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4:49:58
  • GB28310-201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28310-2012

  • 标准名称: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 28310-2012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GB28310-2012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831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β-胡萝下素(发酵法)2012-04-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6-25实施
1范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发酵法)GB283102012
本标准适用于经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Blakesleatrispora)发酵而得的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2
2.1分子式
CaoHs6
2结构式
2.3相对分子质量
536.88(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技术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暗红色至棕红色
结晶或结晶性粉末www.bzxz.net
应符合表2的规定。
理化指标:
检验方法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总β-胡萝卜素含量(以C4oHs6计),w/%455/A483
吸光度
A4ss/A340
灼烧残渣,w/%
乙醇,w/%
乙酸乙酯,w/%
异丙醇,w/%
乙酸异丁酯,w/%
铅(Pb)/(mg/kg)
总砷(以As计)/(mg/kg)
表2理化指标
1.14~1.19
0.8(单独或两者之和)
GB283102012
检验方法
附录A中A.3
附录A中A.4
附录A中A.5
附录A中A.6
GB5009.12
GB/T5009.11
注:商品化的β-胡萝卜素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β-胡萝卜素为原料,可添加符合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的明胶、抗氧化剂和(或)食用的植物油、糊精、淀粉制成的产品,其总β-胡萝卜素含量和吸光度比值符合标识值2
A.1一般规定
附录A
检验方法
GB283102012
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2鉴别试验
A.2.1溶解性试验
A.2.1.1试剂和材料
A.2.1.1.1 乙醇。
A.2.1.1.2植物油。
A.2.1.2分析步骤
室温下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到一定量水、乙醇和植物油中,摇动0.5min~5min,观察样品的溶解情况。β-胡萝卜素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醇[(溶质/溶剂)<(1/10000)」,微溶于植物油[(1/100)<(溶质/溶剂)<(1/1000)】。
A.2.2类胡萝卜素试验
A.2.2.1试剂和材料
A.2.2.1.1丙酮。
A.2.2.1.25%亚硝酸钠溶液:称取50g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稀释并定容至1000mL。A.2.2.1.30.5mol/L硫酸溶液。
A.2.2.2分析步骤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丙酮溶解,样品的丙酮溶液的颜色在连续滴加5%亚硝酸钠溶液和0.5mol/L硫酸溶液后逐渐消失。
A.3总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A.3.1试剂和材料
A.3.1.1三氯甲烷。
A.3.1.2环已烷。
A.3.2仪器和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3.3分析步骤
A.3.3.1溶液A制备
准确称取0.05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三氯甲烷10mL溶解试样,用环已烷定容至刻度。取此试样液5.0mL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环已烷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A.3.3.2溶液B制备
取溶液A5.0mL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环已烷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A.3.3.3测定
将溶液B置于1cm比色皿中,以环已烷做空白对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55nm2nm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应控制在0.3~0.7之间,否则应调整试样液浓度,再重新测定吸光3
A.3.4结果计算
GB283102012
总B-胡萝卜素含量以B-胡萝卜素(C4oHs6)的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I)计算:W.
式中:
实际测定试样液吸光度的数值:A
被测试样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毫升(g/mL);2500β-胡萝卜素在环已烷中的百分吸光系数(E)(A.1)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A.4吸光度比值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A.4.1.1三氯甲烷。
A.4.1.2环已烷。
A.4.2仪器和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4.3分析步骤
A.4.3.1样品溶液的制备
溶液A制备同A.3.3.1,溶液B制备同A.3.3.2。A.4.3.2A455/A4aa的测定
将溶液B置于1cm比色皿中,以环已烷做空白对照,在波长455nm和波长483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A45s/A483的比值应在1.14~1.19之间。A.4.3.3A4s/A4o的测定
将溶液B和溶液A分别置于1cm比色皿中,以环已烷做空白对照,在波长455nm处测定溶液B的吸光度(A455),在波长340nm处测定溶液A的吸光度(A340),A45s/A340的比值应不小于0.75。A.5灼烧残渣的测定
A.5.1试剂和材料
硫酸。
A.5.2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在800℃土25℃灼烧至恒重的中,用小火缓缓加热至试样完全炭化,放冷后,加约1.0mL硫酸使其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汽除尽后,移入高温炉中,在800℃土25℃灼烧至恒重。
A.5.3结果计算
灼烧残渣以质量分数w2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2)计算:m-mz×100%
式中:
残渣和空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A.2)
m2——空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一称取的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GB283102012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5%。A.6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异丁酯的测定A.6.1试剂和材料
A.6.1.1乙醇。
A.6.1.2异丙醇。
A.6.1.3乙酸乙酯。
A.6.1.4乙酸异丁酯。
A.6.1.5N,N-二甲基甲酰胺(DMF):色谱纯。A.6.2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和顶空进样器。A.6.3参考色谱条件
A.6.3.1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30mx0.53mm,膜厚3.0um;或其他等效的色谱柱。A.6.3.2载气:氨气或氮气。
A.6.3.3载气流量:4.8mL/min。A.6.3.4进样口温度:250℃。
A.6.3.5柱温:50℃,以1℃/min升至60℃,再以9.2℃/min升至115℃,再以35℃/min升至220℃保持6min。
A.6.3.6检测器温度:270℃。
A.6.3.7分流比:5:1。
A.6.3.8进样体积:1mL定量环。A.6.4顶空条件
顶空瓶温度:100℃。
定量环温度:110℃。
传输线温度:120℃。
顶空瓶平衡时间:50min。
气相循环时间:30.0min。
加压时间:0.2min。
定量环填充时间:0.2min。
定量环平衡时间:0.05min。
A.6.4.9进样时间:1.0min。
顶空瓶压力:95.15kPa(13.8psi)。A.6.4.10
A.6.5分析步骤
A.6.5.1对照液制备
A.6.5.1.1对照液制备:精密吸取乙醇34uL、异丙醇4.5uL、乙酸乙酯30L、乙酸异丁酯38u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3.0mL到10mL顶空瓶中,封盖。该对照溶液中含有乙醇0.2686mg/mL,异丙醇0.035325mg/mL,乙酸乙酯0.2703mg/mL,乙酸异丁酯0.3325mg/mL。注:乙醇密度0.790g/mL,异丙醇密度0.785g/mL,乙酸乙酯密度0.901g/mL,乙酸异丁酯密度0.875g/mLA.6.5.1.2灵敏度溶液制备:精密吸取5.0mL对照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3.0mL到10mL顶空瓶中,封盖。该溶液中含有乙醇0.02686mg/mL(相对应于试样中浓度约0.08%),异5
GB283102012
丙醇0.0035325mg/mL(相对应于试样中浓度约0.01%),乙酸乙酯0.02703mg/mL(相对应于试样中浓度约0.08%),乙酸异丁酯0.03325mg/mL(相对应于试样中浓度约0.1%)。A.6.5.2试样液制备
精确称取试样约0.1g到10mL顶空瓶中,加3.0mLDMF稀释,封盖,摇匀,此为试样液。A.6.5.3系统适应性要求
分别移取上述A.6.5.1对照液3.0mL于6个10mL顶空瓶中,分别进样,各个峰理论板数应不小于500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10.0%,灵敏度溶液中主峰信噪比应不小于10。A.6.5.4测定
分别取对照液和试样液顶空进样,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的乙醇、异内醇、乙酸乙酯和乙酸异丁酯含量。A.6.6结果计算
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和乙酸异丁酯的含量分别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均以%表示,分别按公式(A.3)计算:
式中:
A×CK×100%
AR×Cx
Ax—试样液色谱图中所测溶剂峰面积值的数值:对照液中对应溶剂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CR
AR—对照液色谱图中所测溶剂峰面积值的数值;X
试样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A.3)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