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9 19:29:31
  • GB/T6536-199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6536-1997

  • 标准名称: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7-06-16
  • 实施日期:

    1997-01-02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864.17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石油及相关技术>>75.080石油产品综合
  • 中标分类号:

    石油>>石油产品>>E30石油产品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4193
  • 页数:

    25页
  • 标准价格:

    15.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0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6-06-24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黎家秀、徐美瑾
  • 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归口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提出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石油产品蒸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汽油(稳定轻烃)、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特殊沸点的溶剂、石脑油、石油溶剂油、煤油、柴油、粗柴油、馏分燃料和相似的石油产品。本标准可以用手工测定,也可以用自动仪器测定。 GB/T 6536-1997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6536-199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GB/T6536
本标准等效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86-95《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结合国情,本标准与ASTMD86-95的主要差异如下:未全部采用引用标准,并将有关内容编入附录;未采用第6章仪器中图1a、1b及图2规定的蒸馏烧瓶、塞子及有关内容,仍保留用GB/T6536--86(91)中规定的蒸馏烧瓶、塞子及有关内容,未采用以华氏为温度单位的相关内容和2%回收百分数这一点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内容。根据ASTMD86--95,对GB/T6536—86(91)主要进行了如下修订:适用范围增加了0组天然汽油;试验仪器增加了可以用自动蒸馏仪及有关内容;增加了温度变化率的计算公式和有关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黎家秀、徐美瑾。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6年6月,1991年曾复审确认:56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Petroleum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distillation1.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石油产品蒸馏的方法。GB/T 6536--1997
代替GB/T6536-86(91)
1.2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汽油(稳定轻烃)、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特殊沸点的溶剂、石脑油、石油溶剂油、煤油、柴油、粗柴油、馏分燃料和相似的石油产品。本标准可以用手工测定,也可以用自动仪器测定。
1.3在有争议时,仲裁试验的方法应按所指组别的手工方法进行。1.4本标准没有提出与其应用时有关的全部安全问题。在使用前,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健措施,并明确其受限制的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1
下述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GB/T8017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3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1分解点decompositionpoint
蒸馏烧瓶中液体开始呈现热分解时的温度计读数,以℃表示。注:热分解时蒸馏烧瓶中出现烟雾,温度发生波动,即使调节加热,温度仍明显下降。3.2干点dry point
蒸馏烧瓶中最低点的最后一滴液体气化时一瞬间所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以℃表示。在蒸馏烧瓶壁或温度计上的任何液滴或液膜则不予考虑。注:一般是用终点(终馏点)而不用干点。对于特殊用途的石脑油(例如,涂料工业用石脑油),可以报告干点。当某些样品的终点(终馏点)的精密度总是不能符合精密度这一章规定时,也可以用干点代替终点(终馏点)。3.3终点或终馏点end point or final boilingpoint在试验过程中得到的温度计最高读数,以℃表示,通常是在蒸馏烧瓶底部全部液体都蒸发后才出现。经常采用的同义词是术语“最高温度”。3.4初馏点initial boilingpoint从冷凝管较低的一端滴下第一滴冷凝液的一瞬间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以C表示。采用说明:
11本标准未全部采用ASTMD86-95第2章中引用标准,并将有关内容编入附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6-16批准564
1997-12-01实施
3.5蒸发百分数percent evaporatedGB/T 6536-1997
回收百分数与损失百分数之和,以百分数表示。3.6损尖百分数percentloss
100%减去总回收百分数,以百分数表示。3.7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percent recovered or volume recavered与温度计读数同时观察到在接受量筒内的冷凝液体的体积,以百分数表示或以毫升表示。3.8最大回收百分数maximum percent recovery按9.10观察到的最大回收体积,以百分数表示或以毫升表示。3.9残留百分数percent residue按9.11测得的残留体积,以百分数表示或以毫升表示。3.10总回收百分数percent total recovery按9.12测得的最大回收百分数和蒸馏烧瓶中的残留百分数之和,以百分数表示。3.11温度计读数thermometerTeading在蒸馏烧瓶颈部低于支管位置测得的饱和蒸气的温度,以℃表示。4方法概要
100mL试样在适合其性质的规定条件下进行蒸馏。系统地观察温度计读数和冷凝液的体积,并根据这些数据,再进行计算和报告结果。5意义和用途
5.1烃类的燕馏(挥发性)特性通常在其安全和性能方面,特别是燃料和溶剂油,有重要的影响。挥发性是决定烃类产生潜在的爆炸蒸气趋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挥发性对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温或高海拔地区或两种情况都具备的条件下使用时,可以影响启动、升温和气阻趋势。在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其他燃料中,高沸点组分的存在能明显地影响燃烧时固体沉淀物的形成程度。5.2由于挥发性影响蒸发速率,因此,挥发性也是许多溶剂(特别是用于涂料的)应用中的重要因素。5.3石油产品规格通常包括馏程范围,以保证产品具有适当的挥发性能。6仪器
6.1蒸馏烧瓶\:符合附录A中A1。对天然汽油,用符合图A1100mL蒸馏烧瓶,或图A2125mL蒸馅烧瓶;对所有的其他产品,用符合图A2125mL蒸馏烧瓶。注:对天然汽油,在有争议时,应该用100mL蒸馏烧瓶。6.2冷凝器和冷浴:符台附录A中A2。6.3金属罩或围屏:符合附录A中A3。6.4加热器:符合附录A中A4。
6.5蒸馏烧瓶支架和支板:符合附录A中A5。有兰种孔径的支板,即32mm、38mm和50mm。6.6量简100mL和5mL。100ml.符合附录A中A6和图A56.7温度测量元件:对手工法,用符合附录B的低温蒸馏温度计或高温蒸馏温度计。对自动仪器,使用热电偶或电阻温度计的温度测量系统必须与相当的水银玻璃温度计显示同样的温度滞后和精度。这些温度测量元件的校准可以根据探头的类型用标准精密电阻的电位测定来实现。注:也可以用本标准手工法,用低温蒸馏温度计时,纯甲苯是在109℃沸腾,而用高温蒸馏温度计时,纯甲苯是在采用说明:
1)本标准未采用ASTMD86··95第6章仪器中图1a、1b及图2规定的蒸馏烧瓶、塞子及有关内容,仍保留用GB/T653686(91)中规定的蒸馏烧瓶、塞子及有关内容。565
110℃沸腾。
7取样
GB/T6536-—1997
7.1确定与被测样品相应组的特性(见表1)。当试验步骤与所属组有关时,在条文的开头将标记出组的顺序号。
表 1 组的特性
样品特性:
馏分类型
蒸气压,37.8℃,kPa(GB/T8017方法)蒸馏,初馏点,℃
终馏点,℃
7.2按GB/T4756和表2所述进行取样0组
取样瓶的温度,
贮存样品的温度,℃
如果样品含有水
天然汽油
表2取样
0~10
高于倾点11℃
按7.3.2进行
高于倾点11℃
按7.3.2进行
7.2.10组:将样品收集在已预先冷却至0℃~4℃的取样瓶中(如有可能,最好将取样瓶漫在冷却液体中),并弃去第一次收集的样品。如不可能将取样瓶浸在冷却液体中,则应该将样品吸入已预先冷却的取样瓶中(抽吸时,要尽可能避免样品搅动)。立即用一个能紧密塞住的塞子密封取样瓶,并将样品保存在冰浴或冰箱中。
7.2.21组和2组:按7.2.1所述,将样品收集并保存在0℃~10℃的温度下。7.2.33组和4组:将样品保持在室温下。如果样品在室温下不是流体,则将其保存在高于其倾点11C的温度下。
7.3如果样品含有可见水,则不适合做试验用。7.3.10组,1组和2组:如果样品含水,则应该另取一份供试验用的无悬浮水的样品。7.3.23组和4组:在没有无水样品的情况下,将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或其他适合的干燥剂-起摇动,再用倾注法将样品从干燥剂中分离出来的办法,能除去悬浮水。8仪器的准备
8.1按表3要求,选择被测样品所需的蒸馏烧瓶、蒸馏烧瓶支板和温度计。把蒸馏烧瓶、蒸馏烧瓶支板、温度测量元件、量简、金属罩和样品达到所规定温度。按表4要求,把冷浴和量筒的冷却浴(或周围温度)达到所规定的温度。
蒸馏烧瓶.nl.
蒸馏温度计
燕溜烧瓶支板孔径,nn
开始试验的湿度
蒸馏烧瓶和温度计,C
蒸馏烧瓶支板和金属罩
量简和100ml.试样,
冷浴的温度,(
简周围浴的温度,(
开始加热到初馏点的时间,min
初馏点到5%回收体积的时间,s
6536-1997
100或125
(图A1或图A2)
低溢范围
不高于室温
仪器的准备
(图A2)
低温范围
不高于室溢
(图A2)
低温范围
不高于室温
在试验过程中的条件
初馏点到10%间收体积的时间.min从5%国收体积到蒸馏烧瓶中残留物为5ml.的冷凝评均速率,ml./min
从10%回收体积到蒸馏烧瓶中残留物为5ml的冷凝均速率,ml/min
从蒸馏烧瓶中残留物为5ml.到终馏点的时间,min
5~10
60~~75
(图A2)
低温范围
不高于室温
5 ~10
不大于5
1)适合的冷浴溫度应该取决于试样的蒸馏馏分和蜡含量。应该使用满意操作允许的最低温度4组
(图A2)
高温范围
不高于室温
13~室温
0~601)
试样温度±3
不大于5
8.2采取任何所需的措施,使冷浴和量筒的温度维持在其各自所需的温度。冷浴中介质的液面必须高于冷凝器的最高点。如有需要,可以采取合适的措施,如循环、搅拌或通人空气吹风,以使整个冷浴有个均匀的温度。量简必须放在另…个冷却浴(见附录A中A7)中,以达到所规定的温度。8.2.10组、1组、2组和3组:用于做低温浴的合适的介质,包括碎冰和水、冷冻的盐水或冷冻的乙二醇
8.2.24组:用于做案温和较高温浴的合适的介质,包括冷水、热水或加热的乙二醇。8.3用缠在:~根绳上或铜丝上的-块无绒软布擦洗冷凝管内的残存液。8.40组、1组、2组和3组:用-个打孔良好的软木塞或硅酮橡胶塞,将低温蒸馏用温度计紧密地装在取样瓶的预部,并将样品的温度达到表3所规定的温度。8.5用量简取100ml.试样,并尽可能地将量简中的试样全部倒入蒸馏瓶中,要注意不能有液体流入蒸馏烧瓶的支舒。
8.6用-个打孔良好的软木寒或硅酮橡胶塞,将温度测量元件紧密地装在蒸馏烧瓶的颈部。当用温度计时,水银球应位蒸馏烧瓶颈部的中央,毛细管的低端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内壁底部的最高点齐平(见图1),当用热电偶或电阻热电偶时,按生产厂说明书规定的位置安放。567
GB/T6536-—1997
图1温度计在蒸馏烧瓶中的位置
8.7用一个打孔良好的软木塞或硅酮橡胶塞,将蒸馏烧瓶的支管紧密地装在冷凝管上。将蒸馏烧瓶调整在垂直位置,并使蒸馏烧瓶的支管伸入冷凝管内25mm~50mm。升高和调整蒸馏烧瓶支板,使其对准并接触蒸馏烧瓶底部。
8.8将取试样的量简不经干燥,放入冷凝管下端的量简冷却浴内,使冷凝管的下端位于量简的中心,并伸入量简内至少25mm,但又不低于100mL刻线。用块吸水纸或相似的材料将量简盖严密,这块吸水纸应剪成紧贴冷凝管。
8.9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立即按试验步骤中的条文规定进行蒸馏。9试验步骤
9.1将装有试样的蒸馏烧瓶加热。按表4要求调节加热速度,必须掌握好开始加热到初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9.2观察和记录初馏点。如果没有使用接受器导向装置,则立即移动量简,使冷凝管的尖端与量简内壁接触。
9.3调整加热.使从初馏点到5%或10%回收体积的时间是符合表4规定。9.4继续调整加热,使从5%或10%回收体积到蒸馏烧瓶中5mL残留物的冷凝平均速率是4mL/min~5 mL/min.
9.5不符合上述条件,则要重新进行蒸馏。9.6如果观察到分解点,则停止加热,并按9.10规定进行。9.7从初馏点到蒸馏结束这个间隔内,观察和记录用于计算和报告试验结果所需的所有数据。这些观察的数据包括在规定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时的温度计读数,或在规定温度计读数时的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或两种情况。根据所用的仪器,记录所有的量简中液体体积,要精确至0.5mL(手工)或0.1mL(自动),记录所有的温度计读数,要精确至0.5℃(手工)或0.1℃(自动)。9.7.10组:在无规定数据要求的情况下,记录初馏点、终馏点和从10%~~90%每10%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的倍数的温度计读数。9.7.21组、2组、3组和4组:在无规定数据要求的情况下,记录初馏点、终馏点或干点,或后两种情况,和5%、15%,85%.95%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及从10%~90%每10%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的倍数的温度计读数。
9.8当在蒸馏烧瓶中的残留液体约为5mL时,作加热的最后调整,使从蒸馏烧瓶中5mL液体残留物到终馏点的时间应符合表4规定的范围。如果这个条件不能满足,则按修改的最后加热调整,重新进行试验。
GB/T6536-—1997
9.9按要求观察和记录终馏点或干点、或两种情况,并停止加热。9.10在冷凝管继续有液体滴入量筒时,每隔2min观察一次冷凝液的体积,直至两次连续观察的体积一致为止。精确地测量体积,并记录。根据所用的仪器,精确至0.5mL或0.1mL,报告为最大回收百分数。如果出现分解点而预先停止了蒸馏,则从100%减去最大回收百分数,报告此差值为残留量和损失,并省去9.11步骤。
9.11待蒸馏烧瓶已冷却后,将其内容物倒入5mL量筒中,并将蒸馏烧瓶悬垂在5mL量筒上,让蒸馏烧瓶排油,直至观察到5mL量简中液体体积没有明显的增加为止。9.11.10组:将量简冷却至0C~~4℃,记录量筒中的液体体积,精确至0.1mL,作为残留百分数。9.11.21组、2组、3组和4组:记录量简中的液体体积,精确至0.1mL,作为残留百分数。9.12最大回收百分数(见9.10)和残留百分数(见9.11)之和是总回收百分数。从100%减去总回收百分数得出损失百分数。
10计算和报告
10.1对每一次试验,都应该计算和报告产品规格所需的,或在试验过程中(见9.7)对样品预先确定的各项数据。根据所用仪器要求,记录所有的百分数精确至0.5%或0.1%和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或0.1C。报告大气压力精确至0.1kPa(1mmHg)。10.24组:当用高温蒸馏温度计进行喷气燃料或类似的产品试验时,所需的温度计读数可能被软木塞遮住,为了得到所需的数据,可按第3组规定将试样再做一次试验。从低温蒸馏温度计上读数可以报告代替被遮住的高温蒸馏温度计的读数,并在试验报告中应该注明。如果按协议,双方同意放弃这个遮住的温度计读数,则在试验报告中也要注明。10.3除非在产品标准中规定,或买卖双方协商同意不需要进行大气压力修正,或在其他大气压力下进行修正外,\般情况下,温度计读数都应该修正到101.3kPa(760mmHg)。报告应包括观察的大气压力和说明是否已进行了大气压力修正。当用修正到101.3kPa(760mmHg)标准大气压力的温度计读数来报告时,则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应该加上的修正值C(C)按式(1)或式(2),即悉尼扬(SydneyYoung)公式,进行计算;或用表5,对每点温度进行修正:
C - 0. 000 9(101. 3 - p)(273 + t)或 C = 0. 000 12(760 — p)(273 + t)式中:pk—-试验时大气压力,kPa;p-一试验时大气压力,mmHg;
一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
表5近似的温度计读数修正值
温度范围,C
>30~50
>50~70
>70~90
≥90~110
>110~130
130-150
150~170
>170~190
每1.3kPa(10mmHg)压力差的修正值,℃0.35
(1)
·(2)
温度范围,℃
>190~~210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210~~230
>230~250
>250~~270
>270~~290
>290~310
>310~330
>330~350
>350~370
>370~390
>390~~~410
GB/T 6536—1997
表5(完)
每1.3kPa(10mmHg)压力差的修正值\,℃0. 57
1)当大气压力低于101.3kPa(760mmHg)时,则加上修正值;当大气压力高于101.3kPa(760mmHg)时,则减去修正值
根据所用的仪器,在对温度计读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的结果修约精确至0.5℃或0.1℃后,此数据才能用于以后的计算和报告。
10.4如有需要(见10.3),在温度计读数进行大气压力修正后,初馏点、干点、终馏点、分解点和包括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和温度计读数所有各点相应的数据不必作进一步计算。10.5在温度计读数修正到101.3kPa(760mmHg)压力时,真实的(修正后的)损失L%)应该按式(3)修正到101.3kPa(760mmHg):L = AL+ B
式中.1—
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数字常数。
(3)
10.5.1表6列出了取决于大气压力的A和B值,它可以代替修正后的损失L(%)的计算式(4)或式(5):
L。(L-0.499287)/(13.65651—0.12492914p))+ 0. 499 729 9
或L=1(L-0.499287)/(13.65651—0.01665174p))+ 0. 499 729 9
式中:L
一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px--试验时大气压力,kPa;
试验时大气压力,mmHg。
表6用于修正蒸馏损失的常数A和B值观察的大气压力
.(4)
(5)
观察的大气压力
GB/T 6536--1997
表6(完)
10.5.2相应的修正后的最大回收百分数R。(%)按式(6)计算:R。= Rmx +(L L)
式中:Rmx-
观察的最大回收百分数,%;
1.——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L一修正后的损失百分数,%。
.(6)
10.5.3当温度计读数还未修正到101.3kPa(760mmHg)时,残留百分数和损失百分数分别地按9.11和9.12观察到的数据报告。
10.5.4在报告数据时,要叙述是否已进行了修正。10.5.5修正后的损失不应该用于计算蒸发百分数。10.6对汽油或其他属于第1组或蒸发损失大于2.0的产品,最好是报告温度计读数与蒸发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其他产品,则可以报告温度计读数与蒸发百分数或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之间的关系。每个报告应指明所使用的是蒸发百分数对温度的关系,还是回收百分数对温度的关系。10.7在规定的温度计读数报告蒸发百分数时,将每个规定的温度计读数的回收百分数加上观察的损失百分数。
蒸发百分数P(%)按式(7)计算:P.-P+L
式中:-回收百分数,%;
1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10.8报告规定的蒸发百分数时的温度计读数,可以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并在报告中注明。7)
10.8.1计算法:从每个规定的蒸发百分数减去观察的损失百分数,求得相应的回收百分数。所得问收百分数对应的温度计读数,即在规定的蒸发百分数时的温度计读数T(C)按式8)计算:T = T +(Th-T)(R- RL)
(8)
式中:R-
GB/T6536-1997
对应于规定的蒸发百分数的回收百分数,%;邻近并高于R的回收百分数,%;—在RH时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C;TH
RL一邻近并低于R的回收百分数,%;Ti—在RL时观察的温度计读数,℃。由计算法得出的值受蒸馏曲线的非线性程度影响。在试验中,任何阶段相继两点数据的间隔要在9.7指出的小范围间隔内,决不能以外推法进行计算。注:计算法的举例,见附录C。
10.8.2图解法:用均勾的细格图纸,如有需要(见10.3),将每个经大气压力修正后的温度计读数对其相应的回收百分数绘制曲线图。初馏点画在0%回收百分数或回收体积处。连接各点画一一条平滑的曲线。将每个规定的蒸发百分数减去损失百分数得出其相应的回收百分数,从绘制的曲线图中,得到在此回收百分数时指示的温度计读数。从图解内插法得到的值,受人为绘制曲线的精度影响。11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注:除0组外
11.1重复性
11.1.10组:同一操作者,在严格注意操作的情况下,终馏点的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3.5℃。对每个规定的百分点的重复测定的两个温度计读数之差不应大于每个百分点温度变化率乘2mL所得的温度值。
11.1.21组:同--操作者,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7(手工)和表8(自动)中所示的数值。表71组(手工)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蒸发点(或回收点)
初馏点
10%~~80%
终馏点
1)由图2读得r,和R
蒸发点(或回收点)
初馏点
30%~70%
终馏点
1)由图3读得r和R2
重复性1
表81组(自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重复性\
再现性!
R ——1.22
再现性1
R2—0.94
注:ri=0.864S+1.214
Rt=1. 736S+1. 994
注:r2=0.673S+1.131
R2=1. 998S+2. 617
GB/T6536--1997
温度变化率S,℃/V%
1组(手工):重复性,ri和再现性,R12
3.03.54.04.5
温度变化率S,C/V%
图31组(自动),重复性,r.和再现性,R.(9)
....(10)
..(12)
11.1.32组、3组和4组: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大于图4(手工)或表9(手工)和表10(自动)中所示的数值。
重复性
GB/T6536--1997
再现性
I:初馏点,CE-·终馏点或干点,C;T一在规定回收百分数(%)时的温度计读数,C,P---在规定温度计读数(℃)时的回收百分数,%图42组、3组和4组(手工)精密度表92组、3组和4组(手工)的重复性和再现性1回收点
初馏点
5%~95%
终馏点
采用说明:
重复性
(S+3.13)/2.92
(S+2. 46)/2. 44
(S +1. 82)/2. 66
再现性
(S+2. 84)/1.04
(S+1. 39)/0. 76
(S+6. 95)/2. 24
1参照IS0/CD3405增加了表9。经验算,与图4结果基本一致。如有争议,以图4结果为准。57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