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 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30 09:08:40
  • GB/T1558-199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558-1997

  • 标准名称: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 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7-01-02
  • 实施日期:

    1998-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32.93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GB 1558-1983
  • 采标情况:

    =ASTM F123-91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4911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8, 字数:11千字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79-05-26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GB/T 1558-1997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 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GB/T1558-199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GB/T1558--1997
本标准等效采用ASTMF123-91《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对我国标准GB1558—83《测定硅晶体中代位碳含量的红外吸收方法》进行修订而成的。本标准对GB1558-83中半值宽度的定义和试样厚度的要求按ASTMF123-91作了修订。本标准在编写时略去了ASTMF123-91的第5章意义和用途”,将ASTMF123的第8章“取样”和第9章“测试样品和参比样品”合并为本标的第7章“试样制备”以使标准简单、明了。本标准从1998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国家标准GB1558-83。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峨眉半导体材料厂负责起草。本标推主要起草人:梁洪、刘文魁、吴福立。本标准1979年6月首次发布,1997年第二次修订。11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
红外吸收测量方法
Test method for substitutional atomic carboncontent of silicon by infrared absorption本标准规定了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1558..1997
代替GB1558--83
本标准适用于载流子浓度小于5×101°cm=3、室温电阻率大于0.1α·cm的硅单晶中代位碳原子浓度的测定。由于碳也可能存在于间隙位置,因而本方法不能测定总碳浓度。本标准也适用于硅多晶中代位碳原子浓度的测定。其晶粒界间区的碳同样不能测定,本标准测量碳原子浓度的有效范围为:室温下从硅中代位碳原子浓度1×10l°at·cm-3(200PPba)到碳原子的最大溶解度,77K时下限降到5×1015at·cm3(100PPba)。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618--1995硅片厚度和总厚度变化的测试方法3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基线basic linc
从参比图谱吸收峰两侧最大透过率处作出的一条切线,用来计算吸收系数α。见图1。3.2碳浓度carbon density
在本方法中,是指占据晶格替代位置的碳原子的体密度。根据比耳定律,它与吸收系数成正比,单位是 at ·cm-
3.3半值宽度fullwidthathalimaximum半峰高处的吸收带宽度,见图1。3.4参比样品referencespecimen在本方法中,是指与被测试样的厚度及表面制备相同,载流子浓度不大于被测试样的载流子浓度,碳浓度小于【×1015at·cm-3(20PPba)的硅片,用于与被测试样进行参照和对比。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2·22批准114
199808-01实施
4方法提要
GB/T1558-1997
半值宽度
波数icm
图1典型基线示意图
本方法利用硅中代位碳原子在波数为607.2cm-1(16.47μm)处的红外吸收峰的吸收系数来确定代位碳原子浓度。
5干扰因素
5.1投射到探测器的杂散光会降低吸收系数的计算值,从而降低碳原子浓度的报告值。5.2参比样品和被测试样的温度必须相同,以避免与温度有关的晶格吸收对测量的影响。5.3参比样品的碳浓度应小于1×1015at·cm-\(20PPba),使参比样品造成的误差低于本方法最低检测限的10%。
5.4为得到令人满意的测量结果,室温下碳吸收带的半值宽度必须小于6cm~。仪器平衡调节不正确或扫描速度太快都可能使半值宽度变宽。5.5硅中双声子晶格吸收在625cm-1(16um)处很强,应采用无碳硅片作为参比样品,用差示法消除该强晶格吸收带,才能在室温下测定碳的吸收光谱。5.6本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取决于记录仪的信噪比。6测量仪器
6.1红外光谱仪:光谱范围700~550cm1(1418gm),室温下607.2cm~1的碳吸收峰处的分辨率必须小于2cm-1;在77K时,偏移到607.5cm-处吸收带的分辨率应不超过1cm!6.2厚度测量仪:精度为0.0025mm。6.3被测试样架和参比样品架应能避免任何绕过样品的红外辐射。低温恒温器及合适的窗口材料应能使试样和参比样品保持在77K。6.4
7试样制备
7.1因碳的分凝系数小于1,单晶尾部的碳浓度较高,测碳试样应从单晶尾部取样,以测得单晶最高碳浓度。
GB/T 1558—1997
7.2参比样品必须从代位碳原子浓度小于1×101at·cm3(20PPba)的硅片中选取。7.3测试样品和参比样品的载流子浓度应小于5×10l6cm-3(室温电阻率大于0.10·cm),7.4若无其他规定,一般以硅片中心为测量区,采用GB/T6618规定测量试样厚度。如要将硅片加工成小片,小片中心应为原片中心并保证有足够的表面积,以避免入射光绕过试样。7.5测试样品和参比样品应经双面研磨,然后抛光至2mm厚或更薄。7.6测量区的厚度变化不超过0.005mm7.7测试样品与参比样品的厚度差应小于0.01mm。8操作步骤
8.1根据仪器说明书调试好光谱仪。8.2测定试样在700~~550cm-1(14μm~18μm)范围的差示透射谱。注:色散型光谱仪允许的最高扫描速度为2cm1/min。8.2.1为获得可靠的结果,半值宽度应不大于6cm\1,否则应使用较慢的扫描速度或用较长的测量时间,重新检查光谱仪的工作状态。8.2.2对照图1在绘制的谱图上画出基线。8.3如果需要提高灵敏度,可在低温77K下进行测量。除下列各项外,按照8.1和8.2中的相同测试条件进行测量。
8.3.1对于色散型光谱仪,最大扫描速度为1cm~1/min,其他仪器将要求比室温状态下更长的数据测量周期。
8.3.2半值宽度为3cm-1。
8.3.3试样厚度可增加至5mm。
注:应有是够的时间使试样达到热平衡。9测量结果计算
9.1用(1)式计算吸收系数α,(1)式的说明见附录A。α - (1/d)In(T/T)
式中:α——吸收系数,cm;
d---试样厚度,cm;
T,—峰值吸收处(室温为607.2cm-1.77K为607.5cm-1)基线透过率,%;T-—-峰值透过率,%。
9.2用下列公式计算代位碳原子浓度N[c]:300 K N[e]-1.0x10!7.aat · cm-N[c]2. 0 - αPPrma
77 K NEcJ=4.5×1016.αat -m3N[e]-0. 90 ·αPPma
10精密度
(22)
(3)
·(4)
本方法室温下单个实验室测量精密度为土10%(R1S),多个实验室测量精密度由下式近似给出:SSD 0. 134 NEcJ + 0. 6 X 1016-试样的标准偏差(1 S),at·cm\式中: SSD-
N代位碳浓度,at.·cm
·(6)
实验报告
11.1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试样及参比样品的编号及厚度;b)测量仪器;
c)测量温度(室温或77K);
d)半值宽度及计算的吸收系数;e)代位碳原子浓度;
f)本标准编号;
g)测量者和测量日期。
GB/T 1558-1997
GB/T1558-1997
附录A免费标准bzxz.net
(提示的附录)
公式 α=(1/d)In(T/T)的说明
A1出丁红外辐射在试样内部存在多次反射,所以公式(1)只是近似的。在考虑内部多次反射的情况下,人射的透过率为:
T--(l - R)\exp\ /(l -R*exp-2ad)式中.透过率;
R反射率;
.吸收系数,cm
d.试样厚度,cm。
对于儿乎所有的实际情况,采用公式(1)得到的吸收系数与公式(A1)之间相对误差小于10%。11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