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2 14:02:28
  • YD/T3120-201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3120-2016

  • 标准名称:

    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4.13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3120-2016.Interwork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between packet digital microwave equipment and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IN).
1范围
YD/T 3120规定了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的技术要求,包括业务、运行管理维护(OAM)、保护、QoS、同步等方面的互通技术要求。
YD/T 3120适用于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 网络互通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611-200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GB/T 15941-2008同步 数字体系( 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YD/T 1948.3-2010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 技术要求第3部分:以太网业务框架
YD/T 1948.4-2010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4部分:以太网OAM
YD/T 1948.5-2011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 业务
YD/T 2374-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
YD/T 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
ITU-T G.707同步 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 node interface for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120-2016
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技术要求
Interworkingtechnical requirementsbetweenpacketdigital microwaveequipmentandPacketTransportNetwork(PIN)2016-07-11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模型和互通内容:4.1基于MPLS-TP以太网NNI接口的网络互通模型.4.2基于UNI接口的网络互通模型4.3基于重叠模式的网络互通模型·4.4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内容.5基于NNI接口的互通技术要求…5.1业务互通技术要求...
5.2OAM互通技术要求·
5.3保护互通技术要求·
5.4QoS优先级映射互通技术要求6基于UNI接口的互通技术要求
6.1业务互通技术要求·
6.2OAM互通技术要求
6.3保护互通技术要求
6.4QoS优先级映射互通·
7基于重叠模式的互通技术要求·7.1基于重叠模式的TDM/以太网业务互通技术要求·7.2基于重叠模式的单节点以太网LAG互通技术要求7.3基于重叠模式的QoS优先级映射互通技术要求8同步互通技术要求
8.1基于同步以太实现频率同步互通技术要求8.2基于SDH接口的频率同步互通技术要求8.3基于以太网接口实现IEEE1588-2008的时间同步互通技术要求,8.4基于外时钟同步接口实现频率同步互通技术要求-8.5基于1PPS+ToD接口实现时间同步互通技术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分组数字微波与PTN网络互通应用场景YD/T3120-2016
YD/T3120-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依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2374-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YD/T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YD/T2755-2014《分组传送网(PTN)互通技术要求》对PTN网络和设备的具体规范,以及YDT2742-2014《分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对分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的具体规范,并结合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商对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的网络互通应用场景和需求制定而成。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李芳、王磊、程伟强、王俊、徐勇放、杨剑、熊俊、I
HiiKAoNiKAca
YD/T3120-2016
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技术要求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的技术要求,包括业务、运行管理维护(OAM)、保护、QoS、同步等方面的互通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场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611-200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GB/T15941-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YD/T1948.3-2010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3部分:以太网业务框架YD/T1948.4-2010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4部分:以太网OAMYD/T1948.5-2011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
YD/T2374-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YD/T2397-2012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ITU-T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nodeinterfaceforthe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 (SDH))
ITU-TG781同步层功能(Synchronizationlayerfunctions)ITU-TG825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数字网内抖动和漂动的控制(Thecontrol of jitterandwander within digital network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ITU-TG8021以太网传送设备功能模块的特征(CharacteristicsofEthernettransportnetworkequipmentfunctionalblocks)
ITU-TG8113.1用于分组传送网(PTN)的MPLS-TP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for MPLS-TP i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ITU-TG.8261分组网络中的定时和同步(Timingandsynchronizationaspectsinpacketnetworks)ITU-TY.1731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OAMfunctionsandmechanismsforEthernetbasednetworks)IEEE802.1AX-2013IEEE局域和城域网络标准协议链路聚合(IEEEStandardfor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LinkAggregation)IEEE802.3ah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第三部分:CSMA/CD接入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一增补:用户接入网络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Specificrequirement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s Amendment: Media Access Control Parameters, Physical Layers, and Management ParametersforSubscriberAccessNetworks)1
HiiKAoNiKAca
YD/T3120-2016
IEEE802.3-2012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第三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Local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 and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s)IEEE1588-2008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版本2)(IEEEStandardforaPrecision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Networked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STM-1
C-VLAN
1 Pulse Per Second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utomaticProtectionSwitch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dministration Unit
Background Block Error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Continuity Check
Continuity Check Message
SONET/SDH Circuit Emulation over Packet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ustomer Signal Failure
Contributing Source
Channelized STM-1
Code Violation
Customer VLAN
Destination MAC address
Drop Eligability Indicator
Delay Measurement
Do not Revert
DiffServ Code Point
Ethernet Over SDH
Ethernet Private Line
Error Second
EthernetSynchronizationMessagingChannelEthernet MAC Layer Network
1秒1个脉冲,简称秒脉冲
告警指示信号
自动保护倒换
地址解析协议
管理单元
背景误码块
连接允许控制
随路信令
连续性检测
连续性检测消息
分组网承载的SONET/SDH电路仿真电路仿真业务
规范格式指示符
承诺信息速率
循环余校验
客户信号故障
提供源
通道化STM-1
码违例
客户VLAN
目的MAC地址
丢弃标识符
时延测量
非返回
区分业务编码点
以太网映射到SDH
以太网专线
误码秒
以太网同步信息通道
以太网MAC层网络
TiiKAoNiKAca
EthernetVirtual Private LineExceed
Exercise
Frame Checking Sequence
Fast Ethernet
Fast Reroute
Forced Switch
Generic Associated Channel
G-ACh Label
Gigabit Ethernet
Higher Order Path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ITU Carrier Code
Identification
Internet Protocol
LayerTwo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ink Aggregation Group
Loopback Function
Loopback Message
Loopback Reply
Lock Signal Function
Loss Measurement
Loss Measurement Message
Loss Measurement Reply
Loss of Connectivity
Loss of Frame
Loss of Multiframe
Loss of Pointer
Loss of Signal
Low Order Path
Lockout of Protection
Label Switched Path
Link Trace
Media Access Control
Maintenance Domain
以太网虚拟专线
帧校验序列
快速以太网
快速重路由
强制倒换bzxz.net
通用关联通道
G-ACh标签
千兆以太网
高阶通道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国际电联运营商编码
标识符
互联网协议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组
环回功能
环回消息
环回响应
信号锁定功能
丢包测量
丢包测量消息
丢包测量响应
连通性丢失
帧丢失
复丢失
指针丢失
信号丢失
低阶通道
保护锁定
标签交换路径
链路踪迹
媒质接入控制
维护域
YD/T3120-2016
HiiKAoNiKAca
YD/T3120-2016
MPLS-TP
Maintenance Entity Group
MEG Level
MEGEnd Point
Multi-Frame Loss
MEG Intermediate Poin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Manual Switch
Multiplex Section
MAC Service Data Unit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Multi-Segment PW
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Maximum Transport Unit
NetworkNetwork Interface
No Request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Ethernet) Preamble
Payload Data Unit
ProviderEdge
Per-Hop Behavior
Path Overhead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recision Time Protocol
Pseudowire
PseudowireEmulationEdge toEdgeQuality of Service
Remote Alarm Indication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
Remote Multi-Frame Alarm IndicationReverse Request
Regenerator Section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Source Address
Structure-Agnostic TDMover PacketSignal Degrade
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
维护实体组
维护实体组层次
MEG端点
复帧丢失
MEG中间节点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传送子集
人工倒换
复用段
MAC业务数据单元
复用段保护
多段伪线
多业务传送平台
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一网络接口
无请求
运营、管理和维护
(以太网)前导码
净荷数据单元
运营商边缘(设备)
每跳行为
通道开销
分组传送网
精确时间协议
端到端伪线仿真
服务质量
远端告警指示
远端缺陷指示
远端复帧告警指示
返回请求
再生段
实时传输协议
源地址
结构化无关的TDM仿真
信号劣化
同步数字体系
HiiKAoNiKAca
S-VLAN
Severely Error Seconds
Signal Fail
Start of Frame Delimiter
SubNetworkConnectionProtectionSection Overhead
SynchronisationStatusMessageSynchronousTransportModule
Service VLAN
Traffic Cla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ce ID Mismatch
Timeof Day
Tag Protocol Identifier
TestPDU
Time To Live
Unavailable Second
Unequipped
User Network Interface
Virtual Containe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WaittoRestore
严重误码秒
信号失效
顿定界符
子网连接保护
段开销
同步状态消息
同步传输模块
运营商VLAN
业务分类
时分复用
跟踪标识符失配
当前时刻
标签协议标识符
测试净荷数据单元
生存时间
不可用秒
通道未装载
用户网络接口
虚容器
虚拟局域网
等待返回
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模型和互通内容基于MPLS-TP以太网NNI接口的网络互通模型YD/T3120-2016
支持MPLS-TP的分组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之间基于MPLS-TP以太网NNI接口的互通模型,可划分为基于单节点互连、基于双节点互连和基于PTN网络接入层补环三种场景,如图1所示。该互通模型适用于支持MPLS-TP处理的分组微波设备与PTN设备的互通,两种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NNI(FE/GE/10GE)互连。
以太网NNI
分组微波设备
分组传送网(PTN)设备
a)单节点互连
HiiKAoNiKAca
YD/T3120-2016
分组微波设备
以太网NNI
分组传送网(PTN)设备
b)双节点互连
分组微波设备接入层补环
分组传送网汇聚/核心层
c)PTN网络接入层补环
图1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设备基于MPLS-TP以太网NNI的互通模型4.2
基于UNI接口的网络互通模型
分组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之间基于UNI接口的互通模型如图2所示。该互通模型适用于所有种类的分组微波设备与PTN设备的互通,微波设备与PTN设备之间通过UNI互连。UNI接口包括以太网10GE/GE/FE接口、STM-1和E1接口。UNI
分组微波设备
分组传送网(PTN)设备
图2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设备基于UNI的互通模型4.3
基于重叠模式的网络互通模型
分组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之间基于重叠模式的互通模型如图3所示。这种互通模型多见于分组微波设备用在PTN网络接入层补环的场景,且分组微波设备或者不支持基于MPLS-TP的分6
iiKAoNiKAca
YD/T3120-2016
组交换,或者支持基于MPLS-TP的分组交换但与接入层PTN设备属于不同厂家。该互通模型中,对于分组微波设备而言,互连接口为以太网UNI接口:对于接入层的PTN设备而言,互连接口为支持MPLS-TP的以太网NNI接口。这些以太网接口包括10GE/GE/FE接口等。國
UNIINNI
分组微波设备接入层补环
分组传送网汇聚/核心层
图3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设备基于重叠模式的互通模型4.4
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内容分组数字微波设备与分组传送网(PTN)网络互通内容和总体技术要求见表1。表1互通技术内容与互通模型、物理接口的对应关系互通模型
互通接口
TDM业务互通
以太网业务互通
互通接口
TDM业务告警和误码互通
以太网接入链路OAM互通
以太网业务OAM互通
MPLS-TPOAM互通
STM-1MSP互通
单节点以太网LAG互通
MPLS-TP线性保护互通(适用
于双节点互通模型)
优先级映射互通
频率同步互通
时间同步互通
注:一表示不适用
NNI接口互通模型
以太网
NNI接口
以太网
NNI接口
必选(告警和误码
越限传递)
UNI接口互通模型
以太网
UNI接口
以太网
UNI接口
分组微波设备STM-1接口可选,全室外分组微波设备E1/STM-1接口可选a
STM-1/E1
接口a
STM-1/E1
接口4
有关分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见YD/T2742一2014。附录A描述了分组数字微波和分组传送网(PTN)设备互通的主要场景。重叠模式互通模型
接入PTN:以太网NNI接口:
分组微波:以太网UNI接口
接入PTN:以太网NNI接口:
分组微波:以太网UNI接口
YD/T3120-2016
5基于NNI接口的互通技术要求
5.1业务互通技术要求
5.1.1基于NNI的TDM业务互通技术要求分组微波和PTN设备之间通过PTN的以太网NNI接口实现E1或STM-1等TDM电路仿真业务(CES)的互通,需遵循的互通模型如图4所示。分组微波设备
CES顿
以太网
MPLS-TP NNI
PTN设备
CES顿
以太网
标签TCsTT标签TCsITUPWCWCES顿头TPID优先级CFIVLANIDType
PASFD DASA
说明:PWCW-
-PW控制字:TC-
MPLS-TP顿
-业务分类:TTL
生存时间。
TDM负荷
图4分组微波与PTN设备通过以太网NNI接口实现TDM业务互通的互通模型TDM业务的MPLS-TP慎
C-VLAN巅
(可选)
FCSETHMAC
分组微波与PTN设备之间通过MPLS-TP的NNI接口互通TDM业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TDM业务的电路仿真应采用符合YD/T2374一2011的5.2.2规定的相同模式,E1和cSTM-1业务应采用SAToP模式实现互通,STM-1(VC-4)业务可选支持采用CEP模式实现互通。b)MPLS-TPNNI封装到以太网端口的物理链路层MAC地址配置方式应采用单播地址。在采用单播地址时,应支持人工配置对端的MAC地址,可选支持通过ARP自动学习对方端口的MAC地址来简化配置:可选支持配置互连以太网端口的IP地址。c)以太网MAC帧中的VLAN字段为可选,互通时双方协商是否配置。d)以太网MAC帧中的类型码应为MPLS单播的0x8847。e)分组微波设备与PTN设备的CES业务应采用相同的时钟恢复模式,即符合YD/T2374一2011的9.1.1规定的网络同步,自适应法或差分法等,优选网络同步的时钟恢复模式f)MPLS-TP封装的SAToP报文格式应符合表2的具体要求。表2SAToP模式的报文封装格式中各字段的要求字段名
LSP Label
LSPTTL
PWLabel
LSP标签
LSP优先级标识
LSP栈底标识
LSP生存时间
伪线标签标识
伪线优先级
伪线栈底标识
伪线生存时间
长度(bit)
默认值
PE节点:255
PE节点:255
是否严格匹配
标签值范围16~1048575
标签值范围16~1048575
字段名
Length
Sequence Number
本地电路故障指示
远端电路故障指示
保留字段
分片状态
报文长度
序列号
RTP的版本号
填充字节
报头扩展
CSRC计数
净荷类型
RTPsequence numberRTP序列号
Timestamp
SSRC identifier
TDMdata
时间戳
同步源标识符
TDM数据净荷
长度(bit)
表2(续)
默认值
是否严格匹配
g)MPLS-TP封装的CEP报文格式应符合表3的具体要求表3
字段名
LSPLabel
LSPTTL
PWLabel
LSP标签
LSP优先级标识
LSP栈底标识
LSP生存时间
伪线标签标识
伪线优先级
伪线栈底标识
伪线生存时间
本地电路故障指示
远端电路故障指示
YD/T3120-2016
如果该比特位被置1,则表示净荷中承载的TDM数据因本地接入电路故障而无效如果该比特位被置1,则表示由于远端有故障而导致本地处于报文丢失状态保留字段必须置零
可用来携带SAToP报文的长度(定义为SAToP报头+净荷大小。如果其大于64字节,则必须设置为0。可以用于检测畸帧固定设置为V=2。本字段属于RTP顿头,RTP为可选
本字段属于RTP帧头,RTP为可选本字段属于RTP帧头,RTP为可选本字段属于RTP帧头,RTP为可选本字段属于RTP顿头,RTP为可选本字段属于RTP帧头,RTP为可选必需与控制字中的序列号SequenceNumber相同。本字段属于RTP头,RTP为可选
用来在网络中传递定时信息,其产生模式为绝对模式(必选)或差分模式(可选)本字段属于RTP帧头,RTP为可选用来检测电路错联。本字段属于RTP顿头,RTP为可选
N为1至24的整数
CEP模式的报文封装格式中各字段的要求长度(bit)
默认值
PE节点:255
PE节点:255
是否严格匹配
标签值范围16~1048575
标签值范围16~1048575
如果该比特位被置1,则表示净荷中承载的TDM数据因本地接入电路故障而无效如果该比特位被置1,则表示由于远端有故障而导致本地处于报文丢失状态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