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汽车行业标准(QC) >>
- QC/T 1016-2015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QC汽车标准】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 QC/T1016-2015
- 现行
标准号:
QC/T 1016-2015
标准名称: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48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1016-2015.Door trim panel assembly for passenger cars.
1范围
QC/T 1016规定了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QC/T 1016适用于由各种材料通过成型工艺制成的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但不适用于安装于其上的操纵件或电气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 色用灰色样卡
GB/T 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纺 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8410汽车 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9286- -1998 色漆 和清漆漆 膜的划格试验
GB 11552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GB/T1699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高温耐人造光色牢度及抗老化性能:氙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门内饰板总成door trim panel assembly
位于车窗玻璃下方,安装在车门内钣金上的,由各种材料制成的内装饰件,若有骨架时还应包括骨架部分。
3.2扶手armrest
位于门内饰板上,供驾驶员和乘客手肘依靠的部件。
3.3门内把手grab handle/ pull handle
位于门内饰板中上部,供驾驶员和乘客的手抓握后用以推开和关上车门的部件。
3.4地图袋map pocket
位于门内饰板下部,提供储物空间的部件.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1016—2015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Doortrimpanelassemblyforpassengercars2015-10-10发布
201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5年第6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小型轴流潜水电泵》等902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648项、汽车行业标准13项、航空行业标准24项、船舶行业标准20项、轻工行业标准48项、化工行业标准9项、治金行业标准19项、建材行业标准3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项、稀土行业标准5项、电子行业标准60项、通信行业标准51项。附件:13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五年十月十日
附件:
13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1014—2015
QC/T1015—2015
QC/T501—2015
QC/T1016—2015
QC/T1017—2015
QC/T1018—2015
QC/T1019—2015
QC/T1020—2015
QC/T1021—2015
QC/T648—2015
QC/T1022—2015
QC/T1023—2015
QC/T1024—2015
标准名称
汽车、摩托车起动电机用换向器汽车空调控制器
汽车信号闪光器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汽车用前照灯清洗喷嘴总成
汽车用踏步板
汽车变速换挡操纵装置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等速万向节及其总成试验方法汽车独立悬架球头销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纯电动乘用车用减速器总成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系统通用要求汽车用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501—1999
QC/T304—1999
QC/T648—2000
QC/T650—2000
起始实施日期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2016-03-0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QC/T1016—2015
QC/T1016-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政、邵雄、李再华、黄其震、黄彩琴。I
1范围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QC/T1016—2015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由各种材料通过成型工艺制成的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但不适用于安装于其上的操纵件或电气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
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11552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金高温耐人造光色牢度及抗老化性能:氙弧GB/T1699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门内饰板总成doortrimpanelassembly位于车窗玻璃下方,安装在车门内钣金上的,由各种材料制成的内装饰件,若有骨架时还应包括骨架部分。
扶手armrest
位于门内饰板上,供驾驶员和乘客手肘依靠的部件。3.3
门内把手grabhandle/pullhandle位于门内饰板中上部,供驾驶员和乘客的手抓握后用以推开和关上车门的部件。3.4
地图袋mappocket
位于门内饰板下部,提供储物空间的部件。QC/T1016—2015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门内饰板总成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1.2门内饰板总成的内部凸出物应符合GB11552的有关要求。4.1.3门内饰板总成外观的要求包括:a)门内饰板总成的外观表面应无尖棱、裂纹、印记、污物,不允许有影响外观的气泡、裂缝、油漆的流痕、表面翘曲、起泡或其他缺陷。b)门内饰板总成表面的颜色和花纹应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色板或样品一致。4.2性能要求
4.2.1耐溶剂性。
试验后的试样表面不应有表面软化、剥离、变色、褪色等现象,色牢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级。4.2.2耐摩擦色牢度。
仅针对软质包覆表面,进行往复摩擦后,试样表面的变色和摩擦布的沾色色牢度均大于或等于3级。
4.2.3耐刮擦性。
仅针对注塑件表面,试验后,目视距离为300mm±30mm,表面应无明显的泛白现象,手摸无毛刺。
4.2.4散发性能。
4.2.4.1甲醛散发量。
构成门内饰板总成的材料,甲醛散发量不大于10μg/g。4.2.4.2气味特性。
构成门内饰板总成的材料,气味特性评定值:条件1,不大于3.0级;条件2,不大于3.5级;条件3,不大于4.0级。
4.2.4.3可冷凝组分。
构成门内饰板总成的材料,可冷凝组分不大于3.0mg;真皮材质不大于5.0mg。4.2.4.4总有机物挥发量。
构成门内饰板总成的材料,总有机物挥发量不大于70ugC/g:真皮材质、喷漆材质不大于100μgC/g。
4.2.5耐光老化性。
试验后,试样表面应无渗出物、黑斑、粉化、龟裂,光泽无明显变化,与预留样品相比色牢度等级不小于3级。
4.2.6热老化性能。
试验后,门内饰板总成应无明显收缩和变形,无渗出物,颜色和光泽无明显变化,与预留样品相比色牢度等级不小于(3-4)级;表皮应无起泡、起皱、粘连或边缘的剥离、剥落。4.2.7低温落球试验。
试验后,门内饰板总成暴露面应无收缩、开裂。2
4.2.8温度交变试验。
QC/T1016—2015
试验后,门内饰板总成应无明显收缩和变形,无渗出物,颜色和光泽无明显变化,与预留样品相比色牢度等级不小于(3一4)级;表皮应无起泡、起皱、粘连或边缘的剥离、剥落。4.2.9漆膜附着力。
对于试样上的油漆表面或水转印表面,试验后的油漆样件表面或水转印表面划格部分不大于1级。
4.2.10燃烧特性。
燃烧特性应符合GB8410的规定。4.2.11强度要求。
4.2.11.1扶手强度。
扶手分别受到平压头500N±10N、球形压头220N±10N载荷的加载,试验后扶手不应失去完整性,不应出现可见的破裂、松动、永久变形和异响等缺陷,没有功能性的失效。4.2.11.2门内把手强度。
门内把手受到445N±10N载荷的加载,在试验中及试验后没有可见的破损或者从门内饰板上脱离,门内把手、门内饰板必须保持与钣金的连接,没有功能性的失效。4.2.11.3地图袋强度。
地图袋受到220N土10N载荷的加载,在试验中及试验后没有可见的破损或者与门内饰板的分离(如焊点脱开)现象,门内饰板必须保持与钣金的连接,没有功能性的失效。4.2.12耐久性。
4.2.12.1扶手耐久性。
试验后,扶手没有可见的破损或与门内饰板的分离。门内饰板和扶手与钣金保持连接,且功能正常。
4.2.12.2门内把手耐久性。
试验后,门内把手没有可见的破损或与门内饰板的分离。门内饰板和门内把手与钣金保持连接,且功能正常。
4.2.12.3地图袋部件耐久性。
试验后,地图袋部件没有可见的破损或与门内饰板的分离。门内饰板和地图袋与钣金保持连接,且功能正常。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试验环境条件。
无特殊规定时,试验的环境条件应为温度23℃±5℃。5.1.2预处理。
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环境下放置至少48h,对于油漆或水转印零件,需要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的环境下放置至少168h。3
QC/T1016—2015
5.2试验方法
5.2.1耐溶剂性。
5.2.1.1试样。
从门内饰板产品的平坦部位截取面积不小于50mm×100mm的样件至少5件,每种试剂至少进行1件。
5.2.1.2试验程序。
在试样表面分别滴1mL左右的人工汗液(按GB/T3922)、0.5%肥皂水、95号汽油、耐风窗洗涤液,放置5min后用棉布吸干,然后在23℃±2℃、相对湿度(50±10)%下放置24h后目测评定试样表面试验区域的变化,并按GB/T250评定试验区域的色牢度等级,试验后应符合4.2.1的要求。
5.2.2耐摩擦色牢度。
5.2.2.1试样。
从门内饰板产品软质包覆表面的平坦部位截取(50mm±10mm)×(150mm±10mm)的样件至少3件。
5.2.2.2试验程序。
将试样固定在符合如下条件的摩擦仪上:a)摩擦头为直径16mm±0.1mm的圆形。b)摩擦行程为104mm±3mm。
c)摩擦头上方有垂直向下9N±0.2N的压力。用面积为(50mm±2mm)×(50mm±2mm)的方形棉布包在摩擦头外面,对试样进行10次往复摩擦,摩擦频率1次/s。试验后目测评定试样表面试验区域的变化,并按GB/T251的要求评定摩擦布表面的沾色色牢度:按GB/T250的要求评定试样表面的变色色牢度,试验后应符合4.2.2的要求。
5.2.3耐刮擦性。
5.2.3.1试样。
从门内饰板产品纯注塑表面的平坦部位截取(70mm±10mm)×(70mm±10mm)的样件至少3件。
5.2.3.2试验程序。
使用Erichsen318硬度棒,压头直径1mm±0.1mm、载荷4N±0.2N、行程20mm~50mm,在样品表面进行刮划,每划一次,转90度再划一次,直到4个方向都进行刮划。用肉眼在300mm土30mm的距离进行观察,并用手指触摸样品表面进行评价。5.2.4散发性能。
用于检测的零件下线时间为7d~15d。5.2.4.1甲醛散发量。
试样。从门内饰板产品的平坦部位截取(40mm土1mm)×(100mm土2mm)的样件至少a)
6件。
b)试验程序。将试样固定在紧闭的装有50mL土1mL去离子水的1000mL±20mL聚乙烯4
QC/T1016—2015
瓶中,试样底部距离去离子水表面40mm土5mm。在60℃±2℃下将其保温180min±10min。待瓶冷却后,取出10mL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10mL乙酰丙酮溶液、10mL乙酸铵溶液,在40℃土2℃水浴中加热15min土±1min,加热时甲醛与乙酸铵中的铵离子和乙酰丙酮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DDL,避光冷却1h,用分光光度计于412nm波长处测吸光度。再同时用6个不同浓度的甲醛校正溶液作甲醛校准曲线,算出校正因子,并计算出甲醛散发浓度。其浓度含量应符合4.2.4.1要求。如有条件也可采用采样管+液相色谱分析法。
5.2.4.2气味特性。
试样。从门内饰板产品上截取厚度相近、体积为50cm土5cm2的样块至少3件。a)
试验程序。
1)条件1:1L容器内加入50mL土5mL去离子水,放人样品,样品不得与水相接触,密闭容器,存放温度23℃±2℃,存放时间24h±1h,存放后立刻评价。2)条件2:1L容器内加人50mL±5mL去离子水,放入样品,样品不得与水相接触,密闭容器,存放温度40℃土2℃,存放时间24h±1h,存放后立刻评价。3)条件3:1L容器内不加水,放人样品,密闭容器,存放温度80℃土2℃,存放时间120min±10min,存放后冷却至60℃±5℃时评价。4)试验评判由3位取得有效资格的检验人员进行。一位检验人员从保温箱中取出一个试验容器,稍微打开一点瓶盖,闻一下,重新盖上盖子,将容器传给第二位检验人员。第二位检验人员在评定后将容器传给第三位检验人员进行评定,并记录每一位检验人员的评定结果(记录包括检验人员姓名)评定级别有6个等级:见表1。5)评定时,检验人员首先应判断出气味是否有干扰性,如无干扰性,则给出1到3的级别。如有干扰性,则给出4到6的级别。如检验人员不能确定,可以给出两级中间分,如4.5级。如果3位检验人员评定出的各分数之间相差2级以上,则再进行一次试验。6)取3人均值,圆整到0.5级;评定结果应符合4.2.4.2的要求。表1气味等级
5.2.4.3可冷凝组分。
气味干扰程度
无气味
有气味,但无干扰性气味
有明显气味,但无干扰性气味
有干扰性气味
有强烈的干扰
有不能恐受的气味
a)试样。从门内饰板产品的平坦部位截取直径80mm±1mm的圆形试片,厚度超过10mm时,从零件背面削薄至10mm,至少测试2件。b)试验程序。将试样按产品外露面朝上放入玻璃烧杯,将玻璃烧杯置于100℃土1℃的油浴5
QC/T1016—2015
槽内,将已称重的厚度0.03mm、直径103mm±1mm的铝箔放置在烧杯口,顶部加盖温度为21℃土1℃的冷却板,持续时间960min±10min,油浴结束后取下铝箔片,在干燥器内干燥3.5h~4h,再次称重。计算试验前后铝箔的重量差,记为可冷凝组分。测试结果应符合4.2.4.3的要求。
5.2.4.4总有机物挥发量。
a)试样。从门内饰板产品上截取样块,破碎成质量为10mg~25mg的粒状;称取1.200g土0.001g封装在10mL玻璃顶空瓶中,至少测试3瓶。b)试验程序。将分割成粒状的试样封装在顶空瓶内,在120℃±1℃下保温300min土5min,然后用顶空进样器采集瓶内气体,进人气相色谱仪分离,通过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有机物含量响应值,代人丙酮校准曲线计算试样的总有机物挥发量。测试结果应符合4.2.4.4的要求。
5.2.5耐光老化性试验。
5.2.5.1试样。
在门内饰板产品的平坦部位截取不小于50mm×100mm的样件至少3件,其中1件留作原样用于试验后的外观评定,另2件作为平行样品。5.2.5.2试验程序。
将试样固定在氙光仪样品架上,按GB/T16991一2008曝晒条件3进行3个循环周期的连续光照。试验后目测评定试样表面试验区域的变化,并按GB/T250的要求目测评定试样表面的变色色牢度,试验结果应符合4.2.5的要求。5.2.6热老化试验。
5.2.6.1试样。
门内饰板总成。
5.2.6.2试验程序。
将门内饰板总成按实车安装状态固定后,放入高温箱,门内饰板总成在85℃±2℃下放置168h土2h。试验结束后取出置于箱外,在室温下放置4h,再进行目测评定,并按GB/T250进行色牢度等级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4.2.6的要求。5.2.7低温落球试验。
5.2.7.1试样。
门内饰板总成。
5.2.7.2试验程序。
将门内饰板总成按实车安装状态固定后,放人低温箱,在-30℃±2℃下放置4h以上,然后用质量为500g土10g的实心铁球在距冲击表面400mm土10mm高度进行落球冲击试验,扬声器罩的冲击高度为200mm土10mm,选取覆盖各区域的3~5个点进行。低温落球冲击试验应在样品取出低温箱后20s内完成。目测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4.2.7的要求。5.2.8温度交变试验。
5.2.8.1试样。Www.bzxZ.net
门内饰板总成。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 QC/T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
- QC/T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
- QC/T549-1999 汽车倒车报警器
- QC/T926-201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
- QC/T207-1996 汽车腊通气弹簧
- QC/T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
- QC/T935-2013 餐厨垃圾车
- QC/T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
- QC/T29032-2013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堵塞报警传感器
- QC/T457-2013 救护车行业标准
- QC/T568.1-201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第1部分:微型
- QC/T356-1999 汽车车轮螺母 球面螺母
- QC/T38-92汽 与挂车气压 调节保护装置台架试验方法
- QC/T873-2011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 QC/T220-1996 汽车用易熔线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