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94022-1995 自动换纡织机

【纺织行业标准(FZ)】 自动换纡织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8:18:49
- FZ/T94022-1995
- 现行
标准号:
FZ/T 94022-1995
标准名称:
自动换纡织机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5-01-24 -
实施日期:
1995-01-24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90.11 KB
替代情况:
原标准号FJ/JQ 121-1987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适用于织造棉、混纺纱线的G263,G263Z型棉织机〔可以织造纬密为160-32。根/10 em的织物,适应纱支范围36-10tex(N,16-60)J, FZ/T 94022-1995 自动换纡织机 FZ/T94022-1995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自动换纤织机
FZ/T 94022-95
本标准适用于织造棉、混纺纱线的G263.G263Z型棉织机[可以织造纬密为160~320根/10cm的织物,适应纱支范围36~10tex(N.16~60))。1主要参数(见表 1)
织机型号
工作宽度,mm
曲轴转速,t/min
织轴盘片间距,mm
织轴盘片直径,mm
卷布满卷直径,mm
配用电动机
2技术要求
2.1主要器材的质量要求
185~200
180~190
550或600
FO53-6型,0.8kW,960r/min
2.1.1梭子尺寸:390mm×48mm×35mm(梭总长×梭底宽×梭壁后高)。梭子的质量应符合FZ/T94002—91《换梭式木质梭子》的规定。2.1.2纤管尺寸:长190mmz纤管箍外径27mm。2.1.3钢箍尺寸见表2。钢的质量应符合FZ/T94012--92《织机用线编扎钢箍》的规定。表2
织机型号
工作宽度,mm
钢箍尺寸
总长度
2.2全机的质量要求
2.2.1传动系统
2.2.1.1机器运转平稳,无异常震动和突发性的冲击声响。1350
2.2.1.2传动系统润滑良好,正常运转时三主轴轴承的温升不大于15℃。配用电动机的温升应符合FZ/T99003-92《纺织用FO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关规定。2. 2. 1. 3
三主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 2. 1. 4
曲轴齿轮与踏盘轴齿轮啮合良好,齿侧间隙不大于1.5mm。2.2.1.5起动时制动钢带与制动盘完全脱开,摩擦离合器啮合,啮合面的接触宽度应大于锥面宽度的五分之四,机器运转时无明显打滑现象中国纺织总会1995-01-24批准
1995-01-24实施
2.2.2开口系统
FZ/T 94022—95
2.2.2.1满开梭口应清晰,梭子进出梭道时无不正常夹梭现象。2.2.2.2箍座在后心时梭口的下层经纱面离走梭板平面约1mm或贴平,不得与走梭板平面产生相对摩擦。
2.2.2.3箍座在后心时,前起第一页综框与箍帽应保持15~20mm的间隙。2.2.2.4踏盘曲面与踏综转子表面接触良好,接触表面平行度0.2mm。2.2.3引纬系统
2.2.3.1投梭转子与投梭鼻曲面接触良好,接触表面平行度0.1mm。2.2.3.2梭箱底板与梭箱背板和梭箱前板的角度为86°30°土8°。2.2.3.3梭箱宽度和高度。
a.梭箱宽度:内侧为梭宽+3mm;外侧为梭宽+1.6mm;b.梭箱高度:内侧为梭高+4mm;外侧为梭高+2mm。2.2.3.4梭子运动平稳,定位正确。2.2.4打纬系统
2.2.4.1.箍夹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2.4.2梭箱底板与走梭板相接处的走梭面必须平齐,钢箍与走梭面之间角度为86°30土8°。2.2.4.3水平方向的走梭板弧线(中凹)1.5mm(G263、G2632),箍弧(中凸)1.5mm(G263)。2.2.5送经系统
2.2.5.1送经轴和送经侧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2.5.2织轴盘片齿轮与送经轴齿轮啮合良好,转动灵活。2.2.5.3曲轴曲拐至上心时,张力制动器杆上的转子与曲轴上凸轮的小半径之间的径向间隙为3mm。2.2.6卷取系统
2.2.6.1刺毛辊转动应灵活,卷取传动系统各齿轮啮合良好。2.2.6.2卷取钩相对保持钩的移距为三牙半。2.2.6.3边撑盒到钢箍的间隙为1.6mm;边撑盖边面与走梭板面之间的距离为22mm(G263)、32 mm(G263Z)。
2.2.7诱导系统
2.2.7.1探纬头与空纤管接触时,探头向两侧滑开,交叉锭不抬起。2.2.7.2诱导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2.7.3当梭子定位不准,探知能及时拨开换纤撞块,不发生换纤动作。2.2.7.4曲拐在前心位置,换纤撞块起作用时,其凹档中心高于撞舌尖3mm,2.2.7.5曲拐至上心位置,梭子在开关侧,回归凸轮大半径与回归杆之间的间隙为3mm。2.2.8换纤系统
2.2.8.1棘轮套筒回转灵活。
2.2.8.2三个子与棘轮接触良好,扳动手柄再放开时,棘轮能自行转过一牙。2.2.8.3持纤圆盘、键盘、导纱盘三者位置应相互对准。2.2.8.4导铁平面与持纤圆盘的凹面平齐或缩进0.5mm。2.2.8.5换纤锤孤面与纤管箍的间隙,上抬时3mm,压下时1mm。2.2.9纱尾清理系统
2.2.9.1边剪退回时刀尖缩进边撑盒,用手拉回释放时,能迅速弹出,并一次将纬纱剪断。2.2.9.2纱尾剪伸入梭腔,不碰梭壳,以手推剪刀伸入时能锐利剪断纬纱,剪刀伸足闭合,退回时,刀尖缩进梭箱前板平面0.5~1mm。
2.2.9.3挑纱钩伸出作用时,与梭箱底板凹槽不碰擦,导销与勾槽滑动灵活。435
FZ/T94022--95
2.2.10断经、断纬、轧梭、轧管等关车必须灵敏、可靠。2.2.11随机安企装置必须齐全、可靠。2.2.12输入功率
空车运转输入功率:不大于0.6kW(G263);不大于0.7kW(G263Z)。
2.2.13空车运转时,单机的噪声不大于97dB(A)。3试验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3.1试验条件
3.1.1车速按表1规定。
3.1.2使用电源的电压为380V,频率为50Hz。3.1.3电动机应按表1规定。
3.2空车试验
3.2.1开关手柄操作时动作灵敏。3.2.2离合器回转时无明显打滑现象,关车后应迅速脱开。3.2.3主要传动齿轮啮合良好,无显著撞击声。3.2.4所有轴承无松动、咬死等现象。3.2.5梭子飞行平稳,无异常声响,进入梭箱时应定位正确,缓冲皮圈受力均匀。3.2.6综框上、下运动应平稳,无跳动现象。3.2.7座木往复平稳,无抖动现象。3.2.8送经机构应能随张力扇形杆的位置高低而灵敏地变动送经量。3.2.9卷取机构各齿轮运转灵活,用手拉过桥齿轮,仍能继续卷取。3.2.10停经片下落在停经架的任何部位均应能迅速关车。3.2.11断经停车碰停块应在导沟中央通过,并无碰擦现象。3.2.12自动换纤装置,应能连续换纤四只无轧管现象。3.2.13机器在运转时,机架无明显震动现象。3.2.14空车运转4h。
5检验项目:按2.2.1.3、2.2.1.4、2.2.2.3~~2.2.3.3、2.2.4.1~2.2.8.5、2.2.12、2.2.13条进行。
3.3空车运转4h后,停车检查项目3.3.1开口踏盘表面无明显磨损。3.3.2综框无明显碰擦现象。
3.3.3投梭卑、投梭侧板、投梭棒无明显磨损。3.3.4皮圈、皮结及梭子无明显磨损。3.3.5三主轴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3.4负荷试验
3.4.1在使用厂正常运转一个月后进行。3.4.2检验项目:按2.2.1.2、2.2.1.5、2.2.2.1、2.2.2.2、2.2.9、2.2.10条进行。3.5噪声的测量方法,按FZ/T90071—95《纺织机械噪声声压级的测量方法》规定。3.6试验或测定时使用的器材或量仪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或要求规定。4检验规则
4.1制造厂在每批产品中抽出-台空车运转,进行出厂前检验。436
FZ/T 94022-95
4.2每台产品须经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4.3使用厂在安装后可进行空车运转或生产运转试验,复验产品质量。4.4使用厂在进行安装、调整、试验中如发现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由制造厂负责会同使用厂进行处理。
5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5.1标志产品制造厂的铭牌按FJ120.1--87《纺织机械铭牌》规定。5.2零件的铸刻字按FZ/T90016—91《零件的铸刻字》规定。5.3产品的涂漆按FZ/T90074—95《纺织机械产品涂装》规定。5.4产品的包装按FZ90001一91《纺织机械产品包装》规定。5.5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起吊部位起吊,包装箱应按规定朝向安置,不得倾斜或改变方向。5.6产品出厂后,在有良好防雨及通风的贮存条件下,包装箱内的零件防潮、防锈有效期为一年。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原纺织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机电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制订于1987年,1995年经确认后重新编为本标准号。本标准代替原FJ/JQ121-87标准。43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自动换纤织机
FZ/T 94022-95
本标准适用于织造棉、混纺纱线的G263.G263Z型棉织机[可以织造纬密为160~320根/10cm的织物,适应纱支范围36~10tex(N.16~60))。1主要参数(见表 1)
织机型号
工作宽度,mm
曲轴转速,t/min
织轴盘片间距,mm
织轴盘片直径,mm
卷布满卷直径,mm
配用电动机
2技术要求
2.1主要器材的质量要求
185~200
180~190
550或600
FO53-6型,0.8kW,960r/min
2.1.1梭子尺寸:390mm×48mm×35mm(梭总长×梭底宽×梭壁后高)。梭子的质量应符合FZ/T94002—91《换梭式木质梭子》的规定。2.1.2纤管尺寸:长190mmz纤管箍外径27mm。2.1.3钢箍尺寸见表2。钢的质量应符合FZ/T94012--92《织机用线编扎钢箍》的规定。表2
织机型号
工作宽度,mm
钢箍尺寸
总长度
2.2全机的质量要求
2.2.1传动系统
2.2.1.1机器运转平稳,无异常震动和突发性的冲击声响。1350
2.2.1.2传动系统润滑良好,正常运转时三主轴轴承的温升不大于15℃。配用电动机的温升应符合FZ/T99003-92《纺织用FO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关规定。2. 2. 1. 3
三主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 2. 1. 4
曲轴齿轮与踏盘轴齿轮啮合良好,齿侧间隙不大于1.5mm。2.2.1.5起动时制动钢带与制动盘完全脱开,摩擦离合器啮合,啮合面的接触宽度应大于锥面宽度的五分之四,机器运转时无明显打滑现象中国纺织总会1995-01-24批准
1995-01-24实施
2.2.2开口系统
FZ/T 94022—95
2.2.2.1满开梭口应清晰,梭子进出梭道时无不正常夹梭现象。2.2.2.2箍座在后心时梭口的下层经纱面离走梭板平面约1mm或贴平,不得与走梭板平面产生相对摩擦。
2.2.2.3箍座在后心时,前起第一页综框与箍帽应保持15~20mm的间隙。2.2.2.4踏盘曲面与踏综转子表面接触良好,接触表面平行度0.2mm。2.2.3引纬系统
2.2.3.1投梭转子与投梭鼻曲面接触良好,接触表面平行度0.1mm。2.2.3.2梭箱底板与梭箱背板和梭箱前板的角度为86°30°土8°。2.2.3.3梭箱宽度和高度。
a.梭箱宽度:内侧为梭宽+3mm;外侧为梭宽+1.6mm;b.梭箱高度:内侧为梭高+4mm;外侧为梭高+2mm。2.2.3.4梭子运动平稳,定位正确。2.2.4打纬系统
2.2.4.1.箍夹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2.4.2梭箱底板与走梭板相接处的走梭面必须平齐,钢箍与走梭面之间角度为86°30土8°。2.2.4.3水平方向的走梭板弧线(中凹)1.5mm(G263、G2632),箍弧(中凸)1.5mm(G263)。2.2.5送经系统
2.2.5.1送经轴和送经侧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2.5.2织轴盘片齿轮与送经轴齿轮啮合良好,转动灵活。2.2.5.3曲轴曲拐至上心时,张力制动器杆上的转子与曲轴上凸轮的小半径之间的径向间隙为3mm。2.2.6卷取系统
2.2.6.1刺毛辊转动应灵活,卷取传动系统各齿轮啮合良好。2.2.6.2卷取钩相对保持钩的移距为三牙半。2.2.6.3边撑盒到钢箍的间隙为1.6mm;边撑盖边面与走梭板面之间的距离为22mm(G263)、32 mm(G263Z)。
2.2.7诱导系统
2.2.7.1探纬头与空纤管接触时,探头向两侧滑开,交叉锭不抬起。2.2.7.2诱导轴转动灵活,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2.2.7.3当梭子定位不准,探知能及时拨开换纤撞块,不发生换纤动作。2.2.7.4曲拐在前心位置,换纤撞块起作用时,其凹档中心高于撞舌尖3mm,2.2.7.5曲拐至上心位置,梭子在开关侧,回归凸轮大半径与回归杆之间的间隙为3mm。2.2.8换纤系统
2.2.8.1棘轮套筒回转灵活。
2.2.8.2三个子与棘轮接触良好,扳动手柄再放开时,棘轮能自行转过一牙。2.2.8.3持纤圆盘、键盘、导纱盘三者位置应相互对准。2.2.8.4导铁平面与持纤圆盘的凹面平齐或缩进0.5mm。2.2.8.5换纤锤孤面与纤管箍的间隙,上抬时3mm,压下时1mm。2.2.9纱尾清理系统
2.2.9.1边剪退回时刀尖缩进边撑盒,用手拉回释放时,能迅速弹出,并一次将纬纱剪断。2.2.9.2纱尾剪伸入梭腔,不碰梭壳,以手推剪刀伸入时能锐利剪断纬纱,剪刀伸足闭合,退回时,刀尖缩进梭箱前板平面0.5~1mm。
2.2.9.3挑纱钩伸出作用时,与梭箱底板凹槽不碰擦,导销与勾槽滑动灵活。435
FZ/T94022--95
2.2.10断经、断纬、轧梭、轧管等关车必须灵敏、可靠。2.2.11随机安企装置必须齐全、可靠。2.2.12输入功率
空车运转输入功率:不大于0.6kW(G263);不大于0.7kW(G263Z)。
2.2.13空车运转时,单机的噪声不大于97dB(A)。3试验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3.1试验条件
3.1.1车速按表1规定。
3.1.2使用电源的电压为380V,频率为50Hz。3.1.3电动机应按表1规定。
3.2空车试验
3.2.1开关手柄操作时动作灵敏。3.2.2离合器回转时无明显打滑现象,关车后应迅速脱开。3.2.3主要传动齿轮啮合良好,无显著撞击声。3.2.4所有轴承无松动、咬死等现象。3.2.5梭子飞行平稳,无异常声响,进入梭箱时应定位正确,缓冲皮圈受力均匀。3.2.6综框上、下运动应平稳,无跳动现象。3.2.7座木往复平稳,无抖动现象。3.2.8送经机构应能随张力扇形杆的位置高低而灵敏地变动送经量。3.2.9卷取机构各齿轮运转灵活,用手拉过桥齿轮,仍能继续卷取。3.2.10停经片下落在停经架的任何部位均应能迅速关车。3.2.11断经停车碰停块应在导沟中央通过,并无碰擦现象。3.2.12自动换纤装置,应能连续换纤四只无轧管现象。3.2.13机器在运转时,机架无明显震动现象。3.2.14空车运转4h。
5检验项目:按2.2.1.3、2.2.1.4、2.2.2.3~~2.2.3.3、2.2.4.1~2.2.8.5、2.2.12、2.2.13条进行。
3.3空车运转4h后,停车检查项目3.3.1开口踏盘表面无明显磨损。3.3.2综框无明显碰擦现象。
3.3.3投梭卑、投梭侧板、投梭棒无明显磨损。3.3.4皮圈、皮结及梭子无明显磨损。3.3.5三主轴轴向间隙不大于0.4mm。3.4负荷试验
3.4.1在使用厂正常运转一个月后进行。3.4.2检验项目:按2.2.1.2、2.2.1.5、2.2.2.1、2.2.2.2、2.2.9、2.2.10条进行。3.5噪声的测量方法,按FZ/T90071—95《纺织机械噪声声压级的测量方法》规定。3.6试验或测定时使用的器材或量仪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或要求规定。4检验规则
4.1制造厂在每批产品中抽出-台空车运转,进行出厂前检验。436
FZ/T 94022-95
4.2每台产品须经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4.3使用厂在安装后可进行空车运转或生产运转试验,复验产品质量。4.4使用厂在进行安装、调整、试验中如发现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由制造厂负责会同使用厂进行处理。
5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5.1标志产品制造厂的铭牌按FJ120.1--87《纺织机械铭牌》规定。5.2零件的铸刻字按FZ/T90016—91《零件的铸刻字》规定。5.3产品的涂漆按FZ/T90074—95《纺织机械产品涂装》规定。5.4产品的包装按FZ90001一91《纺织机械产品包装》规定。5.5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起吊部位起吊,包装箱应按规定朝向安置,不得倾斜或改变方向。5.6产品出厂后,在有良好防雨及通风的贮存条件下,包装箱内的零件防潮、防锈有效期为一年。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原纺织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机电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制订于1987年,1995年经确认后重新编为本标准号。本标准代替原FJ/JQ121-87标准。43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FZ/T 94020-1995 有梭丝织机
- 下一篇: FZ/T 94023-1995 换梭毛巾织机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