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2 17:07:36
  • GB/T17904.1-199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7904.1-1999

  • 标准名称: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9-11-11
  • 实施日期:

    2000-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87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eqv ITU-T Q.920~~Q.921:1993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6757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88, 字数:168千字
  • 标准价格:

    41.0 元
  • 出版日期:

    2000-06-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9-11-11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石友康
  • 起草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 归口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 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特性。主要包括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概念、协议的功能、术语以及数据链路层协议正常操作的帧结构、规程单、字段格式和规程等。本标准适用于ISDN设备的研究、生产和技术引进。 GB/T 17904.1-1999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GB/T17904.1-199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04.1—1999
eqvITU-TQ.920~Q.921:1993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
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用户-网络接口
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ISDNuser-networkinterfacedatalinklayerspecificationand conformancetestingmethodPart l: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1999-11-11发布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904.1—1999
GB/T17904在《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总标题下,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即GB/T17904.1):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和第2部分(即GB/T17904.2):数据链路层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的是标准的第1部分。本部分标准是等效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建议Q.920:1993和Q.921:1993编制的,部分技术内容上与这些国际建议等效。本部分标准主要规定了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特性。主要包括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概念、协议的功能以及数据链路层协议正常操作的顿结构、规程单元、字段格式和规程等。由于将国际建议转化为本国标准时,应符合GB/T1.1--1993格式的规定,故增加了两章:第1章范围、第2章引用标准,而将Q.920的内容作为本标准的第3章,即Q.920的第1章改成本标准的3.1、第2章改成本标准的3.2,Q.921的第1章内容不用,而将其余每一章的编号都加2”,即Q.921的第2章改成本标准的第4章、第3章改成本标准的第5章,各章中的条号及内容不变或稍有改变。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和附录L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友康。
GB/T17904.1—1999
ITU-T前言
ITU(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在电信领域的专门机构。ITU的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是国际电信联盟的一个常设机构。ITU-T负责研究技术的、操作的和资费的问题,并且为实现全世界电信标准化,对上述问题发布建议。
每4年召开一次的世界电信标准化大会(WTSC)确定ITU-T各研究组的研究课题,然后由各研究组轮流制定有关这些课题的建议。ITU-T建议Q.920/Q.921由ITU-T第X研究组(1988-1993)修订,由WTSC批准(赫尔辛基,1993年3月1~12日)。
本建议中,“主管部门”一词是电信主管部门和经认可的经营机构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
技术规范及一致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用户-网络接口
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ISDN 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specification and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Part l:User-network interface data link layer specification1范围
GB/T17904.1—1999
eqvITU-TQ.920Q.921:1993
本标准规定了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特性。主要包括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概念、协议的功能、术语以及数据链路层协议正常操作的顿结构、规程单元、字段格式和规程等。本标准适用于ISDN设备的研究、生产和技术引进。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1595一1999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idtITU-TX.25:1996)ITU-T建议Q.920:1993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概况ITU-T建议Q.921:1993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规范ISO3309数据通信—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一顿结构ISO4335数据通信—一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3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概况3.1概述
一规程单元
在ISDN用户-网络接口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采用D通路上的链路接入协议(LAPD)。本标准规定LAPD的功能、协议的概念、术语、与其他标准的关系以及LAPD良好操作的顿结构、规程单元、字段格式和规程。
LAPD的目的是经过ISDN用户-网络接口采用D通路在第三层实体之间传递信息。为了使LAPD能够应用于直接的用户-用户情况下的通信(例如,通过租用线的PABX至PABX通信),或者在混合的公用网和专用网情况下的通信,必须在相邻的数据链路实体之间指定用户侧和网络侧。在直接的用户-用户情况下可以使用静态分配用来建立用户-网络相互关系,在混合的公用网和专用网情况下,公用网假定为网络侧,专用网假定为用户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1批准2000-06-01实施
GB/T17904.1—1999
LAPD是一个在OSI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上工作的协议。LAPD与传输比特率无关,它要求一个双工的、比特透明的D通路。注
1术语“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本标准的正文部分,而在图表中则主要采用它的缩写形式“2”和“第二层”。在本标准中均采用“第三层”来表示网络层。2在本标准的正文中关于“层管理实体”和/或“连接管理实体”指的是数据链路层中的实体。3.2概念和术语
在ISO参考模型中的基本结构技术就是分层的技术。按照这个方法,在应用中可把通信看成是在逻辑上可分成如图1中所示的那种用垂直顺序表示的一组有次序的层。严誉理(LM)
图1分层方法
最高层
最低品
数据链路层服务接入点(SAP)是数据链路层为第三层提供服务的点。每一个数据链路层的SAP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数据链路连接端点,见图2。从第三层的角度来看,数据链路连接点由一个数据链路连接端点标识符(CEI)来标识,而从数据链路层的角度来看,则由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来标识。第三层
激据健济培
第三层安体
数斯性降尿服务接人点
数揭链脐连莅单点
数据性路应真体
图2实体、服务接入点和端点
实体存在于每一层内。在相同层,但在不同的系统中,且必须交换信息来达到共同目的的实体称之为“对端实体”。相邻层的实体,通过它们的公共边界相互联系。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服务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及功能的组合。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依照端对端协议进行操作。为了在两个或多个第三层实体之间交换信息,必须在第三层实体之间,利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即称之为数据链路连接。数据链路连接是由数据链路层在两个或多个SAP之间提供的(见图3)。第三民实体
放推连换妞点
图3对端实体之间的联系
第三层老体
GB/T17904.1—1999
在数据链路层各实体之间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PDU)是利用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SDU),依靠物理连接来传送的。
第三层通过服务原语向数据链路层请求服务。这对于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之间的交互同样适用。在理论上,原语表示数据链路层和相邻层之间的信息的逻辑交换和控制。原语不规定,也不强制实现过程。在数据链路层和各相邻层间所交换的原语有以下四种类型(见图4):a)请求(REQUEST)
b)指示(INDICATION)
c)响应(RESPONSE)
d)证实(CONFIRM)
当高层或层管理实体向其下一层或层管理实体向其同层请求服务时,使用REQUEST类型原语。提供服务的层使用INDICATION类型原语来通知与服务有关的任何特定动作的相邻高层。该INDICATION原语也可以是在对端实体上对同RESPONSE类型原语有关的低层动作的结果。高层为了确认从一低层收到的INDICATION类型原语,就使用RESPONSE类型原语。CONFIRM类型原语由提供所请求服务的层用来证实动作已经完成。原语的具体内容详见第6章。
第丽层
CONFTR
铜链路层
REQTEST
TNTCATCN
数据性路尿颈对谢办总
图4原语作用序列
RESPONSE
信息以各种类型的数据单元在对端实体之间,以及在特定的SAP的相邻层实体之间传递。数据单元有两种类型;
个端对端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和接口数据单元(IDU)。这些IDU可以包含在连接端点中与对端实体相关的信息或具有本地含义的信息如涉及状态和特定服务请求的层对层信息。第三层端对端协议的PDU由数据链路连接载送。包含涉及状态和特定服务请求的层对层信息的IDU内容从不通过数据链路连接或物理连接传送。图5表示了数据链路层的参考模型。3.3LAPD功能和规程的概括描述
3.3.1概述
LAPD的目的是经过ISDN用户-网络接口采用D通路在第三层实体之间传递信息。具体来说LAPD将支持:
1)在用户-网络接口处的多个终端设备;2)多个第三层实体。
所有的数据链路层PDU都是由标记符分界的帧中发送的。LAPD包括下列功能:
GB/T17904.1—1999
1)提供一个或多个D通路上的数据链路连接。数据链路连接之间的鉴别借助于包含在每个顿中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
第三层安体
程摘性是实
幼理层文法
数据舒断层联各报人点
据避路,问培对端协政
盘品人点
新连路
第三层车年
蛇据蛙略层/
第三县孩语
铝生语尽实作
数雄性略层人
物理层项谱
物理层实情
图5数据链路层参考模型
2)顿的分界、定位以及透明传输,从而允许识别在D通路上以顿形式发送的一串比特;3)顺序控制,以保持经过数据链路连接的的次序:4)数据链路连接上的传输、格式以及操作差错的检测;5)被检测出的传输、格式以及操作差错的恢复;6)将不可恢复的差错通知管理实体,7)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在数据链路连接端点的多种组合之间提供信息传送的手段。数据链路层信息的传送可以是经过点到点数据链路连接,也可以是经过广播数据链路连接。在点到点的信息传送中,顿被直接地传送到单个端点,而在广播式信息传送中,被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端点。图6表示出点到点信息传送的三个例子,图7表示出广播式信息传送的一个例子。a)
第二层
数据链路连接
物理连接
ET交换终端
NT网络终端
TE终端设备
SAP服务接入点
图6点到点数据链路连接
第三冠
数船路层
雨户逝
用户额
月户献
GB/T17904.1—1999
图6(完)
数据链路连接
物理连接
B广播
ETANT2
ET/NT2
ETANTE
图7广播式数据链路连接
第三层信息的传送可采用两种类型的数据链路层操作:无确认操作和确认操作。两者可共存在于一个D通路中。
3.3.2无确认操作
在这种操作类型中,第三层信息在无编号信息顿(UI)中发送。在数据链路层中,对UI顿不加以确认。即便检测出传输和格式差错也不加以恢复。不进行流量5
控制。
GB/T17904.1—1999
无确认操作可应用于点到点和厂播信息传送,即UI顺可以发送到一个指定端点或一个指定服务接入点标识符(SAPI)相关的多个端点处。3.3.3确认操作
在这种类型的操作中,第三层信息在将由数据链路层确认的帧中发送。确认操作通过重发未得到确认的顿来实现差错恢复。当数据链路层无法恢复差错时,则将此差错报告给管理实体。在这种操作中,规定流量控制过程。确认操作可应用于点到点信息传送。确认信息传送的一种形式为多顿操作。第三层的信息将在编号顿(I)中发送。若干个I顿可以同时处于未确认状态。多顿建立程序采用置扩展的异步平衡方式(SABME)命令启动多顿操作。3.3.4信息传送方式的建立
为了确保D通路上多个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协调工作,在这些协议之间必须分配第二层地址区域。第二层地址区域的分配见表1所示。表1第二层协议地址区域分配
注:见附录L。
3.3.4.1数据链路连接的标识
本标准和Q.922
Q.922(注)
本标准和Q.922
一个数据链路连接由每顿的地址字段中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来识别。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是和数据链路连接两端处的连接端点标识符(CEI)相关的(见图8)。连接端点标识符(CED是用来识别在数据链路层和第三层之间通过的各消息单元的。CEI由数据链路层服务接入点标识符(SAPI和连接端点后缀(CES)组成。DLCI由SAPI和终端端点标识符(TEI)组成。SAPI用于标识用户-网络接口处网络侧或用户侧的服务接入点。CES由第三层实体或管理实体选择,用于编址数据链路层实体。TEI用于标识服务接入点内一个指定的连接端点。如果用户设备是自动分配TEI类型的,则由网络来分配TEI值,或者,如果用户设备是非自动分配TEI类型的,则由用户或制造厂家把TEI值设置进该用户设备中。DLCI是纯数据链路层概念,它在数据链路层实体内部使用,而不为第三层实体或管理实体所知。而连接端点标识符(CEI)概念将在第三层实体和管理实体中使用。在数据链路层实体得知其相应的TEI值时,则在DLCI和CEI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第三层和各管理实体将使用这个CEI来为其对端实体编址。DLCI与CEI之间的关系见图8。
3.3.4.2数据链路实体的状态
一个点到点数据链路实体可处于以下三种基本状态之一:1)TEI未分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TEI还未分配,不可能传送第三层信息;2)TEI已分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TEI已由TEI分配程序分配,可以进行无确认信息的传送,或3)多帧操作已建立状态。这种状态由多帧操作建立程序建立,确认和无确认信息都可以传送。6
户所在增
TEI-127
广播数据链路连接(B)
点到点数据链路连接
DLCI=SAPI+TEI
CEI=SAPI+CES
1图中未给出管理实体。
GB/T17904.1—1999
硅蜂思
TEL-98
TE[=127
2图中TEI、SAPI、CES的值为举例。TE
TEI=12:
213—
SAP际问销
SAF[=心
图8SAPI,TEI和DLCI之间关系的描述这三个基本状态又可扩展为以下八个状态:状态1:TEI未分配状态。
状态2:等待分配TEI状态。
SAPI-15
当第三层请求用无确认操作发送信息但未分配TEI时,进入这种状态。状态3:等待分配TEI的建链状态。当有建链请求但未分配TEI时,进入这种状态。状态4:TEI已分配状态。
状态5:等待建链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等待建立多帧操作链路。状态6:等待释放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等待释放多帧操作链路。状态7:多顿操作已建立状态。
状态8:定时器恢复状态。
当定时器计时终止时,进入这种状态。-个广播数据链路实体总是处于仅能传送无确认信息的信息传送状态(即TEI已分配状态)。3.3.4.3TEI的实施
TEI分配规程的目的在于让用户设备获得TEI值,以便在该用户设备中的数据链路层实体用在随后通过该数据链路连接的通信中。分配的TEI值一般来说对一个用户设备中的所有SAP(如果是一个以上)是公用的。当已分配了一个TEI值时,该用户设备就在TEI和每个SAP中的一个CES之间建立联系(也就7
GB/T17904.1—1999
是在DLCI和一个CEI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网路中,当收到第一个包含分配的TEI值的帧时,或在TEI分配时,才建立相应的联系。当确认TEI值不再有效时,应管理实体的请求,由TEI取消程序来取消DLCI和CEI之间的联系。当在TEI已分配状态或多顿操作已建立状态下,网络可使用TEI检测程序来检测TEI的状态(例如,确定一个用户设备是否已和设施断开)。用户设备也可请求网络启动TEI检测程序。3.3.4.4多顿工作的建立
在点到点确认的消息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建立SABME顿和无编号确认(UA)顿的交换。3.4服务特性
3.4.1概述
数据链路层向第三层和向第二层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并利用由物理层和层管理实体所提供的服务。3.4.2向第三层提供的服务
和第三层交互的原语提供数据链路层加上物理层向第三层供给的服务的描述。信息传送服务的两种形式和第三层相关联。第一种是基于数据链路层的未确认的信息的传送,第二种是基于数据链路层的确认的信息的传送。
第三层PDU是以第二层SDU形式传递给第二层,并按照它们各自的第二层优先级来处理。3.4.2.1未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
信息的传送是经由广播式或点到点数据连接,在各高层处可提供确认服务。未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的特性概况如下:1)在第三层各实体间为第二层内的PDU的未确认信息传送提供数据链路连接用来传递对第三层可用的SDU;
2)识别数据链路连接端点;和
3)在对端数据链路层实体内部不检查PDU的到达。与未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有关的原语是:DL单元数据请求/指示(DL-UNITDATAREQUEST/INDICATION)。
DL单元数据请求(DL-UNITDATA-REQUEST)原语用来请求未确认信息传送服务规程来发送SDU。
DL单元数据指示(DL-UNITDATA-INDICATION)原语用来指示依靠未确认信息传送服务收到的一个SDU的到达。
3.4.2.2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
规定了一种操作方式,多顿。
确认的信息的传送服务的特性概况如下:1)在第三层各实体间为第二层内的PDU的确认信息传送提供数据链路连接用来传递对第三层可用的SDU,
2)识别数据链路连接端点;
3)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数据链路层SDU的次序的完整性;4)在有差错的情况下,例如,次序破坏时,通知对端实体;5)通知管理实体有数据链路层所检测到的未恢复的差错;和6)流量控制。
与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有关的原语是:a)数据传送
DL数据请求(DL-DATA-REQUEST)原语用来请求确认信息传送服务规程来发送SDU。DL数据指示(DL-DATA-INDICATION)原语指示依靠确认信息传送服务收到的一个SDU的到达。www.bzxz.net
b)多顿工作的建立
GB/T17904.1—1999
DL建立请求/指示/证实(DL-ESTABLISH-REQUEST/INDICATION/CONFIRM)这些原语分别用来请求,指示和证实在两个服务接入点之间多顿工作的建立。c)多顿工作的终止
DL释放请求/指示/证实(DL-RELEASE-REQUEST/INDICATION/CONFIRM)这些原语分别用来请求、指示和证实在两个服务接入点之间终止多帧工作的意图。3.4.3向层管理实体提供的服务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管理能和其对端层管理通信,仅向层管理提供未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可由层管理提供确认服务。
信息传送是经由广播式连接的,但是,原理上信息传送也可经由点到点连接。未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的特性概况如下:1)在层管理各实体间为第二层内的PDU的未确认信息传送提供数据链路连接用来传递对层管理可用的SDU,
2)识别数据链路莲接端点,和
3)在对端数据链路层实体内部不检查PDU的到达。与未确认的信息传送服务有关的原语是:MDL单元数据请求/指示(MDL-UNITDATA-REQUEST/INDICATION)
MDL单元数据请求(MDL-UNITDATA-REOUEST)原语用来请求用层管理的未确认信息传送服务规程来发送SDU。MDL单元数据指示(MDL-UNITDATA-INDICATION)原语用来指示对层管理使用未确认信息传送服务所接收的一个SDU的到达。3.4.4管理服务
管理服务的特性概况如下:
a)TEI值的分配、检验和取消:和b)传送数据链路连接参数。
描述这些管理功能方法是使用服务原语。与这些服务有关的原语是:
1)分配TEI值
MDL分配请求/指示(MDL-ASSIGN-REQUEST/INDICATION)MDL分配指示(请求(MDL-ASSIGN-INDICATION)原语用来表示层管理实体需要TEI值。为了用户链路层实体能开始和网络链路层实体通信,使用MDL分配请求(MDL-ASSIGN-REQUEST)原语将TEI值从层管理传送给数据链路层。2)取消TEI值
MDL取消请求(MDL-REMOVE-REOUEST)这个原语用来传送为取消前面借助MDL-ASSIGN原语分配的TEI值的层管理功能请求。3)差错通知
MDL差错指示/响应(MDL-ERROR-INDICATION/RESPONSE)这个原语用来报告层管理实体和数据链路层实体之间的差错情况。3.4.5数据链路服务模型
3.4.5.1概述
数据链路层执行来自第三层服务请求的能力取决于数据链路层的内部状态。对于第三层实体,数据链路层的内部状态由与第三层所请求服务相应的数据链路服务接入点内数据链路连接端点的状态来表示,因此数据链路服务也可以采用数据链路连接端点的状态来定义。因此,数据链路服务可以用数据链路连接端点的状态来确定。根据这一点,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的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