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688-1999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7 06:10:47
- DL/T688-1999
- 现行
标准号:
DL/T 688-1999
标准名称: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0-02-24 -
实施日期:
2000-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12.22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即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使用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专用电力线载波通道、专用光纤通道,以及以音频或数字接口方式通过通信设备复用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可作为这类产品研制、生产和检验的依据。 DL/T 688-1999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 DL/T688-1999

部分标准内容:
DL/T688-1999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15号”文下达的1995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表第15项而安排制定的。本标准在定义、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方面以国家标准GB/T15149-94《电力系统窄带命令式远方保护设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和电力行业标准DL478-3—92《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为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推由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的项目承担单位为江苏省电力局。本标准由江苏省电网调度所、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浦南桢、陆以群、余荣云、马师模、王中元、朱德民。本标准由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68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Intertripping equipment for power systemDL/T 688-1999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即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使用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专用电力线载波通道、专用光纤通道,以及以音频或数字接口方式通过通信设备复用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可作为这类产品研制、生产和检验的依据。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423.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7261—87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4598.9--1995电气继电器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3篇: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idtIEC255-22-3:1989)GB/T14598.10-1996电气继电器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4篇:快速瞬变于扰试验(idtIEC255-22-4:1992)GB/T14598.13-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1部分: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eqvIEC255-22-1:1988)
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GB/T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idt IEC 255-22-2:1996)
ITU-T建议G.703:1991分层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征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远方跳闸 intertripping,transfer tripping利用通道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命令信号由电力系统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并执行跳闸操作的技术措施。
3.2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intertrippingequipment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发出的远方跳闸信号变换成适合于通信传输形式的信号及进行反变换的设备。
3.3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intertrippingsystem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与有关通信系统一起所形成的系统,如图1所示。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是保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包含保护装置和就地判据测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2000-07-01实施
DL/T688—1999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可以与通信设备组合在一起,构成传输跳闸信号的专用发信、收信设备,也可以不含通信部分而通过通信系统传输信号。电力系统
保护装
电力系统
保护装量
远方踞闸信号传输装置
(含通信部分)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
(含通信部分)
收信端
远方闸信号传输系统
通信线路
远方跳闻
信号传输装置
【(信号发送转换)
发信端
通信系统
远方跳佩信号传输系统
远方跳闸
信号传输装置
(信号接收转换)
收信端
图1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组成晓闸命令输出
跳闻命令输出
(a)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包含通信部分:(b)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不含通信部分3.4(远方跳闸)监护信号(intertripping)guard signal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在正常运行不发送跳闸命令时所传输的信号,用来监视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监护信号存在时,收信端不应有跳闻命令输出。3.5(远方跳闸)命令信号(intertripping)command signal由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控制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收信端收到该信号输出跳闸命令。
3.6标称频带nominal frequency band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为实现其功能在通信系统中占用的频带。3.7标称发信电平nominal transmit level设计制造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时确定的命令信号及监护信号发信工作电平的标称值。3.8标称收信电平nominal receive level设计制造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时确定的保证收信端正常工作的最小收信电平的标称值。3.9总动作时间overall operating time从远方跳闸发信端输人状态改变起到收信端输出状态相应改变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包括信号在通信线路中的传播时间及由噪声引起的附加时延等。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总动作时间以T表示。动作时间的组成及各部分时间的典型值见图2。3.10标称传输时间nominal transmission time从远方跳闸发信端输人状态改变起到收信端输出状态相应改变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不包括信号在通信线路中的传播时间,在无噪声情况下测量。标称传输时间以T。表示,见图2。3.71最大实际传输时间maximum actual transmission time在有噪声干扰情况下,从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发信端输入状态改变起到收信端输出状态相应改变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的最大允许值,不包括信号在通信线路中的传播时间,以Ta表示,见图2。3.12虚假命令unwanted command在远方跳闸发信端未发命令的情况下,因收信端受噪声干扰,输出超过规定脉冲宽度而被误认为有688
效的命令。
missing command
3.13丢失命令
DL/T 688 -- 1999
远方跳闸发信端已发出命令,而收信端无相应命令输出。50ms~70ms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总动作时间远方跳闸发信端
命令起动时间
1ms~~5ms
通信线路
传播时间
远方跳闻收信端
选择判决
(包括命令
继电器)
5ms~45ms
标称传输时间(不包括传播时间)Tao
5ms~65ms
噪声引起的
附加时延
0ms~20ms
最大实际传输时间(有噪声情况下)图2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动作时间典型值注:远方跳闸发信端包括通信设备发信部分在内;远方跳闸收信端包括通信设备收信部分在内。命令由发信端发出后,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就认为是丢失命令。a)收信端完全收不到命令;
b)收信端收到命令的时延超过规定的最大实际传输时间;c)收信端收到命令的宽度小于规定的最小值。3.14安全性security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在发信端未发命令的情况下,抗御干扰和噪声不产生虚假命令的能力。安全性的数值由下式计算
1 - Pue
其中,Pu.为虚假命令概率,测试方法见6.2.1。实际应用时,安全性常以虚假命令概率Pu表达。3.15可信赖性dependability
远方跳阑信号传输系统在有干扰和噪声的情况下,有效传输命令信号的能力。可信赖性的数值由下式计算
其中Pm为丢失命令概率,测试方法见6.2.2。实际应用时,可信赖性常以丢失命令概率Pm表达。4产品分类
4.1专用电力线载波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为利用电力线载波通道传输跳闸信号而设计制造的,内含收发信部分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4.2专用光纤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为利用光纤通道传输跳闸信号而设计制造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主要由收发信转换电路和光端机组成。
4.3音频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DL/T 688—1999
通过音频接口进行信号转换,利用通信设备传输跳闸信号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4.4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通过数字接口进行信号转换,利用通信设备传输跳闸信号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4.5其他形式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5要求
5.1一般性能
5.1.1气候环境条件
5.1.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5℃~+45℃;
b)相对湿度:5%~95%;
c)大气压力:70kPa~106kPa。5.1.1.2仲裁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士2℃;
b)相对湿度:60%~70%;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5.1.1.3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C~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 kPa。
5.1.1.4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在贮存、运输、安装过程中允许的极限环境温度为一40℃~十70℃,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正常后,装置性能应符合5.1.3的规定。5.1.1.5周围环境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及防静电措施。5.1.2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48V,110V,220V;b)允许偏差:一20%~+15%;
c)纹波系数:小于5%;
d)功率消耗:由企业标准规定。5.1.3绝缘性能
5.1.3.1工频耐压
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人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应能承受规定的工频电压1min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工频电压有效值见表1。5.1.3.2冲击电压
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人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应能承受以共模及差模形式施加的规定的冲击电压而无绝缘损坏,也没有虚假命令输出。冲击波形为1.2/50us,冲击电压峰值见表1。
测试点
试验项目
发信收信端子对地
直流电源端子对地
接保护装置的直流信号端子
及告警端子对地
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DL/T 688— 1999
表 1工频耐压及冲击电压值
额定绝缘电压
工频耐压有效值
冲击电压蜂值共模,
差模kv
表1中峰值及有效电压值是指被测电路接入之前的电压值。有些情况下,例如,被试电路阻抗较低或接有保护放电器,被测电器可能吸收较大电流。这时,冲击发生器输出能量应限制为0.5J士10%。5.1.3.3绝缘电阻
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人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以直流500V的兆欧表测试,应不小于10MQ。5.1.3.4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承受GB7261--87第21章规定的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直流500V的兆欧表测量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入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Q;绝缘强度不低于5.1.3.1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的75%。5.1.4电源性能
5.1.4.1电源电压变化
装置应能承受电源电压由标称值到零和由零到标称值的缓慢变化,而不出现错误动作或错误信号。5.1.4.2电源中断
装置应能承受电源在20s时间内的随机序列中断,每次中断时间不超过20ms,装置不损坏,也不出现错误动作,如虚假命令等。经较长时间断电,再投人电源时,装置应不出现错误动作。5.1.4.3电源反射噪声
在装置直流电源端子间测得的噪声电压应不大于噪声计加权值3mV,或峰一峰值10mV。5.1.4.4电源极性颠倒
装置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因直流电源电压极性偶然颠倒而损坏。5.1.5机械强度
5.1.5.1振动(正弦)
a)振动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7261—87中16.2.3表4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6.2、5规定的要求。b)振动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7261一87中16.3.2表5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一87中16.3.4规定的要求。5.1.5.2冲击
a)冲击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7261—87中17.4.1.1表7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7.4.3规定的要求。b)冲击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7261一87中17.5.1表8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7.5.3规定的要求。5.1.5.3碰撞
DL/T 688-- 1999
装置应能承受G137261一87中18.4表9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8.6规定的要求。5.1.6结构、外观及其他
a)装置应有金属机箱保护。机箱前面应设透明面板,以便运行人员观察运行状态及信号指示;还应考虑发热光件的通风散热要求。b)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辐射电磁场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c)机箱面板应设置铅封。启封后方可进行检查或调试。d)装置插件应插拔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5.1.7电气干扰
5.1.7.1脉冲群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3--1998中3.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亚级的脉冲群干扰,试验电源频率为100kHz和1MHz,试验期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T14598.13-1998中3.4规定的要求。
5.1.7.2辐射电磁场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9—1995中4.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量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期间及试验盾装置的性能应符合CB/T14598.9一1995中4.5规定的要求。5.1.7.3快速瞬变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0-1996中4.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Ⅱ级的快速瞬变于扰,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T14598.10-1996中4.6规定的要求。5.1.7.4静电放电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4--1998中4.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皿级的静电放电,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T14598.14---1998中4.6规定的要求。5.2系统性能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系统性能,主要有安全性,可倍赖性和传输时间三项。这三项性能是互相关联的。例如,对一定的频带宽度而言,要改善安全性就要降低可信赖性,或延长传输时间。在3.11中对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最大实际传输时间Tac的范围给出了推荐值。在实际应用中,从电力系统的稳能性及安全运行出发,所要求的最大实际传输时间常取推荐范围中较低数值推荐采用6.2规定的模拟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的方法测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系统性能,并以曲线表示Pue、Pme与信噪比的关系,见图11、图13。5.2.1安全性和可信赖性
远方跳信号传输装置依靠接收远方跳闸信号传输命令信号决定是否跳闸,要求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信赖性。
推荐性能参数:
a)可信赖性(丢失命令概率):Pm<10-3~104;b)安全性(虚假命令概率)2):Puc≤10~5~10\6。注1:满足最大实际传输时间T要求时,参见6.2.2;注2:噪声脉冲宽度7m==200ms时,参见6.2.1。5.2.2监视与告警
远方跳闹信号传输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及装置故障告警功能,在通道不能正常传输信号或装置不能正常汇作时发出告警,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监护信号用于监视传输通道和尽可能多的相关电路。监测电路应能检测信号传输中断、通道中强烈下扰和噪声。如果故障或干扰持续时间较长(几秒),应发出告警。692
DL/T 688—1999
如收信端检测到异常情况,应将跳闸输出回路闭锁。5.3通信部分主要性能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中通信部分的主要性能如下,其他具体性能在企业标准中规定。5.3.1专用电力线载波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a)信号工作方式:推荐采用移频键控方式(FSK)。b)载波频率范围:50kHz~400kHz。c)标称频带宽度:4kHz。
d)标称发信功率(电平):推荐采用以下系列值:10W(40dBm)20W(43dBm),40W(46dBm),80W或100W(49dBm或50dBm)。监护信号的标称发信电平可比命令信号低6dB~10dB,其具体数值在企业标准中规定。e)标称输出阻抗:75Q(不平衡);在标称频带内,回波损耗:≥10dB。f)允许并机频带间隔:
同相并机:12kHz
邻相并机:0kHz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并机介人损耗:<1dB
g)标称收信电平:0dBm~+10dBm。5.3.2专用光纤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a)信号工作方式:在企业标准中规定。b)光纤类型:单模,般为9/125μm。c)发光功率:建议采用单模长波长(1.3μm)30dBm~--10dBm。d)光纤接收信号电平:一10dBm~一45dBm。5.3.3音频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a)信号工作方式:建议采用音频移频键控或音频编码方式。b)与电力线载波设备的连接: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连接方式:1)音频频带专用:4kHz频带全部用于传送远方跳闸信号传输信号,不传送其他信息。2)上音频复用:远方跳闸信号仅在4kHz频带内的电话频带以上的范围内传送。3)交替复用:远方跳闸命令信号的频率安排在电话频带内,正常运行时,这部分频带用来传送电话或其他信息,当需要发送跳闸命令时,中断电话或其他信息,整个4kHz频带全部用于传送远方跳闸信息。
命令信号提升功能可以在载波机或音频接口内实现,其具体提升值在企业标准中规定。c)与微波、光纤通信设备的连接:音频接口与微波或光纤通信设备连接时,采用音频频带专用方式,即一路4kHz频带全部用于发送跳闸信号。d)发信电平:-15dBm~+6dBm。e)收信电平:一20 dBm~+6 dBm。f)输人/输出阻抗:600Q平衡,音频四线制。g)回波损耗:≥14dB。
5.3.4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在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中,远方跳闸信号传输信号被编码成64kbit/s速率的数据流,经64kbit/s同向接口采用专用光纤与数字通信设备连接。如图3所示。693
远方踢闸
数字接口
(发送端)
专用光纤
64kb/s数据
DL/T 688 --- 1999
微波通道
或光缆()
专用光纤
64kb/s数据
远方跳闸
数字接口
(接收端)
图3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连接方式数字复接建议采用64kbit/s同向接口方式,应符合ITU-T建议G.703中的\64kbit/s接口”要数字复接设备应采用外时钟同步,该同步时钟取自数字通信设备的2Mbit/s基群的64kbit/s同向接口。2Mbit/s基群在链路上应设定时钟的主一从方式。6试验方法
6.1般性能试验
6.1.1工频耐压及绝缘电阻试验
设备投人运行前,在未投入电源的情况下进行这两项试验。将不接地输人输出端子并联对地,将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端子各自连在一一起,按表1的规定施加工频电压1min。
在5.1.1.3中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用500V兆欧表测试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各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Q。湿热状况下的绝缘电阻试验应按5.1.3.4规定的方法进行。6.1.2冲击电压试验
使用开路输出电压波形和输出能量符合5.1.3.2中规定的冲击发生器进行试验。建议采用图4电路。试验时施加3次正脉冲和负脉冲,电压值符合表1规定。试验电压施加于:&)各端子与地之间,各端子连在一起(共模);b)各独立电路之间,各独立电路端子各自连在一起(共模);c)同一电路的端子之间,但不包括有触点的电路(差模)。注:一般不需对常开触点进行冲击耐压试验。在被试端子接有外部电路,并需避免冲击发生器中出现直流环流时,可以采用图5、图6的试验电路。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量很大,不致改变冲击波形。充电电压
0.0008μF
方跳闸
信号传输装置
(被斌品)
试验条件
0.0008μF
图4冲击发生器电路
0.0008μF
冲击发生器
C>10μF
G>10μF
外部电路
DL/T 688 - 1999
远方蹄闻
宿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图5隔断直流环流的差模冲击电压试验电路冲击发生器
C>10μF
C>10μF
外挪电路
远方跪闸
信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图6隔断直流环流的共模冲击电压试验电路对直流电源端子的试验应在装置电源不投人及投人两种状态下进行。设备投入电源后的冲击试验,可以采用图7的电路。
装置经过冲击试验投人运行时,检查其运行状况应正常,不出现错误动作。6.1.3电源电压变化试验
电源电压由标称值渐变到零,由零渐变到标称值,每次变化时间不小于10s,电源电压变化时装置应不出现错误动作。
发信机与收信机应分别供电,对它们分别试验。6.1.4电源中断试验
纸介电容器
1000μFlc>10μF
电解电容器
冲击发生器
远方晓闸
信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图7直流电源端子的冲击电压试验电路装置通电状态下)模拟由于电源线松动而引起的电源短时间中断,电源通过电子开关控制,见图8。直流或交流电源
伪随机码型发生器
电子开关
图8电源中断试验电路
裁试设备
为了与实际中断的随机序列近似,可以用伪随机码型发生器控制电子开关,采用2047比特伪随机码,逻辑\1\接通电源,逻辑“0\断开电源,速率取为600 Bd,其中断时间在标准值为2ms、5 ms、10 ms、20ms、50ms、100ms、200ms中任选,试验持续20s,装置应不出现任何错误动作。6.1.5电源反射噪声试验
测量由装置产生并送入外部直流电源的噪声,试验电路见图9。图中由电感和电容构成的低通滤波器是用以使装置与电源去耦合。25μH
纸介电容器
10000μF
干噪声计
电解电容器
电源反射噪声试验电路
远方既附
信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6.1.6电源极性颠倒试验
颠倒电源极性,装置应不损坏。DL/T 688 -- 1999
试验前,应检查装置是否具有防止极性颠倒的保护措施。6.1.7电气干扰试验
6.1.7.1脉冲群干扰试验
根据5.1.7.1的要求,按GB/T14598.1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7.2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根据5.1.7.2的要求,按GB/T1459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7.3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5.1.7.3的要求,按GB/T14598.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7.4静电放电试验
根据5.1.7.4的要求,按GB/T14598.1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8机械强度试验
6.1.8.1振动试验
根据5.1.5.1的要求,按GB726187第16章规定,进行振动响应和振动耐久试验。6.1.8.2冲击试验
根据5.1.5.2的要求,按GB7261一87第17章规定,进行冲击响应和冲击耐久试验。6.1.8.3碰撞试验
根据5.1.5.3的要求,按GB7261一87第18章规定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6.1.9温度试验
6.1.9.1低温试验
根据5.1.1.1a)的要求,按GB7261—87第12章规定进行。6.1.9.2高温试验
根据5.1.1.1a)的要求,按GB7261—87第13章规定进行。6.1.10湿热试验
根据5.1.3.4耐湿热要求,按GB7261—87第21章规定,对装置进行热试验。6.1.11温度贮存试验
装置不包装,不施加激励量,根据5.1.1.4的要求,先按GB2423.1一89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低温贮存试验,在40C下持续时间为2h,在室温下恢复2h后,再按GB2423.2---89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高温贮存试验,在+70℃下持续时间为2h,在室温下恢复2h后,施激励量进行电气性能检测,装置的性能应符合5.1.1.4的规定
6.2系统性能试验
为模拟远方跳闸信号在传输媒介中受到的噪声影响,进行系统性能试验时应使用白噪声发生器在电路中注人噪声。噪声带宽建议用4kHz,也可采用不低于1kHz的其他频带宽度,并将噪声电平换算到带宽4kHz数值,见附录A的A2。6.2.1安全性试验
采用白噪声突发脉冲序列进行安全性测试,试验电路见图10。每个噪声脉冲持续时间TB为200ms,间隔时间为200ms,施加一定数量的噪声脉冲,检查收信端输出虚假命令的数量。696
脉冲发生器
噪声发生器
使Nn一输人噪声脉冲数
Nu.一输出虚假命令数
虚假命令概率的估计值为:
安全性的数值为1Puc。
DL/T 688--1999
被试系统
安全性试验电路
计数器NB
噪声计
(有效值)
计数器Nuc
试验中对每个噪声脉冲只计算1次虚假命令,虚假命令的宽度应超过规定的最小命令脉冲宽度。最小命令脉冲宽度一般可取为5ms。在不同的信噪比情况下测量P值,可以得出类似图11的特性曲线。103
信噪比(dB)
噪声带宽4000Hz
曲线a:无噪声闭锁电路
曲线b:有噪声闭锁电路
图11200波特通路虚假命令概率与信噪比关系举例测量时,脉冲噪声接收电平应为监护信号标称收信电平与信噪比的和。6.2.2可信赖性试验
对收信端施加连续的噪声,在发信端输入定数量的命令,检查发送命令利接收命令的数量,试验电路见图1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技综(1995)15号”文下达的1995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表第15项而安排制定的。本标准在定义、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方面以国家标准GB/T15149-94《电力系统窄带命令式远方保护设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和电力行业标准DL478-3—92《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为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推由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的项目承担单位为江苏省电力局。本标准由江苏省电网调度所、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工业部)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浦南桢、陆以群、余荣云、马师模、王中元、朱德民。本标准由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68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Intertripping equipment for power systemDL/T 688-1999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即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使用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专用电力线载波通道、专用光纤通道,以及以音频或数字接口方式通过通信设备复用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可作为这类产品研制、生产和检验的依据。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423.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7261—87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4598.9--1995电气继电器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3篇: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idtIEC255-22-3:1989)GB/T14598.10-1996电气继电器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4篇:快速瞬变于扰试验(idtIEC255-22-4:1992)GB/T14598.13-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1部分: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eqvIEC255-22-1:1988)
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GB/T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idt IEC 255-22-2:1996)
ITU-T建议G.703:1991分层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征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远方跳闸 intertripping,transfer tripping利用通道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命令信号由电力系统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并执行跳闸操作的技术措施。
3.2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intertrippingequipment将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发出的远方跳闸信号变换成适合于通信传输形式的信号及进行反变换的设备。
3.3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intertrippingsystem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与有关通信系统一起所形成的系统,如图1所示。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是保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包含保护装置和就地判据测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2000-07-01实施
DL/T688—1999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可以与通信设备组合在一起,构成传输跳闸信号的专用发信、收信设备,也可以不含通信部分而通过通信系统传输信号。电力系统
保护装
电力系统
保护装量
远方踞闸信号传输装置
(含通信部分)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
(含通信部分)
收信端
远方闸信号传输系统
通信线路
远方跳闻
信号传输装置
【(信号发送转换)
发信端
通信系统
远方跳佩信号传输系统
远方跳闸
信号传输装置
(信号接收转换)
收信端
图1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组成晓闸命令输出
跳闻命令输出
(a)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包含通信部分:(b)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不含通信部分3.4(远方跳闸)监护信号(intertripping)guard signal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在正常运行不发送跳闸命令时所传输的信号,用来监视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监护信号存在时,收信端不应有跳闻命令输出。3.5(远方跳闸)命令信号(intertripping)command signal由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控制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收信端收到该信号输出跳闸命令。
3.6标称频带nominal frequency band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为实现其功能在通信系统中占用的频带。3.7标称发信电平nominal transmit level设计制造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时确定的命令信号及监护信号发信工作电平的标称值。3.8标称收信电平nominal receive level设计制造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时确定的保证收信端正常工作的最小收信电平的标称值。3.9总动作时间overall operating time从远方跳闸发信端输人状态改变起到收信端输出状态相应改变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包括信号在通信线路中的传播时间及由噪声引起的附加时延等。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总动作时间以T表示。动作时间的组成及各部分时间的典型值见图2。3.10标称传输时间nominal transmission time从远方跳闸发信端输人状态改变起到收信端输出状态相应改变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不包括信号在通信线路中的传播时间,在无噪声情况下测量。标称传输时间以T。表示,见图2。3.71最大实际传输时间maximum actual transmission time在有噪声干扰情况下,从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发信端输入状态改变起到收信端输出状态相应改变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的最大允许值,不包括信号在通信线路中的传播时间,以Ta表示,见图2。3.12虚假命令unwanted command在远方跳闸发信端未发命令的情况下,因收信端受噪声干扰,输出超过规定脉冲宽度而被误认为有688
效的命令。
missing command
3.13丢失命令
DL/T 688 -- 1999
远方跳闸发信端已发出命令,而收信端无相应命令输出。50ms~70ms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总动作时间远方跳闸发信端
命令起动时间
1ms~~5ms
通信线路
传播时间
远方跳闻收信端
选择判决
(包括命令
继电器)
5ms~45ms
标称传输时间(不包括传播时间)Tao
5ms~65ms
噪声引起的
附加时延
0ms~20ms
最大实际传输时间(有噪声情况下)图2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动作时间典型值注:远方跳闸发信端包括通信设备发信部分在内;远方跳闸收信端包括通信设备收信部分在内。命令由发信端发出后,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就认为是丢失命令。a)收信端完全收不到命令;
b)收信端收到命令的时延超过规定的最大实际传输时间;c)收信端收到命令的宽度小于规定的最小值。3.14安全性security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在发信端未发命令的情况下,抗御干扰和噪声不产生虚假命令的能力。安全性的数值由下式计算
1 - Pue
其中,Pu.为虚假命令概率,测试方法见6.2.1。实际应用时,安全性常以虚假命令概率Pu表达。3.15可信赖性dependability
远方跳阑信号传输系统在有干扰和噪声的情况下,有效传输命令信号的能力。可信赖性的数值由下式计算
其中Pm为丢失命令概率,测试方法见6.2.2。实际应用时,可信赖性常以丢失命令概率Pm表达。4产品分类
4.1专用电力线载波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为利用电力线载波通道传输跳闸信号而设计制造的,内含收发信部分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4.2专用光纤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为利用光纤通道传输跳闸信号而设计制造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主要由收发信转换电路和光端机组成。
4.3音频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DL/T 688—1999
通过音频接口进行信号转换,利用通信设备传输跳闸信号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4.4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通过数字接口进行信号转换,利用通信设备传输跳闸信号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4.5其他形式的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5要求
5.1一般性能
5.1.1气候环境条件
5.1.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5℃~+45℃;
b)相对湿度:5%~95%;
c)大气压力:70kPa~106kPa。5.1.1.2仲裁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士2℃;
b)相对湿度:60%~70%;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5.1.1.3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C~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 kPa。
5.1.1.4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在贮存、运输、安装过程中允许的极限环境温度为一40℃~十70℃,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正常后,装置性能应符合5.1.3的规定。5.1.1.5周围环境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及防静电措施。5.1.2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48V,110V,220V;b)允许偏差:一20%~+15%;
c)纹波系数:小于5%;
d)功率消耗:由企业标准规定。5.1.3绝缘性能
5.1.3.1工频耐压
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人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应能承受规定的工频电压1min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工频电压有效值见表1。5.1.3.2冲击电压
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人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应能承受以共模及差模形式施加的规定的冲击电压而无绝缘损坏,也没有虚假命令输出。冲击波形为1.2/50us,冲击电压峰值见表1。
测试点
试验项目
发信收信端子对地
直流电源端子对地
接保护装置的直流信号端子
及告警端子对地
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DL/T 688— 1999
表 1工频耐压及冲击电压值
额定绝缘电压
工频耐压有效值
冲击电压蜂值共模,
差模kv
表1中峰值及有效电压值是指被测电路接入之前的电压值。有些情况下,例如,被试电路阻抗较低或接有保护放电器,被测电器可能吸收较大电流。这时,冲击发生器输出能量应限制为0.5J士10%。5.1.3.3绝缘电阻
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人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以直流500V的兆欧表测试,应不小于10MQ。5.1.3.4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承受GB7261--87第21章规定的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直流500V的兆欧表测量所有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不接地的输入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Q;绝缘强度不低于5.1.3.1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的75%。5.1.4电源性能
5.1.4.1电源电压变化
装置应能承受电源电压由标称值到零和由零到标称值的缓慢变化,而不出现错误动作或错误信号。5.1.4.2电源中断
装置应能承受电源在20s时间内的随机序列中断,每次中断时间不超过20ms,装置不损坏,也不出现错误动作,如虚假命令等。经较长时间断电,再投人电源时,装置应不出现错误动作。5.1.4.3电源反射噪声
在装置直流电源端子间测得的噪声电压应不大于噪声计加权值3mV,或峰一峰值10mV。5.1.4.4电源极性颠倒
装置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因直流电源电压极性偶然颠倒而损坏。5.1.5机械强度
5.1.5.1振动(正弦)
a)振动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7261—87中16.2.3表4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6.2、5规定的要求。b)振动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7261一87中16.3.2表5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一87中16.3.4规定的要求。5.1.5.2冲击
a)冲击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7261—87中17.4.1.1表7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7.4.3规定的要求。b)冲击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7261一87中17.5.1表8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7.5.3规定的要求。5.1.5.3碰撞
DL/T 688-- 1999
装置应能承受G137261一87中18.4表9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7261--87中18.6规定的要求。5.1.6结构、外观及其他
a)装置应有金属机箱保护。机箱前面应设透明面板,以便运行人员观察运行状态及信号指示;还应考虑发热光件的通风散热要求。b)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辐射电磁场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c)机箱面板应设置铅封。启封后方可进行检查或调试。d)装置插件应插拔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5.1.7电气干扰
5.1.7.1脉冲群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3--1998中3.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亚级的脉冲群干扰,试验电源频率为100kHz和1MHz,试验期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T14598.13-1998中3.4规定的要求。
5.1.7.2辐射电磁场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9—1995中4.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量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期间及试验盾装置的性能应符合CB/T14598.9一1995中4.5规定的要求。5.1.7.3快速瞬变扰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0-1996中4.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Ⅱ级的快速瞬变于扰,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T14598.10-1996中4.6规定的要求。5.1.7.4静电放电
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4--1998中4.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皿级的静电放电,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GB/T14598.14---1998中4.6规定的要求。5.2系统性能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系统性能,主要有安全性,可倍赖性和传输时间三项。这三项性能是互相关联的。例如,对一定的频带宽度而言,要改善安全性就要降低可信赖性,或延长传输时间。在3.11中对远方跳闸信号传输系统的最大实际传输时间Tac的范围给出了推荐值。在实际应用中,从电力系统的稳能性及安全运行出发,所要求的最大实际传输时间常取推荐范围中较低数值推荐采用6.2规定的模拟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的方法测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系统性能,并以曲线表示Pue、Pme与信噪比的关系,见图11、图13。5.2.1安全性和可信赖性
远方跳信号传输装置依靠接收远方跳闸信号传输命令信号决定是否跳闸,要求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信赖性。
推荐性能参数:
a)可信赖性(丢失命令概率):Pm<10-3~104;b)安全性(虚假命令概率)2):Puc≤10~5~10\6。注1:满足最大实际传输时间T要求时,参见6.2.2;注2:噪声脉冲宽度7m==200ms时,参见6.2.1。5.2.2监视与告警
远方跳闹信号传输装置应具有通道监视及装置故障告警功能,在通道不能正常传输信号或装置不能正常汇作时发出告警,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的监护信号用于监视传输通道和尽可能多的相关电路。监测电路应能检测信号传输中断、通道中强烈下扰和噪声。如果故障或干扰持续时间较长(几秒),应发出告警。692
DL/T 688—1999
如收信端检测到异常情况,应将跳闸输出回路闭锁。5.3通信部分主要性能
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中通信部分的主要性能如下,其他具体性能在企业标准中规定。5.3.1专用电力线载波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a)信号工作方式:推荐采用移频键控方式(FSK)。b)载波频率范围:50kHz~400kHz。c)标称频带宽度:4kHz。
d)标称发信功率(电平):推荐采用以下系列值:10W(40dBm)20W(43dBm),40W(46dBm),80W或100W(49dBm或50dBm)。监护信号的标称发信电平可比命令信号低6dB~10dB,其具体数值在企业标准中规定。e)标称输出阻抗:75Q(不平衡);在标称频带内,回波损耗:≥10dB。f)允许并机频带间隔:
同相并机:12kHz
邻相并机:0kHz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并机介人损耗:<1dB
g)标称收信电平:0dBm~+10dBm。5.3.2专用光纤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a)信号工作方式:在企业标准中规定。b)光纤类型:单模,般为9/125μm。c)发光功率:建议采用单模长波长(1.3μm)30dBm~--10dBm。d)光纤接收信号电平:一10dBm~一45dBm。5.3.3音频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a)信号工作方式:建议采用音频移频键控或音频编码方式。b)与电力线载波设备的连接: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连接方式:1)音频频带专用:4kHz频带全部用于传送远方跳闸信号传输信号,不传送其他信息。2)上音频复用:远方跳闸信号仅在4kHz频带内的电话频带以上的范围内传送。3)交替复用:远方跳闸命令信号的频率安排在电话频带内,正常运行时,这部分频带用来传送电话或其他信息,当需要发送跳闸命令时,中断电话或其他信息,整个4kHz频带全部用于传送远方跳闸信息。
命令信号提升功能可以在载波机或音频接口内实现,其具体提升值在企业标准中规定。c)与微波、光纤通信设备的连接:音频接口与微波或光纤通信设备连接时,采用音频频带专用方式,即一路4kHz频带全部用于发送跳闸信号。d)发信电平:-15dBm~+6dBm。e)收信电平:一20 dBm~+6 dBm。f)输人/输出阻抗:600Q平衡,音频四线制。g)回波损耗:≥14dB。
5.3.4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在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中,远方跳闸信号传输信号被编码成64kbit/s速率的数据流,经64kbit/s同向接口采用专用光纤与数字通信设备连接。如图3所示。693
远方踢闸
数字接口
(发送端)
专用光纤
64kb/s数据
DL/T 688 --- 1999
微波通道
或光缆()
专用光纤
64kb/s数据
远方跳闸
数字接口
(接收端)
图3数字接口式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连接方式数字复接建议采用64kbit/s同向接口方式,应符合ITU-T建议G.703中的\64kbit/s接口”要数字复接设备应采用外时钟同步,该同步时钟取自数字通信设备的2Mbit/s基群的64kbit/s同向接口。2Mbit/s基群在链路上应设定时钟的主一从方式。6试验方法
6.1般性能试验
6.1.1工频耐压及绝缘电阻试验
设备投人运行前,在未投入电源的情况下进行这两项试验。将不接地输人输出端子并联对地,将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端子各自连在一一起,按表1的规定施加工频电压1min。
在5.1.1.3中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用500V兆欧表测试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回路之间以及各端子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Q。湿热状况下的绝缘电阻试验应按5.1.3.4规定的方法进行。6.1.2冲击电压试验
使用开路输出电压波形和输出能量符合5.1.3.2中规定的冲击发生器进行试验。建议采用图4电路。试验时施加3次正脉冲和负脉冲,电压值符合表1规定。试验电压施加于:&)各端子与地之间,各端子连在一起(共模);b)各独立电路之间,各独立电路端子各自连在一起(共模);c)同一电路的端子之间,但不包括有触点的电路(差模)。注:一般不需对常开触点进行冲击耐压试验。在被试端子接有外部电路,并需避免冲击发生器中出现直流环流时,可以采用图5、图6的试验电路。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量很大,不致改变冲击波形。充电电压
0.0008μF
方跳闸
信号传输装置
(被斌品)
试验条件
0.0008μF
图4冲击发生器电路
0.0008μF
冲击发生器
C>10μF
G>10μF
外部电路
DL/T 688 - 1999
远方蹄闻
宿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图5隔断直流环流的差模冲击电压试验电路冲击发生器
C>10μF
C>10μF
外挪电路
远方跪闸
信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图6隔断直流环流的共模冲击电压试验电路对直流电源端子的试验应在装置电源不投人及投人两种状态下进行。设备投入电源后的冲击试验,可以采用图7的电路。
装置经过冲击试验投人运行时,检查其运行状况应正常,不出现错误动作。6.1.3电源电压变化试验
电源电压由标称值渐变到零,由零渐变到标称值,每次变化时间不小于10s,电源电压变化时装置应不出现错误动作。
发信机与收信机应分别供电,对它们分别试验。6.1.4电源中断试验
纸介电容器
1000μFlc>10μF
电解电容器
冲击发生器
远方晓闸
信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图7直流电源端子的冲击电压试验电路装置通电状态下)模拟由于电源线松动而引起的电源短时间中断,电源通过电子开关控制,见图8。直流或交流电源
伪随机码型发生器
电子开关
图8电源中断试验电路
裁试设备
为了与实际中断的随机序列近似,可以用伪随机码型发生器控制电子开关,采用2047比特伪随机码,逻辑\1\接通电源,逻辑“0\断开电源,速率取为600 Bd,其中断时间在标准值为2ms、5 ms、10 ms、20ms、50ms、100ms、200ms中任选,试验持续20s,装置应不出现任何错误动作。6.1.5电源反射噪声试验
测量由装置产生并送入外部直流电源的噪声,试验电路见图9。图中由电感和电容构成的低通滤波器是用以使装置与电源去耦合。25μH
纸介电容器
10000μF
干噪声计
电解电容器
电源反射噪声试验电路
远方既附
信号传输装置
(被试品)
6.1.6电源极性颠倒试验
颠倒电源极性,装置应不损坏。DL/T 688 -- 1999
试验前,应检查装置是否具有防止极性颠倒的保护措施。6.1.7电气干扰试验
6.1.7.1脉冲群干扰试验
根据5.1.7.1的要求,按GB/T14598.1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7.2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根据5.1.7.2的要求,按GB/T1459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7.3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5.1.7.3的要求,按GB/T14598.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7.4静电放电试验
根据5.1.7.4的要求,按GB/T14598.1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1.8机械强度试验
6.1.8.1振动试验
根据5.1.5.1的要求,按GB726187第16章规定,进行振动响应和振动耐久试验。6.1.8.2冲击试验
根据5.1.5.2的要求,按GB7261一87第17章规定,进行冲击响应和冲击耐久试验。6.1.8.3碰撞试验
根据5.1.5.3的要求,按GB7261一87第18章规定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6.1.9温度试验
6.1.9.1低温试验
根据5.1.1.1a)的要求,按GB7261—87第12章规定进行。6.1.9.2高温试验
根据5.1.1.1a)的要求,按GB7261—87第13章规定进行。6.1.10湿热试验
根据5.1.3.4耐湿热要求,按GB7261—87第21章规定,对装置进行热试验。6.1.11温度贮存试验
装置不包装,不施加激励量,根据5.1.1.4的要求,先按GB2423.1一89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低温贮存试验,在40C下持续时间为2h,在室温下恢复2h后,再按GB2423.2---89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高温贮存试验,在+70℃下持续时间为2h,在室温下恢复2h后,施激励量进行电气性能检测,装置的性能应符合5.1.1.4的规定
6.2系统性能试验
为模拟远方跳闸信号在传输媒介中受到的噪声影响,进行系统性能试验时应使用白噪声发生器在电路中注人噪声。噪声带宽建议用4kHz,也可采用不低于1kHz的其他频带宽度,并将噪声电平换算到带宽4kHz数值,见附录A的A2。6.2.1安全性试验
采用白噪声突发脉冲序列进行安全性测试,试验电路见图10。每个噪声脉冲持续时间TB为200ms,间隔时间为200ms,施加一定数量的噪声脉冲,检查收信端输出虚假命令的数量。696
脉冲发生器
噪声发生器
使Nn一输人噪声脉冲数
Nu.一输出虚假命令数
虚假命令概率的估计值为:
安全性的数值为1Puc。
DL/T 688--1999
被试系统
安全性试验电路
计数器NB
噪声计
(有效值)
计数器Nuc
试验中对每个噪声脉冲只计算1次虚假命令,虚假命令的宽度应超过规定的最小命令脉冲宽度。最小命令脉冲宽度一般可取为5ms。在不同的信噪比情况下测量P值,可以得出类似图11的特性曲线。103
信噪比(dB)
噪声带宽4000Hz
曲线a:无噪声闭锁电路
曲线b:有噪声闭锁电路
图11200波特通路虚假命令概率与信噪比关系举例测量时,脉冲噪声接收电平应为监护信号标称收信电平与信噪比的和。6.2.2可信赖性试验
对收信端施加连续的噪声,在发信端输入定数量的命令,检查发送命令利接收命令的数量,试验电路见图1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