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24 17:01:50
  • JT/T954-201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954-2014

  • 标准名称: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5.11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954-201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survey for coastal port and channel.
1范围
JT/T 954规定了沿海港口航道测量的基本要求、踏勘和技术设计、GPS控制测量、高程和水位控制、水深测量、扫海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港口资料调查、技术总结、检查验收及资料汇总上交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JT/T 954适用于我国沿海港口航道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 5791 1:5 000.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 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图式
CB 12319 中国海图图式
CB 12327 海道测量规范
CB/T 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CB/T 17942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CH/T 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技术规范
CH/T 8016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沿海港口航道测量survey for coastal port and channel
对沿海港口附近水域,以及内海、领海中供船舶航行通道的水深.潮流、底质、助航标志及海岸地形等海图要索进行的测量。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03.220.4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954—2014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surveyfor coastal port and channel2014-12-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5-04-05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踏勘和技术设计
GPS控制测量
高程和水位控制
水深测量
扫海测量·
海岸地形测量
港口资料调查
12技术总结、检查验收及资料汇总上交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测量报告图板图魔整饰规格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
水位站经历薄格式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过程数据记录格式技术总结编写提纲
JT/T9542014
-TTT KAON KAca
ITiKAONiiKAca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JT/T954-2014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福生、程俊康、轰乾震、柴进柱、徐斌胜、卢之杰、李宝森、韩奇、黄东武、间锡臣、王玉林、刘雷、付兴武、王闽成、张墨起。-TTT KAON KAca
-TTKAONTKAca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
1范围
JT/T954—2014
本标准规定了沿海港口航道测量的基本要求、踏勘和技术设计、CPS控制测量、高程和水位控制、水深测量、扫海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港口资料调查、技术总结、检查验收及资料汇总上交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沿海港口航道测量。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91
GB/T7929
GB12319
GB12327
GB/T12898
GB/T17942
GB/T18314
CH/T2009
CH/T8016
3术语和定义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国海图图式
海道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surveyforcoastalportandchannel对沿海港口附近水域,以及内海、领海中供船舶航行通道的水深、潮流、底质、助航标志及海岸地形等海图要素进行的测量。
基本测量systematicsurvey
对某一图幅或海区范围内的航行要素进行的全面系统性测量。3.3
检查测量partialsurvey
通常以港池、航道、航路水深测量为主要内容的,对某一图幅或海区范围内特定的航行要素,特别是有变化的航行要素进行的测量。3.4
扫海测量sweepingsurvey
对一定海区进行全覆盖的探测,以查明该区域内是否存在航行障碍物的测量,简称“扫测”。-TiKAONiiKAca
JT/T954-2014
emergencysurvey
应急测量
对海上突发事件引起的影响航行安全的相关水域进行的紧急扫测。3.6
通航尺度核定测量surveyfornavigabledimension对港口的泊位、港池、航道、铺地,以及港口维护或新开通的通航水域是否符合规定深度进行的扫测。
4基本要求
4.1采用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当以其他坐标系统进行测量时,可4.1.1
采用国家统一使用的转换参数或满足本标准精度要求的区域性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4.1.2高程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4.1.3深度基准面应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并应与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
4.1.4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应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海岸线应以平均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进行测绘。
4.1.5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当采用其他时间基准时应标明。4.2测量与成果图基本精度
沿海港口航道测量的平面控制及高程基础应在国家大地网(点,含GPS控制点)和水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不同比例尺测量所选用的控制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大于或等于1:5000比例尺测量,最低平面控制基础为GPSD级点:小于1:5000比例尺测量,最低平面控制基础为CPSE级点:小于或等于1:20000比例尺测量,可在GPSE级点上直接加密。水深测量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大于1:5000比例尺测量时,不应大于图上1.5mm;小于或等于1:5000,大于等于1:100000比例尺测量时,不应大于图上1.0mm;小于1:100000比例尺测量时,不应大于实地100m;航道、港池等重要水域内的障碍物、特殊浅点位置不应大于实地2m。深度测量应使用回声测深仪,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深度测量极限误差
测深范用Z
02≤20
2030Z≤50
4.3图幅基本测量要求
极限误差2g
4.3.1一个区域的大、小比例尺和图幅宜同时测量。2
测深范围Z
50单位为米
极限误差2g
±Z×2%
-ITiKAoNiiKAca
JT/T954-2014
4.3.2如一图幅在两年内已实施了大比例尺基本测量,则该区域小比例尺图幅可采用该测量资料,但当图内泊位、港池及航道水深发生变化时,应对变化的区域进行测量。4.4测量比例尺、测量范围、投影和图幅分幅4.4.1沿海港口航道水深测量的比例尺根据测量性质和实际需要可确定为1:1000~1:300000:海岸地形测量的比例尺不应小于水深测量比例尺,且最小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0。4.4.2沿海港口航道测量应采用高斯一克日格投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大于1:5000比例尺测量,应采用1.5°带投影:b)
小于或等于1:5000,大于等于1:10000比例尺测量,应采用3带投影:e)
小于110000,大于1:50000比例尺测量,应采用6°带投影;小于或等于1:50000比例尺测量,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应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a)
50cm×70cm;
70cmx100cm;
100cm×70cm
特殊浅点加密复扫的图辐尺寸可适当调整,可为A4、A3幅面。海岸地形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应与水深测量图幅尺寸一致,也可采用标准的地形图分幅(50cmx50cm)。
测量成果报告图板图廊整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踏勘和技术设计
5.1技术准备
应制定测量任务书。测量任务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名称和执行单位:
测量目的和测区范围;
测量比例尺和成图比例尺:
测量内容及工程量:
技术依据;bZxz.net
对精度和质量的要求;
施测工期要求和工程定额:
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测量示意图等有关附件。应收集的测区资料包括下列内容:最新出版的地形图和海图:
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及其相关技术说明:高程和水位站控制资料和有利用价值的观测记录;d)
助航标志、航行障碍物、地质或底质资料:测区的水文、气象、交通等情况;f)
其他与测量有关的港口航行资料等。5.1.3
应对所收集的资料的可靠性及精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出对资料采用与否的结论性意见。图上设计时,应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或海图上标示出所收集的平面控制网、水准路线及水位站等资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a)按测量要求,充分利用已知控制点设计拟加密的控制网,并根据水深测量定位手段,考虑所加-TTKAONIKAca
JT/T954-2014
密控制点的布设。控制测量应制定多个方案供选用,并把测区内新增及变动的助航标志、显著物标一并列人测量计划,估算新设计网(点)的精度:b)
确定定位比对点位置、定位和测深仪器检验方法,预先估算测区定位中误差:按控制网(点)对高程起算点的密度要求,设计控制点的水准联测路线:根据测区水位比降和潮波图拟定水位控制方案,确定水位站数量和位置:测量图幅位置设计。
实地踏勘
实施前应拟定踏勘实施计划,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检查和校核已知成果资料的可利用性,检验图上技术设计的实施可行性。5.2.2
实地踏勘包括下列内容:
调查测区行政区划、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气象、通信、交通运输、物资器材、医疗卫生和船舶避风锚泊等情况;
踏勘已有的控制网(点)和水准点位置、标志类型及保存情况。并踏勘所需增设的控制点(包b)
括显著物标)间的通视情况、确定其位置及标石类型;c
踏勘测区内有对GPS接收机造成影响的雷达、无线电等设施:踏勘已有水位站水准点标志的保存情况,并察看新增设的站位条件;调查了解测区内海上养殖区及航行障碍物的变化情况。实地踏勘后应编写踏勘报告。踏勘报告应对现场踏勘的内容逐项说明,并提出主要测量项目实施方案。
5.3技术设计
5.3.1设计人员应根据实地踏勘结果,分析已有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图上设计进行修正和充实,并编写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参见附录B。5.3.2技术设计书应装订成册,应经设计、审核、批准人员签名后执行。6GPS控制测量
6.1一般规定
符合GB/T12898精度要求的等级点,均可作为港口航道测量同等级的控制点。2新设控制点可采用CPS测量,应在高等级控制点上发展GPSD、E级网。6.1.2
3平面控制网精度以中误差作为技术指标,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精度不应低于表2的6.1.3
要求。
表2平面控制网精度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mm)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JT/T954-2014
6.1.4C、D、E级GPS点应测定符合四等水准要求的高程,在自然地貌起伏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符合同级精度的CPS高程拟合法施测。6.1.5图上设计应标示出新设计平面控制点的点位、点名、点号和级别,且应标出布网路线、水准路线,以及岸线、水系和主要地物等地形要素。6.2GPS布网原则
6.2.1GPS网布设应视其测量目的、精度要求、测区已有资料,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6.2.2CD、E级CP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6.2.3CPS网中量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要求见表3。表3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单位为条
6.2.4CPS网中相邻点之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2要求。相邻点最小距离宜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倍。
6.2.5新布设的C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三个。6.2.6求取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时,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应少于三个。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E级网点应有一个至两个方向通视。6.2.7求取CPS网点的正常高时,应根据需要进行三(四)等高程联测。C级网点应每隔3点~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E级可按控制网规模确定联测点数。6.2.8加密测设低等级的GPS网点时采用的高等级GPS网点点数应不少于四个。6.3选点及埋石
6.3.1实地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
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视场高度角不宜超过15°,并便于接收机安置和操作;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高不应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和磁性物体等: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位保存: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原有控制点:应使测站附近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埋石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种类型的标石应设有标芯,并应用铜或不锈钢制作:标芯应刻精细十字线或嵌人不同颜色金属,其直径不应小于0.5mm;应在标志表面制有“GPS”及施测单位名称,并应在现场绘制点之记GPS点命名应符合下列要求
GPS点可用该点所在地地名命名,并应以注阿拉伯数字编号:b)
采用旧点标石时,应沿用旧点名。如旧点位所在地名称已变更时,应在新点名后的括号内注明旧点名。如与水准点重合,应在新点名后注明水准点等级和编号。JT/T954—2014
GPS接收机选用要求见表4。
单颖/双赖
观测量最低要求
同步观测接收机台数
表4GPS接收机选用要求
双额/全波长
L山载波相位
CPS接收机使用前应按CH/T8016进行检定。各级GPS控制网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见表5。表5
卫星载止高度角()
同时观测卫星数
有效卫量总数
观测时段数
观测时段长度
采样间隔(s)
各级GPS控制网测量基本技术要求级别
≥60min
注1:有效卫呆总数为各时段的有效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量数;注2:规测时段数大于等于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时段:注3: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644
接收机在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过程记录。D、E
双频或单频
L,载波相位
≥40min
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并应将处理结果记人测量手铺中的记事栏。6.4.6
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天线安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观测期间,应防止接收设备震动和移动,并应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大功率电台,或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冬季作业,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夏季作业,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每时段观测过程不应进行以下操作: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
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
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改变天线位置;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其他影响观测结果的操作。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