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686-1999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7 06:12:00
- DL/T686-1999
- 现行
标准号:
DL/T 686-1999
标准名称: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0-02-24 -
实施日期:
2000-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920.38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导则给出了电力网电能损耗分析及计算方法,降低损耗措施效果的计算方法,还给出了电能损耗统计、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要求。本导则适用于各级电力部门的能耗计算、统计、分析及降损措施效果的计算,也适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什工作中涉及的能耗计算。 DL/T 686-1999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DL/T686-1999

部分标准内容:
DL/T686—1999
前能源部节约能源司于1988年颁发的《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试行)经过了8年多的试用,对指导和规范电力网电能损耗的计算,更好地开展电力网降损节能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计算方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需要对试行导则进行修改补充。为此,电力工业部国调中心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进行该导则的修编工作,城市供电专委员组织专家在广泛收集意见的基础上,从1994年9月到1997年4月进行了该项工作。这次修编主要增加了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线损的篇幅。导则中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C、附录D是提示在附录。在附录中列入了电网线损理论计算软件设计要求,对原来导则在试行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本导则由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归口。本导则起草单位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本导则的主要起草人:许绍良、宋冶、苗竹梅、虞忠年、罗毅芳、刘遵义。本导则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负责解释。134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Guide of calculation of grid energy lossDL/T 686--1999
本导则给出了电力网电能损耗分析及计算方法,降低损耗措施效果的计算方法,还给出了电能损耗统计、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要求。本导则适用于各级电力部门的能耗计算、统计、分析及降损措施效果的计算,也适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涉及的能耗计算。2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
2.1统计线损率
2.1.1统计线损率是各网、省、地市供电部门对所管辖(或调度)范围内的电网各供、售电量计量表统计得出的线损率。
统计线损率=统计线损电量×100%供电量
2.1.2供电量=厂供电量十输入电量一输出电量十购人电量。2.1.2.1厂供电量即电厂出线侧的上网电量。对于一次电网厂供电量是指发电厂送人一次电网的电量。对于地区电网厂供电量是指发电厂送人地区电网的电量。2.1.2.2输入电量是指邻网输人的电量。2.1.2.3输出电量是指送往邻网的电量。2.1.2.4购入电量是指厂供电量以外的上网电量,如集资、独资、合资、股份制、独立核算机组、地方电厂、电力系统退役机组、多经机组、用户自备电厂等供入系统的电量。凡地方电厂和用户自备电厂的送出电量不应和系统送人电量抵冲,电网送人地方电厂及用户自备电厂的电量一律计人售电量。2.1.3统计线损电能=供电量一售电量。2.1.4售电量
售电量是指所有用户的抄见电量,发电厂、供电局、变电所,供电所、保线站等的自用电量及电力系统第三产业所用的电量。凡不属于厂用电的其他用电,不属于所或站用电的其他用电,均应由当地电力部门装表收费。
为了分级统计的需要,一次网把输往本局各地区电网的电量视为售电量。2.1.5为了分级分压管理,统计线损率又分为:一次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和一次电网的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一次网损率或主网损失率;一个地区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和该地区电网的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该地区(市)局的线损率;一个网局或省范围内所有地、市供电局(电业局)及一次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的总和与其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该网、省局的线损率。2.2理论线损率
2.2.1理论线损率是各网、省、地区供电局(电业局)对其所属输、变、配电设备根据设备参数、负荷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2000-07-01实施
流、特性计算得出的线损率。
DL/T 686—1999
理论线损率=理论线损电熊×100%供电量
2.2.2供电量=厂供电能十输人电能十购人电能有关厂供电量的规定与2.1.2.1条相同。2.2.3理论线损电量是下列各项损耗电量之和:变压器的损耗电能;
架空及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电能;一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中的有功损耗电能、调相机辅机的损耗电能;一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测量仪表、保护及远动装置的损耗电能;电晕损耗电能:
绝缘子的泄漏损耗电能(数量较小,可以估计或忽略不计);一变电所的所用电能;
一电导损耗。
2.3电力网元件的电能摄耗计算
2.3.1整个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建立在每一电网元件的电能损耗计算基础上,电网的电能损耗是电网内同一时段内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和。2.3.2各元件的负荷及运行电压等参数是从代表日(或典型计算时段,下同)的实际测录取得的,即每一个元件及整个电网的潮流及电压是已知的。2.3.3计算能耗时一般应收集下列资料:发电厂、变电所和电网的运行接线图:变压器、线路、调相机、电容器、电抗器等的参数(主要参数计算可参见附录A)资料(铭牌资料或实测损耗功率),
一电力网中各元件的负荷、电压等参数。2.3.4代表日(或典型计算时段)一般按下列原则选定:电网的运行方式、潮流分布正常,能代表计算期的正常情况,一代表日的供电量接近计算期(月、日、年)的平均日供电量;绝大部分用户的用电情况正常;气候情况正常,气温接近计算期的平均温度;计算全年损耗时,应以月代表日为基础,其中35kV以上电网代表日至少取4天,使其能代表全年各季负荷情况。
2.3.5代表日负荷记录应完整,能满足计算需要,一般应有电厂、变电所、线路等24h正点的发电(上网)供电、输出、输入的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压以及全天电量记录。根据代表日正点抄录的负荷,并认为每小时内负荷不变,绘制日负荷曲线。2.3.6线路、变压器绕组、串联电抗器等元件的电能损耗,应按元件的日负荷曲线计算。本导则推荐方均根电流法为基本计算方法:
代表日的损耗电能
AA 3·R·T ×10-3 (kWh)
式中:R—一元件的电阻,;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 T一24,h;Ii——方均根电流,A。
DL/T 686-1999
式中:I—-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I
式中:P,——正点时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Q.正点时通过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U.-与Pt,Q.同一测量端同--时间的线电压值,kV(A)
当实测值是每小时有功电能A.(kWh)、无功电能Ar(kvarh),以及测量点平均线电压U(kV)时Ia=www.bzxz.net
(A + A)
注:简化计算时,可采用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法)或最大电流法(损耗因数法)。形状系数(K)或损耗因数(F)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见附录B)。
2.3.7导线应考虑负荷电流引起的温升及周围空气温度对电阻变化的影响,进行如下修正(2)
R=R20(1+ β + βz)
、-0-2()
β,=α(T— 20)
式中:R20\
每相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Q;β 导线温升对电阻的修正系数;+(5)
1x—当周围空气温度为20℃时,导线达到容许温度时的容许持续电流,其值可由有关手册查取,如手册给出的是相当于空气温度为25℃时的容许持续电流,则1应乘以1.05,换算成20℃时的容许持续电流,A,
周围空气温度对电阻的修正系数:Ta
代表日(或计算期)的平均气温,℃;导线电阻的温度系数,对铜、铝、钢芯铝线,α一0.004。一般当月平均气温在12℃~28℃范围内时,可不进行β2的修正。2.3.8对电缆线路,除按线芯电阻以2.3.6条的方法计算线芯中的电能损耗外,还应计及绝缘介质中的电能摄耗。
电缆介质损耗电能(三相)
AA; -- U?.a-C.tgo.tL X 10-3 (kWh)式中:U-
电缆运行线电压,kV;
角速度,=2元fLf为频率(Hz);C一电缆每相的工作电容,可以由产品目录查得,或按式(9)计算,μF/km;tgo-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可以由产品目录查得,或按表1选取,或按实测值;L——电缆长度,km。
(8)
每相电缆的工作电容
式中:e-
(μF/km)
DL/T 686—-1999
表1电缆常用绝缘材料的ε和tg?值(9)
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可由产品月录查得,或按表1选取,或取实测值;一绝缘层外半径,mm;
线芯的半径,mm。
2.3.9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应包括空载损耗(固定损耗)及负载损耗(可变损耗)。负载损耗与通过该绕组的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2.3.6条所列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变压器绕组的电能损耗计算。2.3.9.1双绕组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计算。a)空载损耗电能
AAT = ^P。
式中:AAT
铁芯的摄耗电能,kWh;
一变压器空载损耗功率,kw;
变压器运行小时数,h;
Ut-变压器的分接头电压,kV;
一平均电压,kV。
用潮流方法计算时采取接地支路等值的方法。b)负载损耗电能
AAR = AP
式中:AAR
负载损耗电能,kWh;
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功率,kW;
电缆型式
油浸纸绝缘
粘性浸渍不滴流绝缘电缆
压力充油电缆
丁基橡皮绝缘电缆
聚氧乙烯绝缘电缆
聚乙烯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缆
注:tg值为最高允许温度和最高工作电压下的允许值。
变压器的额定电流,应取与负荷电流同一电压侧的数值,A。S
,所以式(11)可以改写为
AAR - API.
式中:Si-
变压器代表日负荷(以视在功率表示)的方均根值,kVA;Sn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c)变压器的损耗电量
AA = AAt +AAR
2.3.9.2三绕组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计算(11)
·(12)
空载损耗电能计算与双绕组变压器相同,采用式(10)。负载损耗电能的计算,应根据各绕组的短路损耗功率及其通过的负荷,分别计算每个绕组的损耗电能,再相加而得三绕组变压器绕组的总损耗电能。
式中: AP1,APk2、△P13
?+APa()
+AP3(a)
AAR = [APnal
(13)
分别为三绕组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的短路损耗功率,可由式(14)计算得出,kw。
DL/T 686--1999
INi.IN2、Ina—-—2
分别为三绕组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的额定电流,A,I u1Ita,I3—
分别为三绕组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代表日负荷电流的方均根值,A。APk(1-2)+APk(1-3) -APk(2-2) APk
△P2=△Pk(1-2)—APk1
AP13 APk1 -3) —APk
式中:APk12)、△Pk(1-3)、△P(2-3)-——分别为变压器额定容量的高-中压、高一低压、中—低压绕组短路损耗功率,kW。
对于三个绕组容量不相等的变压器,应先把铭牌给出的△Pk2)、△P(1-3)、△P(23)归算到额定容量下的 AP(1-2),△P(1-3)、AP(2~3),即APk(2-2)=AP'k1-2)
AP(1-3) =AP'k(1-8)
AP k2-3) =AP*(2-3)(多
式中:S1.S.、S3分别为高、中、低压绕组的标称容量。式(15)中的第三式适用于S:容量为最小时,若S,容量最小,则此式中S:应改为S.。对于三绕组变压器的总能耗电能的计算有AA - AAT + AAR
2.3.9.3自耦变压器能耗的计算与三绕组变压器相同,可按式(13)~式(16)计算。2.3.10并联电容器、调相机、串联电容器及电抗器的损耗电能计算。2.3.10.1并联电容器的损耗电能AA Q.- tgd. T
式中:Q。
投运的电容器容量,kvar;
一电容器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可取厂家实测值。2.3.10.2调相机的损耗电能
调相机损耗电能应包括调相机本身的损耗电能及调相机辅助的耗电能。a)调相机本身的损耗电能
AA = IQI
式中:Q——代表日调相机所发无功功率绝对值的平均值,kvar;AP%-—平均无功负荷的有功功率损耗率,根据制造厂提供数据或试验测定kW/kvar;T——调相机运行小时数,h。
b)调相机辅机的耗电能代表日调相机辅机电能表的抄见电能(kWh)。2.3.10.3串联电容器的损耗电能AA=3.
对50Hz电网,串联、电容器的损耗电能为tg?.T× 103
AA =9.55F·
式中:C一每相串联电容器组的电容,每相由n组并联,每组由m个单台电容器串联组成,μF;(15)
·(16)
·(17)
·(18)
·(21)
C—单台电容器的标称电容,uF。2.3.10.4电抗器的损耗电能
a)串联电抗器
DL/T 686--1999
式中:In—一串联电抗器的额定电流,A;APk
一相电抗器通过额定电流,温度达到75℃时的损耗功率,按厂家提供或由有关手册查得,kw。
b)并联电抗器的损耗,可按厂家提供的数据及运行电压进行计算。2.3.11代表日全网的总损耗电量应按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两部分分类汇总,然后根据全月供电能及代表日供电能,折算出全月的损耗电能及线损率。全月损耗电能
ZAAG + ZAAR
式中:ZAAm全月全网的损耗电能,kWh;A·D
△Ac-代表日全网的固定损耗电能,包括变压器铁芯、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调相机、互感器、计量装置、测量装置、保护及远动装置、电缆的介质损耗等损耗电能,kWh,ZAAR-
代表日全网的可变损耗电能,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电能、变压器绕组的损耗电能、串联补偿设备的损耗电能等,kWh;Am——全月供电能,kWh;
A——代表日供电能,kWh,
D——全月日历天数。
月线损率
AAm% = ZAA ×100%
2.435kV及以上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24
35kV及以上电力网多数为多电源的复杂电力网,其电能损耗计算一般用计算机进行,有条件的应实行在线计算。计算电力网的电能损耗,一般采用潮流计算方法。2.535kV以下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2.5.1配电网络的节点多、分支线多、元件也多,且多数元件不具备测录运行参数的条件,因此,要精确地计算配电网电能损耗是困难的,在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平均电流法及等值电阻法等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潮流计算的方法进行。2.5.2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所需原始资料:配电线的单线图,图上应标明每一线段的参数,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铭牌参数;配电线首端代表日的负荷曲线,及有功、无功电量,当月的有功、无功电量;一用户配电变压器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量;一公用配电变压器代表日或全月的有功、无功电量;一配电线首端代表日电压曲线;一配电线上装置的电容器容量和位置以及全月投运时间。2.5.3配电线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假设:一各负荷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与首端相同;一各负荷节点的功率因数均与首端相等;忽略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140
2.5.4配电线电能损耗计算的步骤。DL/T 686—1999
a)根据线路首端的负荷及电压资料,计算以下数据:1)首端代表日平均电压
式中:U ~首端代表日 24时正点电压,kV24
2)根据首端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能,计算平均电流Iav(o)
式中:Aa(o)ArNA(o) + Arto)
V3U(o) × 24
分别为代表日首端的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平均电压。(25)
b)根据线路首端的负荷曲线及代表日有功电量确定首端负荷曲线的特征系数及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的平方值K\。
最小负荷率
负荷率
根据 β(o)~f(o)值确定 K2(见附录 C)。Imin(0)
Imax(o)
24Pmax(0))
Pmino)
Pmax(0)
c)按各节点代表日或月平均日的有功电能确定各节点的平均电流Iv)
·(29)
式中:Aai)——-第j节点的日有功电能,其中j为负荷节点序号(j=1~n)n为负荷节点总数,kWh。d)从末端负荷节点开始,逐段代数相加,求出每一线段上的平均电流Ia),并标于单线图上。e)根据各线段的电阻及平均电流,计算各线段代表日的损耗电能和配电线的导线总损耗电能。每一线段的损耗电能
△ALc> = 31 · R ·K2 X 24 × 10-3配电线导线的总损耗电能
AAL= 72(>
式中:Lav(i)-
第i线段的平均电流,A;
Iv(c) - R,) -K2 × 10-3(kWh)·(30)
第线段的电阻,i=1~m,m为该配电线线段的总数,对于配电网各线段的电阻可以不作温度校正,2。
f)根据公用配电变压器(产权属于电力部门的)所在节点的平均电流及该节点配变的额定电流、计算该配电线全部公用配变代表日的绕组损耗电能。I2|2 × 24
ZAARG)
(32)
式中:AP)、Iavu)、In()—-分别为第i节点公用配电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功率,kW;i节点日平均电流,Ai节点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额定电流,A。g)配电线全部公用配电变压器代表日的铁芯损耗ZAAr) = ZAPou) × 24
式中:P)—
第i节点公用配变的空载损耗功率,kW。(33))
h)配电线代表日的总损耗电能
DL/T 686—1999
AA = ZAAr(G) + AAL + ZAAR)
i)配电线全月损耗电量及线损率AAm=
式中:Aamto)
[ZAr( +[AAL +AARG]
配电线首端全月有功电量,kWh;首端代表日有功电量,kWh,
Aa(o)
D—全月日历天数。
AAm% =
j)计算配电线等值电阻
导线的等值电阻
全部公用配电变压器绕组等值电阻ReqR
配电线铜损等值电阻
Aam(o)
Aam(o)
X 100%
AAL × 103
721(0)· K2
ZAAr() × 103
721(o) ·K2
Rea ReqL + Req?
配电线等值电阻,可用于以后配电网结构未发生变化时期的简化电能损耗计算。·(34)
·(35)
....(37)
·(39)
若该配电线的另一次代表日的首端的平均电流为In,(o),首端负荷曲线的形状系数为Kn,则该代表日配电线的总损耗为
AAn = ZAAr) + 72IN,v(D) - K- Re × 10-3·(40)
2.5.5如配电线各负荷节点未装设电能表和其他表计,则配电线的电能损耗计算可按接于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系数相等计算。
导线的等值电阻
Real、
式中:>S。——该线路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总容量,VA;S)-经i线段送电的配电变压器总容量,kVA;R,—第i线段的导线电阻,α。
全部公用配电变压器绕组的等值电阻ReaR
式中:U-
一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线电压,kV;(0)
第i节点公用配电变压器的额定短路损耗功率,kW。配电线路总的等值电阻
Reg = ReqL + ReqR
配电线代表日的总损耗电量
AA=[APo)+31o)·K?.ReX10~3]X242.6低压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
(41)
·(43)
低压网的网络复杂,且负荷分布不勾,资料亦不全,故一般只能采用简化的方法计算。推荐两种方法142
①台区损耗率法;②电压损失率法。DL/T686—1999
2.6.1台区损耗率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a)已知各台区计算期的月供电量,取容量相同,低压出线数具有代表性的台区数个,且负荷正常,电表运行正常,无窃电现象的,做为该容量的典型台区。b)实测各典型台区电能损耗及损耗率,即于同一天、同一时段抄录各典型台区总表的供电量及台区内各售电表的售电量,得出量期内各典型台区的损耗电量及损耗率,并计算各容量下典型台区的平均损耗率ZA,%。
c)将待计算损耗的各台区,按配电变压器容量分组,组内配电变压器月供电量之和乘以该组典型台区平均损耗率△A,%,即得该组台区损耗。计算公式为AA: = A,%ZA
d)将各组台区损耗相加,可求出配电网底压台区总损耗电量。计算公式为AA-
式中:n—配电变压器按容量划分的组数;A一一第i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月供电量。2.6.2电压损失率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CA%ZA
·(45)
·(46)
a)选n个配电变压器容量、低压干线型号及供电半径有代表性的台区为测量各类台区压降的典型台区。
b)确定低压电网的干线及其末端(若配电变压器有多路出线则需确定每路出线的末端,每一路出线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凡从于线上接出的线路称为一级支线,从上级支线上接出的线路称为二级支线。以下步骤均指一个计算单元。
c)在低压电网最大负荷时测录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Umax,末端的电压U'max。d)计算最大负荷时首、末端的电压损失率AUmax%UU'm × 100%
AUmax% =
式中:Umax—
U' max
最大负荷时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V;最大负荷时干线末端电压,V。
e)按下式计算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率APm%△Pmax % =Kp : AUmar%
Kpl+ tg\g
或根据导线牌号及功率因数由表2查得武中:r-
导线电抗,Q;
R—导线电阻,Q;
—电流与电压间的相角。
f)按下列公式计算代表日电能损耗率及损耗电能AA% =
FAPmai%
AA =A ·AA%
式中:f——负荷率,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F——损耗因数(见附录C);
A一一代表日配电变压器供电量(多路出线则每路出线供电量按每路出线电流分摊),kWh。·(47)
(49)
g)对于负荷较大、线路较长的一级支线,测录支接点及支线末端的电压,然后按上述步骤计算支线143
的电能损耗。
DL/T686-1999
低压380V三相架空线路电能损耗率与电压损失率之比(△P%/AU%)AP% /AU%
导线牌号
LGJ-35
h)一个单元的损耗电量=(干线的损耗电能十主要一级支线的损耗电能)/K其中K为干线及一级支线占计算单元的损耗电能的百分数,一般取80%。i)一台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网络的总损耗电能为其各计算单元的损耗电能之和。j)按上述方法和步骤计算其余典型台区的电能损失率△A,%AA,% = AA./A:
式中:A典型i台区日供电量;
AA;—典型台区日电能损耗。
..·(51)
k)将待计算的各台区按n个典型分组,统计各组台区供电量ZA,并按下式计算各台区总损耗AA
式中;n—
典型台区数;
一电能损失率为△A.%的台区供电量之和。1)电能表的电能损耗计算。
电能表的损耗计算,一般主要考虑感应式交流电能表的固定损耗,每只单相表月损耗电能取1kWh,每只三相表月损耗电能取2kWh,则总损耗电能为AA=1×n+2× M
式中:n、M—单相、三相电能表的只数。m)台区总损耗电能为低压网络总损耗及电能表损耗之和。3电能损耗分析
(53)
3.1电能损耗分析的目的在于鉴定网络结构和运行的合理性,供电管理的科学性,找出计量装置、设备性能、用电管理、运行方式、理论计算、抄收统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降损措施。3.2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进行对比分析时,为了达到两者的可比性,可以考虑下列因素。144
DL/T686--1999
a)对原统计线损率所用的供电量数值调整为计算理论线损率时采用的供电量数值,并得出相应的线损率。
b)对关口计量装置用校验证实的实际误差进行电能调整。c)发电厂中漏计的自用电在供电量中调整,变电所漏计的自用电在线损电能中调整。d)考虑售电量中漏计或多计的电能(包括发电厂、供电局、变电所等的自用电及第三产业用电)。e)考虑因供售电量抄表不同期而少计或多计的电能。f)考虑理论计算中不列人损耗归用户的损耗电能。进行上述分析后,统计线损率和理论线损率应该基本一致,否则,应查明原因。3.3对统计线损及理论线损应按电压等级进行统计,分别列出变压器绕组及空载损耗、线路损耗及其他元件的损耗电能及其所占该电压等级的总损耗电能的百分比。并与上年及历年的分压线损及分类线损进行比较,以便判断损耗结构的变化。分析供电半径、电流密度、供电电压、潮流分布、变压器负载率是否合理,以及售电构成变化对电能损耗的影响。3.4分析电网的无功潮流及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是否符合分压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针对无功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无功补偿的措施,开展无功优化工作。4降低电能损耗措施的效果计算
4.1对降低能耗措施的采用和降低能耗效果的考核,本导则提出以下基本计算方法。4.2合理调整电压降损电能的计算。本条所指的电压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在母线上投切电容器及调相机调压等手段,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基础上对电压作小幅度的调整。为正确决定调压的必要性,应先按如下条件进行判断:4.2.1当整个电网的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C大于表3数值时,提高电压水平有降损效果。表3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的标准值(一)电压提高率U.%
铜铁损比C
4.2.2当整个电网的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C小于表4数值时,降低电压水平有降损效果。表4
电压提高率U.%
钢铁损比C
式中:U.%—一电压提高率;
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的标准值(二)2
U.% ==× 100%
一调压后的母线电压,kV;
U——调压前的母线电压,kV。
式中:AAc—调压前被调电网的固定损耗电能,kWh;AAr—-调压前被调电网的可变损耗电能,kWh。电压调整后降损电能
[1(+a]A·a(2 + a)
A(AA) = AAR[1
·(55)
·(5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前能源部节约能源司于1988年颁发的《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试行)经过了8年多的试用,对指导和规范电力网电能损耗的计算,更好地开展电力网降损节能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计算方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需要对试行导则进行修改补充。为此,电力工业部国调中心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进行该导则的修编工作,城市供电专委员组织专家在广泛收集意见的基础上,从1994年9月到1997年4月进行了该项工作。这次修编主要增加了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线损的篇幅。导则中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C、附录D是提示在附录。在附录中列入了电网线损理论计算软件设计要求,对原来导则在试行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本导则由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归口。本导则起草单位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本导则的主要起草人:许绍良、宋冶、苗竹梅、虞忠年、罗毅芳、刘遵义。本导则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负责解释。134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Guide of calculation of grid energy lossDL/T 686--1999
本导则给出了电力网电能损耗分析及计算方法,降低损耗措施效果的计算方法,还给出了电能损耗统计、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要求。本导则适用于各级电力部门的能耗计算、统计、分析及降损措施效果的计算,也适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涉及的能耗计算。2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
2.1统计线损率
2.1.1统计线损率是各网、省、地市供电部门对所管辖(或调度)范围内的电网各供、售电量计量表统计得出的线损率。
统计线损率=统计线损电量×100%供电量
2.1.2供电量=厂供电量十输入电量一输出电量十购人电量。2.1.2.1厂供电量即电厂出线侧的上网电量。对于一次电网厂供电量是指发电厂送人一次电网的电量。对于地区电网厂供电量是指发电厂送人地区电网的电量。2.1.2.2输入电量是指邻网输人的电量。2.1.2.3输出电量是指送往邻网的电量。2.1.2.4购入电量是指厂供电量以外的上网电量,如集资、独资、合资、股份制、独立核算机组、地方电厂、电力系统退役机组、多经机组、用户自备电厂等供入系统的电量。凡地方电厂和用户自备电厂的送出电量不应和系统送人电量抵冲,电网送人地方电厂及用户自备电厂的电量一律计人售电量。2.1.3统计线损电能=供电量一售电量。2.1.4售电量
售电量是指所有用户的抄见电量,发电厂、供电局、变电所,供电所、保线站等的自用电量及电力系统第三产业所用的电量。凡不属于厂用电的其他用电,不属于所或站用电的其他用电,均应由当地电力部门装表收费。
为了分级统计的需要,一次网把输往本局各地区电网的电量视为售电量。2.1.5为了分级分压管理,统计线损率又分为:一次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和一次电网的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一次网损率或主网损失率;一个地区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和该地区电网的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该地区(市)局的线损率;一个网局或省范围内所有地、市供电局(电业局)及一次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的总和与其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该网、省局的线损率。2.2理论线损率
2.2.1理论线损率是各网、省、地区供电局(电业局)对其所属输、变、配电设备根据设备参数、负荷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2000-07-01实施
流、特性计算得出的线损率。
DL/T 686—1999
理论线损率=理论线损电熊×100%供电量
2.2.2供电量=厂供电能十输人电能十购人电能有关厂供电量的规定与2.1.2.1条相同。2.2.3理论线损电量是下列各项损耗电量之和:变压器的损耗电能;
架空及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电能;一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中的有功损耗电能、调相机辅机的损耗电能;一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测量仪表、保护及远动装置的损耗电能;电晕损耗电能:
绝缘子的泄漏损耗电能(数量较小,可以估计或忽略不计);一变电所的所用电能;
一电导损耗。
2.3电力网元件的电能摄耗计算
2.3.1整个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建立在每一电网元件的电能损耗计算基础上,电网的电能损耗是电网内同一时段内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和。2.3.2各元件的负荷及运行电压等参数是从代表日(或典型计算时段,下同)的实际测录取得的,即每一个元件及整个电网的潮流及电压是已知的。2.3.3计算能耗时一般应收集下列资料:发电厂、变电所和电网的运行接线图:变压器、线路、调相机、电容器、电抗器等的参数(主要参数计算可参见附录A)资料(铭牌资料或实测损耗功率),
一电力网中各元件的负荷、电压等参数。2.3.4代表日(或典型计算时段)一般按下列原则选定:电网的运行方式、潮流分布正常,能代表计算期的正常情况,一代表日的供电量接近计算期(月、日、年)的平均日供电量;绝大部分用户的用电情况正常;气候情况正常,气温接近计算期的平均温度;计算全年损耗时,应以月代表日为基础,其中35kV以上电网代表日至少取4天,使其能代表全年各季负荷情况。
2.3.5代表日负荷记录应完整,能满足计算需要,一般应有电厂、变电所、线路等24h正点的发电(上网)供电、输出、输入的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压以及全天电量记录。根据代表日正点抄录的负荷,并认为每小时内负荷不变,绘制日负荷曲线。2.3.6线路、变压器绕组、串联电抗器等元件的电能损耗,应按元件的日负荷曲线计算。本导则推荐方均根电流法为基本计算方法:
代表日的损耗电能
AA 3·R·T ×10-3 (kWh)
式中:R—一元件的电阻,;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 T一24,h;Ii——方均根电流,A。
DL/T 686-1999
式中:I—-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I
式中:P,——正点时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Q.正点时通过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U.-与Pt,Q.同一测量端同--时间的线电压值,kV(A)
当实测值是每小时有功电能A.(kWh)、无功电能Ar(kvarh),以及测量点平均线电压U(kV)时Ia=www.bzxz.net
(A + A)
注:简化计算时,可采用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法)或最大电流法(损耗因数法)。形状系数(K)或损耗因数(F)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见附录B)。
2.3.7导线应考虑负荷电流引起的温升及周围空气温度对电阻变化的影响,进行如下修正(2)
R=R20(1+ β + βz)
、-0-2()
β,=α(T— 20)
式中:R20\
每相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Q;β 导线温升对电阻的修正系数;+(5)
1x—当周围空气温度为20℃时,导线达到容许温度时的容许持续电流,其值可由有关手册查取,如手册给出的是相当于空气温度为25℃时的容许持续电流,则1应乘以1.05,换算成20℃时的容许持续电流,A,
周围空气温度对电阻的修正系数:Ta
代表日(或计算期)的平均气温,℃;导线电阻的温度系数,对铜、铝、钢芯铝线,α一0.004。一般当月平均气温在12℃~28℃范围内时,可不进行β2的修正。2.3.8对电缆线路,除按线芯电阻以2.3.6条的方法计算线芯中的电能损耗外,还应计及绝缘介质中的电能摄耗。
电缆介质损耗电能(三相)
AA; -- U?.a-C.tgo.tL X 10-3 (kWh)式中:U-
电缆运行线电压,kV;
角速度,=2元fLf为频率(Hz);C一电缆每相的工作电容,可以由产品目录查得,或按式(9)计算,μF/km;tgo-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可以由产品目录查得,或按表1选取,或按实测值;L——电缆长度,km。
(8)
每相电缆的工作电容
式中:e-
(μF/km)
DL/T 686—-1999
表1电缆常用绝缘材料的ε和tg?值(9)
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可由产品月录查得,或按表1选取,或取实测值;一绝缘层外半径,mm;
线芯的半径,mm。
2.3.9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应包括空载损耗(固定损耗)及负载损耗(可变损耗)。负载损耗与通过该绕组的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2.3.6条所列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变压器绕组的电能损耗计算。2.3.9.1双绕组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计算。a)空载损耗电能
AAT = ^P。
式中:AAT
铁芯的摄耗电能,kWh;
一变压器空载损耗功率,kw;
变压器运行小时数,h;
Ut-变压器的分接头电压,kV;
一平均电压,kV。
用潮流方法计算时采取接地支路等值的方法。b)负载损耗电能
AAR = AP
式中:AAR
负载损耗电能,kWh;
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功率,kW;
电缆型式
油浸纸绝缘
粘性浸渍不滴流绝缘电缆
压力充油电缆
丁基橡皮绝缘电缆
聚氧乙烯绝缘电缆
聚乙烯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缆
注:tg值为最高允许温度和最高工作电压下的允许值。
变压器的额定电流,应取与负荷电流同一电压侧的数值,A。S
,所以式(11)可以改写为
AAR - API.
式中:Si-
变压器代表日负荷(以视在功率表示)的方均根值,kVA;Sn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c)变压器的损耗电量
AA = AAt +AAR
2.3.9.2三绕组变压器损耗电能的计算(11)
·(12)
空载损耗电能计算与双绕组变压器相同,采用式(10)。负载损耗电能的计算,应根据各绕组的短路损耗功率及其通过的负荷,分别计算每个绕组的损耗电能,再相加而得三绕组变压器绕组的总损耗电能。
式中: AP1,APk2、△P13
?+APa()
+AP3(a)
AAR = [APnal
(13)
分别为三绕组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的短路损耗功率,可由式(14)计算得出,kw。
DL/T 686--1999
INi.IN2、Ina—-—2
分别为三绕组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的额定电流,A,I u1Ita,I3—
分别为三绕组变压器高、中、低压绕组代表日负荷电流的方均根值,A。APk(1-2)+APk(1-3) -APk(2-2) APk
△P2=△Pk(1-2)—APk1
AP13 APk1 -3) —APk
式中:APk12)、△Pk(1-3)、△P(2-3)-——分别为变压器额定容量的高-中压、高一低压、中—低压绕组短路损耗功率,kW。
对于三个绕组容量不相等的变压器,应先把铭牌给出的△Pk2)、△P(1-3)、△P(23)归算到额定容量下的 AP(1-2),△P(1-3)、AP(2~3),即APk(2-2)=AP'k1-2)
AP(1-3) =AP'k(1-8)
AP k2-3) =AP*(2-3)(多
式中:S1.S.、S3分别为高、中、低压绕组的标称容量。式(15)中的第三式适用于S:容量为最小时,若S,容量最小,则此式中S:应改为S.。对于三绕组变压器的总能耗电能的计算有AA - AAT + AAR
2.3.9.3自耦变压器能耗的计算与三绕组变压器相同,可按式(13)~式(16)计算。2.3.10并联电容器、调相机、串联电容器及电抗器的损耗电能计算。2.3.10.1并联电容器的损耗电能AA Q.- tgd. T
式中:Q。
投运的电容器容量,kvar;
一电容器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可取厂家实测值。2.3.10.2调相机的损耗电能
调相机损耗电能应包括调相机本身的损耗电能及调相机辅助的耗电能。a)调相机本身的损耗电能
AA = IQI
式中:Q——代表日调相机所发无功功率绝对值的平均值,kvar;AP%-—平均无功负荷的有功功率损耗率,根据制造厂提供数据或试验测定kW/kvar;T——调相机运行小时数,h。
b)调相机辅机的耗电能代表日调相机辅机电能表的抄见电能(kWh)。2.3.10.3串联电容器的损耗电能AA=3.
对50Hz电网,串联、电容器的损耗电能为tg?.T× 103
AA =9.55F·
式中:C一每相串联电容器组的电容,每相由n组并联,每组由m个单台电容器串联组成,μF;(15)
·(16)
·(17)
·(18)
·(21)
C—单台电容器的标称电容,uF。2.3.10.4电抗器的损耗电能
a)串联电抗器
DL/T 686--1999
式中:In—一串联电抗器的额定电流,A;APk
一相电抗器通过额定电流,温度达到75℃时的损耗功率,按厂家提供或由有关手册查得,kw。
b)并联电抗器的损耗,可按厂家提供的数据及运行电压进行计算。2.3.11代表日全网的总损耗电量应按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两部分分类汇总,然后根据全月供电能及代表日供电能,折算出全月的损耗电能及线损率。全月损耗电能
ZAAG + ZAAR
式中:ZAAm全月全网的损耗电能,kWh;A·D
△Ac-代表日全网的固定损耗电能,包括变压器铁芯、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调相机、互感器、计量装置、测量装置、保护及远动装置、电缆的介质损耗等损耗电能,kWh,ZAAR-
代表日全网的可变损耗电能,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电能、变压器绕组的损耗电能、串联补偿设备的损耗电能等,kWh;Am——全月供电能,kWh;
A——代表日供电能,kWh,
D——全月日历天数。
月线损率
AAm% = ZAA ×100%
2.435kV及以上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24
35kV及以上电力网多数为多电源的复杂电力网,其电能损耗计算一般用计算机进行,有条件的应实行在线计算。计算电力网的电能损耗,一般采用潮流计算方法。2.535kV以下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2.5.1配电网络的节点多、分支线多、元件也多,且多数元件不具备测录运行参数的条件,因此,要精确地计算配电网电能损耗是困难的,在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平均电流法及等值电阻法等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潮流计算的方法进行。2.5.2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所需原始资料:配电线的单线图,图上应标明每一线段的参数,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铭牌参数;配电线首端代表日的负荷曲线,及有功、无功电量,当月的有功、无功电量;一用户配电变压器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量;一公用配电变压器代表日或全月的有功、无功电量;一配电线首端代表日电压曲线;一配电线上装置的电容器容量和位置以及全月投运时间。2.5.3配电线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假设:一各负荷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与首端相同;一各负荷节点的功率因数均与首端相等;忽略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140
2.5.4配电线电能损耗计算的步骤。DL/T 686—1999
a)根据线路首端的负荷及电压资料,计算以下数据:1)首端代表日平均电压
式中:U ~首端代表日 24时正点电压,kV24
2)根据首端代表日的有功、无功电能,计算平均电流Iav(o)
式中:Aa(o)Ar
V3U(o) × 24
分别为代表日首端的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平均电压。(25)
b)根据线路首端的负荷曲线及代表日有功电量确定首端负荷曲线的特征系数及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的平方值K\。
最小负荷率
负荷率
根据 β(o)~f(o)值确定 K2(见附录 C)。Imin(0)
Imax(o)
24Pmax(0))
Pmino)
Pmax(0)
c)按各节点代表日或月平均日的有功电能确定各节点的平均电流Iv)
·(29)
式中:Aai)——-第j节点的日有功电能,其中j为负荷节点序号(j=1~n)n为负荷节点总数,kWh。d)从末端负荷节点开始,逐段代数相加,求出每一线段上的平均电流Ia),并标于单线图上。e)根据各线段的电阻及平均电流,计算各线段代表日的损耗电能和配电线的导线总损耗电能。每一线段的损耗电能
△ALc> = 31 · R ·K2 X 24 × 10-3配电线导线的总损耗电能
AAL= 72(>
式中:Lav(i)-
第i线段的平均电流,A;
Iv(c) - R,) -K2 × 10-3(kWh)·(30)
第线段的电阻,i=1~m,m为该配电线线段的总数,对于配电网各线段的电阻可以不作温度校正,2。
f)根据公用配电变压器(产权属于电力部门的)所在节点的平均电流及该节点配变的额定电流、计算该配电线全部公用配变代表日的绕组损耗电能。I2|2 × 24
ZAARG)
(32)
式中:AP)、Iavu)、In()—-分别为第i节点公用配电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功率,kW;i节点日平均电流,Ai节点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额定电流,A。g)配电线全部公用配电变压器代表日的铁芯损耗ZAAr) = ZAPou) × 24
式中:P)—
第i节点公用配变的空载损耗功率,kW。(33))
h)配电线代表日的总损耗电能
DL/T 686—1999
AA = ZAAr(G) + AAL + ZAAR)
i)配电线全月损耗电量及线损率AAm=
式中:Aamto)
[ZAr( +[AAL +AARG]
配电线首端全月有功电量,kWh;首端代表日有功电量,kWh,
Aa(o)
D—全月日历天数。
AAm% =
j)计算配电线等值电阻
导线的等值电阻
全部公用配电变压器绕组等值电阻ReqR
配电线铜损等值电阻
Aam(o)
Aam(o)
X 100%
AAL × 103
721(0)· K2
ZAAr() × 103
721(o) ·K2
Rea ReqL + Req?
配电线等值电阻,可用于以后配电网结构未发生变化时期的简化电能损耗计算。·(34)
·(35)
....(37)
·(39)
若该配电线的另一次代表日的首端的平均电流为In,(o),首端负荷曲线的形状系数为Kn,则该代表日配电线的总损耗为
AAn = ZAAr) + 72IN,v(D) - K- Re × 10-3·(40)
2.5.5如配电线各负荷节点未装设电能表和其他表计,则配电线的电能损耗计算可按接于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系数相等计算。
导线的等值电阻
Real、
式中:>S。——该线路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总容量,VA;S)-经i线段送电的配电变压器总容量,kVA;R,—第i线段的导线电阻,α。
全部公用配电变压器绕组的等值电阻ReaR
式中:U-
一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线电压,kV;(0)
第i节点公用配电变压器的额定短路损耗功率,kW。配电线路总的等值电阻
Reg = ReqL + ReqR
配电线代表日的总损耗电量
AA=[APo)+31o)·K?.ReX10~3]X242.6低压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
(41)
·(43)
低压网的网络复杂,且负荷分布不勾,资料亦不全,故一般只能采用简化的方法计算。推荐两种方法142
①台区损耗率法;②电压损失率法。DL/T686—1999
2.6.1台区损耗率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a)已知各台区计算期的月供电量,取容量相同,低压出线数具有代表性的台区数个,且负荷正常,电表运行正常,无窃电现象的,做为该容量的典型台区。b)实测各典型台区电能损耗及损耗率,即于同一天、同一时段抄录各典型台区总表的供电量及台区内各售电表的售电量,得出量期内各典型台区的损耗电量及损耗率,并计算各容量下典型台区的平均损耗率ZA,%。
c)将待计算损耗的各台区,按配电变压器容量分组,组内配电变压器月供电量之和乘以该组典型台区平均损耗率△A,%,即得该组台区损耗。计算公式为AA: = A,%ZA
d)将各组台区损耗相加,可求出配电网底压台区总损耗电量。计算公式为AA-
式中:n—配电变压器按容量划分的组数;A一一第i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月供电量。2.6.2电压损失率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CA%ZA
·(45)
·(46)
a)选n个配电变压器容量、低压干线型号及供电半径有代表性的台区为测量各类台区压降的典型台区。
b)确定低压电网的干线及其末端(若配电变压器有多路出线则需确定每路出线的末端,每一路出线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凡从于线上接出的线路称为一级支线,从上级支线上接出的线路称为二级支线。以下步骤均指一个计算单元。
c)在低压电网最大负荷时测录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Umax,末端的电压U'max。d)计算最大负荷时首、末端的电压损失率AUmax%UU'm × 100%
AUmax% =
式中:Umax—
U' max
最大负荷时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V;最大负荷时干线末端电压,V。
e)按下式计算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率APm%△Pmax % =Kp : AUmar%
Kpl+ tg\g
或根据导线牌号及功率因数由表2查得武中:r-
导线电抗,Q;
R—导线电阻,Q;
—电流与电压间的相角。
f)按下列公式计算代表日电能损耗率及损耗电能AA% =
FAPmai%
AA =A ·AA%
式中:f——负荷率,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F——损耗因数(见附录C);
A一一代表日配电变压器供电量(多路出线则每路出线供电量按每路出线电流分摊),kWh。·(47)
(49)
g)对于负荷较大、线路较长的一级支线,测录支接点及支线末端的电压,然后按上述步骤计算支线143
的电能损耗。
DL/T686-1999
低压380V三相架空线路电能损耗率与电压损失率之比(△P%/AU%)AP% /AU%
导线牌号
LGJ-35
h)一个单元的损耗电量=(干线的损耗电能十主要一级支线的损耗电能)/K其中K为干线及一级支线占计算单元的损耗电能的百分数,一般取80%。i)一台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网络的总损耗电能为其各计算单元的损耗电能之和。j)按上述方法和步骤计算其余典型台区的电能损失率△A,%AA,% = AA./A:
式中:A典型i台区日供电量;
AA;—典型台区日电能损耗。
..·(51)
k)将待计算的各台区按n个典型分组,统计各组台区供电量ZA,并按下式计算各台区总损耗AA
式中;n—
典型台区数;
一电能损失率为△A.%的台区供电量之和。1)电能表的电能损耗计算。
电能表的损耗计算,一般主要考虑感应式交流电能表的固定损耗,每只单相表月损耗电能取1kWh,每只三相表月损耗电能取2kWh,则总损耗电能为AA=1×n+2× M
式中:n、M—单相、三相电能表的只数。m)台区总损耗电能为低压网络总损耗及电能表损耗之和。3电能损耗分析
(53)
3.1电能损耗分析的目的在于鉴定网络结构和运行的合理性,供电管理的科学性,找出计量装置、设备性能、用电管理、运行方式、理论计算、抄收统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降损措施。3.2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进行对比分析时,为了达到两者的可比性,可以考虑下列因素。144
DL/T686--1999
a)对原统计线损率所用的供电量数值调整为计算理论线损率时采用的供电量数值,并得出相应的线损率。
b)对关口计量装置用校验证实的实际误差进行电能调整。c)发电厂中漏计的自用电在供电量中调整,变电所漏计的自用电在线损电能中调整。d)考虑售电量中漏计或多计的电能(包括发电厂、供电局、变电所等的自用电及第三产业用电)。e)考虑因供售电量抄表不同期而少计或多计的电能。f)考虑理论计算中不列人损耗归用户的损耗电能。进行上述分析后,统计线损率和理论线损率应该基本一致,否则,应查明原因。3.3对统计线损及理论线损应按电压等级进行统计,分别列出变压器绕组及空载损耗、线路损耗及其他元件的损耗电能及其所占该电压等级的总损耗电能的百分比。并与上年及历年的分压线损及分类线损进行比较,以便判断损耗结构的变化。分析供电半径、电流密度、供电电压、潮流分布、变压器负载率是否合理,以及售电构成变化对电能损耗的影响。3.4分析电网的无功潮流及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是否符合分压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针对无功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无功补偿的措施,开展无功优化工作。4降低电能损耗措施的效果计算
4.1对降低能耗措施的采用和降低能耗效果的考核,本导则提出以下基本计算方法。4.2合理调整电压降损电能的计算。本条所指的电压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在母线上投切电容器及调相机调压等手段,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基础上对电压作小幅度的调整。为正确决定调压的必要性,应先按如下条件进行判断:4.2.1当整个电网的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C大于表3数值时,提高电压水平有降损效果。表3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的标准值(一)电压提高率U.%
铜铁损比C
4.2.2当整个电网的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C小于表4数值时,降低电压水平有降损效果。表4
电压提高率U.%
钢铁损比C
式中:U.%—一电压提高率;
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之比的标准值(二)2
U.% ==× 100%
一调压后的母线电压,kV;
U——调压前的母线电压,kV。
式中:AAc—调压前被调电网的固定损耗电能,kWh;AAr—-调压前被调电网的可变损耗电能,kWh。电压调整后降损电能
[1(+a]A·a(2 + a)
A(AA) = AAR[1
·(55)
·(5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218-2005 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212-2013 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设备安装技术导则
- DL/T1287-2013 煤灰比电阻的试验室测定方法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
- DL/T5556-2019 火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设计规范
- DL/T1298-201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 DL/T1214-2013 9FA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维修规程
- DL/T1703-201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 DL/T5343-201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