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743-2001 电能量远方终端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能量远方终端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08 07:02:45
- DL/T743-2001
- 现行
标准号:
DL/T 743-2001
标准名称:
电能量远方终端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1-02-12 -
实施日期:
2001-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8.4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量远方终端 (电能累计量采集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电能量远方终端的制造和使用。 DL/T 743-2001 电能量远方终端 DL/T743-2001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837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43—2001
20020718
电能量远方终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of integrated totals2001-0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07-01实施
DL/T743—2001
目前,我国已按IEC60870-5-102制定了电力系统电能量(电能累计量)传输规约标准,而至今尚无有关电能量采集、存贮和传送的远方终端的相应标准。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迅速展开,电能量自动计费系统已广泛采用,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各制造厂生产电能量远方终端。为满足国内该类产品生产、检验及运行的需要,有必要制定电能量远方终端的专用标准。本标准制定时参考了IEC60870-5-102:1996《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规约》和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广泛征求了科研单位、制造厂及用户的意见。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佩娟、谭文恕、张秀莲、李泽、程崇书、蒋频。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DL/T743—2001
引用标准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高频干扰试验电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电路静电放电干扰试验电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能量远方终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of integrated totalsDL/T743—2001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量远方终端(电能累计量采集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电能量远方终端的制造和使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3729—1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dtIEC870-2-1:1995)
GB/T17626.4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4:1995)
DL/T630—1997
DL/T719—200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2:199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IEC60870-2.2:1996
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3定义
电能量远方终端(remoteterminalunitofintegratedtotals)3.1
具有对电能量(电能累计量)采集、数据处理、分时存贮、长时间保存、远方传输等功能的设备。3.2尖时段(sharp-peakperiod)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高峰负荷最突出的时段。3.3峰时段(peakperiod)
与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高峰负荷对应的时段。3.4谷时段(valleyperiod)
与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低谷负荷对应的时段。3.5平时段(off-peakandoff-valleyperiod)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尖时段、峰时段、谷时段以外的时段。3.6存贮周期(memoryinterval)存贮电能量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02-12批准2001-07-01实施
4.1.1工作条件
DL/T743—2001
a)设备正常工作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分级见表1。当环境温度在-5℃~+45℃范围内时,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符合4.4.1的性能要求。对于分散布置在电力设备附近的电能量远方终端,当环境温度在25℃~+55℃范围内时,也应符合4.4.1的性能要求。
b)设备在IEC60870-2-2规定的1K5级(贮存)和2K4级(运输)环境条件下元器件不应出现损坏;温度恢复后,设备性能符合要求。c)大气压力:70kPa~106kPa。4.1.2周围环境要求bzxZ.net
表1空气温度和湿度分级
C1(3K5)
C2(3K6)
C3(3K7,1K5)
-25~+55
-40~ +70
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b)接地电阻应小于4Q。
4.2电源
4.2.1交流电源
a)交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b)交流电源电压容差为-20%~+20%;c)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频率容差为土5%;d)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4.2.2直流电源
a)直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24V或48V;b)直流电源电压容差为-20%~+15%;c)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不大于5%。4.3功能要求
4:3.1基本功能
10~100
10~100
a)采集电能量(数字或脉冲形式)向远方传送,并能对4种或以上不同费率进行标识;b)失电后能长期存贮电能量数据信息;c)具有分时段,即按尖、峰、谷、平不同时段存贮电能量数据信息的功能;d)能符合不同调度端,不同采集周期的计费数据要求;e)具有防止失电后不能工作的后备电源;f)可记录并报告开机时间、关机时间、各模块工作情况、电源故障、参数修改记录等状态信息及事件顺序记录,并可远方查询和当地查询;g)具有对时功能,能与主站或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时;h)具有程序自恢复功能:
i)具有设备自诊断(故障诊断到插件级)和接受远方诊断的功能及声或光的故障报警;i)能适应电话通道、专线通道和数据网络等多种通信方式,对于电话通道有软件拨号;k)具有密码设计和权限管理功能,防止非法操作;1)具有当地或远方参数设置功能。4.3.2选配功能
a)当地可以人工读取数据:
b)具有当地显示及打印制表功能;c)具有与两个及以上主站通信的功能,向主站传送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均应带有时标:2
DL/T743—2001
d)可配备内置的调制解调器(MODEM)。4.4、基本性能要求
4.4.1电能量远方终端一般要求
a)存贮电能量的容量分级见表2;b)存贮周期应为1min~60min可调;c)在失电情况下,电能量数据和参数能准确保存7d(天)以上;
d)电能量的误差不大于±1个脉冲输入;e)电能量的数值与输入所连接的电度表的数值一致(串行口数字输入)。
4.4.2输入接口
4.4.2.1脉冲输入
a)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及抗电磁干扰电路。b)脉宽:大于10ms。
c)接口电平:DC0V~24V,0V~48V。4.4.2.2串行编码数据输入
采用RS-485或RS-232接口。
4.4.3电能量远方终端适应的通道应符合DL/T719中的有关规定。
适应下述固定网络结构(见图1):-点对点;
-多个点对点;
多点星形;
多点共线;
点对点拨号。
表2存贮电能量的容量分级
图1固定网络结构
(a)点对点;(b)多个点对点;(c)多点星形;(d)多点共线存贮容量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和电能量远方终端在硬件上常是分开的,其接口有详细规定,下面数据只给出适于DCE的数据要求。在a)项的ITU-T建议V.24/V.28的子集情况有效。在数字传输方法中使用数字信号复接器时,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X.24/X.27接口可以用于速率高至64kbit/s情况。
a)非平衡式V.24/V.28交换电路表3为从ITU-T建议V.24/N.28中选择的接口。FSK接口的标准传输速率:
100bit/s200bit/s300bit/s600bit/s1.2kbit/sMODEM接口的标准传输速率:
DL/T743—2001
300bit/s600bit/s1.2kbit/s2.4kbit/s4.8kbit/s9.6kbit/sb)平衡式X.24/X.27交换电路
表4为平衡式X.24/X.27交换电路到数字信号复接器的接口。接口的信号如为对称差分式,速率可达64kbit/s。
标准传输速率:
表3从V.24/V.28中选择的接口
交换电路号
1)可以是固定电位。
交换电路名
接地信号,公共线
发送数据
接收数据
请求发送
发送准备好
数传机准备好
数据终端准备好
数据通道接收线路信号检出器
2)不作规定,可以用于监视传输电路。3)“V”为选择的电路。
从DCE来
表4从X.24/X.27中选择的同步数字信号接口交换电路号
交换电路名
接地信号,公共线
信号码元定时
从DCE来
到DCE去
到DCE去
1)如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字信号复接器相连接,不需要控制和指示信号,电路C和I可以用于通道监视。2)“V”为选择的电路。
9.6kbit/s19.2kbit/s38.4kbit/s56kbit/s64kbit/s2.4kbit/s4.8kbit/s
4.4.4传输规约
应符合DL/T719的规定。
4.4.5费率和时段
a)费率:具有4种或以上费率。b)时段:24h内至少具有8个可以任意编程划分的时段。4.4.6计时要求
日计时误差应不大于1s/d。
4.5绝缘电阻
DL/T743—2001
4.5.1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5。4.5.2湿热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大气压力86kPa~106kPa)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6。
表5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额定电压U;
≤60V
>60Vl)
绝缘电阻
≥5MQ(用250V兆欧表)
≥5MQ(用500V兆欧表)
1)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的绝缘电阻采用U,>60V要求。
4.6绝缘强度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见5.1),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表7中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1min绝缘强度试验,无击穿与闪络现象。试验部位为无电气连接的两个独立回路之间以及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4.7抗高频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在信号输表6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
额定电压U
《60V
>60vl)
绝缘电阻要求MQ
≥1MΩ(用250V兆欧表)
≥1M(用500V兆欧表)
1)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的绝缘电阻采用U,>60V要求。
表7绝缘强度
额定电压U
≤60V
60V125V试验电压有效值
1500V(2500V2))
1)连接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部位的试验电压采用125V2)2500V用于分散布置设备的电源回路。人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上施加以下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计量准确度应符合4.4.1的要求。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后衰减到峰值的50%。频率:1MHz±0.1MHz。
重复率:400次/s。
高频干扰电压值如表8所示。
表8高频、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干扰试验的主要参数试验项目
高频干扰
快速瞬变
脉冲群干扰
级别)
共模试验电压峰值2)
试验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试验项目
浪涌干扰
1)级别说明:
级别1)
DL/T743—2001
共模试验电压峰值2)
试验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2级,安装于正常保护环境中的设备,例如工厂或电厂内的控制中心的设备;3级,安装于无特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例如居民区或工业区内的被控站或远方终端;续表
4级,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例如极靠近中、高压散式开关装置、GIS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或真空开关装置,具有直接连至高压设备的电缆和长的分支通信线路的被控站或远方终端。2)除平衡信号回路外,其他回路还需作串模试验。串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一半。4.8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7626.4中的有关规定,即:在施加表8规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电压的情况下,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正常工作,计量准确度符合4.4.1的要求。4.9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承受表9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表9青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静电放电干扰
1)级别说明:
试验值(接触放电)
2级,安装在具有防静电设施的专用房间内的控制中心或被控站的设备。3级,安装在具有湿度控制系统的专用房间内的控制中心、被控站或远方终端设备。4级,安装在不加控制环境中的控制站或远方终端设备。4.10抗工频磁场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承受表10规定的工频磁场强度。将它放在磁场中应能正常工作,计量准确度符合4.4.1的要求。表10工频磁场干扰试验的主要参数试验项目
工颜磁场干扰
1)级别说明:
级别)
电压/电流波形
连续正弦波
连续正弦波
连续正弦波
连续正弦波
试验值
100A/m
与厂家协商
2级,安装于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工厂或电厂内的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和控制室设备。3级,安装于典型工业环境中的设备:工厂或电厂中被控站或远方终端设备,和处于特别居民区内的远方终端。
4级,安装于恶劣工业环境或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极靠近中、高压敞开式开关装置、GIS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或真空开关装置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被控站或远方终端设备。6
4.11抗浪涌干扰能力
DL/T743—2001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在施加表8规定的浪涌干扰电压的情况下,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正常工作,性能指标符合4.4.1的要求。4.12耐冲击电压能力
对设备的电源回路顺次施加1.2/50us正负极性的冲击电压各3次,冲击电压峰值5kV,两次试验的时间间隔不小于5s。试验后,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4.13连续通电稳定性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源电压为额定值,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4.14机械性能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承受频率2Hz~9Hz振幅0.3mm及频率9Hz~500Hz加速度1m/s2的振动。对于常规运输条件下的冲击,设备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脱落现象。4.15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低于8760h。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和试验应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绝缘电阻试验
用4.5规定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电能量远方终端接口回路的绝缘电阻,试验时间不小于5s。试验结果应符合4.5的要求。
5.3绝缘强度试验
按4.6规定的电压,用工频耐压测试仪对电能量远方终端的接口回路和电源回路进行绝缘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从0开始,在5s内逐渐升到规定值并保持1min,随后迅速安全放电。试验结果应符合4.6的要求。
5.4功能试验
5.4.1试验设备及仪表
a)电量计费系统主站或模拟主站设备,包括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各1台;b)脉冲输出模拟器、串行编码输出电度表各1台;c)数字万用表、数字计数器各1台;d)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1套。
将上述设备连接成一对一数据采集系统并通电运行,如图2所示。5.4.2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
标准表的准确等级应不低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4,建议不低于1/10。5.4.3电能计量准确度测试
5.4.3.1脉冲输人的电能计量准确度将脉冲输出模拟器与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脉冲输入回路连接,投入电源,进行以下测试:启动脉冲输出模拟器,脉冲计数器开始计数,累计5min后读出标准的脉冲计数器的读数,记为Pi,同时读出主站(模拟主站)PC机上对该电能量远方终端的脉冲输入计数值,记为Pr。计量准确度E,为:
示终端
E,应小于±1个脉冲。
显示终端接口
计数器
脉冲量
输入口
脉冲量
模拟器
DL/T743—2001
计算机
被测电能量
远方终端
数字量
输入口
数字量
电能表
当地接口
图2电能量远方终端测试连接图
E, = Pi-P,
当地功能
设备(PC)
5.4.3.2串行编码数据输入的电能计量准确度将数字量输出电能表通过串行口与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数字量输人串行口连接,投入电源,进行以下测试:
a)将电能量远方终端的电源投入;b)将数字电能表的电源投人,记录电能表的读数P:;c)读出电能量远方终端相应输入回路的电能累计值,记为Ps。计量准确度E,为:Ep=P-P
E。应等于零。
5.4.4失电保存数据试验
读出电能量远方终端内保存的数据及设备的参数,断开被测终端的电源。7d后将电源恢复,再次读出被测终端内保存的数据和参数。前后两次读出的数据和参数应一致。5.4.5,分时段保存数据试验
将脉冲输出模拟器与被测终端连接,或将数字量输出电能表通过串行口与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数字量输入串行口连接,进行以下测试:a)将电能量远方终端的电源投入;b)按时段划分的要求,修改时钟为峰时段的时间;c)将脉冲输出模拟器或数字电能表的电源投人,将其电能数据传送到电能量远方终端;d)重复b)和c)项步骤,将谷时段、平时段的数据输入到电能量远方终端;e)读出电能量远方终端的各时段数据存贮区内数据,应与各时段输人的数据一致。存贮容量测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43—2001
20020718
电能量远方终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of integrated totals2001-0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07-01实施
DL/T743—2001
目前,我国已按IEC60870-5-102制定了电力系统电能量(电能累计量)传输规约标准,而至今尚无有关电能量采集、存贮和传送的远方终端的相应标准。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迅速展开,电能量自动计费系统已广泛采用,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各制造厂生产电能量远方终端。为满足国内该类产品生产、检验及运行的需要,有必要制定电能量远方终端的专用标准。本标准制定时参考了IEC60870-5-102:1996《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规约》和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广泛征求了科研单位、制造厂及用户的意见。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佩娟、谭文恕、张秀莲、李泽、程崇书、蒋频。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DL/T743—2001
引用标准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高频干扰试验电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电路静电放电干扰试验电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能量远方终端
Remote terminal unit of integrated totalsDL/T743—2001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量远方终端(电能累计量采集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电能量远方终端的制造和使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3729—1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dtIEC870-2-1:1995)
GB/T17626.4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4:1995)
DL/T630—1997
DL/T719—200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2:199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IEC60870-2.2:1996
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3定义
电能量远方终端(remoteterminalunitofintegratedtotals)3.1
具有对电能量(电能累计量)采集、数据处理、分时存贮、长时间保存、远方传输等功能的设备。3.2尖时段(sharp-peakperiod)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高峰负荷最突出的时段。3.3峰时段(peakperiod)
与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高峰负荷对应的时段。3.4谷时段(valleyperiod)
与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低谷负荷对应的时段。3.5平时段(off-peakandoff-valleyperiod)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中尖时段、峰时段、谷时段以外的时段。3.6存贮周期(memoryinterval)存贮电能量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02-12批准2001-07-01实施
4.1.1工作条件
DL/T743—2001
a)设备正常工作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分级见表1。当环境温度在-5℃~+45℃范围内时,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符合4.4.1的性能要求。对于分散布置在电力设备附近的电能量远方终端,当环境温度在25℃~+55℃范围内时,也应符合4.4.1的性能要求。
b)设备在IEC60870-2-2规定的1K5级(贮存)和2K4级(运输)环境条件下元器件不应出现损坏;温度恢复后,设备性能符合要求。c)大气压力:70kPa~106kPa。4.1.2周围环境要求bzxZ.net
表1空气温度和湿度分级
C1(3K5)
C2(3K6)
C3(3K7,1K5)
-25~+55
-40~ +70
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b)接地电阻应小于4Q。
4.2电源
4.2.1交流电源
a)交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b)交流电源电压容差为-20%~+20%;c)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频率容差为土5%;d)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4.2.2直流电源
a)直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24V或48V;b)直流电源电压容差为-20%~+15%;c)直流电源电压纹波不大于5%。4.3功能要求
4:3.1基本功能
10~100
10~100
a)采集电能量(数字或脉冲形式)向远方传送,并能对4种或以上不同费率进行标识;b)失电后能长期存贮电能量数据信息;c)具有分时段,即按尖、峰、谷、平不同时段存贮电能量数据信息的功能;d)能符合不同调度端,不同采集周期的计费数据要求;e)具有防止失电后不能工作的后备电源;f)可记录并报告开机时间、关机时间、各模块工作情况、电源故障、参数修改记录等状态信息及事件顺序记录,并可远方查询和当地查询;g)具有对时功能,能与主站或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时;h)具有程序自恢复功能:
i)具有设备自诊断(故障诊断到插件级)和接受远方诊断的功能及声或光的故障报警;i)能适应电话通道、专线通道和数据网络等多种通信方式,对于电话通道有软件拨号;k)具有密码设计和权限管理功能,防止非法操作;1)具有当地或远方参数设置功能。4.3.2选配功能
a)当地可以人工读取数据:
b)具有当地显示及打印制表功能;c)具有与两个及以上主站通信的功能,向主站传送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均应带有时标:2
DL/T743—2001
d)可配备内置的调制解调器(MODEM)。4.4、基本性能要求
4.4.1电能量远方终端一般要求
a)存贮电能量的容量分级见表2;b)存贮周期应为1min~60min可调;c)在失电情况下,电能量数据和参数能准确保存7d(天)以上;
d)电能量的误差不大于±1个脉冲输入;e)电能量的数值与输入所连接的电度表的数值一致(串行口数字输入)。
4.4.2输入接口
4.4.2.1脉冲输入
a)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及抗电磁干扰电路。b)脉宽:大于10ms。
c)接口电平:DC0V~24V,0V~48V。4.4.2.2串行编码数据输入
采用RS-485或RS-232接口。
4.4.3电能量远方终端适应的通道应符合DL/T719中的有关规定。
适应下述固定网络结构(见图1):-点对点;
-多个点对点;
多点星形;
多点共线;
点对点拨号。
表2存贮电能量的容量分级
图1固定网络结构
(a)点对点;(b)多个点对点;(c)多点星形;(d)多点共线存贮容量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和电能量远方终端在硬件上常是分开的,其接口有详细规定,下面数据只给出适于DCE的数据要求。在a)项的ITU-T建议V.24/V.28的子集情况有效。在数字传输方法中使用数字信号复接器时,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X.24/X.27接口可以用于速率高至64kbit/s情况。
a)非平衡式V.24/V.28交换电路表3为从ITU-T建议V.24/N.28中选择的接口。FSK接口的标准传输速率:
100bit/s200bit/s300bit/s600bit/s1.2kbit/sMODEM接口的标准传输速率:
DL/T743—2001
300bit/s600bit/s1.2kbit/s2.4kbit/s4.8kbit/s9.6kbit/sb)平衡式X.24/X.27交换电路
表4为平衡式X.24/X.27交换电路到数字信号复接器的接口。接口的信号如为对称差分式,速率可达64kbit/s。
标准传输速率:
表3从V.24/V.28中选择的接口
交换电路号
1)可以是固定电位。
交换电路名
接地信号,公共线
发送数据
接收数据
请求发送
发送准备好
数传机准备好
数据终端准备好
数据通道接收线路信号检出器
2)不作规定,可以用于监视传输电路。3)“V”为选择的电路。
从DCE来
表4从X.24/X.27中选择的同步数字信号接口交换电路号
交换电路名
接地信号,公共线
信号码元定时
从DCE来
到DCE去
到DCE去
1)如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字信号复接器相连接,不需要控制和指示信号,电路C和I可以用于通道监视。2)“V”为选择的电路。
9.6kbit/s19.2kbit/s38.4kbit/s56kbit/s64kbit/s2.4kbit/s4.8kbit/s
4.4.4传输规约
应符合DL/T719的规定。
4.4.5费率和时段
a)费率:具有4种或以上费率。b)时段:24h内至少具有8个可以任意编程划分的时段。4.4.6计时要求
日计时误差应不大于1s/d。
4.5绝缘电阻
DL/T743—2001
4.5.1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5。4.5.2湿热条件(温度40℃±2℃,相对湿度90%~95%,大气压力86kPa~106kPa)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6。
表5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额定电压U;
≤60V
>60Vl)
绝缘电阻
≥5MQ(用250V兆欧表)
≥5MQ(用500V兆欧表)
1)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的绝缘电阻采用U,>60V要求。
4.6绝缘强度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见5.1),设备的被试部分应能承受表7中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1min绝缘强度试验,无击穿与闪络现象。试验部位为无电气连接的两个独立回路之间以及各带电回路与金属外壳之间。4.7抗高频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在信号输表6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
额定电压U
《60V
>60vl)
绝缘电阻要求MQ
≥1MΩ(用250V兆欧表)
≥1M(用500V兆欧表)
1)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的绝缘电阻采用U,>60V要求。
表7绝缘强度
额定电压U
≤60V
60V125V试验电压有效值
1500V(2500V2))
1)连接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部位的试验电压采用125V2)2500V用于分散布置设备的电源回路。人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上施加以下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计量准确度应符合4.4.1的要求。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后衰减到峰值的50%。频率:1MHz±0.1MHz。
重复率:400次/s。
高频干扰电压值如表8所示。
表8高频、快速瞬变脉冲群和浪涌干扰试验的主要参数试验项目
高频干扰
快速瞬变
脉冲群干扰
级别)
共模试验电压峰值2)
试验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试验项目
浪涌干扰
1)级别说明:
级别1)
DL/T743—2001
共模试验电压峰值2)
试验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2级,安装于正常保护环境中的设备,例如工厂或电厂内的控制中心的设备;3级,安装于无特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例如居民区或工业区内的被控站或远方终端;续表
4级,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例如极靠近中、高压散式开关装置、GIS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或真空开关装置,具有直接连至高压设备的电缆和长的分支通信线路的被控站或远方终端。2)除平衡信号回路外,其他回路还需作串模试验。串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一半。4.8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7626.4中的有关规定,即:在施加表8规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电压的情况下,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正常工作,计量准确度符合4.4.1的要求。4.9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承受表9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值。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表9青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的主要参数
试验项目
静电放电干扰
1)级别说明:
试验值(接触放电)
2级,安装在具有防静电设施的专用房间内的控制中心或被控站的设备。3级,安装在具有湿度控制系统的专用房间内的控制中心、被控站或远方终端设备。4级,安装在不加控制环境中的控制站或远方终端设备。4.10抗工频磁场干扰能力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承受表10规定的工频磁场强度。将它放在磁场中应能正常工作,计量准确度符合4.4.1的要求。表10工频磁场干扰试验的主要参数试验项目
工颜磁场干扰
1)级别说明:
级别)
电压/电流波形
连续正弦波
连续正弦波
连续正弦波
连续正弦波
试验值
100A/m
与厂家协商
2级,安装于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工厂或电厂内的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和控制室设备。3级,安装于典型工业环境中的设备:工厂或电厂中被控站或远方终端设备,和处于特别居民区内的远方终端。
4级,安装于恶劣工业环境或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极靠近中、高压敞开式开关装置、GIS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或真空开关装置或其他电气设备的被控站或远方终端设备。6
4.11抗浪涌干扰能力
DL/T743—2001
应符合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即:在施加表8规定的浪涌干扰电压的情况下,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正常工作,性能指标符合4.4.1的要求。4.12耐冲击电压能力
对设备的电源回路顺次施加1.2/50us正负极性的冲击电压各3次,冲击电压峰值5kV,两次试验的时间间隔不小于5s。试验后,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4.13连续通电稳定性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不少于72h连续稳定的通电试验,交直流电源电压为额定值,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4.14机械性能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能承受频率2Hz~9Hz振幅0.3mm及频率9Hz~500Hz加速度1m/s2的振动。对于常规运输条件下的冲击,设备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脱落现象。4.15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低于8760h。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和试验应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绝缘电阻试验
用4.5规定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电能量远方终端接口回路的绝缘电阻,试验时间不小于5s。试验结果应符合4.5的要求。
5.3绝缘强度试验
按4.6规定的电压,用工频耐压测试仪对电能量远方终端的接口回路和电源回路进行绝缘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从0开始,在5s内逐渐升到规定值并保持1min,随后迅速安全放电。试验结果应符合4.6的要求。
5.4功能试验
5.4.1试验设备及仪表
a)电量计费系统主站或模拟主站设备,包括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各1台;b)脉冲输出模拟器、串行编码输出电度表各1台;c)数字万用表、数字计数器各1台;d)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1套。
将上述设备连接成一对一数据采集系统并通电运行,如图2所示。5.4.2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
标准表的准确等级应不低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4,建议不低于1/10。5.4.3电能计量准确度测试
5.4.3.1脉冲输人的电能计量准确度将脉冲输出模拟器与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脉冲输入回路连接,投入电源,进行以下测试:启动脉冲输出模拟器,脉冲计数器开始计数,累计5min后读出标准的脉冲计数器的读数,记为Pi,同时读出主站(模拟主站)PC机上对该电能量远方终端的脉冲输入计数值,记为Pr。计量准确度E,为:
示终端
E,应小于±1个脉冲。
显示终端接口
计数器
脉冲量
输入口
脉冲量
模拟器
DL/T743—2001
计算机
被测电能量
远方终端
数字量
输入口
数字量
电能表
当地接口
图2电能量远方终端测试连接图
E, = Pi-P,
当地功能
设备(PC)
5.4.3.2串行编码数据输入的电能计量准确度将数字量输出电能表通过串行口与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数字量输人串行口连接,投入电源,进行以下测试:
a)将电能量远方终端的电源投入;b)将数字电能表的电源投人,记录电能表的读数P:;c)读出电能量远方终端相应输入回路的电能累计值,记为Ps。计量准确度E,为:Ep=P-P
E。应等于零。
5.4.4失电保存数据试验
读出电能量远方终端内保存的数据及设备的参数,断开被测终端的电源。7d后将电源恢复,再次读出被测终端内保存的数据和参数。前后两次读出的数据和参数应一致。5.4.5,分时段保存数据试验
将脉冲输出模拟器与被测终端连接,或将数字量输出电能表通过串行口与被测电能量远方终端数字量输入串行口连接,进行以下测试:a)将电能量远方终端的电源投入;b)按时段划分的要求,修改时钟为峰时段的时间;c)将脉冲输出模拟器或数字电能表的电源投人,将其电能数据传送到电能量远方终端;d)重复b)和c)项步骤,将谷时段、平时段的数据输入到电能量远方终端;e)读出电能量远方终端的各时段数据存贮区内数据,应与各时段输人的数据一致。存贮容量测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
- DL/T1212-2013 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设备安装技术导则
- DL/T1287-2013 煤灰比电阻的试验室测定方法
- DL/T1298-201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