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4145-2015 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

【SN商检标准】 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
- SN/T4145-2015
- 现行
标准号:
SN/T 4145-2015
标准名称:
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4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SN/T 4145-2015.Principles for the risk analysis of foods derived from modern biotechnology.
1范围
SN/T 4145规定了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
SN/T 4145适用于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风险分析。
SN/T 4145不涉及饲料及动物性饲料,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繁育的动物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811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现代生物技术modern biotechnology
体外核酸技术,包括重组脱氧核糖核酸(DNA)以及将核酸直接注入细胞或细胞器;或在不同遗传谱系间(生物科以外)的细胞融合。
注:这项技术克服自然繁殖或基因重组的屏障,不在传统育种和选育中使用。
3.2传统对比物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
某种相关的生物体/品种/而该生物体/品种的成分和/或产品是已有传统食用安全性历史的普通食品。

部分标准内容:
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
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
Principles for the risk analysis of foods derived frommodernbiotechnology
2015-02-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5-09-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SN/T4145—2015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法规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房保海、赵丽青、焦阳、王波、祝素珍、刘会梅、姜英辉、雷质文、唐静、徐云峰、李正义、张健、马维兴。
1范围
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
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
本标准规定了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风险分析准则。本标准适用于由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风险分析。本标准不涉及饲料及动物性饲料,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繁育的动物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
SN/T4145—2015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811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3术语和定义bzxz.net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modernbiotechnology
现代生物技术
体外核酸技术,包括重组脱氧核糖核酸(DNA)以及将核酸直接注人细胞或细胞器;或在不同遗传谱系间(生物科以外)的细胞融合。注:这项技术克服自然繁殖或基因重组的屏障,不在传统育种和选育中使用。3.2
传统对比物
conventionalcounterpart
某种相关的生物体/品种,而该生物体/品种的成分和/或产品是已有传统食用安全性历史的普通食品。4风险分析原则
4.1通用要求
现代生物技术食品风险分析程序应与GB/T23811保持一致,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信息交流、一致性原则、能力建设和风险审议程序。4.2风险评估
4.2.1风险评估包括安全性评估,其目的是确定危害、营养或其他安全方面的担忧优是否存在,如存在的话,要收集其有关性质和严重性的信息。安全性评估应包括现代生物技术食品与传统对比物的比较,着重确定其相似性和差异方面。如果安全性评估确立了新的危害或在营养及其他安全方面的担优时,要鉴定其相关联的风险,以确定其对人类健康的关系。4.2.2安全性评估是通过食品整体或其组成成分与传统对比物的对比评估而确定:1
SN/T4145—2015
要考虑到所产生的预期和非预期的效应;a)
确立新的或发生变化的危害;
确定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c)
4.2.3销售前的安全性评估应根据结构清晰完整的措施并根据个案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估。具有科学基础的、使用适当方法获得的并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应既有质量又有数量,并能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4.2.4风险评估应适用于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所有方面。对于这类食品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基于以科学为依据的多学科数据和信息,并考虑在相应的指导原则中提到的因素(包括表达的物质、主要成分的构成分析、代谢的评价、食品加工和储存、营养修饰及其他考虑等),并考虑实质等同概念。4.2.5风险评估的科学数据通常通过各方面的渠道获得,如产品的开发者、科学文献、普通技术信息、科学家、管理机构、国际组织和其他有关方面。数据应使用以科学为依据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估。4.2.6风险评估应考虑可获得的来自不同检验程序的所有科学数据和信息,并且这些程序是科学合理的,被衡量的参数具有可比性。4.3风险管理
4.3.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的风险管理措施应与其风险相一致,同时要考虑与GB/T23811一致的其他有关的要求因素。4.3.2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人类健康的安全性和营养方面起到同样水平的保护作用,可视为等效。4.3.3风险管理者应考虑在风险评估中确立的不确定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管理这些不确定因素。
4.3.4销售后监督可成为在特殊情况下的适当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在个案基础上考虑售后监督及其可能性,并应考虑售后监督的实用性。执行售后监督是为了以下目的:验证对消费者健康是否存在潜在影响以及影响的严重性a)
监测养分摄人水平的变化,在摄人可能会很大程度地改变营养状况的食品后,确定对人类健b)
康影响的后果。
4.3.5为便于实施和执行风险管理措施需要特殊的工具,可包括适当的分析方法、参考资料及产品的追踪\,目的是一且确定出对人类健康存在风险时,能及时将产品从市场(下架)召回;或支持售后的监督。4.4风险信息交流
4.4.1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很重要。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学术界、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等有关各方。4.4.2风险信息交流应包括透明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管理决策程序。这些程序应在所有阶段全部记录在案,并接受公众的评议,同时要保护工商信息机密。尤其应向各方提供对安全性评估和其他决策制订过程所需要的报告。
4.4.3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应包括商后的意见反馈。商程序应有互动性。应听取所有有关各方的观点;并且,在商过程中提出的有关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应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得到解决。4.4.4管理部门、国内外组织、专家组织和企业界通过适当的联络点或其他恰当手段,加强信息的交流(包括分析方法的交流)。
4.5一致性原则
4.5.1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有关的安全性和营养风险特性的鉴定和管理,应采取一致的方法。对这类食1)认识到产品追踪还有其他用途。这些用途应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有关规定保持一致2
SN/T4145—2015
品和类似传统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水平的鉴定和管理中,应避免不公平的差异对待。4.5.2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的风险鉴定和管理,应提供一个透明的且设计周密的管理框架,包括对数据的要求、评估框架、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信息交流和商机制以及及时决策程序的一致性。4.6能力建设
应努力提高管理部门评估、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的能力,包括对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有关项目执行的能力,或解释由其他机构或公认的专家机构进行的评估,包括获得分析性技术的能力。此外,国家管理部门能力建设,可以通过国家双边安排或得到国际组织的资助得以执行,并都应有效实施这些原则。4.7风险审议程序
4.7.1风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应与新的科学知识及其他相关风险分析相关信息保持一致。4.7.2认识到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必要时,对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的安全评估措施应加以审议,以确保新出现的科学信息纳入到相关的风险分析程序中。当出现新的有关风险评估的科学信息时,应重新审议该评估,并接纳新的信息,如有必要,风险管理措施也应作相应调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SN商检标准标准计划
- SN/T2592.2-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2部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筛选法
- SN/T4549-2016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开口马口铁罐检验规程
- SN/T1010-2001 出口合成革鞋检验规程
- SN/T4585-2016 出口食品中甲基砷酸、二甲次胂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SN/T4568-2016 全氟烷基碘产品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1623-2005 进出口卫生筷中噻苯咪唑、邻苯基苯酚、联苯和抑霉唑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 SN/T4656.4-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1687-2005 马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操作规程
- SN/T1502-2005 国境口岸拉沙热检验规则
- SN/T4656.1-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1部分:白假丝酵母菌
- SN/T4551-2016 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规范
- SN/T4656.2-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2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2300-2009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 SN/T4455-2016 化妆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和低风险产品鉴定指南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