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1484.1-2001 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

【TB铁路运输标准】 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
- TB/T1484.1-2001
- 现行
标准号:
TB/T 1484.1-2001
标准名称:
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6.28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1484.1-2001.
1范圜
TB/T 1484.1规定了额定电压3 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的分类、技术要求和验收规则。
TB/T 1484.1适用于铁路机车车辆,也适用于其他轨道车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52- -1994轻柴油
GB/T 2951.1~2951.10- -1997电线绝缘 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3048.1~3048.8- -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3-1983电工圆铜线
GB/T 3956-1997 电缆的导体
GB/T 4909.2-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
GB/T 4909.11-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镀层附着性试验
GB/T 11026.1-1989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导则 制定 老化试验方法和评价试验结果的总规程
GB/T 12666.1~1266.6-19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和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 17651.1~17651.2-1998 电缆和光缆在特定条件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UIC 845 OR-1976铁路机车车辆绝缘电缆供货技术条件
ISO 1817-1985硫化橡胶对液体的影响
SH 0139-1995 车轴油

部分标准内容:
TB/T1484.1—2001
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2001-05-28发布
200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1484.1—2001
引用标准·
定义·
电缆分类
基本技术要求.·.
物理机械性能·
电性能·
安全性能·
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交货条件
附录A(标准的附录)刮磨试验www.bzxz.net
目藍次
附录B(标准的附录)耐电晕试验方法(3kV等级电缆)S
www.lTizw.net.
www.3x888.com
TB/T1484.1—2001
本标准是TB/T1484《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修订后的TB/T1484《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包括以下3部分:第1部分(即TB/T1484.1):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第2部分(即TB/T1484.2):额定电压30kV电力电缆;第3部分(即TB/T1484.3):通信网络用电缆。本标准主要作如下修订:
1.电缆工作温度:原标准分为70℃和100℃两组,修订后为100℃与125℃两组。2.电缆铺设条件:明确弯曲内径为电缆外径的多少倍。3.电缆外径、圆度:明确规定电缆直径标称值和上限值,f值由15%改为10%。4.125℃组绝缘的原始抗拉强度提高到8~10Mpa。5.耐臭氧试验后采用浸水电压试验。6.耐油性:Y1由0.7减为0.6;
Y3由体积膨胀测量改为直径增大量测定。7.低温弯曲试验后增加浸水电压试验。8.漏电流试验后增加浸水电压试验本标准增加如下性能要求:
1.耐热持久性;
2.低温(一40℃)冲击试验;
3.抗摩擦性;
4.电晕寿命;
5.成束电缆燃烧试验;
6.烟密度;
7.pH值和电导率测定。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TB/T1484一1983。本标准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电力机车厂。本标准起草人:刘忠修、姜志新、郭立平。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铁路机车车辆电缆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电缆000
TB/T1484.1—2001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的分类、技术要求和验收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机车车辆,也适用于其他轨道车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521994轻柴油
GB/T2591.1~2591.10—1997电线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3048.1~3048.8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3953—1983
GB/T3956—1997
GB/T4909.2—1985
电工圆铜线
电缆的导体
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
GB/T4909.11—1985
GB/T/11026.11989
果的总规程
裸电线试验方法镀层附着性试验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导则制定老化试验方法和评价试验结0
GB/T12666.1~1266.6—19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17650.2一1998取自电缆和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GB/T17651.1~17651.2—1998
电缆和光缆在特定条件燃烧的烟密度测定UIC845OR一1976铁路机车车辆绝缘电缆供货技术条件ISO1817-1985【硫化橡胶对液体的影响SH 01391995
车轴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05-28批准8.conm
2001-12-01实施
3定义
3.1电缆的额定电压
TB/T1484.1—2001
电缆的额定电压是电缆结构设计和做电性能试验的基准电压。以U。表示,单位为V.U。一一绝缘导体对“地”(电缆金属护套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3.2有关试验的定义
3.2.1型式试验(T)
型式试验为一种类型电缆大批生产前进行的试验,目的是证明电缆满足预期使用条件下的运行特性。除非电缆材料,设计和工艺的变更会影响电缆性能,一般不需要重复进行。3.2.2抽样试验(S)
抽样试验是制造商按制造批量及规定频度抽取完整电缆并从其上切取试样元件进行的试验。
4电缆分类
4.1以额定电压区分的等级:
250V;750V;1500V;3000V。
4.2以耐油性区分的类别:
I.安装在无矿物油和燃料油污染的机车车辆上;Ⅱ.安装在受矿物油污染的机车车辆上,但无燃料油的污染;Ⅲ.安装在受矿物油和燃料油污染的机车车辆上。4.3以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区分的组别:A组:不超过100℃;
B组:不超过125℃;
C组:不超过150℃(待补充)。5基本技术要求
5.1敷设条件
电缆应适应在机车车辆上狭小空间的敷设条件,其内弯曲半径需达到下列要求:当电缆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不大于电缆外径的2倍;当电缆直径大于10mm而小于或等于20mm时,不大于电缆外径的4倍;当电缆直径大于20mm时,不大于电缆外径的6倍。5.2结构
5.2.1电缆应由圆形横截面的导体、紧包在导体上的绝缘、紧包在绝缘上的护套组成。电缆也可以用既有良好电气绝缘性能,又有足够机械强度及保护电缆不受外界介质影响的单绝缘来取代电缆的绝缘和护套。5.2.2导体和绝缘之间以及绝缘和护套之间的粘结力须低到用手剥离时毫无困难(护套对绝缘为粘结型除外)。
5.2.3当有屏蔽要求时,金属屏蔽层应为镀锡铜丝编织层。2
TB/T1484.1—2001
电缆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凸、起泡、裂纹等缺陷5.2.5电缆的任一圆截面上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f值)应不超过规定平均外径上限10%。电缆外径上限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5.3导体
导体应为镀锡或不镀锡的软退火圆铜单线构成。镀锡层应连续均匀。
导体结构应符合GB3956第5章中第5种或第6种的规定。在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导体中的单线最大直径与标称截面积的关系如表1。表1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5种软铜导体标称截面积
导体中单线最大
直径(mm)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2/km)
未镀锡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6种软铜导体导体中单线最大
直径(mm)
20℃时导体最大电阻
(2/km)
未镀锡
一次束绞导体的节距不应超过导体外径的20倍。多次绞合时,其外层节距不大于绞合后导体外径的20倍。
绝缘、护套和单绝缘
5.4.1绝缘、护套和单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而最薄点的厚度可以小于规定值但其差值应不超过下述规定:
绝缘、单绝缘:规定值的10%+0.1mm;护套:规定值的15%+0.1mm。
5.4.2原始机械性能
电缆的绝缘、护套和单绝缘的机械性能如表2规定:3
单缘层》
单绝缘层或护套≥
物理机械性能
6.1耐热性
6.1.1热老化
抗拉强度(MPa)
TB/T1484.1—2001
拉断伸长率(%)
抗拉强度(MPa)
绝缘、护套和单绝缘层在热老化后性能的变化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电缆工作温度等级
耐热持久性
热老化条件
120℃、240h
158℃、168h
抗拉强度的保留率K,
老化后的抗拉强度
老化前的抗拉强度
老化后的拉断伸长率
老化前的拉断伸长率
拉断伸长率(%)
拉断伸长率的保留率K2
电缆在125℃土2℃条件下(A组在100℃土2℃)持续20000h后的拉断伸长率大于或等于50%。
6.2耐臭氧性
电缆的绝缘、护套或单绝缘必须具有耐臭氧能力,在臭氧容积浓度为0.025%~0.030%之间的空气内放置3h后应无裂纹,并经受浸水后电压试验无击穿。6.3耐油性
Ⅱ、Ⅲ类电缆的护套或单绝缘经浸油后的性能变化和直径变化应符合表4规定。表4
电缆耐油等级
20号机油(SH0139)或2号油(ISO1817)浸油70h,100℃
0号轻柴油(GB/T252)或燃料油(UIC895)浸油168h,70℃
浸油后电缆直径增大,但绝缘不得开裂,电缆还应能通过浸水电压试验。浸油前抗拉强度
浸油后抗拉强度
高温压力试验
浸油后拉断伸长率
浸油前拉断伸长率
浸油后直径
浸油前直径
TB/T1484.1—2001
电缆在表5温度下经受规定的压力试验,在压印处的厚度不得小于附近不受压力的其他两处的厚度读数平均值的50%。
电缆工作温度等级
6.5耐寒性
6.5.1低温卷绕试验
压力试验温度(℃)
100±2
125±3
电缆直径小于或等于12.5mm时,应采用低温卷绕试验,测定电缆在低温状态下(-25℃)的动弯曲性能,试验后应无裂纹,并经浸水电压试验无击穿。6.5.2低温拉伸性能
电缆直径大于12.5mm时,应采用低温拉伸试验,测定电缆在低温状态下(-25℃)的机械性能,有20%延伸而无裂纹。
6.5.3低温冲击试验
热老化后的电缆应采用低温冲击试验(-40℃)检验其在低温状态下承受冲击能力,试验后护套或绝缘应无裂纹,并经浸水电压试验不击穿。6.6抗摩擦性
6.6.1护套和单绝缘的刮磨
电缆在规定条件下(附录A图A1中I详图)进行刮磨试验,4次刮磨的平均值不少于1000个往返。
6.6.2表面标记耐摩擦
电缆表面标记在规定条件下(附录A图A1中Ⅱ详图),进行耐摩擦试验,120个往返后标记仍清晰可见,无连续磨擦条纹。6.7柔软性
电缆的柔性是材料、结构设计的综合性反映,对电缆的敷设有影响。用户对某些规格电缆的柔性有要求时,应与制造商协商解决。其规范正在考虑中。Izw.net
电性能
绝缘电阻率(3kV等级电缆)
室温(20℃±5℃)下,3kV电缆浸水1h后测得绝缘电阻率应不小于1015Q7.2
电压试验
电缆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耐受50Hz频率的正弦交流试验电压15min,无击穿发生。试验电压有效值如表6规定。
电压等级(V)
施加电压(kv)
介电强度
TB/T1484.1—2001
电缆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耐受正弦交流50H频率的表7规定的电压,无击穿发表7
电压等级(V)
表面漏电流、放电试验
施加电压(kV)
电缆护套或单绝缘层表面应经受规定试验条件下的表面放电试验,不论电缆截面大小,其闪络电压不小于10kV,同时测得表面漏电流强度不超过表8的规定值。表8
电缆截面积(mm2)
120~300
绝缘的耐湿性
允许电最大漏电流强度(mA)
电缆的绝缘在潮湿工况下也应十分稳定,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电缆经受表9规定的直流试验电压值不得发生击穿。
电压等级(V)
电晕寿命
施加电压(V)
3kV电压等级电缆需进行电晕寿命试验。在规定电场梯度时是否产生局部放电来确定绝缘中是否存在缺陷(气隙)。
安全性能
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停止供火后电缆残焰自行熄灭,其烧焦部分距上夹具下缘在50mm以下者为合格。
成束电缆燃烧试验
在GB/T12666的C类规定条件下试验,停止供火后,电缆炭化部分高度不超过2.5m为合格。
电缆燃烧烟密度试验
TB/T1484.1—2001
在规定条件下试验,透光率不低于80%。8.4pH值和电导率测定
电缆燃烧时析出酸性气体对未卷入火灾的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会造成广泛破坏。对pH值和电导率的限制即对电缆材料选择作出了限制。pH值≥4.3;电导率≤10μS/mm。9
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电缆应承受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列入表10。铁路用户根据订货批量大小,可以要求制造厂提供全部项目或部分项目的检验试验报告,对该报告有异议时,可以要求制造厂重新对全部项目或部分项目进行检验试验。如有任意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铁路用户可以拒绝接受该批产品。
9.1结构检查
9.1.1电缆外径和圆度检查(f值)按GB/T2951.4检查电缆外径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f值符合5.2.5条的规定表10
试验项目
电缆外径和圆度(f值)检查
镀锡层检查
单线直径检查
导体直流电阻检查
节距检查
绝缘护套和单绝缘厚度检查
绝缘护套和单绝缘原始机械
性能检查
热老化试验
耐热持久性
臭氧试验
试验后浸水电压试验
耐油性
浸油后拉伸试验:浸矿物油
浸燃料油
浸油后直径变化:浸矿物油
试验后浸水电压试验
浸燃料油
试验后浸水电压试验
高温压力试验
浸矿物油处理后
浸燃料油处理后
试验规则
耐油性类别
试样性质
镀锡圆铜线
导体单线
绝缘、护套、单绝缘
绝缘、护套、单绝缘
绝缘护套、单绝缘
绝缘、单绝缘
护套、单绝缘
护套、单绝缘
护套、单绝缘
护套、单绝缘
试验方法
GB/T2951.4
GB/T4909.11
GB/T3953
GB/T3048.2
GB/T4909.2
GB/T2951.1
GB/T2951.1
GB/T2951.2
GB/T11026.1
GB/T2951.5
GB/T2951.5
GB/T2951.6
试验项目
耐寒性
热老化后
绝缘线芯热老化后
浸燃料油后
40℃冲击试验
刮磨试验
护套、单绝缘抗刮磨
标记耐磨擦
绝缘电阻试验
电压试验
浸燃料油后
弯曲后
介质强度
浸燃料油后
漏电流、放电试验
浸燃料油后
绝缘的耐湿性
电晕寿命
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
浸矿物油后
浸燃料油后
成束电缆燃烧试验
浸矿物油后
浸燃料油后
烟密度
pH值及电导率测定
铜线镀锡层检查
TB/T1484.1—2001
试验规则
耐油性类别
试样性质
绝缘导体
续上表
试验方法
GB/T2951.4
附录A图A1-I
附录A图A1-II
GB/T3048.6
GB/T3048.8
GB/T3048.8
附录 B
GB/T 12666.2
GB/T12666.5
GB/T17651.2
GB/T17650.2
目视检查铜线镀锡层厚度应均匀连续,不得呈颗粒状,此外还应进行物理和化学检验物理检验:将单线连续绕5匝在一根3倍单线直径的等直径的圆棒上,目检镀层不应有剥离。
化学检验:将3根约25cm的单线浸入四氯化碳或甲苯中约1h后,取出用药棉擦干,立即浸入20℃密度为1.142的多硫化钠溶液内30s,然后用药棉擦干,去掉不附着的带色的沉积物。
目视检查镀层表面不应有露铜或黑斑,镀层可轻微变色,允许能抹去后不露铜9.1.3单线直径检查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TB/T3521-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铣磨车
- TB/T2172-1990 铁路钢轨伤损代码
- TB/T3508-2018 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T3010-2001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订货技术条件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1686-2000 25t电动架车机技术条件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 TB/T3558-2020 机车车辆转向架专用量具闸瓦和闸片量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