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远动终端设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26 02:56:13
  • GB/T13729-200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3729-2002

  • 标准名称:

    远动终端设备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2-01-01
  • 实施日期:

    2003-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0.48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输电网和配电网>>29.240.30电力系统用控制设备
  • 中标分类号:

    能源、核技术>>电力>>F21电力系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9364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24, 字数:42千字
  • 标准价格:

    15.0 元
  • 出版日期:

    2003-06-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2-10-06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能源部南京自动化所
  • 归口单位:

    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主管部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远动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远动终端设备一般由远动终端主机、通信接口、远动执行部件及当地功能部件组成。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远动终端设备,厂站测控通信单和微机型转发设备也可参照使用。 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29-200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2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729——2002
代替GB/T13729—1992
远动终端设备
Remote terminal unit equipment2002-11-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其他·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抗高频干扰试验电路目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电路附录C(规范性附录)静电放电试验GB/T13729—2002
GB/T13729—2002
本标准代替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与GB/T13729--1992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根据国内新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该标准增加了引用标准。2.增加了电磁兼容性能等内容和规定。3.补充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附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祖康、刘佩娟、陈鼎坤、徐石明、黄健。1范围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29—2002
本标准规定了远动终端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远动终端设备一般由远动终端主机、通信接口、远动执行部件及当地功能部件组成。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远动终端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厂站测控通信单元和微机型转发设备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T24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GB/T2421—1999,idtIEC60068-1:1988)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12001,idt IEC 60068-2-1:1990)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2-2001,idtIEC60068-2-2:1974)
GB/T2423.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423.9—2001,idtIEC60068-2-56:1988)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3047.4.高度进制为44.45mm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neqIEC297-3)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1993,eqvIEC529:1989)GB/T936119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dtIEC60870-2-1:1995)
GB/T15153.2一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idtIEC870-2-2:1996)GB/T16435.1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GB/T16435.1—1996,idtIEC60870-3:1989)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idtIEC61000-4-3:1995)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4一1998,idtIEC61000-4-4:1995)
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为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DL/T721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1
GB/T13729—2002
3技术要求
3.1环境条件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和湿度见表1;
大气压力:86kPa~106kPa;70kPa~106kPa表1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环境温度
范围/
-25~+55
40~+70
对周围环境要求
最大变化率/
相对湿度
最大绝对湿度/
使用场所
遮蔽场所
与用户协商
设备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不允许有超过发电厂、变电站正常运行范围内可能遇到的电磁场存在。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及防静电措施。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361-1988中B类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中的要求。3.1.3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设备的贮存、运输极限的环境温度一25℃~+70℃,不应出现异常情况。温度恢复正常后,设备的性能应符合3.4和3L5的规定。
电源要求
交流电源电为单相220V,电压允许偏差分级见表2;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士5%;交流电源波形伪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直流电源电压允许偏差分级见表3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不间断电源(UpS)在交流失电或电源不符合要求时,维持供电时间应不少于30min。表2交流电压允许偏差分级
标称电压允许偏差%
-15+10
-20~+15
直流电压允许偏差分级
标称电压允许偏差/%
-10~+10
-15~+15
20~+15
3.3主要设计要求
3.3.1一般要求
GB/T13729—2002
在满足规定的功能条件下,设计应满足与环境相适应的机械性能、电磁兼容性等要求,考虑运行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兼顾经济合理性。3.3.2硬件
硬件设计应满足3.4的功能要求;设备中数字接地、模拟接地、安全接地应有明显的标志。3.3.3软件
一般应按功能划分做到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具有自诊断软件。3.3.4结构、外观及其他
机箱尺寸应符合GB/T3047.4的规定。设备应采取必要的电磁兼容性措施,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具备可靠接地点。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措施。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及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4208-1993中IP54规定;安装在室内设备其外亮防护等级不得低于GB4208-1993中IP20的规定3.4功能要求
3.4.1基本功能
采集并发送状态量状态量变位优先传送;采集并发送模拟量,支持被测量超越定值传送:采集并发送电度量;
采集并发送数疗量;
接收、返校并执行遥控命令;
接收、执行校时命令:
与GPS对时口
事件顺序记录;
程序自恢复
设备自诊断(提供必要故障诊断信息);通道监视。
选配功能
支持当地显示及参数设置
当地选测功能;
数据转换输出;
信息编辑转发;
接收并执行遥调命令:
合闸同期检测;
具有防误操作闭锁逻辑;
设备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故障电流检测;
与多个主站通信;
接收执行复归命令;
主、备通道自动切换;
与上位机通信,交换信息;
与智能化电子装置IED通信;
GB/T13729—2002
支持电话拨号通信;
支持网络通信;
q)其他实用功能。
3.5基本性能要求
3.5.1直流模拟量
a)直流模拟量标称值见表4。
模拟量输入总误差不大于0.5%或不大于0.2%,输入电流信号最大负载阻抗为5V/mA(电b)
流标称值);电压信号最小负载阻抗为200kQ/V;c)数模转换总误差不大于0.5%或不大于0.2%,输出电流信号最大负载阻抗为5V/mA(电流标称值);电压信号最小负载阻抗为200k2/V。注:以上b),c)及3.5.4的f)项都有两个指标供制造厂选用。设备选用的具体数值应在其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表4直流模拟量标称值
模拟量
优先采用值
非优先采用值
3.5.2工频交流模拟量
工频交流模拟量标称值
工频交流模拟量标称值见表5。
允许基本误差极限和参比条件
电流源/mA
4~20
-1~0~~+1
-5~0~+5
-10~~0~+10
0~20
2.5~0~+2.5
—20~0~+20
允许基本误差及相应等级指数见表6;1)
电压源/V
-1~0~+1
-5~0~+5
—10~0~+10
在表7、表8给定的参比条件下,输出范围内任一点误差不应超过表6给定的以基准值百2)
分数表示的基本误差的极限。
5工频交流模拟量标称值
电流/A
误差极限
等级指数
电压/V
表6工频交流模拟量基本误差和等级指数的关系±0.1%
频率/Hz
影响量
环境温度
被测量频率
被测量波形
工作电源
外部磁场
电流不平衡度
被测量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相角或功率因数
三相电量
表7.彩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允许偏差参比条件
15℃~30℃
额定值
标称电压士2%
标称电压士2%
标称电压士2%
标称电压士2%
对称电压*
GB/T13729—2002
试验允许偏差(适用于单个参比值)50×(1±2%)Hz
畸变因数乘100应不超过等级指数额定值的士2%
地磁场强度值
被测量的参比条件
参比条件
从零到标称值内任一电流
从零到标称值内任一电流
在标称40%~100%
范围内的任一电流
对称电流“
功率因数
cosp=0.5(滞后)~1
~0.5(超前)
cosp元0.5(带后)~1
~0.5(超前)
三相对称系统的每一相电压和线电压与其对应的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1%。各相中的电流与其对应的平均值之差应不大于1%。任一相电流和该相电压(相对中线)的夹角与其他任一相的电流、电压夹角之差应不大于2
线性范围
在参比条件下和表5规定的标称值范围内,误差不超过表6所规定的误差极限。d)功率消耗
工频交流电量每一电流输人回路的功率消耗应小于0.75VA,每一电压输入回路的功率消耗应不大于0.5VA。
e)输入回路要求
工频交流电量输入回路应有隔离电路,且应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回路异常报警。设备上二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插件拔插应可靠地保证交流电压输入外回路开路、交流电流输入外回路短路。电压回路要经过熔丝,电流回路要直接与试验端子牢固连接。影响量的规定
影响量的参数范围及允许的改变量见表9。表9影响量的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的改变量影响量
环境温度
被测量的不平衡度
被测量频率
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
表1规定
断开一相电流
45Hz~55Hz
允许改变量(以等级
指数百分数表示)
GB/T13729—2002
影响量
被测量的谐波分量
被测量的功率因数
设备电源
被测量超量限
被测线路间的相互作用
外部磁场
高频干扰
表9(续)
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
0.5>cos(sin)β≥0
0.5>cos(sin)β≥0
±20%~-20%
仅一测量元件电压为标称值,电流为0;其他测量元件电流为标称值,电压为0CHI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
浪涌干排
静电放电子
和中断
电源电压突降
故障电流
1min~3min和30min~35min
之间测量的两个误差的差
见表18
见表16
见表16
见表16
见表17
见GB/T15153.1—1998表11
应符合DL/T
7212000中4.5.1.3的规定。
允许改变量(以等级
指数百分数表示)
状态量
对用机械触点闭合”和“断开”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接人方式;a)
输人回路应有电气隔离及滤波回路,延迟时间为10ms~100ms;用一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用两位码表示时:闭合对应二进制码“10”,断开对应二进制码“01”;状态量电压标称值见表10;
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见表1:
事件记录站内分辨率不大于10-ms或不大于2ms。表10
状态量
优先采用值
非优先采用值
状态量电压标称值
直流电压
交流电压
单位为伏特
电流分级
脉冲量
输人回路采用光电隔离;
脉宽不小于10ms;
接口电平:0~12V,0-24V。
状态量输出电流分级
状态量输出
远动设备与通信系统间的接口电气特性3.5.6
应符合GB/T16435,的规定
远动规约
远动规约一般应采用DL/T634或其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变电站内通信规约可采用DL/T667。3.5.8遥控输出接点容量
遥控输出接点容量见表12。
遥控输出接点容量表
绝缘性能
绝缘电阻
正常试验大
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3
GB/T13729—2002
单位为安培
温度+40℃+
2相对湿度(93±3)%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的要求见表14。表13
额定绝缘电压购
U,>60V
绝缘电阻要求
绝缘电阻要求
>5MQ(用250V兆欧表)
≥5MQ(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60V的要求。表14
额定绝缘电压U、
U,≤60V
U,>60V
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绝缘电阻要求
≥1MQ(用250V兆欧表)
1MQ(用500V兆欧表)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U,>60V的要求。3.6.2介质强度的要求
介质强度的要求见表15。
GB/T13729—2002
额定绝缘电压U1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U≤60
601255介质强度的要求
试验电压有效值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采用125单位为伏特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设备的电源输入回路、交流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各回路对地、以及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u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后设备应无绝缘损坏和器件损坏。冲击试验后,工频交流电量的测量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3.7电磁兼容性
3.7.1高频干扰
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正常工作大气条件下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在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表16中所规定的高频干扰,由电子逻辑电路组成的回路及程序应能正常工作,其性能指标应满足3.5的要求。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后衰减到峰值的50%;频率:(1±0.1)MHz;
重复率:400次/秒;
高频干扰电压值如表16的规定。表16
试验项目
高频干扰
快速瞬变
注:级别说明
高频干扰、快速瞬变和浪涌试验的主要参数工模试验值”
1. 0 kv(p)
1.0 kV(p)
安装于正常保护环境中的设备;工厂或电厂内的控制中心的设备。安装于没有特别保护环境中的设备;3级
居民区或工业区内的被控站或远动终端设备。严重骚扰环境中的设备;
信号、控制回路
试验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输人、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回路
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信号、控制回路和电源回路
被控制站或远动终端的设备极为靠近中、高压散开式和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或真空开关装置,直接连至高压设备的电缆、长的分支通信线路。串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1/2。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