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国家标准(GB)】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30 01:51:45
- GB50027-2001
- 现行
标准号:
GB 50027-2001
标准名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1-07-04 -
实施日期:
2001-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853.88 KB
替代情况:
GBJ 27-1988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2001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Standard for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water-supplyGB50027—2001
主编部门:原国家冶金工业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10月1日
2—3-1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44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7一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1.0.4、3.2.7、5.1.2、5.2.4、5.3.7、5.4.2、9.1.1、9.1.3、9.2.1、9.4.1、10.0.1、10.0.2、10.0.511.0.2、11.0.3、11.0.4、11.0.5、11.0.6为强制性前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号文的要求,由国家冶金工业局主编,具体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国家电力东北电力设计院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I27一88进行修订而成。经建设部2001年7月4日以建标[2001]144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在勘察中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生产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出专题进行了深人的调查研究,提出修订稿。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由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4个附录。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增写了术语与符号一章;增补了地下水量计算时段的选择、利用同位素测井资料计算渗透系数的公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等条文;扩充了采用数值法计算允许开采量的条款,调整了勘察阶段的2—3-2
条文,必领严格执行。自本规范施行之日起,原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年七月四日
划分,修正了非填砾过滤器进水缝隙尺寸的规定等条文;肯定了当前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些成熟作法,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在勘察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77号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027) 86861906, E-mail: wsgri@ public.wh.hb.cn],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冶金勘察研究总院
国家电力总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主要起草人:彭易华龙建中#
陈树林张锡范
韩再生韩国良李天成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水文地质测绘
3.1—般规定
3.2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3.3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
专门要求·
4水文地质物探
5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5.1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
5.2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
5.3抽水孔过滤器
5.4勘探孔施工
6抽水试验
6.1一般规定…
6.2稳定流抽水试验
6.3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地下水动态观测
★+++-
2--3—4
2--3—4
2-3—5
2—3-5
2—3—5
....+.
2—3—6
...........
2--3--7
2-3—7
...... 2-3-7
·2—3—7
2—3—7
-3—8
. 2---3--9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一般规定……
渗透系数
给水度和释水系数
影响半径·
降水人渗系数
地下水水量评价
一般规定…
补给量的确定,
储存量的计算
2--3—10
-3---10
. 2—3—10
2-3—11
: 2—3—11
..... 2-3
: 2-3—11
2—3—11
2—3—12
... 2312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2.-12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资源保护…
............. 2-3--13
.+++...
2-3—14
附录A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
附录B
地层符号
附录C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常用图例
及符号
土的分类
附录D
本规范用词说明
2—3—14
3—14
-3—15
2—3—16
2—3—17
2—33
1. 0,1为了做好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正确地反映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评价、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 0. 2
1. 0. 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动察任务和要求,瘦集分析现有斑料,进行现场蹈勘,提出动察纳激。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瑞写供水水文地质动素报告1. 0.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动察阶段、动察区已进行工作的程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意,娠合考虑瞻定。1.0.5供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类。其划分原则宜符合表1.0.5中的规定。表 1. 0. 5供水水文均质条件复杂理度分类类别
水文地质特征
基考针尽水单或慢角根增,构造菌单,岩性种定均一,多为低山丘糖:第葡巢四系沉积物均引分布、海谷孕累高广:含水是螺激晚,地下水的补然,经流、排泄条件清炮;水质类型较单
基发抵皱和断裂变动明氢,若性特相不糖定,地龄形素多样;第四系沉积糖分布不均勺,有多缓阶增且显尿不清)含水层埋激环理不一,地下水形成中等
紊作较复杂,补给和边界条件不易在清;水质类型较复杂基若调敏和断数变动强熟,构造复杂,火成岩大量分布,岩相变化机大,球酸形态多互难整则。第四素沉积物分布婚娠复;重水展不雅定,其现模、补给相边异难以判定;水激类型复杂1.0. 6 拟建供水水源地按带水量大小,可分为四级:需水量≥15万m/d
特大型
5万m*/d≤需水量<15万m*/d
1万m /d≤需水量<5万m2/d
需水量<1 万 m /d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四个阶段。不同勘察阶段工作的成果,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注;在区域水文地质测查不够,相关资料缺乏的地区进行勘素时,可极据需变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的任务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0.8
普查阶段:概略评价区城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推断的可能畜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D 级的精度要求,为设计前期的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依据。2详查阶段:应在几个可能的高水地段基本聋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C 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依据。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B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施工函设计提供依据。4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A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1. 0. 9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需水素、现有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的要求!2-3—4
1.0.10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有资料较多,水源地已基本确定、少数管并能满足需水要求时,可直接打勘探开采井。对有使用价值的勘探孔,如不影响统一开采布局时,也可结合成并。1.0.11、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成熟的经验和有科学依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以不断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0.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作,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符号及图例选用应符1. 0. 13
合本规范附录 A、录 B.附录 C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
2.1.1、含水层
aquifer
导水的饱水岩土层。
2.1.2 潜水phreatic 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渗透性能极弱的岩土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confined watcr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承压性质的地下水2.1. 4
水文地质条件
hydrogcological condition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2.1.5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alngicai unit具有统一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钠地下水系统。 completely penetrating well2. 1, 6完整孔
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的钻孔。2.1.7 非完整孔 partially penetrating wcl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钻孔。 borehole structure
钻孔结构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孔身结构,实管、过滤管、滤料及止水的位置等,
2.1.9水文地质勘探孔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orehole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按水文地质钻探要求施工的钻孔。pumping well
2.1.10抽水孔
水文地质勘探中用作抽水试验的钻孔2. 1. 11
过滤器
scrcen assembly
位于抽水孔的试验含水层部位,起滤水、挡砂及护壁作用的装填森过滤器gravel-packed screen2. 1.12
滤水管外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percentage of open area of
2. 1. 13 过滤器骨架管孔断率
screen
骨架管的滤水孔眼的总面积与滤水管的表面积之比。 steady-flow pumping test
2. 1. 14 稳定流抽水试验
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出水量和动水位间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2.1.15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unsteady-flow pumping test
在抽水过程中,一般仅保持抽水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位变化的抽水试验。
2.1,16单孔抽水试验single well pumping test只在一个抽水孔中进行的不带或带观测孔的描水试验。 pumping test of well group
2.1.17群孔抽水试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水量有明显相互影响的抽水试验。
trail-exploilation pumping test2.1.18
开采性抽水试验
按开采条件或接近开采条件要求进行的摘水试验。2. 1. 19 水文地质参数 hydrogcological parameters表征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数量指标,包括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给水度,越流参数等2. 1. 20 地下水补给量 groundwater recharge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以各种形式进人含水层的水蟹。
地下水储存量 groundwater storage2.1.21
赋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2.1.22地下水允许开采暨(地下水可开采景)allowable yieldof groundwater
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2.1.23水文地质概念模型conceptual hydrogeological model把含水层实际的边界类型、内部结构、渗透性质、水力特征和补给、排泄等条件概化为便于进行数学与物理模拟的模式。numerical model of groundwater2.1.24地下水数值模型
以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所建立的,能逼近实际地下水系统结构、水流运动特征和各种游透要素的一组数学关系式。2.1.25数值模型识别calibrationofnumcricalmodel根据已知的初始、边界条件,对地下水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选择正确参数(即参数识别),校正已建数值模型和边界条件的计算过程。
verification of numerical model2.1.26数值模型检验
采用模型识别后的参数和初始、边界条件,选用不同计算时段的资料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所得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2.1.27地下水预报
groundwater lorecast
在模型识别和检验的基础上,给定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预报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2. 1. 28 同位素示踪测井 radioactive tracer logging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B:等标记天然流场或人工流场中钻孔内的地下水流,采用示踪或稀释原理测定含水层某些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
计算断面的宽度、越流参数;
E-地下水的然发量
“含水层的面积、降水人渗面积;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h
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九的平方差户
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渗透系数;
-过滤器的长度: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
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N·-—同位素初始计数率;
放射性本底计算率;
N,一--同位素 t 时计数率;
一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人渗补给量Q
影响半径: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探头的半径;
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一时间;
一潜水含水层的体积,
~测点的渗透速度[
井函数:
W-—~-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Aw
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X—--降水量
—降水人渗系数、流场畸变校证系数: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水文地质测绘
3.1一般规定
3. 1. 1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戒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当只有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不觀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谱查阶段宜为 1 : 100000~1 13. 1. 2
50000;详查阶段宜为1:50000~1:25000;勘探阶段宜为1 10000或更大的比例尺。
3. 1. 3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
3. 1. 4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地层界线、断层线、据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翊陷、若溶水点(如暗河出人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3. 1. 5. 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3.1.5 确定。
水文增质测给的观测点数和观测略战长度表 3. 1. 5
测艇比例尺
1100000
1-25000
1:5000
水文地质通测点数混测路线长度地质观萄点数(个/ kml)
(个/m)
繁岩地区
(km/km*)
松散溪地区
0.10~0.300. 25~0,75
0. 75~2.00
0. 30 ~0. 60
0. 60 1. 80.
.1. 50~ 3. 00
3.008. 00
1.80~3.60
3.60~7.20
6. 0 ~ 16. 00
2. 507.50
5.00~15.00
0.50~1. 00
.00-2.00
2.50~4.00
..00-6.00
6. 00 12. 00
同时进行培质和水女增及测给时,我中地质观测点数应响以 2. 5; 复提性水注,1
文堆质测龄时,观测点数为规定数的 40 % ~ 50% 、2 水文地要条件间单时采用小值,复颈时采用大值,每件中等时采用中间信,3.1. 6 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可利用现有遥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避感影像资料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3.1.7
航片的比例尺与填图的比例尺接近。陆地卫望影像选用不同时间各个波段的1:500000或」:250000的巢白像片以及彩色合成或其他增强处理的图像。热红外图像的比例尺不小于11500002—3—-5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作,应包括下列内容:检验判释标志,
检验判释结果。
检验外推结果。
补充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遥感影像域图的野外,L作量,每平方公黑的观避点数和路3. 1. 9
线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一50%。
水文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的70% ~100%。
60%。
观测路线长度宜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3. 2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地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囊、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
的影响,
3.2.2地层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地层的成斑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2
不同地层的透水性、水性及其变化规律。3
地质构造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额伏方向;两赛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2 断层的位量、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待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和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
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
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并的类型、深度、并壁结构、井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2 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间题3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并进行简易抽水试验。3.2.6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激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的补排关系。
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性,2
河床或底的答性和淤塞情况,以及毕边的稳定性。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本规范囊 3. 1, 5 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 40%。 分析项目包括:最色、堰明度、项和味、沉淀、Ca*+、Mg+、(Na* + K*)、HCOF、CI\、SOF-,pH 值、可溶性国形物总量、总硬度等。
2—3—6
2 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象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 的要求;生产用水皮按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
规律。
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战分的变化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还径、范围、深度和危疗糖度。3. 3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3.3. 1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调查的内容、范盈及其工作精度。3,3.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量情况及其特点。
阶地的形态、分布范、地质结构、成因和叠量关系。2
冲洪积扇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3. 3. 3
冲洪喇的边界、规模和分布,扇轴的位重和走向,沿离轴方向的岩性变化规律
2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和水文地质特征。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酵地区的测查,宜包括下3. 3. 4
列内容:
海水的入侵范围、威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化规律。
淡水层(透镜体)的分布范幽、厚度和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威水区中淡水衰的成因、补给来源、出鳞条件、水质和水量,
渐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黄士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3.3.5
黄土层中所夹粉土、姜结石和砂卵石含水层的分布范围、理敲条件和高水性。
黄土柱状节理、孔激、溶蚀孔的发育特征和含水性。3
黄土上洼地的分布、成因和含水性。黄土底部岩层的含水性或隔水性。沙漠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古河道、潜蚀注地和微地貌(砂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淡水层(避体)的关系。喜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埋深和化学成分的关系。3.3.7
砂丘覆盖和近代河遵两侧的淡水层的分布及其埋激条件。冻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多年冻土和岛齿状冻土的分布范南,2、 冻土地貌(醉林、冰锥、冰丘和冰水岩盘等)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多年冻土层的上下限、厚度、分布规律和赋存的地下水类3
型(冻结层的层上水、层间水、层下水)。4 融区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和水文地质待征。3. 3,8磷屑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岩层的互层情况、风化裂隙、构造裂麟的发育程度和深度,及其与地下水截存的关系,
可溶盐的分布和溶蚀程度,成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可溶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微地貌(岩溶潜斗、经井和注地等)和岩游泉与地下水分布1
的关系,
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游发育2
的关系。
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和流量,及其补给条件和3
开发条件。
4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3. 3. 10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含水性,岩体、岩脉的岩性、产状、规模、穿插特征,及其与围岩接触带的破碎程度和含水性。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孔洞的发育特征及其含水性。4水文地质物探
4.0. 1采用水文地质物探(简称物探)方法,应根据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物体的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4. 0. 2 采用物探方法时,被探测体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有一定的规模。
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采用物探方法,可探测下列内容:覆盖层的厚度、腹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离的位置断层,裂激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量,含水层的竟度和厚地质剖面。
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避速度。地下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威水、淡水的分布范圖,暗河的位置和脑伏岩溶的分布。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赢深度等。4. 0. 4 物探工作的布置、多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0.5对勘探孔宜进行水文测井工作,配合钻探取样划分地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4. 0.6 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相应水文地质解释的物探成果。5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5. 1水文增质糖操孔的布量
5. 1. 1 龄探孔的布置,宜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5. 1. 2 谢探孔的布量,应能查明动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注,采用最值祛评价应下本源时,谢挥孔的布重疾情足查明水文增质边界娠许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
5. 1.3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宜按表 5. 1.3 确定。松败是地区独操践的布量
高度小于 5km 的山间
河谷、冲职阶地地区
冲洪积平原地区
冲洪职南地区
旗请院积地区
黄土地区
些损践的布重
善直地下水流向项地赖维元布重。在协河或在河床下激诊进水时,应糖合拟建取水构筑物类型布量垂,直和平行可床的静探被
垂直地下水流向布量
好测轴布复动探践,达挥高水地段,再在富水地段布置量直南轴(或萄直地下水流间)的动摄线垂直海岸线布量,查明减水与类水的分异菌,再在分异面上静选择一定距高(按或水不能入慢到按难水源地考虚),染直绝下水衰问布量动探
垂直和沿河谷、黄土注地布需,平行戏垂直黄土域的长轴布景
沙镇地区
多年陈土地区
续表 5. 1. 3
勘探线的布置
垂直和沿河流、古河道(包括间流消失带)和游蚀佳地布量,成垂直沙丘颈菌的冲积,期积含水层中的她下水流向布滑
垂真河流布量,医明酸区类型;并结合地酸模切谢素成善水植物生长地段布置,查明土与融区分布界限松散层主要类型地区勘探线、孔距离·宜符合表 5. 1. 4 的3. 1. 4
规定。
表 5. 1. 4 松散腰主要类塑地区勘操线、孔肥离型
冲拱积平原地经
竟度为 1 ~ Skm 的山
间河谷冲积阶地地区
真度小于 km 的山
间河谷冲积静地地区
冲洪积测地区
助素阶段
激摄綫病距
3. 0 ~ 6. 0
1, 0~ 3. 0
0. 5~2. 0
0. 3 ~ 1. 0
数摄儿问要
0. 2 ~ 0. 4
0. 3~-1. 5
0. 2~1. 0
往;菁查阶经,当瘦集现有要料达不要精度要束时,应布量少量黏摄孔5. 1. 5 基岩地区勘探孔的布量,宜按表 5. 1. 5 确定。表 5. 1, 5 基者地区激摄孔的布重类塑
碎属地区
可离猪地区
岩著者和变质者地区
糖摄孔的布置
布在下列高水堆段;(1)事层砂者、殊替分布区的断类获醇荐(张性断囊破碎节,压性断要主动盘一殖碎带);(2)量缺轴进方问别究的外制;(3) 并系慎危由能变理的体摄增段(4) 背料轴部及慢投增等构造变动显著的地段;(5)产状近于水平的誉腹的衰激密集节相其想频腺的密集部位;(6)严归者与火皮糖些题或慢人体的接触疗财近:(7)地下水的集中接遗糖
按环用善地区规定布量外,商可布重在可糖者与其他岩层(包括非可培者和得可糖者)的接触节,双响考发育格和若糖激雄疗(如素雄控地、率环状糖斗等>发变处,蛋经瘦布查在断裂破碎带、发脉发育糖、不间类体接触带、无风化套康发育带以及康生柱状节理和原生空测发育层5. 2 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
勘探孔的深度,宜钻穿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带)或含水构造带。
5.2.2勘探孔的孔轻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开孔直径。
2 孔身各段直径及变径的位置。3终孔直径
5. .3勘探孔抽水试验段的直径应根据可能的出水量大小、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和过滤器的类型及外径确定。5. 2. 4 当需查明各含水屋 (带)的水位、水质、水温、避水性或隔离水质不好的含水属时,应进行止水工作,并检查止水效果。注:长谢难测孔亦虚在现调属(格)及非观测量(增)之间进行止水。5.2. 5抽水孔过滤器的下,应设置管底封闭的沉淀管、其长度宜为 2~4m。
5. 2. 6 勘探孔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勘察区的地层特性,测试要求及钻探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宜尽量简化。5.3抽水孔过滤糖
抽水孔过滤器的类型,根据不间含水层的性质,可按表5. 3. 1采用。抽水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2—3--7
要 5. 3. 1轴水孔过难婚的炎型选择含求层
肪水疏过波疆类型
具有双临、拍制(其巾有大量充填物)的基发骨架过糖挥,瘦丝过准链或填研过键器郎(尊)石圆(角)研
然中秒
缓丝过滤疆或填,过过据
缠丝过随群或填环过作雅
娠砂、粉
该系过过诺或包商过续
注;基岩含水层、当衰度、溶凋(其中很少充填物)稳定时,可不设量过滤据。5.3. 2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内径,在松微房中,宜大于200mm:在基要4,宜大于100mml
摘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不宜小于 75 mm,5.3.3抽水孔过滤器的长度,宦符合下列规定,骨水层厚度小于 30m时,可与含水层厚度一致含水层厚度大于 30m时,可采用20-~3Cm;当含水层的透姓差时,其长度可适当增如,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的长度可采用 2~3m5. 3.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臂孔激率,不宜小于 15%。s 3. 5
确定。
非读呼过瘦器的包网问摄睡丝继像尺寸,宜按表 5. 3, 5表 5. 3. 5 非填摄过滤摄进水堆腺尺寸过糖类职
美经这鸿器
包妞过据
网眼、糖康尺 中(mm)
含水层不均与系数力及www.bzxz.net
(1. 25 ~1. 51d,
Ki. 5 z. 01dsd
期砂取较小值,相砂敢较大值
含水虞不均匀累数 力,>2
<1. 5~2. 03dso
(2.02.5)duo
d50 为含水总孵分额敏组质中,过质量善为5U%时的最大要粒直在填研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和缠丝间响,可按下列规定确定:5.3.6
当砂土类含水层的 2小于 10时,填研过滤器的糖料矮格,宜用下式计算:
Dsg -- (6--8)ds
(5. 3. 6-1)
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 dza小于 2mm 时,填砾过体器的滤料规格.宜采用下式计算:
Du =(6~8)dz0
(5. 3, 6-2)
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dzo大于戏等于2mm时,应充填粒径 10 ~ 20mm 的滤料。
填研过滤器端料的子,值应小于或等于 2.s
填殊过滤够的继丝间酸和非缩丝过海器的孔鼠尺寸,可采用Dia
注,1 , 为砂土类含水层的不均均激数,即对,一d (dho14, 为域娠过续糖糖料的不均可衰敏,静n,严 o/ 0tc
不。dig d、dα为含水层士试样细分中能通过网阻的题检,其腺计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分别为 10%、20%,60%时的最大题数直径,3 D)io、Dso, [D4a 为激料试样频分中糖遗过网最的要轻,其累比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分别为 1D %,50% 、5D K对的量大较查径填球过进群的滤料厚度,粗砂以上含水层应为 75 mm,中5. 3. 7
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应为 100 mm。5.4熟探充推工
5. 4. 1 水文地质敏探孔的钻进和成孔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岩勘撑孔,应采闭清水钻进
松散层勘探孔,根据含水层特性和勘操要求,可采用水压2
或泥黎钻进,
3 种选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回国象现行的供水管并技术规范》GB50296的有关规定。
4在站进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严禁采用向孔内投效粘土块代替阅浆护型。
5 在下过滤露和填滤料前,应将孔内的稠泥浆换为稀泥浆。6 抽水孔必须及时洗孔。抽水试验观测孔也应选行洗孔,宜2-- 38
洗至水位变化反映灵敏。
5. 4. 2 水文增压谢挥孔的成孔质量,应符含合下列要求;理身各段衰径达刻设计要求
乱身在 100 米深斑内其孔料度不大于 1. 5℃。2
孔滋误进不大于 2%。
洗孔结前的出水含劲量不大于 1 /20000(体积比)。钻探过程中采取土样、岩样,宣符合下列规定:3.4.3
取出的土样宜能确反映原有地层的频粒组成,深斑整别地层的岩、土样,非含水层宜每3~5m取一个,含水层宜每2~3m取一个,变层时,应加取一个3采取试验用的土样,厚度大于4m的含水层,宜每4~6m取一个,含水层厚度小于 4m时,应取一个,试验用土样的取样质量,宜大于下列数值。砂
圆砾(角砾)
鄂石(碎石)
基岩岩芯的采取率,宜大于下列数值:完赞岩层
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
6有测并和并下电视配合工作时,整别地层的土样,岩样的数量可适当哦少。
3. 4. 4 松微层土的分类,应按本规范附录 D 的规定执行.5. 4. 5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应符合表5.4.5的规定。素 5. 4. 5 土样和着模(独芯!的据建内容类
醇石土类
砂土类
黏性土类
岩石类
接速内容
务称,转些成分、谢意度、分球证、数度,胶储情况和克填物(砂粘性土的含遗)
名称,显色、孕物效分、较度.分选性、数结情况和色含物粘性土,动植物残赖,卵研石等含量)
名称,显色、虚度、有机格含重、可性和色物名称、肌胆、矿物皮分、结构、构造、酸结葡、化石、若酥、包噻物、风化程度,短激性质、颈腺和者糖发育释度及其充填情况5. 4. 6 在钻操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渠、冲洗液消耗盘、滞水位重、自流水的水头和自流量、孔壁增、砂和气体逸出的情况、岩良变层深度,含水构造和游桐的起止深度等进行观测和记录3. 4. 7
站探结束时,应对所据露的地层进行准确分层,并根据含水层的水头、水质情况分别进行回填或隔离封孔。5. 4. 8 勘损孔应测量标和口高理。5. 4. 9勘探并采并的钻探工作除应遵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供水管并技术规范PGB50296的要求。6抽水试验
61一般规定
6.1. 1插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紊阶段,地质、永文地条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拿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2 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雷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设均宜布置抽水孔。
6. 1.2抽水孔占勘探孔(不包括观测孔)总数的首分比(%),宜不少于表 6. 1. 2 的规定。
囊 6. 1. 2抽水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议
基岩地区
器性变化较大的松慰尿绝(区
性变化不大的松散尿地以
详資阶段
注;拍尿试验的 1 作量中,征包括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6.1.3
勘探阶段
在松散含水层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或示踪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实际流速和渗透速度等,了解地下水的运动状态。6. 1.4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以抽水孔为原点,宜布置 1~2 条观测线。21条观测线时,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2条观测线时,其中一条宦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
3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 3 个。4距抽水孔近的第-一 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断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选,并应保证各观测孔内有一定水位下降值。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深廣
6.1. 5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需要划分几个试验段进行抽水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 20 ~30m。6.1.6对多层含水层,需分层研究时、应进行分层(段)抽水试验。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宜进行一一次大流量、大降6. 1. 7
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应以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为主。6. 1. 8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必须按本规范第 6. 3. 3 条的要求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处理。
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捆水影响范围内回激到含6.1.9
水层中。
6.1.10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的水样,宜在轴水试验结束前采取,其件数和数量应根据用水目的和分析要求确定。6.1.11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谜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6. 1. 12 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坏箱或孔板流量计肘,水位测量应读数到癌米;采用容积法时,最桶充满水所需的时间不宜少于 15s,应读数到 0. 1 st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 0. 1 m2。6. 2稳定流抽水试验
6. 2. 1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进行 3 次。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余 2 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挂:当独水孔出水量小,试验射的出水量已这到越水孔被最出水能力时。水位下降比败可适当减少。
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圆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选观测孔的动水垃判定,注
在判定动水位有无上升或下降慰劳时,应考进自然水位的影响,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6.2.3
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 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2
基岩含水层(带)为24h。
疗;根期含水尽的类型,补给条件、水质变化和试验的时的等象,验定殖续时间可适当调瓶。
6.2.4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或60min 测一次,
水温、气温观测的时间,宜每隔 2 ~4h同步测量一次。6.3 非疆定潼抽水试验
抽水孔的出水最,应保持常量。6.3.1
6. 3. 2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s(或 Ah\) ~Ig]关系曲线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s(△h\)-1gt关系曲线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
2 s(Ah) ~igt 关系曲线没有摄点时,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在派压含水匿中摘水时,采用 s~ lgi 关素曲战;在潜水含水层中独尿时,采注,
用 Sh? ~ gr 关系曲线。
积点是指断线上料率的导数等于零的点。3 当有观测孔时,应采用最远观测孔的 s(或 为2) ~ lgr 关系曲线。6.3.3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可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群孔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6.3.4
当一个抽水孔抽水时,对另一个最近的抽水孔产生的水位下降值,不宜小于20cm。
抽水孔的水位下降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而定。当抽水孔附近有地表水或地下水露头时,应同步观测其水3
位、水质和水温。
开采性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6.3.5
宣在水期进行。
总出水量宜等于鼓接近需水量(宜大于需水量的80%)。下降漏斗的水位能稳定时,则稳定延续期不宜少于1个下降斗的水位不能稳定时,则抽水时间宜延续至下一个补给期。
地下水动态观测
地下水动态观测线、孔的布置,应能控制勘察区或水源地7.0.1
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观测孔、线的布置宜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量观测孔。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代表2
性的地段布量。
3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
查明成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包括海水人侵)时,观4
测线宜垂直分界面布置
5 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6 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人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7 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烨边线布置。
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2—3—9
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9
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10为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
7.0.2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宜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并和泉。7.0.3地下水动态观测孔过滤器的结构和类型,可按本规范第5. 3. 1~5. 3. 5 条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有关规定执行。7. 0. 4 地下水动态观测孔的过滤器,应下至所需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量,在孔口地面应来取防渗措施。分层观测的观测孔应分层止水。观测孔的洗井应符合本规范第5.4.1条的要求,7. 0.5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案的流量,宜每隔5 ~10d 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时进行。
计算降水入准系数所需的水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计算的具体要求确定。
7.0.6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宜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采取水样前宜进行轴(询)水洗井(孔)
7.0.7查明威水与淡水分界面时,宜每月取水样一次,作单项离子分析。
7.0.8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应在观测地下水动态的间时,观测有关地表水的动态。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7.0.9
7.0.10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勘寒期间尽早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枯水季节,勘探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水文年,开采阶段应进行长期观测。7. 0. I1观测孔如有淤塞、反应不灵敏和孔口有变动时,应及时处理。
8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一般规定
8. 1. 1 水文地质象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选用的公式应注明出处)。8. 1, 2 本章所列潜水孔的计算公式,当采用观测孔资料时,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抽水孔水位下降斗坡度小于1/4 处。8. 2 渗远系数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8.2.1
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当Q~s(或Ah)关系曲线呈直线时,1)承压水完整孔:
2)承压水非完整孔:
(8. 2. 1-1)
2元sM
当M>150r,/M≥0. 1时:
K-(n β+n 12M)
戒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项最康部时:K=2Mlin β+M_lin(1+0.2 M)
3)潜水完整孔
K=Hylng
4)潜水非完整孔:
当不>150r,l/h>0.1时:
2—3—10
(8. 2. 1-2)
(8.2.1-3)
(8.2.1-4)
Kx(In+12)
(8.2.1-5)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K[in +n(+0. 2)]
(8.2, 1-6)
旗透系数(m/d):
出水量(m2/d)
水位下降值(m),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h
过滤器的长度(m);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影响半径(m)。
当Q~s(或2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播值法得出Q3代数多项式.即;
G1 +42**+****
$-aQ+αQ+a.Q
待定系数。
(8. 2. 1-7)
延1a1 宜按均熊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8. 2. 1-1),(8. 2, 1-2),(8. 2. 1-3)中的以1/a;代换,分别进
Q/: 和公式(8, 2. 1-4),(8. 2. 1-5),(8. 2. 1-6)中的行计算。
3 当 s/Q(或 Ah /Q)~Q关系曲线是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α1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8. 2. 2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现测孔中的水位下降签料计算准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 s(或 Ah\)在 s(或 Ah2)~lgr 关系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承压水完整孔:
K=2M&myln
(8. 2.2-1)
2潜水完整孔:
AF-Abn
式中1、52
(8.2.2-2)
-—在 s~ gr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在Ah~i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hiA
坐标值(m):
在 s(或4h)~lgr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51、52(或ri .
△h2、A)的两点室抽水孔的距离(m)。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的条件下,利用抽水8.2.3
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配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
[=0.08Qw(u
2)潜水完整孔:
(k=0.150wu)
[Km0.08Qw(u)
式中 W(u)-
——井函数:
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激,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2直线法:
当(或
(8. 2. 3-1)
(8.2.3-2)
(8.2.3-3)
(8.2. 3-4)
)0.01时,可采用公式(8.2.2-1),(8.2.2-2)HKh
或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s·In丝
4元M(s2—s1)
2)潜水完整孔:
Ahi、Ahs-
(8.2.3-5)
2x(aA-Ah) In
(8.2.3-6)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I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Ah2~~I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在 5(或Ah\)~Igt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1~s2(或Aht、Ah)两点的相应时间(nin)。8. 2. 4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的条件下,利用 slgt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
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m):
越流参数:
s~gt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
摄点处的料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 1 / 2 磷定曲注1
蛾的拐点位置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通过拐点作好线计算得出越流参数、应糖据。
2. 3 是,从酒数表中查出相应的 r/ B,热后确定越糖液参数 B.
稳定流抽水试验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水位恢复资8.2, 5
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1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公式(8.2.4)计算,式中的 n 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 sIg(1 +生)曲线上拐点的斜率。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n(1+)
2)潜水完整孔:
2元(H-)n(1+)
抽水开始到停止的时间(min);
抽水停止时算起的恢复时间(min);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
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厚度(m)。(8.2.5-1)
(8. 2.5-2)
注:1 当利用瘦测孔资时,应特合我%(或烷)<0.01 的要求,2 如恢复水位脂髋直减段的延长线不遥过原点时,应分析其原调,必要时应进行您正。
利用同位素示踪测并资料计算诊进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K-
测点的渗进速度(m / d) +
测试孔附近的地下水水力坡度;-测试孔滤水管内半径(m),
-探头半径(m),
(8. 2. 6-1)
(8.2. 6-2)
-示踪剂浓度从 N。变化到 N, 所需的时间(d),同位素在孔中的初始计数率;
-同位素 t 时的计数率,
一放射性本底计数率,
—流场响变校正系数。
8. 3 给水度和释水系数
8.3.1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可利用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确定,或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确定。8. 4 影响半径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影响8. 4.1
半径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IgR= alera =sign
(8. 4. 1-1)
S1 — $2
2潜水完整孔:
IgR=Ahiler=AWalan
(8. 4. 1-2)
缺少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时,影响半径可采用经验数8.4.2
据,也可选用有关公式计算。
8. 5 降水入渗系数
勘察区或附近设有地下水均衡场时,降水人渗系数可8.5.1
直接采用均衡场的降水人渗系数的观测计算值或采用比拟法确定。
8.5.2在平原地区,利用降水过程前后的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潜水含水层的一次降水人渗系数时,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
α=μ(hm-h±h·t)/X
一次降水人渗系数;
-降水后观测孔中的最大水柱高度(m);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im),(8.5.2)
临近降水前,地下水水位的天然平均降(升)速(m/d),从h变到hm的时间(d);
一t 日内降水总量(m)。
9地下水水量评价
9. 1 一 般规定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应具备下列资料:勤区含水展的数性、结构、厚度、分布规摔、水力性质、高水性以及有关参数。
2 禽水层的边界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累件。水文、气象资料和堆下水动态观测资料。3
4 初步拟定的取水构效糖操型和布量方案。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今后的并采规划。5
9. 1. 2地下水水量评价的方法,应根据需水量、勘素阶段和勤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宜选择几种适合于勘寨区特点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9. 1. 3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应慢据需水量要求,结合动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应计算储存。
9. 1. 4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根据初步估算的地下水水量和拟定的开采方案,计算取水构筑物的开采能力和区域动水位。2 确定开采条件下能够取得的补给量,包括补给量的增量、蒸发与溢出的减量。
根据需水量和水源地类型(常年的、季节性或非稳定型的),论证在整个开采期内的开采和补给的平衡。2-3—11
确定允许开采量。
9. 1. 5计算和评价地下水水量时,计算时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补给量充足,水文地质单元具有多年测誉能力时,可采用“多年平均”作为计算时段。
补给量不充足,水文地质单元调蓄能力不大时,可采用需2
水保证率年份作为计算时段。
3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可采用连续枯水年组或设计枯水年组作为计算时段。
9. 2 补给量的碘定
地下水的补给量应计算由下列遗径进入含水腰(带)的水量: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降水潜入。
地表水淮入。
越层补给。
其他逐径渗入。
计算补给时,应按自然状态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量,可按下式计算,Q-K.I.B.M
地下水径流量(m/d)
K--游透系数(m/d)
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力坡度:计算断面的宽度(m);
M.--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
9. 2. 4 降水入渗的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按降水人渗系数计算时:
Q=F·α·X/365
日平均降水人渗补给量(m* /d),F降水人滋的面积(m\);
年平均降水人海系数;
(9.2. 4-1)
—年降水量(m).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2
计算降水人海补给量时:
Q=μ·F·ZAh/365
(9. 2. 4-2)
ZAh - 年内每次降水后,地下水水位升幅之和(m),武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的潜水分布区,可用数值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农田灌溉水和人工漫灌水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灌人量、9. 2. 5
排放量减去蒸发量及其他消耗量进行计算。9. 2. 6 河、渠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勘察区上下游断面的流量差或河渠游人的有关公式计算和确定,9. 2.7 利用各单项补给量之和确定总补给量时,应对各单项补给项目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对本区起主导作用的项目,并避免重复。9.2.8利用开采区内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储存量之差计算补给量时,可按下式计算Q - E+Q+Q+Q +4W/365
日平均地下水补给量(m /d)
—日平均地下水蒸发量(m /d)
日平均地下水溢出量(m/d);
-——·流向开采区外的日平均地下水径流量(m*/d):Q
H平均地下水开采量(m/d);
·连续两年内相间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年储存量小于上年者取负值)(m/d)。2—3—12
地下水总补给量,可根据水源地上游地下水最小径流量与9.2.91
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潜水最低、最高水位之间的储存量(m /d)之和确定。
9. 3储存量的计算
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W-μ·V
W一一地下水的储存量(m\);
u—一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m)。
承压水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9. 3. 2
一地下水的弹性储存量(m\);W-
—含水层的面积(m2);
-弹性释水系数:
一承压水含水层自项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9. 4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9.4.1
取水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整个开采期内动水位不翻过设计值,出水量不会减少。3
生产。
水质、水温的变化不超过允许范副。不发生危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和影响已水地的正常当能够确定勘塞区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的各项均衡要素时、宜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和确定允许开采量。9.4.3在地下水的补给以地下水径流为主,含水层的厚度不大、储存量很少且下游又允许疏干的情况下,可采用地下水断面径流量法确定允许开采量,其值不宜大于最小的地下水径流量9.4. 4水源地具有长期开采的动态资料,证明地下水有充足的补给,且能形成较稳定的水位下降清斗时,可根据总出水量与区域斗中心处的水位下降的相关关系,计算单位下降系数,并应结合相应的补给量确定扩大开采时的允许开采量。9. 4. 5 含水层埋较浅,开采期间地表水能充分补给时,可根据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布局,采用有关串边渗人公式确定允许开采量
9.4. 6需水量不大,且地下水有充足补给时,可只计算取水构筑物的总出水量作为允许开采量,9. 4. 7 当地下水属周期性补给,且有足够的储存量,采用枯水期殖干储存量的方法计算允许开采量时,宜符合下列要求;能够取得的部分储存量,应满足枯水期的连续开采,且抽水孔中动水位的下降不超过设计要求。应保证被疏干的部分储存量能在补给期间得到补偿。2
利用来作为供水水源时、根据泉的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地9. 4, 8
区的水文、气象资料,评价累的允许开采量时,宜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需水量显著小于泉的枯水流量时、可根据察的调查和枯水1
期的实测宽料直接进行评价。
需水量接近象的枯水流量时,可根据泉流量的动态曲线和2
流量额率曲线进行评价,也可建立泉流量的消耗方程式进行评价。需水量大于泉的枯水流量时,姐有条件,宜在枯水期进行降低水位的试验,确定有无扩大亲水流量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9. 4. 9利用暗河作为供水水激时,可根据枯水期暗河出口处的实测流量评价允许开采量。如有长期观测资料,也可结合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根据暗河的流量频率曲线进行评价。9.4.10在暗河分布地区,某个地段的允许开采量可采用地下径流模数法概略评价,也可选择合适的断面、通过天然落水润、竖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Standard for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water-supplyGB50027—2001
主编部门:原国家冶金工业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1年10月1日
2—3-1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44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7一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1.0.4、3.2.7、5.1.2、5.2.4、5.3.7、5.4.2、9.1.1、9.1.3、9.2.1、9.4.1、10.0.1、10.0.2、10.0.511.0.2、11.0.3、11.0.4、11.0.5、11.0.6为强制性前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号文的要求,由国家冶金工业局主编,具体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国家电力东北电力设计院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I27一88进行修订而成。经建设部2001年7月4日以建标[2001]144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在勘察中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生产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出专题进行了深人的调查研究,提出修订稿。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由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4个附录。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增写了术语与符号一章;增补了地下水量计算时段的选择、利用同位素测井资料计算渗透系数的公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等条文;扩充了采用数值法计算允许开采量的条款,调整了勘察阶段的2—3-2
条文,必领严格执行。自本规范施行之日起,原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年七月四日
划分,修正了非填砾过滤器进水缝隙尺寸的规定等条文;肯定了当前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些成熟作法,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在勘察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77号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027) 86861906, E-mail: wsgri@ public.wh.hb.cn],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武汉勘察研究总院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冶金勘察研究总院
国家电力总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主要起草人:彭易华龙建中#
陈树林张锡范
韩再生韩国良李天成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水文地质测绘
3.1—般规定
3.2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3.3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
专门要求·
4水文地质物探
5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5.1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
5.2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
5.3抽水孔过滤器
5.4勘探孔施工
6抽水试验
6.1一般规定…
6.2稳定流抽水试验
6.3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地下水动态观测
★+++-
2--3—4
2--3—4
2-3—5
2—3-5
2—3—5
....+.
2—3—6
...........
2--3--7
2-3—7
...... 2-3-7
·2—3—7
2—3—7
-3—8
. 2---3--9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一般规定……
渗透系数
给水度和释水系数
影响半径·
降水人渗系数
地下水水量评价
一般规定…
补给量的确定,
储存量的计算
2--3—10
-3---10
. 2—3—10
2-3—11
: 2—3—11
..... 2-3
: 2-3—11
2—3—11
2—3—12
... 2312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2.-12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资源保护…
............. 2-3--13
.+++...
2-3—14
附录A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
附录B
地层符号
附录C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常用图例
及符号
土的分类
附录D
本规范用词说明
2—3—14
3—14
-3—15
2—3—16
2—3—17
2—33
1. 0,1为了做好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正确地反映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评价、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 0. 2
1. 0. 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明确动察任务和要求,瘦集分析现有斑料,进行现场蹈勘,提出动察纳激。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瑞写供水水文地质动素报告1. 0.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动察阶段、动察区已进行工作的程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意,娠合考虑瞻定。1.0.5供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类。其划分原则宜符合表1.0.5中的规定。表 1. 0. 5供水水文均质条件复杂理度分类类别
水文地质特征
基考针尽水单或慢角根增,构造菌单,岩性种定均一,多为低山丘糖:第葡巢四系沉积物均引分布、海谷孕累高广:含水是螺激晚,地下水的补然,经流、排泄条件清炮;水质类型较单
基发抵皱和断裂变动明氢,若性特相不糖定,地龄形素多样;第四系沉积糖分布不均勺,有多缓阶增且显尿不清)含水层埋激环理不一,地下水形成中等
紊作较复杂,补给和边界条件不易在清;水质类型较复杂基若调敏和断数变动强熟,构造复杂,火成岩大量分布,岩相变化机大,球酸形态多互难整则。第四素沉积物分布婚娠复;重水展不雅定,其现模、补给相边异难以判定;水激类型复杂1.0. 6 拟建供水水源地按带水量大小,可分为四级:需水量≥15万m/d
特大型
5万m*/d≤需水量<15万m*/d
1万m /d≤需水量<5万m2/d
需水量<1 万 m /d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四个阶段。不同勘察阶段工作的成果,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注;在区域水文地质测查不够,相关资料缺乏的地区进行勘素时,可极据需变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的任务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0.8
普查阶段:概略评价区城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推断的可能畜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D 级的精度要求,为设计前期的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依据。2详查阶段:应在几个可能的高水地段基本聋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C 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依据。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B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施工函设计提供依据。4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 A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1. 0. 9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需水素、现有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的要求!2-3—4
1.0.10当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有资料较多,水源地已基本确定、少数管并能满足需水要求时,可直接打勘探开采井。对有使用价值的勘探孔,如不影响统一开采布局时,也可结合成并。1.0.11、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成熟的经验和有科学依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以不断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0.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作,除应执行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符号及图例选用应符1. 0. 13
合本规范附录 A、录 B.附录 C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
2.1.1、含水层
aquifer
导水的饱水岩土层。
2.1.2 潜水phreatic 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渗透性能极弱的岩土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confined watcr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承压性质的地下水2.1. 4
水文地质条件
hydrogcological condition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2.1.5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alngicai unit具有统一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钠地下水系统。 completely penetrating well2. 1, 6完整孔
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的钻孔。2.1.7 非完整孔 partially penetrating wcl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钻孔。 borehole structure
钻孔结构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孔身结构,实管、过滤管、滤料及止水的位置等,
2.1.9水文地质勘探孔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borehole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按水文地质钻探要求施工的钻孔。pumping well
2.1.10抽水孔
水文地质勘探中用作抽水试验的钻孔2. 1. 11
过滤器
scrcen assembly
位于抽水孔的试验含水层部位,起滤水、挡砂及护壁作用的装填森过滤器gravel-packed screen2. 1.12
滤水管外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percentage of open area of
2. 1. 13 过滤器骨架管孔断率
screen
骨架管的滤水孔眼的总面积与滤水管的表面积之比。 steady-flow pumping test
2. 1. 14 稳定流抽水试验
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出水量和动水位间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2.1.15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unsteady-flow pumping test
在抽水过程中,一般仅保持抽水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位变化的抽水试验。
2.1,16单孔抽水试验single well pumping test只在一个抽水孔中进行的不带或带观测孔的描水试验。 pumping test of well group
2.1.17群孔抽水试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水量有明显相互影响的抽水试验。
trail-exploilation pumping test2.1.18
开采性抽水试验
按开采条件或接近开采条件要求进行的摘水试验。2. 1. 19 水文地质参数 hydrogcological parameters表征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数量指标,包括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给水度,越流参数等2. 1. 20 地下水补给量 groundwater recharge在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以各种形式进人含水层的水蟹。
地下水储存量 groundwater storage2.1.21
赋存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2.1.22地下水允许开采暨(地下水可开采景)allowable yieldof groundwater
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2.1.23水文地质概念模型conceptual hydrogeological model把含水层实际的边界类型、内部结构、渗透性质、水力特征和补给、排泄等条件概化为便于进行数学与物理模拟的模式。numerical model of groundwater2.1.24地下水数值模型
以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所建立的,能逼近实际地下水系统结构、水流运动特征和各种游透要素的一组数学关系式。2.1.25数值模型识别calibrationofnumcricalmodel根据已知的初始、边界条件,对地下水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选择正确参数(即参数识别),校正已建数值模型和边界条件的计算过程。
verification of numerical model2.1.26数值模型检验
采用模型识别后的参数和初始、边界条件,选用不同计算时段的资料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所得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2.1.27地下水预报
groundwater lorecast
在模型识别和检验的基础上,给定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预报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2. 1. 28 同位素示踪测井 radioactive tracer logging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B:等标记天然流场或人工流场中钻孔内的地下水流,采用示踪或稀释原理测定含水层某些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
计算断面的宽度、越流参数;
E-地下水的然发量
“含水层的面积、降水人渗面积;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h
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九的平方差户
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渗透系数;
-过滤器的长度: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
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N·-—同位素初始计数率;
放射性本底计算率;
N,一--同位素 t 时计数率;
一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人渗补给量Q
影响半径: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探头的半径;
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系数;
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一时间;
一潜水含水层的体积,
~测点的渗透速度[
井函数:
W-—~-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Aw
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X—--降水量
—降水人渗系数、流场畸变校证系数: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水文地质测绘
3.1一般规定
3. 1. 1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戒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当只有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不觀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谱查阶段宜为 1 : 100000~1 13. 1. 2
50000;详查阶段宜为1:50000~1:25000;勘探阶段宜为1 10000或更大的比例尺。
3. 1. 3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
3. 1. 4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地层界线、断层线、据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翊陷、若溶水点(如暗河出人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3. 1. 5. 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3.1.5 确定。
水文增质测给的观测点数和观测略战长度表 3. 1. 5
测艇比例尺
1100000
1-25000
1:5000
水文地质通测点数混测路线长度地质观萄点数(个/ kml)
(个/m)
繁岩地区
(km/km*)
松散溪地区
0.10~0.300. 25~0,75
0. 75~2.00
0. 30 ~0. 60
0. 60 1. 80.
.1. 50~ 3. 00
3.008. 00
1.80~3.60
3.60~7.20
6. 0 ~ 16. 00
2. 507.50
5.00~15.00
0.50~1. 00
.00-2.00
2.50~4.00
..00-6.00
6. 00 12. 00
同时进行培质和水女增及测给时,我中地质观测点数应响以 2. 5; 复提性水注,1
文堆质测龄时,观测点数为规定数的 40 % ~ 50% 、2 水文地要条件间单时采用小值,复颈时采用大值,每件中等时采用中间信,3.1. 6 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可利用现有遥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避感影像资料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3.1.7
航片的比例尺与填图的比例尺接近。陆地卫望影像选用不同时间各个波段的1:500000或」:250000的巢白像片以及彩色合成或其他增强处理的图像。热红外图像的比例尺不小于11500002—3—-5
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作,应包括下列内容:检验判释标志,
检验判释结果。
检验外推结果。
补充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遥感影像域图的野外,L作量,每平方公黑的观避点数和路3. 1. 9
线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数的30%一50%。
水文地质观测点数宜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点数的70% ~100%。
60%。
观测路线长度宜为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长度的40%~3. 2水文地质测绘内容和要求
地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囊、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
的影响,
3.2.2地层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地层的成斑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2
不同地层的透水性、水性及其变化规律。3
地质构造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额伏方向;两赛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2 断层的位量、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待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和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
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
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并的类型、深度、并壁结构、井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2 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间题3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并进行简易抽水试验。3.2.6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激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的补排关系。
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性,2
河床或底的答性和淤塞情况,以及毕边的稳定性。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本规范囊 3. 1, 5 中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 40%。 分析项目包括:最色、堰明度、项和味、沉淀、Ca*+、Mg+、(Na* + K*)、HCOF、CI\、SOF-,pH 值、可溶性国形物总量、总硬度等。
2—3—6
2 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象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 的要求;生产用水皮按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
规律。
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战分的变化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还径、范围、深度和危疗糖度。3. 3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3.3. 1各类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专门要求,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调查的内容、范盈及其工作精度。3,3.2山间河谷及冲洪积平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量情况及其特点。
阶地的形态、分布范、地质结构、成因和叠量关系。2
冲洪积扇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3. 3. 3
冲洪喇的边界、规模和分布,扇轴的位重和走向,沿离轴方向的岩性变化规律
2地下水溢出带的位置和水文地质特征。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岛酵地区的测查,宜包括下3. 3. 4
列内容:
海水的入侵范围、威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化规律。
淡水层(透镜体)的分布范幽、厚度和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威水区中淡水衰的成因、补给来源、出鳞条件、水质和水量,
渐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黄士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3.3.5
黄土层中所夹粉土、姜结石和砂卵石含水层的分布范围、理敲条件和高水性。
黄土柱状节理、孔激、溶蚀孔的发育特征和含水性。3
黄土上洼地的分布、成因和含水性。黄土底部岩层的含水性或隔水性。沙漠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古河道、潜蚀注地和微地貌(砂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淡水层(避体)的关系。喜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埋深和化学成分的关系。3.3.7
砂丘覆盖和近代河遵两侧的淡水层的分布及其埋激条件。冻土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多年冻土和岛齿状冻土的分布范南,2、 冻土地貌(醉林、冰锥、冰丘和冰水岩盘等)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多年冻土层的上下限、厚度、分布规律和赋存的地下水类3
型(冻结层的层上水、层间水、层下水)。4 融区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和水文地质待征。3. 3,8磷屑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岩层的互层情况、风化裂隙、构造裂麟的发育程度和深度,及其与地下水截存的关系,
可溶盐的分布和溶蚀程度,成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可溶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微地貌(岩溶潜斗、经井和注地等)和岩游泉与地下水分布1
的关系,
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游发育2
的关系。
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和流量,及其补给条件和3
开发条件。
4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3. 3. 10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含水性,岩体、岩脉的岩性、产状、规模、穿插特征,及其与围岩接触带的破碎程度和含水性。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和孔洞的发育特征及其含水性。4水文地质物探
4.0. 1采用水文地质物探(简称物探)方法,应根据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物体的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因素确定。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4. 0. 2 采用物探方法时,被探测体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有一定的规模。
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采用物探方法,可探测下列内容:覆盖层的厚度、腹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离的位置断层,裂激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量,含水层的竟度和厚地质剖面。
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避速度。地下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威水、淡水的分布范圖,暗河的位置和脑伏岩溶的分布。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赢深度等。4. 0. 4 物探工作的布置、多数的确定、检查点的数量和重复测量的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0.5对勘探孔宜进行水文测井工作,配合钻探取样划分地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4. 0.6 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相应水文地质解释的物探成果。5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5. 1水文增质糖操孔的布量
5. 1. 1 龄探孔的布置,宜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5. 1. 2 谢探孔的布量,应能查明动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注,采用最值祛评价应下本源时,谢挥孔的布重疾情足查明水文增质边界娠许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
5. 1.3松散层地区勘探线的布置,宜按表 5. 1.3 确定。松败是地区独操践的布量
高度小于 5km 的山间
河谷、冲职阶地地区
冲洪积平原地区
冲洪职南地区
旗请院积地区
黄土地区
些损践的布重
善直地下水流向项地赖维元布重。在协河或在河床下激诊进水时,应糖合拟建取水构筑物类型布量垂,直和平行可床的静探被
垂直地下水流向布量
好测轴布复动探践,达挥高水地段,再在富水地段布置量直南轴(或萄直地下水流间)的动摄线垂直海岸线布量,查明减水与类水的分异菌,再在分异面上静选择一定距高(按或水不能入慢到按难水源地考虚),染直绝下水衰问布量动探
垂直和沿河谷、黄土注地布需,平行戏垂直黄土域的长轴布景
沙镇地区
多年陈土地区
续表 5. 1. 3
勘探线的布置
垂直和沿河流、古河道(包括间流消失带)和游蚀佳地布量,成垂直沙丘颈菌的冲积,期积含水层中的她下水流向布滑
垂真河流布量,医明酸区类型;并结合地酸模切谢素成善水植物生长地段布置,查明土与融区分布界限松散层主要类型地区勘探线、孔距离·宜符合表 5. 1. 4 的3. 1. 4
规定。
表 5. 1. 4 松散腰主要类塑地区勘操线、孔肥离型
冲拱积平原地经
竟度为 1 ~ Skm 的山
间河谷冲积阶地地区
真度小于 km 的山
间河谷冲积静地地区
冲洪积测地区
助素阶段
激摄綫病距
3. 0 ~ 6. 0
1, 0~ 3. 0
0. 5~2. 0
0. 3 ~ 1. 0
数摄儿问要
0. 2 ~ 0. 4
0. 3~-1. 5
0. 2~1. 0
往;菁查阶经,当瘦集现有要料达不要精度要束时,应布量少量黏摄孔5. 1. 5 基岩地区勘探孔的布量,宜按表 5. 1. 5 确定。表 5. 1, 5 基者地区激摄孔的布重类塑
碎属地区
可离猪地区
岩著者和变质者地区
糖摄孔的布置
布在下列高水堆段;(1)事层砂者、殊替分布区的断类获醇荐(张性断囊破碎节,压性断要主动盘一殖碎带);(2)量缺轴进方问别究的外制;(3) 并系慎危由能变理的体摄增段(4) 背料轴部及慢投增等构造变动显著的地段;(5)产状近于水平的誉腹的衰激密集节相其想频腺的密集部位;(6)严归者与火皮糖些题或慢人体的接触疗财近:(7)地下水的集中接遗糖
按环用善地区规定布量外,商可布重在可糖者与其他岩层(包括非可培者和得可糖者)的接触节,双响考发育格和若糖激雄疗(如素雄控地、率环状糖斗等>发变处,蛋经瘦布查在断裂破碎带、发脉发育糖、不间类体接触带、无风化套康发育带以及康生柱状节理和原生空测发育层5. 2 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
勘探孔的深度,宜钻穿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带)或含水构造带。
5.2.2勘探孔的孔轻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开孔直径。
2 孔身各段直径及变径的位置。3终孔直径
5. .3勘探孔抽水试验段的直径应根据可能的出水量大小、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和过滤器的类型及外径确定。5. 2. 4 当需查明各含水屋 (带)的水位、水质、水温、避水性或隔离水质不好的含水属时,应进行止水工作,并检查止水效果。注:长谢难测孔亦虚在现调属(格)及非观测量(增)之间进行止水。5.2. 5抽水孔过滤器的下,应设置管底封闭的沉淀管、其长度宜为 2~4m。
5. 2. 6 勘探孔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勘察区的地层特性,测试要求及钻探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宜尽量简化。5.3抽水孔过滤糖
抽水孔过滤器的类型,根据不间含水层的性质,可按表5. 3. 1采用。抽水试验的观测孔,宜采用包网过滤器。2—3--7
要 5. 3. 1轴水孔过难婚的炎型选择含求层
肪水疏过波疆类型
具有双临、拍制(其巾有大量充填物)的基发骨架过糖挥,瘦丝过准链或填研过键器郎(尊)石圆(角)研
然中秒
缓丝过滤疆或填,过过据
缠丝过随群或填环过作雅
娠砂、粉
该系过过诺或包商过续
注;基岩含水层、当衰度、溶凋(其中很少充填物)稳定时,可不设量过滤据。5.3. 2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内径,在松微房中,宜大于200mm:在基要4,宜大于100mml
摘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不宜小于 75 mm,5.3.3抽水孔过滤器的长度,宦符合下列规定,骨水层厚度小于 30m时,可与含水层厚度一致含水层厚度大于 30m时,可采用20-~3Cm;当含水层的透姓差时,其长度可适当增如,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的长度可采用 2~3m5. 3.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臂孔激率,不宜小于 15%。s 3. 5
确定。
非读呼过瘦器的包网问摄睡丝继像尺寸,宜按表 5. 3, 5表 5. 3. 5 非填摄过滤摄进水堆腺尺寸过糖类职
美经这鸿器
包妞过据
网眼、糖康尺 中(mm)
含水层不均与系数力及www.bzxz.net
(1. 25 ~1. 51d,
Ki. 5 z. 01dsd
期砂取较小值,相砂敢较大值
含水虞不均匀累数 力,>2
<1. 5~2. 03dso
(2.02.5)duo
d50 为含水总孵分额敏组质中,过质量善为5U%时的最大要粒直在填研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和缠丝间响,可按下列规定确定:5.3.6
当砂土类含水层的 2小于 10时,填研过滤器的糖料矮格,宜用下式计算:
Dsg -- (6--8)ds
(5. 3. 6-1)
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 dza小于 2mm 时,填砾过体器的滤料规格.宜采用下式计算:
Du =(6~8)dz0
(5. 3, 6-2)
当碎石土类含水层的dzo大于戏等于2mm时,应充填粒径 10 ~ 20mm 的滤料。
填研过滤器端料的子,值应小于或等于 2.s
填殊过滤够的继丝间酸和非缩丝过海器的孔鼠尺寸,可采用Dia
注,1 , 为砂土类含水层的不均均激数,即对,一d (dho14, 为域娠过续糖糖料的不均可衰敏,静n,严 o/ 0tc
不。dig d、dα为含水层士试样细分中能通过网阻的题检,其腺计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分别为 10%、20%,60%时的最大题数直径,3 D)io、Dso, [D4a 为激料试样频分中糖遗过网最的要轻,其累比质量占试样总质量分别为 1D %,50% 、5D K对的量大较查径填球过进群的滤料厚度,粗砂以上含水层应为 75 mm,中5. 3. 7
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应为 100 mm。5.4熟探充推工
5. 4. 1 水文地质敏探孔的钻进和成孔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岩勘撑孔,应采闭清水钻进
松散层勘探孔,根据含水层特性和勘操要求,可采用水压2
或泥黎钻进,
3 种选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回国象现行的供水管并技术规范》GB50296的有关规定。
4在站进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严禁采用向孔内投效粘土块代替阅浆护型。
5 在下过滤露和填滤料前,应将孔内的稠泥浆换为稀泥浆。6 抽水孔必须及时洗孔。抽水试验观测孔也应选行洗孔,宜2-- 38
洗至水位变化反映灵敏。
5. 4. 2 水文增压谢挥孔的成孔质量,应符含合下列要求;理身各段衰径达刻设计要求
乱身在 100 米深斑内其孔料度不大于 1. 5℃。2
孔滋误进不大于 2%。
洗孔结前的出水含劲量不大于 1 /20000(体积比)。钻探过程中采取土样、岩样,宣符合下列规定:3.4.3
取出的土样宜能确反映原有地层的频粒组成,深斑整别地层的岩、土样,非含水层宜每3~5m取一个,含水层宜每2~3m取一个,变层时,应加取一个3采取试验用的土样,厚度大于4m的含水层,宜每4~6m取一个,含水层厚度小于 4m时,应取一个,试验用土样的取样质量,宜大于下列数值。砂
圆砾(角砾)
鄂石(碎石)
基岩岩芯的采取率,宜大于下列数值:完赞岩层
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
6有测并和并下电视配合工作时,整别地层的土样,岩样的数量可适当哦少。
3. 4. 4 松微层土的分类,应按本规范附录 D 的规定执行.5. 4. 5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应符合表5.4.5的规定。素 5. 4. 5 土样和着模(独芯!的据建内容类
醇石土类
砂土类
黏性土类
岩石类
接速内容
务称,转些成分、谢意度、分球证、数度,胶储情况和克填物(砂粘性土的含遗)
名称,显色、孕物效分、较度.分选性、数结情况和色含物粘性土,动植物残赖,卵研石等含量)
名称,显色、虚度、有机格含重、可性和色物名称、肌胆、矿物皮分、结构、构造、酸结葡、化石、若酥、包噻物、风化程度,短激性质、颈腺和者糖发育释度及其充填情况5. 4. 6 在钻操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渠、冲洗液消耗盘、滞水位重、自流水的水头和自流量、孔壁增、砂和气体逸出的情况、岩良变层深度,含水构造和游桐的起止深度等进行观测和记录3. 4. 7
站探结束时,应对所据露的地层进行准确分层,并根据含水层的水头、水质情况分别进行回填或隔离封孔。5. 4. 8 勘损孔应测量标和口高理。5. 4. 9勘探并采并的钻探工作除应遵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供水管并技术规范PGB50296的要求。6抽水试验
61一般规定
6.1. 1插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紊阶段,地质、永文地条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拿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2 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雷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设均宜布置抽水孔。
6. 1.2抽水孔占勘探孔(不包括观测孔)总数的首分比(%),宜不少于表 6. 1. 2 的规定。
囊 6. 1. 2抽水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议
基岩地区
器性变化较大的松慰尿绝(区
性变化不大的松散尿地以
详資阶段
注;拍尿试验的 1 作量中,征包括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6.1.3
勘探阶段
在松散含水层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或示踪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实际流速和渗透速度等,了解地下水的运动状态。6. 1.4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以抽水孔为原点,宜布置 1~2 条观测线。21条观测线时,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2条观测线时,其中一条宦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
3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 3 个。4距抽水孔近的第-一 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断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选,并应保证各观测孔内有一定水位下降值。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深廣
6.1. 5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需要划分几个试验段进行抽水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 20 ~30m。6.1.6对多层含水层,需分层研究时、应进行分层(段)抽水试验。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宜进行一一次大流量、大降6. 1. 7
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应以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为主。6. 1. 8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必须按本规范第 6. 3. 3 条的要求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处理。
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捆水影响范围内回激到含6.1.9
水层中。
6.1.10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的水样,宜在轴水试验结束前采取,其件数和数量应根据用水目的和分析要求确定。6.1.11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谜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6. 1. 12 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坏箱或孔板流量计肘,水位测量应读数到癌米;采用容积法时,最桶充满水所需的时间不宜少于 15s,应读数到 0. 1 st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 0. 1 m2。6. 2稳定流抽水试验
6. 2. 1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进行 3 次。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余 2 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挂:当独水孔出水量小,试验射的出水量已这到越水孔被最出水能力时。水位下降比败可适当减少。
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圆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选观测孔的动水垃判定,注
在判定动水位有无上升或下降慰劳时,应考进自然水位的影响,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6.2.3
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 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2
基岩含水层(带)为24h。
疗;根期含水尽的类型,补给条件、水质变化和试验的时的等象,验定殖续时间可适当调瓶。
6.2.4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或60min 测一次,
水温、气温观测的时间,宜每隔 2 ~4h同步测量一次。6.3 非疆定潼抽水试验
抽水孔的出水最,应保持常量。6.3.1
6. 3. 2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s(或 Ah\) ~Ig]关系曲线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s(△h\)-1gt关系曲线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
2 s(Ah) ~igt 关系曲线没有摄点时,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在派压含水匿中摘水时,采用 s~ lgi 关素曲战;在潜水含水层中独尿时,采注,
用 Sh? ~ gr 关系曲线。
积点是指断线上料率的导数等于零的点。3 当有观测孔时,应采用最远观测孔的 s(或 为2) ~ lgr 关系曲线。6.3.3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可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群孔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6.3.4
当一个抽水孔抽水时,对另一个最近的抽水孔产生的水位下降值,不宜小于20cm。
抽水孔的水位下降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而定。当抽水孔附近有地表水或地下水露头时,应同步观测其水3
位、水质和水温。
开采性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6.3.5
宣在水期进行。
总出水量宜等于鼓接近需水量(宜大于需水量的80%)。下降漏斗的水位能稳定时,则稳定延续期不宜少于1个下降斗的水位不能稳定时,则抽水时间宜延续至下一个补给期。
地下水动态观测
地下水动态观测线、孔的布置,应能控制勘察区或水源地7.0.1
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观测孔、线的布置宜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量观测孔。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代表2
性的地段布量。
3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
查明成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包括海水人侵)时,观4
测线宜垂直分界面布置
5 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6 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人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7 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烨边线布置。
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2—3—9
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9
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10为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
7.0.2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宜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并和泉。7.0.3地下水动态观测孔过滤器的结构和类型,可按本规范第5. 3. 1~5. 3. 5 条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有关规定执行。7. 0. 4 地下水动态观测孔的过滤器,应下至所需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量,在孔口地面应来取防渗措施。分层观测的观测孔应分层止水。观测孔的洗井应符合本规范第5.4.1条的要求,7. 0.5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案的流量,宜每隔5 ~10d 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时进行。
计算降水入准系数所需的水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计算的具体要求确定。
7.0.6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宜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采取水样前宜进行轴(询)水洗井(孔)
7.0.7查明威水与淡水分界面时,宜每月取水样一次,作单项离子分析。
7.0.8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应在观测地下水动态的间时,观测有关地表水的动态。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7.0.9
7.0.10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勘寒期间尽早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枯水季节,勘探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水文年,开采阶段应进行长期观测。7. 0. I1观测孔如有淤塞、反应不灵敏和孔口有变动时,应及时处理。
8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一般规定
8. 1. 1 水文地质象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选用的公式应注明出处)。8. 1, 2 本章所列潜水孔的计算公式,当采用观测孔资料时,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抽水孔水位下降斗坡度小于1/4 处。8. 2 渗远系数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8.2.1
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当Q~s(或Ah)关系曲线呈直线时,1)承压水完整孔:
2)承压水非完整孔:
(8. 2. 1-1)
2元sM
当M>150r,/M≥0. 1时:
K-(n β+n 12M)
戒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项最康部时:K=2Mlin β+M_lin(1+0.2 M)
3)潜水完整孔
K=Hylng
4)潜水非完整孔:
当不>150r,l/h>0.1时:
2—3—10
(8. 2. 1-2)
(8.2.1-3)
(8.2.1-4)
Kx(In+12)
(8.2.1-5)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K[in +n(+0. 2)]
(8.2, 1-6)
旗透系数(m/d):
出水量(m2/d)
水位下降值(m),
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h
过滤器的长度(m);
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影响半径(m)。
当Q~s(或2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播值法得出Q3代数多项式.即;
G1 +42**+****
$-aQ+αQ+a.Q
待定系数。
(8. 2. 1-7)
延1a1 宜按均熊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8. 2. 1-1),(8. 2, 1-2),(8. 2. 1-3)中的以1/a;代换,分别进
Q/: 和公式(8, 2. 1-4),(8. 2. 1-5),(8. 2. 1-6)中的行计算。
3 当 s/Q(或 Ah /Q)~Q关系曲线是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α1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8. 2. 2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现测孔中的水位下降签料计算准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 s(或 Ah\)在 s(或 Ah2)~lgr 关系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承压水完整孔:
K=2M&myln
(8. 2.2-1)
2潜水完整孔:
AF-Abn
式中1、52
(8.2.2-2)
-—在 s~ gr 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在Ah~i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hiA
坐标值(m):
在 s(或4h)~lgr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51、52(或ri .
△h2、A)的两点室抽水孔的距离(m)。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没有补给的条件下,利用抽水8.2.3
孔或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配线法:
1)承压水完整孔:
[=0.08Qw(u
2)潜水完整孔:
(k=0.150wu)
[Km0.08Qw(u)
式中 W(u)-
——井函数:
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激,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2直线法:
当(或
(8. 2. 3-1)
(8.2.3-2)
(8.2.3-3)
(8.2. 3-4)
)0.01时,可采用公式(8.2.2-1),(8.2.2-2)HKh
或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s·In丝
4元M(s2—s1)
2)潜水完整孔:
Ahi、Ahs-
(8.2.3-5)
2x(aA-Ah) In
(8.2.3-6)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I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观测孔或抽水孔在Ah2~~Igt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在 5(或Ah\)~Igt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1~s2(或Aht、Ah)两点的相应时间(nin)。8. 2. 4
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有越流补给(不考虑弱透水层水的释放>的条件下,利用 slgt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式:
观测孔至抽水孔的距离(m):
越流参数:
s~gt 关系曲线上拐点处的斜率
摄点处的料率,应根据抽水孔或观测孔中的稳定最大下降值的 1 / 2 磷定曲注1
蛾的拐点位置及拐点处的水位下降值,再通过拐点作好线计算得出越流参数、应糖据。
2. 3 是,从酒数表中查出相应的 r/ B,热后确定越糖液参数 B.
稳定流抽水试验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水位恢复资8.2, 5
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1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已稳定,可采用公式(8.2.4)计算,式中的 n 值应采用恢复水位的 sIg(1 +生)曲线上拐点的斜率。停止抽水前,若动水位没有稳定,仍呈直线下降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n(1+)
2)潜水完整孔:
2元(H-)n(1+)
抽水开始到停止的时间(min);
抽水停止时算起的恢复时间(min);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
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厚度(m)。(8.2.5-1)
(8. 2.5-2)
注:1 当利用瘦测孔资时,应特合我%(或烷)<0.01 的要求,2 如恢复水位脂髋直减段的延长线不遥过原点时,应分析其原调,必要时应进行您正。
利用同位素示踪测并资料计算诊进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K-
测点的渗进速度(m / d) +
测试孔附近的地下水水力坡度;-测试孔滤水管内半径(m),
-探头半径(m),
(8. 2. 6-1)
(8.2. 6-2)
-示踪剂浓度从 N。变化到 N, 所需的时间(d),同位素在孔中的初始计数率;
-同位素 t 时的计数率,
一放射性本底计数率,
—流场响变校正系数。
8. 3 给水度和释水系数
8.3.1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可利用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确定,或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确定。8. 4 影响半径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影响8. 4.1
半径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承压水完整孔:
IgR= alera =sign
(8. 4. 1-1)
S1 — $2
2潜水完整孔:
IgR=Ahiler=AWalan
(8. 4. 1-2)
缺少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时,影响半径可采用经验数8.4.2
据,也可选用有关公式计算。
8. 5 降水入渗系数
勘察区或附近设有地下水均衡场时,降水人渗系数可8.5.1
直接采用均衡场的降水人渗系数的观测计算值或采用比拟法确定。
8.5.2在平原地区,利用降水过程前后的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潜水含水层的一次降水人渗系数时,可采用下式近似计算,
α=μ(hm-h±h·t)/X
一次降水人渗系数;
-降水后观测孔中的最大水柱高度(m);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柱高度(im),(8.5.2)
临近降水前,地下水水位的天然平均降(升)速(m/d),从h变到hm的时间(d);
一t 日内降水总量(m)。
9地下水水量评价
9. 1 一 般规定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应具备下列资料:勤区含水展的数性、结构、厚度、分布规摔、水力性质、高水性以及有关参数。
2 禽水层的边界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累件。水文、气象资料和堆下水动态观测资料。3
4 初步拟定的取水构效糖操型和布量方案。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今后的并采规划。5
9. 1. 2地下水水量评价的方法,应根据需水量、勘素阶段和勤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宜选择几种适合于勘寨区特点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9. 1. 3 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应慢据需水量要求,结合动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应计算储存。
9. 1. 4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根据初步估算的地下水水量和拟定的开采方案,计算取水构筑物的开采能力和区域动水位。2 确定开采条件下能够取得的补给量,包括补给量的增量、蒸发与溢出的减量。
根据需水量和水源地类型(常年的、季节性或非稳定型的),论证在整个开采期内的开采和补给的平衡。2-3—11
确定允许开采量。
9. 1. 5计算和评价地下水水量时,计算时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补给量充足,水文地质单元具有多年测誉能力时,可采用“多年平均”作为计算时段。
补给量不充足,水文地质单元调蓄能力不大时,可采用需2
水保证率年份作为计算时段。
3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可采用连续枯水年组或设计枯水年组作为计算时段。
9. 2 补给量的碘定
地下水的补给量应计算由下列遗径进入含水腰(带)的水量: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降水潜入。
地表水淮入。
越层补给。
其他逐径渗入。
计算补给时,应按自然状态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量,可按下式计算,Q-K.I.B.M
地下水径流量(m/d)
K--游透系数(m/d)
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力坡度:计算断面的宽度(m);
M.--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
9. 2. 4 降水入渗的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按降水人渗系数计算时:
Q=F·α·X/365
日平均降水人渗补给量(m* /d),F降水人滋的面积(m\);
年平均降水人海系数;
(9.2. 4-1)
—年降水量(m).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2
计算降水人海补给量时:
Q=μ·F·ZAh/365
(9. 2. 4-2)
ZAh - 年内每次降水后,地下水水位升幅之和(m),武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的潜水分布区,可用数值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农田灌溉水和人工漫灌水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灌人量、9. 2. 5
排放量减去蒸发量及其他消耗量进行计算。9. 2. 6 河、渠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勘察区上下游断面的流量差或河渠游人的有关公式计算和确定,9. 2.7 利用各单项补给量之和确定总补给量时,应对各单项补给项目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对本区起主导作用的项目,并避免重复。9.2.8利用开采区内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储存量之差计算补给量时,可按下式计算Q - E+Q+Q+Q +4W/365
日平均地下水补给量(m /d)
—日平均地下水蒸发量(m /d)
日平均地下水溢出量(m/d);
-——·流向开采区外的日平均地下水径流量(m*/d):Q
H平均地下水开采量(m/d);
·连续两年内相间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年储存量小于上年者取负值)(m/d)。2—3—12
地下水总补给量,可根据水源地上游地下水最小径流量与9.2.91
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潜水最低、最高水位之间的储存量(m /d)之和确定。
9. 3储存量的计算
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W-μ·V
W一一地下水的储存量(m\);
u—一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m)。
承压水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9. 3. 2
一地下水的弹性储存量(m\);W-
—含水层的面积(m2);
-弹性释水系数:
一承压水含水层自项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9. 4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和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9.4.1
取水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整个开采期内动水位不翻过设计值,出水量不会减少。3
生产。
水质、水温的变化不超过允许范副。不发生危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和影响已水地的正常当能够确定勘塞区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的各项均衡要素时、宜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和确定允许开采量。9.4.3在地下水的补给以地下水径流为主,含水层的厚度不大、储存量很少且下游又允许疏干的情况下,可采用地下水断面径流量法确定允许开采量,其值不宜大于最小的地下水径流量9.4. 4水源地具有长期开采的动态资料,证明地下水有充足的补给,且能形成较稳定的水位下降清斗时,可根据总出水量与区域斗中心处的水位下降的相关关系,计算单位下降系数,并应结合相应的补给量确定扩大开采时的允许开采量。9. 4. 5 含水层埋较浅,开采期间地表水能充分补给时,可根据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布局,采用有关串边渗人公式确定允许开采量
9.4. 6需水量不大,且地下水有充足补给时,可只计算取水构筑物的总出水量作为允许开采量,9. 4. 7 当地下水属周期性补给,且有足够的储存量,采用枯水期殖干储存量的方法计算允许开采量时,宜符合下列要求;能够取得的部分储存量,应满足枯水期的连续开采,且抽水孔中动水位的下降不超过设计要求。应保证被疏干的部分储存量能在补给期间得到补偿。2
利用来作为供水水源时、根据泉的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地9. 4, 8
区的水文、气象资料,评价累的允许开采量时,宜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需水量显著小于泉的枯水流量时、可根据察的调查和枯水1
期的实测宽料直接进行评价。
需水量接近象的枯水流量时,可根据泉流量的动态曲线和2
流量额率曲线进行评价,也可建立泉流量的消耗方程式进行评价。需水量大于泉的枯水流量时,姐有条件,宜在枯水期进行降低水位的试验,确定有无扩大亲水流量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9. 4. 9利用暗河作为供水水激时,可根据枯水期暗河出口处的实测流量评价允许开采量。如有长期观测资料,也可结合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根据暗河的流量频率曲线进行评价。9.4.10在暗河分布地区,某个地段的允许开采量可采用地下径流模数法概略评价,也可选择合适的断面、通过天然落水润、竖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22250-2008 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
- GB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GB/T42193.4-2022 道路车辆 车辆和外部设备之间排放相关诊断的通信 第4部分:外部测试设备
- GB/T5009.74-2003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 GB/T24372-200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卷绕纱线用筒管 名称
- GB9053-2013 稳定轻烃
- GB/T17616-2013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T8928-2008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
- GB/T22916-2008 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 GB/T24678.1-2009 植物保护机械 便携式宽幅远射程喷雾机
- GB/T24675.3-2009 保护性耕作机械 弹齿耙
- GB/T30727-2014 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
- GB11297.9-1989 热释电材料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的测试方法
- GB/T4325.18-1984 钼化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量
- 行业新闻
- CZ安慰没买比特币的人:你还有抄底机会!记得BTC发行量有限就好
- 币安拥有最多的比特币流动性,但Bitget在替代币方面领先:报告
- 2025年巨大潜力——3种可能超越市场的山寨币
- TOTAL3突破信号表明山寨币市场在七个月下跌后出现结构性转变
- 最新BTT币价格与市场动态分析
- 华尔街分析师七月是美股最梦幻的月份关税无威胁、毋须担心薪资通膨
- Pump.fun 收购钱包追踪工具Kolscan 打造社交交易投资新体验
- Ducat
- BitMine筹集2.5亿美元携手顶级加密货币投资者推出以太坊国库
- 辉达市值跃升至4 兆镁比特币挑战112K 创历史新高
- 成功审计让Ruvi AI(RUVI)获得行业关注,它会是下一个百倍潜力币吗?
- 埃隆·马斯克的"美国党"若成立 或将引爆迷因币热潮
- 特斯拉、Meta 利用CLARITY 与资产代币化规避监管?众院7/14 开审三大加密法案
- spl 币在哪买?推荐 Binance 和 OKX 购买渠道
- Bitwise首席执行官引发关于Ripple未来定位的辩论:详情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