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6588-1996 工业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

【国家标准(GB)】 工业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3 12:41:12
- GB/T16588-1996
- 现行
标准号:
GB/T 16588-1996
标准名称:
工业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6-10-28 -
实施日期:
1997-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87.53 KB
替代情况:
被GB/T 16588-2009代替采标情况:
=ISO 9982-91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PH、PJ、PK、PL、PM型工业用环形多楔带轮轮槽的主要尺寸。本标准适用于PH、PJ、PK、PL、PM型工业用环形多楔带轮。PK型多楔带主要用于汽车内燃机辅助设备的传动,ISO 9981对该带作了规定。 GB/T 16588-1996 工业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 GB/T16588-1996

部分标准内容:
GB/T16588—1996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9982:1991《带传动—工业用多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对ISO9982:1991未规定的多楔带有效长度极限偏差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41委员会草案ISO/CD 9982(1995)《带传动-—工业用多模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予以补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宁波同步带总厂、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彬、韩德深、高志明、武聪、陈铁鸣。293
GB/T16588—1996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一般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各戒员团体如果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就有权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会议。一些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也参加有关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化事宜上,ISO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誉密切合作。被各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都要分发给各成员团体进行表态投票。如果有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则该草案就可以作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出版。国际标准ISO9982是由ISO/TC41技术委员会“带轮与带(包括V带)”的SC1分委员会V带与V带轮”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
(PH、PJ、PK、PL 和PM 型)
V-ribbed belts and pulleys for industrialapplications--Dimensions
(PH PJ PK PL and PM profiles)GB/T16588-1996
eqv IS0 9982:1991
本标准规定了PH、PJ、PK、PL、PM型工业用环形多楔带和多楔带轮轮槽的主要尺寸。本标准适用于 PH、PJ、PK、PL、PM型工业用环形多楔带和多楔带轮。PK型多楔带主要用于汽车内燃机辅助设备的传动,ISO9981对该带作了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031一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eqvISO468:1982)GB/T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11357—89带轮的材质、表面粗糙度及平衡(eqvISO254:1981)ISO8370-2:1993带传动—节面位置测定动态试验——第二部分:多楔带ISO9981:1990带传动一一汽车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PK型)3带
3.1尺寸
3.1.1截面尺寸
多楔带的截面尺寸如图1及表1所示。表1带的截面尺寸
楔距Pb
衡顶圆弧半径,最小值
槽底圆孤半径r,最大值
带高九,似值
注,楔距与带高的值仅为参考尺寸,楔距累积误差是一个重要参数,但受带的工作张力和抗拉体弹性模的影啊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0-28批准1997-06-01实施
GB/T16588—1996
公称宽度b=n×Pb,式中n为楔数。1部(带楔顶)放大
①带亦可选用平的楔顶轮廊线。②带的楔底轮廉线可位于该区的任何部位。1部(带槽底)放大
图1带的横截面
3.1.2有效长度
带的有效长度可根据需要与制造厂协商,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如表2所示。表2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
有效长度
3757501 0001 5002000采用说明:
极限偏
11SO9982:1991中对该项内容未作规定,本标准等效采用ISO/CD9982(1995)中规定的有效长度极限偏差。296
有效长度
300040006000
6 000L≤8 000
800012500L17000
GB/T16588-1996
表2(完)
极限偏差
注: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可按以下方法粗略计算,上偏差为+0.004L,下偏差为--0.008L,L为有效长度3.2有效长度的测量
3.2.1测量装置(见图2)
带的有效长度测量装置包括以下组成部分。F--测量力tα--两带轮中心距
图2测长装置示意
3.2.1.1两个具有相等直径的测量带轮,其中一个位置固定而另个可以移动。其荐用有效直径按表3所示数值确定。带轮轮槽尺寸如图3和表4所示3.2.1.2对可移动带轮施加总测量力的装置。3.2.1.3测量两带轮中心距的装置。3.2.2测量力
用于测量带的有效长度的测量力如表3所示。表 3测量带轮参数和测量力
帮轮有效圆周长C.(位于有效径上),mm检验用面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间距 K,mm,士0.13每模测量力 F,N
3.2.3测量程序
GB/T16588—1996bzxZ.net
测量带的有效长度时,先将带装到测量装置上,施加规定的测量力后,转动至少两圈,使其很好地楔入带轮并使总测量力平均分配在带的两直段上,然后测出两带轮的中心距。再按下式计算带的有效长度。
Le = amr + amin + C.
式中:Le-
带的有效长度,mm;
C测量带轮的有效圆周长,mm,
带轮中心距的最大测量值,mm;带轮中心距的最小测量值,mm。3.3带的标记
多楔带以楔数、型号和有效长度表示其技术特征。其标记用按下述顺序的数字和字母表示:a)第一组数字表示楔数,
b)字母表示型号;
c)第二组数字表示有效长度(mm)。示例如下:
4带轮
4.1轮槽尺寸及极限偏差
有效长度(mm)
-型号
PH、PJ、PK、PL、PM型带所适用的轮槽尺寸如图3、图4及表4所示。2
【部(带轮齿项)放大
I部(带轮槽底)放大
①轮槽模顶轮痴线可位于该区域任何部位,该轮廊线的两雌应有一个与轮槽侧面相切的圆角(最小30°)。②轮槽槽底轮廓线可位于弧线以下。图3轮槽横截面
槽距e
槽角α
GB/T16588—1996
d。一有效直径:d。一外径;K一检验用菌球或圆柱的外切线之间的距高;dz一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直径图4带轮直径
表 4 轮槽尺寸
模顶圆角半径,小值
槽底圆孤半径,最大值
检验用圆球或国柱直径d
2X,公称值
2N,最大值
f,最小值
1.6±0.03
40°±0.5°
2.34±0.03
40°±0.5°
1.5±0.01
1表中所列e体极限偏差仅用于两相邻槽中心线的间距。2槽距的聚积误整不得超过士0. 3 mm。3槽的中心线应对带轮轴线皇90°±0.5%PK
3.56±0.05
40°±0.5°
2. 5±0. 01
4 尺寸 N 不是从带轮有效直径端点量起,而是从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量起,4.2最小有效直径
多楔带轮有效直径d.的最小推荐值如表5所示。表5带轮最小有效直径
最小有效直径
4.3带轮成品检验
4.3.1检验条件
带轮轮槽尺寸、直径的偏差及跳动应在没有表面涂层的带轮成品上检验。4.3.2各槽有效直径的最大差值
4.7±0.05
40°±0.5
3.5±0.01
9. 4±0. 08
40°±0.5°
同一带轮不同轮槽的有效直径的最大差值如表6所示。该值通过比较各轮槽内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间距离K的大小而得到。299
有效直径d。
744.3.3轮槽径向圆跳动
GB/T16588—1996
表6槽间直径差值
槽数n
直径最大差值
槽数每增加1,增加0.003
槽数每增加1,增加0.005
槽数每增加 1,增加 0.01
径向圆跳动公差值如表7所示,按GB195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带轮转动过程中借助一小球进行径向圆跳动的测定,通过弹簧对小球施加压力来保持小球与轮槽接触。表7径向圆跳动公差
有效直径
744.3.4轮槽轴向圆跳动
有效直径每增加1mm,增加0.0004mm
带轮每毫米有效直径的轴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02mm。按GB195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带轮转动过程中借助一小球进行轴向圆跳动的测定。通过弹簧对小球施加压力来保持小球与轮槽的接触。4.3.5轮槽表面粗糙度
轮糖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R。的最大允许值为 3. 2 μm。关于 R.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参见GB 1031和GB 11357。
4.4节径d。
多楔带与对应带轮的配合见图5。多楔带轮的实际节径稍大于有效直径。节径精确值需以所用的多楔带进行测定。本标准以有效线差8。表示对节径的要求,有效线差。的公称值如表8所示。节面位量
%有效线差d。—有效直径d—节径图5节面位置
GB/T16588—1996
表8有效线差公称值
有效线差。
上述有效线差的公称值可用来粗略计算传动比。有效线差的测量按ISO8370中的规定进行。4.5带轮标记
多楔带轮以槽数、型号和有效直径来表示其尺寸特征。其标记按下述顺序的数字和字母表示a)第一字母\p\表示带轮,
b)第一组数字表示带轮槽数,
c)第二组字母表示轮槽型号,
d)第二组数字表示有效直径(mm)。示例如下:
一有效直径(mm)
-型号
一槽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9982:1991《带传动—工业用多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对ISO9982:1991未规定的多楔带有效长度极限偏差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41委员会草案ISO/CD 9982(1995)《带传动-—工业用多模带及带轮尺寸——PH、PJ、PK、PL和PM型》予以补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宁波同步带总厂、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彬、韩德深、高志明、武聪、陈铁鸣。293
GB/T16588—1996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各国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一般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各戒员团体如果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就有权派代表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会议。一些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也参加有关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化事宜上,ISO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誉密切合作。被各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都要分发给各成员团体进行表态投票。如果有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则该草案就可以作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出版。国际标准ISO9982是由ISO/TC41技术委员会“带轮与带(包括V带)”的SC1分委员会V带与V带轮”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
(PH、PJ、PK、PL 和PM 型)
V-ribbed belts and pulleys for industrialapplications--Dimensions
(PH PJ PK PL and PM profiles)GB/T16588-1996
eqv IS0 9982:1991
本标准规定了PH、PJ、PK、PL、PM型工业用环形多楔带和多楔带轮轮槽的主要尺寸。本标准适用于 PH、PJ、PK、PL、PM型工业用环形多楔带和多楔带轮。PK型多楔带主要用于汽车内燃机辅助设备的传动,ISO9981对该带作了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031一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eqvISO468:1982)GB/T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11357—89带轮的材质、表面粗糙度及平衡(eqvISO254:1981)ISO8370-2:1993带传动—节面位置测定动态试验——第二部分:多楔带ISO9981:1990带传动一一汽车用多楔带及带轮尺寸(PK型)3带
3.1尺寸
3.1.1截面尺寸
多楔带的截面尺寸如图1及表1所示。表1带的截面尺寸
楔距Pb
衡顶圆弧半径,最小值
槽底圆孤半径r,最大值
带高九,似值
注,楔距与带高的值仅为参考尺寸,楔距累积误差是一个重要参数,但受带的工作张力和抗拉体弹性模的影啊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0-28批准1997-06-01实施
GB/T16588—1996
公称宽度b=n×Pb,式中n为楔数。1部(带楔顶)放大
①带亦可选用平的楔顶轮廊线。②带的楔底轮廉线可位于该区的任何部位。1部(带槽底)放大
图1带的横截面
3.1.2有效长度
带的有效长度可根据需要与制造厂协商,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如表2所示。表2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
有效长度
375
极限偏
11SO9982:1991中对该项内容未作规定,本标准等效采用ISO/CD9982(1995)中规定的有效长度极限偏差。296
有效长度
3000
6 000L≤8 000
8000
GB/T16588-1996
表2(完)
极限偏差
注: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可按以下方法粗略计算,上偏差为+0.004L,下偏差为--0.008L,L为有效长度3.2有效长度的测量
3.2.1测量装置(见图2)
带的有效长度测量装置包括以下组成部分。F--测量力tα--两带轮中心距
图2测长装置示意
3.2.1.1两个具有相等直径的测量带轮,其中一个位置固定而另个可以移动。其荐用有效直径按表3所示数值确定。带轮轮槽尺寸如图3和表4所示3.2.1.2对可移动带轮施加总测量力的装置。3.2.1.3测量两带轮中心距的装置。3.2.2测量力
用于测量带的有效长度的测量力如表3所示。表 3测量带轮参数和测量力
帮轮有效圆周长C.(位于有效径上),mm检验用面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间距 K,mm,士0.13每模测量力 F,N
3.2.3测量程序
GB/T16588—1996bzxZ.net
测量带的有效长度时,先将带装到测量装置上,施加规定的测量力后,转动至少两圈,使其很好地楔入带轮并使总测量力平均分配在带的两直段上,然后测出两带轮的中心距。再按下式计算带的有效长度。
Le = amr + amin + C.
式中:Le-
带的有效长度,mm;
C测量带轮的有效圆周长,mm,
带轮中心距的最大测量值,mm;带轮中心距的最小测量值,mm。3.3带的标记
多楔带以楔数、型号和有效长度表示其技术特征。其标记用按下述顺序的数字和字母表示:a)第一组数字表示楔数,
b)字母表示型号;
c)第二组数字表示有效长度(mm)。示例如下:
4带轮
4.1轮槽尺寸及极限偏差
有效长度(mm)
-型号
PH、PJ、PK、PL、PM型带所适用的轮槽尺寸如图3、图4及表4所示。2
【部(带轮齿项)放大
I部(带轮槽底)放大
①轮槽模顶轮痴线可位于该区域任何部位,该轮廊线的两雌应有一个与轮槽侧面相切的圆角(最小30°)。②轮槽槽底轮廓线可位于弧线以下。图3轮槽横截面
槽距e
槽角α
GB/T16588—1996
d。一有效直径:d。一外径;K一检验用菌球或圆柱的外切线之间的距高;dz一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直径图4带轮直径
表 4 轮槽尺寸
模顶圆角半径,小值
槽底圆孤半径,最大值
检验用圆球或国柱直径d
2X,公称值
2N,最大值
f,最小值
1.6±0.03
40°±0.5°
2.34±0.03
40°±0.5°
1.5±0.01
1表中所列e体极限偏差仅用于两相邻槽中心线的间距。2槽距的聚积误整不得超过士0. 3 mm。3槽的中心线应对带轮轴线皇90°±0.5%PK
3.56±0.05
40°±0.5°
2. 5±0. 01
4 尺寸 N 不是从带轮有效直径端点量起,而是从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量起,4.2最小有效直径
多楔带轮有效直径d.的最小推荐值如表5所示。表5带轮最小有效直径
最小有效直径
4.3带轮成品检验
4.3.1检验条件
带轮轮槽尺寸、直径的偏差及跳动应在没有表面涂层的带轮成品上检验。4.3.2各槽有效直径的最大差值
4.7±0.05
40°±0.5
3.5±0.01
9. 4±0. 08
40°±0.5°
同一带轮不同轮槽的有效直径的最大差值如表6所示。该值通过比较各轮槽内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间距离K的大小而得到。299
有效直径d。
74
GB/T16588—1996
表6槽间直径差值
槽数n
直径最大差值
槽数每增加1,增加0.003
槽数每增加1,增加0.005
槽数每增加 1,增加 0.01
径向圆跳动公差值如表7所示,按GB195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带轮转动过程中借助一小球进行径向圆跳动的测定,通过弹簧对小球施加压力来保持小球与轮槽接触。表7径向圆跳动公差
有效直径
74
有效直径每增加1mm,增加0.0004mm
带轮每毫米有效直径的轴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02mm。按GB195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带轮转动过程中借助一小球进行轴向圆跳动的测定。通过弹簧对小球施加压力来保持小球与轮槽的接触。4.3.5轮槽表面粗糙度
轮糖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R。的最大允许值为 3. 2 μm。关于 R.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参见GB 1031和GB 11357。
4.4节径d。
多楔带与对应带轮的配合见图5。多楔带轮的实际节径稍大于有效直径。节径精确值需以所用的多楔带进行测定。本标准以有效线差8。表示对节径的要求,有效线差。的公称值如表8所示。节面位量
%有效线差d。—有效直径d—节径图5节面位置
GB/T16588—1996
表8有效线差公称值
有效线差。
上述有效线差的公称值可用来粗略计算传动比。有效线差的测量按ISO8370中的规定进行。4.5带轮标记
多楔带轮以槽数、型号和有效直径来表示其尺寸特征。其标记按下述顺序的数字和字母表示a)第一字母\p\表示带轮,
b)第一组数字表示带轮槽数,
c)第二组字母表示轮槽型号,
d)第二组数字表示有效直径(mm)。示例如下:
一有效直径(mm)
-型号
一槽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8949-2008 聚氨酯干法人造革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12115-1989 高频信号发生器测试方法
- GB/T22943-2008 蜂蜜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 GB/T14926.6-2001 实验动物 支气管鲍特杆菌检测方法
- GB/T4789.2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 GB/T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 GB9364.2-1997 小型熔断器 第2部分:管状熔断体
- GB/T19216.23-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23部分: 试验步骤和要求 数据电缆
- GB11899-198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 GB/T5845.1-2008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第1部分:总标志和分类标志
- GB/T17824.2-2008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