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商检行业标准(SN) >>
- SN/T 4117-2015 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测定紫外荧光光度法

【SN商检标准】 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测定紫外荧光光度法
- SN/T4117-2015
- 现行
标准号:
SN/T 4117-2015
标准名称:
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测定紫外荧光光度法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0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SN/T 4117-2015.Determination of total volatile sulfur in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and gaseous hydrocarbons by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1范围
SN/T 4117规定了液化石油气(LPG)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含量的紫外荧光光度测定法。
SN/T 4117适用于硫含量在1 mg/kg~100 mg/kg之间的天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以及最终产品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SN/T 4117适用于卤素含量低于0.35%(质量分数)的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206城市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法
3方法提要
气态试样经惰性载气带人高温燃烧炉,试样中的硫化合物在富氧条件下被氧化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荧光,由荧光检测器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外标法定量试样中的硫含量。警告一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类样品均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部分标准内容:
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测定紫外荧光光度法
Determination of total volatile sulfur in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and gaseoushydrocarbonsbyultravioletfluorescence2015-02-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5-09-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SN/T4117—2015
本标准技术内容与ASTMD6667-10《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类物质中总的挥发性硫含量测定标准实验方法紫外荧光法》一致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佰华、王军华、李正章、张怡、黄宏星、赵亚娟。1范围
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测定紫外荧光光度法
SN/T4117—2015
本标准规定了液化石油气(LPG)和气态烃中总挥发性硫含量的紫外荧光光度测定法本标准适用于硫含量在1mg/kg~
品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
g/kg之间的天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以及最终产本标准适用于卤素含量低于0.35%(质量分数)的液化石油气中总挥发性硫的测定。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几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2206城市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法3方法提要
气态试样经情性载气带人高温燃烧炉,试样中的硫化合物在富氧条件下被氧化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荧光,由荧光检测器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外标法定量试样中的硫含量。警告
一液化石油气和气态烃类样品均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情性气,氩气或氢气,纯度≥99.998%,水分≤5mg/kg。4.1
氧气,纯度≥99.75%,水分≤5mg/kg。标准物质,使用有证硫含量标准物质,或采用表1中列出的硫化合物和稀释剂进行配制。在保证4.3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前提下,也可使用其他硫化合物和稀释剂进行配制。表1
硫化合物
二甲基硫醚
典型的硫化合物和稀释剂
稀释剂
正丁烷
异丁烷
4.4质量控制样(QC),稳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气态烃或液化石油气样品。SN/T4117—2015
仪器和设备
燃烧炉,能够保持在(1075土25)℃的电加热炉。5.2
2裂解管,石英裂解管,具备氧化气体和情性载气两路进气装置。典型的裂解管参见附录A。在保证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前提下,允许使用其他类型的裂解装置。3流量控制器,具备持续稳定气体流量的控制器。5.3
4干燥管,吸收试样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装置。可以选择薄膜干燥管或对水有选择性吸收的渗透干5.4
燥管。
紫外荧光检测器,测量由紫外光激发二氧化硫产生的荧光定量检测器。5.6
进样系统,经情性载气引人氧化区的气态试样定量输人装置,该系统应配备可加热的气体进样阀或(和)液化石油气进样阀,以及一套热膨胀装置,典型的进样系统参见附录B和附录C。5.7
谱图记录仪,具备数据采集、积分、计算和记录功能的设备仪器准备
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要求,检查仪器的气密性。典型的仪器运行参数见表2。
表2典型的仪器运行参数
进样系统温度/℃
进样系统载气流量/(mL/min)
氧化炉炉温/℃
氧化炉中氧气流量/(mL/min)
氧气进样流量/(mL/min)
载气进样流量/(mL/min)
气体进样量/mL
液化石油气进样量/μL
85±20
1075±25
370~450
130160
按照仪器制造商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仪器空白测试,调整仪器的灵敏度和基线的稳定性绘制校准曲线
典型的硫含量校准范围和系列标准浓度见表3,选择表3中的任一组系列标准浓度绘制校准曲线。也可基于待测试样的硫含量,选择合适的校准范围和系列标准浓度绘制校准曲线表3
典型的硫含量校准范围和系列标准浓度硫含量
硫含量
单位为千克每毫克
7.2调节进样阀至载人状态,将装有试样的容器连接到进样阀上。7.3进样检测前,需用10倍定量环体积的待测试样冲洗定量环。7.4在液化石油气的进样过程中,如果在液体柱中见到气泡,必须重新进样。SN/T4117—2015
7.5绘制标准曲线:按照仪器制造商的操作规程要求,对系列浓度的硫含量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得到对应硫含量浓度下的仪器信号值。绘制信号值-硫含量浓度校准曲线。7.6校准曲线的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8试验步骤
按照仪器制造商的操作规程要求,对质量控制样(QC)进行硫含量分析检测,以检验校准曲线的准8.1
确性,结果值与QC样定值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8.2按照仪器制造商的操作规程要求,对待测试样进行分析检测,得到信号值对应校准曲线的硫含量浓度。每个试样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硫含量浓度结果值每次实验前检查裂解管中是否出现积碳,当出现积碳时,及时更换裂解管,并检查仪器的气密性,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实验过程中,当裂解管中出现积碳时,降低进样气体的流速或减小定量环的进样体积。8.3在测试温度下,按GB/T12206标准分别测定混合标准样品和试样的密度。结果计算
试样中硫含量S(mg/kg)按公式(1)进行计算:GXd
式中:
G—一试样的硫含量浓度结果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混合标准样品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d
试样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1)
取两个试样的平行测试结果平均值。硫含量≥10mg/kg时,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位;硫含量<10mg/kg时,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1位。注:式(1)中的d可以是校准曲线中任一浓度的硫含量标准样品的密度10精密度
10.1在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性限r的计算见公式(2):r=0.1152XX
式中:
X一两个试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平均值。10.2
2在再现性条件下,再现性限R的计算见公式(3):R=0.3130XX
式中:
X两个试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平均值。(2)
·(3)
SN/T4117-—2015
-18/9BALL
裂解管顶端示意图
(资料性附录)
裂解管示意图
裂解管示意图
一细节见下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检测设备和进样系统示意图
裂解氧
裂解管
图B.1检测设备和进样系统示意图SN/T4117—2015
氨气/氧气入口
一隔整
进样系统
SN/T4117—2015
气态样品液化石油气
气态样品
液化石油气
液化放空载气入口气态放空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进样系统流程示意图
气态定量环
1/8英寸
液体定量环
1/16英寸接口(
进样系统流程示意图
汽化装置
加热区
检测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SN商检标准标准计划
- SN/T2592.2-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2部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筛选法
- SN/T4549-2016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开口马口铁罐检验规程
- SN/T1010-2001 出口合成革鞋检验规程
- SN/T4585-2016 出口食品中甲基砷酸、二甲次胂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SN/T4568-2016 全氟烷基碘产品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SN/T1623-2005 进出口卫生筷中噻苯咪唑、邻苯基苯酚、联苯和抑霉唑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 SN/T4656.4-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4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 SN/T1687-2005 马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操作规程
- SN/T1502-2005 国境口岸拉沙热检验规则
- SN/T4656.1-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1部分:白假丝酵母菌
- SN/T4551-2016 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管理规范
- SN/T4656.2-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2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 SN/T465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第5部分:菌落总数
- SN/T2300-2009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 SN/T4455-2016 化妆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和低风险产品鉴定指南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