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通信施工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18 11:04:30
  • TB10205-99铁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 10205-99 铁

  • 标准名称:

    通信施工规范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46.23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 10205-99.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1总则
1.0.1为确保铁路通 信施工质量和统一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TB 10205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通信工程(包括过渡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如需要变更应按铁道部现行的变更设计处理办法执行。
1.0.4通信工程中采 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未经鉴定批准的产品不得使用。尚无专业标准的新型器材,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进口设备和器材,应符合设备订货合同要求。
1.0.5施工中采用新技 术和新工艺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必须制定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
1.0.6施工时, 应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对通信设备的搬迁和割接、改线和设备倒替,应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并应缩小停用范围和时间。对行车通信设备应按有关规定施工。
2通信站设备安装
2.1一般规定
2.1.1通信站通信设 备安装一般应包括:通信传输设备、电话交换设备、电源设备、专用通信设备和电报所电报设备等。
2.1.2通信站施工前应对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以及给排水、供电、通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进行检查。
2.1.3根据设计文件核对预埋管线、 支持件、预留孔洞、沟槽、基础等,应符合要求。电缆槽盖板应严密,槽底应平整无渗漏水;当需要开凿墙壁、地面时,应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后施工。
2.1.4设备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开箱检查:
1设备程式、 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或订货合同的规定;设备所附带的产品出厂文件和图纸、产品合格证和检验单、零附件和备品等,应按照装箱单详细清点、做好记录;文件图纸、检验单、合格证和备品等,在完工移交时,应移交给运营接管单位。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统一书号:15113-127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1020599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Codefor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1999-03-02
1999-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3u04261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Code for cnstructio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TB10205—99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1999年6月1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年·北京
(京)新登字06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TB10205—99
中国钦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有安门西街8号)北京市彩桥印街厂单
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45享数:116千字1999年5月第1般1999年8月第2次印别致:8001—12000期
统一书号:15113·1279
定价:15.80元
版权质有壶印必究
儿调买铁道版的阅书,期有快页,例页、脱真者,请与本社发行部调换。关于发布《铁路通信设计规范》等12个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
铁建设雨【1999】69号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99)、(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和(铁路光缆通信同步数字系列(SDH)工程施工规范)(TB1021999)等12个标准,经审查现批准发布,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施工规范含工程验收内容。届时,(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J6—85)、《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7—85)、《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I8—85)、《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1—85)、《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205—86)、《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206—86)、《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I207—86)和《铁路架桥机架聚规则)(TBJ213—86)计8个标准废止。
以上标准由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铁道出版社和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组织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
本规范系根据铁道部铁建函【1993】176号文件要求,为适应铁路通信施工技术的发展,对原《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I205-86)进行全面修订面应,并纳人坡工验收的内容。本规范包括总则、通信站设备安装、通信电源设备和通信接地装置、长途通信电缆线路、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通信光缆线路、光电数字传输设备、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及长途人工电话交换设备、铁路专用通信设备、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数字微波通信等11章。
本规范编制中删除了原规范(TBI205~-86)中技术比较陈旧的架空明线线路、同轴电缆线路、载波通信、纵横和磁石交换机等模拟通信内容,补充更新了现代数字通信方面的内容。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公司(上海市江场西路248号,邮政编码:200436),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227号,邮政编码:100020),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左德远、陈忠尧、王志麟、江轶。1总
2通信站设备安装
2.1一般规定
2.2安装机械室列架和槽道
2.3机架、引人设备和配线设备安装2.4设备配线
2.5设备安装峻工验收
3通信电源设备和通信接地装置...3.1一般规定..
3.2高频开关电源-
3.3蓄电池组·
3.4不间断电源(UPS)
3.5油机发电机组
3.6馈电母线和电源配线
3.7通信接地装置·
3.8通信电源设备和接地装置竣工验收4长途通信电缆线路:
一般规定·
电特性指标·
径路复测…
电缆单盘测试
电缆配盘:
电缆线路建筑:
电缆的防雷、防蚀和防电磁影响…·电缆接续、分歧和加感
电缆低频回线平衡及音频段测试4.9
电缆引入和终端
水底电缆
电缆充气
电缆线路设备
长途通信电缆线路峻工验收
5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
一般规定,
5.2电特性指标…
直理电缆线路
架空电缆线路
管道电缆线路.
电缆接续和加感·
电缆引入、成端及分线设备
电缆充气·
用户设备的室内配线
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峻工验收6通信光缆线路
一般规定·
光缆及其附件的运输和检验
光缆敷设.
6.4光缆接续及引人终端
6.5光缆中继段测试
6.6通信光缆线路工验收
7光电数字传输设备
7.1一般规定.
7.2:设备单机检验
7.3系统测试
7.4光电数字传输设备安装峻工验收8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及长途人工电话交换设备2
一般规定·
8.2设备安装
8.3交换机系统调试
8.4联网调试
峻工测试
长途人工电话有绳式交换设备安装长途人工电话无绳式交换设备安装8.8
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及长途人工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峻工验收·
9铁路专用通信设备.…
9.1—般规定
会议电视设备
会议电话设备·
区段通信设备
9.5站场通信设备
专用通信设备配线
专用通信设备安装政工验收
10列车无线调度通信·
般规定··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
漏缆连接器安装.
铁塔架设和天线安装:
设备安装·
中继器设备安装·
无线设备的防雷和电气化区段强电保护....系统测试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工程峻工验收:11数字微波通信
一般规定
天线铁塔的架设
:110
11.3天线安装
分路系统安装
11.5馈线系统安装·
电源馈线的布放
11.7-天馈线系统调测
11.8微波传输设备单机调测·
11.9数字微被通信系统调测
数字微波通信工程峻工验收
附录A本规范用调说明.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条文说明115
:119
1总则
1.0.1为确保铁路通信施工质量和统一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0.3通信工程(包括过渡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如需要变更应按铁道部现行的变更设计处理办法执行。1.0.4通信工程中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未经鉴定批准的产品不得使用。尚无专业标准的新型器材,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进口设备和器材,应符合设备订货合间要求。
1.0.5施工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必须制定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1.0.6施工时,应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减少对铁路运输的于扰。对通信设备的搬迁和割接、改线和设备倒替,应敢得有关部门批准并应编小停用范围和时间。对行车通信设备应按有关规定施工。
1.0.7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组织现场施工调查并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1.0.8工程全部峻工或分期分批峻工后,交接验收应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交接验收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1.0.9鼓工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提交峻工报告及工程数量表一式四份及骏工图纸、测试记录、原始记录。1.0.10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派工程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随工检验,对质量合格的隐蔽工程签署“隐蔽工程记录”。隐蔽工程经随工检验后,验收时不再重验,仅检查“隐蔽工程记录”。1.0.11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通信站设备安装
2.1一般规定
2.1.1通信站通信设备安装一股应包括:通信传输设备、电话交换设备、电源设备、专用通信设备和电报所电报设备等。2.1.2、通信站施工前应对房屋建筑装饰工程以及给排水、供电、通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进行检查。2.1.3根据设计文件核对预埋管线、支持件、预留孔洞、沟槽、基础等,应符合要求。电槽盖板应严密,槽底应平整无参漏水;当需要开凿墙壁、地面时,应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后施工。2.1.4设备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开箱检查:1设备程式、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或订货合同的规定:设备所附带的产品出厂文件和图纸、产品合格证和检验单、等附件和备品等,应按照装箱单详细清点、做好记录;文件图纸、检验单、合格证和备品等,在完工移交时,应移交给运营接管单位。
2设备和附备件、机内所有元部件及机内布线应齐全完整,机体无弯曲变形、无元部件脱落或螺栓松脱,布线绑扎整齐无散落,无活动和断头现象,机体无受潮发霉及锈蚀现象,镀层和漆饰应完整。
3试验设备应齐全、无损伤。
2.1.5铁件加工应做到标准化、系列化。2.2安装机械室列架和槽道
2.2.1机械室的列架安装应包括:光、电缆走线架,吊架,爬架及骨列架等。安装位置和定向,固定安装和组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2.2.2机械室的列架安装前,应详细文量机械室四周的尺寸并核对地面水平,双排列架以机械室中心线为基准线,单排列架以设计图纸的主走道平行线为基准线,校核列架的位置。2.2.3机械室中心的设备排列和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实测后的施工图的规定,列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列列架的左、中、有立柱,应在同一直线上,全部列架的左侧及右侧立柱,亦应在同一直线上,每米左右误差应小于2mme
2列架首、末位置距墙偏差应小于30mm(未装满机架的机械室不查核末列)。
3列间的两立柱间距离偏差应小于5mm。4.双排列架走道中心线与机械室中心线应吻合,偏差应小于10mm;中间主通道宽度偏差应小于10mm2.2.4立柱高度应与该处地面对机架高度相适应,立柱应垂直地面,其倾斜偏差应小于立柱全长的1%2.2.5安装机墩时,机墩垫片应与机墩边缘平齐,并与列架漆一致。
2.2.6铁架及机架必须按施工图纸的规定进行加固。2.2.7列架组立后应可靠接地。
2.2.8光、电缆走线架安装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0mm,机械室内如有电缆下楼时,垂直走线架位置应与楼板孔相适应,穿墙走线架位置应与洞孔相适应。
2.2.9组装光、电缆走线架,应做到:支铁重直不见动,边铁、横铁平直且相互垂直。
2.2.10水平走线架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大于2mm;垂直走线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2.2.11机械室内连接左、右两侧大列铁架的过桥走道,其两端应与大走道内边的边铁平齐。
2.2.12穿过光、电缆下楼孔的垂直走道,应与大列铁架相连接。
2.2.13光、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孔或墙洞处,应以木框装镶墙洞保护。
2.2.14所有光、电缆走线架的油漆颜色,应与大列铁架的漆色一致,走道油漆应究整。
2.2.15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光、电缆走线架时,在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应均勾。2.2.16光、电缆走线架的吊架所用扁钢与走线架边铁应相同吊架安装位置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2.2.17光、电缆槽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槽道安装尺寸应与机架排列位置相对应,并与机架垂直;精道安装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0mm;槽道边帮应成一直线,其偏差不应大于3mm:相邻两列槽道水平偏差,不应大于3mme
2列内和列间的低槽道应安装在横渠上,底面应平贴,如列间距离大,可在两横梁间增加一段横梁承担槽道:列间高槽道用支架安装方法应与电缆走线架支铁安装相同。3低槽道搭接处应在铁梁上,列内槽道两端应伸入列间低精道内20mm,高槽道措接处应在槽道支架上。2.3机架、引入设备和配线设备安装2.3.1长途通信机械室设置的引人架、试验架、引人试验架和光分配架、数字分配架、中间配线柜等的布置位置和方向应正确,调整后机架前后及左右倾斜偏差,应小于机身全长的1%。2.3.2引人架、试验架和中间配线架安装前,应对其端子板、分线盒、塞孔、避雷器等进行对号及测试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指标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规定。2.3.3机架地线必颈连接良好。在安装有防静电要求的单元板时,应穿上防静电服或上接地护腕。2.3.4电气化铁路区段的引人架、充气柜等与长途通信电缆芯线直接相连时,机架或机壳应对地绝缘,并应在机架(柜)前铺.5.
设绝缘胶垫。
2.3.5机架电路插板的数量、规格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在安装有防静电要求的电路播板时,必须载上防静电护腕。2.4设备配线
2.4.1通信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线用电缆和电线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使用要求。布放前,对配线用电缆和电线,应进行对号和绝缘电阻测试,芯线应无错线或断线、混线,配线电缆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音联配线电缆
高额配线电缆
同轴配线电缆
配线电缆绝缘电阻
H(P)VV
SFF-75-2
绝缘电阻(MO)
高题和同轴配线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备注
250V欧表测量
500V非装得量
1000V兆欧表测量
音频配线电缆近增串音衰减不应小于78.0dB。3
4高额电缆和电线的放、绑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频电缆和高赖隔离线应与其他电源线、音频线分开绑扎,并按施工图规定保持一定的距离。2)高频电缆、电线在走线架上下线转弯时,其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电缆直径的12倍:高频隔离线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直径的5倍;同轴软线曲半径不应小于直径的15倍。5配线屏蔽网的低电平端,应从引人试验架的屏鼓地线汇流排端子一端接地。使用题率在1MHz以上的配线屏蔽网,可用两端接地方式。
6配线在电缆走道上,应按机列、机架顺序平直排列整齐。电境转弯曲率半径不得小于60mm,63芯以上电缆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电缆直径的5倍。
7电缆槽道内配线应顺直,列间电缆、电线应均匀地分布在几个槽道内。
8编扎电缆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续剖头长度应符合使用要求,宜保持电缆芯线的扭绞;
2)布线不宜过紧,转弯应圆滑;3)分线应按色谱顺序:
4)余留的芯线长度,应满足更换编线最长芯线的要求。9音频配线连接可根据设备要求选用焊接、卡接、绕接3种方式。
10焊接后芯线绝缘应无烫伤、开裂及后缩现象,绝缘层离开端子边缘露铜不得大于1mm。
11在焊接单元板或元器件时,应将电烙铁金属外皮接地。12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绕线应严密、紧贴,不得有叠绕。铜线除去绝缘外皮后,在绕线柱上的最少匝数:当芯线直径为0.4~0.5mm时应为6~8匝:0.6mm、1.0mm时为4~6匾。不接触绕接柱的芯线部分不宜露。13卡接电缆芯线必须使用卡接错,不得以其他工具代替,芯线线径应符合卡接端子的要求。14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必须接在对应的同轴端子上。15布放跳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布放跳线的起止路由,应符合端子跳线表的规定;2)布放跳线时,不得损伤跳线绝缘,跳线应保持扭绞:3)垂直上下的跳线段必须布放在直列的同一侧,水平左右的既线段必须布放在同一层的横列侧,反穿过始端的一个穿线环。
16机械室主电源线、列电源线和机架电源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械室电源线的安装应保证电压降符合设计规定:2)电源线宜采用整段的线料;
3)主汇流条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6.3条和第3.6.5条的有关规定;
4)主电源线和列电源线的布放和安装,每对正、负馈电线应相互平行,正、负线在转弯处弯度应一致,转弯处的曲率半径应符合本规范表3.6.4的规定,安装后的电源线末端应用绝缘物封头;
5)列电源线分线的三通盒,应与所有电源线相适应,分线点应接触良好;
6)谢列电源和机架电源线绝缘时,用250500V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闻的绝缘电阻,均不应小于1Mn;7)机械室主、列汇流条及列架内电源线的正、负极性应有明显标志,正极为红色,负极为蓝色;8)汇流条负极应绝缘防护。
2.4.2电话交换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的规格、路由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布放前,应进行直流电特性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2.4.1条的有关规定。2电缆转变,弯曲半径不应小于60mm。63芯以上电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5倍。3布放走线架电缆应按机列、机架顺序平直排列。4布放槽道电缆应顺直,不宜扭绞和交叉。5配线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
设备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离布放。6
7布放架间电缆的两端必须有明显标志。8架内或架间光纤和光缆的规格、路由、固定方式应符合厂家有关规定。
9布放跳线应符合本规范第2.4.1条的有关规定。10编扎电缆芯线应符合本规范第2.4.1条的有关规定。焊接、绕接、卡接电缆应符合本规范第2.4.1条的有关11
规定。
12同轴线的接续应符合本规范第2.4.1条的有关规定。.8.
13主汇流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6.3条和第3.6.5条的有关规定。
14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线料,不得在中间接头。电源线电压降指标,从著电池至程控交换设备端子间,当采用窄电压范围供电时,不应大于2V;当采用宽电压范供电时,不应大于2.5V。
15电源线的布效应符合本规范第2.4.1条的有关规定。16交换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17交流电源线应与直流电源线分开布放,间隔距离不应小于100mm
18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芯线间和负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A;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O。
2.5设备安装嫂工验收
2.5.1通信站设备安装坡工技术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编制单位应为一个通信站。
2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通信站通信网图:
2)设备平面布置图:
3)引人架、试验架、分配架塞孔分配图:4)设备回线径路图;
5)高频、音频端子分配图:
6)时隙分配图;
7)布线图;
8)电源系统图:
9)地线盘安装图
10)设计变更通知,开、停、复、峻工报告,工程洽商纪要,安装的设备和备件清单等有关工程资料。2.5.2、通信站设备安装随工检验项目应符合表2.5.2的要求。表2.5.2通信站设备安装随工检验项目序号
骨列架,光、电境走线架,机架及配线架
布放电缆
编扎、爆接、烧接、卡换电现芯晚
布线检查
(1)直、水平度
(2)机架排列
(3)地线
(1)布教路由和位登
(2)走道及持道电缆工艺婴求
(3)架间电镜布放要求
(1)分线要求
(2)煤接、绕接、卡换要求
布放路由
3通信电源设备和通信接地装置
3.1一般规定
3.1.1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应包括高额开关电源、蓄电池组、UPS不间断电源、油机发电机组和馈电母线、电源配线等。通信设备的接地装置安装应包括联合和保护接地装置。3.1.2通值电源设备在交流直供、浮充或放电时,被供电的电源端子上允许的直流电压变动范围、杂音电压不得大于表3.1.2的规定。
表3.1.2直流电源供电技术标准
电源额定
通信设备允许的
电原电压变动范图
21.6-26.4
道信设备允许的
电源街重杂营电压
安装电源应选择机房中有利于通风及热的位置:电源3.1.3
前后应有通道,通道不得窄于1m3.1.4通信电源设备开通验收前,应按设备电原理图与施工配线图,检查核对端子的配线正确无误、螺栓无松动或脱落情况。3.2高频开关电源
3.2.1高频开关电源的安装应包括交流配电单元、真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和监控单元。应按说明书逐项进行安装。应注意各单元引出线、引人线的接线位置,插好各单元插座。各电器接触点应接触可靠,连接紧密。
3.2.2安装单元及模块应按模块安装位置图自上而下遥个安装。.11
3.2.3交直流配电单元安好后,启动电源,液晶应显示直流输出电压。
3.2.4监控单元应能对电源系统中各功能单元和蓄电池进行自动监测,获取系统中各种运行状态并应及时显示。3.2.5通过监控单元操作键盘可调整系统输出,键人系统各种控制参量,可对系统实施人工管理。3.2.6通过显示屏、信号灯及声光报警应能提供各种工作状态、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指示。
3.2.7根据用户设定的充电数据(电压保护值,电池容量等参数),应能调整整流模块的充电方式、充电电流,实施各种保护措施,自动完成电池的精确管理。3.2.8当电网掉电,电网电压过高、过低或电网三相不平衡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3.2.9当输出电压过高、过低时,应能通过键盘操作或自动实现整流模块的开关和电池充电均浮充控制。3.2.10监测两组电池电压及充放电电流,市电中断由电池维持向负载供电时,电池电压降至低压告警值,监控模块应发出声光告警:当市电恢复后,监控模块应对电池进行自动均衡充电管理。
3.2.11监控模块应具有“测、遥信、通控”功能,可实现电源系统无人值守。
3.2.12检查整流模块的均流特性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3.3蓄电池组
3.3.1需电池组当安装在电池架(柜)上时,蓄电池架的加工形式和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3.3.2着电池木架的平而布置和排列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偏差应小于10mm:电池架布设应平稳、牢固、端正,全长水平偏差应小于15mm;用耐酸水泥或瓷砖电池台时,其水平偏差每米应小于3mmo
3.3.3蓄电池安装前,贮存期不应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应进行补充电。
3.3.4密电池运输宜采用吊装工具,严禁翻滚、拌邦。在装卸、移动、搬运、连接过程中应防止短路,所用的工具应注意绝缘。3.3.5蓄电池安装、使用、忙存点应清洁、不潮湿,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蓄电池应安装在远离热源和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应避免阳光直射:安装环境应无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3.3.6蓄电池开箱后应检验电池有无损坏,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蓄电池的密封阅不应松动或遗失,不得擅自拆卸密封阅;不得将容量不同、性能不同的电池连接在一起使用。3.3.7发现蓄电池外壳破裂、殖酸外溢时,严禁硅触。3.3.8安装剪应检查蕾电池单端电压,其开路电压应大于2.13V,若小于此值时应先进行均衡充电。3.3.9安装时应按规定方式进行连接,应注意正、负极性标志。连接电缆应尽可能短。在安装末端连接件和导通电鸿系统剪,应检查系统的总电压和正、负极。3.3.10蓄电池与充电器或负载相连接时,电路开关要放在“断开”的位置,同时,蓄电池的正极与充电器和负载的正极,蓄电池负极与充电器和负载的负极相连,严禁接反极性或短路。3.3.11蓄电池安装结束后或开始使用前应进行补充充电。浮充充电宜采用限流恒压法,浮充电压为2.23~2.28V/单体。3.3.12蓄电池充电时,环境温度应在21~32℃范围内,超过或低于上述范围,应调整充电电压。相对于25℃,每差1C其电压修正应为土0.003V/单体,即溢度升高1C,浮充电压应降低3mV;温度降低1C,浮充电压升高3mV。温度每变化5℃应将浮充电压调整1次。
3.3.13发生下列情况应进行均衡充电:1指示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小于2.20V时;2紧急放电后,蓄电池需要在短时间内再充电时:3单体电池的电压值参差不齐时:.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