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8734-2012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4 15:15:24
- GB/T28734-2012
- 现行
标准号:
GB/T 28734-2012
标准名称: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 75.1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734—2012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n solid biofuels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3-06-01实施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刚、李婷。GB/T28734—2012
1范围
固体牛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GB/T28734—2012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三节炉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和方法精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固体生物质燃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或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923
国体生物质燃料检验通购
3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空气干燥固体生物质
五燃料试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利收剂质量的增量计算生物质燃
科中碳利气的合
氧化碳吸收剂吸收,根据吸
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4试剂和材料
氧化锰消
氰化碳分别用吸水剂租二
硫和氛对碳测定的干扰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馅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4.1三氰化钨。
4.2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mm2mm或碱石灰:化学纯,粒度0.5mm2mm。4.3无水氯化钙:粒度2mm~5mm;或无水高氧酸镁:粒度lmm~3mm。4.4煤标准物质:经国家计量部门审核批准的国家级或一级有证标准物质,4.5氧化铜:线状,长约5mm,直径约1m。4.6铬酸铅:制备成粒度1mm~4mm。制法:将市售的铬酸铅用水调成糊状,挤压成型后,在600℃下灼烧2h,冷却后备用。4.7粒状二氧化锰:制备成粒度0.5mm~2mm。制法:将市售的二氧化锰用水于平盘中调制后,在150℃下干燥2h~3h,冷却,小心破碎和过筛后备用。
4.8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4.9铜丝网:丝直径约0.5mm,孔径0.15mm。4.10氧气:纯度99.5%,不含氢。4. 11 真空硅脂。
4.12硫酸:密度1.81g/cm2。
GB/T28734-2012
5仪器设备
5.1三节炉碳氢测定仪
5.1.1示意图
示意图见图1,
说明:
气体干燥塔:
流量计;
橡皮塞;
铜丝卷:
燃烧舟:
燃烧管;
氧化铜:
铬酸铅:
银丝卷:
吸水U形管:
除氮U形管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
空U形管:
气泡计;
第节炉;
第二节炉;
第三节炉。
5.1.2净化系统
图1三节炉碳氢测定仪示意图
5.1.2.1气体干燥塔:容量500mL,共2个。个(A)上部(约2/3)装无水氯化钙(或尤水高氯酸镁),下部(约1/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另个(B)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5.1.2.2流量计:测量范围0~150mL/min,5.1.3燃烧系统
5.1.3.1电炉,三节炉(双管炉或单管炉),炉膛直径约35mm,每节炉装有测温和控温装置。炉温至少每年校准一次。第一节长药230mm,可加热到(850士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330mm~350mm,可加热到(800±10)℃;第=节长130mum~150mm,可加热到(600±10)℃。2
GB/T28734—2012
5.1.3.2燃烧管:镍饹合金、不锈钢或石英制成,长1100mm~1200mm,内径20mm~~22mm,壁厚约2mm。
5.1.3.3燃烧舟:素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mt。5.1.3.4橡皮塞或橡皮帽(最好用耐热硅橡胶)或铜接头。5.1.3.5镍铬丝钩:直径约2mm,长约700mm,一端弯成钩。5.1.4吸收系统
5.1.4.1吸水U形管(见图2):入口端有一球形扩大部分,内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装试剂部分高100mm120mm,直径约15mm。单位为毫米
$15壁厚.51
图2吸水U形管
5.1.4.2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见图3):2个,前2/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装试剂部分高100mm~120mm,直径约15mm。单位为米
915壁厚0.5~1
图3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或除氮V形管)CB/T 28734—2012
5.1.4.3除氮U形管(见图3):前2/3装粒状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氮化钙或无水高氟酸镁,装试剂部分高100mm120mm,直径约15mm。5.1.4.4气泡计:容量约10mL,内装硫酸(4.12)。5.2天平
分度值 0. 1 mg,一级。
5.3其他
带磨口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工燥器(不放下燥剂)。6试验准备
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填充和连接
按5.1.2的规定在净化统各容器中装人相应的净化用试剂,然后按图1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氧气可由氧气钢瓶通红可调节流量的减压阅供给。净化剂经70
-100次测
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填充和连接
按5.1.4的规定在吸收系统名容幕中装人相立的吸收
受用试剂。
所乐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塞处涂少许真塞硅腊,然后按图抗酸的气泡计。在吸收
吸收系统的未端应连接
(防止硫酸倒吸
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
形象中试剂:
a)吸水形骨中的氯化
开始溶化并阻碍气
为保证系统气密,年个U形管磨口文系统与气胞计
一个空U形管
闻宜连接
第二个吸收二
炭形管一次试验后的质量增加达0拍时,应里换第一个吸收二氧化碳b)
氨化碳
U形管中的吸收剂,
e)除氮U形管中的氧化锰一般使用50次左右应更换,上述U形管更换试剂后,应以120mL./min的流量通入氧气至质量恒定后方能使用。6.3
燃烧管的填充
燃烧管按图4所示填充。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2,4,6-
丝卷:
-氧化铜;
铬酸铅:
银丝卷。
ixXX1TTM
330-350
130--150
图4三节炉碳氢测定仪燃烧管填充示意图30
GB/T28734-—2012
用铜丝网制做三个长约30mm和一个长约100mt.直径稍小丁燃烧管使之既能白由插人管内又与管壁密切接触的铜丝卷。
从燃烧管出气端起,留50mm空间,依次充填30mm银丝卷,30mm铜丝卷,130mm~150mm(与第三节电炉长度相等)铬酸铅(使用石英管时,应用铜片把铬酸铅与石英管隔开),30mm铜丝卷,330mm350mm(与第二节电炉长度相等)线状氧化铜,30tm铜丝卷,310mm空间和100m铜丝卷,燃烧管两端通过橡皮塞或铜接头分别与净化系统和吸收系统连接。橡皮塞使用前应在105℃~110℃下干燥8h左右。
燃烧管中的填充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经70次~100次测定后应更换。注:下列几种填充剂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氧化钢:用孔径1mm筛筛去粉木;铭酸籍:用热的稀碱液(约50g/L氢氧化钠溶液)浸渍,用水洗净,十煤,并在500℃~600C下灼烧0.5h眼丝卷用浓氨水浸泡5min,在蒸馏水中煮沸5min,用蒸馅水冲洗干净并T燥。6.4炉温的校准
将工作热电偶插人三节炉的热电偶孔内,使热端插入炉膛,冷端与高温计连接。将炉温升至规定温度,保温1h。然后沿燃烧管轴向将标准热电偶依次插到空燃烧管中对应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节炉的中心处(勿使热电偶和燃烧管管壁接触)。根据标准热电偶指示,将管式电炉调节到规定温度并恒温5min。记下相应工作热电偶的读数,以后即以此控制炉温。6.5气密性检查
将仪器按图1所示连接好,将所有U形管磨口塞旋开,与仪器相连,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120mL/min,然后关闭靠近气泡计处U形管磨口塞,此时若氧气流量降至20ml./inin以下,表明整个系统气密,否则,应逐个检查U形管的各个磨口塞,查出漏气处,子以解决。注:检查气密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U形管戚几塞因系统内压力过大而弹开。6.6有效性核验
用煤标准物质按第7章迹行碳,氢测定。如果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其规定的不确定度,表明测定仪可用。否则需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才能进行试样测定。6.7空白试验
6.7.1将仪器各部分按图1所示连接,通电升温,将吸收系统各U形管磨口塞旋至开启状态,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120mL/min。在升温过程中,将第一节炉往返移动几次,通气约20min后,取下吸收系统,将各U形管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6.7.2当第一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50土10)℃,第二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00士10)℃,第三节炉达到并保持在(600士10)℃后开始作空白试验。此时将第一节炉移至紧靠第二节炉,接上已经通气并称量过的吸收系统。在一个燃烧舟内加入三氧化钨(质量和试样分析时相当)。打开橡皮塞,取出铜丝卷,将装有三氧化钨的燃烧舟用镍铬丝推棒推至第一节炉人口处,将铜丝卷放在燃烧舟后面,塞紧橡皮塞,接通氧气并调节氙气流量为120mL/min。6.7.3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位于炉子巾心,通气33min,将第一节炉移回原位,2min后取下吸收系统U形管,将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吸水U形管增加的质量即为空白值。
6.7.4重复上述试验,直到连续两次测定的空白值相差不超过0.0010g,除氮管、二氧化碳吸收管最后一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为止,取两次空白值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测氢的空白值,在做空白试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试样标识;
依据标准;
使用的方法;
试验结果;
与标准的任何偏离,
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GB/T28734—2012
GB/T28734-2012
打印H期:2013年11月25日F05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GB/T 28734—2012
电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C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1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4千字2013年4月第一版2013年4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1-46115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慢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734—2012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n solid biofuels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3-06-01实施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刚、李婷。GB/T28734—2012
1范围
固体牛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GB/T28734—2012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三节炉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和方法精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固体生物质燃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或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923
国体生物质燃料检验通购
3方法原理
一定量的空气干燥固体生物质
五燃料试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利收剂质量的增量计算生物质燃
科中碳利气的合
氧化碳吸收剂吸收,根据吸
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4试剂和材料
氧化锰消
氰化碳分别用吸水剂租二
硫和氛对碳测定的干扰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馅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4.1三氰化钨。
4.2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mm2mm或碱石灰:化学纯,粒度0.5mm2mm。4.3无水氯化钙:粒度2mm~5mm;或无水高氧酸镁:粒度lmm~3mm。4.4煤标准物质:经国家计量部门审核批准的国家级或一级有证标准物质,4.5氧化铜:线状,长约5mm,直径约1m。4.6铬酸铅:制备成粒度1mm~4mm。制法:将市售的铬酸铅用水调成糊状,挤压成型后,在600℃下灼烧2h,冷却后备用。4.7粒状二氧化锰:制备成粒度0.5mm~2mm。制法:将市售的二氧化锰用水于平盘中调制后,在150℃下干燥2h~3h,冷却,小心破碎和过筛后备用。
4.8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4.9铜丝网:丝直径约0.5mm,孔径0.15mm。4.10氧气:纯度99.5%,不含氢。4. 11 真空硅脂。
4.12硫酸:密度1.81g/cm2。
GB/T28734-2012
5仪器设备
5.1三节炉碳氢测定仪
5.1.1示意图
示意图见图1,
说明:
气体干燥塔:
流量计;
橡皮塞;
铜丝卷:
燃烧舟:
燃烧管;
氧化铜:
铬酸铅:
银丝卷:
吸水U形管:
除氮U形管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
空U形管:
气泡计;
第节炉;
第二节炉;
第三节炉。
5.1.2净化系统
图1三节炉碳氢测定仪示意图
5.1.2.1气体干燥塔:容量500mL,共2个。个(A)上部(约2/3)装无水氯化钙(或尤水高氯酸镁),下部(约1/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另个(B)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5.1.2.2流量计:测量范围0~150mL/min,5.1.3燃烧系统
5.1.3.1电炉,三节炉(双管炉或单管炉),炉膛直径约35mm,每节炉装有测温和控温装置。炉温至少每年校准一次。第一节长药230mm,可加热到(850士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330mm~350mm,可加热到(800±10)℃;第=节长130mum~150mm,可加热到(600±10)℃。2
GB/T28734—2012
5.1.3.2燃烧管:镍饹合金、不锈钢或石英制成,长1100mm~1200mm,内径20mm~~22mm,壁厚约2mm。
5.1.3.3燃烧舟:素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mt。5.1.3.4橡皮塞或橡皮帽(最好用耐热硅橡胶)或铜接头。5.1.3.5镍铬丝钩:直径约2mm,长约700mm,一端弯成钩。5.1.4吸收系统
5.1.4.1吸水U形管(见图2):入口端有一球形扩大部分,内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装试剂部分高100mm120mm,直径约15mm。单位为毫米
$15壁厚.51
图2吸水U形管
5.1.4.2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见图3):2个,前2/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装试剂部分高100mm~120mm,直径约15mm。单位为米
915壁厚0.5~1
图3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或除氮V形管)CB/T 28734—2012
5.1.4.3除氮U形管(见图3):前2/3装粒状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氮化钙或无水高氟酸镁,装试剂部分高100mm120mm,直径约15mm。5.1.4.4气泡计:容量约10mL,内装硫酸(4.12)。5.2天平
分度值 0. 1 mg,一级。
5.3其他
带磨口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工燥器(不放下燥剂)。6试验准备
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填充和连接
按5.1.2的规定在净化统各容器中装人相应的净化用试剂,然后按图1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氧气可由氧气钢瓶通红可调节流量的减压阅供给。净化剂经70
-100次测
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填充和连接
按5.1.4的规定在吸收系统名容幕中装人相立的吸收
受用试剂。
所乐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塞处涂少许真塞硅腊,然后按图抗酸的气泡计。在吸收
吸收系统的未端应连接
(防止硫酸倒吸
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
形象中试剂:
a)吸水形骨中的氯化
开始溶化并阻碍气
为保证系统气密,年个U形管磨口文系统与气胞计
一个空U形管
闻宜连接
第二个吸收二
炭形管一次试验后的质量增加达0拍时,应里换第一个吸收二氧化碳b)
氨化碳
U形管中的吸收剂,
e)除氮U形管中的氧化锰一般使用50次左右应更换,上述U形管更换试剂后,应以120mL./min的流量通入氧气至质量恒定后方能使用。6.3
燃烧管的填充
燃烧管按图4所示填充。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2,4,6-
丝卷:
-氧化铜;
铬酸铅:
银丝卷。
ixXX1TTM
330-350
130--150
图4三节炉碳氢测定仪燃烧管填充示意图30
GB/T28734-—2012
用铜丝网制做三个长约30mm和一个长约100mt.直径稍小丁燃烧管使之既能白由插人管内又与管壁密切接触的铜丝卷。
从燃烧管出气端起,留50mm空间,依次充填30mm银丝卷,30mm铜丝卷,130mm~150mm(与第三节电炉长度相等)铬酸铅(使用石英管时,应用铜片把铬酸铅与石英管隔开),30mm铜丝卷,330mm350mm(与第二节电炉长度相等)线状氧化铜,30tm铜丝卷,310mm空间和100m铜丝卷,燃烧管两端通过橡皮塞或铜接头分别与净化系统和吸收系统连接。橡皮塞使用前应在105℃~110℃下干燥8h左右。
燃烧管中的填充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经70次~100次测定后应更换。注:下列几种填充剂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氧化钢:用孔径1mm筛筛去粉木;铭酸籍:用热的稀碱液(约50g/L氢氧化钠溶液)浸渍,用水洗净,十煤,并在500℃~600C下灼烧0.5h眼丝卷用浓氨水浸泡5min,在蒸馏水中煮沸5min,用蒸馅水冲洗干净并T燥。6.4炉温的校准
将工作热电偶插人三节炉的热电偶孔内,使热端插入炉膛,冷端与高温计连接。将炉温升至规定温度,保温1h。然后沿燃烧管轴向将标准热电偶依次插到空燃烧管中对应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节炉的中心处(勿使热电偶和燃烧管管壁接触)。根据标准热电偶指示,将管式电炉调节到规定温度并恒温5min。记下相应工作热电偶的读数,以后即以此控制炉温。6.5气密性检查
将仪器按图1所示连接好,将所有U形管磨口塞旋开,与仪器相连,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120mL/min,然后关闭靠近气泡计处U形管磨口塞,此时若氧气流量降至20ml./inin以下,表明整个系统气密,否则,应逐个检查U形管的各个磨口塞,查出漏气处,子以解决。注:检查气密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U形管戚几塞因系统内压力过大而弹开。6.6有效性核验
用煤标准物质按第7章迹行碳,氢测定。如果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其规定的不确定度,表明测定仪可用。否则需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才能进行试样测定。6.7空白试验
6.7.1将仪器各部分按图1所示连接,通电升温,将吸收系统各U形管磨口塞旋至开启状态,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120mL/min。在升温过程中,将第一节炉往返移动几次,通气约20min后,取下吸收系统,将各U形管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6.7.2当第一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50土10)℃,第二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00士10)℃,第三节炉达到并保持在(600士10)℃后开始作空白试验。此时将第一节炉移至紧靠第二节炉,接上已经通气并称量过的吸收系统。在一个燃烧舟内加入三氧化钨(质量和试样分析时相当)。打开橡皮塞,取出铜丝卷,将装有三氧化钨的燃烧舟用镍铬丝推棒推至第一节炉人口处,将铜丝卷放在燃烧舟后面,塞紧橡皮塞,接通氧气并调节氙气流量为120mL/min。6.7.3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位于炉子巾心,通气33min,将第一节炉移回原位,2min后取下吸收系统U形管,将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吸水U形管增加的质量即为空白值。
6.7.4重复上述试验,直到连续两次测定的空白值相差不超过0.0010g,除氮管、二氧化碳吸收管最后一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5g为止,取两次空白值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测氢的空白值,在做空白试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试样标识;
依据标准;
使用的方法;
试验结果;
与标准的任何偏离,
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GB/T28734—2012
GB/T28734-2012
打印H期:2013年11月25日F05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GB/T 28734—2012
电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C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1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4千字2013年4月第一版2013年4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1-46115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慢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