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机械行业标准(JB) >>
- JB/T 6391.1-2010 滑接输电装置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

【机械行业标准(JB)】 滑接输电装置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21 23:55:12
- JB/T6391.1-2010
- 现行
标准号:
JB/T 6391.1-2010
标准名称:
滑接输电装置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0-02-1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7.24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的术语、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安装。本部分适用于向各种起重机械、搬运机械、自动生产线等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装置。其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或60Hz,额定工作电压交流10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本部分不适用于采用电磁感应等非滑接供电方式的移动输电装置。 JB/T 6391.1-2010 滑接输电装置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 JB/T6391.1-2010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120.01
备案号:28562-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391.1—2010
代替JB/T6391.1-1992
JB/T6391.2—1992
滑接输电装置bzxz.net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Conductorsystems
-Part 1:Insulated conductor systems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2基本参数
5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5.2装置的额定值,
5.3材料,
5.4结构..
性能,
试验方法
导电材料检验,
绝缘材料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6.3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试验
装置的结构及尺寸检验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集电刷磨损极限警示检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
绝缘电阻测量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温升试验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试验
电阻、电抗和阻抗测试
水平负荷试验
垂直负荷试验..
冲击负荷试验
集电器、集电小车连续运行试验6.16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2型式试验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安装8.1标志,
8.2包装
8.3运输、贮存
JB/T 6391.1-2010
JB/T6391.1-2010
JB/T6391《滑接输电装置》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一第2部分:刚体滑接输电导轨装置。本部分为JB/T6391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6391.1一1992《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型式和基本参数》、JB/T6391.2--1992《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技术条件》。本部分与JB/T6391.1—1992、JB/T6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由于滑接输电装置使用场合已非局限于起重机,在各行业均有广泛应用,故名称省去了“起重机”的前缀;
一额定电压交流12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改为交流10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
输电导体标称截面积(mm2)最大1000mm2改为3200mm2;增加表1“不同接电持续率下的载流量转换系数”;一绝缘材料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采用本生灯法改为灼热丝试验:表8“与额定绝缘电压对应的介电试验电压”中,交流电压试验值有所降低,并增加了直流试验电压;
一增加集电器、集电小车连续运行性能试验;一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不应小于20倍额定电流改为不应小于10倍额定电流。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委员会(SAC/TC22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无锡市永大滑导电器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韦恩润、冯宏伟、顾进、殷强、陈江。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6391.1-1992
—JB/T6391.2—1992。
1范围
滑接输电装置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JB/T6391.1-2010
JB/T6391的本部分规定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术语、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安装。本部分适用于向各种起重机械、搬运机械、自动生产线等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装置。其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或60Hz,额定工作电压交流10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本部分不适用于采用电磁感应等非滑接供电方式的移动输电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639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56标准电压(GB/T156—2007,EC60038:2002,MOD)GB/T1408.1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的试验(GB/T1408.1—2006,IEC60243-1:1998,IDT)
GB2893安全色(GB2893—2008,IS03864-1:2002,MOD)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2900.18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GB/T4207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4207-2003,IEC60102:1979,IDT)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EC60529:2001,IDT)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5169.11—2006,IEC60695-2-11:2000,IDT)GB/T55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GB/T5585.2一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2部分:铝和铝合金母线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EC60439-1:1997,IDT)
GB7251.2一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对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的特殊要求(IEC60439-2:2000,IDT)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1988,eqvISO8501-1:1987)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4048.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MOD)GB/T16935.1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19517--2009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JB/T4003电机用电刷
JB/T6391.1—2010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18、GB/T7251.1和GB14048.1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insulatedconductorsystems由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或导管及其附属结构单元组成的滑接输电装置。外部具有绝缘保护,内设滑接输电导体,依靠集电小车或集电器的电刷滑动接触,向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馈电装置。3.1.1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insulatorenclosedconductor具有连续开口槽的半封闭管道,其内部有用绝缘材料支撑或隔离,且与外壳绝缘的一极或多极的滑接输电导体,导管内部可提供集电小车行走。3.1.2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singleinsulatedconductor采用连续开口绝缘外壳,裹覆具有开口槽的滑接输电导体,集电器的集电刷可从外部插入滑接输电导体的裸露槽口内进行集电,其安装方式可采用张力式和非张力式,有单极或多极一体结构。3.1.3
滑接输电导体contactconductor在滑接导管或导线内,承载电流,并作为集电刷滑接移动轨道的导体。3.1.4
极数numberofpoles
装置内滑接输电导体总线数。
外壳enclosure
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最外层裸露于空间的与滑接输电导体绝缘的部分。3.1.6
弧形滑接导管或导线
arcinsulatedconductor
制作成一定弧度的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的单元线段。3.1.7
检修单元repairsection
提供移动受电设备或集电小车、集电器断电检修场所的结构单元。3.1.8
伸缩补偿单元expansionjointsection用以补偿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热胀冷缩后在长度方向微小变化的结构单元。3.1.9
导入单元transferguide
集电小车或集电器由外部进入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的导向结构单元。3.1.10
endpowersupplier
端部供电器
将电源引入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端部的结构单元。3.1.11
middlepowersupplier
中间供电器
将电源引入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中部某处的结构单元。3.1.12
端帽endcaps
使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端部封闭和绝缘的结构单元。3.1.13
集电器coilectors
JB/T6391.1—2010
具有垂直和水平位移二维补偿机构,并使集电刷与滑接输电导体保持恒定弹性接触压力的集电装置。
集电小车collectortrolleys
具有集电器的集电功能,又具有行走机构的集电装置。3.1.15
集电刷
』collectbrushes
在集电小车或集电器中能插入滑接输电导体或滑接输电导线槽口,并通过与滑接输电导体压力滑接集电的部件,采用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铜石墨烧结材料制作而成。3.1.16
towarms
牵引器
由移动受电设备向集电器或集电小车提供行走动力的传动单元。3.1.17
张紧装置tensionunit
给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线的滑接输电导体施加张力的牵引装置。3.1.18
悬吊器hangers
将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悬挂或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结构单元。悬吊器分为固定悬吊器和浮动悬吊器。
额定工作电压ratedoperationalvoltage装置极间允许的最大长期工作电压为额定工作电压。3.3
额定电流ratedcurrent
装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接电持续率100%,环境温度30℃时,允许承载的安全电流。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按装置的结构型式分类
4.1.1.1绝缘滑接输电导管装置,见图1。4.1.1.2绝缘滑接输电导线装置,见图2。4.1.2按极数一体结构分类
4.1.2.1多极一体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4.1.2.2单极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4.1.3按敷设方式分类(仅用于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4.1.3.1张力型。
4.1.3.2非张力型。
4.1.4按滑接输电导体材料分类
4.1.4.1铜导体型。
JB/T6391.1—2010
悬吊器;2-
滑接输电导体;3
集电小车:4
用电设备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5-
图1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结构图
悬吊器;2-
4.1.4.2铝导体型。
-集电刷:3-
一集电器:4
牵引器;5
牵引器。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
图2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线结构图
4.1.4.3其他金属材料导体。
4.1.5按使用场所分类
4.1.5.1室内型。
4.1.5.2室外型。
4.2基本参数
4.2.1截面积
以滑接输电导体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2)表示,其值应优先符合以下数列:8,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300,400,500,630,800,1000,1200,1600,2000,2500,3200。
4.2.2额定线速度
装置的额定线速度,推荐值为30m/min、50m/min、80m/min、100m/min、125m/min、180m/min、240m/min、360m/min、500m/min。5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5.1.1正常使用条件
5.1.1.1周围空气温度
JB/T6391.1—2010
室内型为-5℃~40℃,室外型为-25℃~40℃,并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差不得超过35℃。5.1.1.2大气条件
a)室内型:大气相对湿度在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b)室外型:温度为25℃时,相对湿度短时可以高达100%。5.1.1.3海拨
使用场所的海拔不应超过2000m。注:对于海拔高于2000m的装置,需要考虑到空气冷却作用和介电强度的下降。对用于上述条件下运行的装置应根据制造商和用户的协议进行设计或使用。5.1.1.4污染等级
按GB14048.1和GB7251.1的分类规定,确定室内型不应低于3级,室外型不应低于4级。5.1.2特殊使用条件
当存在下述使用条件时,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解决:a)与5.1.1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不符;b)由于使用环境中温度、气压急剧变化、装置内出现异常凝露:c)使用环境存在导电尘埃、烟雾、腐蚀性微粒、放射性微粒、蒸气或盐雾污染;d)装置使用在强电场或强磁场的环境中;e)装置暴露在高温中,局部受到发热源辐射或电和光长期辐射:f)装置在有霉菌或微生物侵蚀的环境中使用;g)装置使用于易燃、易爆场所;h)装置使用于强烈振动和冲击的场所。5.2装置的额定值
装置应在使用说明书或铭牌中说明以下额定值:5.2.1装置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符合GB/T156的规定,额定工作电压极限值不超过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
5.2.2额定接电持续率指根据不同负载因素,确定一个工作周期内载流导体的载流时间和工作周期时间的比例。额定接电持续率一般为:15%、25%、40%、60%、100%五级。5.2.3装置的截面积是以载流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为指标。5.2.4额定载流量是指在额定使用环境下,接电持续率为100%,长期通电后导体达到热平衡后温度不超过规定温升的试验电流值。这是一个参考值。5.2.5装置的许用载流量可根据工作要求的接电持续率以及使用环境,由制造商和用户最终确定。表1给出了不同接电持续率的电流转换系数。表1不同接电持续率下的载流量转换系数接电持续率
转换系数
5.2.6装置的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或60Hz。40%
5.2.7装置的额定线速度,应满足受电设备运行速度的要求。5.3材料
5.3.1导电材料
5.3.1.1装置的滑接输电导体应选用导电率高,载流能力大,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表面硬度的导电金属材料;当用导电铜时其表面硬度不小于65HBW,当用导电铝时其机械强度不小于118MPa;无论使用何种金属材料,截面积应在8mm2以上且截面积误差不大于土5%。5
JB/T6391.1—2010
5.3.1.2用导电铜或铜合金作滑接输电导体应符合GB/T5585.1的规定要求。用导电铝或铝合金作滑接输电导体应符合GB/T5585.2的规定要求。5.3.1.3用钢材料作滑接输电导体的,应具有与材料导电率相称的载流截面积,并且具有可靠的防锈蚀措施。
5.3.1.4用复合导电材料作滑接输电导体,在进行6.1.2试验时,其抗剪强度应不低于1MPa。5.3.2绝缘材料
5.3.2.1装置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绝缘介电强度、耐热能力、防潮湿、防污移、阻燃性、抗漏电起痕等绝缘性能要求。5.3.2.2不推荐用漆层或糖瓷覆盖层作导体绝缘材料。5.3.2.3集电刷的刷框,以及与集电刷相接触的绝缘材料,许用温度不应低于85℃。5.3.2.4绝缘材料的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性能在按6.2进行灼热丝试验时,应符合如下之一条件。a)试件无火焰或不灼热;
b)试件产生火焰或灼热,但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5.3.2.5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按本标准6.3进行试验时,应符合GB/T4207中Ⅱ类以上材料组别要求。
5.3.3集电刷材料
集电刷应使用适合滑动集电的铜石墨烧结合金材料,其含铜量不低于60%,并应符合JB/T4003的规定。
5.4结构
5.4.1外壳结构
5.4.1.1外壳应有连续开启的槽口,使集电刷能方便与滑接输电导体接触。室内型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IP10,室外型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IP23。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和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连接部分的外壳,以及其他功能单元的外壳均应满足以上要求。5.4.1.2绝缘材料的外壳厚度不应低于1mm,如低于1mm,应进行GB/T1408.1规定的绝缘击穿强度试验,击穿电压不低于14kV。滑接导管外壳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规定。表2滑接导管外壳最小厚度
单位:mm
绝缘滑接输电导管截面最大宽度a
≤150
>150~300
>300~500
>500~700
滑接导管截面最小厚度
铝或铝合金
5.4.1.3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的槽口应有防止集电小车误装的限位装置。塑料
5.4.1.4多极式一体的防护型滑接导管和导线,应具有当极间绝缘隔离破损,也不形成相间短路的结构。
5.4.1.5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外壳如采用钢板外壳,应进行有效防锈处理,除锈等级为GB/T8923中St3级,再进行高强度防锈蚀涂层处理;铝合金外壳应进行表面氧化处理。5.4.1.6外壳应用不易褪色的颜色标志,其颜色应符合GB2893规定要求,建议采用红色、黄色或绿色嵌黄色带。
5.4.1.7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采用金属外壳时,应有明显保护接地标记,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外壳电连续性,外壳最小接地螺钉规格见表3。6
额定载流量I。
>20~200
>200~630
>630~1000
表3金属外壳最小接地螺钉
JB/T6391.1—2010
最小接地螺钉
5.4.1.8中性线N或PE线,应有明显的标志或颜色,以示和相线的区别,其材质应与相线相同。其载流截面积应符合表4规定。中性线N或PE线在装置中应处于人易接触的一侧。表4中性线导体最小截面积
单位:mm2
装置的相线截面积
s≤16
1635400相应中性线最小截面积
5.4.1.9采用间断支撑结构的滑接输电导体在导管长度方向的绝缘支撑间距不应小于500mm,如截面积小于20mm2,应连续支撑。
5.4.1.10滑接输电导体应具有能使集电刷平滑滑接不易脱离、可靠集电的结构。其最外缘带电导体距绝缘外壳槽口距离对滑接导管不应小于30mm,对于滑接导线不应小于10mm。5.4.2装置的连接
5.4.2.1滑接输电导体连接,应保证可靠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气连接可靠性,并保证集电刷能在连接处流畅滑接。
连接时使用的螺栓、螺母及防松垫圈、连接销轴等紧固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经防锈处5.4.2.2
5.4.2.3作为载流过渡体的紧固件,其载流截面积应大于相同材料输电导体的截面积。5.4.2.4
输电导体连接后的外部应具有有效的绝缘隔离。5.4.2.5输电导体电气连接的接触压力不应通过绝缘材料来传递(但陶瓷或性能更适宜的其他材料除外)。
5.4.2.6厚度小于1mm的输电导体,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导电压板。压板接触的平面,应大于或等于输电导体的连接接触面。
5.4.2.7滑接输电导体的连接处,采用铜导电材料时应糖锡处理或同等效力的处理方法;采用铜铝连接时应用铜铝过渡接头,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消除电腐蚀。5.4.2.8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外壳的连接,应有足够的抗弯机械强度,并保证集电小车行走轨道的流畅。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性能,其全线电阻应小于许用接地电阻。5.4.2.9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和导线,全线安装后,两端应采用端帽可靠封口。5.4.2.10装置全线连接组装后,根据GB7251.2的规定,按正常机械负荷要求,即除自身及各功能单7
JB/T6391.1—2010
元重量外,不应再有其他附加负载。5.4.3功能单元结构
5.4.3.1供电器的供电电缆与滑接输电导体接线端子应符合GB14048.1—2006中7.1.7的结构要求,连接处应有可靠的绝缘隔离,应具有防止连接端子直接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构,绝缘外壳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的要求。
5.4.3.2伸缩补偿单元应具有补偿输电导体热胀冷缩所产生的距离和足够的载流能力,单元输电导体的槽口及外壳,集电刷和集电小车行走不应受卡阻;多极一体的伸缩补偿单元应能承受规定的短时耐受电流试验。
5.4.3.3检修单元应能可靠的独立通电或断电,应能方便放入和脱离集电器或集电小车。5.4.3.4弧形单元不应有集电器或集电小车行走障碍和集电刷接触不良现象。5.4.3.5张紧装置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并且对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具有足够稳定的张紧力。5.4.4电击防护结构
5.4.4.1正常使用环境,装置应安装在除非借助工具才能接触的场所。如使用条件不允许,应进行有效隔离或设置进入装置区域的有效警示。5.4.4.2装置的电击防护等级根据GB19517的要求,室内型应符合0类电气设备要求,采取基本绝缘保护方式;金属外壳室内型符合I类电器设备要求;室外型应符合ⅡI类电器设备要求,采取双重绝缘保护方式,并且尽可能对装置及装置外的立柱、支架等导电体采取接地保护方式。5.4.5集电器和集电小车
5.4.5.1集电器和集电小车的电气间隙应符合5.4.6的要求。5.4.5.2集电器和集电小车的爬电距离应符合5.4.7的要求。5.4.5.3集电器和集电小车应具有恒定接触压力的机构,以保证集电刷与滑接输电导体具有稳定的接触压力;应具有水平和垂直位移偏差补偿机构,以保证集电刷在导体槽中可靠滑行。偏差补偿位移量应在说明书中给出。
5.4.5.4集电器和集电小车应有明显可觉察的集电刷磨损极限的警示标志。5.4.5.5集电刷应能便利、简捷地更换。5.4.6电气间隙
装置所有结构单元的带电体间以及带电体与非带电导体间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表5的要求,装置的工作电场条件根据GB14048.1中规定的为情况A,非均匀电场条件。5.4.7肥电距离
装置的所有结构单元在正常使用状态,带电体间以及带电体与非带电导体间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5规定的相关最小电气间隙并符合表6规定值。表5空气中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工作电压对地最大值,交流有效值或直流50
污染等级3
最小电气间隙
污染等级4
注:最小的电气间隙值以大气压80kPa时(相当于海拔2000m处的大气压)的1.25μs冲击电压为基准。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8562-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391.1—2010
代替JB/T6391.1-1992
JB/T6391.2—1992
滑接输电装置bzxz.net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Conductorsystems
-Part 1:Insulated conductor systems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2基本参数
5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5.2装置的额定值,
5.3材料,
5.4结构..
性能,
试验方法
导电材料检验,
绝缘材料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6.3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试验
装置的结构及尺寸检验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集电刷磨损极限警示检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
绝缘电阻测量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温升试验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试验
电阻、电抗和阻抗测试
水平负荷试验
垂直负荷试验..
冲击负荷试验
集电器、集电小车连续运行试验6.16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2型式试验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安装8.1标志,
8.2包装
8.3运输、贮存
JB/T 6391.1-2010
JB/T6391.1-2010
JB/T6391《滑接输电装置》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一第2部分:刚体滑接输电导轨装置。本部分为JB/T6391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6391.1一1992《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型式和基本参数》、JB/T6391.2--1992《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技术条件》。本部分与JB/T6391.1—1992、JB/T6391.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由于滑接输电装置使用场合已非局限于起重机,在各行业均有广泛应用,故名称省去了“起重机”的前缀;
一额定电压交流12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改为交流10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
输电导体标称截面积(mm2)最大1000mm2改为3200mm2;增加表1“不同接电持续率下的载流量转换系数”;一绝缘材料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采用本生灯法改为灼热丝试验:表8“与额定绝缘电压对应的介电试验电压”中,交流电压试验值有所降低,并增加了直流试验电压;
一增加集电器、集电小车连续运行性能试验;一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不应小于20倍额定电流改为不应小于10倍额定电流。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委员会(SAC/TC22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无锡市永大滑导电器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韦恩润、冯宏伟、顾进、殷强、陈江。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6391.1-1992
—JB/T6391.2—1992。
1范围
滑接输电装置
第1部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JB/T6391.1-2010
JB/T6391的本部分规定了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术语、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安装。本部分适用于向各种起重机械、搬运机械、自动生产线等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装置。其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或60Hz,额定工作电压交流10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本部分不适用于采用电磁感应等非滑接供电方式的移动输电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639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56标准电压(GB/T156—2007,EC60038:2002,MOD)GB/T1408.1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的试验(GB/T1408.1—2006,IEC60243-1:1998,IDT)
GB2893安全色(GB2893—2008,IS03864-1:2002,MOD)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2900.18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GB/T4207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4207-2003,IEC60102:1979,IDT)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EC60529:2001,IDT)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5169.11—2006,IEC60695-2-11:2000,IDT)GB/T55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GB/T5585.2一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2部分:铝和铝合金母线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EC60439-1:1997,IDT)
GB7251.2一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对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的特殊要求(IEC60439-2:2000,IDT)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1988,eqvISO8501-1:1987)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4048.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MOD)GB/T16935.1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19517--2009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JB/T4003电机用电刷
JB/T6391.1—2010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18、GB/T7251.1和GB14048.1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insulatedconductorsystems由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或导管及其附属结构单元组成的滑接输电装置。外部具有绝缘保护,内设滑接输电导体,依靠集电小车或集电器的电刷滑动接触,向移动受电设备提供电能的馈电装置。3.1.1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insulatorenclosedconductor具有连续开口槽的半封闭管道,其内部有用绝缘材料支撑或隔离,且与外壳绝缘的一极或多极的滑接输电导体,导管内部可提供集电小车行走。3.1.2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singleinsulatedconductor采用连续开口绝缘外壳,裹覆具有开口槽的滑接输电导体,集电器的集电刷可从外部插入滑接输电导体的裸露槽口内进行集电,其安装方式可采用张力式和非张力式,有单极或多极一体结构。3.1.3
滑接输电导体contactconductor在滑接导管或导线内,承载电流,并作为集电刷滑接移动轨道的导体。3.1.4
极数numberofpoles
装置内滑接输电导体总线数。
外壳enclosure
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最外层裸露于空间的与滑接输电导体绝缘的部分。3.1.6
弧形滑接导管或导线
arcinsulatedconductor
制作成一定弧度的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的单元线段。3.1.7
检修单元repairsection
提供移动受电设备或集电小车、集电器断电检修场所的结构单元。3.1.8
伸缩补偿单元expansionjointsection用以补偿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热胀冷缩后在长度方向微小变化的结构单元。3.1.9
导入单元transferguide
集电小车或集电器由外部进入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的导向结构单元。3.1.10
endpowersupplier
端部供电器
将电源引入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端部的结构单元。3.1.11
middlepowersupplier
中间供电器
将电源引入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中部某处的结构单元。3.1.12
端帽endcaps
使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端部封闭和绝缘的结构单元。3.1.13
集电器coilectors
JB/T6391.1—2010
具有垂直和水平位移二维补偿机构,并使集电刷与滑接输电导体保持恒定弹性接触压力的集电装置。
集电小车collectortrolleys
具有集电器的集电功能,又具有行走机构的集电装置。3.1.15
集电刷
』collectbrushes
在集电小车或集电器中能插入滑接输电导体或滑接输电导线槽口,并通过与滑接输电导体压力滑接集电的部件,采用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铜石墨烧结材料制作而成。3.1.16
towarms
牵引器
由移动受电设备向集电器或集电小车提供行走动力的传动单元。3.1.17
张紧装置tensionunit
给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线的滑接输电导体施加张力的牵引装置。3.1.18
悬吊器hangers
将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或导线悬挂或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结构单元。悬吊器分为固定悬吊器和浮动悬吊器。
额定工作电压ratedoperationalvoltage装置极间允许的最大长期工作电压为额定工作电压。3.3
额定电流ratedcurrent
装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接电持续率100%,环境温度30℃时,允许承载的安全电流。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按装置的结构型式分类
4.1.1.1绝缘滑接输电导管装置,见图1。4.1.1.2绝缘滑接输电导线装置,见图2。4.1.2按极数一体结构分类
4.1.2.1多极一体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4.1.2.2单极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装置。4.1.3按敷设方式分类(仅用于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4.1.3.1张力型。
4.1.3.2非张力型。
4.1.4按滑接输电导体材料分类
4.1.4.1铜导体型。
JB/T6391.1—2010
悬吊器;2-
滑接输电导体;3
集电小车:4
用电设备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5-
图1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管结构图
悬吊器;2-
4.1.4.2铝导体型。
-集电刷:3-
一集电器:4
牵引器;5
牵引器。
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
图2绝缘防护型滑接导线结构图
4.1.4.3其他金属材料导体。
4.1.5按使用场所分类
4.1.5.1室内型。
4.1.5.2室外型。
4.2基本参数
4.2.1截面积
以滑接输电导体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2)表示,其值应优先符合以下数列:8,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300,400,500,630,800,1000,1200,1600,2000,2500,3200。
4.2.2额定线速度
装置的额定线速度,推荐值为30m/min、50m/min、80m/min、100m/min、125m/min、180m/min、240m/min、360m/min、500m/min。5要求
5.1使用环境条件
5.1.1正常使用条件
5.1.1.1周围空气温度
JB/T6391.1—2010
室内型为-5℃~40℃,室外型为-25℃~40℃,并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差不得超过35℃。5.1.1.2大气条件
a)室内型:大气相对湿度在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可以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b)室外型:温度为25℃时,相对湿度短时可以高达100%。5.1.1.3海拨
使用场所的海拔不应超过2000m。注:对于海拔高于2000m的装置,需要考虑到空气冷却作用和介电强度的下降。对用于上述条件下运行的装置应根据制造商和用户的协议进行设计或使用。5.1.1.4污染等级
按GB14048.1和GB7251.1的分类规定,确定室内型不应低于3级,室外型不应低于4级。5.1.2特殊使用条件
当存在下述使用条件时,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解决:a)与5.1.1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不符;b)由于使用环境中温度、气压急剧变化、装置内出现异常凝露:c)使用环境存在导电尘埃、烟雾、腐蚀性微粒、放射性微粒、蒸气或盐雾污染;d)装置使用在强电场或强磁场的环境中;e)装置暴露在高温中,局部受到发热源辐射或电和光长期辐射:f)装置在有霉菌或微生物侵蚀的环境中使用;g)装置使用于易燃、易爆场所;h)装置使用于强烈振动和冲击的场所。5.2装置的额定值
装置应在使用说明书或铭牌中说明以下额定值:5.2.1装置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符合GB/T156的规定,额定工作电压极限值不超过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
5.2.2额定接电持续率指根据不同负载因素,确定一个工作周期内载流导体的载流时间和工作周期时间的比例。额定接电持续率一般为:15%、25%、40%、60%、100%五级。5.2.3装置的截面积是以载流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为指标。5.2.4额定载流量是指在额定使用环境下,接电持续率为100%,长期通电后导体达到热平衡后温度不超过规定温升的试验电流值。这是一个参考值。5.2.5装置的许用载流量可根据工作要求的接电持续率以及使用环境,由制造商和用户最终确定。表1给出了不同接电持续率的电流转换系数。表1不同接电持续率下的载流量转换系数接电持续率
转换系数
5.2.6装置的额定工作频率为50Hz或60Hz。40%
5.2.7装置的额定线速度,应满足受电设备运行速度的要求。5.3材料
5.3.1导电材料
5.3.1.1装置的滑接输电导体应选用导电率高,载流能力大,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表面硬度的导电金属材料;当用导电铜时其表面硬度不小于65HBW,当用导电铝时其机械强度不小于118MPa;无论使用何种金属材料,截面积应在8mm2以上且截面积误差不大于土5%。5
JB/T6391.1—2010
5.3.1.2用导电铜或铜合金作滑接输电导体应符合GB/T5585.1的规定要求。用导电铝或铝合金作滑接输电导体应符合GB/T5585.2的规定要求。5.3.1.3用钢材料作滑接输电导体的,应具有与材料导电率相称的载流截面积,并且具有可靠的防锈蚀措施。
5.3.1.4用复合导电材料作滑接输电导体,在进行6.1.2试验时,其抗剪强度应不低于1MPa。5.3.2绝缘材料
5.3.2.1装置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绝缘介电强度、耐热能力、防潮湿、防污移、阻燃性、抗漏电起痕等绝缘性能要求。5.3.2.2不推荐用漆层或糖瓷覆盖层作导体绝缘材料。5.3.2.3集电刷的刷框,以及与集电刷相接触的绝缘材料,许用温度不应低于85℃。5.3.2.4绝缘材料的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性能在按6.2进行灼热丝试验时,应符合如下之一条件。a)试件无火焰或不灼热;
b)试件产生火焰或灼热,但灼热丝移去后30s内熄灭。5.3.2.5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按本标准6.3进行试验时,应符合GB/T4207中Ⅱ类以上材料组别要求。
5.3.3集电刷材料
集电刷应使用适合滑动集电的铜石墨烧结合金材料,其含铜量不低于60%,并应符合JB/T4003的规定。
5.4结构
5.4.1外壳结构
5.4.1.1外壳应有连续开启的槽口,使集电刷能方便与滑接输电导体接触。室内型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IP10,室外型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IP23。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和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连接部分的外壳,以及其他功能单元的外壳均应满足以上要求。5.4.1.2绝缘材料的外壳厚度不应低于1mm,如低于1mm,应进行GB/T1408.1规定的绝缘击穿强度试验,击穿电压不低于14kV。滑接导管外壳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规定。表2滑接导管外壳最小厚度
单位:mm
绝缘滑接输电导管截面最大宽度a
≤150
>150~300
>300~500
>500~700
滑接导管截面最小厚度
铝或铝合金
5.4.1.3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的槽口应有防止集电小车误装的限位装置。塑料
5.4.1.4多极式一体的防护型滑接导管和导线,应具有当极间绝缘隔离破损,也不形成相间短路的结构。
5.4.1.5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外壳如采用钢板外壳,应进行有效防锈处理,除锈等级为GB/T8923中St3级,再进行高强度防锈蚀涂层处理;铝合金外壳应进行表面氧化处理。5.4.1.6外壳应用不易褪色的颜色标志,其颜色应符合GB2893规定要求,建议采用红色、黄色或绿色嵌黄色带。
5.4.1.7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采用金属外壳时,应有明显保护接地标记,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外壳电连续性,外壳最小接地螺钉规格见表3。6
额定载流量I。
>20~200
>200~630
>630~1000
表3金属外壳最小接地螺钉
JB/T6391.1—2010
最小接地螺钉
5.4.1.8中性线N或PE线,应有明显的标志或颜色,以示和相线的区别,其材质应与相线相同。其载流截面积应符合表4规定。中性线N或PE线在装置中应处于人易接触的一侧。表4中性线导体最小截面积
单位:mm2
装置的相线截面积
s≤16
16
5.4.1.9采用间断支撑结构的滑接输电导体在导管长度方向的绝缘支撑间距不应小于500mm,如截面积小于20mm2,应连续支撑。
5.4.1.10滑接输电导体应具有能使集电刷平滑滑接不易脱离、可靠集电的结构。其最外缘带电导体距绝缘外壳槽口距离对滑接导管不应小于30mm,对于滑接导线不应小于10mm。5.4.2装置的连接
5.4.2.1滑接输电导体连接,应保证可靠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气连接可靠性,并保证集电刷能在连接处流畅滑接。
连接时使用的螺栓、螺母及防松垫圈、连接销轴等紧固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经防锈处5.4.2.2
5.4.2.3作为载流过渡体的紧固件,其载流截面积应大于相同材料输电导体的截面积。5.4.2.4
输电导体连接后的外部应具有有效的绝缘隔离。5.4.2.5输电导体电气连接的接触压力不应通过绝缘材料来传递(但陶瓷或性能更适宜的其他材料除外)。
5.4.2.6厚度小于1mm的输电导体,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导电压板。压板接触的平面,应大于或等于输电导体的连接接触面。
5.4.2.7滑接输电导体的连接处,采用铜导电材料时应糖锡处理或同等效力的处理方法;采用铜铝连接时应用铜铝过渡接头,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消除电腐蚀。5.4.2.8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外壳的连接,应有足够的抗弯机械强度,并保证集电小车行走轨道的流畅。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性能,其全线电阻应小于许用接地电阻。5.4.2.9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管和导线,全线安装后,两端应采用端帽可靠封口。5.4.2.10装置全线连接组装后,根据GB7251.2的规定,按正常机械负荷要求,即除自身及各功能单7
JB/T6391.1—2010
元重量外,不应再有其他附加负载。5.4.3功能单元结构
5.4.3.1供电器的供电电缆与滑接输电导体接线端子应符合GB14048.1—2006中7.1.7的结构要求,连接处应有可靠的绝缘隔离,应具有防止连接端子直接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构,绝缘外壳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的要求。
5.4.3.2伸缩补偿单元应具有补偿输电导体热胀冷缩所产生的距离和足够的载流能力,单元输电导体的槽口及外壳,集电刷和集电小车行走不应受卡阻;多极一体的伸缩补偿单元应能承受规定的短时耐受电流试验。
5.4.3.3检修单元应能可靠的独立通电或断电,应能方便放入和脱离集电器或集电小车。5.4.3.4弧形单元不应有集电器或集电小车行走障碍和集电刷接触不良现象。5.4.3.5张紧装置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并且对绝缘防护型滑接输电导线具有足够稳定的张紧力。5.4.4电击防护结构
5.4.4.1正常使用环境,装置应安装在除非借助工具才能接触的场所。如使用条件不允许,应进行有效隔离或设置进入装置区域的有效警示。5.4.4.2装置的电击防护等级根据GB19517的要求,室内型应符合0类电气设备要求,采取基本绝缘保护方式;金属外壳室内型符合I类电器设备要求;室外型应符合ⅡI类电器设备要求,采取双重绝缘保护方式,并且尽可能对装置及装置外的立柱、支架等导电体采取接地保护方式。5.4.5集电器和集电小车
5.4.5.1集电器和集电小车的电气间隙应符合5.4.6的要求。5.4.5.2集电器和集电小车的爬电距离应符合5.4.7的要求。5.4.5.3集电器和集电小车应具有恒定接触压力的机构,以保证集电刷与滑接输电导体具有稳定的接触压力;应具有水平和垂直位移偏差补偿机构,以保证集电刷在导体槽中可靠滑行。偏差补偿位移量应在说明书中给出。
5.4.5.4集电器和集电小车应有明显可觉察的集电刷磨损极限的警示标志。5.4.5.5集电刷应能便利、简捷地更换。5.4.6电气间隙
装置所有结构单元的带电体间以及带电体与非带电导体间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表5的要求,装置的工作电场条件根据GB14048.1中规定的为情况A,非均匀电场条件。5.4.7肥电距离
装置的所有结构单元在正常使用状态,带电体间以及带电体与非带电导体间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5规定的相关最小电气间隙并符合表6规定值。表5空气中最小电气间隙
额定工作电压对地最大值,交流有效值或直流50
污染等级3
最小电气间隙
污染等级4
注:最小的电气间隙值以大气压80kPa时(相当于海拔2000m处的大气压)的1.25μs冲击电压为基准。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 JB/T12872-2016 畜类屠宰加工机械 猪头刨毛机
- JB/T5729-1991 单排多轴木工钻床 精度
- JB/T6382.4-2007 锥密封焊接式60°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 JB/T7273.7-1994 内波纹手轮
- JB/T2967.2-2010 横截木工圆锯机 第2部分:精度
- JB/T9853-1999 向上式凿岩机
- JB/T7270.3-1994 直手柄
- JB/T6067-1992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 技术条件
- JB/T6519-1992 风扇磨煤机用大中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
- JB/T2858.3-1999 螺纹磨床 精度检验
- JB/T7280-2008 拖拉机制动系统 台架试验方法
- JB/T7658.16-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 第16部分:氨液过滤器
- JB/T9908.1-1999 卧轴圆台平面磨床 参数
- JB/T6358-2006 带可换导柱可转位平底锪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