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798.1-2015 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 第1部分:单波长型

【YD通讯标准】 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 第1部分:单波长型
- YD/T2798.1-2015
- 现行
标准号:
YD/T 2798.1-2015
标准名称:
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 第1部分:单波长型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7.71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798.1-2015.Measurement method of optical transceiver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Part 1: Single wavelength.
1范围
YD/T 2798.1规定了用于光通信的单波长型光收发合- *模块的测试方法。
YD/T 2798.1适用于用于光通信的单波长型光收发合-模块(以下简称“光模块”)基础参数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EE 802.3-2012以太网标准(IEEE Standard for Ethernet)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ID Consecutive ldentical Digit 连续相同数字
ER ExtinctionRatio 消光比
SMSR 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o 边模抑止比
4概述
4.1测试环境要求
一温度: 15℃~35℃;
一相对湿度: 45%~75%;
一大气压力: 86kPa~ 106kPa.
当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应在测试报告上写明测试环境条件。
4.2测试仪器要求
测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应在规定的有效校准期内,如无特殊说明,其精度应高于所测参数精度至少一个数量级。
4.3测试条款
本部分第5章和第6章详细描述了用于光通信光收发合一模块的测试方法, 每个测试方法由下列条款组成: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798.1-2015
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第1部分:单波长型
Measurementmethodofopticaltransceiverforoptical communicationsPart1:Singlewavelength
2015-04-30发布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概述·
测试环境要求·
测试仪器要求
测试条款·
发射部分测试
平均发送光功率
发射关断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发射眼图余量·
消光比·
上升/下降时间
发射光调制幅度(OMA)
光信噪比容限·
相对强度噪声光调制幅度
中心波长·
边模抑制比·
-20dB谱宽
均方根谱宽·
发射光回波损耗·
发送和色散的代价
抖动产生
接收部分测试·
灵敏度
OMA接收灵敏度·
OMA加压接收灵敏度
饱和光功率·
OMA饱和光功率.
接收工作波长·
告警阅值(无光告警光功率)
去告警阀值
YD/T2798.1-2015
YD/T2798.1-2015
6.9迟滞(告警迟滞)
6.10接收光反射·
6.113dB截止频率·
6.12抖动容限
6.13抖动传递函数.
6.14接收光功率损伤阅值
6.15连续相同数字抗扰度
6.16光通道代价.
其他·
电特性参数
浪涌电流·
HiiKAoNiKAca
《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预计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单波长型:
一第2部分:波分复用型:
本部分为《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D/T2798.1-201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雄辉、陈悦、赵文玉、杨春、徐红春、武成宾、崔凯、刘王来。HiiKAoNiKAca
1范围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用于光通信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测试方法第1部分:单波长型
本部分规定了用于光通信的单波长型光收发合一模块的测试方法。YD/T2798.1-2015
本部分适用于用于光通信的单波长型光收发合一模块(以下简称“光模块”)基础参数的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EEE802.3-2012以太网标准(IEEEStandardforEthernet)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概述
Consecutive Identical Digit
ExtinctionRatio
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o
Optical Modulation AmplitudeRelative Intensity Noise
Receiver
Sensitivity
Transmitter
4.1测试环境要求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一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连续相同数字
消光比
边模抑止比
光调制幅度
相对强度噪声
灵敏度
当不能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应在测试报告上写明测试环境条件。4.2测试仪器要求
测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应在规定的有效校准期内,如无特殊说明,其精度应高于所测参数精度至少个数量级。
4.3测试条款
本部分第5章和第6章详细描述了用于光通信光收发合一模块的测试方法,每个测试方法由下列条款组成:
HiiKAoNiKAca
YD/T2798.1-2015
a)定义:
b)测试框图:
c)测试步骤。
5发射部分测试
5.1平均发送光功率
5.1.1定义
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发射端输出光功率的平均值。5.1.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1。
误码仪
5.1.3测试步骤
a)按图1连接好测试系统:
光模块
图1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框图
光功率计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设置光功率计的波长为被测光模块规定的中心波长;d)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e)通过光功率计读出被测光模块的输出光功率,即为被测光模块的平均发送光功率。5.2发射关断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5.2.1定义
发射关断时,发射端的平均发送光功率。5.2.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同图1。
5.2.3测试步骤
a)按图1连接好测试系统;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设置光功率计的波长为被测光模块规定的中心波长:d)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e)设置被测光模块的发射关断使能为开启状态:f)通过光功率计读出被测光模块的输出光功率,即为被测光模块发射关断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5.3发射眼图余量
5.3.1定义
发射眼图是发射机脉冲信号特征的几何图形,包括眼张开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脉冲过冲、脉冲下冲等。眼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发射眼图余量是指超出或者小于模板区域的百分比,如图2所示。
HiiKAoNiKAca
眼图余量
注:此图仅为2.5G光收发一体模块的眼图示例。图22.5G光收发一体模块发射眼图余量示意5.3.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3。
误码仪
5.3.3测试步骤
a)按图3连接好测试系统:
光模块
同步触发信号
可调光衰减器
图3发射眼图余量测试框图
YD/T2798.1-2015
示波器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调节可调光衰减器,使输入到示波器的光功率符合其工作范围:e)根据被测光模块工作的速率,选择示波器相应的光滤波器带宽和眼图模板:f)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在示波器上设定采样波形数≥1000;g)待眼图累计到相应数量的采样波形(此过程的掉点数为零)时,启动示波器的眼图测试功能,测出被测光模块的发射眼图余量。5.4消光比
5.4.1定义
光模块发送逻辑“1”电平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和发送逻辑“0”电平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之比。计算方法见公式(1)。
HiiKAoNiKAca
YD/T2798.1-2015
ER=10×IgR
式中:
ER—消光比,单位为dB;
Pi—逻辑“1”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单位为mW:Po逻辑“o”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单位为mW。5.4.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同图3。
5.4.3测试步骤
按5.3的方法完成眼图余量测试后,打开示波器上对应速率的光滤波器,启动示波器上的消光比测试功能,测试被测光模块的消光比值。5.5上升/下降时间
5.5.1定义
上升时间是指光脉冲响应从幅度的20%上升至80%(或从10%上升至90%)所需要的时间,下降时间是指光脉冲响应从幅度的80%下降至20%(或从90%下降至10%)所需要的时间。5.5.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同图3。
5.5.3测试步骤
a)按图3连接好测试系统;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调节可调光衰减器,使输入到示波器的光功率符合其工作范围:e)根据被测光模块工作的速率,从示波器上调出相应的眼图模板,关闭示波器的光滤波器:f)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在示波器上设定眼图的采样波形数≥1000,并设定上升/下降时间的截点范围:g)待眼图累计到相应数量的采样波形后(此过程的掉点数为零),启动示波器的上升和下降时间测试功能,测出被测光模块的上升/下降时间。5.6发射光调制幅度(OMA)
5.6.1定义
光模块发送逻辑“1”电平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和发送逻辑“0”电平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之差,见公式(2)。
OMA=PI-P.
为便于测试,根据公式ER=Pr/Po,Pavg(Pi+Po)/2,可推演得出公式(3):10R-1
OMA=2×P×-
式中:
OMA-发射光调制幅度,单位为mW;4
HiikAoNiKAca
Pavg——平均发射光功率,单位为mW;ER—消光比,单位为dB。
5.6.2测试框图
平均发送光功率的测试框图见图1,消光比测试框图见图3。5.6.3测试步骤
a)按5.1规定的测试方法,测出被测光模块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值:b)按5.4规定的测试方法,测出被测光模块的消光比值;YD/T2798.1-2015
c)将平均发送光功率值和消光比值代入公式(3),计算得出被测光模块的发射光调制幅度。5.7光信噪比容限
5.7.1定义
在保证一定比特差错率的条件下,光模块所能容忍的光噪声。5.7.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4。
误码仪
5.7.3测试步骤
被测光模块
光谱分析仪
a)按图4连接好测试系统;
光滤波器
自发辐射
噪声源
可调光衰减器2
可调光衰减器1
图4光信噪比容限测试框图
光耦合器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设置光滤波器的通过波长为被测光模块TX端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d)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e)关闭自发辐射噪声源,通过调节可调光衰减器1,从误码仪上测出被测光模块输出达到规定的比特差错率,此时被测光模块RX端接收的光功率记为Pi:f)打开自发辐射噪声源,按被测光模块的测试要求,减少可调光衰减器1的衰减值,使得被测光模块RX处接收光功率值大于P并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g)调节可调光衰减器2,从误码仪上测出被测光模块输出达到规定的比特差错率;h)将经过可调光衰减器1后的光输出到光谱分析仪上(图中虚线连接),测试得到光信噪比,即为被测光模块的光信噪比容限。
5.8相对强度噪声光调制幅度
5.8.1定义
HiiKAoNiKAca
YD/T2798.1-2015
在规定的光反射情况下,相对于光调制幅度的相对强度噪声。计算方法见公式(4):PN
RIN,OMA=10×lg
BW×PM
式中:
RINxOMA——相对强度噪声光调制幅度,单位为dB/Hz,其中X为规定的反射系数;Pr激光器未加调制时,输出光经光电转换后的电噪声功率,单位为W:PM-激光器加调制时,输出光经光电转换后的电功率,单位为W:BW低通滤波器的带宽,单位为Hz。5.8.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5。
可调光反射器
误码仪
5.8.3测试步骤
光模块
光回损仪
a)按图5连接好测试系统:
转换器
图5相对强度噪声光调制幅度测试框图C
低通滤波器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根据被测模块的速率,选择对应带宽的低通滤波器;d)将电功率计清零:
e)按虚线连接光回损仪,调节可调光反射器,使光回损仪读出的指标为规定的反射系数;电
f)断开光回损仪,将被测光模块按实线接入测试系统,接通电源,关闭误码仪,确保激光器工作在直流状态(无调制信号):
g)调节偏振控制器,观察电功率计直到噪声最大,从电功率计上读出最大功率读数Pwh)打开误码仪给激光器调制信号,记下当前读出的电功率计读数PMi)将PnPM代入公式(4),计算得出被测光模块的相对强度噪声光调制幅度。5.9中心波长
5.9.1定义
发射光谱中,在最高幅度规定百分比(推荐50%处)处,连接线的两点的中心所对应的波长(见图6和图7)。用统计加权可表示为公式(5):a
式中:
p中心波长,单位为nm;
光谱曲线中纵模波长(i-1、2、3.YD/T2798.1-2015
....),单位为nm。对于单纵模激光器,.0;a—光谱曲线中纵模输出光功率(-1、2、3....),单位为mW。幅度
(mw)t
百分比
规定直分比处
连接线两点之间的范围
图6单纵模激光器中心波长示意
百分比
规定白分比处
连接线两点之间的范围
图7多纵模激光器中心波长示意
5.9.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8。
误码仪
5.9.3测试步骤
a)按图8连接好测试系统;
光模块
可调光衰减器
图8中心波长测试框图
波长(nm)
波长(nm)
光谱分析仪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调节可调光衰减器,使进入到光谱分析仪的光功率符合其工作范围;7
YD/T2798.1-2015
e)设置光谱分析仪参数,包括:激光器类型、扫描范围、分辨率(至少为0.1nm):f)启动中心波长测试功能,即可从光谱分析仪上得出被测光模块的中心波长。5.10边模抑制比
5.10.1定义
对于单纵模激光器,主纵模峰值光功率Px与最大次纵模峰值光功率Ps之比,即为边模抑制比,如图9所示。计算方法见公式(6):
SMSR=10×1g号
式中:
SMSR一—边模抑制比,单位为dB:Px—主纵模峰值光功率,单位为mW;Ps—最大次纵模峰值光功率,单位为mW。幅度
(mw)
主纵模Px
次纵模Ps
图9边模抑制比示意图
5.10.2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同图8。
5.10.3测试步骤
a)按图8连接好测试系统:
波长(nm)
b)设置误码仪,使其输出规定的速率、码型、幅度的调制信号到被测光模块发射输入端:c)给被测光模块加上规定的电源电压,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d)调节可调光衰减器,使输入到光谱分析仪的光功率符合其工作范围:(6)
e)从光谱分析仪上读出主纵模峰值功率Px(dBm)与最大次纵模峰值功率Ps(dBm)之差,即为被测光模块的边模抑制比。
5.11—20dB谱宽
5.11.1定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