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8 11:30:2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Z/T 0201-2020

  • 标准名称: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

  •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42.9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201-2020.Specifications for tungsten, tin, mercury and antimony mineral exploration.
1范围
DZ/T 0201规定了钨、锡、汞、锑矿原生矿床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质量、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DZ/T 0201适用于钨、锡、汞锑矿原生矿床各勘查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资源储量估算及其成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3344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GB 51060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DZ/T 003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 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 0141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DZ/T 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 0336固体矿产勘查概略研究规范
DZ/T 0338(所有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DZ/T 0339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技术要求
DZ/T 0340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3.020;73.0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1—2020
代替DZ/T0201—200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
Specifications for tungsten, tin, mercury and antimony mineral exploration2020-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0-04-30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
勘查的
3.2勘查阶段·
4勘查工作程度
4.1控制要求:
普查阶段研究要求
详查阶段研究要求
4.4勘探阶段研究要求
5勘查工作及质量
绿色勘查要求
地形测绘及工程测量
地质填图
物探、化探工作:
探矿工程
5.6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制备和测试目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试验5.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5.8
5.9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5.10新技术、新方法
6可行性评价
6.1总体要求
6.2概略研究
6.3预可行性研究
6.4可行性研究
7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7.1矿床工业指标
7.2资源量估算
7.3储量估算
7.4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
附录A(资料性附录)
D7/T 0201—2020
钨、锡、汞、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因素参考权重和矿体分级及赋值20
DZ/T0201—2020
钨、锡、汞、锑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实例·附录D(资料性附录)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附录H(资料性附录)
附录I(资料性附录)
附录J(资料性附录)
附录K(规范性附录)
附录L(资料性附录)
附录M(资料性附录)
附录N(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钨、锡、汞、锑矿床勘查参考工程间距钨、锡、汞、锑矿床各勘查阶段探求的资源量及其比例的一般要求钨、锡、汞、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钨、锡、汞、锑的主要矿物:
钨、锡、汞、锑(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钨、锡、汞、锑矿石的选冶工艺及精矿质量标准钨、锡、汞、锑企业的坏保要求·钨、锡、汞、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钨、锡、锑矿体圈定与块段划分原则汞含矿体的圈定
DZ/T 0201—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与DZ/T0201-200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调整了“章”结构,将“勘查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见4),删除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明确将规范适用范围界定在钨、锡、汞、锑矿的原生矿床(见1)。参照上位标准,落实了资源储量分类,将勘查阶段划分出四个阶段调整为三个阶段,取消了预查阶段,并进一步修改和充实了各阶段的目的任务(见3.2.2)。提出了五大地质因素加权赋值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新方法,并要求传统定性法在研究确定矿床勘查类型时应充分考虑单一地质因素的短板效应(见4.1.1.5和4.1.1.6)。明确了共生、伴生矿产的期查工程部署原则和要求(见4.1.3、4.3.6.1和4.4.6.1)。调整了锡矿矿石特征研究中的物相种类,摒弃了非规范性专业术语“胶态锡”,增加了水锡石和硅酸锡(见4.3.3.2和5.6.1.6.3)。增加了期查深度要求(见4.1.5)和各勘查阶段资源量比例要求(见4.1.6和附录F)。增加了综合评价的共生、伴生矿产种类(见4.3.6),补充了采矿废石、选矿尾砂和露大开采剥离物进行综合利用评价的要求(见4.3.6.6和4.4.6.2),调整了钨矿床一般T业指标和钨、锡、锑部分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指标(见附录L)。充实了矿石选冶技术条件研究的试验要求(见4.3.4和4.4.4),将汞的环保要求更新为钨、锡、汞、锑的环保要求(见附录K)。提出了勘查阶段进行地应力测量和地温测试的内容要求(见4.3.5.2.4、4.3.5.3.2、4.4.5.2.4和4.4.5.3.3)。
明确并落实了绿色勘查要求(见5.1)。一删除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划分的要求。-调整了钨矿体大型规模的界定标准(见附录(C),增加或删除了部分钨矿典型矿床实例(见附录G),调整了钨矿床、锑矿床工业类型(见附录(G)。修订了地质填图(见5.3)、物化探(见5.4)、探矿工程(见5.5)、采样及试样制备(见5.6.1和5.6.2)、化学分析质量检查(见5.6.3)等工作技术要求。增加了三维地质建模、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轻型便携式分析仪等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见5.10)。
-增加了矿体圈定、外推和块段划分内容(见附录M)。一提出了对于主要有用组分分布极不均勾的钨、锡、锑含矿体,可采用含矿系数(率)估算资源量(见7.2.2.1.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白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山全国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白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DZ/T 0201—2020
本标准起节人:傅群和、唐卫国、何建泽、陈志、高利民、魏军才、钟倩倩、汤亚平、刘敏、周皓迪、王谦、蒋星祥、姚、周星灿。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0201—2002。
1范围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
DZ/T 0201-—2020
本标准规定了钨、锡、汞、锑矿原生矿床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质量、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钨、锡、汞、锑矿原生矿床各勘查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资源储量估算及其成果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
GB/T17766
GB/T18341
GB/T25283
GB/T3344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GB51060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DZ/T0033
D7/T 0078
DZ/T007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DZ/T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0141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DZ/T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0336固体矿产勘查概略研究规范DZ/T0338(所有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DZ/T0339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技术要求DZ/T0340矿产勘查矿石加T选治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3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
勘查目的
发现和评价可供逊一步勘查或开采的钨、锡、汞、锑矿床(体),为钨、锡、汞、锑矿勘查或开发决策提供相关地质信息,最终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以降低矿床开发的投资风险,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合理的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DZ/T0201—2020
3.2勘查阶段
3.2.1勘查阶段划分
勘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一般应按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即使合并或者跨阶段提交勘查成果,也宜参照勘查阶段要求分步实施。3.2.2各勘查阶段的目的任务
3.2.2.1普查阶段
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勘查手段,寻找、检查、验证、追索矿化线索,发现矿(化)体,并通过稀疏的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试验研究,基本查明区内基础地质特征,初步查明矿体(床)地质特征,推断矿体连续性,初步查明矿石特征、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初步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初步评价共生,伴生矿产;开展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提出可供详查的范用围,估算推断资源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参见附录A)。3.2.2.2详查阶段
在普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试验研究,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和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石特征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勘查评价共生伴生矿产: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控制和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可信储量,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为编制矿区规划、勘探区确定等提供地质依据。对于加密了工程仍难以探求控制资源量的复杂小型矿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参见附录B),可提交普终报告。3.2.2.3勘探阶段
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加密取样工程控制和测试、深人试验研究,详细查明矿体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石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选冶技术性能,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共生、伴生矿产,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探明、控制和推断资源量,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可信、证实储量;为矿山建设设计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选冶工艺,以及矿山总体布置等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对于加密了工程仍难以求出探明资源量的复杂大中型矿床,可提交详终报告。
4勘查工作程度
4.1控制要求
4.1.1勘查类型
4.1.1.1勘查过程中应合理确定矿床勘查类型,以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和部署勘查工程,对矿床进行有效的控制。4.1.1.2普查阶段矿体的基本特征尚未查清,难以确定勘查类型,但有类比条件的,可与同类矿床类比,初步确定勘查类型;详查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勘探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变化情况验证勘查类型。随着勘查阶段的次序推进和勘查控制程度的提高,2
应从实际出发,及时修止和调整勘查类型。DZ/T0201-—2020
4.1.1.3确定矿床勘查类型时,应在地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床实际出发,抓住主要因素,参照类似矿床的勘查经验。确定勘查类型要分清主矿产和共生矿产,分清主、次矿体及其变化情况,如果主、次矿体在同一地段平行重叠分布,且间隔较小时,应以主矿体为准;若矿体间距较大,或主、次矿体分布于不同地段,可分段勘查或开采的,则主、次矿休应分别确定勘查类型。4.1.1.4影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是:矿体(汞为含矿体,下同)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休厚度稳定性(汞为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勾程度(汞为矿化连续性)和构造破坏程度。
4.1.1.5勘查类型可根据主要地质因素加权赋值法确定,也可采用传统定性等其他方法,但要充分考虑单一地质因素的短板效应。
4.1.1.6采用主要地质因素加权赋值法时,应首先根据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研究确定各主要地质因素的权重。各主要地质因素的参考权重参见附录C表C.1;各主要地质因素界定条件和分级及赋值要求参见表C.2至表C.8。按照主矿体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加权赋值结果(主要地质因素权重值与各因素赋值的乘积之和),将勘查类型划为三类,见表1。4.1.1.7各勘查类型划分实例参见附录D。鉴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可有过渡类型。表1矿床勘查类型划分表
勘查类型
I类型
(简单型)
Ⅱ类型
(中等型)
Ⅲ类型
(复杂型)
主要地质
因索加权赋值
4.1.2勘查工程间距
钨、锡、锑矿体描述
矿体现模达大型(钨为中型至大型),形态简单一较简单,厚度稳定一较稳定,主要组分分布均句一较均与,构造破坏程度小一中等
矿体规模属中型,少数为大型,形态简单一复杂,厚度稳定一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较均句一不均匀,构造破坏程度小一中等矿体规模为小型,少数为中型,形态复杂,录含矿体描述
含矿休规模达大型,形态简单一较复杂,矿化连续一基本连续,内部结构简单一较复杂,构造破坏程度小中等
含矿体规模中等,形态较复杂一复杂,矿化不连续,内部结构复杂,构造破坏程度小一中等
含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矿化不厚度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构造破连续,内部结构复杂,构造破坏程度坏程度中等一人
中等一大
4.1.2.1矿床勘查时应根据勘查类型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问距。勘查工程间距的合理性主要用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检验。当一个矿床由多个稳定程度不等的矿体或矿段组成时,应根据各自特征分别确定勘查工程间距。
4.1.2.2最佳勘查工程间距一般需采取多种方法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应采用由疏到密、疏密结合、由浅到深、深浅结合、典型解剖、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确定。4.1.2.3钨、锡、汞、锑矿勘查探求控制资源量的参考基本工程间距参见附录E。探明、推断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般在基本工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或放稀1倍,但不限于1倍,以满足相应勘查研究程度要求为准则。
DZ/T0201—2020
4.1.2.4、实际勘查过程中,普查阶段以地表取样工程稀疏控制为主,深部应有工程证实,不要求系统控制。对于矿体地质变量了解较少的详查工作初期,可采用类比法确定工程间距;在详查后期和勘探阶段,通过类比、地质统计学分析、工程验证等方法,论证工程间距的合理性,并视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4.1.2.5当矿体沿走向或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勘查工程问距应适应其变化。4.1.2.6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以深入研究成矿控矿规律,指导深部勘查。
4.1.3共生、伴生矿产勘查
4.1.3.1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应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勘查评价。4.1.3.2对于同体共生、伴生矿产,其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按相应矿种(类)规范执行;对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的同体共生矿产,当主矿产勘查程度达不到共生矿产相应要求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该矿种的勘查规范适当增加勘查工程或进行专门的勘查工作,一般详查阶段对同体共生矿产的勘查工作程度应达到相应矿产勘查规范规定的详查程度要求。4.1.3.3对于异体共生矿产,一般情况下应根据需要,利用揭露主矿产的工程或适当增加工作量,对矿体进行勘查和评价;对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揭露主矿产的工程达不到相应控制程度的,按该矿种的勘查规范进行专门的勘查和评价工作。4.1.4勘查工程部署
4.1.4.1在合理确定勘查类型和勘查工程间距的基础上,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地形、地貌、物化探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选择适当、有效的勘查方法和手段,按矿床勘查类型和相应工程间距部署勘查工程,对矿床进行整体控制:视具体情况(如矿体局部与整体变化情况相差较大、小矿体可随主矿体顺路开采等),按矿体勘查类型和相应工程间距适当调整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局部控制。
4.1.4.2详查阶段,对于发现的矿体在走向两端和倾向深部(盲矿休还应包括其头部)应具有一定的圈边工程,勘探阶段,一般应根据详查结果选择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综合最优的地段作为首采区,并以首采区为重点兼顾全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勘探阶段工作。4.1.4.3详查和勘探阶段,为采取试验样品控制矿床首采区或主要资源储量区,可部署坑探工程。对第Ⅲ勘查类型中形态极复杂、主要有用组分变化很大的矿床,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估算区在具备条件时应部署坑探验证。坑探应以沿脉为主,当沿脉坑道不能揭露矿体全厚时,应部署相应间距的穿脉控制矿休全厚。
4.1.5勘查深度
4.1.5.1对走向延伸很大的矿床,可以分段勘查。4.1.5.2对于理藏较深或倾向延深较人的矿床,应科学合理地论证和确定勘查深度。一般情况下,小型矿床勘查垂深不小于300m,中型不小于500m,大型不小于800m,老矿山深部勘查每次延深不小于矿山现有开采中段高的3倍。各类型矿床在勘查垂深以下应有少量的工程进行控制,了解矿床深部远景。4.1.5.3勘查深部矿体应适当加强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1.6资源量比例
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勘查工作程度,应满足各阶段的目的、任务要求。各勘查阶段探求的资源量及其比例的一般要求参见附录F。4
4.2普查阶段研究要求
4.2.1勘查区地质条件
DZ/T0201-2020
在全面收集和研究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矿产勘查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成矿条件有利的物探、化探和重砂异常区、矿(化)点,采用露头详细检查、比例尺1:10000~1:2000的地质填图和适宜的物探、化探方法以及稀疏的取样工程,基本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基本特征,查明主要常特征和含矿性,基本查明主要控矿地质因素和主要矿化类型(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参见附录G),评价成矿远景。
4.2.2矿体地质特征
对已发现的矿体(层)进行稀疏控制,深部应有工程证实,初步查明已发现主矿体(层)的分布、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和品位等,推断矿休的连续性;估算推断资源量,为是否详查及如何详查提供依据。4.2.3矿石特征
通过稀疏工程的样品分析,初步查明矿石的品位、化学成分、矿物组合(钨、锡、汞、矿的主要矿物参见附录H)、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工业类型以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4.2.4矿石选冶技术性能
一般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能作为工业原料的初步评价(矿物、元素的性质、用途及地球化学性状参见附录T);对组分复杂,粒度较细,国内尚无成熟选(治)矿经验的钨、锡、汞、锑矿石,应进行可选(治)性试验或视条件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矿石的选治工艺及精矿质量标准参见附录J)。4.2.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收集、分析区域资料并与同类型矿山开采资料对比,确定矿区(床)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初步了解地表水分布、水位、流量、淹没范围,地下水类型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了解矿体和顶底板雨岩的稳固性;初步了解围岩、矿石、地表水体,地下(热)水中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放射性核素、有害组分种类及含量本底值,类比预测评价矿床开采对人体健康、生态坏境的影响、4.2.6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初步了解与主矿产共生、伴生的矿产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对其工业价值和利用的可能性做出初步评价。
4.3详查阶段研究要求
4.3.1矿床地质特征
4.3.1.1通过比例尺为1:5000~1:1000的地质填图和各种勘查方法、手段,详细查明钨、锡赋矿层位和汞、锑含矿岩系的地层年代、岩性、岩相、层厚和层序,特别注意求、锑含矿(体)层位和矿化屏蔽层的研究,建立矿床的含矿地层柱状图(地层层序表)。4.3.1.2详细查明主要控矿构造(断层、褶皱、裂隙、破碎带、接触带等)的分布、产状、规模和性质,以及各种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研究成矿后的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程度。4.3.1.3侧重研究与钨、锡矿化有关的岩浆岩的种类、岩性、形态、产状、规模、侵入时代、演化特点、与围DZ/T0201—2020
岩接触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或对矿休的破坏作用。4.3.1.4详细查明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分布范围,研究蚀变与矿化的关系,可编制矿化一蚀变分布图;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需基本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强度、相带分布及岩性特征等。4.3.2矿体地质特征
4.3.2.1用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钨、锡、矿休和求含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数量,基本控制主矿体以及规划首期开采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问分布;对汞矿还需阐明含矿体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展布规律和确定合理计算含矿系数的原则,并论述其可靠程度4.3.2.2基本查明主矿体厚度、矿石品位在倾向和走向上的变化情况,计算变化系数;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和矿体间相互关系。
4.3.2.3基本查明风(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的性质、类型以及分布范围,研究其成因及控矿条件。4.3.3矿石特征
4.3.3.1基本查明矿石矿物组合及含量,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粒度、嵌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化学成分,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初步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基本确定矿石白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4.3.3.2对于钨矿石,应注意查明黑钨类和白钨类比例及空间分布;对丁锡矿石,应注意查明锡石锡、硫化锡、水锡石锡和硅酸锡四者比例及空间分布:对于锑矿石,应注意查明锑氧化率,并据此划分氧化矿石(质量分数大于50%)混合矿石(质量分数为20%50%)和原生矿石(质量分数小于20%)。4.3.4矿石选治技术性能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矿石的可选(治)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对生产矿山附近、有类比条件的易选(冶)矿石,可以进行类比评价,并进行验证试验:对难选(冶)矿石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以便对主矿产及其共生、伴生组分做出综合评价。试验应包括尾矿沉淀、回水利用、尾渣和废石毒性浸出等内容,初步分析和评价选冶过程中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有害组分(钨、锡、汞、锑的环保要求见附录K))。4.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3.5.1水文地质
4.3.5.1.1勘查范围宜选择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若水文地质单元面积很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基本查明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及水(流)量情况:收集、了解大气降水等气象水文资料: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圈出汇水边界。
4.3.5.1.2基本查明矿区和矿床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及埋藏条件,含水层的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与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地下水的水量、水位(水压)、水质、水温及其动态变化,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和稳定性。对有热水、气的矿床,应基本查明其分布、压力、温度、流量及影响因素。4.3.5.1.3基本查明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富水性及导水性,构造对各含水层及地表水水力联系的影响程度,可能引起突水的位置,矿体围岩的富水性和水压,老摩分布及其积水情况等对矿床开采的影响。4.3.5.1.4初步确定水文地质边界和矿坑主要充水因素、水源和途径,预测矿坑涌水量。4.3.5.1.5根据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和富水程度,矿床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宫水性、导水性,6
DZ/T0201—2020
第四系覆盖层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初步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4.3.5.1.6根据矿区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评价矿区的供水水源条件,提出解决矿山供水的方向。4.3.5.2工程地质
4.3.5.2.1初步测定矿石、围岩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4.3.5.2.2基本查明矿区内断层、破碎带、风化软弱带、节理、裂隙带、岩溶等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4.3.5.2.3研究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和露天开采(以下简称露采)边坡的稳定性。4.3.5.2.4当中小型矿床位于已知高地应力地区或矿体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的深度大于700m时,可参考GB51060进行地应力测量。4.3.5.2.5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4.3.5.3环境地质
4.3.5.3.1调查围岩、矿石、地表水体、土壤、地下(热)水、废石中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放射性核素、有害组分的种类和含量本底值。
4.3.5.3.2当中小型矿床矿体海拔大于3000m或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的深度大于500m时,应在不同构造部位选择有代表性的探矿钻孔测温。4.3.5.3.3收集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情况及新构造活动特征,按照地震动参数划分地震基本烈度,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做出评价。4.3.5.3.4收集矿区及附近民居、基本农田、各类保护区、重要构筑物等资料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资料,并进行相应调查,综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它们对矿山开发可能造成的影响。4.3.5.3.5预测矿山开发可能引起的滑坡、塌陷、泥石流、地震、突水、地表水体水量减少或枯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对人休健康、生态环境等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进行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4.3.5.3.6矿床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查阶段一般与地质勘查阶段相匹配: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矿区位于人口密集区、城镇、旅游区、重要文物保护区、水源地和森林区等附近,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要超前开展,4.3.6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3.6.1对十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土的共生矿产,应与主矿产统筹考虑,并按该共生矿产的勘查规范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评价,对共生矿产的勘查工作程度一般应达到相应矿产勘查规范规定的详查程度要求;对于资源量规模为小型的共生矿产,视控制主矿产的工程对其控制情况和需要进行加密控制,并按该矿共生矿产的勘查规范进行评价。4.3.6.2、钨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铁、锰、铜、铅、锌、锡、铋、钊、锑、金、银、稀土元素、锂、铍、伽、锯、钼、钻、锗、嫁、钢、镉、硫、砷、压电水晶、熔炼水晶、萤石、石榴子石、云母、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绿柱石、电气石等。
4.3.6.3锡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铁、锰、铜、铅、锌、钨、铋、钼、锑、银、锂、、锯、钼、钢、铍、硫、砷、萤石、云母、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绿柱石、电气石等。4.3.6.4锑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铁、锰、铜、铅、锌、鸽、锡、镍、、钴、求、金、银、镉、铂、钯、钉、硫、砷、硒、碲、董石、重晶石等。
4.3.6.5末矿床注意综合评价锑、金、铊、砷、硒、等4.3.6.6初步评价采矿废石和选矿居砂的矿物成分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露采矿床需对剥离物的综合利用进行评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