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34/T 325-2003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地方标准】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7 09:21:29
- DB34/T325-2003
- 现行
标准号:
DB34/T 325-2003
标准名称: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25-2003
茶小绿叶蝉
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2003-04-09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今日纯伴网
2003-04-09实施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报调查…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茶树新梢受茶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发生期预测方法附录C(规范性附录)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http://foodm
DB34/T325-2003
DB34/T325-2003
茶小绿叶蝉是我省茶区主要茶树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准确地调查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并选择适当的防治指标和科学的防治方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编写格式按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本标准于2003年4月9日发布。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周坚、倪皖莉、程鸣珂http://foodmate.net/1范围
茶小绿叶蝉
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茶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与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区茶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
DB34/T325—200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controlindex(economicthreshold)害虫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3.2
防治适期suitabledateforcontrol害虫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3.3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4测报调查
4.1虫口密度调查
4.1.1越冬虫口基数调查
4.1.1.1于上一年秋茶停采后至当年3月份调查。4.1.1.2建议调查次数为:当气温降低到10℃和回升到10℃后各一次。4.1.1.3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茶园,每类型选取调查茶园667m(1亩)左右,宜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每调查茶园取样点不少于30点,每样点1盆。1
DB34/T325—2003
4.1.1.4宜采用盆拍法,即在调查样点茶蓬下方,平接1盆(以内直径0.33m的白脸盆为好)。用木棒迅速拍打样点茶蓬三下,各调查点的打击轻重应一致,立即清点落于盆内的茶小绿叶蝉虫口数(即成虫数和若虫数的总和),记录于表1,按公式(1)计算虫口密度。Di=
式中:
D--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每平方米;d各盆虫口数;
n--调查样点数;
s--盆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茶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基数调查记录表地块:
茶园类型
样点数
4.1.2茶季虫口密度调查
4.1.2.1于4月至9月调查。
盆口面积m
4.1.2.2建议调查次数为5天一次。每样点
若虫数
成虫数
虫口密度
4.1.2.3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作为调查茶园,每类型选取调查茶园667m(1亩)左右,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叶片不少于100片。4.1.2.4晴天于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阴天全天都可进行。宜采用检叶数虫法,即在调查点上,随机查看顶芽下第二叶,或对夹第二叶的叶面叶背上虫口数(即成虫数与若虫数的和),记录于表2。按公式(2)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D2=100×
式中:
D--平均百叶虫数;
c--调查总虫口数;
n--调查总叶片数。
表2茶小绿叶蝉茶季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地块:
茶园类型
样点数
4.2新梢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
检叶数
每样点
若虫数
bttr
成虫数
........ (2)
百叶虫数
虫口数
DB34/T325—2003
4.2.1结合茶季虫口密度调查同时进行。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茶园,每类型选取调查茶园667m2(1亩)左右,在调查茶园中,宜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样点数不少于30点,每样点0.1m茶丛。
4.2.2用边长为0.33m的正方形铁丝框,套在调查点茶树采摘冠面上,查框内茶叶新梢数和被害新梢数,并按新梢受茶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参见附录A,同时查框内天敌数,记录于表3。按公式(3)计算新梢被害率,按公式(4)计算新梢各级被害率。e=100x
式中:
e--新梢被害率,单位为%;
a一各样点被害新梢数:
m一各样点新梢数。
e=100x
式中:
e--新梢某级被害率,单位为%
a--各样点某级被害新梢数;
m--各样点新梢数。
表3茶小绿叶蝉新梢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记录表地块:
4.3虫口普查
级害梢
二级害梢
三级害梢bzxz.net
四级害梢
·(3
根据4.1.2的调查结果,于虫口始盛期3天后进行。选择不同类型茶园不少于5块,每块面积667m左右,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叶片不少于100片。调查方法同4.1.2.4,按公式(2)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4.4测报
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发生期预测方法参见附录B。5防治
5.1防治宗旨
5.1.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维持茶园生态系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5.1.2当虫害发生未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控制,当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采用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将茶小绿叶蝉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之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范围。5.2防治方法
5.2.1农业防治
5.2.1.1茶园适时耕施肥,清除茶园和梯壁的杂草。金品伙伴网
DB34/T325—2003
5.2.1.2分期分批及时采摘,抑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5.2.2物理防治
结合采摘,带走芽叶上茶小绿叶蝉卵块。5.2.3生物防治
5.2.3.1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蜘蛛、瓢虫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5.2.3.2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推荐药剂为白僵菌制剂。5.2.4化学防治
5.2.4.1严格按制订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5.2.4.2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正使用滴滴递、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5.2.4.3推荐使用药剂为:鱼藤酮、吡虫啉、赛丹、杀丹、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5.2.5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施药技术5.2.5.1防治指标
在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控制后,第一峰平均百叶虫数超过6头,第二峰平均百叶虫数超过12头,可用农药控制。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茶园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5.2.5.2防治适期
施药适期掌握在高峰期之前,二级被害状的叶片达5%--8%时,参见附录A。5.2.5.3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见附录C。5.2.5.4宜一药多治,与不同农药的合理混用、轮换使用。5.2.5.5宜低容量蓬面喷雾。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茶树新梢受茶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标准0级未受害期,芽叶生长正常,未受害。DB34/T325—2003
一级湿润期,受害芽叶出现湿润状斑,晴天午间芽叶出现凋萎状,夜间、清晨、雨天能恢复正常。红脉期,叶脉、叶缘变暗红,对光观察更明显。二级
焦边期,叶脉、叶缘红色转深,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张,叶尖、叶缘逐渐卷曲,形成“焦头”、“焦三级
边”,芽叶生长停滞。
枯焦期,“焦头”、“焦边”不断向全叶扩张,至全叶枯焦,甚至脱落,如同火烧,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发生期预测方法B.1发生趋势分析
B.1.1根据当年1月和2月的气温情况,分析发生趋势。B.1.2形成虫口高峰单峰型年份的1月和2月气温条件是:1月和2月份连续两旬平均气温在0℃以下或有一个月的月均温低于0℃,而且日均温在0℃以下的天数连续维持10天以上。B.1.3形成虫口高峰双峰型年份的1月和2月气温条件是:温度高于上述指标B.2发生期预测
B.2.1第一虫口高峰始期预测式
y=14.043-0.258x1-0.006(x2-200)式中:
y--第一虫口高峰始期代号;
X1--1月和2月份旬均温总和,单位为摄氏度:x2--3月和4月份总降雨量,单位为立方毫米。注: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即平均百叶虫数达5头的出现旬)代号,1为5月上旬,2为5月中旬,余类推。B.2.2第一虫口高峰下降期预测方法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后,旬均温首次超过26℃的日期,加上10天,所得日期即为第一虫口高峰下降期。
B.2.3第二虫口高峰始期预测方法发生趋势预测虫口高峰呈双峰型年份,在第一虫口高峰后,旬均温超过26℃以后再逐渐下降,至旬均温首次低于26℃的日期,加上20天,所得日期即为第二虫口高峰始期。5
DB34/T325—200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见表C.1。表c.1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农药品种
白僵菌制剂
(10亿孢子/g)
2.5%鱼藤酮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5%赛丹乳油
2.5%联苯菊酯乳油
10%氯氰菊酯乳油
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使用剂量
g(ml)/667m
150-250
稀释倍数
300-500
3000-4000
3000-6000
4000-6000
4000-6000
安全间隔天数
http://foodmajate.net/
施药方法、每季最
多使用次数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DB34/T325-2003
茶小绿叶蝉
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2003-04-09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今日纯伴网
2003-04-09实施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报调查…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茶树新梢受茶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发生期预测方法附录C(规范性附录)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http://foodm
DB34/T325-2003
DB34/T325-2003
茶小绿叶蝉是我省茶区主要茶树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准确地调查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并选择适当的防治指标和科学的防治方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编写格式按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本标准于2003年4月9日发布。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周坚、倪皖莉、程鸣珂http://foodmate.net/1范围
茶小绿叶蝉
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茶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与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区茶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
DB34/T325—200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防治指标(经济阈值)controlindex(economicthreshold)害虫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3.2
防治适期suitabledateforcontrol害虫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3.3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4测报调查
4.1虫口密度调查
4.1.1越冬虫口基数调查
4.1.1.1于上一年秋茶停采后至当年3月份调查。4.1.1.2建议调查次数为:当气温降低到10℃和回升到10℃后各一次。4.1.1.3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茶园,每类型选取调查茶园667m(1亩)左右,宜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每调查茶园取样点不少于30点,每样点1盆。1
DB34/T325—2003
4.1.1.4宜采用盆拍法,即在调查样点茶蓬下方,平接1盆(以内直径0.33m的白脸盆为好)。用木棒迅速拍打样点茶蓬三下,各调查点的打击轻重应一致,立即清点落于盆内的茶小绿叶蝉虫口数(即成虫数和若虫数的总和),记录于表1,按公式(1)计算虫口密度。Di=
式中:
D--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每平方米;d各盆虫口数;
n--调查样点数;
s--盆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茶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基数调查记录表地块:
茶园类型
样点数
4.1.2茶季虫口密度调查
4.1.2.1于4月至9月调查。
盆口面积m
4.1.2.2建议调查次数为5天一次。每样点
若虫数
成虫数
虫口密度
4.1.2.3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作为调查茶园,每类型选取调查茶园667m(1亩)左右,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叶片不少于100片。4.1.2.4晴天于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阴天全天都可进行。宜采用检叶数虫法,即在调查点上,随机查看顶芽下第二叶,或对夹第二叶的叶面叶背上虫口数(即成虫数与若虫数的和),记录于表2。按公式(2)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D2=100×
式中:
D--平均百叶虫数;
c--调查总虫口数;
n--调查总叶片数。
表2茶小绿叶蝉茶季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地块:
茶园类型
样点数
4.2新梢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
检叶数
每样点
若虫数
bttr
成虫数
........ (2)
百叶虫数
虫口数
DB34/T325—2003
4.2.1结合茶季虫口密度调查同时进行。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茶园,每类型选取调查茶园667m2(1亩)左右,在调查茶园中,宜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样点数不少于30点,每样点0.1m茶丛。
4.2.2用边长为0.33m的正方形铁丝框,套在调查点茶树采摘冠面上,查框内茶叶新梢数和被害新梢数,并按新梢受茶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参见附录A,同时查框内天敌数,记录于表3。按公式(3)计算新梢被害率,按公式(4)计算新梢各级被害率。e=100x
式中:
e--新梢被害率,单位为%;
a一各样点被害新梢数:
m一各样点新梢数。
e=100x
式中:
e--新梢某级被害率,单位为%
a--各样点某级被害新梢数;
m--各样点新梢数。
表3茶小绿叶蝉新梢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记录表地块:
4.3虫口普查
级害梢
二级害梢
三级害梢bzxz.net
四级害梢
·(3
根据4.1.2的调查结果,于虫口始盛期3天后进行。选择不同类型茶园不少于5块,每块面积667m左右,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叶片不少于100片。调查方法同4.1.2.4,按公式(2)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4.4测报
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发生期预测方法参见附录B。5防治
5.1防治宗旨
5.1.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维持茶园生态系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5.1.2当虫害发生未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控制,当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宜采用化学防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将茶小绿叶蝉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之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范围。5.2防治方法
5.2.1农业防治
5.2.1.1茶园适时耕施肥,清除茶园和梯壁的杂草。金品伙伴网
DB34/T325—2003
5.2.1.2分期分批及时采摘,抑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5.2.2物理防治
结合采摘,带走芽叶上茶小绿叶蝉卵块。5.2.3生物防治
5.2.3.1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蜘蛛、瓢虫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5.2.3.2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推荐药剂为白僵菌制剂。5.2.4化学防治
5.2.4.1严格按制订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5.2.4.2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正使用滴滴递、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5.2.4.3推荐使用药剂为:鱼藤酮、吡虫啉、赛丹、杀丹、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5.2.5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施药技术5.2.5.1防治指标
在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控制后,第一峰平均百叶虫数超过6头,第二峰平均百叶虫数超过12头,可用农药控制。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当地当时茶园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5.2.5.2防治适期
施药适期掌握在高峰期之前,二级被害状的叶片达5%--8%时,参见附录A。5.2.5.3严格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见附录C。5.2.5.4宜一药多治,与不同农药的合理混用、轮换使用。5.2.5.5宜低容量蓬面喷雾。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茶树新梢受茶小绿叶蝉危害程度分级标准0级未受害期,芽叶生长正常,未受害。DB34/T325—2003
一级湿润期,受害芽叶出现湿润状斑,晴天午间芽叶出现凋萎状,夜间、清晨、雨天能恢复正常。红脉期,叶脉、叶缘变暗红,对光观察更明显。二级
焦边期,叶脉、叶缘红色转深,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张,叶尖、叶缘逐渐卷曲,形成“焦头”、“焦三级
边”,芽叶生长停滞。
枯焦期,“焦头”、“焦边”不断向全叶扩张,至全叶枯焦,甚至脱落,如同火烧,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茶小绿叶蝉发生趋势和发生期预测方法B.1发生趋势分析
B.1.1根据当年1月和2月的气温情况,分析发生趋势。B.1.2形成虫口高峰单峰型年份的1月和2月气温条件是:1月和2月份连续两旬平均气温在0℃以下或有一个月的月均温低于0℃,而且日均温在0℃以下的天数连续维持10天以上。B.1.3形成虫口高峰双峰型年份的1月和2月气温条件是:温度高于上述指标B.2发生期预测
B.2.1第一虫口高峰始期预测式
y=14.043-0.258x1-0.006(x2-200)式中:
y--第一虫口高峰始期代号;
X1--1月和2月份旬均温总和,单位为摄氏度:x2--3月和4月份总降雨量,单位为立方毫米。注: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即平均百叶虫数达5头的出现旬)代号,1为5月上旬,2为5月中旬,余类推。B.2.2第一虫口高峰下降期预测方法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后,旬均温首次超过26℃的日期,加上10天,所得日期即为第一虫口高峰下降期。
B.2.3第二虫口高峰始期预测方法发生趋势预测虫口高峰呈双峰型年份,在第一虫口高峰后,旬均温超过26℃以后再逐渐下降,至旬均温首次低于26℃的日期,加上20天,所得日期即为第二虫口高峰始期。5
DB34/T325—200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见表C.1。表c.1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农药品种
白僵菌制剂
(10亿孢子/g)
2.5%鱼藤酮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5%赛丹乳油
2.5%联苯菊酯乳油
10%氯氰菊酯乳油
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使用剂量
g(ml)/667m
150-250
稀释倍数
300-500
3000-4000
3000-6000
4000-6000
4000-6000
安全间隔天数
http://foodmajate.net/
施药方法、每季最
多使用次数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喷雾1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