 实施日期:

    2003-10-3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37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29.280电力牵引设备
  • 中标分类号:

    铁路>>牵引供电>>S82接触网零件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TB/T 2074-1998
  • 采标情况:

    JIS E2002 NEQ гост 12393-1977 NEQ NF C66-800-1978 NEQ DIN VDE 0216 NEQ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页数:

    16页
  • 标准价格:

    18.0 元
  • 出版日期:

    2003-10-3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崔勇、任兴堂、杨广英、付智国、贾志洋、张宏武、张志锋
  • 起草单位: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接触网器材检测中心
  • 归口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提出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的试验术语、基本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判定原则。本标准适用于零部件,亦适用于其他具有相同用途的零部件。 TB/T 2074-2003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TB/T2074-200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9.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4--2003
代替TB/T2074—1998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in electrification railway2003-10-31发布
2003-10-3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测试项目
数据处理
异常状态处理·
TB/T 2074—2003
TB/T2074-2003
本标准对应于日本标准JISE2002《接触网金属零件试验方法》,根据我国近儿年电气化铁路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采用了德国DIN、法国NF和前苏联有关标准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在TB/T2074-一1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本标准与JISE2002的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一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修改;一将一些适用于国外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一参照了前苏联国家标准IOCT12393一197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配件》,增加了滑动试验加荷速度、紧固力矩允差的规定;
参照了法国标准NFC66-800(1978.8),增加了短路热循环的试验方法:参照了德国工业标准DINVDE0216《接触网装置用配件静态机械性能、要求、检验》,增加了静强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代替TB/T2074一1998《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本标准与TB/T207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电气性能试验中的试验电流值;修改了终端锚固线夹的试验方法;修改了短路电热循环试验方法;把滑动试验中的加荷速度修改为15%规定值,滑动荷重判定修改成与TB/T2073一致;明确了对振动试验装置、振动试验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对振后零部件性能的判定方法;增补了传动效率试验的方法及判定方法:一增补了对疲劳试验装置、疲劳试验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对疲劳后零部件性能的判定方法;增补了静应力试验方法;
增补了硝酸亚汞试验法;
一增补了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法;一增补了断线制动试验法。
本标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接触网器材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勇、任兴堂、杨广英、付智国、贾志洋、张宏武、张志锋。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2074一1989,TB/T2074-1998。I
1范围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TB/T2074-2003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包括隧道内零部件,以下简称零部件)的试验术语、基本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判定原则。本标准适用零部件,亦适用于其他具有相同用途的零部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1839-一1981钢铁表面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1957—1981
GB/T 3098-2000
GB/T5677--1985
光滑极限量规
紧固件机械性能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GB/T7233--1987
铸钢件超声探伤方法及质量评级方法GB/T104311989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方法GB/T10567.1-199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硝酸亚汞试验法GB/T10610一199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TB/T207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207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5铝青铜化学分析标准方法
YB/T55
YB/T597
硅青铜、硅黄铜化学分析方法
铸造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YB/T776
变形铝合金拉伸应力腐蚀试验方法HB/T5254
铝合金C环试样应力腐蚀试验方法HB/T525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破坏荷重试验failingloadtes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拉伸(压缩)试验设备,模拟零部件实际受力状态,测量零部件最大破坏荷重值的试验。
耐拉伸(压缩)荷重试验withstandtensile(compression)loadtest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拉伸(压缩)试验设备,模拟零部件实际受力状态,检查零部件在规定的1
TB/T2074—2003
耐拉伸(压缩)工作荷重下,是否产生塑性变形、滑移、挠度、破损等的试验。3.3
紧固力矩试验grippingmomenttest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扭矩测量仪器对零部件上的螺栓缓慢施加紧固力矩,检查螺栓及零部件是否产生塑性变形、歪斜、破损、咬死等的试验。3.4
滑动荷重试验slidingloadtes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零部件在承受接续元件轴向荷重时,测量零部件与线索、零部件与零部件间产生规定的相对位移时的最大荷重值的试验。3.5
振动试验vibrationtes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零部件安装在接触网模拟试验装置上进行模拟振动,检查零部件相关机械性能、变形、破损的试验。
疲劳试验tiredfailingtes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零部件安装在接触网疲劳试验装置上进行模拟疲劳,检查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部件相关机械性能、变形、破损的试验。3.7
传动效率试验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test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零部件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并模拟零部件的实际受力状态,测量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动态机械传动效率的试验。3.8
接触电阻试验contactresistancetest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零部件与配合的线索(按规定连接方式)连接紧固,测量(零部件电气连接处)规定测点间直流电阻值的试验。3.9
温升试验temperature-risetest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将零部件与配合的线索(按规定方式)连接紧固,检查零部件及其接续线索在规定的时间和试验电流下的发热状态的试验。3.10
短路电热循环试验shortcircuitheatcycletest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对零部件电气连接部位采用通电加热和断电冷却的方式进行热循环,并经短路电流冲击后,检查零部件及其接续线索电阻值和温升是否超过标准规定值的试验。3.11
电热循环试验周期heatcycletestperiod对电气连接零部件从通电开始到处于热稳定状态,再断电冷却至30℃以下的全过程为一个热循环试验周期。
镀锌层均匀性试验uniformityofgalvanizedcoatingtest将零部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检查零部件在规定时间和浸人次数内基体是否外露的试验。3.13
镀层厚度试验zinc coatingthickness test测量零部件金属覆盖层厚度的试验。2
组装检查assemblyinspections
TB/T 2074—2003
对零部件的完整性、配套的统一性、组成件相互之间的互换性及拆卸安装的灵活性进行的检查。4基本要求
4.1试验环境条件
4.1.1在没有特殊指定的情况下,试验在常温(10℃~35℃)下进行,室内照度不小于3001x。4.1.2电气性能试验环境温度为20℃±5℃,空气湿度不大于80%,风速不大于0.6m/s。4.1.3试验场地应远离振源,无电磁干扰。在无法避免干扰的场合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4.2试验用接续元件
4.2.1试验用线索、接续管材与被试产品相适应,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4.2.2电气试验、滑动荷重试验用线索表面光洁,无伤痕、无锈蚀和氧化。镀锌管材表面平整,无锌镭锌渣,截面几何尺寸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4.3试验仪器及试验夹具
4.3.1试验用计量器具由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部门进行定期检定。检定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试验数值在有效的检定范围内。试验计量器具的量程应与被测零部件的参数相匹配。4.3.2采用线索及夹具安装的零部件,在试验过程中除特殊指定外,安装时应符合零部件的实际受力状态。
4.3.3试验用各种夹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允许对试件产生额外附加力。5测试项目
5.1外观检查
5.1.1零部件的外观以目力检查为主,必要时可采用不超过10倍的放大镜检查。5.1.2表面粗糙度检查采用标准样板进行对比或采用粗糙度测试仪测量。测量方法按照GB/T106101998规定进行。
5.2尺寸及形位公差检查
5.2.1计量器具分辨率小于被测尺寸公差的1/2~1/10。5.2.2孔径及外圆直径测量值,应为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的测量平均值;连接处连接间距如双耳间距)的测量值,应为三个不同位置测量值的平均值,且每个测量值与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0%。5.2.3尺寸检查允许采用制造公差符合GB/T1957一1981光滑极限量规要求的专用量具(如量块、特制样板及卡具)测量。
5.2.4形位公差按相应的图纸尺寸公差及标准要求进行测量。5.3组装检查
5.3.1检查零部件的组成件是否与图纸相符合。5.3.2按照TB/T2075和图纸要求对零部件进行人工拆卸和互换安装,检查组成件拆卸安装的灵活性及组成件相互之间的互换性能。5.4破坏荷重试验
5.4.1零部件的破坏荷重值按照TB/T2075和图纸规定的破坏荷重值选取。5.4.2零部件的破坏荷重试验可在模拟试验框架、万能材料试验机或专用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件的安装应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典型件安装如图1所示)。5.4.3在试验框架上进行破坏荷重试验时,荷重值测量应采用准确度不低于土1%的测力仪。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时,试验机准确度不低于土1%。3
TB/T 2074--2003
+P受力方向
模拟导线
图1破坏荷重试验
tP受力方向
5.4.4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零部件变形量的测量应在不受外力的自由状态下进行。测量标距选取在两受力点间,当两受力点间小于1000mm时采用分辩率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5.4.5与零部件本体配套的螺栓、螺母用扭矩测试仪按照规定的紧固力矩值和紧固顺序进行安装,当紧固力矩≤44N·m时,扭矩允许误差为±1.0N·m;紧固力矩>44N·m时,扭矩允许误差为±1.5N·mo
5.4.6试验过程中,为减小接续元件因受力产生径向收缩所造成紧固力矩值的下降,紧固用螺栓应在标准规定荷重值的50%时,进行紧固力矩值的校核。5.4.7无论使用何种加载设备加荷速度应符合GB/T2282002标准要求。试验荷重在50%规定荷重值以内时,对加荷速度不作规定;达到50%规定荷重值以后,按每分钟10%~30%的规定荷重值均匀平稳地增加载荷,不允许有冲击;达到规定荷重值时,保荷3min,观察受力部位有无破损、塑性变形、歪斜等异常现象。
5.4.8在破坏荷重试验中,零部件在达到规定破坏荷重值以前,不应产生破损或失效等现象。零部件的最大破坏荷重值为试件破损或失效时的荷重值。试验记录中应注明破坏或未破坏、破坏形式、破坏部位等。型式试验时,每批至少破坏一件。5.5耐拉伸(压缩)荷重试验
5.5.1零部件的耐拉伸(压缩)荷重值按照TB/T2075标准和图纸规定的耐拉伸(压缩)荷重值选取。5.5.2零部件的安装、加荷速度的选取以及试验设备的要求同5.4。对小变形量零部件,变形量测量采用分辨率不低于0.02mm游标卡尺;对定位器等杆件大变形量零部件,变形量测量采用分辨率不低于1mm钢卷尺。
5.5.3在耐拉伸(压缩)荷重试验中,零部件不应出现破损、歪斜等现象。零部件本体上两测试点间的残余变形量,在规定的试验荷重下不应大于测点间长度的0.2%。对于定位器在规定的耐拉伸(压缩)试验荷重下,规定测量点间的挠度不应超过所规定的挠度值。5.6紧固力矩试验
5.6.1紧固力矩试验值按照TB/T2075标准和图纸规定的数值选取,零部件的所有连接件应与设计图纸相符。
5.6.2紧固力矩值测量采用准确度不低于±2%的扭矩测试仪。5.6.3残余变形量的测量,采用分辨率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5.6.4零部件在固定平台上按使用状态进行安装紧固,有多个螺栓连接的零部件按设计规定的紧固顺序交替施加扭矩,扭矩递增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10%。4
TB/T2074-2003
5.6.5紧固速度在50%设计规定紧固力矩值以内不作规定;超过50%的规定最大紧固力值后,应均匀缓慢进行,不应有冲击。有多个螺栓时,每个螺栓至少反复紧固3次。5.6.6联结螺栓、螺母及连接零部件达到设计规定的紧固力矩值时,应不产生破坏、塑性变形或发生“咬死”等现象(锥套类零部件中楔子除外)。5.7滑动荷重试验
5.7.1零部件滑动荷重值按照TB/T2075标准和图纸所规定的荷重值选取。5.7.2零部件安装及试验用设备要求与5.4相同,滑移量测量采用分辨率不低于0.01mm的百分表。滑移量较大时,允许使用分辨率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5.7.3试验的加荷速度在50%规定滑动荷重值以内应平稳增加;达到50%规定滑动荷重值时校核联结螺栓紧固力矩,然后以每分钟10%~30%规定滑动荷重值增加试验荷重;达到规定荷重值时保荷3min,检查零部件接续处有无滑动。若无滑动则继续加荷直至滑动。5.7.4试件按实际受力状态进行安装,线索露出线夹或接续元件端部30mm以上,当同一线索上有两个以上的试件连接时,其间距应保持在200mm~300mm之间,试验荷重方向应沿接续元件的轴线方向,稍有偏移时则需使试验机夹头与试件之间保持300mm~500mm的距离。5.7.5零部件滑动荷重以试验荷重不能继续上升或零部件与接续元件、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相对位移达到1.5mm时的荷重值为滑动荷重值。5.7.6试验荷重在未达到规定值时,零部件如发生破坏、变形失效等现象,其滑动荷重试验判为不合格(锥套类零部件中楔子除外)。整个试验过程中,联结螺栓不允许产生咬死等现象。5.7.7典型零部件安装及受力方向如图2所示。+P受力方向
受力方向
图2滑动荷重试验
5.8振动试验
5.8.1振动试验参数按照TB/T2073、TB/T2075标准和图纸规定的条件选取。5.8.2试验在接触网线路模拟装置上进行(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3所示),模拟试验装置符合如下要求:
悬挂结构与实际相一致。振动场长度以不低于50m为宜。振动场下锚点距离被测零部件不a)
小于12m。测试件距振源的距离应保持500mm~2500mm为宜接触悬挂张力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导线静态张力误差不应超过规定值的土1%。b)
零部件所受外力应符合TB/T2075或图纸所规定的工作荷重,试验前应采用测力计对零部件c)
实际工作荷重进行校核。
应有专用的振动试验机,振幅、速度可调,且与模拟网同步,振动波形为正弦波。振动频率为3Hz~5Hz,振幅误差不得超过规定值±3%。e)
振动测试仪器具有振幅、频率、速度、加速度、振动起止时间以及振动次数的动态显示功能和f
自动记录功能。
5.8.3用于振动试验的零部件按照实际使用状态安装,联结螺栓的紧固力矩及紧固顺序应符合行业标准或图纸要求。
TB/T 2074--2003
振幅方向
F工作荷重
加振点
图3振动试验
5.8.4振动试验过程允许中断,振动次数按实际记录振动次数累加。5.9疲劳试验
5.9.1疲劳试验参数按照TB/T2073、TB/T2075和图纸规定的条件选取。P导线张力方向
5.9.2试验在接触网零部件疲劳模拟试验装置上进行(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4所示),模拟试验装置符合如下要求:
疲劳载荷方向
最大工作载荷+30%
最大工作载荷
最大工作载荷-30
疲劳载荷波形
最大工作载荷土30%
图4疲劳试验www.bzxz.net
应有专用的疲劳试验设备,设备具有恒速、恒力控制功能,能够独立设定与调整静态与动态力值,静态准确度不低于士1%。
零部件疲劳试验荷重应符合TB/T2073、TB/T2075或图纸的规定。模拟试验装置所产生的交变波形应为正弦波,频率为1Hz~3Hz。动态误差不超过规定值的土2.5%。e)装置具有力值、频率、速度显示以及疲劳次数记录功能。IB/T2074—2003
5.9.3用于疲劳试验的零部件应按照实际使用状态安装,联结螺栓紧固力矩符合TB/T2073、TB/T2075和图纸要求。
5.9.4疲劳试验过程允许中断,疲劳次数按实际记录疲劳次数累加。5.9.5对需要同时做振动、疲劳试验的零部件,试验顺序为先做振动试验,振动试验结束后按TB/T2073、TB/T2075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如下项目测量:a)振动后螺栓实际紧固力矩:
b)按照螺栓振动后实际紧固力矩进行滑动荷重试验。通过后再进行疲劳试验,疲劳试验结束后按TB/T2073、TB/T2075和图纸要求进行零部件破坏荷重试验。
5.9.6零部件承受规定次数振动、疲劳后应满足如下要求:a
无破损、断裂、严重变形、松动滑移或螺栓咬死等。耳环连接零部件允许有一定量磨损,但磨损面积不应大于原有面积的30%。b)
螺栓紧固力矩下降不大于5%,轴向力下降不大于5%。c
d)滑动荷重、破坏荷重等力学性能应不低于TB/T2073、TB/T2075和图纸规定值的5%。接触电阻温升等电气性能应满足TB/T2075或图纸规定值。e)
5.10传动效率试验
5.10.1传动效率试验应在专用的模拟试验框架上进行,零部件安装位置在施加张力后应保持同一水平。模拟试验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应有专用的液压加力设备,加力设备具有恒速、恒力等控制功能a
加力设备行程应能保证滑轮张力补偿装置中最慢的轮子转动一周。c)
传动效率为动态值,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张力补偿装置的加载磁码或配重块连续、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不大于80mm/min,速度误差不大于±2%。传动效率测量装置应符合如下要求:5.10.21
张力补偿装置的输人、输出端荷重值使用测力传感器测量,传感器准确度不低于土0.2%。a)
测量装置能够连续采集数据,采集速度不低于100次/s,对输入端与输出端力值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0.01ms
P(T)上升输出端
下降输入端
图5传动效率试验
T(P)上升输入端
下降输出端
TB/T2074--2003
c)若测量装置与计算机连接并用计算机完成数据处理时,计算机应专用且不允许上网或联网,测量软件应经过标定校准,测量过程中不允许人为于涉或修改数据,5.10.3张力补偿装置安装与现场使用中相一致,对于滑轮张力补偿装置,滑轮槽中心面与补偿绳应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5所示)。5.10.4传动效率按照单方向连续上升及单方向连续下降进行测量,并按照公式(1)计算。n= T.r/Px100% ......
式中:
P-—-输入端荷重值,单位为千牛(kN);T-——输出端荷重值,单位为千牛(kN)r—公称传动比。
5.10.5补偿装置的传动效率应不低于TB/T2073、TB/T2075和图纸的规定值。5.11棘轮补偿装置断线制动试验5.11.1断线制动试验应在专用的模拟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试品按实际使用状态安装,张力符合行业标准和图纸要求;b)应有专用的试验装置,具有加载、保载和模拟突然断线功能。+++++++++..(1)
5.11.2试验开始时,先将补偿器坠碗提升到一定高度,测量坠碗到基准面距离,精确度1mm,然后模拟突然断线;坠碗自由下落,补偿器制动,等坠碗稳定后再次测量到基准面的距离。按公式(2)计算制动时间:
式中:
t-——制动时间,单位为秒(s);
h—坠碗下落距离,单位为米(m);g——重力加速度,取 9.8m/s2。5.1.2温升试验
(2)
5.12.1零部件的温升试验在专用的接触网模拟装置上进行,典型零部件安装如图6所示,模拟试验装置符合以下要求:
a)能够安装接触线与承力索,两者之间根据要求可以调整结构高度,能够对零部件施加张力,张力值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b)试验用线、索长度不小于8m,模拟装置在室内布置时,四周无阻挡散热的设备。c)
张力使用测力仪测量,测力仪误差不天于土1%。d)试验电源为工频交流电,电源容量应满足试验要求,保证在最大试验电流时波形畸变不超过±2%。
模拟装置对地有可靠的电气绝缘,装置金属结构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不产生涡流,装置的金属e)
构架应可靠接地。
5.12.2测量装置符合如下要求:测温使用测温仪,测温仪应能莲续采集巡回检测,采集速度不小于1次/s,测温仪用热电偶做a
传感器时,热电偶误差不大于土2℃,热电偶接线采用加冷端补偿的办法,补偿端放在0℃土0.5℃冰水混合物中并用分辨率为0.1℃的温度计监测。b)
测量电流用互感器准确度不低于土0.02%,电流表准确度不低于土0.5%。c
试验场设有风速仪与测量环境温度的水银温度计,温度计的分辨率为0.1℃。5.12.3安装零部件时对其内表面及接续线索外表面用细砂纸打磨干净。螺栓连接时,用扭矩测试仪按规定值紧固。试验零部件有张力要求时,应施加张力,力值大小应满足TB/T2073、TB/T2075或图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