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7430-1998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

【国家标准(GB)】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3 00:21:49
- GB/T17430-1998
- 现行
标准号:
GB/T 17430-1998
标准名称: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8-07-15 -
实施日期:
1999-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15.63 KB
标准ICS号: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物的防护>>91.120.10绝热中标分类号:
建材>>建材产品>>Q25绝热、吸声、轻质与防火材料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适用于松散填充绝热材料、毡、毯、块、板及预制绝热管壳等绝热制品的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选择性能项目及其判断标准、使用状态下(或使用后)产品的性能是评估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基础。性能项目和判断标准由绝热材料标准规定。 GB/T 17430-1998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 GB/T17430-1998

部分标准内容:
GB/T174301998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ASTMC411一82(R1992)&高温绝热材料热面性能试验方法》和ASTMC44785(R1995)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评估方法》,其主要技术指标与上述二项标准相间,并补充国际标准ISO8142,1990&粘结预制矿物棉管壳技术规范附录A(标准的附录)&确定预制矿物棉管壳最高使用温度的试验方法的部分内筹,计量单位由英改为法定计量单位。正确评估绝热材料的最高使用遍度,是保证绝热材料在使用温度下正常使用的重要工作。最高使用温度与材料组成、使用环境、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本标准提供评估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经恰当的技术判断,可评估材料在使用环境下的最高使用温度。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9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曹声、否军。
本标准委托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W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Estimating the maximum us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insulation1范围
GB/T17430—1998
1.1本标准适用子松散填充绝热材料,毡,毯,块、板及预制绝热管壳等绝热制品的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选择性能项目及其判断标准、使用状态下(或使用后)产品的性能是评估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基础。性能项目和判断标准由绝热材料标推规定。1.2本标准无意涉及与产品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间题。本方法旨在指导评估绝热材料在离温下的性能变化,并判断材料在规定的应用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方法一般不用作批量验收试验或鉴定试验。2引用标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推中引用而构减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摊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132--1996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GB5480-2—85矿物棉板垂直度及平整度试验方法GB5480.3--85矿物棉及其板、毡、带尺寸和容重试验方法GB5486.18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试验方法外观质量GB5486.2-8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试验方法抗压强度GB5486.3—8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试验方法密度和含水率GB/T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翻度的测定GB8811-88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8813-88鞭质泡米塑料压缩试验方法GB10294一8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热板法GB10295—8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10296—88绝热层稳态热传递特性的测定圆管法GB/T10699—1998硅酸钙绝热制品GB/T13480-92矿物棉制品压缩性能试验方法3定义免费标准bzxz.net
本标准除采用GB/T4132中相关定义外,还采用如下定义。热面性能试验hot-surface perfurmante test模拟材料实际使用情况,材料的热面为使用温度,冷面为室温(低于0亡),并且熟面处于水平状态下,经历一定时间后,观察和测定材料的性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8-07-15批准1999-02-01实施
4方法提要
GB/T17430—1998
4.1绝热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与材料成分,材料厚度,温度梯度,加热速率,使用状态等困素有关。没有一个单一的可用于所有绝热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试鲶方搭。4.2将绝热材料处于接近使用状态的模拟试验件(热面性能试验)下持续规定的时间观察试验期间材料的变化和出现的现象,以及测定试验后材料的有关性能,可预见材料在使用温度下的问题。有关的性能可为形状及尺寸变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传热性能等视材料和使用情况而定。4.3绝热材料一般不会有匀温使用,匀温灼烧试验所得的最大变化不真实。因此,除特殊使用精况外,一般来用热表面-冷表面状态法试验,即其热表面温度接近最高使用温度,冷表面在室温附近(不超过90℃C)。匀温购烧试验只限于初始评价和质最控制试验。4.4材料完成其主要变化所需的高持续时间随产晶类型不同而异,通常在达到温度平衡后966内基本完成。但含有密闭气体(不是空气的绝热材料(妞硬质氨酯泡保塑料),材料特性会随时间变化,升高温度会加速其变化。这材料性能变化会持续很长时间,确定其最少持续时间超出本标催的范围。4.5绝热材料标准或技术规范中,应规定热面性能试验后要测定的性能项目及其临界值。所规定的性能般是对产品使用有重要影响的性能(如传热性能、强度等),由于使用条件而引起这些性能变化会导致已使用的绝热系统性能降低或失效。某些情况下,形状和尺寸变化亦会对绝热系统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特殊应用情况,可由供需双方滴定性能项目及其临界值。4.6除非绝热材料的拆弹和再利用作为童要的考感因素。否则,评估时应剔除主要影响加工性安装性的性能。
5试验设备
5.1加热板,加热板由防腐稍耐热的板制戒,其最佳试验面积为900m×450mm,最小试验面积为450mm×450mm。沿试验面积四周应有宽度不少于75mm的防护加热面积。加热板处于水平位置,并有足够的支承点以防下沉,用电加热器加热板的下表面。最少用五个热电偶测定板的表面温度,其中润个热电偶固定在板的加热区域的对角线上,且距每个角的距离为150mm,第五个热电偶放在加热板的++%或+15.c(取小者))。加热板下方中心位置附近。任何一点测得的温度与要求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为加热室,加热室的底部和四周由足够厚度的绝热材料构成,以保持加热设备所发出的热量。加热室的项部为热板。图1和图2所示为两种加热板示意图。5.2加热管;加热管由防魔和耐热的管制成,其长度不小于0.9m,最好为2m。加热管应水平放置。加热管可为任何直径,其最佳公称直径为88mTn,将螺热丝放在加热管内用电加热。加热管端头应设哥至少75mm长的防护段和辅助端头加热器,以随止试件端头过量热损失。可以用标准圆管导热系数测定仪代替加热管。每0.3m长安装1个热电偶,测定加热管的表面温度。热电偶以90°的间隔螺旋状环绕加热管周阖布置。如热管试验部分的长度应大于试管壳的长度。试验部分任何一点测定的温度与要求温度相差不能超过+3%
+5%或+15c(取小者)。
正面图
平面圈
GB/T 17430---1998
炭化硅板
3500时火
侧面图
1000安醇火砖
硅续棒
图1热面特性试验A型热板(硅炭摔加热)半面图(热板.1)
搭电揭
1050×600×5不锈钥热板
不锈钢接线器
锦落导线
谢火醇
正削面图
石水泥板
平面图(垫板下))
图2热面特性试验B型热板(电热丝加热):com图
GB/T 17430—1998
5.3测温装置:采用热电偶测定加热板和加热管的表面温度。安装热电偶时,可以在表面钻小孔,将丝分别敲进相隔不超过3mm的小孔,或者用焊接将偶丝焊成球状粘接在凹槽中。焊珠与表面相切,但不超出表面。热电偶丝的直径不应超过0.60mm,最好不超过0.40mm。所采用的热电偶及测量装置应保证温度测定的精确度为生0.5%。注:中溢试验和高温试验的热电个和测整权器过不同。5.4平尺和塞尺.测量翘曲采用长度至少1.0 m的平尺和最小厚度为0.03mm或0.05mm的塞尺。6试件制备
6.1所选试件应能代表所评估的材料。应保留其原始表面,至少热面应保存原始表面。6.2试件尺寸应符合试验设备的要求。如热面性能试验后,材料不可能再加工制作性能定所要求的试件时,可预先制成要求尺寸的试件进行热面性能试验。绝热管壳试件的内径应与加热管尺寸相符。如用标推圆管法导热系数测定仪进行试验,尺寸由圆管法导热系数测定仪决定。6.3如果需要比较热面特性试验前后的材料性能,试验前测量性能用的试件应与热面性能试验的试件从同一批材料中选取。
7试验程序
7.1热面性能试验
7.1.1测量并报告试件试验前的尺寸及质童。根据材料种类分别按GB5480.3、GB 5486.1GB5486.2,GB/T6343.GB8811和GB/T10699进行。7.1.2板状或块状绝热材料用加热板试验,绝热管光则用加热管试验。试验时在热表面上铺设的多层绝热材料的每层厚度及总厚度由生产广推荐,或由买方和生产广共冏商定。试验多层材料时,应将間层相邻两试验片的接缝与下面层接缝错开。同样上面层材料应覆盖这层的接缝。7.1.3试件的组装
a)加热板上试件组装一一试件的尺寸应为150mm×450mm。其厚度按7.1.2所述。试验前检查每一块试件的平整度,测量并记录其最初翘曲。然后蒋试块盖住加热板的试验面积,另锯相应寸的材料覆盖防护加热面积。果试块有最初翘曲,则将凹面对着热面。必要时可再附如一层以达到要求的厚度。
b)加热管上试件组装一一将全长的绝热管充装到热管上。如果加热管比试件长则将试件置于加热管的中部,两头另用锯下的绝热管壳包住,以防止试件的端头热损失。单层管壳的纵向接缝应在加热管中心线的水平面。多层管壳的纵向接应分层置于中心线水平面的上、下部。环状接缝应在加热管中部句温区。试件的厚度接7.1.2所述,必要时可再加一虐绝热材料以达到斯要求的总厚度。装上绝热材料的各层,并用通用的方法将管壳紧密地合上。7.1.4如果材料标准中规定了特定的国定方法,则就应使用这些特定的固定方法将绝热材料固定子热表面上。例如,螺丝,外支架和其他方法等。固定方式应在报告中说明。7.1.5在室温下开始如热进行试验。升温速率应符合材料标准或生产厂推荐的要求。加热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可见的燃烧闪火、闷烧和冒烟现象。如果材料标准或生产厂的推荐中来规定升温时间,则应使用相同热传递性能的备用试件将装置热到试验温度。一耳达到试验摄度,取下备用试件,并迅速将试验试件移至热表面上。
7.1.6沿试件厚度每间隔25mm(或在多层绝热材料的层闻)设置温元件加热期间应连续记录温度(或间2~5min记录一次)直至平衡,以观测材料内部的吸热或放热反应。任何时刻试件内部温度不应超过热面温度。预制管壳的测温元件应骨于加热管中心线垂直平葡的预部,所用测温元件的响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 min,精确度为士1%。WGB/T17430—1998
++5%或+15c(取小者)。
7.1.7热表面温度应为所评价的使用温度,与要求温度相差不能超过7.1.8热表面达到要求的温度后放置96h。然后撤除热源,将整个装置冷却到室温后移动试件。不知道最少持续时间的绝热材料,应进行预试验以确定所需的最少持续时间。以三个小时为间隔逐步进行试验,连续三款所测能的变化不超过预期的随机变化时,达到最少持续时间。7.1.9试验完成后,仔细检查试件的开裂程度,注盒裂链的数量、开裂长度、宽度和深度,并观察分层情说。观赛管壳下部有无脱落现象。并用平尺沿块或管长度方向放置,用尺或塞尺测量试件中部的最大翘曲,作为块或管壳试件的翘曲。7.1.10测盘试验后试件的尺寸和质量并记录。7,.热面性能验报告鹿包括下刻内容:a)试验材料的名称及其他棕志:b)试验材料的类型(管尧、弧形板、板或块)c)所用绝热材料的层数:
d)每层尺寸和厚度
e)应用说明:
)试验温度、试件内部出现的最高温度及出现时间:)曲:
h)裂缝程度;
1)质量摄失率,
i)分层数
k)从管壳上脱落数
1)誉老质部厚度的威少
m)可见的燃烧、闪火,闷烧和曾烟现象n)其他可见的变化。
7.2传热性能的测定
7.2.1传热性能测定。板状材料按 GB 10294和 GB 10295进行。誉壳按 GB 10296进行。7.2.2板状材料的试验厚度为 25~40 mm1,管壳的试验厚度按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当的冷表面温度。
7.2.3 热表面激度为所评价的最高使用温度,与要求温度相益不能超过+3%或+1.c或+15 c(取小者)。冷表
面温度为使用时的冷面温度(或最高温度为90℃)。将试件在达到试验温度的测定装置上持续7.1.8所规定的射间,不爵要单独进行热面性能试验7.2.4板状材料测定乎均温度比所评价的最高使用温度低50C左右时的传热性能。绝热管壳则测定7. 2. 3 温度条件下的传热性能。7.2.5如工作时预计有温度循环情说,卿在经热面性能试验后,再测定低温下的传热性能是稳要的。7.3其疤性能凝定
按绝热材料标准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性能项目,试验并报告绝热材料经热面性能试验后的其他有关特性。
应从经7:1试验过的试件上制取试件。试验后不可能再制样的材料,按6.2进行,保持厚度及7.1所述的其他参数。
7.3.2应对热面性能试验试件的整个厚度进行测定。如果不能用整个厚度定性能时,可将试作分成两到三层分层测定,每层结果应分别报告,并标明从热表面到冷表面的初始位置。7.3.3下列性能对于评价绝热材料试验后的造用性很有用。在所用的材料标准或生产厂资料中,可能还有相关的附加性能。
GB/T17430—1998
8)抗压强度:根据材料种类分别按GB5486.2.GB8813、GB/T10699、GB/T13480进行。b)抗折强度:按GB/T10699进行。8最高使用温度的课估
8.1建议从热表面温度为使用温度或要求的最高使用温度开始试验。在最高热表面温度试验期间或试验后,如性能不满足绝热材料标或技术规范的规定,则另用试件在较低温度(从环境阖度到最商使用温度范围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点)试验,以确定临界温度。直至得到足够的数据,以确定最高使用温度。
8.2评估最高使用温度后,如果再另用样品在中间温度(以整个使用温度范围的三分之一或测分之一为间隔进行附加试验,将这些试验结果按适当的拟合曲线绘图,则可显示出整个使用度范围内产品性能变化的趋势,可用于区分发生变化的温度范画(曲线斜率有显著变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ASTMC411一82(R1992)&高温绝热材料热面性能试验方法》和ASTMC44785(R1995)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评估方法》,其主要技术指标与上述二项标准相间,并补充国际标准ISO8142,1990&粘结预制矿物棉管壳技术规范附录A(标准的附录)&确定预制矿物棉管壳最高使用温度的试验方法的部分内筹,计量单位由英改为法定计量单位。正确评估绝热材料的最高使用遍度,是保证绝热材料在使用温度下正常使用的重要工作。最高使用温度与材料组成、使用环境、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本标准提供评估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经恰当的技术判断,可评估材料在使用环境下的最高使用温度。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9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曹声、否军。
本标准委托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W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Estimating the maximum us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insulation1范围
GB/T17430—1998
1.1本标准适用子松散填充绝热材料,毡,毯,块、板及预制绝热管壳等绝热制品的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选择性能项目及其判断标准、使用状态下(或使用后)产品的性能是评估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基础。性能项目和判断标准由绝热材料标推规定。1.2本标准无意涉及与产品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间题。本方法旨在指导评估绝热材料在离温下的性能变化,并判断材料在规定的应用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方法一般不用作批量验收试验或鉴定试验。2引用标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推中引用而构减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摊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132--1996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GB5480-2—85矿物棉板垂直度及平整度试验方法GB5480.3--85矿物棉及其板、毡、带尺寸和容重试验方法GB5486.18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试验方法外观质量GB5486.2-8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试验方法抗压强度GB5486.3—85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试验方法密度和含水率GB/T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翻度的测定GB8811-88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8813-88鞭质泡米塑料压缩试验方法GB10294一8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热板法GB10295—8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10296—88绝热层稳态热传递特性的测定圆管法GB/T10699—1998硅酸钙绝热制品GB/T13480-92矿物棉制品压缩性能试验方法3定义免费标准bzxz.net
本标准除采用GB/T4132中相关定义外,还采用如下定义。热面性能试验hot-surface perfurmante test模拟材料实际使用情况,材料的热面为使用温度,冷面为室温(低于0亡),并且熟面处于水平状态下,经历一定时间后,观察和测定材料的性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8-07-15批准1999-02-01实施
4方法提要
GB/T17430—1998
4.1绝热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与材料成分,材料厚度,温度梯度,加热速率,使用状态等困素有关。没有一个单一的可用于所有绝热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试鲶方搭。4.2将绝热材料处于接近使用状态的模拟试验件(热面性能试验)下持续规定的时间观察试验期间材料的变化和出现的现象,以及测定试验后材料的有关性能,可预见材料在使用温度下的问题。有关的性能可为形状及尺寸变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传热性能等视材料和使用情况而定。4.3绝热材料一般不会有匀温使用,匀温灼烧试验所得的最大变化不真实。因此,除特殊使用精况外,一般来用热表面-冷表面状态法试验,即其热表面温度接近最高使用温度,冷表面在室温附近(不超过90℃C)。匀温购烧试验只限于初始评价和质最控制试验。4.4材料完成其主要变化所需的高持续时间随产晶类型不同而异,通常在达到温度平衡后966内基本完成。但含有密闭气体(不是空气的绝热材料(妞硬质氨酯泡保塑料),材料特性会随时间变化,升高温度会加速其变化。这材料性能变化会持续很长时间,确定其最少持续时间超出本标催的范围。4.5绝热材料标准或技术规范中,应规定热面性能试验后要测定的性能项目及其临界值。所规定的性能般是对产品使用有重要影响的性能(如传热性能、强度等),由于使用条件而引起这些性能变化会导致已使用的绝热系统性能降低或失效。某些情况下,形状和尺寸变化亦会对绝热系统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特殊应用情况,可由供需双方滴定性能项目及其临界值。4.6除非绝热材料的拆弹和再利用作为童要的考感因素。否则,评估时应剔除主要影响加工性安装性的性能。
5试验设备
5.1加热板,加热板由防腐稍耐热的板制戒,其最佳试验面积为900m×450mm,最小试验面积为450mm×450mm。沿试验面积四周应有宽度不少于75mm的防护加热面积。加热板处于水平位置,并有足够的支承点以防下沉,用电加热器加热板的下表面。最少用五个热电偶测定板的表面温度,其中润个热电偶固定在板的加热区域的对角线上,且距每个角的距离为150mm,第五个热电偶放在加热板的++%或+15.c(取小者))。加热板下方中心位置附近。任何一点测得的温度与要求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为加热室,加热室的底部和四周由足够厚度的绝热材料构成,以保持加热设备所发出的热量。加热室的项部为热板。图1和图2所示为两种加热板示意图。5.2加热管;加热管由防魔和耐热的管制成,其长度不小于0.9m,最好为2m。加热管应水平放置。加热管可为任何直径,其最佳公称直径为88mTn,将螺热丝放在加热管内用电加热。加热管端头应设哥至少75mm长的防护段和辅助端头加热器,以随止试件端头过量热损失。可以用标准圆管导热系数测定仪代替加热管。每0.3m长安装1个热电偶,测定加热管的表面温度。热电偶以90°的间隔螺旋状环绕加热管周阖布置。如热管试验部分的长度应大于试管壳的长度。试验部分任何一点测定的温度与要求温度相差不能超过+3%
+5%或+15c(取小者)。
正面图
平面圈
GB/T 17430---1998
炭化硅板
3500时火
侧面图
1000安醇火砖
硅续棒
图1热面特性试验A型热板(硅炭摔加热)半面图(热板.1)
搭电揭
1050×600×5不锈钥热板
不锈钢接线器
锦落导线
谢火醇
正削面图
石水泥板
平面图(垫板下))
图2热面特性试验B型热板(电热丝加热):com图
GB/T 17430—1998
5.3测温装置:采用热电偶测定加热板和加热管的表面温度。安装热电偶时,可以在表面钻小孔,将丝分别敲进相隔不超过3mm的小孔,或者用焊接将偶丝焊成球状粘接在凹槽中。焊珠与表面相切,但不超出表面。热电偶丝的直径不应超过0.60mm,最好不超过0.40mm。所采用的热电偶及测量装置应保证温度测定的精确度为生0.5%。注:中溢试验和高温试验的热电个和测整权器过不同。5.4平尺和塞尺.测量翘曲采用长度至少1.0 m的平尺和最小厚度为0.03mm或0.05mm的塞尺。6试件制备
6.1所选试件应能代表所评估的材料。应保留其原始表面,至少热面应保存原始表面。6.2试件尺寸应符合试验设备的要求。如热面性能试验后,材料不可能再加工制作性能定所要求的试件时,可预先制成要求尺寸的试件进行热面性能试验。绝热管壳试件的内径应与加热管尺寸相符。如用标推圆管法导热系数测定仪进行试验,尺寸由圆管法导热系数测定仪决定。6.3如果需要比较热面特性试验前后的材料性能,试验前测量性能用的试件应与热面性能试验的试件从同一批材料中选取。
7试验程序
7.1热面性能试验
7.1.1测量并报告试件试验前的尺寸及质童。根据材料种类分别按GB5480.3、GB 5486.1GB5486.2,GB/T6343.GB8811和GB/T10699进行。7.1.2板状或块状绝热材料用加热板试验,绝热管光则用加热管试验。试验时在热表面上铺设的多层绝热材料的每层厚度及总厚度由生产广推荐,或由买方和生产广共冏商定。试验多层材料时,应将間层相邻两试验片的接缝与下面层接缝错开。同样上面层材料应覆盖这层的接缝。7.1.3试件的组装
a)加热板上试件组装一一试件的尺寸应为150mm×450mm。其厚度按7.1.2所述。试验前检查每一块试件的平整度,测量并记录其最初翘曲。然后蒋试块盖住加热板的试验面积,另锯相应寸的材料覆盖防护加热面积。果试块有最初翘曲,则将凹面对着热面。必要时可再附如一层以达到要求的厚度。
b)加热管上试件组装一一将全长的绝热管充装到热管上。如果加热管比试件长则将试件置于加热管的中部,两头另用锯下的绝热管壳包住,以防止试件的端头热损失。单层管壳的纵向接缝应在加热管中心线的水平面。多层管壳的纵向接应分层置于中心线水平面的上、下部。环状接缝应在加热管中部句温区。试件的厚度接7.1.2所述,必要时可再加一虐绝热材料以达到斯要求的总厚度。装上绝热材料的各层,并用通用的方法将管壳紧密地合上。7.1.4如果材料标准中规定了特定的国定方法,则就应使用这些特定的固定方法将绝热材料固定子热表面上。例如,螺丝,外支架和其他方法等。固定方式应在报告中说明。7.1.5在室温下开始如热进行试验。升温速率应符合材料标准或生产厂推荐的要求。加热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可见的燃烧闪火、闷烧和冒烟现象。如果材料标准或生产厂的推荐中来规定升温时间,则应使用相同热传递性能的备用试件将装置热到试验温度。一耳达到试验摄度,取下备用试件,并迅速将试验试件移至热表面上。
7.1.6沿试件厚度每间隔25mm(或在多层绝热材料的层闻)设置温元件加热期间应连续记录温度(或间2~5min记录一次)直至平衡,以观测材料内部的吸热或放热反应。任何时刻试件内部温度不应超过热面温度。预制管壳的测温元件应骨于加热管中心线垂直平葡的预部,所用测温元件的响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 min,精确度为士1%。WGB/T17430—1998
++5%或+15c(取小者)。
7.1.7热表面温度应为所评价的使用温度,与要求温度相差不能超过7.1.8热表面达到要求的温度后放置96h。然后撤除热源,将整个装置冷却到室温后移动试件。不知道最少持续时间的绝热材料,应进行预试验以确定所需的最少持续时间。以三个小时为间隔逐步进行试验,连续三款所测能的变化不超过预期的随机变化时,达到最少持续时间。7.1.9试验完成后,仔细检查试件的开裂程度,注盒裂链的数量、开裂长度、宽度和深度,并观察分层情说。观赛管壳下部有无脱落现象。并用平尺沿块或管长度方向放置,用尺或塞尺测量试件中部的最大翘曲,作为块或管壳试件的翘曲。7.1.10测盘试验后试件的尺寸和质量并记录。7,.热面性能验报告鹿包括下刻内容:a)试验材料的名称及其他棕志:b)试验材料的类型(管尧、弧形板、板或块)c)所用绝热材料的层数:
d)每层尺寸和厚度
e)应用说明:
)试验温度、试件内部出现的最高温度及出现时间:)曲:
h)裂缝程度;
1)质量摄失率,
i)分层数
k)从管壳上脱落数
1)誉老质部厚度的威少
m)可见的燃烧、闪火,闷烧和曾烟现象n)其他可见的变化。
7.2传热性能的测定
7.2.1传热性能测定。板状材料按 GB 10294和 GB 10295进行。誉壳按 GB 10296进行。7.2.2板状材料的试验厚度为 25~40 mm1,管壳的试验厚度按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当的冷表面温度。
7.2.3 热表面激度为所评价的最高使用温度,与要求温度相益不能超过+3%或+1.c或+15 c(取小者)。冷表
面温度为使用时的冷面温度(或最高温度为90℃)。将试件在达到试验温度的测定装置上持续7.1.8所规定的射间,不爵要单独进行热面性能试验7.2.4板状材料测定乎均温度比所评价的最高使用温度低50C左右时的传热性能。绝热管壳则测定7. 2. 3 温度条件下的传热性能。7.2.5如工作时预计有温度循环情说,卿在经热面性能试验后,再测定低温下的传热性能是稳要的。7.3其疤性能凝定
按绝热材料标准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性能项目,试验并报告绝热材料经热面性能试验后的其他有关特性。
应从经7:1试验过的试件上制取试件。试验后不可能再制样的材料,按6.2进行,保持厚度及7.1所述的其他参数。
7.3.2应对热面性能试验试件的整个厚度进行测定。如果不能用整个厚度定性能时,可将试作分成两到三层分层测定,每层结果应分别报告,并标明从热表面到冷表面的初始位置。7.3.3下列性能对于评价绝热材料试验后的造用性很有用。在所用的材料标准或生产厂资料中,可能还有相关的附加性能。
GB/T17430—1998
8)抗压强度:根据材料种类分别按GB5486.2.GB8813、GB/T10699、GB/T13480进行。b)抗折强度:按GB/T10699进行。8最高使用温度的课估
8.1建议从热表面温度为使用温度或要求的最高使用温度开始试验。在最高热表面温度试验期间或试验后,如性能不满足绝热材料标或技术规范的规定,则另用试件在较低温度(从环境阖度到最商使用温度范围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点)试验,以确定临界温度。直至得到足够的数据,以确定最高使用温度。
8.2评估最高使用温度后,如果再另用样品在中间温度(以整个使用温度范围的三分之一或测分之一为间隔进行附加试验,将这些试验结果按适当的拟合曲线绘图,则可显示出整个使用度范围内产品性能变化的趋势,可用于区分发生变化的温度范画(曲线斜率有显著变化)。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4806.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