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铁道车辆空调空调机组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8 18:07:00
  • TB/T1804-201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1804-2017

  • 标准名称:

    铁道车辆空调空调机组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2.25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1804-2017.Air conditioning for railway rolling stock-Air conditioning unit.
1范围
TB/T 1804规定了铁道车辆空调机组(以下简称空调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条件,检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 1804适用于铁道客车(含高原客车)及动车组空调机组,其他轨道车辆、机车和司机室空调机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 -2008 , ISO 780:1997 , MOD)
GB/T311.1- -2012绝缘配合第1 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IEC 60071-1 :2006 , MOD)
CB/T 755旋转电机定 额和性能( GB/T 755- -2008 , IEC 60034-1 :2004 ,IDT)
CB/T 4208- -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IEC 60529 :2001 ,IDT)
CB/T4549.7- -2004铁道车辆词汇第7 部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装置
CB4706.3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CB4706.32-2012 , IEC 6035-2-40 :2005,IDT)
CB/T 7373工业用二氟一 氯甲烷( HCFC-22)
GB/T 13306-2011 标牌
CB/T 14597-2010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
GB/T 16630冷冻机油
CB/T16935.1-2008 低压系统中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2007 ,IDT)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1804-2017
代替TB/T1804—2009
铁道车辆空调bzxZ.net
空调机组
Air conditioning for railway rolling stock-Air conditioning unit2017-11-19发布
国家铁路局
厂发布
2018-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型号与基本参数
技术条件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
空调机组型号编制方法
空调机组制冷量和制热量(热泵型)试验及计算方法TB/T1804—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TB/T1804—2017
本标准代替TB/T1804—2009《铁道客车空调机组》。与TB/T1804—2009相比,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增加了季节能效评价的要求(见4.3、5.3);-增加了直流直接供电的电源制式(见5.1.5);一增加了能源效率的要求(见5.3.7、5.3.13、5.3.18);一增加了转速可控型空调机组即变频空调机组产品的要求、试验(见5.3.25);-增加了可靠性的要求(见5.3.27);增加了电磁兼容的要求(见5.3.29.6.4.36);-增加了对电加热器试验的具体要求(见6.4.20);一修改了振动试验方法(见6.4.35,2009年版的5.4.20)。本标准由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阳仲志、王永镖、陈平、欧阳立芝、曹艳华、周新喜、李敬恩、闫英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TB/T1804—1986、TB/T1804—2003、TB/T1804—2009。1范围
铁道车辆空调
空调机组
TB/T18042017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车辆空调机组(以下简称空调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条件,检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铁道客车(含高原客车)及动车组空调机组,其他轨道车辆、机车和司机室空调机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CB/T191—2008,ISO780:1997,MOD)GB/T311.1-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IEC60071-1:2006,M0D)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755—2008,IEC60034-1:2004,IDT)GB/T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GB/T4549.72004铁道车辆词汇第7部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装置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4706.32-GB4706.32
2012,IEC60335-2-40:2005,IDT)GB/T7373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GB/T13306—2011标牌
GB/T14597—2010
)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GB/T16630
冷冻机油
GB/T16935.1—-2008
2007,IDT)
GB/T17758—2010
低压系统中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60664-1: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18429—2001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B/T20626.1—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21562—2008
2002,IDT)
GB/T21563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IEC62278: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GB/T21563—2008,IEC61373:1999,轨道交通
GB/T24338.4轨道交通
62236-3-2:2003,MOD)
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GB/T24338.4一2009,IECGB/T25119—2010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IEC60571:2006,M0D)GB/T25120—2010
机车车辆牵引变压器和电抗器(IEC60310:2004,MOD)轨道交通
GB/T25122.1—2010轨道交通
直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
第1部分:特性和试验方法(IEC61287-1:2005,MOD)
GB/T32587—2016旅客列车DC600V供电系统JB/T4330—1999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1
TB/T1804—2017
JB/T7249—1994
制冷设备术语
JB/T10562—2006
JB/T10563—2006
一般用途轴流通风机技术条件
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机车车辆电缆第1部分:动力和控制电缆TB/T1484.1
机车车辆电缆第2部分:30kV单相电力电缆TB/T1484.2#
TB/T1759
TB/T1802
TB/T3138
TB/T3139
TB/T3237
TB/T3250
铁道客车配线布线规则
铁道车辆水密性试验方法
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动车组用内装材料阻燃技术条件动车组密封设计及试验规范
铁路应用牵引系统的供电电压(Railwayapplications—SupplyvoltagesoftractionIEC60850:2014
systems)
IEC61373:2010铁路应用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Railwayapplications—Rollingstockequipment-Shock and vibration tests)3术语和定义
GB/T4549.7—2004、JB/T7249—199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空调机组air conditioningunit把经过处理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人车内,使车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的装置。
热泵型空调机组heatpumpairconditioningunit可通过转换制冷系统制冷剂运行流向,从室外低温空气吸热并向室内放热,使室内空气升温的空调机组。
制冷(热)量totalcooling(heat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组单位时间内从(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送人)的热量总和。
注:只有热泵制热功能时,其制热量(制热能力)称为热泵制热量(热泵制热能力)。3.4
制冷(热)输入功率totalcooling(heating)powerinput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组运行时所输入的总功率。注1:只有热泵制热运行时,其制热输人功率称为热泵制热输人功率。注2:制冷(热)输人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输人空调机组内的平均电功率。其中包括:a)压缩机运行的输人功率和融霜输人功率(不用于融霜的辅助电加热装置除外);b)所有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输入功率;热交换传输装置的输入功率(风机、泵等)。e
制冷能效比EER;energyefficiencyratio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组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制冷输人功率之比。2
制热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performanceTB/T1804—2017
在规定的制热能力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组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制热输人功率之比。空气差法airenthalpydifferencemethod一种测定空调机组制冷(热)能力的试验方法,它对空调机组的进风参数、出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进风、出风恰差的乘积确定空调机组的制冷(热)量。3.8
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refrigeratingintegratedpartloadvalue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空调机组制冷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3.9
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seasonal energyefficiencyratio在制冷季节中,空调机组进行制冷运行时从车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输人的电量总和之比。3.10
全年性能系数APF;annualperformancefactor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空调机组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车内除去的热量及向车内送人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时期内输入的电量总和之比。3.11
定容型空调机组single capacity air conditioning unit除负荷的变动引起压缩机电机的偏差导致的变化外,容量不发生变化的空调机组。(简称定频空调机组)
转速可控型空调机组variable speed air conditioning unit变频或变速空调机组variablefrequencyorthe speedair conditioningunit空调机组运行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其压缩机的转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或连续变化的空调机组。(简称变频空调机组)
容量可控型空调机组variablecapacityairconditioningunit空调机组运行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压缩机的转速不变,其有效输气量发生变化或连续变化的空调机组。(简称变容空调机组)4分类型号与基本参数
4.1型式分类
空调机组按功能分为:
单冷型:
b)单冷+电加热型;
热泵型:
热泵+电加热型。
4.1.2空调机组按结构分为:
单元式,单元式机组又分为车顶单元机组和车下单元机组;a)
分体式,分体式机组又可分为车下压缩冷凝单元与车上空气处理单元,车下压缩冷凝单元与b)
车下空气处理单元两种型式。
TB/T1804—2017
分类的标记见表1。
按结构型式分类
按主要功能分类
4.2型号编制
空调机组的型号编制方法参见附录A。4.3基本参数
4.3.1制冷能效比
表1分类
单元式
分体式
电加热型
热泵型
空调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下的制冷能效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额定工况下的制冷能效比
产品类型
客室空调高度大于500mm
客室空调高度大于360mm且小于或等于500mm客室空调高度小于或等于360mm
制冷能效比
注1:自带电源转换装置、使用低GWP值新型制冷剂和机车、动车司机室空调等特殊空调,制冷能效比由空调制造厂和车辆制造厂协商确定:
注2:空调机组高度为有效高度,不含外部凸出部分。4.3.2空调机组额定制冷量优先选用系列空调机组额定制冷量优先选用系列如下(单位为千瓦):5.0、9.0、22.0、29.0、35.0、40.0、45.0。4.3.3空调机组额定制热量优先选用系列空调机组额定制热量优先选用系列如下(单位为千瓦):3.0、6.0、9.0、12.0、18.0、24.0、30.0。采用电加热器制热的空调机组,一台客室空调机组的电加热器功率不宜大于30kW,一台司机室空调机组的电加热器功率不宜大于3kW,采用热泵制热的空调机组其热泵制热量不受上述最大值的限制。
5技术条件
5.1环境及使用条件
5.1.1海拔:≤2500m;高原环境为2500m~5100m。5.1.2环境温度:非高寒地区为-25℃~45℃:高寒地区为-40℃~45℃。5.1.3相对湿度: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5.1.4空调机组在风沙、雨雪、日晒、大气腐蚀等自然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空调机组的电源可以有直接供电、组合供电或经变换器变换供电等供电形式,具体参数见表3。5.1.5
若采用DC600V逆变器供电,应符合GB/T32587—2016的规定。供电电压、变压器和电感器等供电设施应符合GB/T25120—2010和IEC60850:2014等标准的规定。
TB/T1804—2017
若采用其他方式供电时,其供电电源的电压、频率变化范围、隔离、接地、波形等方面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当环境、使用条件及供电品质与上述规定有差别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1.6
表3空调机组的电源
3NAC380×(1±10%)V,50×(1±5%)Hz1N AC 220 × (1 ±10%)V,50 × (1 ± 5%) Hz3NAC440×(1±10%)V,60×(1±5%)Hz1NAC230×(1±10%)V,60×(1±5%)Hz3N AC 440 × (1 ±10%)V,60 ×(1 ±5%)Hz1NAC400×(63%~124%)V,50×(1±5%)Hz3N AC400×(1±10%)V,50×(1±5%)HzIN AC 230 ×(1 ±10%)V,50 ×(1 ± 5%) Hz3NAC400×(1±10%)V,50×(1±5%)Hz1N AC 230 ×(1 ±10%)V,50 ×(1 ±5%) HzDC600V(DC500V~DC660V)
DC750V(DC500V~DC900V)
DC1500V(DC1000V~DC1800V)
1N AC 220×(I±10%)V,50×(1±5%)Hz1NAC230×(1±10%)V,60×(1±5%)Hz1N AC 100× (1 ±10%)V,50 × (1 ±5%)HzDC110V(DC77V~DC88V)
DC110V(DC99V~DC121V)
DC24V(DC16.8V~DC30V)
5.2一般要求
相对峰一峰纹波因数小于15%,瞬态过电压720V充许持续不大于25、1200V充许持续不大于200μs
相对峰一峰纹波因数小于15%,瞬态过电压1000V允许持续不大于5min1270V允许持续不大于20ms
相对峰一峰纹波因数小于15%,瞬态过电压1950V允许持续不大于5min、2540V允许持续不大于20ms
相对峰一峰纹波因数小于15%
5.2.1空调机组应按本标准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尺寸、外观和重量应符合要求。5.2.2空调机组的安全性能和防火要求应符合CB4706.32和TB/T3138或TB/T3237等的规定。空调机组有害物质限量符合TB/T3139的规定。5.2.3空调机组制冷系统应设高压和低压保护等保护功能;电气系统应有过载、短路、缺相及接地保护等保护功能:电加热系统应设过热保护、缺风保护,主电路设超高温断电保护(必要时还应增加风压保护),宜设置送风温度超温保护;各保护部件应工作灵敏、可靠。5.2.4热泵型空调机组应具有自动融霜功能,其电磁换向阀应灵敏、可靠,保证空调机组正常工作。n
TB/T1804—2017
5.2.5在额定制冷工况下空调机组的制冷输入功率、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制热输入功率均包括压缩机、蒸发风机、冷凝风机等的总功率,总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80;机车和司机室空调机组的总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75。
5.2.6空调机组应有可靠的排水结构,在运用中凝结水及雨水不应渗漏或吹人车厢内部。5.2.7空调机组用电气插头插座、冷凝风机防护等级不应小于GB/T4208一2008中规定的IP55,通风机的防护等级不应小于GB/T4208一2008中规定的IP54,如有其他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2.8空调机组应使用环保型制冷剂(如R134a、R407C、R410A等)并符合有关技术要求,使用R22过渡型制冷剂时应符合GB/T7373的规定。5.2.9具有新风引人功能的空调机组一般应有新风调节机构,可对新风量进行调节,新风进口或通风道宜装有空气过滤器。
5.2.10空调机组集成有控制装置、变频器、变流器等电子装置时,所有电子装置性能应符合GB/T25119—2010的规定,变流器应符合GB/T25122.1—2010的规定。5.3性能要求
5.3.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泄漏量不超过14g/a。5.3.2气密性
空调机组的气密性不应低于车辆的气密性指标。空调机组有气密性要求的区域,其气密性应符合TB/T3250的规定,时速200km~250km车辆用空调机组的压降时间不应少于40s,时速250km以上车辆用空调机组的压降时间不应少于50s。如有其他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3.3绝缘电阻
按6.4.6方法试验,空调机组各回路对地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Q,兆欧表按表4的规定选取。表4兆欧表选取等级
DC1500V直
供电电源
兆欧表等级
接供电、逆变
器、变频器供电
2000V级
介电强度
DC750V直接
供电、逆变器、
变频器供电
1000V级
发电机(3NAC380V)、DC600V直
接供电、逆变器(3NAC380V/3NAC440V/3NAC400V)、INAC400V.3N
AC400V变频器供电
1000V级
空调机组应能承受表5规定的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表5介电强度
DC1500V直
接供电、逆
变器、变频
器供电
AC4500V/
DC750V直
接供电、逆
变器、变频
器供电
AC2500V/
DC600V直
接供电,逆
变器、变频
器供电
AC2500V/
试验时测出的泄漏电流应小于或等于30mA。发电机供电(3NAC380V)、
逆变器(3NAC380V/3NAC
440V)、INAC400V3NAC
400V变频器供电
AC1800V/50Hz
AC100V、AC
DC110V及
220VAC230V
500V级
DC110V、
AC100V、
AC220V、
AC230V
AC1000V/
500V级
DC110V以下
AC500V/50Hz
在非首次试验时,试验电压充许为首次电压的85%如果被测回路包含二极管或者电容,应该使用相应的直流试验电压进行测试,测试直流电压值等于交流电压的②倍。
5.3.5运转试验
TB/T1804—2017
空调机组组装完成后进行运转试验,应保证空调机组连续运转试验的时间不少于1h,机组各项功能应正常。
5.3.6制冷量
在额定制冷工况下,空调机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制冷量的95%。5.3.7制冷输入功率
在额定制冷工况下,空调机组的实测输人功率不应大于额定制冷输人功率的110%。5.3.8制冷能效比
在额定制冷工况下,实测空调机组制冷能效比不应小于3级,采用环保制冷剂不应小于4级,并且在铭牌显著位置标明产品能效等级。5.3.9最大负荷制冷
在最大负荷制冷工况下试验,空调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并能正常运行。空调机组最大负荷制冷量衰减不大于额定工况的20%。
5.3.10最大负荷制冷工况欠压及过压启动在最大负荷制冷工况下进行欠压及过压启动试验,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启动和工作。5.3.11凝露
在凝露工况下试验,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有雾气或水滴吹出,凝结水应能顺利地从排水孔排出,壳体不应有渗漏,壳体嵌人车内部分和电气部件接线部位不应有凝结水。5.3.12热泵制热量
在热泵额定制热工况下试验,热泵型空调机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额定制热量的95%。5.3.13热泵制热输入功率
在热泵额定制热工况下试验,热泵型空调机组实测输人功率不应大于热泵额定制热输入功率的110%。
5.3.14热泵最大运行制热
在热泵最大运行制热工况下试验,空调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并能正常运行。5.3.15热泵最大运行制热工况欠压及过压启动在热泵最大运行制热工况欠压及过压启动工况下试验,热泵型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启动和工作。5.3.16自动融霜
在热泵自动融霜工况下试验,要求融霜所需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在融霜周期内,室内侧的送风温度低于回风温度2℃的持续时间不超过2min;可使用制造厂规定的热泵机组内电加热器制热。5.3.17电加热器的安全要求
空调机组内电加热器至少应有一级保护(过热保护)和二级保护(超高温保护)两级保护,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动作灵敏。二级保护功能在控制器故障时应起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需人为干预才能恢复。一级保护温度继电器的动作值为70℃±10℃断开,50℃以下自动复位。二级保护器应安装在主电路中,熔断或保护温度为140℃±10℃。对于供货技术条件与上述规定一级、二级保护温度值不同的情况,可由供需双方协商各级温度保护值并进行试验。进行电加热器安全性试验时,在二级保护器动作之后,不应引起明火,电加热器所在腔内的顶板、侧壁、电线等处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270℃,无部件损坏,无安全隐患。5.3.18电加热器的制热功率
在电加热器制热功率工况下试验,电加热器的实测制热功率允许为额定值的100%~115%(PTC加热元件)和100%±10%(电加热管)。5.3.19噪声
按本标准规定方法试验,空调机组整机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1
TB/T1804—2017
车上空气处理单元
车顶单元机组
表6噪声
车下压缩冷凝单元
特殊使用场合的噪声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低温工况
在低温工况下试验,空调机组应符合下述要求:试验中空调机组运转部位不应损坏。a
试验中风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75%。车下单元机组
单位为分贝(A声压级)
车顶司机室空调机组
试验中和试验完成后的融霜期内,所有的冰和融化水都应由排出装置收集并排出。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有冰屑或水滴吹出。5.3.21
超低温工况(设计要求时)
在超低温工况下试验,空调机组应符合下述要求:试验中空调机组运转部位不应损坏。a)
试验中风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75%。试验中和试验完成后的融霜期内,所有的冰和融化水都应由排出装置收集并排出。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有冰屑或水滴吹出。热泵极限工况
在热泵极限工况下试验,热泵型空调机组制热运行时,实测制热量不应低于额定制热量的50%。5.3.23机外静压
按本标准规定方法测量空调机组的机外静压,测得的机外静压值应符合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规定。5.3.24通风机空气动力特性
机外静压随通风量变化的特性曲线应平滑。5.3.25变频空调机组制冷和制热性能调节变频空调机组的压缩机、风机等可变频部件应可平稳地工作在设计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当负荷变小时,压缩机可在最低转速下长期工作。5.3.26性能系数
5.3.26.1制冷季节能效比
单冷型空调机组的制冷季节能效比不应小于明示值(机组标注的SEER值)的95%,且不应小于表7的数值。
5.3.26.2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空调机组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机组标注的IPLV(C)值】的95%,且不应小于表7的数值;其制冷非标准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5.3.26.3全年性能系数
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全年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机组标注的APF值)的95%,且不应小于表7的数值。
表7性能系数
客室空调高度大于500mm
单冷+电加热型
客室空调高度大于360mm且小于或等于500mm客室空调高度小于或等于360mm
IPLV(C)
热泵+电加热型
5.3.27RAMS要求
表7性能系数(续)
客室空调高度大于500mm
客室空调高度大于360mm且小于或等于500mm客室空调高度小于或等于360mm
TB/T1804-2017
RAMS要求应符合GB/T21562—2008的规定,可靠性目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3.28冲击与振动
IPLV(C)
空调机组冲击与振动性能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符合GB/T21563或IEC61373:2010的规定,冲击与振动试验后空调机组应能正常工作无损坏。5.3.29电磁兼容性能
空调机组控制装置、变频器、变流器等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CB/T24338.4中有关规定。5.4零部件及有关材料要求
5.4.1风机应符合JB/T10562—2006、JB/T10563—2006的规定,在额定工况下,其功率因数应大于0.50。
5.4.2采用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时应符合GB/T18429—2001的规定。5.4.3电机应符合GB/T755的规定,其消耗功率偏差不大于额定工况设计值的10%,三相电流中任何一相电流与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平均值的10%(压缩机电机不超过15%)。5.4.4冷冻机油应符合GB/T16630的规定。5.4.5蒸发器、冷凝器、管道和阀类等应能在制冷剂、冷冻机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正常工作,压力容器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4.6应采用低烟无卤型电线电缆,并应符合TB/T1484.1和TB/T1484.2的规定。电线电缆载流量应满足使用要求。压缩机的配线应耐高温125℃以上,电加热器的内部配线应耐高温200℃以上,阻燃。
接线及线号标记应符合TB/T1759的规定。5.4.8整机应采用不小于M6的不锈材质的接地紧固件,与接地线接触良好,接地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电机、压缩机、加热器、电气箱等电气部件的接地点应保证与机组壳体可靠接地连接5.4.9防风、防水密封垫及减振器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5.4.10壳体应平整,无裂纹等缺陷。焊缝应均匀,无焊穿、夹渣及气孔等缺陷,药皮及毛刺应清除干净。油漆件涂层应均勾光滑,不应有气泡、流痕、皱纹及裂痕等缺陷。5.4.11
5.4.12隔热层应粘贴牢固、平整,隔热层厚度应满足防结露的基本要求,不应有冷桥。5.5结构和装配要求
5.5.1结构要求
5.5.1.1空调机组的排水结构应合理,列车运行时空调冷凝水和雨水不应渗漏到车内,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喷雾带水。
5.5.1.2空调机组的新风口大小应满足新风量的流动要求。新风口应可防止车辆运行时雨雪进人车厢内,如有过滤网应拆装方便。5.5.1.3新风口和回风口设有风量调节阀的空调机组,风量调节阀动作应灵敏、可靠。5.5.1.4设置紧急通风功能的空调机组应配备风量调节阀,可向车内提供全新风。5.5.1.5装在高速动车组车顶部的空调机组,其与车体连接的安装面应平整,连接结构和螺栓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安全和气密性。
5.5.1.6设有压力保护装置的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压力保护装置打开时不应影响新风进入车内。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