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6652-1986 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

【国家标准(GB)】 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9 16:34:47
- GB6652-1986
- 已作废
标准号:
GB 6652-1986
标准名称:
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86-07-31 -
实施日期:
1987-08-01 -
作废日期:
2005-10-14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1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的100兆字节十二片可换磁盘组的一般性能、物理性能、磁性能以及预置作了必要的规定,以便能保证该盘组的互换性。 GB 6652-1986 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 GB6652-1986

部分标准内容: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Interchangeable magnetic twelve - diskpack(1ooM bytes)
UDC 681.327.63
GB 6652--86
本标准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的100兆字节十二片可换磁盘组(以下简称盘组)的一般性能,物理性能、磁性能以及预置作了必要的规定,以便能保证该盘组的互换性。.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337—1977(E)《信息处理—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
2一般说明
2.1主要结构图
图1~6示出了典型的十二片磁盘组。国家标准局1986-07-31发布
1987-08-01实施
扇形零件
上保护盘片
间隔环
止推轴承
弹性爪
下保护盘片~
底部夹环
GB 6652--86
图1盘组分解图
调整护片罩
调整护片
主轴锁护图
杯形压环
记录盘片
主轴锁
主要零部件
十二片磁盘组的主要零部件是:a.
上罩,
轮毂,
主轴锁,
保护盘:
记录盘,
伺服面,
下翼。
GB 6652-86
图1中的其余零部件,仅供更好地理解结构,而不属于本标准范围。2.3旋转方向
盘组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俯视)。2.4盘组容量
十二片磁盘组共有19个数据面,总存储容量为100兆八位字节。数据记录在每一数据面的404条磁道上。磁道密度约为8道/毫米,每道可存储的信息量最多为13030个八位字节。外磁道与内磁道之间的记录密度是不同的,最里边磁道的最高记录密度可达159bpmm(位/毫米)。3一般要求
3.1使用和存放环境
3.1.1使用环境
驱动器盘组内的工作温度应为15~57℃,其相对湿度为8%~80%。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26℃。盘组在运转前,应在与磁盘驱动器同一环境下带罩适应2h以上。盘组适应时间取决于盘组和磁盘驱动器工作环境之间的温差。最短适应时间可按温度梯度10℃/h进行计算。
磁盘驱动器工作环境不必限于上述规定范围。3.1.2存放环境
存放温度应为-40~+65℃,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30℃。湿球温度在0.5~~30℃之间时,盘组应能经得起8%~80%的相对湿度。
盘组应尽量避免在上述极限条件下存放,同时应避免温度梯度超过10℃/h。盘组周围的杂散磁场强度不应超过4000A/m。3.2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应在23±3℃,相对湿度为40%~6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前,盘组应在上述环境下放置24h以上,并使盘组处在直立位置进行测试。3.3冲击与振动
盘组应能经得起正常使用时出现的冲击和振动,经过冲击和振动后仍能完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功能。运输和存放期间的防冲击和防振措施,由用户和厂家协商。3.4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只要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尺寸、惯量和其他功能要求,盘组可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制造。所有记录盘的热膨胀系数应相同。4尺寸及有关参数
4.1基准面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尺寸均以给定的基准面为基准。基准面应与盘组的轴线垂直,盘组用三个球通支承热支承在基准面t。
4.2外形尺寸
4.2.1总高度(见图2)
带上、下罩的盘组总高度为:
h/180mm
4.2.2总直径(见图2)
带上、下罩的盘组总直径为:
d,381mm
GB 6652—86
间隔环
杯形压环
主轴锁
蝉性爪
七轴锁护圈
调整护片罩
调整护片
二保护盘片
下保护盘片
球面支承垫
图2带罩盘组局部部视图
底部夹环
上罩(见图3)
GB6652-86
图3上罩与盘组中心线及基准面的关系4.3.1上罩外半径与盘组中心线的关系测量时,以轮毂中心线为基准,上罩外半径应为:183.65mm4.3.2垂直距离
上罩下缘低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应为:h2=3.56±1.47mm
轮毂(见图4)
4.4.1弹性爪的直径
GB 6652—86
图4盘组局部剖视图
在温度为20.0±0.5℃下测量时,轮毂上三个弹性爪的内接圆直径应为:d2=44.432±0.005mm
弹性爪的高度
轮毂弹性瓜的高度应为:
h3 = 1.91 ±0.13mm
4.4.3弹性爪的表面粗糙度
基准面
基准面
弹性爪的表面粗糙度应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0.4μm(见GB1031-8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弹性爪的非接触面直径
在温度为20.0±0.5℃下测量时,轮毂弹性爪的非接触面直径应为:d3=44.478±0.015mm
4.4.5弹性爪距基准面的高度
弹性爪距基准面的高度应为:
hg = 1.40±0.30mm
4.4.6弹性爪的径向柔度
每:弹性爪的径向柔度应为1.0±0.2um/4.5N径向力。径向力作用于弹性爪上,直径dz随之增至44.4500±0.0025mm。
\4.4.7球面支承垫
4.4.7.1位置
三个球面支承垫应均布在直径为d,的圆周上。124
d,= 139.70±0.13mm
4.4.7.2直径与形状
球面支承垫的直径应为:
ds = 11 ± 1 mm
支承面应为球面,其半径应为:r2 = 110 ±15mm
GB 6652--86
4.4.7.3表面粗糙度与硬度
支承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0.2μm,(见GB1031一83)。硬度应为55~60HRC(见GB1818--79《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4.5主轴锁(见图5)
基准面
主轴锁质部视图
4.5.1主轴锁螺纹
主轴锁螺纹应为24UNF-2A型双头螺纹*。4.5.2主轴锁下部直径
主轴锁下部的直径应为:
dg=9.37±0.13mm
4.5.3有效螺纹的最小长度
主轴锁螺纹的有效长度应为:
hs≥7.14mm
4.5.4倒角
主轴锁下端从直径d处倒角:
dz=8.00±0.13mm
*见ISO5864-1978《ISO英制螺纹-允差和公差》。
角度为:
r = 45°± 2 °
4.5.5主轴锁轴肩的位置
主轴锁轴肩至基准面的距离:
he = 13.51 *0.30mm
4.5.6主轴锁下部的长度
主轴锁下端面至轴肩的长度应为:hz=19.15±0.076mm
4.5.7主轴锁下部最大直径
GB 6652-86
安全球伸张时,主轴锁下部最大直径应为:dg = 10.7 ±0.1mm
在锁轴销钉至主轴锁轴肩的距离h:<16.97mm之前,安全球不应张开。当锁轴销钉至主轴锁轴肩的距离hg≥14.65mm时,安全球应不再继续伸张。安全球缩回时的直径应为:
dg<9.53mm
4.5.8安全球的位置
安全球中心至主轴锁轴肩的距离:hio = 9.04 ± 0.23mm
4.5.9锁轴销钉的插人孔
锁轴销钉插人孔的直径应为:
d10 = 3.18 ± 0.13mm
4.5.10锁轴销钉的插人深度
锁轴销钉插人主轴锁内时,销钉端面至轴肩的距离:hm<13.84mm
4.5.11上罩的取下
当锁轴销钉插人主轴锁内,销钉端面至轴肩的距离为h12=14.44±0.21mm时,上罩应能取下。4.5.12硬度*
主轴锁螺纹部分的硬度应为55~60HRC(见GB1818—79)。4.6下保护盘(见图4)
4.6.1直径
下保护盘的外径应为:
dj = 360.37 ±0.25mm
4.6.2厚度wwW.bzxz.Net
下保护盘的厚度应为:
e = 1.30±0.08mm
间隔环(见图4)
所有间隔环的外圆半径应为:
r3<90.9mm**
4.8记录盘
¥ISO4337无此内容,ISO5653-1980《十二片可换磁盘组(200兆字节)》有此内容。为统,本标准相应增加此款内容。
**该半径在ISO4337中为90.0mm(3.58in),在ISO5653中为90.9mm(3.58in)。本标准取90.9mm。126
4.8.1,直径(见图4)
所有记录盘片的外径应为:
d12 = 356.25± 0.15mm
4.8.2厚度(见图6)
所有记录盘片的厚度应为:
e2 = 1.905 ±0.025mm
4.8.3盘片外缘倒角(见图6)
GB 6652-86
图6盘片外缘倒角
盘片应在盘面外缘处倒角。倒角后,盘片的轮廓应在两个盘面延伸面之内。从盘片外缘起,倒去的距离为:
4.9上保护盘(见图4)
4.9.1直径
上保护盘的外径应为:
d12 = 356. 25 ± 0. 15mm
4.9.2厚度
上保护盘的厚度应为:
e3 =1.27 ±0.05mm
4.10盘片的位置(见图4)
各盘片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应如4.10.1~4.10.3条中所述。4.10.1,下保护盘
从基准面至下保护盘下表面的距离应为:h13 = 0.56~1.41mm
4.10.2记录盘
各记录盘片的下表面至基准面的距离应分别为:h14 = 10.478 ± 0.203mm
h15 = 20.003±0.203mm
h16 = 29.528 ±0.203mm
h1z.= 39.053 ±0.203mm
h1s = 48.578 ± 0.203mm
hi9 = 58.103 ± 0.203 mm
h20 = 67.628 ± 0.203mm
h2l = 77.153 ±0.203 mm
h22=86.678±0.203mm
h23 = 96.203 ± 0.203 mm
上保护盘
从基准面至上保护盘下表面的距离应为:127
h24 = 105.982±0.432mm
4.11最低部件的位置
GB6652-86
盘组的最低部件应在低于基准面的距离h25 以及半径r 和r5所构成的环状空间之内。h25<7.6mm
两个半径分别为:
r5 = 96.5mm
4.12无罩盘组的高度
盘组无罩时高于基准面的总高度应为:h26123.0mm
4.13轮毂与盘片的关系
4.13.1盘面的轴向位置范围
当盘组转速为2500~3700r/min时,记录盘与上下保护盘(图4中分别以组装尺寸h13~h24定义)的轴向偏摆,应保持在4.10条中规定的每一盘面的轴向位置的正负偏差范围以内。此要求应适用于盘面上半径不小于175.08mm与半径不大于98.42mm之间的所有区域。4.13.2盘片的轴向偏摆
当盘组以任一转速,但不超过允许的最高转速(见5.3条)旋转时,任一盘片的轴向偏摆总读数不应超过:
记录盘:0.15mm;
保护盘:0.51mm。
4.13.3轴向偏摆加速度
当盘组转速为3600±72r/min时,记录盘面在半径不小于175.08mm与半径不大于98.42mm的区域内,盘面轴向偏摆加速度对基线的峰值不应超过土76m/s2(该加速度测量仪的高频截止频率应为平坦响应曲线与高频渐近线在2200Hz之交点,其高频衰减率为每倍频程衰减18dB)。4.13.4盘片的径向偏摆
盘片相对于盘组轮毂中心线的径向偏摆总读数,记录盘不应超过0.25mm,上下保护盘不应超过0.51mm。
4.13.5盘片和轮毂间的角位移
盘组在经过正常工作时*的正负加速度试验后,用能够测出3”角位移的仪器测量时,其盘片和轮毂间的角位移应等于零。
4.14磁层位置
记录盘片的磁层区应在内径不大于190.5mm到外径不小于352.0mm的区域。5物理性能
5.1、转动惯量
盘组无罩时的转动惯量不应超过107g·m2。5.2平衡
盘组在3600r/min的情况下,在低于下保护盘下表面和高于上保护盘上表面5.84±1.3mm处两个平行于盘片表面的每个平面上,均应动态平衡至100g·mm以内。5.3最高转速
盘组应能经得起3700r/min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俯视)所产生的应力作用。5.4锁紧力
*此处采用ISO5653中5.13.5条的规定。128
GB 6652-86
由驱动器锁轴产生的1700~2000N*垂直向下拉力,把盘组紧固在主轴上。5.5环境空气
5.5.1过滤空气
盘组所在盘腔中的过滤空气洁净度应相当于100级(见附录A)。5.5.2压力
盘组所在盘腔中的静态压力至少应比驱动器的环境压力高25Pa。5.6热时间常数
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当转速为3600±72r/min时,盘组测出的热时间常数不应超过1min(热时间常数是指驱动器与盘组的温差达到初始温差的三分之一所需的时间)。5.7接地
盘组应有一条从磁层经轮毂到主轴的放电通路。5.8磁层的物理性能
5.8.1表面粗糙度
当用半径为2.5μm的探针以750μm取样长度测量时,抛光后的磁层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值应小于0.05μm,平均值与轮廓上的最大高度偏差不应超过0.38μm。5.8.2磁层的耐久性
5.8.2.1耐化学清洗液的能力
当用91%(按容积)的异丙醇和9%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混合剂清洗时,记录盘片磁层表面应无不良反应。
5.8.2.2涂层附着力
在工作条件下,涂层性能应确保耐用并保持附着力。5.8.2.3耐磨性
涂层必须经得起工作性磨损。
6数据面磁道及其记录信息
6.1盘面和磁头的配置
磁头和盘面的配置如图7和图13所示。各磁道位置应该用X、Y直角坐标表示,其坐标原点在盘组的旋转轴线上。6.2磁道几何参数
6.2.1磁道数
每个数据面上应有411条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磁道。6.2.2磁道宽度
数据面上记录的磁道宽度应为:0.109 ±0.005 mm
附录B中推荐了一种测量磁道宽度的方法。6.2.3磁道位置
任一磁道的中心线与其相应的数据道中心线(见10.1.5.3条)间的偏差应在土0.005mm之内。磁头移动增量及其公差由伺服道的信息限定,且应与伺服道的间距相同(见10.1.5.4条)。6.2.4存取线的位置
盘组应有两组磁头,各有一条存取线A和B。这两条存取线应与x轴平行,其纵坐标应为:YA = +7.772mm
YB = -7.772mm
*此处采用ISO5653中6.4条的规定。129
GB 6652--86
6.2.5记录偏角
在写人或读出瞬间,磁通翻转轴线与存取线之间的角度不应超过土30'。6.2.6数据道的标志方法
为便于测试数据道,采用6.2.6.1~6.2.6.4条中规定的标志方法。6.2.6.1数据道标志
数据道标志用三位十进制数字(000~410)表示,每个记录面从最外面的磁道开始向里顺序编号。6.2.6.2数据面标志
数据面编号应与磁头号一致,从00~18(见图7)。A存取线
上的磁头
磁头方向
B存取线
上的磁头
[02 萄
磁头和盘面的位置
6.2.6.3柱面
柱面为数据面上具有相同数据道标志的一组数据道。数据面编号00
6.2.6.4数据道地址
用五位十进制数字表示数据道地址,其中高位的三位数字确定柱面地址,其余二位数字确定数据面地址。
数据面测试条件及其测试装置
7.1一般条件
7.1.1转速
在任何测试期间,盘组转速应为3600土72r/min。旋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俯视)。7.1.2温度
进人盘组的空气温度应为:27±2℃7.1.3相对湿度
进人盘组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30%~70%。7.1.4适应时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Interchangeable magnetic twelve - diskpack(1ooM bytes)
UDC 681.327.63
GB 6652--86
本标准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的100兆字节十二片可换磁盘组(以下简称盘组)的一般性能,物理性能、磁性能以及预置作了必要的规定,以便能保证该盘组的互换性。.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337—1977(E)《信息处理—十二片可换磁盘组(100兆字节)》。
2一般说明
2.1主要结构图
图1~6示出了典型的十二片磁盘组。国家标准局1986-07-31发布
1987-08-01实施
扇形零件
上保护盘片
间隔环
止推轴承
弹性爪
下保护盘片~
底部夹环
GB 6652--86
图1盘组分解图
调整护片罩
调整护片
主轴锁护图
杯形压环
记录盘片
主轴锁
主要零部件
十二片磁盘组的主要零部件是:a.
上罩,
轮毂,
主轴锁,
保护盘:
记录盘,
伺服面,
下翼。
GB 6652-86
图1中的其余零部件,仅供更好地理解结构,而不属于本标准范围。2.3旋转方向
盘组应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俯视)。2.4盘组容量
十二片磁盘组共有19个数据面,总存储容量为100兆八位字节。数据记录在每一数据面的404条磁道上。磁道密度约为8道/毫米,每道可存储的信息量最多为13030个八位字节。外磁道与内磁道之间的记录密度是不同的,最里边磁道的最高记录密度可达159bpmm(位/毫米)。3一般要求
3.1使用和存放环境
3.1.1使用环境
驱动器盘组内的工作温度应为15~57℃,其相对湿度为8%~80%。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26℃。盘组在运转前,应在与磁盘驱动器同一环境下带罩适应2h以上。盘组适应时间取决于盘组和磁盘驱动器工作环境之间的温差。最短适应时间可按温度梯度10℃/h进行计算。
磁盘驱动器工作环境不必限于上述规定范围。3.1.2存放环境
存放温度应为-40~+65℃,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30℃。湿球温度在0.5~~30℃之间时,盘组应能经得起8%~80%的相对湿度。
盘组应尽量避免在上述极限条件下存放,同时应避免温度梯度超过10℃/h。盘组周围的杂散磁场强度不应超过4000A/m。3.2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应在23±3℃,相对湿度为40%~6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前,盘组应在上述环境下放置24h以上,并使盘组处在直立位置进行测试。3.3冲击与振动
盘组应能经得起正常使用时出现的冲击和振动,经过冲击和振动后仍能完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功能。运输和存放期间的防冲击和防振措施,由用户和厂家协商。3.4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只要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尺寸、惯量和其他功能要求,盘组可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制造。所有记录盘的热膨胀系数应相同。4尺寸及有关参数
4.1基准面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尺寸均以给定的基准面为基准。基准面应与盘组的轴线垂直,盘组用三个球通支承热支承在基准面t。
4.2外形尺寸
4.2.1总高度(见图2)
带上、下罩的盘组总高度为:
h/180mm
4.2.2总直径(见图2)
带上、下罩的盘组总直径为:
d,381mm
GB 6652—86
间隔环
杯形压环
主轴锁
蝉性爪
七轴锁护圈
调整护片罩
调整护片
二保护盘片
下保护盘片
球面支承垫
图2带罩盘组局部部视图
底部夹环
上罩(见图3)
GB6652-86
图3上罩与盘组中心线及基准面的关系4.3.1上罩外半径与盘组中心线的关系测量时,以轮毂中心线为基准,上罩外半径应为:183.65mm
上罩下缘低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应为:h2=3.56±1.47mm
轮毂(见图4)
4.4.1弹性爪的直径
GB 6652—86
图4盘组局部剖视图
在温度为20.0±0.5℃下测量时,轮毂上三个弹性爪的内接圆直径应为:d2=44.432±0.005mm
弹性爪的高度
轮毂弹性瓜的高度应为:
h3 = 1.91 ±0.13mm
4.4.3弹性爪的表面粗糙度
基准面
基准面
弹性爪的表面粗糙度应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0.4μm(见GB1031-8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弹性爪的非接触面直径
在温度为20.0±0.5℃下测量时,轮毂弹性爪的非接触面直径应为:d3=44.478±0.015mm
4.4.5弹性爪距基准面的高度
弹性爪距基准面的高度应为:
hg = 1.40±0.30mm
4.4.6弹性爪的径向柔度
每:弹性爪的径向柔度应为1.0±0.2um/4.5N径向力。径向力作用于弹性爪上,直径dz随之增至44.4500±0.0025mm。
\4.4.7球面支承垫
4.4.7.1位置
三个球面支承垫应均布在直径为d,的圆周上。124
d,= 139.70±0.13mm
4.4.7.2直径与形状
球面支承垫的直径应为:
ds = 11 ± 1 mm
支承面应为球面,其半径应为:r2 = 110 ±15mm
GB 6652--86
4.4.7.3表面粗糙度与硬度
支承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0.2μm,(见GB1031一83)。硬度应为55~60HRC(见GB1818--79《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4.5主轴锁(见图5)
基准面
主轴锁质部视图
4.5.1主轴锁螺纹
主轴锁螺纹应为24UNF-2A型双头螺纹*。4.5.2主轴锁下部直径
主轴锁下部的直径应为:
dg=9.37±0.13mm
4.5.3有效螺纹的最小长度
主轴锁螺纹的有效长度应为:
hs≥7.14mm
4.5.4倒角
主轴锁下端从直径d处倒角:
dz=8.00±0.13mm
*见ISO5864-1978《ISO英制螺纹-允差和公差》。
角度为:
r = 45°± 2 °
4.5.5主轴锁轴肩的位置
主轴锁轴肩至基准面的距离:
he = 13.51 *0.30mm
4.5.6主轴锁下部的长度
主轴锁下端面至轴肩的长度应为:hz=19.15±0.076mm
4.5.7主轴锁下部最大直径
GB 6652-86
安全球伸张时,主轴锁下部最大直径应为:dg = 10.7 ±0.1mm
在锁轴销钉至主轴锁轴肩的距离h:<16.97mm之前,安全球不应张开。当锁轴销钉至主轴锁轴肩的距离hg≥14.65mm时,安全球应不再继续伸张。安全球缩回时的直径应为:
dg<9.53mm
4.5.8安全球的位置
安全球中心至主轴锁轴肩的距离:hio = 9.04 ± 0.23mm
4.5.9锁轴销钉的插人孔
锁轴销钉插人孔的直径应为:
d10 = 3.18 ± 0.13mm
4.5.10锁轴销钉的插人深度
锁轴销钉插人主轴锁内时,销钉端面至轴肩的距离:hm<13.84mm
4.5.11上罩的取下
当锁轴销钉插人主轴锁内,销钉端面至轴肩的距离为h12=14.44±0.21mm时,上罩应能取下。4.5.12硬度*
主轴锁螺纹部分的硬度应为55~60HRC(见GB1818—79)。4.6下保护盘(见图4)
4.6.1直径
下保护盘的外径应为:
dj = 360.37 ±0.25mm
4.6.2厚度wwW.bzxz.Net
下保护盘的厚度应为:
e = 1.30±0.08mm
间隔环(见图4)
所有间隔环的外圆半径应为:
r3<90.9mm**
4.8记录盘
¥ISO4337无此内容,ISO5653-1980《十二片可换磁盘组(200兆字节)》有此内容。为统,本标准相应增加此款内容。
**该半径在ISO4337中为90.0mm(3.58in),在ISO5653中为90.9mm(3.58in)。本标准取90.9mm。126
4.8.1,直径(见图4)
所有记录盘片的外径应为:
d12 = 356.25± 0.15mm
4.8.2厚度(见图6)
所有记录盘片的厚度应为:
e2 = 1.905 ±0.025mm
4.8.3盘片外缘倒角(见图6)
GB 6652-86
图6盘片外缘倒角
盘片应在盘面外缘处倒角。倒角后,盘片的轮廓应在两个盘面延伸面之内。从盘片外缘起,倒去的距离为:
4.9上保护盘(见图4)
4.9.1直径
上保护盘的外径应为:
d12 = 356. 25 ± 0. 15mm
4.9.2厚度
上保护盘的厚度应为:
e3 =1.27 ±0.05mm
4.10盘片的位置(见图4)
各盘片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应如4.10.1~4.10.3条中所述。4.10.1,下保护盘
从基准面至下保护盘下表面的距离应为:h13 = 0.56~1.41mm
4.10.2记录盘
各记录盘片的下表面至基准面的距离应分别为:h14 = 10.478 ± 0.203mm
h15 = 20.003±0.203mm
h16 = 29.528 ±0.203mm
h1z.= 39.053 ±0.203mm
h1s = 48.578 ± 0.203mm
hi9 = 58.103 ± 0.203 mm
h20 = 67.628 ± 0.203mm
h2l = 77.153 ±0.203 mm
h22=86.678±0.203mm
h23 = 96.203 ± 0.203 mm
上保护盘
从基准面至上保护盘下表面的距离应为:127
h24 = 105.982±0.432mm
4.11最低部件的位置
GB6652-86
盘组的最低部件应在低于基准面的距离h25 以及半径r 和r5所构成的环状空间之内。h25<7.6mm
两个半径分别为:
r5 = 96.5mm
4.12无罩盘组的高度
盘组无罩时高于基准面的总高度应为:h26123.0mm
4.13轮毂与盘片的关系
4.13.1盘面的轴向位置范围
当盘组转速为2500~3700r/min时,记录盘与上下保护盘(图4中分别以组装尺寸h13~h24定义)的轴向偏摆,应保持在4.10条中规定的每一盘面的轴向位置的正负偏差范围以内。此要求应适用于盘面上半径不小于175.08mm与半径不大于98.42mm之间的所有区域。4.13.2盘片的轴向偏摆
当盘组以任一转速,但不超过允许的最高转速(见5.3条)旋转时,任一盘片的轴向偏摆总读数不应超过:
记录盘:0.15mm;
保护盘:0.51mm。
4.13.3轴向偏摆加速度
当盘组转速为3600±72r/min时,记录盘面在半径不小于175.08mm与半径不大于98.42mm的区域内,盘面轴向偏摆加速度对基线的峰值不应超过土76m/s2(该加速度测量仪的高频截止频率应为平坦响应曲线与高频渐近线在2200Hz之交点,其高频衰减率为每倍频程衰减18dB)。4.13.4盘片的径向偏摆
盘片相对于盘组轮毂中心线的径向偏摆总读数,记录盘不应超过0.25mm,上下保护盘不应超过0.51mm。
4.13.5盘片和轮毂间的角位移
盘组在经过正常工作时*的正负加速度试验后,用能够测出3”角位移的仪器测量时,其盘片和轮毂间的角位移应等于零。
4.14磁层位置
记录盘片的磁层区应在内径不大于190.5mm到外径不小于352.0mm的区域。5物理性能
5.1、转动惯量
盘组无罩时的转动惯量不应超过107g·m2。5.2平衡
盘组在3600r/min的情况下,在低于下保护盘下表面和高于上保护盘上表面5.84±1.3mm处两个平行于盘片表面的每个平面上,均应动态平衡至100g·mm以内。5.3最高转速
盘组应能经得起3700r/min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俯视)所产生的应力作用。5.4锁紧力
*此处采用ISO5653中5.13.5条的规定。128
GB 6652-86
由驱动器锁轴产生的1700~2000N*垂直向下拉力,把盘组紧固在主轴上。5.5环境空气
5.5.1过滤空气
盘组所在盘腔中的过滤空气洁净度应相当于100级(见附录A)。5.5.2压力
盘组所在盘腔中的静态压力至少应比驱动器的环境压力高25Pa。5.6热时间常数
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当转速为3600±72r/min时,盘组测出的热时间常数不应超过1min(热时间常数是指驱动器与盘组的温差达到初始温差的三分之一所需的时间)。5.7接地
盘组应有一条从磁层经轮毂到主轴的放电通路。5.8磁层的物理性能
5.8.1表面粗糙度
当用半径为2.5μm的探针以750μm取样长度测量时,抛光后的磁层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值应小于0.05μm,平均值与轮廓上的最大高度偏差不应超过0.38μm。5.8.2磁层的耐久性
5.8.2.1耐化学清洗液的能力
当用91%(按容积)的异丙醇和9%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混合剂清洗时,记录盘片磁层表面应无不良反应。
5.8.2.2涂层附着力
在工作条件下,涂层性能应确保耐用并保持附着力。5.8.2.3耐磨性
涂层必须经得起工作性磨损。
6数据面磁道及其记录信息
6.1盘面和磁头的配置
磁头和盘面的配置如图7和图13所示。各磁道位置应该用X、Y直角坐标表示,其坐标原点在盘组的旋转轴线上。6.2磁道几何参数
6.2.1磁道数
每个数据面上应有411条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磁道。6.2.2磁道宽度
数据面上记录的磁道宽度应为:0.109 ±0.005 mm
附录B中推荐了一种测量磁道宽度的方法。6.2.3磁道位置
任一磁道的中心线与其相应的数据道中心线(见10.1.5.3条)间的偏差应在土0.005mm之内。磁头移动增量及其公差由伺服道的信息限定,且应与伺服道的间距相同(见10.1.5.4条)。6.2.4存取线的位置
盘组应有两组磁头,各有一条存取线A和B。这两条存取线应与x轴平行,其纵坐标应为:YA = +7.772mm
YB = -7.772mm
*此处采用ISO5653中6.4条的规定。129
GB 6652--86
6.2.5记录偏角
在写人或读出瞬间,磁通翻转轴线与存取线之间的角度不应超过土30'。6.2.6数据道的标志方法
为便于测试数据道,采用6.2.6.1~6.2.6.4条中规定的标志方法。6.2.6.1数据道标志
数据道标志用三位十进制数字(000~410)表示,每个记录面从最外面的磁道开始向里顺序编号。6.2.6.2数据面标志
数据面编号应与磁头号一致,从00~18(见图7)。A存取线
上的磁头
磁头方向
B存取线
上的磁头
[02 萄
磁头和盘面的位置
6.2.6.3柱面
柱面为数据面上具有相同数据道标志的一组数据道。数据面编号00
6.2.6.4数据道地址
用五位十进制数字表示数据道地址,其中高位的三位数字确定柱面地址,其余二位数字确定数据面地址。
数据面测试条件及其测试装置
7.1一般条件
7.1.1转速
在任何测试期间,盘组转速应为3600土72r/min。旋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俯视)。7.1.2温度
进人盘组的空气温度应为:27±2℃7.1.3相对湿度
进人盘组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30%~70%。7.1.4适应时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GB 7144-1999 气瓶颜色标志
- 下一篇: GB 6656-1986 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