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机械行业标准(JB) >>
- JB/T 10150-2011 强力电磁吸盘

【行业标准】 强力电磁吸盘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8 20:00:25
- JB/T10150-2011
- 现行
标准号:
JB/T 10150-2011
标准名称:
强力电磁吸盘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25.060.20
备案号:3199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150—2011
代替JB/T10150—1999
强力电磁吸盘
Powerfulelectromagneticchuck2011-05-18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型式和参数.
3.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3.2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4技术要求
几何精度
般要求
外观,
结构,
工作性能
电气性能.
试验方法
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工作台面刚度试验
接地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
耐压试验,
温升试验
防浸水影响试验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标志和包装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吸力试验用试块A.1图样
技术要求
A.4其他规定.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刚度试验用试件图样
B.3技术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线圈温升的计算方法图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基本型式
图2圆形强力电磁吸盘型式
JB/T10150—2011
JB/T10150—2011
吸力试验用试块
刚度试验用试件
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公差及检验方法,表4吸力及吸力不均匀性,
表5位移量..
表6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勾性和剩磁力试验表7
工作台面刚度试验
本标准代替JB/T10150—1999《强力电磁吸盘》。本标准与JB/T10150—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完善了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系列(本版的表1、表2);增加了采用不锈钢、铝作为隔磁材料(本版的4.4.2);磁力线圈的材料由漆包铜线改为漆包线(本版的4.4.3);线圈的真空浸漆改为浸漆(本版的4.5.1);规定了应配有起吊装置的吸盘的范围(本版的4.5.3)。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世强、郭保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10150—1999。
JB/T10150—2011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范围
强力电磁吸盘
JB/T10150—2011
本标准规定了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本标准适用于机床用强力电磁吸盘。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GB5226.12008
GB/T9061—2006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5,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
GB/T11021—2007
GB14048.1—2006
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EC60085:2004,IDT)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MOD)GB/T 17421.1-
ISO 230-1:1996)
JB/T2326—2005
JB/T3207—2005
JB/T9935—2011
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eqv机床附件
机床附件
机床附件
SH/T0419—1994(2005)
3型式和参数
型号编制方法
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
绝缘沥青
3.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如图1和表1所示。
基本型
图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基本型式
JB/T10150—2011
工作台面宽度
工作台面长度
多用型
低磁酪型
图1(续)
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吸盘高度
面板厚度
螺钉槽间距
推荐值
螺钉槽数Z
单位为毫米
螺钉槽宽度
工作台面宽度
(300、320)
(600)
工作台面长度
1250(1400)
吸盘高度
表1(续)
面板厚度
螺钉槽间距
JB/T10150—2011
推荐值
螺钉槽数Z
螺钉槽宽度
JB/T10150—2011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3.2
如图2和表2所示。
工作台面直径
(300、320)
(780、750)
技术要求
4.1几何精度
吸盘高度
面板厚度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型式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推荐值
D,(H7)
4.1.1进行几何精度检验时,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精度应符合GB/T17421.1规定。单位为毫米
2当实测长度与本标准规定长度不同时,公差值应按GB/T17421.1一1998中2.3.1.1的规定,按能4.1.2
够测量的长度折算。折算结果小于0.005mm时,仍按0.005mm计。4.1.3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公差及检验方法见表3。4
4.2一般要求
表3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公差及检验方法检验
安装面
的平面度
工作台
面对安装
底面的平
在300
测量长度
上为0.01
每增加
300增加
0.005(不
许中凸)
在300
测量长度
上为0.015
每增加
300增加
0.008(不
许中凸)
水平仪
指示器
JB/T10150—2011
检验方法
应符合GB/T17421.1
1998中5.3.2.3的规定
吸盘被检面上放一桥板,
其上放一水平仪(亦可将水
平仪直接放在被检面上),分
别沿简图测量方向移动桥
板。每移动一次桥板记录
次水平仪读数
通过被检面上OAC建立
基准平面,根据水平仪读数
求得各测点到基准平面的坐
误差以被检面上各点到基
准平面间坐标值的最大代数
差值计
本项也可以用其他等效方
法检验
应符合GB/T17421.1
1998中5.4.1.2.2的规定
将吸盘向上置于平板上,
指示器垂直的触及工作台
面,在平板上移动指示器检
误差以指示器的最大差值
4.2.1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符合GB/T9061和GB5226.1的规定,参数系列有特殊要求时,允许参照本标准另行设计。
4.2.2工作电压为直流110V,有特殊要求时,允许按其他工作电压设计。4.3外观
4.3.1磁极应排列整齐、均匀,工作表面不应有裂纹、锈蚀、孔眼、凹陷、毛刺及其他影响性能及外观的缺陷。
4.3.2吸盘安装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8um。工作台面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25μm
4.4材料
4.4.1导磁零件应选用高导磁率的电工用纯铁或含碳量小于0.22%的优质碳素钢制造。4.4.2隔磁填料应选用铜、不锈钢、铝及其他非导磁性耐磨材料制造,不应有影响性能的缺陷。4.4.3磁力线圈应选用绝缘性能良好的金属漆包线绕制,其密封、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不应低于GB11021一2007规定的E级,其性能应符合SH/T0419的规定5
JB/T10150—2011
4.5结构
4.5.1线圈绕线应排列整齐、均勾紧密、外部应绑扎牢固、经浸漆和干燥处理、用绝缘材料可靠地封固在吸盘内。
4.5.2吸盘的引出线应有良好的密封、绝缘和防折断措施,引出线接头应有良好的防脱落措施。4.5.3吸盘质量大于20kg的应配有起吊装置。4.6工作性能
4.6.1工作台面单位面积吸力(简称为吸力)及吸力不均匀性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吸力及吸力不均匀性
单位为牛顿每平方厘米
强力电磁吸盘类型
≥150
允许10%的测点为80
≥120
允许10%的测点为60
4.6.2工作台单位面积剩磁力(简称剩磁力)应不大于该点吸力的10%,吸力不均勾性
4.6.3工作台面刚度用规定静载荷0作用下试件的位移量S来评定,并符合表5的规定表5位移量
工作台面长度mm
(直径)
≤315
>315~630
>6301000
>1000~~1600
4.7电气性能
4.7.1接地电阻连续性
静载荷Q
位移量8≤
PE端子和各测点间的实测电压降不应超过1.4V,保护导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4.7.2绝缘电阻
强力电磁吸盘与电源引入线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Q。4.7.3耐电压
在强力电磁吸盘的带电部分和零件之间作耐压试验,不应引起表面闪络的绝缘击穿。4.7.4温升
在额定电压下连续通电6h,工作台面的温升不应大于25℃,线圈的温升不应大于65℃。4.7.5防浸水
强力电磁吸盘壳体的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一2008的IPX7级,浸水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仍应达到本标准4.7.2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按表6的规定。6
试验用试块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表6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项目
a)吸力:
b)吸力不均
匀性:
c)剩磁力
检验工具
管形测力计
(0~300N)或
(0~30N)
试块(试块
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JB/T10150—2011
试验方法
a)吸力:
吸盘置于试验台
上,以额定电压通
电。将试块跨着隔磁
层吸在工作台面上,
用测力计通过铜环
垂直于台面方向缓
缓地牵引试块工作。
台面吸力以最大励
磁电压下试块离开
台面时测力计的最
大示值计
b)吸力不均勾性:
以工作台面最大
吸力与最小吸力之
c)剩磁力:
退磁操作后10s内
作吸力试验,剩磁力
以试块离开台面时
的吸力计
测量部位:
1)矩形:
在宽度和长度各
1/2范围内规定的三
条线上的每个隔磁
层外测量,当测点总
数超过60点时,则
在三条线上均勾取
点,总点数不少于30
2)圆形环形极:
在工作台面上相
隔120°三条半径上
的每个隔磁层处进
行测量
JB/T10150—2011
a)吸力:
b)吸力不均
匀性;
(e)剩磁力
5.2工作台面刚度试验
表6(续)
工作台面刚度试验按表7的规定。试验用试件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5.3接地电阻试验
检验工具
管形测力计
(0300N)或
(0~-30N)
试块(试块应
符合附录A的
规定)
试验方法
3)圆形星形极:
在工作台面上沿
圆周方向画出测试
圆环若干,圆环间距
小于100mm,半径
方向圆环个数应不
少于3个。试块应横
跨圆环上的试点隔
磁层进行测量
4)辐射形极:
在工作台面上沿
圆周方向画出测试
圆环若干,圆环间距
小于100mm,半径
方向圆环个数应不
少于3个。试块应横
跨圆环上的试点隔
磁层进行测量
接地电阻试验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3的规定,当机械安装及电气连接完成时,通过回路阻抗检验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通过引入来自PELV电源的50Hz或60Hz的低电压、至少10A电流和至少10s时间的验证。该试验在PE端子和保护接地电路部位的相关点间进行。PE端子和各测试点间的实测电压降不应超过1.4V。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3199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150—2011
代替JB/T10150—1999
强力电磁吸盘
Powerfulelectromagneticchuck2011-05-18发布
2011-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型式和参数.
3.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3.2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4技术要求
几何精度
般要求
外观,
结构,
工作性能
电气性能.
试验方法
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工作台面刚度试验
接地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
耐压试验,
温升试验
防浸水影响试验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标志和包装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吸力试验用试块A.1图样
技术要求
A.4其他规定.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刚度试验用试件图样
B.3技术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线圈温升的计算方法图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基本型式
图2圆形强力电磁吸盘型式
JB/T10150—2011
JB/T10150—2011
吸力试验用试块
刚度试验用试件
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公差及检验方法,表4吸力及吸力不均匀性,
表5位移量..
表6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勾性和剩磁力试验表7
工作台面刚度试验
本标准代替JB/T10150—1999《强力电磁吸盘》。本标准与JB/T10150—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完善了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系列(本版的表1、表2);增加了采用不锈钢、铝作为隔磁材料(本版的4.4.2);磁力线圈的材料由漆包铜线改为漆包线(本版的4.4.3);线圈的真空浸漆改为浸漆(本版的4.5.1);规定了应配有起吊装置的吸盘的范围(本版的4.5.3)。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世强、郭保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10150—1999。
JB/T10150—2011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范围
强力电磁吸盘
JB/T10150—2011
本标准规定了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本标准适用于机床用强力电磁吸盘。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GB5226.12008
GB/T9061—2006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5,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
GB/T11021—2007
GB14048.1—2006
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EC60085:2004,IDT)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MOD)GB/T 17421.1-
ISO 230-1:1996)
JB/T2326—2005
JB/T3207—2005
JB/T9935—2011
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eqv机床附件
机床附件
机床附件
SH/T0419—1994(2005)
3型式和参数
型号编制方法
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
绝缘沥青
3.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如图1和表1所示。
基本型
图1矩形强力电磁吸盘基本型式
JB/T10150—2011
工作台面宽度
工作台面长度
多用型
低磁酪型
图1(续)
矩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吸盘高度
面板厚度
螺钉槽间距
推荐值
螺钉槽数Z
单位为毫米
螺钉槽宽度
工作台面宽度
(300、320)
(600)
工作台面长度
1250(1400)
吸盘高度
表1(续)
面板厚度
螺钉槽间距
JB/T10150—2011
推荐值
螺钉槽数Z
螺钉槽宽度
JB/T10150—2011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型式和参数3.2
如图2和表2所示。
工作台面直径
(300、320)
(780、750)
技术要求
4.1几何精度
吸盘高度
面板厚度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型式
圆形强力电磁吸盘的参数
推荐值
D,(H7)
4.1.1进行几何精度检验时,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精度应符合GB/T17421.1规定。单位为毫米
2当实测长度与本标准规定长度不同时,公差值应按GB/T17421.1一1998中2.3.1.1的规定,按能4.1.2
够测量的长度折算。折算结果小于0.005mm时,仍按0.005mm计。4.1.3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公差及检验方法见表3。4
4.2一般要求
表3几何精度检验项目、公差及检验方法检验
安装面
的平面度
工作台
面对安装
底面的平
在300
测量长度
上为0.01
每增加
300增加
0.005(不
许中凸)
在300
测量长度
上为0.015
每增加
300增加
0.008(不
许中凸)
水平仪
指示器
JB/T10150—2011
检验方法
应符合GB/T17421.1
1998中5.3.2.3的规定
吸盘被检面上放一桥板,
其上放一水平仪(亦可将水
平仪直接放在被检面上),分
别沿简图测量方向移动桥
板。每移动一次桥板记录
次水平仪读数
通过被检面上OAC建立
基准平面,根据水平仪读数
求得各测点到基准平面的坐
误差以被检面上各点到基
准平面间坐标值的最大代数
差值计
本项也可以用其他等效方
法检验
应符合GB/T17421.1
1998中5.4.1.2.2的规定
将吸盘向上置于平板上,
指示器垂直的触及工作台
面,在平板上移动指示器检
误差以指示器的最大差值
4.2.1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符合GB/T9061和GB5226.1的规定,参数系列有特殊要求时,允许参照本标准另行设计。
4.2.2工作电压为直流110V,有特殊要求时,允许按其他工作电压设计。4.3外观
4.3.1磁极应排列整齐、均匀,工作表面不应有裂纹、锈蚀、孔眼、凹陷、毛刺及其他影响性能及外观的缺陷。
4.3.2吸盘安装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8um。工作台面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25μm
4.4材料
4.4.1导磁零件应选用高导磁率的电工用纯铁或含碳量小于0.22%的优质碳素钢制造。4.4.2隔磁填料应选用铜、不锈钢、铝及其他非导磁性耐磨材料制造,不应有影响性能的缺陷。4.4.3磁力线圈应选用绝缘性能良好的金属漆包线绕制,其密封、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不应低于GB11021一2007规定的E级,其性能应符合SH/T0419的规定5
JB/T10150—2011
4.5结构
4.5.1线圈绕线应排列整齐、均勾紧密、外部应绑扎牢固、经浸漆和干燥处理、用绝缘材料可靠地封固在吸盘内。
4.5.2吸盘的引出线应有良好的密封、绝缘和防折断措施,引出线接头应有良好的防脱落措施。4.5.3吸盘质量大于20kg的应配有起吊装置。4.6工作性能
4.6.1工作台面单位面积吸力(简称为吸力)及吸力不均匀性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吸力及吸力不均匀性
单位为牛顿每平方厘米
强力电磁吸盘类型
≥150
允许10%的测点为80
≥120
允许10%的测点为60
4.6.2工作台单位面积剩磁力(简称剩磁力)应不大于该点吸力的10%,吸力不均勾性
4.6.3工作台面刚度用规定静载荷0作用下试件的位移量S来评定,并符合表5的规定表5位移量
工作台面长度mm
(直径)
≤315
>315~630
>6301000
>1000~~1600
4.7电气性能
4.7.1接地电阻连续性
静载荷Q
位移量8≤
PE端子和各测点间的实测电压降不应超过1.4V,保护导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4.7.2绝缘电阻
强力电磁吸盘与电源引入线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Q。4.7.3耐电压
在强力电磁吸盘的带电部分和零件之间作耐压试验,不应引起表面闪络的绝缘击穿。4.7.4温升
在额定电压下连续通电6h,工作台面的温升不应大于25℃,线圈的温升不应大于65℃。4.7.5防浸水
强力电磁吸盘壳体的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一2008的IPX7级,浸水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仍应达到本标准4.7.2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按表6的规定。6
试验用试块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表6工作台面吸力、吸力不均匀性和剩磁力试验项目
a)吸力:
b)吸力不均
匀性:
c)剩磁力
检验工具
管形测力计
(0~300N)或
(0~30N)
试块(试块
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JB/T10150—2011
试验方法
a)吸力:
吸盘置于试验台
上,以额定电压通
电。将试块跨着隔磁
层吸在工作台面上,
用测力计通过铜环
垂直于台面方向缓
缓地牵引试块工作。
台面吸力以最大励
磁电压下试块离开
台面时测力计的最
大示值计
b)吸力不均勾性:
以工作台面最大
吸力与最小吸力之
c)剩磁力:
退磁操作后10s内
作吸力试验,剩磁力
以试块离开台面时
的吸力计
测量部位:
1)矩形:
在宽度和长度各
1/2范围内规定的三
条线上的每个隔磁
层外测量,当测点总
数超过60点时,则
在三条线上均勾取
点,总点数不少于30
2)圆形环形极:
在工作台面上相
隔120°三条半径上
的每个隔磁层处进
行测量
JB/T10150—2011
a)吸力:
b)吸力不均
匀性;
(e)剩磁力
5.2工作台面刚度试验
表6(续)
工作台面刚度试验按表7的规定。试验用试件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5.3接地电阻试验
检验工具
管形测力计
(0300N)或
(0~-30N)
试块(试块应
符合附录A的
规定)
试验方法
3)圆形星形极:
在工作台面上沿
圆周方向画出测试
圆环若干,圆环间距
小于100mm,半径
方向圆环个数应不
少于3个。试块应横
跨圆环上的试点隔
磁层进行测量
4)辐射形极:
在工作台面上沿
圆周方向画出测试
圆环若干,圆环间距
小于100mm,半径
方向圆环个数应不
少于3个。试块应横
跨圆环上的试点隔
磁层进行测量
接地电阻试验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3的规定,当机械安装及电气连接完成时,通过回路阻抗检验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通过引入来自PELV电源的50Hz或60Hz的低电压、至少10A电流和至少10s时间的验证。该试验在PE端子和保护接地电路部位的相关点间进行。PE端子和各测试点间的实测电压降不应超过1.4V。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JB/T6382.4-2007 锥密封焊接式60°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5729-1991 单排多轴木工钻床 精度
- JB/T7780.2-2008 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硬度测量
- JB/T6358-2006 带可换导柱可转位平底锪钻
- JB/T6382.2-2007 锥密封焊接式55°非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7273.7-1994 内波纹手轮
- JB/T9853-1999 向上式凿岩机
- JB/T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 JB/T2858.3-1999 螺纹磨床 精度检验
- JB/T7780.3-2008 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电阻率测量
- JB/T2967.2-2010 横截木工圆锯机 第2部分:精度
- JB/T12865-2016 畜类屠宰加工机械 螺旋自动刨毛机
- JB/T10425.2-2004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JB/T10427-2004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
- JB/T7280-2008 拖拉机制动系统 台架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