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336.2-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YD通讯标准】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 YD/T2336.2-2016
- 现行
标准号:
YD/T 2336.2-2016
标准名称: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5.71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336.2-2016.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Part 2: NMS system function.
1范围
YD/T 2336.2规定了分组传送网(PTN) NMS系统功能要求,主要包括NMS系统中EMS管理、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要求。
YD/T 2336.2适用于PTN网络管理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PPS 1 Pulse Per Second 秒脉冲
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
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号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4技术要求
4.1系统总体要求.
a)接入方式:
1)支持本地接入和远程接入;
2)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
b)连接方式: NMS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采用DCN连接。
c)安全可靠性:
1)应提供NMS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
2)应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限制,保证只有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执行相应的操作等;
3)系统-年中停止服务的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天;
4)系统在设计时应保证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100天;
5)应支持(1+1)热备用(Hot-Standby) 或温备用( Warm-Standby) 配置;
6)当系统采用双机备份时,在热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切换应为实时切换;在温 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平均切换时间应小于20min;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2-2016
代替YD/T2336.2-2011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packettransportnetworkmanagement
Part2:NMSsystemfunction
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技术要求
4.1系统总体要求
4.2软件技术要求
4.3系统自管理要求
4.4人机界面要求..
4.5管理能力要求·
4.6性能要求·
4.7DCN要求..
5管理功能要求.
5.1EMS管理.
5.2拓扑管理·wwW.bzxz.Net
5.3配置管理
5.4故障管理·
5.5性能管理
5.6安全管理
6DCN要求
6.1DCN的组成.
6.2DCN的保护.
6.3DCN的性能
YD/T2336.2-2016
YD/T2336.2-2016
YD/T233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预计发布如下部分: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一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一第5部分:基于IDL/II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一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本部分为YD/T2336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YD/T2336.2-2011《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本部分与YD/T2336.2-2011相比,主要变化是根据设备技术要求的L3VPN章节补充了有关具有L3能力的设备的管理功能:
一更新了引用标准的标准号。重新整理了引用范文的格式(见2,2011年版的2):一重新整理了缩略语的格式(见3,2011年版的3):一增加了“L3VPN端口配置(可选)”(见5.3.4.5):一增加了“L3VPN业务管理(可选)\(见5.3.6.4):一创建保护小节增加了FRR、VRRP的保护类型支持(见5.3.7.2):一查询/修改保护小节增加了FRR、VRRP的保护类型支持(见5.3.7.4):一VSOAM说明为可选(见5.3.8.2d)):增加了“L3VPNOAM管理”小节说明(见5.3.8.6):一增加了“端到端L3VPN业务的配置和管理(可选)”(见5.3.13.4):一增加了“L2/L3桥接管理(见5.3.17);-增加了“DHCPRelay管理”(见5.3.18);一增加了L3VPN性能监测参数(见5.5.1)。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成梦虹、吕良栋、陈俏钢、王郁、刘娟、蒙向阳、于晓军、张励、芮兰兰。I
HiiKAoNiKAca
YD/T2336.2-2016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分组传送网(PTN)NMS系统功能要求,主要包括NMS系统中EMS管理、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要求。本部分适用于PTN网络管理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ESoPSN
E-Line
E-Tree
1 Pulse Per Second
Access Control List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synchronousTransferMode
Best Master Clock Algorithm
Constant Bit Rate
Committed Burst Size
Continuous Check
SONET/SDHCircuitEmulationoverPacket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Structure-awareTDM Circuit EmulationService ove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Class of Servic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ustomer Signal Failure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lay Measurement
DiffServ Code Point
Ethermet-LocalAreaNetworkServiceEtheret-Line Service
Ethermet-Tree Service
Excess Information Rate
Element Management Layer
秒脉冲
访问控制列表
告警指示信号
异步传输模式
最佳主时钟算法
固定比特率
承诺突发长度
连续性检测
分组网承载的SONET/SDH电路仿真电路仿真业务
分组网交换承载的结构化电路仿真业务承诺信息速率
业务分类
循环穴余校验
客户信号故障
连通性验证
数据通信网
时延测量
区分业务编码点
以太网局域网业务
以太网线型业务
以太网树型业务
超额信息速率
网元管理层
TiiKAoNiKAca
YD/T2336.2-2016
MPLS-TP
nrt-VBR
rt-VBR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Internet Inter-ORBProtocol
Inverse Multiplexing over ATM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Link Aggregation
Loopback Function
Lock Signal Function
Loss Measurement
LinkTrace
Maintenance Associa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Maintenance Domain
Maintenance Entity Group
MEGEndPoint
MEG Intermediate Point
Mutil-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Network Element
Network Management Lay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Network Network Interface
non-real time VariableBit Rate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Peak Burst Size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er-Hop Behavior
Peak Information Rate
PriorityQueue
Public Switched Network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eal time Variable Bit Rate
Structure-Agnostic TDM over Packet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网元管理系统
标识符
接口定义语言
互联网ORB间通信协议
ATM反向复用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链路聚合
环回功能
信号锁定功能
丢包测量
链路踪迹
维护联盟
媒质接入控制
维护区域
维护实体组
MEG端点
MEG中间节点
多协议标签交换一传送描述
网络管理层
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网络接口
非实时可变比特率
运营、管理和维护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峰值突发长度
准同步数字体系
每跳行为
峰值信息速率
优先队列
公用交换网
分组传送网
服务质量
远端缺陷指示
实时传输协议
实时可变比特率
结构化无关的TDM仿真
同步数字体系
HiiKAoNiKAca
TCP/IP
4技术要求
SubNetworkManagementSystem
Sarbanes-Oxley Act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Time Division Multiplex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Trail Network Protection
Unspecified Bit Rate
User Network Interface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Virtual Channel
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
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irtual Path
Virtual Path Connection
Virtual Path Identifier
Virtual Section
Weighted Fair Queue
WeightedRandomEarlyDetect
Wait To Restoration
4.1系统总体要求
a)接入方式:
1)支持本地接入和远程接入:
2)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
子网管理系统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YD/T2336.2-2016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时分复用
电信管理网
路径网络保护
未指定比特率
用户网络接口
协调世界时
虚通道
虚通道连接
虚通道标识符
虚拟局域网
虚通路
虚通路连接
虚通路标识符
虚段层
加权公平队列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恢复等待时间
b)连接方式:NMS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采用DCN连接。c)安全可靠性:
1)应提供NMS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2)应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限制,保证只有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执行相应的操作等:3)系统一年中停止服务的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天:4)系统在设计时应保证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100天;5)应支持(1+1)热备用(Hot-Standby)或温备用(Warm-Standby)配置:6)当系统采用双机备份时,在热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切换应为实时切换:在温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平均切换时间应小于20min;7)系统在投入、退出和异常停止后,不应影响它管理的EMS的正常运行,也不应影响传输网络的正常业务:
8)与EMS连接中断时,系统应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尝试重建连接,如连接失败应以告警形式提示用3
TiiKAoNiKAca
YD/T2336.2-2016
9)用户界面程序异常停止后,不应影响服务器端和其他用户界面的正常运行。d)NMS应使用四位十进制数表示年份。e)需要时间标记的事件,例如告警事件、性能事件、配置事件等的时间标记为网元时间,建议以秒为单位。
f)应提供打印设置和打印功能。g)应提供对EMS的仿真终端接入功能。h)所有界面应简洁、友好,操作简单,提示清晰,提供在线帮助。i)用户界面显示应采用中文或英文,优选中文。j)数据表示:
1)根据需要可配备多个控制台和大屏幕显示屏:2)对于NMS的告菩信息要采用多种手段表示,如声,光等:3)应支持通配符查询:
4)对于同一功能,应提供多种方式的操作手段,如鼠标操作、热键操作等;5)对于统计信息,应以报表或直观图形化方式(如直方图、立体图、曲线图等)进行表示。k)时间同步:应提供机制,保证EMS与NMS时间的同步性,以NMS时间为准。1)数据同步:应保证NMS与EMS数据的一致性4.2软件技术要求
NMS系统的软件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a)可靠性:NMS软件应具有处理各种非正常状态和事件的能力:b)开放性:NMS应采用多层开放体系结构,具有清晰的体系结构,对不同组网方式的网络,无须进行专门的软件开发,并能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c)分布性:NMS应尽量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d)可扩展性:NMS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可以随网络规模的增长平滑扩展:NMS还应具有后向兼容性,当NMS版本升级后,应能管理所有的EMS,同时低版本系统中的数据应自动迁移到高版本系统中。
4.3系统自管理要求
NMS系统有自管理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a)网管系统进程运行状态的查看、启动、初始化、停止,数据的备份、恢复操作。b)数据库和运行情况记录(log)等功能。c)打印功能。
d)网管系统应具备自动定时异机备份功能。按照用户设定的时间自动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文件可以指定到另一台机器的硬盘上,以便于本机硬盘故障时的应急恢复。e)在线帮助功能,以帮助操作人员对各功能和命令的正常操作。f)NMS应提供对自身软件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1)软件安装管理,NMS提供详细、友好的软件安装向导并生成相应的日志文件:2)软件升级功能,NMS提供详细、友好的软件升级向导并生成相应的日志文件:3)软件版本管理,NMS提供对系统不同模块软件版本号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及对不同模块软件4
HiiKAoNiKAca
补丁的增加、删除、查询等功能:YD/T2336.2-2016
4)软件进程管理,NMS提供对系统内不同模块所在进程的当前运行状况的查询功能。g)NMS应允许用户对所管辖网元上的软件进行远程维护,支持查询网元当前的软件版本信息。h)NMS应提供配置、告警、性能数据导出功能。4.4人机界面要求
4.4.1一般要求
NMS系统的管理功能是通过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的人机接口(HMI)来实现的。被管理的NE均应在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系统界面采用中文或英文,优选中文。4.4.2图形用户界面
NMS系统的各种功能是通过上弹、下拉和分级菜单方式来表示的,各种菜单是由一系列操作列表所组成的。某一用户只能使用其授权范围内的菜单。多窗口采用重叠或TAB方式,每一个屏幕显示窗口中均应含有实现相关功能的菜单条。系统中至少应包含以下菜单:系统的启动、关闭、备份,打印和在线帮助。
NMS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应支持以下操作功能:a)每一个窗口中应具备在线帮助和打印功能:b)上弹、下拉菜单:
c)鼠标操作,并且鼠标右键可选相关常用功能。4.4.3声音设置
NMS系统应提供声音设置开关。可根据告警级别自定义告警声音及持续时间。4.4.4颜色要求
NMS系统应支持彩色高分辨率监视器。对于不同的信息应有不同的颜色区别。颜色应可以由用户选择修改。用户授权内可使用的菜单条与其不能使用的菜单条应有不同亮度级别显示;不同级别的告警应有不同的颜色设置。NE的物理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形状、尺寸以及通道的占用情况和其他特征,根据用户需要均能具有颜色区别。颜色和字体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配置。颜色的建立和恢复应是实时的。
4.5管理能力要求
NMS系统的管理能力应该满足下面要求a)NMS可支持的图形终端不得少手20个:b)NMS可支持同时操作的用户数不得少于20个c)NMS应可管理多个EMS:
d)NMS所能处理的最大当前告警数目应不小于50000个。4.6性能要求
NMS系统的运行性能应该满足下面要求。a)告警响应时间: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NMS的告警平均响应时间(指从网元发生告警到NMS显示告警)不大于20s。同时,在系统满负荷情况下,告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以上指标的150%b)存储能力要求:各种日志文件应至少能保存6个月的事件:c)时间精度要求:时间戳的精度为1s:d)数据准确性、完备性要求:厂商应保证NMS系统数据的准确性。NMS系统数据应反映实际网络HiiKAoNiKAca
YD/T2336.2-2016
和资源配置状况。设备上报的告警信息应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网络的运行状况,告警信息应能精确定位到发生故障网元的具体位置。厂商设备向NMS系统传递的管理信息应是完备的,足以提供多厂商NMS系统所需的各种网络信息。
4.7DCN要求
DCN用于在NMS和EMS之间传送NMS信息,NMS应至少支持如下一种DCN的接入能力a)以太网;
b)2Mbit/s、G.703同向型接口;c)其他已投入商用的数据通信网。5管理功能要求
5.1EMS管理
用户可以查询/修改所管辖PTNEMS信息,具体包括(标*者为可修改的信息)以下内容:a)EMS类型(仅具备网元管理功能,或仅具备子网管理功能,或同时具备网元和子网管理功能):b)EMS名称:
c)EMS友好名称(*):
d)EMS本地名称(*):
e)EMS物理位置(*),即机房所在位置:f)EMS设备制造商:
g)EMS主机IP地址,NMS与EMS相连的端口号(*);h)EMS软件版本号:
i)创建者标记(*):
i)创建日期:
k)联系方法(*);
1)备注(*)。
5.2拓扑管理
5.2.1网络拓扑视图显示和查询
拓扑管理用于构造并管理整个PTN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应可以通过查询网络拓扑视图实时了解和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网络拓扑视图包括对象显示和实时告警显示,各视图之间可无障碍切换,支持拓扑搜索方式建立网络拓扑视图,并对拓扑对象进行管理,网络拓扑视图应能提供如下网络拓扑结构:
a)物理视图:显示所管辖的所有网元、网元组或子网及其连接关系。节点可以是网元、网元组或子网,连线表示网元、网元组或子网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应能提供网元组或子网的展开(收缩)功能,以显示构成该网元组或子网的各个网元。b)虚通路(VP)路由视图:显示指定VP的工作和保护路径视图(源宿节点、经过的节点和物理链路),应能提供VP及其承载的所有VC的关联功能。c)虚通道(VC)路由视图:显示指定VC的路由视图,包括源宿节点、经过的节点和虚通路,应能提供VC与其所承载的所有客户业务的关联功能。d)客户业务视图:显示指定业务的源宿端点、路由视图。6
iiKAoiKAca
e)网络保护视图:提供PTN环网等保护视图。f)时钟和时间同步视图:视图上应能实时体现出时钟跟踪状态。5.2.2网络浏览功能
5.2.2.1拓扑图查看功能
NMS系统应该能查询到网络拓扑图。拓扑图应满足下列要求:YD/T2336.2-2016
a)拓扑图的背景地图应能定制:拓扑图应能放大和缩小,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在拓扑图上用不同的图标来标识不同类型的节点(网元或子网或其他)。b)当同时显示不同内容的多个窗口时,只有一个激活窗口接受用户的操作和输入。激活窗口的标题栏以高亮度显示。
c)系统应在菜单中按照打开的先后顺序列出所有窗口,用户可从菜单中直接激活某个窗口。d)系统应保证窗口显示内容的一致性,当多个用户同时操作系统的相同对象时,不同用户看到的窗口显示内容相同。
e)网元的物理结构及其相对位置、形状、尺寸以及通道的占用情况和其他特征,根据用户需要均能用颜色区别。
5.2.2.2拓扑图导航功能
NMS系统显示的拓扑图应能支持导航功能,包括:a)可分层显示节点间不同层次的路径:b)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拓扑视图:)可以拖动鼠标看到不在视野范围的视图5.2.2.3拓扑图定位功能
NMS系统显示的拓扑图应能支持定位功能,包括a)可在当前或其他视图中查找指定的网元:b)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选择网元,如单个网元选择和区域选择(可能为矩形区域,圆形区域或不规则形区域等)。
5.2.3网络监视功能
网络拓扑应能够动态、实时显示所管辖全网的运行状态和状况,包括:a)实时反映网络设备配置的变更情况,网元配置信息的改变也应能通过某种方式(如图标闪炼或其他醒自的方式)通知用户:b)当NMS与EMS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时应能在拓扑图上反映出来:c)支持从告警列表到网络拓扑的关联定位:d)支持下层拓扑的告警传递至上层拓扑进行告警呈现:e)实时反映被管网元的告警事件,告警应以可视,可闻的形式提醒维护人员:1)系统对实时的业务告警事件做出及时反应,并可深入显示告警相关的设备,在拓扑图中以相应设备变色等形式提示:
2)告警信息未确认应保持对用户的提示;3)系统应支持彩色高分辨率,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5.2.4拓扑信息同步
NMS应支持与EMS之间同步PTN网络拓扑信息,包括手工和自动同步方式。7
YD/T2336.2-2016
5.2.5拓扑信息存储
NMS应能对所有的PTN网络拓扑信息进行存储和备份。5.3配置管理
5.3.1配置信息统计
NMS应支持对所管辖网络中网元、路径、业务等资源相关配置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主要配置信息包括如下内容:
a)网元配置信息,包括物理网元类型、状态、槽位、板卡类型、端口类型、端口占用率、软硬件版本、启用时间等信息:
b)网元物理连接信息;
c)VP信息,包括源宿端、方向、QoS参数、开通时间等:d)VC信息,包括源宿端、方向、QoS参数、开通时间;e)业务信息,包括源宿端、业务类型、客户信息、激活时间、创建时间等。NMS系统支持以下配置信息的统计功能:a)按资源类型统计物理网元数量、板卡数量、端口数量等:b)网元交换能力资源占用情况,包括VP和VC标签空间等:c)全网VP和VC数量统计,包括已建立的VP和VC数量、已分配客户层业务的VP和VC数量等:
d)每条链路带宽占用情况的统计,包括总带宽、已占用带宽、可用带宽等。5.3.2报表管理
NMS系统应能以报表的形式(表格或图形等)将全网配置信息(详见5.3.1)和统计分析结果呈现给用户。根据用户设定的报表内容、格式和生成报表的时间,生成相应的报表,并根据用户要求将报表以指定的格式打印出来或输出到其他外围存储设备上。5.3.3网元管理
NMS应支持使用多种组合设置条件查找/修改网元,支持的查询条件包括网元ID、IP网段、网元类型、网元状态等。NMS应能提供直观的机架配置图和子架正面板配置图,分别以图形方式显示机架中子架布局和子架中槽道和单元盘的布局(子架中所包含槽道、每个槽道所安装的单元盘)信息,用户可通过对图形界面的操作完成网元硬件配置参数的查询和修改功能。用户可查询和修改的网元信息如下(标*者为可修改信息):a)插槽信息:
1)槽道中是否安装单元盘;
2)槽道中的单元盘信息:
3)槽道可支持的单元盘列表。
b)单元盘信息:
1)单元盘类型;
2)单元盘型号。
5.3.4业务端口管理
5.3.4.1TDM端口配置
TDM端口包括以下信息,其中标*属性可配置:a)端口名称:
b)端口使用状态:端口是否空闲:c)端口类型:光接口/电接口:d)端口速率:E1/STM-N:
e)通道化属性:通道化、非通道化:YD/T2336.2-2016
f)E1端口成顿方式可选为不成顿、PCM30顿格式、PCM30CRC顿格式、PCM31顿格式和PCM31CRC顿格式)。
g)方向:
h)容量为STM-N的设备端口的再生段跟踪字节和通道跟踪字节JO、J1、J2、C2信息(*)等。5.3.4.2以太网端口配置
以太网端口包括以下属性信息,其中标*属性可配置:a)端口名称:
b)端口使用状态:端口是否空闲:c)端口类型:光接口/电接口:d)端口速率:
e)工作模式:全双工/半双工/自协商(*);f)物理端口MAC地址:
g)VLANTag属性(*):
h)流控属性(*)等。
5.3.4.3ATM端口配置(可选)
ATM端口包括以下属性信息:
a)端口名称:
b)端口使用状态:端口是否空闲:c)端口类型:光接口/电接口;d)端口速率。
对于ATMIMA接口,应支持IMA组的设置,包括IMA成员、IMA组和VC绑定、IMA协议禁止/使能。
5.3.4.4端口环回设置和查询
NMS应该支持对端口环回的设置,包括:a)NMS应支持设置和查询特定的业务端口环回状态(内环回、外环回、不环回),以便于故障的维护、诊断
b)NMS应批量进行环回和取消环回的操作:c)在NMS发起端口环回操作时,应上报端口环回提示告警。5.3.4.5L3VPN端口配置(可选)L3VPN端口包括以下属性信息,其中标*属性可配置:a)端口名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