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全地形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22 06:08:40
  • GB24930-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24930-2010

  • 标准名称:

    全地形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0-08-09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2.01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11-01-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 24930-2010 全地形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24930-201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43.06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4930—2010
全地形车燃油箱
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Safety proper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forfuel tanks of all-terrainvehicles2010-08-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01-01实施
GB24930—2010
术语和定义
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
4燃油箱安全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防火试验方法
本标准第3章(除3.1.3外)、第4章和附录A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GB24930—2010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步阳集团有限公司、群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文浩、许立宇、李陆山、陈向阳、徐珠峰、何淳、袁建军、间琪、覃国周本标准实施过渡期:对于新定型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施行;对于已定型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2个月后施行。
1范围
全地形车燃油箱
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全地形车燃油箱的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全地形车用的各种金属燃油箱和非金属燃油箱。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燃油箱
fueltank
固定在四轮全地形车上,用于储存燃油的独立箱体总成。2.2
燃油渗漏
fuelleak
燃油自燃油箱内向外呈线状或滴水状下落。2.3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作为燃油箱设计参数的加注燃油的容量。2.4
燃油质量损失
fuelweightloss
在规定的燃油箱安全性能试验中,由于扩散作用导致的箱内储存燃油质量减少。3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
3.1一般要求
GB24930—2010
3.1.1燃油箱及其相邻部分的设计不应产生任何静电荷以致在油箱和车架之间发生火花,以免点燃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
3.1.2额定容量应不大于燃油箱最大液体容量的95%。额定容量在95L以上的燃油箱应配备安全阀装置。
3.1.3安全阀装置可附属于燃油箱,也可设置在附件系统中,用于防止燃油箱因内部压力升高导致箱体破裂。
3.1.4向装有安全阀装置的燃油箱内施加压力,使箱内压力缓慢升高,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35kPa~50kPa。安全阀开启后,燃油箱内压力不应比安全阀开启压力高出5kPa。3.1.5燃油箱应耐腐蚀。
3.1.6应具备适当的装置(通风孔、安全阅等)以自动释放任何额外压力或超过工作压力的压力。通风孔的设计应能排除任何潜在的点火危险。3.1.7配备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燃油箱应具备一个排气口,燃油箱充满时此排气口仍应在油面上方,以确保蒸发排放物能随时排出燃油箱。3.2燃油箱渗漏-密封性能要求
按4.1所述方法进行渗漏-密封性试验后,燃油箱在达到规定压力后1min内应无气泡产生。1
GB24930—2010
3.3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能要求
按4.2所述方法进行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能试验后,燃油箱盖的渗漏量应不大于30g/min。3.4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能要求
按4.3所述方法完成燃油箱振动试验后,按4.1所述方法检查燃油箱密封性,燃油箱不应有渗漏现象。
3.5金属燃油箱耐压性能要求
按4.4方法完成耐压试验后,按4.1方法检查燃油箱,不应有渗漏、开裂现象。3.6非金属燃油箱的安全性能要求3.6.1渗透性能要求
按4.5.1进行燃油箱渗透性能试验后,燃油箱的燃油质量损失不应超过20g/24h。如果质量损失超过20g/24h,应在21℃土2℃的环境温度下再次进行试验,所有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包括在40℃土2℃的环境温度下进行28d的试验预存储期),在该环境温度下测得的燃油质量损失不应超过10g/24h。
3.6.2冲击性能要求
按4.5.2所述方法进行燃油箱冲击试验,对燃油箱上选取的任一试验点进行一次冲击后,不应发生液体渗漏现象
3.6.3机械强度性能要求
按4.5.3方法进行燃油箱机械强度试验后,燃油箱不应产生任何可能使其无法使用的变形(例如燃油箱不应产生渗漏、开裂、穿孔等现象)。在评估燃油箱的变形时应考虑到具体的安装条件3.6.4耐燃油性能要求
按4.5.4所述方法进行燃油箱耐燃油性能试验后,前后两次试验的平均值应不相差25%。3.6.5防火性能要求
油箱材料在附录A所述的试验中火焰燃烧速度应不大于0.64mm/s。3.6.6耐高温性能要求
按4.5.5所述方法完成燃油箱耐高温试验后,燃油箱不应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或渗蒲。试验完毕后燃油箱应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3.7燃油箱安装要求
3.7.1燃油箱
设计、制造和安装时,燃油箱附件系统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应都能发挥其功能。燃油箱的加油口和通气口不应对着排气管出口,且应距排气管的出气口端300mm以上,否则应设置有效的隔热装置。燃油箱的加油口和通气口应距裸露的电气接头及外部可能产生火花的电气开关200mm以上
燃油霜的加油口和通气口不应设置在有乘员的车厢内。3.7.2燃油供给系统
发动机供油系统各部件应受部分车架或车体的有效保护,以避免受地面障碍物撞击。如果上述部件虽然位于车辆的下面,但其与地面之间距离大于其前面的车架或车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则不需要这种保护。
燃油供给系统在设计、制造和安装时,应能经受所接触的任何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腐蚀。车辆构架、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扭转、弯曲和振动均不能使供油系统各部件受到磨擦或发生额外的应力。4燃油箱安全性能试验方法
4.1燃油箱渗漏-密封性能试验方法将空的燃油箱盖上燃油箱盖并安装所有附件,密封所有进、出口。放人水槽中,使燃油箱完全浸没2
GB24930—2010
于水中。向燃油箱内平稳加压至相对工作压力的两倍(绝对压力不低于130kPa),在达到规定压力值后计时并观察其渗漏情况
4.2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能试验方法在燃油箱内加入额定容量的水.盖好燃油箱盖。密闭所有其他进、出口。翻转燃油箱至加注口部中心线垂直于地面,待燃油箱稳定15s后,用秒表计时,用量杯接从燃油箱盖渗漏出来的水,量取1min的渗漏量。
4.3燃油箱的振动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模拟实际装车状态把燃油箱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往燃油箱内加人1/2额定容量的水,盖上燃油箱盖,密封所有进、出口。按表1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振动试验。表1燃油箱振动耐久性能试验程序报动加速度,
(m/s*)
振动频率/
金属燃油箱耐压性能试验方法
振动时间/h
装水量
额定容量的1/2
模拟实际装车状态,把金属燃油箱固定在试验装置上。密封所有进、出口后向燃油箱内施加80kPa的气压,并保持压力305。4.5非金属燃油箱的安全性能试验方法4.5.1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燃油箱充人50%额定容量的试验燃油,关闭油箱,在空气温度为40℃土2℃的环境中放置,直至有恒定的质量损失。这段时间至少为28d(预储存期)。倒空油箱后再充以50%额定容量的试验燃油,将油箱置于温度为40℃土2℃的稳定环境下,直至其中燃油温度与试验温度相同时关闭油箱,放置56d后测定并记录其扩散引起的燃油质量损失,单位为克(g)。4.5.2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燃油箱充人冰点低于一30℃土2℃的50%水和乙二醇混合液,或任何其他不腐蚀油箱材料的冷冻液至额定容量。
试验中燃油箱内液体的温度应保持在一20℃士5℃以内。油箱在相应环境温度下冷却。也可将燃油箱充人适当的经过冷冻的液体,以使燃油箱保持试验温度至少1h。试验时使用一个摆锤对燃油箱进行冲击,其冲击头的形状是等边三棱锥体,其项点和边缘的曲率半径为3.0mm,质量为30kg,其冲击能量不应小于30.0J。燃油箱上选取的试验点应是那些由于油箱的安装及其在车辆上的位置而被认为处于危险状态的点。4.5.3机械强度性能试验方法
将燃油箱加人温度为53℃土2℃的水至额定容量,并施加不小于30kPa的相对内部压力(如果燃油箱设计的相对内部工作压力大于15kPa,那么施加的相对试验压力应为燃油箱设计的相对内部工作压力的2倍)。燃油箱密闭放置5h。4.5.4耐燃油性能试验方法
首先从未存放过燃油的燃油箱平整的表面取6片厚度基本相同的拉力试验片。在23℃士2℃的温度下以50mm/min的拉伸速度来测定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记录其平均值、然后使用从一个已经经过燃油存放预存储期(28d)的燃油箱表面取下的试验片进行相同的试验,测定该燃油箱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并记录其平均值。4.5.5耐高温性能试验方法
燃油箱加人50%额定容量20℃士2℃的水,在70℃土2℃的环境温度下放置1h。安装试验装置时应考虑实际安装条件。3
GB24930—2010
A.1试验设备
A.1.1试验容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防火试验方法
一个带有耐热观察窗的全封闭的试验烟雾罩。此试验烟雾罩内可使用一个镜子以便观察样品的后面。排风扇在试验期间应关闭,当试验结束时应立即开动以便清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产物,试验也可在烟雾罩下的一个金属箱内进行,且排风扇处于运转状态。金属箱的项壁和底部应有通风孔,以保证空气充足,不致使燃烧的样品熄灭。A.1.2支架
一个试验支架,装有两个通过球铰可在任意位置安装的夹具。A.1.3燃烧器
带有10mm喷嘴的煤气灯。
喷嘴应不用任何附件就能安装到煤气灯上。A.1.4金属丝网
网孔数为20目的100mmX100mm正方形金属丝网。A.1.5计时器
分辨率不大于1s的计时器或类似装置。A.1.6水槽
A.1.7刻度尺
刻度单位为毫米(mm)。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A.2试验样品
A.2.1应从此类燃油箱上直接取至少10片长125mm土5mm、宽12.5mm士0.2mm的试验样品如果燃油箱的形状不允许这样做,则应将燃油箱箱体部分的材料注塑成3mm厚并且面积足够的平板以便能取得所需的试验样品。
A.2.2在每个试验样品上刻划两条平行线,一条线距离一端25mm,另一条线距离同一端100mm。A.2.3试验样品的边缘应分明,锯出的边缘应用细砂纸打磨得平整光滑。A.3试验方法
A.3.1将试验样品的最靠近100mm划线标志的一端安装到支架上的一个夹具上,样品的纵轴水平,横轴与水平方向成45°角。在距试验样品边缘的下方10mm处水平安装一个A.1.4所述的金属丝网,使样品在纵轴方向突出金属丝网边缘约13mm(见图A.1)。在每次试验前,应烧掉金属丝网上的任何残留物,或者更换金属丝网。
将一个盛满水的水池放在烟雾罩内的桌上,用来接收在试验期间可能会落下的任何炽热颗粒。A.3.2向燃烧器供给的空气量应能够调节,以得到大约25mm高的蓝色火焰,A.3.33
如图A.1所示,燃烧器应放暨于使其火焰触及试验样品的外边缘,与此同时起动计时器。使火焰保持接触试验样品30S,如果样品变形、融化或从火焰处收缩,应移动火焰以保持其始终触及样品。试验期间样品严重变形会使结果无效。30s以后或者当火焰前锋达到25mm标志时应撤去燃烧器。4
如果火焰前锋提前达到标志处,应使燃烧器离开样品至少450mm并且关闭烟雾罩,A.3.4当火焰前锋达到25mm标志时,计时器开始记时,时间为tl。GB24930—2010
5当(带有或不带火焰的)燃烧停止时或者达到100mm标志处时,停止计时。将此时的计时时A.3.5
间以秒(s)为单位,记录为t。
A.3.6如果试验样品没有到达100mm标志,则从100mm标志开始沿着样品的较短边缘测量未燃烧长度,测量结果应4舍5人到毫米(mm)级。燃烧长度应等于100mm减去以毫米(mm)表示的未燃长度。
如果试验样品已经燃烧到或者超过100mm标志处,则燃烧速度为:75
(mm/s)
重复A.3.1~A.3.7试验直到3个样品已经燃烧到或超过100mm标志或者试验了10个样品。如果10个样品中的1个燃烧到或超过100mm标志,则用10个新样品重复A.3.1~A.3.7试验。A.4i
试验结果的表示
如果至少2个样品已经燃烧到100mm标志,则结果应用平均燃烧速度(mm/s)来表示,即已经燃烧到这一标志的全部样品的燃烧速度的平均值。A.4.2如果10个样品都没有或者20个样品只有1个燃烧到100mm标志,应用平均燃烧时间和平均燃烧长度来表示结果。
A.4.2.1平均燃烧时间(ACT),单位为秒(s):ACT:
式中:
1——样品数目;
t/—一火焰触及样品到样品火焰熄灭的时间。(t;-30)
ACT值近似到5s的倍数:如果撤掉燃烧器燃烧持续不到3s就按“小于5s”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ACT值写成0。2平均燃烧长度(ACL),单位为毫米(mm):A.4.2.2
式中:
力———样品数目。
广(100-未燃长度)
ACL值近似到5mm的倍数;如果燃烧长度小于3mm就按\小于5mm”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ACL值写成0。如果单一样品燃烧到标志,则其燃烧长度按100mm计算。A.4.3完整的结果至少包括下列内容:样品的鉴定,包括准备和储存方法;样品平均厚度偏差为士1%;
试验的样品数目;
燃烧时间值的分散状况;
燃烧长度值的分散状况;
如果样品因为滴落、移动或碎裂成燃烧颗粒而没有燃烧到标志,应予以记录:如果附着在金属丝网上的燃烧材料再次点燃一个样品,应予以记录。5
GB24930—2010
金属丝网
试验设备及安装状况
单位为毫米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